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大比贾府下注
目录: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作者:凤初鸣| 类别:历史军事
会试大比贾府下注
眼看会试将近,贾环放下家事,每天刻苦攻读到三更方睡,翻看萧景送过来的程文和写着有可能任考官的那些人喜恶和政见的秘密册子,眉头深锁,叹了口气。想起他说的话:“要想取得名次,迎合考官的喜恶是必要的。”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他要一直妥协下去吗?
可是眼前的形势,他非得这样下去不可。现在还没有正式当官,他已经尝到了权力带来的好处,救彩云救晴雯,整贾赦斗孙绍祖,何等爽快,就连贾政王夫人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尝到权力的甜头之后,也舍不得后退,若是不在会试上拿到好名次,就当不到高官,得不到更大的权力。在这样非法治的社会,没有足够的力量,象他这样的庶子,只是凭人去欺负罢了。
贾环给自己找到充足的理由,开始向科举下一道关卡发起冲刺。
会试,是在乡试年的第二年二月举行,所以又叫春闱,和乡试的秋闱一样,也是三年一次,不同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主考是更高级别的大学士、尚书之类的高官,同考官比乡试更多一倍,提调官的级别也更高,监临官皆由锦衣卫充任。
参试的是上一年经过层层选拔高中的各省新举人,也有前几届落榜的前辈举人。也就是说你的对手不再是省里的高级知识分子,而是全国的精英,然后国家将在这精英中选出三百名贡士。每三年仅取二三百名,和全国庞大的学子人群相比,几乎是十万分之一的录取率,说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点不夸张。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考试当官几乎就是中国读书人毕生的事业,因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朝成为人上人,美女金钱哗哗来。引得天下读书人熬白了头发,熬坏了身子也要在这独木桥上前赴后继,死而不悔。
中举人自然是有房有地有地位衣食无忧了,但是要更进一步当高官,获得更大的名利,还得继续往前冲。
到会试年,各省举子在年根就赶到京城。几千考生带着听差仆人约两万多人涌向京城,京城的物价房价比平日涨不少,尤其是贡院附近的房产只租金就翻着跟头涨,就这样也不见得能抢到,至于客栈房价更不必说。
贾环、何国维等八大金刚仍是以何家在去年就租下的贡院附近的民宅做据点,贾家、何家都派了许多能干的小厮听差在下处伺候,安排的十分妥贴。
贾环名下的十九个丫头,个个都象主子要出远门,十年八年不回来似的依依不舍。贾环虽然不爱与丫头玩闹,可是对她们极宽厚,有什么困难不吝相助,也不禁止她们和哪个小厮谈恋爱,虽然事先声明不纳姨娘,可是丫们仍把他当成依靠,日夜烧香求他能高中,盼着这棵大树能根深叶茂,自己这些细藤也能过得更好。
如乡试一般,举子考前也要办文会,交流些考试心得什么的,邀请翰林前辈们出席评价。这些翰林是前科成绩优良的前辈,学问没的说,评起文章来头头是道,难免做些中不中,名次如何之类的八卦预测,然后外面的人会根据这些“专家意见”和考生名气来下赌注什么的。
贾府也有人下了赌注,并不是押贾环中不中,因为打开国以来,从没有解元在会试落第的先例,解元的水平中会试自然没有疑问,有疑问的是能得什么名次。
王夫人得知回了贾母,说:“咱府里又有人开赌局了。”
贾母不高兴,忙问怎么回事。
鸳鸯忙回道:“大家赌环哥儿这次考第几名呢?”
贾母原是最恶赌博的,为此还重惩了包括迎春乳母在内的一批涉赌下人,却对这次赌博不反感,反而有了兴趣,说:“他们怎么赌的,谁的庄家,什么盘口?”
众人见贾母高兴,也来凑趣,探春回说:“押环哥儿中试的,是一赔一。”
贾母笑道:“明摆着的事,还赌什么?”
