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一夜暴富,也不是不可能的(上)
目录:锦衣杀明|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0322)
“爹,你辛苦了。”
徐兴夏站在老爹的身边,感动的说道。
为了玻璃的事情,在这个年,徐福庆可是没有少折腾。
以前,徐家尽管穷苦,尽管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是,在大年夜,在除夕夜,还是可以全家人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团圆饭的。倒是今年,徐家开始富贵了,不愁吃,不愁穿了,团圆饭却是吃不上了。徐兴夏在镇远关和鞑子骑兵对峙,徐福庆却在秘密山谷里,日夜的琢磨玻璃的具体生产工艺。徐家的两大主心骨都不在家,这样的年夜饭,在徐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呢!
徐兴夏只知道玻璃的基本制造原理,只知道各种原材料的基本比例,以及制造出来的玻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对于具体的过程,还有细节问题,却是不知道。他甚至连烧制玻璃需要的温度都不知道。换言之,就是具体的生产工艺,还需要工匠们自己去摸索,去不断的改善。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徐福庆对于自己大儿子的嘱托,十分在意。做父亲的,又有几个愿意输给自己的儿子?他愣是带着十几个的工匠,日夜不断的琢磨,不断的改善工艺,愣是一步一步的接近了徐兴夏的要求。期间,不知道毁掉了多少的半成品,又浪费了多少的原材料。但是,徐兴夏的要求很严格,达不到标准的东西,绝对不要。他要的是高规格的玻璃,纯粹的玻璃,而不是糊弄人的琉璃之类的。
即使有徐兴夏这个穿越者的指点,玻璃的生产过程,也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最先出来的玻璃,显得很粗糙,凹凸不平,徐福庆他们就想办法磨平。后来出来的玻璃,透明度不够高,他们又千方百计的寻找原因,最终完全达到了徐兴夏的要求。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第一批完全符合规格要求的玻璃成品,终于是摆在了徐兴夏的眼前。为了这些成品,徐福庆和很多的工匠,都有三天三夜不合眼了。在他们看来,这批玻璃的纯度,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如果徐兴夏还说不及格,他们恐怕是要备受打击的。幸好,他们没有听到类似的话。
“不错,这就是玻璃!”徐兴夏神色凝重的说道。
得到徐兴夏肯定的工匠们,当场就有四个人直接昏睡了过去。他们实在是太累了,实在是太困了。哪怕是过关的胜利喜悦,都不能让他们坚持哪怕是再多半柱香的时间。原本绷紧的神经,突然一松,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了,直接进入睡眠状态了。
作为玻璃工场的管事,徐福庆的表现,也没有比其他的工匠好多少。他只是坚持了不到半柱香的时间,也同样跟着昏睡过去了。当然,这是在徐兴夏离开以后。在徐兴夏的面前,做父亲的,无论多么疲惫,多么眼困,都是必须要挺住的。做父亲的,怎么能轻易的在自己的儿女面前,流露出自己软弱的一面?
