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遥远的海 第四十九节 拦截
目录:海魂| 作者:闪烁| 类别:历史军事
决定前往拦截第五舰队之后,蒋海龙迅速的冷静了下来。他很清楚战斗的危险性,比起第五舰队那几十艘护航战舰来讲,他指挥的这九艘战舰根本就不值得一题。兵力上的劣势是无法改变的,而蒋海龙他们只有两个优势,一是必死的决心,二是更好的雷达。如果能够将这两个优势有效的利用起来的话,那也不是没有机会创造奇迹。
蒋海龙不是一个喜欢蛮干,也不是那种只知道蛮干的军官。这些年来的遭遇让他悟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实力并不决定一切,合理的安排,合理的使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才是获得胜利的关键。这个道理不仅仅在战场之外适用,在战场上也是一样。如果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而硬要已己之短,拼敌之长的话,那么失败就是无法避免的。在舰队转向之后,蒋海龙就一直在思考,该怎么将他手里的两个优势利用起来。
士气与战斗意志方面的问题很容易解决,蒋海龙在晚上八点半,也就是官兵开始换岗的时候,他就通过舰队内部通信频道宣布了这次的作战行动。蒋海龙没有喊那些用来振奋人心的口号,也没有说什么大道理,他知道没有这个必要,每一个站在岗位上的官兵都很清楚那道命令的含义。他只要求每一名官兵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回想一下当初在镇海旗前宣布的那份誓言,现在,就是他们兑现自己誓言的时候了。
相对而言,技术方面的问题更难解决,蒋海龙等几名舰长都是从航,海,枪炮,轮机等几个传统部门出身的,他们对电子技术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雷达是一种能够在夜间发现远处战舰的有效工具。是一种能够让舰炮与鱼雷准确命中远方目标的工具。当然,蒋海龙他们都很清楚雷达的重要性,而且在之前地战斗中,都有过利用雷达来引导高射炮对付轰炸机,以及利用雷达来轰击海面与岸上目标的战斗经验。可问题是,怎么将雷达的效果发挥出来,这是一个战术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帝国海军在雷达方面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当时帝国海军已经研制出了专门用来搜索海面目标的雷达,而且已经装备到了海军的战舰上。可问题是,这种新式雷达的产量还不是很高,第一批装备该雷达地是第三特混舰队的战列舰与重巡洋舰,以及其他舰队里炮击编队里的重巡洋舰,而航母战斗群里的巡洋舰在很多时候并不承担炮战任务,所以没有优先装备这种新式雷达,蒋海龙手下的那三艘巡洋舰上都只有一部雷达,而且是以对空探测为住,探测海面目标的能力并不是很突出。
相对而言。美国海军装备的雷达就远不如帝国海军了。美国海军还没有专门的对海搜索雷达。而且其对空探测性能也比不上帝国海军的雷达。就蒋海龙所知,当时美国海军的雷达地鼓掌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要在技术上追赶唐帝国。而采用了很多不成熟地技术,结果就导致雷达经常无法正常工作。另外,美国海军在使用雷达的经验方面是比不上帝国海军的,其雷达地对海探测能力并不强。从之前的多次海战来看,美国海军的雷达能够发现20海里外的战列舰,15海里外的巡洋舰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蒋海龙这三艘战舰上的雷达都能够保证探测到20海里外的重巡洋舰。
经过反复思索之后,蒋海龙确信,要战胜敌人,他就必须要把握住“偷袭”这个机会,利用雷达的探测优势。在尽量远的距离上发现美舰队,同时弄清楚美舰队的情况,找到合适地突破口,然后用巡洋舰吸引住美军的护航战舰,只要美军的护航战舰被引开,那就让六艘驱逐舰去冲击美军的航母,用鱼雷将航母击沉,如果运气好,驱逐舰应该还有第二次鱼雷攻击的机会!
其他几名舰长也都是这么想的。必须要引开美军的护航战舰,为驱逐舰创造偷袭的机会,如果进行正面战斗的话,不管是炮战,还是鱼雷战,他们都不是美军护航战舰地对手。接着,蒋海龙就将任务安排了下去,三艘重巡洋舰在一起行动,驱逐舰的速度更快,被安排在了后方。在与美舰队接触之后,由巡洋舰先进行攻击,炮击美军战舰,然后向西转移,驱逐舰则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绕过美军护航战舰的防线,寻找美军的航母,完成鱼雷攻击!