探春又回:“赌环哥儿考中后三百名的,也是一赔一,赌考中二百到三百名,一赔二,赌考中一百名以前的,一赔四,赌前五十名的一赔六。”
贾母有了兴趣:“还有更高的没有?”
探春笑道:“梨香院的丫头小厮嬷嬷们都下了注,赌哥儿能考中前十名,一赔十。”
贾母更乐,又问赵姨娘:“你可下注了没有?”
赵姨娘回道:“先是赌前十名,一赔十,后来我一咬牙,赌第一名会元,一赔五十。”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全国第一名,可是不敢想啊,就是培育才女林黛玉的林如海,也只是考了全国第三名,贾环小小年纪考第一名实在是难以令人想象,是赵姨娘太狂妄?还是对儿子的水平太自信?
贾母不可置信:“你就这么有信心,那可是全天下的高手比试。应天府乡试的高手毕竟有限,环儿侥幸中个解元也罢了,真正的在高手在吉安,绍兴一带,江南文气最盛,天下第一。”
江西吉安是全国出进士最多的地方,仅状元就出了十几个,浙江绍兴也是文人会萃,曾经在某一科创下包揽会试前四名的无可超越的记录。在朝廷没有分榜之前,绝大多数高中的都是江南人,可见江南文气之盛,北方人跟这些高手比拼,还要拿第一名,实在难上加难,何况贾环只是个不满十六的少年。
所以贾母觉得赌会元实在太离谱了,不过,赵姨娘为人狂妄没见识,又是贾环生母,爱子心切,疯狂一把也可理解。
赵姨娘的回话却令所有人瞠目结舌:“是太太先赌环儿能中会元,我这亲娘自然也要赌了。”
众人大惊,看向王夫人。
王夫人悠然说:“是我的陪房周瑞家的听说这次环儿能中会元。”
宝钗最有头脑,隐约觉得不对劲,又问周瑞家的:“周姐姐为什么如此肯定环儿能中会元?”
周瑞家的答道:“听我那当家的说,这次的十八房考官,有李琰,还有乔世宁,他们都曾经做过淳王的师父,环爷跟淳王要好,自然会受照顾。”
宝钗眉头微皱,笑道:“他只是四年前给淳王伴读过一段时间,关系能好到哪去?再说,会试和乡试一样,考卷都是弥封誊录的,考官根本不可能在卷上知道考生是谁,而且还有上头的主考大学士把关,不可能照顾熟人。”
探春脸色一变,疾声斥责周瑞家的:“你这么说,是要败坏骆大人李大人的声誉,还是想败坏环哥的名声?”
周瑞家的吓得忙说:“我只是盼着哥儿能杏榜高中,所以想着有人能照顾,却不知这个。”
“你连房考官是谁都知道了,还不知道阅卷程序?”探春瞪他一眼。
周瑞家的一哆嗦:“外头开的盘口,也有不少人赌咱家的环哥能中会元呢。包括淳王府的人,还有李琰,乔世宁这些大人的仆人。”
贾母听得外面的人也有不少人赌贾环能中会元,觉得很有面子,她毕竟是内宅妇人,只盼着家里能出个扭转家族衰退的强力人物,压根没有意识到这场豪赌后隐藏的阴谋。兴致起来,命人记录下来。
押第一名会元的有十几个,赵姨娘、王夫人、周瑞家的,还有其它人。贾环名下的丫头受了鼓动也兴奋起来,跟着押注赌会元。
押前十名的五个,有黛玉、宝钗、晴雯、彩云,还有贾琏。
押前五十名的人二十人,押五十到两百名之前的最多。
宝钗忧虑地皱皱眉,看了探春一眼,说:“我不赌了,下的注收回。”
探春也跟着说:“我也不赌了。”
两人不想凑这热闹,结伴到梨香院找贾环,说出心中忧虑。
贾环想了又想,想不出什么问题来,说:“你们觉得有什么问题?”
