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目录:万里河山烟火人间(清穿)| 作者:养心殿| 类别:玄幻奇幻
对于那一下午,两阿哥在宫外遇了哪些人,经了哪些事,侍卫一一报给了乾隆。这并不代表乾隆在监视儿子们,而是世上居心叵测的人太多,未成年的皇子们身份尊贵又敏感,虽然聪明分辨力毕竟有限,容易被人利用或招来祸患。这种情况下的监视是必要的。
永珹自认不是那种遇到了什么新鲜事,都要告诉家长的小屁孩,不过既然乾隆问起,他也不避讳自己的想法。科举本身没什么不对,可是对于已被制式扭曲的八股取试,挑选出的所谓的人才们,素质人品方面实再是良莠不齐。不过他没傻到当着乾隆,去直白地抨击沿用了上千年的考试制度,只是婉转地说“书读得好不代表就是好人吧,也不代表能成为好官。”
乾隆轻笑出声,“你是想说,朕的官员们操守不合格?其实什么样的人该呆在什么样位置,朕需要用奸臣来牵制忠臣,也要用忠臣来威吓奸臣……”乾隆温和地看着永珹,甚至带了些自己都没发觉的宠溺,开始传授帝王的用人之术。
那日后没多久,永珹就接到了乾隆要他上朝听政的口谕。康熙时期,曾经为了使皇子们多接触实际,培养他们关心国计民生,锻炼从政的能力,在皇子们课业结束后,已经成年的时候,皇上会差遣皇子稽查旗务,典办诸部院事务,处置审理各种特别案件等。可是皇子们的能力锻炼得太成功也不都是好事,当各各都能独挡一面的时候,便臣强君弱。
雍正和乾隆都借鉴了前人的教训,对皇子们的教导并没有康熙那么上心。最典型的就是,乾隆长子永璜就是在分府后才得了差事。
显然乾隆觉得永珹的心智,已经能达到学习政务的时候。再上朝时,一群中老青年中赫然站立着一个十岁出头的小萝卜头,自然是惹人侧目的。众位大臣上朝时还能憋着,下了朝自然是相互八卦一番,揣度起圣意。
永珹正式开始了他的听政见习之路,在早晨的朝会上,他听着大臣们提出各项条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不同意见的会相互讨论辩驳,再由乾隆最终决定出采用何种方案。
这种现场观摩实际政令的下达,让他学到了以前不曾接触过的领域。比在上书房里单纯的纸上谈兵吸收更快。乾隆欣慰地发现儿子的又一优点,小小年纪,对着枯燥的政务就能听得进去,这样看来资质就要胜过他小时候。
又一日早朝,乾隆绷着脸让和亲王宣读了一份折子,是四川总督写的。大至内容是:清军与金川的作战陷在僵持阶段,请求皇上示下,是否继续的坚持,是的话他们军需又不足了,申请拨款拨粮。
和亲王念完后,众臣小声地谈论开来。要说对金川的做战,清军已经拖了三年还没什么进展,两方输赢各半,总是不能将叛军一举歼灭。这是当时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而且消耗的银钱物资绝不是个小数目了。民间对此战毁誉参半,朝堂上也分主战和主和两派。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前方作战的士兵们久功不下,士气自是大不如前,而且因为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各种不适应,当有小捷之后,又常会被叛军找回场子。当年挥师入关的千里铁骑,到了山地丛林里就变得束手束脚,换了几个将军都没用。
而乾隆则是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曾经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在这场让人无力的战争里,就像是个笑话。如果他现在撤军,少不了要得个穷兵黩武的恶名。如若不撤,又是在迁制着国库,枉然费钱而已。