此时,帝国海军的另外一个优势显现了出来,那就是在驱逐舰上安装了雷达。
帝国海军不是第一个在驱逐舰上安装雷达的国家,波斯海军早在一年多前就在几艘从帝国引进的“城市”级驱逐舰上安装了雷达,后来英国海军也在几艘驱逐舰上安装了雷达。而真正大规模为驱逐舰安装雷达的则是帝国海军。从25年底开始,帝国海军就陆续为驱逐舰安装雷达了,到此时,几乎所有主力舰队里的驱逐舰上都有雷达。本来“城市”级在设计的时候就预留了安装雷达的位置,因为改装的工作并不复杂。
驱逐舰安装雷达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在不过分削弱舰队防空能力的情况下,取代巡洋舰执行防空警戒任务,二是可以充分的利用驱逐舰上的高射炮,增强驱逐舰的防空力量。可最重要的还是让驱逐舰首次拥有了在远距离上发现那些在海面上航渡的潜艇的能力。因此,驱逐舰上的雷达的对海探测能力并不弱,能够发现数海里外的潜艇,并且赶在潜艇下潜之前赶过去,确定其大概位置,这大大的提高了驱逐舰的反潜作战效率。当然,这些雷达要发现航母这类比潜艇大得多的目标,自然不在话下了。
相关的任务安排下去之后,蒋海龙也只有等待,说实话,他不喜欢等待,希望能够尽快战斗,最好是第五舰队就在他的眼前,那么。他就不需要任何等待,立即与第五舰队展开战斗了。可问题是,当时他必须等待,而且他还不知道第五舰队会不会直接返回内克岛。如果第五舰队南下的话,那他就无法及时的拦截第五舰队,战斗很有可能在白天进行,这对他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在白天。雷达的意义并不大,而且驱逐舰不可能偷袭第五舰队,他就只能与第五舰队的护航战舰打一次面对面的战斗了!
此时,蒋海龙很想有人来告诉他第五舰队的具体行踪,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吃过晚饭之后,他就收到第四特混舰队发来的消息,现在舰队正在返回中途岛的途中,虽然三艘航母都没有战沉的消息让蒋海龙很高兴,但是第四特混舰队不会来协助“送死舰队”,只能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并且拦截第五舰队了。
迫不得已之下。蒋海龙不得不把三艘巡洋舰上地水上飞机都派了出去。原本,“江河”级重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携带三架水上飞机,其中一架得固定在弹射器上。机库只能容纳两架水上飞机,可是在作战时,如无特别要求,“江河”级都只携带两架水上飞机,因为固定在弹射器上的那架水上飞机将影响到附近几座高射炮的射界,另外在遇到高海况的时候,还不是很安全。因此,当时蒋海龙只有六架水上飞机可以调动,其中一架还出了故障,根本就飞不起来。
蒋海龙将四架水上飞机都派到了舰队的前方去。即第五舰队返回内克岛的航线上去,另外一架则被派到了第五舰队南下的航线上去。如果现在是白天的话,也许这几架水上飞机还会有不少的收获,可问题是,现在是夜晚,巡洋舰携带地水上飞机是没有安装雷达地,狭小的机身内也装不进雷达,要靠飞行员的眼睛寻找黑夜之中地战舰,这是相当困难的。蒋海龙也不会抱多大的希望。
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蒋海龙能否拦截下第五舰队都是个问题,特别是在斯普鲁恩斯让三艘航母加速前进,而且另外两艘航母的速度也达到了14节,只有“拳师”号的速度是8节。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蒋海龙指挥的“送死舰队”很有可能在“拳师”号前面通过,而不会有任何发现。那时候,蒋海龙也许会判断第五舰队没有返回内克岛,而是南下规避,他就得向南追击,从而不可能找到第五舰队,就不会与第五舰队发生战斗。
事情也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改变了,斯普鲁恩斯的担心成立事实,而且,正是那艘发现了两艘美国航母地潜艇改变了“送死舰队”的航线,最终让双方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在大海上爆发了一场激烈的炮战。
最先发现“香格里拉”号与“本宁顿”号的是一艘“丁”型潜艇,这是当时帝国海军装备的最先进的,也是最大的潜艇,其主要技术都是从德国引进的。当时,廖洪鹏那批帝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军官去德国,就是要从德国获取这些技术,并且先借用德国海军的潜艇熟悉怎么使用新的潜艇。
帝国海军在拿到了德国的潜艇技术之后,只做了一些细节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帝国海军的要求,比如帝国海军潜艇并的平均身高比德国的少了5厘米,而且在一些习惯方面并不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设计方面就不可能完全一样。不过,“丁”型潜艇基本上保留了德国新式潜艇的技术特点,并且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还有所突破,比如通过增加排水量,优化艇体设计,在保持主机功率不变,速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增加了2成的电池,使潜艇的潜航能力提高了不少。另外,潜艇的首鱼雷发射管为六具,没有尾鱼雷发射观,备用鱼雷的数量也比德国的同型艇多了8条。潜艇上首次采用了高保温率的冰柜,持续作战能力提高到了近三个月,而德国的同型艇只有两个月。