宝钗说:“我只是觉得奇怪,那些前辈翰林们评点文章时,看好的是吉安,绍兴,苏州那边的举子,你并不是这次会元的热门,为什么外头那些盘口有那么些人在你身上下注呢?”
探春也说:“那些人说李大人,乔大人会照顾你,宝姐姐说这是不可能的。”
贾环笑道:“宝姐姐有心,连阅卷程序都知道。”
探春叹气:“本朝科举已行百年,连宝姐姐都知道阅卷程序,外头人也必知道,怎么放出这么没鼻子的话来?”
贾环想起前世里每次世界杯开赛前都会有大赌注,连智利沙特尼加拉瓜这样的鱼腩部队,也会有押注夺冠的,这不算什么。他这样的新人有人在他身上下重注也属正常,就算有什么不正常,他也想不出来,索性暂放一边,专心考试再说。
贾府全府赌的热闹,贾政是道学先生,不愿参赌,窝在书房里烧香祷告。他早命人收集了贾环的考试资料,从注册童生开始,到参加历次考试的考籍表,还有各级考试卷子和成绩证明文书,把这些证明儿子优秀的东西全收好,亲自用油布包了,锁在箱子里,平时没事翻来看几眼,越看越心潮澎湃。会试前夕,他又偷偷跑到护国寺,清源寺几处大庙拜佛。
二月初三这天,皇帝已经点定了主考房官,初六日,监临各官送主试等官入闱,依旧是放九声炮,考官入闱请关圣帝君,文曲星君各路神仙进场压阵,然后就是检察号舍,分放考卷之类的考前准备工作。
考官进场后,完全禁闭在考场,不到放榜日不得外出,也不得与人通消息。
到二月初九日,四千多考生带着书童,扛着考具到贡院广场集合,兵丁在外围巡逻,通向贡院几条街全部封锁,闲杂人等一个也不放进来。
卯时三声炮响,军士又扛着大旗跳大神。穿着仙鹤或锦鸡补子官服的考官们出来,照例唠叨一番考场纪律什么的。然后放考生进场,摒退无关人等。
进了大门就是仪门,门上是一副楹联,上联是“科场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撄法网。”下联是“平生关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
考生们见了这联都有警醒之意。
从仪门到龙门这段是搜检之处,考生们排成长龙等着屈辱的搜检时刻。每个考生都有两名军士搜检,十人一组靠墙站着脱掉衣服,搜身检查,从头发到脚底,还有考箱里的考试用品,无不细细查看。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真是有辱斯文到极点。
这会试搜检比乡试更严,好半天,考生长龙也没见蠕动多少。有心存侥幸挺而走险的倒霉鬼被搜出来,哭得洪水泛滥,监临官毫不动摇,直接吩咐:“叉出去,枷号一个月。”
贾环自然不会带小抄的,顺利通过搜检,找到被打乱分配的号舍,先打扫了号舍,挂起帘子生起小炭炉,用肉冻熬了锅热汤吃饱喝足,再把小手炉塞进怀里裹上被子睡一觉再说。
二月天气,春寒料峭,在这种环境下考试实在是考验身心,有考生受不住昏倒或是得病的,只能被抬出去等三年后再考。没昏倒的考生强撑着考试,实力发挥也会打折扣。
贾环事先早做好了体力和物质准备,穿的是顶高级的乌云豹皮衣,又轻又软,是狐皮中最珍贵的一种,是萧景特地送他的,铺的是最隔潮的狼皮褥子,仍然如往常一样精神抖擞。等养好精神吃了早饭,梳一百下头,一边烧了热水喝着,又把手炉放怀里捂着,把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才开始打开试卷袋准备答题。
会试和乡试一样也是考三场,最重视第一场,第一场最重要的是四书题,其中最重要的第一题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个不难,意思清楚,出自论语,可是怎么写得让考官叫好呢?