这事儿在朝堂上不只讨论过一次两次了,众臣议了又议,乾隆被他们吵得脑仁生疼。让大臣们回去仔细权衡后再拟成折子,当旁听生的永珹也不例外。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却引出一番轩然大波,也让乾隆惊喜不已。事情的缘由就是永珹的那本类似家庭作业的折子。
其实永珹一直是个做事认真的小孩,每次的家庭作业,虽然师傅们不说,对他却是相当满意的,夸奖的话不在他面前说,却在乾隆太后那里不知提过多少遍。乾隆让他对金川的战事拟个折子,又没规定上交的时间,他就有充分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再用他已经定型的思维模式去分析组合得到的信息。
他四年的军校可不是白念的。从战前政府与当地地方政权的矛盾根源,到开战前后双方的立场和民众心理,到参与战争的几任将军的才能与实战对照,后期银钱的预计损耗等,洋洋洒洒一大篇。
不仅震住了乾隆,也同样震住了满朝的文武百官。让众臣不得不重视起这个一直以来,在朝上一言不发只是聆听的孩子。他不只是个孩子这么简单,还是君王最看好的皇子,是未来皇位的热门继承人,仅仅给他一个机会,他就能长成为众人只来得急仰望的存在。
不管别人心思如何,乾隆是惊喜的,他拿着这份字字珠玑的奏折,表神高深莫测地让户部和兵部拿去各抄撰一份,好好研究它的可行性。虽然乾隆连句责备的话都没说,下面接旨的两位重臣却是冷汗连连,若是事实证明他们整个院部的精英们,连一个才入朝听政的小皇子都不如,那么他们是否配得上头上的顶戴,就非常值得商榷了。面身为一部的长官为了保住老脸,不用皇上开口,还是直接卷铺盖滚回老家的好。
事实上得出的的结果是,永珹的折子经鉴定,确实是三年来对于这场战争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书面性宝贵资料。也是一直以来,唯一一份运用集合了各种超前知识于一身来分析战争的兵家著作。兵部将这本册子视为至宝,以后每有战事,都会按照这个形式,拟一份分析用来留存和呈给皇上过目。
而户部则是在完整地看过计算过永珹所预估的后期损耗后,坚定地和兵部持一致意见——请奏从四川撤兵。
所以庄严的朝堂上出现了这么一幕:乾隆深邃的目光扫过出列请命的户部和兵部尚书,再看了眼自从扔出那份奏折后就开始事不关已,无辜得仿佛他什么都没做,从头至尾都是个旁听生的乖小孩,乾隆从御座上起身,让吴书来宣读了一份早就拟好的圣旨:军队在两个月后撤出四川!
这多出来的时间是预留给停战谈判用的。乾隆的底线是:金川称臣,交税,不得再扰民。至于如何去谈派谁去谈,这事儿就该由兵部自己操心了。
回到西暖阁的乾隆卸下王者的威严,他深深觉得不能浪费了永珹这颗奇异得让人惊喜的小脑袋瓜。给儿子派了一堆工作。其中有好些复杂的陈年旧案,因为其冗长繁琐而先被积压下来,现在正好用来给儿子练习练习。
无故多了好些工作的永珹欲哭无泪。不过,他不是只会贪玩撒娇的小屁孩,乖乖完成所有功课。不是哪个帝王都有这样的胸怀的,能因一个十岁孩子提出的方案来决定国家大事。此时还纯洁得绵羊一样的永珹还没看清一件事——乾隆不是对谁都展现这般胸怀的。
永珹刚来参加朝会那会儿,大臣们对他保持着对皇子应有的尊重。现在,大臣们则是对这个一站一个时辰,可以在整个朝会中装透明,不任何发表意见的阿哥,心存了一种别样的敬畏。封建社会的天赋皇权被说得神乎其神,深入人心,身为皇子的永珹天赋异禀,别人只会觉得他不愧是凤子龙孙。
别人对他态度的改变,永珹不是没有注意到。嘉妃委婉地劝他可以借机结交一些大臣,这样对他未来势力的发展会起到奠基的作用。
可是,永珹并不想那么做,第一他没有强烈的政治,对于日后的定位是顺其自然,得之我命不得我幸。第二,他不打算去刻意发展势力。圣祖朝的九龙之乱,其根源就是各自自由发展后的必然产物——党争。不只是皇上们从中得到过经验,阿哥也同样。