可以说,“丁”型艇是整个二战时的“终极”潜艇,其性能比德国的XX型还要稍微高一点,是现代潜艇的鼻祖。而这也是帝国海军当时最强大,最优秀的潜艇。到26年中期,帝国海军仅仅建造了不到30艘该型艇,全部部署在了太平洋战场上,其中在中太平洋上活动的有10艘左右。而这些潜艇全都没有派去执行侦察警戒任务,而是用在了最能发挥潜艇威力的美军运输航线上。
这艘潜艇就是在执行完了破交作战任务,在只剩下了不到半个月的食物与淡水之后,踏上了返航航线的。而当时,潜艇上还有8条鱼雷没有使用,在之前的两个月的破交作战中,这艘编号为542的潜艇袭击了两支美军运输船队,至少确认击沉了4艘万吨轮,却消耗掉了一大半的鱼雷。这个战绩不算很好,可万幸的是,潜艇躲过了驱逐舰的数次攻击,而且成功的完成了任务,除了一名艇员因为犯了阑尾炎而病倒之外,没有人员伤亡。
文皓矛对这个战绩很不满意,以前他用“乙”型艇在一次战斗中就干掉过五艘运输船,而这次他有两次攻击的机会,结果却仅仅干掉了四艘万吨轮,这确实太差了一点。特别是在想到二哥文嘉乾不久前在东地中海将一艘意大利的战列舰送入了海底,他心里就更不舒服了,这也让文皓矛决定,回到基地后,他也要申请调往地中海战场,那边有更多的猎物在等着他呢!
也就在文皓矛犹豫着是否在潜艇返回塞班岛基地之前就把调职申请书写好的时候,凄厉的警报响了起来,接着,负责轮值了望的二副从紧急通道里滑了下来,潜艇暴露了!海魂 第十八卷 后起之秀 第四十九节 拦截
蒋海龙不是一个喜欢蛮干,也不是那种只知道蛮干的军官。这些年来的遭遇让他悟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实力并不决定一切,合理的安排,合理的使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才是获得胜利的关键。这个道理不仅仅在战场之外适用,在战场上也是一样。如果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而硬要已己之短,拼敌之长的话,那么失败就是无法避免的。在舰队转向之后,蒋海龙就一直在思考,该怎么将他手里的两个优势利用起来。
士气与战斗意志方面的问题很容易解决,蒋海龙在晚上八点半,也就是官兵开始换岗的时候,他就通过舰队内部通信频道宣布了这次的作战行动。蒋海龙没有喊那些用来振奋人心的口号,也没有说什么大道理,他知道没有这个必要,每一个站在岗位上的官兵都很清楚那道命令的含义。他只要求每一名官兵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回想一下当初在镇海旗前宣布的那份誓言,现在,就是他们兑现自己誓言的时候了。
相对而言,技术方面的问题更难解决,蒋海龙等几名舰长都是从航,海,枪炮,轮机等几个传统部门出身的,他们对电子技术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雷达是一种能够在夜间发现远处战舰的有效工具。是一种能够让舰炮与鱼雷准确命中远方目标的工具。当然,蒋海龙他们都很清楚雷达的重要性,而且在之前地战斗中,都有过利用雷达来引导高射炮对付轰炸机,以及利用雷达来轰击海面与岸上目标的战斗经验。可问题是,怎么将雷达的效果发挥出来,这是一个战术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帝国海军在雷达方面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当时帝国海军已经研制出了专门用来搜索海面目标的雷达,而且已经装备到了海军的战舰上。可问题是,这种新式雷达的产量还不是很高,第一批装备该雷达地是第三特混舰队的战列舰与重巡洋舰,以及其他舰队里炮击编队里的重巡洋舰,而航母战斗群里的巡洋舰在很多时候并不承担炮战任务,所以没有优先装备这种新式雷达,蒋海龙手下的那三艘巡洋舰上都只有一部雷达,而且是以对空探测为住,探测海面目标的能力并不是很突出。
相对而言。美国海军装备的雷达就远不如帝国海军了。美国海军还没有专门的对海搜索雷达。而且其对空探测性能也比不上帝国海军的雷达。就蒋海龙所知,当时美国海军的雷达地鼓掌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要在技术上追赶唐帝国。而采用了很多不成熟地技术,结果就导致雷达经常无法正常工作。另外,美国海军在使用雷达的经验方面是比不上帝国海军的,其雷达地对海探测能力并不强。从之前的多次海战来看,美国海军的雷达能够发现20海里外的战列舰,15海里外的巡洋舰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蒋海龙这三艘战舰上的雷达都能够保证探测到20海里外的重巡洋舰。
经过反复思索之后,蒋海龙确信,要战胜敌人,他就必须要把握住“偷袭”这个机会,利用雷达的探测优势。在尽量远的距离上发现美舰队,同时弄清楚美舰队的情况,找到合适地突破口,然后用巡洋舰吸引住美军的护航战舰,只要美军的护航战舰被引开,那就让六艘驱逐舰去冲击美军的航母,用鱼雷将航母击沉,如果运气好,驱逐舰应该还有第二次鱼雷攻击的机会!