首先破题,破题破的好可以得高分。没有见解内容空洞人云亦云的文,考官不会喜欢,可是见解太超前太激进令人难以接受也不行,必须在前人的理解上发挥自己的新意,而且不能离经叛道,才是能让考官心喜的好文。
先定了目标再分析题目,这句话意思简单,粗看是子承父业的意思。朱熹的解释是,看一个人,父在,看他的志向,父死,看他的行为,三年当中没有改变父亲所走的路线,这个人就可以称得上孝子了。《四书集注》里前儒的理解也是如此,就是父亲错了,为了尽孝也要坚持三年错误路线。
后来的南怀瑾等学者把它称为老鼠生儿的孝道哲学,鲁迅更是将其斥为退婴文化,说它导致中国文化的后退,中华民族一代不如一代。
可是再想想,孔子作为世界级的思想家、教育家,倡导独立思考,举一反三,怎么可能不许后代超越自己,不许别人独立考只坚持父道呢?
前人把此处的“道”理解为“道理,行为”,如果把这个“道”理解为“道德”,再结合上下文和全部《论语》的核心思想来分析,就可以理解圣人的真实意思了。
意为:父在,培养儿子的君子之志,父没,儿子要继承从父亲处学到的君子之志,经受社会实践的考验。
从这个切入点破题,在前人理解上另辟蹊径,但没有偏离太多,基本符合圣人之意。余下就好办了。
贾环磨了一缸墨,终于把第一篇的构思确定下来。大笔一挥,完成破题和起讲,又想起萧景对他说的话,要想考的好名次,有时不得不迎合考官的喜恶,这次的主考官是体仁阁大学士的骆养性,他为人耿介,治国处事循的是尊祖制法先王的一套,为此经常上书,和皇帝叨叨不休。
贾环笔尖一转,从孝道引申发挥,引申到治国之道当遵祖制法先王方为安国理民之大道。
然后再做剩下六道题,把每道题都结合当前时事论述起来,而不是沿袭前人套话空话。
眼看会试将近,贾环放下家事,每天刻苦攻读到三更方睡,翻看萧景送过来的程文和写着有可能任考官的那些人喜恶和政见的秘密册子,眉头深锁,叹了口气。想起他说的话:“要想取得名次,迎合考官的喜恶是必要的。”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他要一直妥协下去吗?
可是眼前的形势,他非得这样下去不可。现在还没有正式当官,他已经尝到了权力带来的好处,救彩云救晴雯,整贾赦斗孙绍祖,何等爽快,就连贾政王夫人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尝到权力的甜头之后,也舍不得后退,若是不在会试上拿到好名次,就当不到高官,得不到更大的权力。在这样非法治的社会,没有足够的力量,象他这样的庶子,只是凭人去欺负罢了。
贾环给自己找到充足的理由,开始向科举下一道关卡发起冲刺。
会试,是在乡试年的第二年二月举行,所以又叫春闱,和乡试的秋闱一样,也是三年一次,不同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主考是更高级别的大学士、尚书之类的高官,同考官比乡试更多一倍,提调官的级别也更高,监临官皆由锦衣卫充任。
参试的是上一年经过层层选拔高中的各省新举人,也有前几届落榜的前辈举人。也就是说你的对手不再是省里的高级知识分子,而是全国的精英,然后国家将在这精英中选出三百名贡士。每三年仅取二三百名,和全国庞大的学子人群相比,几乎是十万分之一的录取率,说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点不夸张。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考试当官几乎就是中国读书人毕生的事业,因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朝成为人上人,美女金钱哗哗来。引得天下读书人熬白了头发,熬坏了身子也要在这独木桥上前赴后继,死而不悔。