完成一天的任务,永珹回到钟粹宫,小福子跟前跟后殷勤地侍候。同时嘴上也不闲着,汇报着宫内宫外近来的新鲜事儿。“主子您不知道啊,外面都在传状元郎骑马游街的样子俊俏极了,几位大人还想招他作女婿呢。要说苏州城就是人杰地灵,都连着出了好几代的状元啦。”
永珹见他一幅与有荣焉的样子不禁止好笑,“我记得你老家也是苏州,看来那儿真是一方宝地,能出俊俏的状元郎,也能出你这样的贫嘴的猴儿精。”
小福子赫然一笑,“主子,您就别打趣奴才了,新状元那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奴才是什么污糟身份,怎能相比。奴才这些年连家都回不去一趟,不知道娘亲的病好了没。”小福子声音低了下来,他虽然平日里逗趣儿豁达,说到娘亲也凝重起来。
永珹抬眼看他一眼,问:“你家里现在还有什么人?”他宫里的奴才自然是底细干净的,永珹记得小福子是乡下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养不起才被半卖半送进宫,也算是为他找了一口饭吃,不过家人的这种行为永珹实再不敢苟同。
小福子的父亲把他送进宫后,就死在了路上。家里只剩下病弱的母亲和七岁的妹妹。他忽然扑通一声长跪在地,求道:“主子,按理奴才是不能开口的,可是乡亲说,奴才娘亲怕是要不行了,奴才六岁离家,未能尽过孝,想请假回去再见她一面,求您给奴才个恩典吧。”
小福子自小照顾他,对他极是上心,人和人相处久了自然是有感情的。再说这孩子也是个通透的性子,从不给他惹麻烦,钟粹宫上下被治得好好的,是他一大助力。对于好员工,永珹不会吝啬于奖励,说:“明日你跟海兰察说一声,让他派两个稳重的人把老太太和小丫头都接进京吧。再去雪慧那儿支五百两银子,在我建府之前,先给她们找个妥当的住处。”
永珹止住了激动得语无伦次的小福子,忽想起一件事:“新科状元是苏州人?他叫什么名字?”
还在愣头愣脑不敢置信中的小福子地答道:“叫何霖。”
作者有话要说:看完快去睡喔~要睡美容睡喔~
永珹自认不是那种遇到了什么新鲜事,都要告诉家长的小屁孩,不过既然乾隆问起,他也不避讳自己的想法。科举本身没什么不对,可是对于已被制式扭曲的八股取试,挑选出的所谓的人才们,素质人品方面实再是良莠不齐。不过他没傻到当着乾隆,去直白地抨击沿用了上千年的考试制度,只是婉转地说“书读得好不代表就是好人吧,也不代表能成为好官。”
乾隆轻笑出声,“你是想说,朕的官员们操守不合格?其实什么样的人该呆在什么样位置,朕需要用奸臣来牵制忠臣,也要用忠臣来威吓奸臣……”乾隆温和地看着永珹,甚至带了些自己都没发觉的宠溺,开始传授帝王的用人之术。
那日后没多久,永珹就接到了乾隆要他上朝听政的口谕。康熙时期,曾经为了使皇子们多接触实际,培养他们关心国计民生,锻炼从政的能力,在皇子们课业结束后,已经成年的时候,皇上会差遣皇子稽查旗务,典办诸部院事务,处置审理各种特别案件等。可是皇子们的能力锻炼得太成功也不都是好事,当各各都能独挡一面的时候,便臣强君弱。
雍正和乾隆都借鉴了前人的教训,对皇子们的教导并没有康熙那么上心。最典型的就是,乾隆长子永璜就是在分府后才得了差事。
显然乾隆觉得永珹的心智,已经能达到学习政务的时候。再上朝时,一群中老青年中赫然站立着一个十岁出头的小萝卜头,自然是惹人侧目的。众位大臣上朝时还能憋着,下了朝自然是相互八卦一番,揣度起圣意。
永珹正式开始了他的听政见习之路,在早晨的朝会上,他听着大臣们提出各项条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不同意见的会相互讨论辩驳,再由乾隆最终决定出采用何种方案。
这种现场观摩实际政令的下达,让他学到了以前不曾接触过的领域。比在上书房里单纯的纸上谈兵吸收更快。乾隆欣慰地发现儿子的又一优点,小小年纪,对着枯燥的政务就能听得进去,这样看来资质就要胜过他小时候。