其他几名舰长也都是这么想的。必须要引开美军的护航战舰,为驱逐舰创造偷袭的机会,如果进行正面战斗的话,不管是炮战,还是鱼雷战,他们都不是美军护航战舰地对手。接着,蒋海龙就将任务安排了下去,三艘重巡洋舰在一起行动,驱逐舰的速度更快,被安排在了后方。在与美舰队接触之后,由巡洋舰先进行攻击,炮击美军战舰,然后向西转移,驱逐舰则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绕过美军护航战舰的防线,寻找美军的航母,完成鱼雷攻击!
此时,帝国海军的另外一个优势显现了出来,那就是在驱逐舰上安装了雷达。
帝国海军不是第一个在驱逐舰上安装雷达的国家,波斯海军早在一年多前就在几艘从帝国引进的“城市”级驱逐舰上安装了雷达,后来英国海军也在几艘驱逐舰上安装了雷达。而真正大规模为驱逐舰安装雷达的则是帝国海军。从25年底开始,帝国海军就陆续为驱逐舰安装雷达了,到此时,几乎所有主力舰队里的驱逐舰上都有雷达。本来“城市”级在设计的时候就预留了安装雷达的位置,因为改装的工作并不复杂。
驱逐舰安装雷达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在不过分削弱舰队防空能力的情况下,取代巡洋舰执行防空警戒任务,二是可以充分的利用驱逐舰上的高射炮,增强驱逐舰的防空力量。可最重要的还是让驱逐舰首次拥有了在远距离上发现那些在海面上航渡的潜艇的能力。因此,驱逐舰上的雷达的对海探测能力并不弱,能够发现数海里外的潜艇,并且赶在潜艇下潜之前赶过去,确定其大概位置,这大大的提高了驱逐舰的反潜作战效率。当然,这些雷达要发现航母这类比潜艇大得多的目标,自然不在话下了。
相关的任务安排下去之后,蒋海龙也只有等待,说实话,他不喜欢等待,希望能够尽快战斗,最好是第五舰队就在他的眼前,那么。他就不需要任何等待,立即与第五舰队展开战斗了。可问题是,当时他必须等待,而且他还不知道第五舰队会不会直接返回内克岛。如果第五舰队南下的话,那他就无法及时的拦截第五舰队,战斗很有可能在白天进行,这对他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在白天。雷达的意义并不大,而且驱逐舰不可能偷袭第五舰队,他就只能与第五舰队的护航战舰打一次面对面的战斗了!