中举人自然是有房有地有地位衣食无忧了,但是要更进一步当高官,获得更大的名利,还得继续往前冲。
到会试年,各省举子在年根就赶到京城。几千考生带着听差仆人约两万多人涌向京城,京城的物价房价比平日涨不少,尤其是贡院附近的房产只租金就翻着跟头涨,就这样也不见得能抢到,至于客栈房价更不必说。
贾环、何国维等八大金刚仍是以何家在去年就租下的贡院附近的民宅做据点,贾家、何家都派了许多能干的小厮听差在下处伺候,安排的十分妥贴。
贾环名下的十九个丫头,个个都象主子要出远门,十年八年不回来似的依依不舍。贾环虽然不爱与丫头玩闹,可是对她们极宽厚,有什么困难不吝相助,也不禁止她们和哪个小厮谈恋爱,虽然事先声明不纳姨娘,可是丫们仍把他当成依靠,日夜烧香求他能高中,盼着这棵大树能根深叶茂,自己这些细藤也能过得更好。
如乡试一般,举子考前也要办文会,交流些考试心得什么的,邀请翰林前辈们出席评价。这些翰林是前科成绩优良的前辈,学问没的说,评起文章来头头是道,难免做些中不中,名次如何之类的八卦预测,然后外面的人会根据这些“专家意见”和考生名气来下赌注什么的。
贾府也有人下了赌注,并不是押贾环中不中,因为打开国以来,从没有解元在会试落第的先例,解元的水平中会试自然没有疑问,有疑问的是能得什么名次。
王夫人得知回了贾母,说:“咱府里又有人开赌局了。”
贾母不高兴,忙问怎么回事。
鸳鸯忙回道:“大家赌环哥儿这次考第几名呢?”
贾母原是最恶赌博的,为此还重惩了包括迎春乳母在内的一批涉赌下人,却对这次赌博不反感,反而有了兴趣,说:“他们怎么赌的,谁的庄家,什么盘口?”
众人见贾母高兴,也来凑趣,探春回说:“押环哥儿中试的,是一赔一。”
贾母笑道:“明摆着的事,还赌什么?”
探春又回:“赌环哥儿考中后三百名的,也是一赔一,赌考中二百到三百名,一赔二,赌考中一百名以前的,一赔四,赌前五十名的一赔六。”
贾母有了兴趣:“还有更高的没有?”
探春笑道:“梨香院的丫头小厮嬷嬷们都下了注,赌哥儿能考中前十名,一赔十。”
贾母更乐,又问赵姨娘:“你可下注了没有?”
赵姨娘回道:“先是赌前十名,一赔十,后来我一咬牙,赌第一名会元,一赔五十。”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全国第一名,可是不敢想啊,就是培育才女林黛玉的林如海,也只是考了全国第三名,贾环小小年纪考第一名实在是难以令人想象,是赵姨娘太狂妄?还是对儿子的水平太自信?
贾母不可置信:“你就这么有信心,那可是全天下的高手比试。应天府乡试的高手毕竟有限,环儿侥幸中个解元也罢了,真正的在高手在吉安,绍兴一带,江南文气最盛,天下第一。”
江西吉安是全国出进士最多的地方,仅状元就出了十几个,浙江绍兴也是文人会萃,曾经在某一科创下包揽会试前四名的无可超越的记录。在朝廷没有分榜之前,绝大多数高中的都是江南人,可见江南文气之盛,北方人跟这些高手比拼,还要拿第一名,实在难上加难,何况贾环只是个不满十六的少年。
所以贾母觉得赌会元实在太离谱了,不过,赵姨娘为人狂妄没见识,又是贾环生母,爱子心切,疯狂一把也可理解。
赵姨娘的回话却令所有人瞠目结舌:“是太太先赌环儿能中会元,我这亲娘自然也要赌了。”
众人大惊,看向王夫人。
王夫人悠然说:“是我的陪房周瑞家的听说这次环儿能中会元。”
宝钗最有头脑,隐约觉得不对劲,又问周瑞家的:“周姐姐为什么如此肯定环儿能中会元?”