按照徐兴夏的要求,玻璃工场的第一批产品,都是体积非常庞大的玻璃片。这些玻璃片的规格,都是四方形的,每边都是六寸(大约2米),面积足足有四平方米,厚度则是半个手指左右。徐兴夏仔细的检查过,透明度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是绝对的晶莹剔透。就算是白痴,都不会将其当成是琉璃。
这样一块玻璃片,连人工都计算在内,成本大约是十五两银子,但是,它的销售价格,至少是三百两以上。因为福建月港那边,比这小得多的玻璃片,都要卖到两三百两银子了。徐福庆一共生产了二十箱,每箱都有二十片,总共就是四百片。这就意味着,他徐兴夏至少将有十二万两白银的收入。
而玻璃工场,每个月,至少可以生产一百箱这样的玻璃。换言之,就是每个月至少有六十万两银子的收入。面对这样的计算数字,徐兴夏不得不感慨,有时候,赚钱真的不太难啊!一夜暴富,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现在是太平盛世,不需要打仗的话,他光是依靠卖玻璃的钱,就能成为大户人家,购买几千亩田地,娶几个如花似玉的娇妻美妾,优哉游哉的过日子。
只可惜,现在是非常时期,卖玻璃赚到的钱,左手进,右手出,很快又没有了。简单的说来,这些钱,根本还没有捂热,就消失不见了。不要看每个月六十万两银子的收入似乎很多,撒下去以后,真的没有多少。现在的宁夏镇北部,就好像是干透的大沙漠,不知道有多少时间没有吸收过水分了,这么点银子,就好像是一瓢水,往大沙漠里面一撒,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什么?大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几百万银子?你一个月收入六十万两,一年收入七八百万两,还不够多?大哥,那不是我的收入多,是朝廷的收入太少!朝廷的收入,绝对是不正常的!按照正常的情况,朝廷一年要是没有三千万白银的收入,根本不可能维持正常的运转,这就是大明朝日趋走向下坡路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各项功能,又怎么可能维持正常运作呢?特别是在明末这个暗流涌动的年代,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就意味着国家将会逐渐的崩溃。打仗是需要钱财的,拯救饥民也是需要钱财的。没有钱,什么事都做不成。如果朝廷有钱,李自成就不会下岗,就不会参加叛乱。如果朝廷有钱,辽东的战事,就不会多次出现反复,以致被后金鞑子坐大。
现在的徐兴夏,真的很缺钱。本来,他还觉得,自己手上的那么点银子,好歹也有三四十万两了,应该是可以支撑一下的。三四十万两银子啊,那绝对不是小数目了。如果是一般的家庭使用,就算拼命的挥霍,天天鲍参翅肚,山珍海味,再加几房娇滴滴的姨太太什么的,都能够奢侈一辈子了。可是,在接回来三四万的奴隶以后,徐兴夏才发现,这么点钱,根本不够看的。
什么地方都要用钱!这是徐兴夏最大的感觉。安顿奴隶们需要钱!开垦荒地需要钱!建立农庄需要钱!修整道路需要钱!修筑镇远关需要钱!打造武器装备需要钱!扩建军队需要钱!部队的伙食需要钱!战马的草料需要钱!徐兴夏就没有想到,有什么不需要钱的地方……嗯,在路边撒泡尿倒是不需要钱……
如果没有每个月六十万两银子的收入,他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他本来就是白手起家,一清二白的,一点底子都没有。如果没有钱,简直是寸步难行。俗话说,一文钱逼死英雄汉,这话绝对没有说错!要是没有钱,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当然,每个月六十万两银子的收入,这都是最最乐观的情况。随着玻璃市场的逐渐饱和,这个收入肯定没办法维持多久的。毕竟,一片玻璃的价格,就要至少三百两白银,这样的消费,绝对不是一般的大户人家能消费得起的,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才行。明朝的大富大贵人家再多,也是有限的。不过,对于徐兴夏赚取第一桶金,已经足够了。以后玻璃不赚钱了,他还有别的生财之道。
……
黑山营,原来是明军战兵的营地,本来只有一些木头制造的军营。在被废弃以后,经历了长期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已经基本上荡然无存了。白衣军进入这里以后,大兴土木,将其变成一片建筑工地。每天,在工地上忙碌的军户,少说都有七八千人。每天,都有新的建筑开工。每天,也都有建筑完工。
在黑山营的北部,有一排已经修建好的木屋,大约有一百多间,排列得很整齐,鬼斧神工,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在木屋的外面,有白衣军的哨卡。每个哨卡,都有两个白衣军的哨兵,在警惕的盯着四周。在哨卡的后面,有高高飘扬的白衣军军旗。握着双刀的金龙图案,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
这一排排的木屋,就是白衣军的营区了。白衣军的主力部队,都驻扎在这里。这里就是整个黑山营的核心所在。徐兴夏的住所,就在营区的中间。那是一间很大的木屋,估计占地至少有半亩。木屋总共有三层,徐兴夏据说就住在最上面的一层。如果运气好的话,外面的人,甚至能远远的看到徐兴夏站在阳台上,打量四周。当然,这些都是据说,没有人能拿得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
在白衣军的军营里面,除了徐兴夏的住所之外,在靠近营区门口的地方,还有一间面积同样广阔的木屋,是专门用来会客的。此时此刻,在这间木屋里面,正有五个商人坐着,似乎在等待什么。中间的一个,正是葵园楼的老板刘志强。
【今天的更新又晚了,我该死……】
“爹,你辛苦了。”
徐兴夏站在老爹的身边,感动的说道。
为了玻璃的事情,在这个年,徐福庆可是没有少折腾。
以前,徐家尽管穷苦,尽管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是,在大年夜,在除夕夜,还是可以全家人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团圆饭的。倒是今年,徐家开始富贵了,不愁吃,不愁穿了,团圆饭却是吃不上了。徐兴夏在镇远关和鞑子骑兵对峙,徐福庆却在秘密山谷里,日夜的琢磨玻璃的具体生产工艺。徐家的两大主心骨都不在家,这样的年夜饭,在徐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呢!
