第三十七章 远洋护卫
目录:燃烧的海洋|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三十七章远洋护卫
因为拥有全球第二大水下舰队,所以中国海军非常重视反潜力量。本书最新最快更新来自
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潜也一直是中国海军的短板。所幸的是,在过去的几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中国海军没有遇到强大的对手,在反潜作战上存在的严重缺陷,没有在实战中暴lù出来。
只是,随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反潜成为了不比防空差的关键问题。
在舰队反潜力量中,护卫舰是不可或缺的角sè。
“威海”级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以说,在“威海”级之前,中国海军没有一种像样的反潜护卫舰,甚至没有一种能伴随航母战斗群进行远洋作战的护卫舰。不管是曾经风风火火的o54a型、还是后来的o54B型与o54c型,都只算得上是沿海型护卫舰。比如,o54a型的最大航只有二十七节,根本跟不上航母。虽然o54B型与o54c型的航有所提高,特别是o54c型,在采用了新式燃气轮机之后,最高航达到了三十三节,过了“长江”级航母,但是仅有四千五百海里的最大续航力,仍然离远洋作战有很大的差距。
受此影响,在研制“威海”级的时候,海军把远洋作战能力放到了位。
基本要求就是,最大续航力至少得达到六千海里(这是从广州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往返航行距离),最好能以三十节的度航行四千海里(这是从广州出,到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之后,再巡逻二十四小时的最低要求)。
显然,新式护卫舰要么采用核动力,要么增加排水量。
相对而言,核动力是满足xìng能的最佳选择。
从后勤保障方面看,在航母、巡洋舰与驱逐舰陆续实现了核动力化之后,大型远洋护卫舰采用核动力,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后勤保障成本。本书实时更新сΟm当时,威海造船厂在第一份标书中就提出采用核动力。从综合保养成本来看,在核反应堆的堆芯寿命达到三十五年的情况下,也不会比常规动力昂贵多少。说得简单一点,核动力战舰终生不用更换堆芯,能在三十五年的服役期内节约不少的燃油成本。
问题是,核动力战舰的建造成本比常规动力战舰高得多。
仅动力系统一项,就将增加数十亿元。对于建造价格不到两百亿元的护卫舰来说,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外,还得考虑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
中国既是海军强国,也是海军装备的出口大国。到二零三零年,中国已经过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舰艇出口国。可是受“华盛顿条约”限制,中国不可能向其他国家出售核动力战舰。当然,在需要采购战舰的国家中,也没有几个买得起动辄上千亿元的大型战舰。
也就是说,中国能够拿到国际市场上贩卖的,只有护卫舰。
虽然已经有好几家造船厂专mén针对国际市场,推出了一些较为廉价的战舰,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也很简单:中国海军没有采购这些战舰。
可以说,在jī烈的竞争中,中国海军是否是第一用户,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结果就是,为了打开出口市场,通过对外销售来分摊研制与设计成本,中国海军在第二轮招标中就要求必须采用常规动力。
这样一来,增大排水量成为必然选择。
最终,威海造船厂获得了海军的订单,而且舰就以“威海”命名。
到二零三二年初,“威海”级第一批的前四艘已经服役,而且全部编入了“昆仑山”级航母战斗群。本书最新最快更新来自到年底的时候,后四艘也将服役,并且编入“秦岭”号与“太行山”号航母战斗群。到二零三五年之前,第二批八艘也将服役。到时候,四支“昆仑山”级航母战斗群将各得到四艘远洋护卫舰。
两个批次的十六艘护卫舰存在一些差别,但是基本数据相差不大。