周瑞家的答道:“听我那当家的说,这次的十八房考官,有李琰,还有乔世宁,他们都曾经做过淳王的师父,环爷跟淳王要好,自然会受照顾。”
宝钗眉头微皱,笑道:“他只是四年前给淳王伴读过一段时间,关系能好到哪去?再说,会试和乡试一样,考卷都是弥封誊录的,考官根本不可能在卷上知道考生是谁,而且还有上头的主考大学士把关,不可能照顾熟人。”
探春脸色一变,疾声斥责周瑞家的:“你这么说,是要败坏骆大人李大人的声誉,还是想败坏环哥的名声?”
周瑞家的吓得忙说:“我只是盼着哥儿能杏榜高中,所以想着有人能照顾,却不知这个。”
“你连房考官是谁都知道了,还不知道阅卷程序?”探春瞪他一眼。
周瑞家的一哆嗦:“外头开的盘口,也有不少人赌咱家的环哥能中会元呢。包括淳王府的人,还有李琰,乔世宁这些大人的仆人。”
贾母听得外面的人也有不少人赌贾环能中会元,觉得很有面子,她毕竟是内宅妇人,只盼着家里能出个扭转家族衰退的强力人物,压根没有意识到这场豪赌后隐藏的阴谋。兴致起来,命人记录下来。
押第一名会元的有十几个,赵姨娘、王夫人、周瑞家的,还有其它人。贾环名下的丫头受了鼓动也兴奋起来,跟着押注赌会元。
押前十名的五个,有黛玉、宝钗、晴雯、彩云,还有贾琏。
押前五十名的人二十人,押五十到两百名之前的最多。
宝钗忧虑地皱皱眉,看了探春一眼,说:“我不赌了,下的注收回。”
探春也跟着说:“我也不赌了。”
两人不想凑这热闹,结伴到梨香院找贾环,说出心中忧虑。
贾环想了又想,想不出什么问题来,说:“你们觉得有什么问题?”
宝钗说:“我只是觉得奇怪,那些前辈翰林们评点文章时,看好的是吉安,绍兴,苏州那边的举子,你并不是这次会元的热门,为什么外头那些盘口有那么些人在你身上下注呢?”
探春也说:“那些人说李大人,乔大人会照顾你,宝姐姐说这是不可能的。”
贾环笑道:“宝姐姐有心,连阅卷程序都知道。”
探春叹气:“本朝科举已行百年,连宝姐姐都知道阅卷程序,外头人也必知道,怎么放出这么没鼻子的话来?”
贾环想起前世里每次世界杯开赛前都会有大赌注,连智利沙特尼加拉瓜这样的鱼腩部队,也会有押注夺冠的,这不算什么。他这样的新人有人在他身上下重注也属正常,就算有什么不正常,他也想不出来,索性暂放一边,专心考试再说。
贾府全府赌的热闹,贾政是道学先生,不愿参赌,窝在书房里烧香祷告。他早命人收集了贾环的考试资料,从注册童生开始,到参加历次考试的考籍表,还有各级考试卷子和成绩证明文书,把这些证明儿子优秀的东西全收好,亲自用油布包了,锁在箱子里,平时没事翻来看几眼,越看越心潮澎湃。会试前夕,他又偷偷跑到护国寺,清源寺几处大庙拜佛。
二月初三这天,皇帝已经点定了主考房官,初六日,监临各官送主试等官入闱,依旧是放九声炮,考官入闱请关圣帝君,文曲星君各路神仙进场压阵,然后就是检察号舍,分放考卷之类的考前准备工作。
考官进场后,完全禁闭在考场,不到放榜日不得外出,也不得与人通消息。
到二月初九日,四千多考生带着书童,扛着考具到贡院广场集合,兵丁在外围巡逻,通向贡院几条街全部封锁,闲杂人等一个也不放进来。
卯时三声炮响,军士又扛着大旗跳大神。穿着仙鹤或锦鸡补子官服的考官们出来,照例唠叨一番考场纪律什么的。然后放考生进场,摒退无关人等。
进了大门就是仪门,门上是一副楹联,上联是“科场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撄法网。”下联是“平生关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
