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化龙道 正文 第三回吃小灶

正文 第三回吃小灶

目录:化龙道| 作者:天花板| 类别:武侠仙侠

    拜师总得送上见面礼,王莽忙从怀中摸出两锭银子:“弟子虽然贫寒,拜师之礼却不敢怠慢,这银子……”

    陈参也不矫情,接过道:“这两锭银子足够你一个月的伙食费,你以后就住在为师这里,也好专心攻读。”

    王莽没有意见,打开随身携来的书囊,从中取出一卷简册送上。

    “这是什么?名人字画?”陈老先生饶有兴趣的问道。

    王莽笑而不答,缓缓展开。

    陈参不看则已,一看竟高兴得险些跳起来。

    “《周官经》,哎呀,奇宝呀,奇宝!待我仔细观看!”陈参喜出望外,贪婪地翻看着这卷被他称为奇宝的简册。

    原来,《周官经》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通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沦语》、《孟子》,五经是指《易经》、《诗经》、《书经》、《礼经》、《春秋》。

    《周官经》就属于《礼经》的范畴,是八百年周天下的官制和战国时各国制度的汇编,共计六篇。王莽献给陈参当礼物的,就是后者。

    区区一部《周官经》,本身并没有太多珍奇之处,作为礼经专家的陈参,书房里就有好几部不同版本的。但陈参眼前的这部,可就的确弥足珍贵了,因为它是用‘古文’书写的。

    在大圣人‘蔡伦’还没出生并发明造纸术的汉代及之前,图书典籍,都是依靠‘手抄本’的方式流传,而且当时的文献载体,更是以竹简为主,辅之以部分布帛,昂贵且繁琐。

    有些典籍,甚至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只能借来抄,恰逢当时百家齐放,各种‘子’层出不穷,影响后面千百代。儒家圣人孔子也在其中,虽然收有七十二门徒,却过得比陈参还穷困潦倒,不得不以‘抄书’为糊口,留下了不少的手抄本。

    偏偏秦始皇时,搞过一次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大批的图书典籍毁于一炬。但这次打击,还仅限于流传于民间的那些文献,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他身边自然不乏那些尊重知识、尊重文比的要臣,所以,还是有众多的典籍幸免于难,就珍藏在那座规模宏大的阿房宫里,作为皇家藏书被保存了下来。

    秦末战乱中.项羽这位‘读书不成,学剑又不成,乃学万人敌’的西楚霸王率军攻入咸阳,一把火三个月不熄,不仅烧掉了那座令后人惋惜不已的阿房宫,也烧掉了宫中那些比华丽的建筑本身更为宝贵的图书文献。

    倒是刘邦手下有位能干的丞相萧何,因为出身是刀笔小吏,于过抄抄写写刻刻画画的营生,深知图书的来之不易,更明了马上得来的江山不能在马上安之的道理,在众将跑着颠着打着杀着去瓜分金银财帛的热闹当中,独具慧眼,冲到秦丞相、御史的办公楼里,抢出了那里的图书律令,这才好歹算是抢救了一部分。

    其中就有这本《周官经》,传说中为孔圣人所亲手书写,堪称字字珠玑,读书人照着里面的经义学习,身上就能放出大光明,妖狐鬼魅不仅不敢伤害,还会来自荐枕席和拜师学艺。

    王莽从刘骜的御书房中拿了出来,仔细研习过几天,虽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其中却也是有些门道,单单从‘字形’看的话,就是一套‘礼仪剑法’,不杀人,不伤人,却能降服人,哪怕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只要照着临摹上几十遍,做到融会贯通,碰到普通的小毛贼,要想制服也是‘指手间’的事情。

    陈参是古文专家,一下子就看出这是真迹,不由欣喜若狂,连呼:“圣贤之道有继也!”

    他所学的是从六国遗老那里搜求来的典籍文献,是用秦统一之前的六国文字写成的,也就是‘古文经’,与汉代学者们整理出来的用秦统一之后的文字写成的‘今文经’之间,不仅在写法上有差异,更主要的还在于对经文意义的解释上有着重大的分歧,以至于形成了几乎水火不相容的两大学派,互不相让。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在这场学术争论中明显地占了上风。他以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来解释孔子的学说,建立了完整的封建神学世界观,并使之成为汉武帝以后的统治思想。

    到了后来,这种天人感应的理论与日益泛滥的谶讯迷信穿了同一条裤子,使今文经学进一步宗教化、神学化。董仲舒对‘君权神授说’作了新的论证,并进一步把灾异说理论化和系统比,他还依据‘阳尊阴卑’的理论,建立起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对尊卑等级制度进行了合理性的论证。

    对陈参这样的‘古文派’来说,董仲舒之流就是扭曲歪解先圣真意的腐儒、伪儒,如今虽然是今文经学派胜利了,并不意味着古文经学派的消声匿迹。相反,后者在不得不退缩的同时,还在伺机进行反攻,而这种反攻最有利的武器之一,就是孔子,孟子,孔子七十二门徒亲手书写的‘古文经’本身的正宗本源地位。

    也正因为如此,陈参在得到王莽献上的古文《周官经》之后。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激动。

    他颤抖的手指在宝贝简册上抚摸着,喃喃地默读着简册上的字句,许久才想起询问这宝贝的来历:“你是怎样得到这件异宝的?”

    王莽半真半假的道:“一次偶然的机会,弟子的一位表哥,向别人借来了一部古文《周官经》,弟子认为,今文经颇多后人揣测附会之说,治学者仍当以古文经为正宗本源,因此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周官经》借来抄录。不过,由于弟子才疏学浅,只怕有抄录失谬之处,所以,特献与恩师,以冀甄别。”

    陈参不再追问这部《周官经》的来历,倒是颇为得意地告诉姚莽:

    “这就对了,这就对了!不是老师吹牛,要论起治《礼》,老师敢跟当今天下任何一个儒流比试!这部《周官经》,老师今晚就秉烛夜读,如果没有什么转抄失谬之处,明天以后就以它为教材,先给你传授周官之礼!不过你不要声张,这是老师我给你吃的小灶,你的那些师兄师弟们,虽然有几个天资纵横的,大多却是平庸,如果让他们知道你刚一入我师门就学习礼经的核心理论,他们恐怕会有些不好的动作。”

    “是!弟子将永远铭记老师厚恩,一定以优异成绩,报答恩师!”

    一天之后,陈参果然不曾食言,开始向王莽讲授古文礼经,而且当真是背着同门师兄弟,单兵教练的。

    王莽也委实聪明,对于老师的教导,真正是闻一知十,省了陈参不少心血、口舌,陈参暗自庆幸,这个弟子算是收对了、收着了。

    不过,陈参在庆幸自己的学说后继有人的同时,心底也还有一丝淡淡的阴影,而且,这丝阴影也随着王莽对学问领悟的日益深刻而逐渐变得浓重起来。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化龙道》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化龙道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