因为与“昆明”级驱逐舰共用舰体,所以“威海”号的标准排水量为六千八百吨,满载排水量为九千二百吨,完全符合战舰大型化的cháo流。与“昆明”级相比,“威海”级的最大特点就是侧重于舰队反潜,在武器、电子设备等方面,完全以反潜为主。这么做,最直接的好处就大幅度降低了建造成本。别的不说,“威海”级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而且导弹垂直shè筒减少到四十具,同时选用了价格低廉的相控阵雷达,仅此就使综合建造价格降低了接近百分之四十。此外,“威海”级没有配备大口径电磁炮,只是可以采用电磁炮模块,还将造价减少了近百亿元。在以控制建造成本为最高目标的情况下,“威海”号的建造价格仅为二百二十亿元。如果算上外销分红,“威海”级的平均建造单价只有一百六十亿元左右,仅为“昆明”级的五分之一。
必须承认,海军做了妥协,也获得了一种足够廉价的战舰。
导致“威海”级如此便宜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巨大的外销数量上。
到二零三二年初,北方船舶重工集团已经接到了二十八艘的海外订单,建造周期已经排到了二零四五年之后。因为中国海军的采购量只有十六艘,所以这二十八艘外销战舰分摊了大部分研制与设计费用。
如此好的外销成绩,与威海造船厂的营销战略不无关系。
在推销“威海”级的时候,威海造船厂采用了非常灵活的商业cào作手段,即可以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采用不同的任务模块。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客户非常有钱,需要一种高xìng能的多用途战舰,“威海”级能在末段反导能力与远程打击能力之外的其他xìng能上,完全达到“昆明”级的标准,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多用途驱逐舰。如果客户没有那么多钱,对战舰的xìng能要求不是很高,“威海”级还能在标准型、也就是中国海军的反潜型基础上,适当简化作战系统,降低建造价格。
事实上,这已经是各个西方国家战舰营销的基本模式了。
在出售的二十八艘“威海”级中,有二十二艘是“低配”版本,其中又分成了反潜型与多用途型。因为是“低配”版本,这两种型号的“威海”级主要简化了电子设备,毕竟电子设备是战舰上最昂贵的组成部分。剩下六艘中,四艘是“标配”版,其中又有两艘是多用途型。只有沙特阿拉伯采购的两艘是完全以“昆明”级为标准的“高配”版,而且这两艘也是沙特海军东西两支舰队的旗舰。
当然,对中国海军来说,“威海”级仍然算不上是“完美”的战舰。
关键就在动力系统上。
虽然“威海”级的最大续航力达到了七千五百海里,而且能以三十节的度航行四千海里,在测试的时候达到了三十四节的最高航,但是仍然比不上核动力战舰,而且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远洋作战能力。
唯一的改进办法,就是采用核动力。
为此,在下达了第二批八艘的订单之后,海军委托威海造船厂,研制适合护卫舰的核动力模块,并且在二零三一年批准了一笔高达十五亿元的研制费用,在今后几年还会继续投入研制资金。
只是,海军看重的不是裂变反应堆,而是聚变反应堆。
根据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聚变反应堆的总质量比裂变反应堆小得多,而且可以非常便捷的控制反应堆的输出功率,从而用同一种堆芯,设计出多种输出功率不同的动力系统,最大程度的减轻后勤保障负担。
说得直接一点,海军不用再为各种级别的战舰研制不同的反应堆。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中国海军总共有三大系列的十二种裂变反应堆,仅仅是维护这些反应堆就要采购上万种零部件。和平时期还没有多大问题,到了战争时期,必然会对后勤保障造成严重负担。
如果能够用一种动力系统取代所有动力设备,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在战舰的建造安排上,远洋护卫舰排在多用途驱逐舰前面,而下一代巡洋舰与航母的建造工作还没有安排下来,所以海军决定先在造价较为低廉的远洋护卫舰上“试点”,在取得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推广应用。
更重要的是,如果“试点”成功,护卫舰与驱逐舰就能统一成一种战舰。
从长远展来看,这绝对有巨大的好处。要知道,在海军中,护卫舰与驱逐舰是数量最多的两种战舰,如果能够统一到一个框架体系之内,除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后勤保障负担之外,还能通过大批量建造降低采购成本。按照海军的规划,最终肯定会用“驱逐舰”取代所有“护卫舰”。
当然,这只是命名上的问题。
也就是说,“威海”级后继护卫舰,承担了替代“威海”级与“昆明”级的双重任务。
只是,如此重要的战舰,到二零三二年的时候,仍然停留在纸面上,离正式动工建造还有好几年。
在此之前,中国海军的主力反潜战舰就是“威海”级。
当然,谁也不能忽视永远潜藏在海面下的攻击核潜艇。。.。