徐兴夏只知道玻璃的基本制造原理,只知道各种原材料的基本比例,以及制造出来的玻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对于具体的过程,还有细节问题,却是不知道。他甚至连烧制玻璃需要的温度都不知道。换言之,就是具体的生产工艺,还需要工匠们自己去摸索,去不断的改善。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徐福庆对于自己大儿子的嘱托,十分在意。做父亲的,又有几个愿意输给自己的儿子?他愣是带着十几个的工匠,日夜不断的琢磨,不断的改善工艺,愣是一步一步的接近了徐兴夏的要求。期间,不知道毁掉了多少的半成品,又浪费了多少的原材料。但是,徐兴夏的要求很严格,达不到标准的东西,绝对不要。他要的是高规格的玻璃,纯粹的玻璃,而不是糊弄人的琉璃之类的。
即使有徐兴夏这个穿越者的指点,玻璃的生产过程,也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最先出来的玻璃,显得很粗糙,凹凸不平,徐福庆他们就想办法磨平。后来出来的玻璃,透明度不够高,他们又千方百计的寻找原因,最终完全达到了徐兴夏的要求。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第一批完全符合规格要求的玻璃成品,终于是摆在了徐兴夏的眼前。为了这些成品,徐福庆和很多的工匠,都有三天三夜不合眼了。在他们看来,这批玻璃的纯度,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如果徐兴夏还说不及格,他们恐怕是要备受打击的。幸好,他们没有听到类似的话。
“不错,这就是玻璃!”徐兴夏神色凝重的说道。
得到徐兴夏肯定的工匠们,当场就有四个人直接昏睡了过去。他们实在是太累了,实在是太困了。哪怕是过关的胜利喜悦,都不能让他们坚持哪怕是再多半柱香的时间。原本绷紧的神经,突然一松,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了,直接进入睡眠状态了。
作为玻璃工场的管事,徐福庆的表现,也没有比其他的工匠好多少。他只是坚持了不到半柱香的时间,也同样跟着昏睡过去了。当然,这是在徐兴夏离开以后。在徐兴夏的面前,做父亲的,无论多么疲惫,多么眼困,都是必须要挺住的。做父亲的,怎么能轻易的在自己的儿女面前,流露出自己软弱的一面?
按照徐兴夏的要求,玻璃工场的第一批产品,都是体积非常庞大的玻璃片。这些玻璃片的规格,都是四方形的,每边都是六寸(大约2米),面积足足有四平方米,厚度则是半个手指左右。徐兴夏仔细的检查过,透明度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是绝对的晶莹剔透。就算是白痴,都不会将其当成是琉璃。
这样一块玻璃片,连人工都计算在内,成本大约是十五两银子,但是,它的销售价格,至少是三百两以上。因为福建月港那边,比这小得多的玻璃片,都要卖到两三百两银子了。徐福庆一共生产了二十箱,每箱都有二十片,总共就是四百片。这就意味着,他徐兴夏至少将有十二万两白银的收入。
而玻璃工场,每个月,至少可以生产一百箱这样的玻璃。换言之,就是每个月至少有六十万两银子的收入。面对这样的计算数字,徐兴夏不得不感慨,有时候,赚钱真的不太难啊!一夜暴富,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现在是太平盛世,不需要打仗的话,他光是依靠卖玻璃的钱,就能成为大户人家,购买几千亩田地,娶几个如花似玉的娇妻美妾,优哉游哉的过日子。
只可惜,现在是非常时期,卖玻璃赚到的钱,左手进,右手出,很快又没有了。简单的说来,这些钱,根本还没有捂热,就消失不见了。不要看每个月六十万两银子的收入似乎很多,撒下去以后,真的没有多少。现在的宁夏镇北部,就好像是干透的大沙漠,不知道有多少时间没有吸收过水分了,这么点银子,就好像是一瓢水,往大沙漠里面一撒,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什么?大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几百万银子?你一个月收入六十万两,一年收入七八百万两,还不够多?大哥,那不是我的收入多,是朝廷的收入太少!朝廷的收入,绝对是不正常的!