此时,蒋海龙很想有人来告诉他第五舰队的具体行踪,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吃过晚饭之后,他就收到第四特混舰队发来的消息,现在舰队正在返回中途岛的途中,虽然三艘航母都没有战沉的消息让蒋海龙很高兴,但是第四特混舰队不会来协助“送死舰队”,只能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并且拦截第五舰队了。
迫不得已之下。蒋海龙不得不把三艘巡洋舰上地水上飞机都派了出去。原本,“江河”级重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可以携带三架水上飞机,其中一架得固定在弹射器上。机库只能容纳两架水上飞机,可是在作战时,如无特别要求,“江河”级都只携带两架水上飞机,因为固定在弹射器上的那架水上飞机将影响到附近几座高射炮的射界,另外在遇到高海况的时候,还不是很安全。因此,当时蒋海龙只有六架水上飞机可以调动,其中一架还出了故障,根本就飞不起来。
蒋海龙将四架水上飞机都派到了舰队的前方去。即第五舰队返回内克岛的航线上去,另外一架则被派到了第五舰队南下的航线上去。如果现在是白天的话,也许这几架水上飞机还会有不少的收获,可问题是,现在是夜晚,巡洋舰携带地水上飞机是没有安装雷达地,狭小的机身内也装不进雷达,要靠飞行员的眼睛寻找黑夜之中地战舰,这是相当困难的。蒋海龙也不会抱多大的希望。
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蒋海龙能否拦截下第五舰队都是个问题,特别是在斯普鲁恩斯让三艘航母加速前进,而且另外两艘航母的速度也达到了14节,只有“拳师”号的速度是8节。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蒋海龙指挥的“送死舰队”很有可能在“拳师”号前面通过,而不会有任何发现。那时候,蒋海龙也许会判断第五舰队没有返回内克岛,而是南下规避,他就得向南追击,从而不可能找到第五舰队,就不会与第五舰队发生战斗。
事情也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改变了,斯普鲁恩斯的担心成立事实,而且,正是那艘发现了两艘美国航母地潜艇改变了“送死舰队”的航线,最终让双方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在大海上爆发了一场激烈的炮战。
最先发现“香格里拉”号与“本宁顿”号的是一艘“丁”型潜艇,这是当时帝国海军装备的最先进的,也是最大的潜艇,其主要技术都是从德国引进的。当时,廖洪鹏那批帝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军官去德国,就是要从德国获取这些技术,并且先借用德国海军的潜艇熟悉怎么使用新的潜艇。
帝国海军在拿到了德国的潜艇技术之后,只做了一些细节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帝国海军的要求,比如帝国海军潜艇并的平均身高比德国的少了5厘米,而且在一些习惯方面并不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设计方面就不可能完全一样。不过,“丁”型潜艇基本上保留了德国新式潜艇的技术特点,并且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还有所突破,比如通过增加排水量,优化艇体设计,在保持主机功率不变,速度不降低的情况下,增加了2成的电池,使潜艇的潜航能力提高了不少。另外,潜艇的首鱼雷发射管为六具,没有尾鱼雷发射观,备用鱼雷的数量也比德国的同型艇多了8条。潜艇上首次采用了高保温率的冰柜,持续作战能力提高到了近三个月,而德国的同型艇只有两个月。
可以说,“丁”型艇是整个二战时的“终极”潜艇,其性能比德国的XX型还要稍微高一点,是现代潜艇的鼻祖。而这也是帝国海军当时最强大,最优秀的潜艇。到26年中期,帝国海军仅仅建造了不到30艘该型艇,全部部署在了太平洋战场上,其中在中太平洋上活动的有10艘左右。而这些潜艇全都没有派去执行侦察警戒任务,而是用在了最能发挥潜艇威力的美军运输航线上。
这艘潜艇就是在执行完了破交作战任务,在只剩下了不到半个月的食物与淡水之后,踏上了返航航线的。而当时,潜艇上还有8条鱼雷没有使用,在之前的两个月的破交作战中,这艘编号为542的潜艇袭击了两支美军运输船队,至少确认击沉了4艘万吨轮,却消耗掉了一大半的鱼雷。这个战绩不算很好,可万幸的是,潜艇躲过了驱逐舰的数次攻击,而且成功的完成了任务,除了一名艇员因为犯了阑尾炎而病倒之外,没有人员伤亡。
文皓矛对这个战绩很不满意,以前他用“乙”型艇在一次战斗中就干掉过五艘运输船,而这次他有两次攻击的机会,结果却仅仅干掉了四艘万吨轮,这确实太差了一点。特别是在想到二哥文嘉乾不久前在东地中海将一艘意大利的战列舰送入了海底,他心里就更不舒服了,这也让文皓矛决定,回到基地后,他也要申请调往地中海战场,那边有更多的猎物在等着他呢!
也就在文皓矛犹豫着是否在潜艇返回塞班岛基地之前就把调职申请书写好的时候,凄厉的警报响了起来,接着,负责轮值了望的二副从紧急通道里滑了下来,潜艇暴露了!海魂 第十八卷 后起之秀 第四十九节 拦截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海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海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