因为拥有全球第二大水下舰队,所以中国海军非常重视反潜力量。本书最新最快更新来自
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潜也一直是中国海军的短板。所幸的是,在过去的几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中国海军没有遇到强大的对手,在反潜作战上存在的严重缺陷,没有在实战中暴lù出来。
只是,随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反潜成为了不比防空差的关键问题。
在舰队反潜力量中,护卫舰是不可或缺的角sè。
“威海”级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以说,在“威海”级之前,中国海军没有一种像样的反潜护卫舰,甚至没有一种能伴随航母战斗群进行远洋作战的护卫舰。不管是曾经风风火火的o54a型、还是后来的o54B型与o54c型,都只算得上是沿海型护卫舰。比如,o54a型的最大航只有二十七节,根本跟不上航母。虽然o54B型与o54c型的航有所提高,特别是o54c型,在采用了新式燃气轮机之后,最高航达到了三十三节,过了“长江”级航母,但是仅有四千五百海里的最大续航力,仍然离远洋作战有很大的差距。
受此影响,在研制“威海”级的时候,海军把远洋作战能力放到了位。
基本要求就是,最大续航力至少得达到六千海里(这是从广州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往返航行距离),最好能以三十节的度航行四千海里(这是从广州出,到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之后,再巡逻二十四小时的最低要求)。
显然,新式护卫舰要么采用核动力,要么增加排水量。
相对而言,核动力是满足xìng能的最佳选择。
从后勤保障方面看,在航母、巡洋舰与驱逐舰陆续实现了核动力化之后,大型远洋护卫舰采用核动力,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后勤保障成本。本书实时更新сΟm当时,威海造船厂在第一份标书中就提出采用核动力。从综合保养成本来看,在核反应堆的堆芯寿命达到三十五年的情况下,也不会比常规动力昂贵多少。说得简单一点,核动力战舰终生不用更换堆芯,能在三十五年的服役期内节约不少的燃油成本。
问题是,核动力战舰的建造成本比常规动力战舰高得多。
仅动力系统一项,就将增加数十亿元。对于建造价格不到两百亿元的护卫舰来说,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此外,还得考虑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
中国既是海军强国,也是海军装备的出口大国。到二零三零年,中国已经过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舰艇出口国。可是受“华盛顿条约”限制,中国不可能向其他国家出售核动力战舰。当然,在需要采购战舰的国家中,也没有几个买得起动辄上千亿元的大型战舰。
也就是说,中国能够拿到国际市场上贩卖的,只有护卫舰。
虽然已经有好几家造船厂专mén针对国际市场,推出了一些较为廉价的战舰,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也很简单:中国海军没有采购这些战舰。
可以说,在jī烈的竞争中,中国海军是否是第一用户,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结果就是,为了打开出口市场,通过对外销售来分摊研制与设计成本,中国海军在第二轮招标中就要求必须采用常规动力。
这样一来,增大排水量成为必然选择。
最终,威海造船厂获得了海军的订单,而且舰就以“威海”命名。
到二零三二年初,“威海”级第一批的前四艘已经服役,而且全部编入了“昆仑山”级航母战斗群。本书最新最快更新来自到年底的时候,后四艘也将服役,并且编入“秦岭”号与“太行山”号航母战斗群。到二零三五年之前,第二批八艘也将服役。到时候,四支“昆仑山”级航母战斗群将各得到四艘远洋护卫舰。
两个批次的十六艘护卫舰存在一些差别,但是基本数据相差不大。
因为与“昆明”级驱逐舰共用舰体,所以“威海”号的标准排水量为六千八百吨,满载排水量为九千二百吨,完全符合战舰大型化的cháo流。与“昆明”级相比,“威海”级的最大特点就是侧重于舰队反潜,在武器、电子设备等方面,完全以反潜为主。这么做,最直接的好处就大幅度降低了建造成本。别的不说,“威海”级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而且导弹垂直shè筒减少到四十具,同时选用了价格低廉的相控阵雷达,仅此就使综合建造价格降低了接近百分之四十。此外,“威海”级没有配备大口径电磁炮,只是可以采用电磁炮模块,还将造价减少了近百亿元。在以控制建造成本为最高目标的情况下,“威海”号的建造价格仅为二百二十亿元。如果算上外销分红,“威海”级的平均建造单价只有一百六十亿元左右,仅为“昆明”级的五分之一。