按照正常的情况,朝廷一年要是没有三千万白银的收入,根本不可能维持正常的运转,这就是大明朝日趋走向下坡路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各项功能,又怎么可能维持正常运作呢?特别是在明末这个暗流涌动的年代,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就意味着国家将会逐渐的崩溃。打仗是需要钱财的,拯救饥民也是需要钱财的。没有钱,什么事都做不成。如果朝廷有钱,李自成就不会下岗,就不会参加叛乱。如果朝廷有钱,辽东的战事,就不会多次出现反复,以致被后金鞑子坐大。
现在的徐兴夏,真的很缺钱。本来,他还觉得,自己手上的那么点银子,好歹也有三四十万两了,应该是可以支撑一下的。三四十万两银子啊,那绝对不是小数目了。如果是一般的家庭使用,就算拼命的挥霍,天天鲍参翅肚,山珍海味,再加几房娇滴滴的姨太太什么的,都能够奢侈一辈子了。可是,在接回来三四万的奴隶以后,徐兴夏才发现,这么点钱,根本不够看的。
什么地方都要用钱!这是徐兴夏最大的感觉。安顿奴隶们需要钱!开垦荒地需要钱!建立农庄需要钱!修整道路需要钱!修筑镇远关需要钱!打造武器装备需要钱!扩建军队需要钱!部队的伙食需要钱!战马的草料需要钱!徐兴夏就没有想到,有什么不需要钱的地方……嗯,在路边撒泡尿倒是不需要钱……
如果没有每个月六十万两银子的收入,他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他本来就是白手起家,一清二白的,一点底子都没有。如果没有钱,简直是寸步难行。俗话说,一文钱逼死英雄汉,这话绝对没有说错!要是没有钱,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当然,每个月六十万两银子的收入,这都是最最乐观的情况。随着玻璃市场的逐渐饱和,这个收入肯定没办法维持多久的。毕竟,一片玻璃的价格,就要至少三百两白银,这样的消费,绝对不是一般的大户人家能消费得起的,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才行。明朝的大富大贵人家再多,也是有限的。不过,对于徐兴夏赚取第一桶金,已经足够了。以后玻璃不赚钱了,他还有别的生财之道。
……
黑山营,原来是明军战兵的营地,本来只有一些木头制造的军营。在被废弃以后,经历了长期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已经基本上荡然无存了。白衣军进入这里以后,大兴土木,将其变成一片建筑工地。每天,在工地上忙碌的军户,少说都有七八千人。每天,都有新的建筑开工。每天,也都有建筑完工。
在黑山营的北部,有一排已经修建好的木屋,大约有一百多间,排列得很整齐,鬼斧神工,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在木屋的外面,有白衣军的哨卡。每个哨卡,都有两个白衣军的哨兵,在警惕的盯着四周。在哨卡的后面,有高高飘扬的白衣军军旗。握着双刀的金龙图案,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
这一排排的木屋,就是白衣军的营区了。白衣军的主力部队,都驻扎在这里。这里就是整个黑山营的核心所在。徐兴夏的住所,就在营区的中间。那是一间很大的木屋,估计占地至少有半亩。木屋总共有三层,徐兴夏据说就住在最上面的一层。如果运气好的话,外面的人,甚至能远远的看到徐兴夏站在阳台上,打量四周。当然,这些都是据说,没有人能拿得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
在白衣军的军营里面,除了徐兴夏的住所之外,在靠近营区门口的地方,还有一间面积同样广阔的木屋,是专门用来会客的。此时此刻,在这间木屋里面,正有五个商人坐着,似乎在等待什么。中间的一个,正是葵园楼的老板刘志强。
【今天的更新又晚了,我该死……】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锦衣杀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锦衣杀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