又一日早朝,乾隆绷着脸让和亲王宣读了一份折子,是四川总督写的。大至内容是:清军与金川的作战陷在僵持阶段,请求皇上示下,是否继续的坚持,是的话他们军需又不足了,申请拨款拨粮。
和亲王念完后,众臣小声地谈论开来。要说对金川的做战,清军已经拖了三年还没什么进展,两方输赢各半,总是不能将叛军一举歼灭。这是当时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而且消耗的银钱物资绝不是个小数目了。民间对此战毁誉参半,朝堂上也分主战和主和两派。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前方作战的士兵们久功不下,士气自是大不如前,而且因为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各种不适应,当有小捷之后,又常会被叛军找回场子。当年挥师入关的千里铁骑,到了山地丛林里就变得束手束脚,换了几个将军都没用。
而乾隆则是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曾经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在这场让人无力的战争里,就像是个笑话。如果他现在撤军,少不了要得个穷兵黩武的恶名。如若不撤,又是在迁制着国库,枉然费钱而已。
这事儿在朝堂上不只讨论过一次两次了,众臣议了又议,乾隆被他们吵得脑仁生疼。让大臣们回去仔细权衡后再拟成折子,当旁听生的永珹也不例外。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却引出一番轩然大波,也让乾隆惊喜不已。事情的缘由就是永珹的那本类似家庭作业的折子。
其实永珹一直是个做事认真的小孩,每次的家庭作业,虽然师傅们不说,对他却是相当满意的,夸奖的话不在他面前说,却在乾隆太后那里不知提过多少遍。乾隆让他对金川的战事拟个折子,又没规定上交的时间,他就有充分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再用他已经定型的思维模式去分析组合得到的信息。
他四年的军校可不是白念的。从战前政府与当地地方政权的矛盾根源,到开战前后双方的立场和民众心理,到参与战争的几任将军的才能与实战对照,后期银钱的预计损耗等,洋洋洒洒一大篇。
不仅震住了乾隆,也同样震住了满朝的文武百官。让众臣不得不重视起这个一直以来,在朝上一言不发只是聆听的孩子。他不只是个孩子这么简单,还是君王最看好的皇子,是未来皇位的热门继承人,仅仅给他一个机会,他就能长成为众人只来得急仰望的存在。
不管别人心思如何,乾隆是惊喜的,他拿着这份字字珠玑的奏折,表神高深莫测地让户部和兵部拿去各抄撰一份,好好研究它的可行性。虽然乾隆连句责备的话都没说,下面接旨的两位重臣却是冷汗连连,若是事实证明他们整个院部的精英们,连一个才入朝听政的小皇子都不如,那么他们是否配得上头上的顶戴,就非常值得商榷了。面身为一部的长官为了保住老脸,不用皇上开口,还是直接卷铺盖滚回老家的好。
事实上得出的的结果是,永珹的折子经鉴定,确实是三年来对于这场战争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书面性宝贵资料。也是一直以来,唯一一份运用集合了各种超前知识于一身来分析战争的兵家著作。兵部将这本册子视为至宝,以后每有战事,都会按照这个形式,拟一份分析用来留存和呈给皇上过目。
而户部则是在完整地看过计算过永珹所预估的后期损耗后,坚定地和兵部持一致意见——请奏从四川撤兵。
所以庄严的朝堂上出现了这么一幕:乾隆深邃的目光扫过出列请命的户部和兵部尚书,再看了眼自从扔出那份奏折后就开始事不关已,无辜得仿佛他什么都没做,从头至尾都是个旁听生的乖小孩,乾隆从御座上起身,让吴书来宣读了一份早就拟好的圣旨:军队在两个月后撤出四川!