必须承认,海军做了妥协,也获得了一种足够廉价的战舰。
导致“威海”级如此便宜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巨大的外销数量上。
到二零三二年初,北方船舶重工集团已经接到了二十八艘的海外订单,建造周期已经排到了二零四五年之后。因为中国海军的采购量只有十六艘,所以这二十八艘外销战舰分摊了大部分研制与设计费用。
如此好的外销成绩,与威海造船厂的营销战略不无关系。
在推销“威海”级的时候,威海造船厂采用了非常灵活的商业cào作手段,即可以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采用不同的任务模块。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客户非常有钱,需要一种高xìng能的多用途战舰,“威海”级能在末段反导能力与远程打击能力之外的其他xìng能上,完全达到“昆明”级的标准,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多用途驱逐舰。如果客户没有那么多钱,对战舰的xìng能要求不是很高,“威海”级还能在标准型、也就是中国海军的反潜型基础上,适当简化作战系统,降低建造价格。
事实上,这已经是各个西方国家战舰营销的基本模式了。
在出售的二十八艘“威海”级中,有二十二艘是“低配”版本,其中又分成了反潜型与多用途型。因为是“低配”版本,这两种型号的“威海”级主要简化了电子设备,毕竟电子设备是战舰上最昂贵的组成部分。剩下六艘中,四艘是“标配”版,其中又有两艘是多用途型。只有沙特阿拉伯采购的两艘是完全以“昆明”级为标准的“高配”版,而且这两艘也是沙特海军东西两支舰队的旗舰。
当然,对中国海军来说,“威海”级仍然算不上是“完美”的战舰。
关键就在动力系统上。
虽然“威海”级的最大续航力达到了七千五百海里,而且能以三十节的度航行四千海里,在测试的时候达到了三十四节的最高航,但是仍然比不上核动力战舰,而且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远洋作战能力。
唯一的改进办法,就是采用核动力。
为此,在下达了第二批八艘的订单之后,海军委托威海造船厂,研制适合护卫舰的核动力模块,并且在二零三一年批准了一笔高达十五亿元的研制费用,在今后几年还会继续投入研制资金。
只是,海军看重的不是裂变反应堆,而是聚变反应堆。
根据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聚变反应堆的总质量比裂变反应堆小得多,而且可以非常便捷的控制反应堆的输出功率,从而用同一种堆芯,设计出多种输出功率不同的动力系统,最大程度的减轻后勤保障负担。
说得直接一点,海军不用再为各种级别的战舰研制不同的反应堆。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中国海军总共有三大系列的十二种裂变反应堆,仅仅是维护这些反应堆就要采购上万种零部件。和平时期还没有多大问题,到了战争时期,必然会对后勤保障造成严重负担。
如果能够用一种动力系统取代所有动力设备,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在战舰的建造安排上,远洋护卫舰排在多用途驱逐舰前面,而下一代巡洋舰与航母的建造工作还没有安排下来,所以海军决定先在造价较为低廉的远洋护卫舰上“试点”,在取得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推广应用。
更重要的是,如果“试点”成功,护卫舰与驱逐舰就能统一成一种战舰。
从长远展来看,这绝对有巨大的好处。要知道,在海军中,护卫舰与驱逐舰是数量最多的两种战舰,如果能够统一到一个框架体系之内,除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后勤保障负担之外,还能通过大批量建造降低采购成本。按照海军的规划,最终肯定会用“驱逐舰”取代所有“护卫舰”。
当然,这只是命名上的问题。
也就是说,“威海”级后继护卫舰,承担了替代“威海”级与“昆明”级的双重任务。
只是,如此重要的战舰,到二零三二年的时候,仍然停留在纸面上,离正式动工建造还有好几年。
在此之前,中国海军的主力反潜战舰就是“威海”级。
当然,谁也不能忽视永远潜藏在海面下的攻击核潜艇。。.。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燃烧的海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