考生们见了这联都有警醒之意。
从仪门到龙门这段是搜检之处,考生们排成长龙等着屈辱的搜检时刻。每个考生都有两名军士搜检,十人一组靠墙站着脱掉衣服,搜身检查,从头发到脚底,还有考箱里的考试用品,无不细细查看。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真是有辱斯文到极点。
这会试搜检比乡试更严,好半天,考生长龙也没见蠕动多少。有心存侥幸挺而走险的倒霉鬼被搜出来,哭得洪水泛滥,监临官毫不动摇,直接吩咐:“叉出去,枷号一个月。”
贾环自然不会带小抄的,顺利通过搜检,找到被打乱分配的号舍,先打扫了号舍,挂起帘子生起小炭炉,用肉冻熬了锅热汤吃饱喝足,再把小手炉塞进怀里裹上被子睡一觉再说。
二月天气,春寒料峭,在这种环境下考试实在是考验身心,有考生受不住昏倒或是得病的,只能被抬出去等三年后再考。没昏倒的考生强撑着考试,实力发挥也会打折扣。
贾环事先早做好了体力和物质准备,穿的是顶高级的乌云豹皮衣,又轻又软,是狐皮中最珍贵的一种,是萧景特地送他的,铺的是最隔潮的狼皮褥子,仍然如往常一样精神抖擞。等养好精神吃了早饭,梳一百下头,一边烧了热水喝着,又把手炉放怀里捂着,把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才开始打开试卷袋准备答题。
会试和乡试一样也是考三场,最重视第一场,第一场最重要的是四书题,其中最重要的第一题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个不难,意思清楚,出自论语,可是怎么写得让考官叫好呢?
首先破题,破题破的好可以得高分。没有见解内容空洞人云亦云的文,考官不会喜欢,可是见解太超前太激进令人难以接受也不行,必须在前人的理解上发挥自己的新意,而且不能离经叛道,才是能让考官心喜的好文。
先定了目标再分析题目,这句话意思简单,粗看是子承父业的意思。朱熹的解释是,看一个人,父在,看他的志向,父死,看他的行为,三年当中没有改变父亲所走的路线,这个人就可以称得上孝子了。《四书集注》里前儒的理解也是如此,就是父亲错了,为了尽孝也要坚持三年错误路线。
后来的南怀瑾等学者把它称为老鼠生儿的孝道哲学,鲁迅更是将其斥为退婴文化,说它导致中国文化的后退,中华民族一代不如一代。
可是再想想,孔子作为世界级的思想家、教育家,倡导独立思考,举一反三,怎么可能不许后代超越自己,不许别人独立考只坚持父道呢?
前人把此处的“道”理解为“道理,行为”,如果把这个“道”理解为“道德”,再结合上下文和全部《论语》的核心思想来分析,就可以理解圣人的真实意思了。
意为:父在,培养儿子的君子之志,父没,儿子要继承从父亲处学到的君子之志,经受社会实践的考验。
从这个切入点破题,在前人理解上另辟蹊径,但没有偏离太多,基本符合圣人之意。余下就好办了。
贾环磨了一缸墨,终于把第一篇的构思确定下来。大笔一挥,完成破题和起讲,又想起萧景对他说的话,要想考的好名次,有时不得不迎合考官的喜恶,这次的主考官是体仁阁大学士的骆养性,他为人耿介,治国处事循的是尊祖制法先王的一套,为此经常上书,和皇帝叨叨不休。
贾环笔尖一转,从孝道引申发挥,引申到治国之道当遵祖制法先王方为安国理民之大道。
然后再做剩下六道题,把每道题都结合当前时事论述起来,而不是沿袭前人套话空话。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