这多出来的时间是预留给停战谈判用的。乾隆的底线是:金川称臣,交税,不得再扰民。至于如何去谈派谁去谈,这事儿就该由兵部自己操心了。
回到西暖阁的乾隆卸下王者的威严,他深深觉得不能浪费了永珹这颗奇异得让人惊喜的小脑袋瓜。给儿子派了一堆工作。其中有好些复杂的陈年旧案,因为其冗长繁琐而先被积压下来,现在正好用来给儿子练习练习。
无故多了好些工作的永珹欲哭无泪。不过,他不是只会贪玩撒娇的小屁孩,乖乖完成所有功课。不是哪个帝王都有这样的胸怀的,能因一个十岁孩子提出的方案来决定国家大事。此时还纯洁得绵羊一样的永珹还没看清一件事——乾隆不是对谁都展现这般胸怀的。
永珹刚来参加朝会那会儿,大臣们对他保持着对皇子应有的尊重。现在,大臣们则是对这个一站一个时辰,可以在整个朝会中装透明,不任何发表意见的阿哥,心存了一种别样的敬畏。封建社会的天赋皇权被说得神乎其神,深入人心,身为皇子的永珹天赋异禀,别人只会觉得他不愧是凤子龙孙。
别人对他态度的改变,永珹不是没有注意到。嘉妃委婉地劝他可以借机结交一些大臣,这样对他未来势力的发展会起到奠基的作用。
可是,永珹并不想那么做,第一他没有强烈的政治,对于日后的定位是顺其自然,得之我命不得我幸。第二,他不打算去刻意发展势力。圣祖朝的九龙之乱,其根源就是各自自由发展后的必然产物——党争。不只是皇上们从中得到过经验,阿哥也同样。
完成一天的任务,永珹回到钟粹宫,小福子跟前跟后殷勤地侍候。同时嘴上也不闲着,汇报着宫内宫外近来的新鲜事儿。“主子您不知道啊,外面都在传状元郎骑马游街的样子俊俏极了,几位大人还想招他作女婿呢。要说苏州城就是人杰地灵,都连着出了好几代的状元啦。”
永珹见他一幅与有荣焉的样子不禁止好笑,“我记得你老家也是苏州,看来那儿真是一方宝地,能出俊俏的状元郎,也能出你这样的贫嘴的猴儿精。”
小福子赫然一笑,“主子,您就别打趣奴才了,新状元那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奴才是什么污糟身份,怎能相比。奴才这些年连家都回不去一趟,不知道娘亲的病好了没。”小福子声音低了下来,他虽然平日里逗趣儿豁达,说到娘亲也凝重起来。
永珹抬眼看他一眼,问:“你家里现在还有什么人?”他宫里的奴才自然是底细干净的,永珹记得小福子是乡下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养不起才被半卖半送进宫,也算是为他找了一口饭吃,不过家人的这种行为永珹实再不敢苟同。
小福子的父亲把他送进宫后,就死在了路上。家里只剩下病弱的母亲和七岁的妹妹。他忽然扑通一声长跪在地,求道:“主子,按理奴才是不能开口的,可是乡亲说,奴才娘亲怕是要不行了,奴才六岁离家,未能尽过孝,想请假回去再见她一面,求您给奴才个恩典吧。”
小福子自小照顾他,对他极是上心,人和人相处久了自然是有感情的。再说这孩子也是个通透的性子,从不给他惹麻烦,钟粹宫上下被治得好好的,是他一大助力。对于好员工,永珹不会吝啬于奖励,说:“明日你跟海兰察说一声,让他派两个稳重的人把老太太和小丫头都接进京吧。再去雪慧那儿支五百两银子,在我建府之前,先给她们找个妥当的住处。”
永珹止住了激动得语无伦次的小福子,忽想起一件事:“新科状元是苏州人?他叫什么名字?”
还在愣头愣脑不敢置信中的小福子地答道:“叫何霖。”
作者有话要说:看完快去睡喔~要睡美容睡喔~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万里河山烟火人间(清穿)》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万里河山烟火人间(清穿)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