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91章 临安商盟
目录:凰涅天下(GL)| 作者:君朝西| 类别:都市言情
垂拱殿朝议时,名可秀正在临安商盟。
临安商盟原为「杭州商行联盟」,新朝立杭州为都后,商盟因之更名,也有人叫「临安商会」。
但商会和商盟在意义上还是有些微差别。商会可能是经营庞大的商家之名,也有可能是几个大商家的联合;但能叫商盟的,则一定是行与行的联盟。
这个“行”,是指“商行”,即商业行会,如布帛行、米粮行、瓷器行、金银行、玉器行等等……商人要在城镇设立商铺成为坐商,就必须入“行户”,否则只能是推着摊子在街上做零星买卖的小商稗贩。
杭城有商业行会三百六十个。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状元”,不是科举的状元,而是“行首”——行会首领,一般由该行会中经济实力雄厚者担任。
行会的权力大,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重新统一规定价格;行会的责任也大,必须保护本城同行商人的利益,抵制外地商人抢占市场,并调节行户与官府的关系,在应付官府的“科配”强买强卖)上,尽可能保护本行商人的利益。
可见,这一行之首也不是好当的。他可以掌控市价,翻云覆雨,也同时意味着站在风口浪尖,要承担官府和行商的双面压力。
名可秀诸多赫赫身份中,就有一个行首的衔头。
这个行首的由来,要追溯到名花流最初的起家。[]凰涅天下GL191
名花流最初不叫名花流,叫弘义盟。有意思的是,惊雷堂最初也不叫惊雷堂,而是叫铁血旗。名重生和雷动这一对昔日兄弟,在建帮立派之初,都不约而同的以谋求黑暗中的正义作为宗旨,只可惜两人行到后来,终因信念的不同而分道扬镳。
二十五年前,弘义盟和铁血旗初立派之时,江湖正处于黑暗大混斗时代,几乎每天都有一个小帮派覆灭,又每天都有一个小帮派诞生,“侠义”二字已成了江湖过往的传说!名重生与雷动一南一北,试图以铁血重塑江湖规则,然而两人的手段又有差异,名重生重在收服,雷动重在征服,但不论“收服”也好“征服”也好,三年后弘义盟和铁血旗都在道上闯出了名号。
此时,弘义盟已收服两浙群豪,花惜若的重心开始转入商事,之所以选择杭州而非江宁府南京),一则因杭城原为吴越旧都,是江南繁盛之地;二则因杭州海贸更方便;至为重要的缘由或许是为留后路,若终有一日和朝廷对上,携家由钱塘入海,不出一日就能遁迹于茫茫大海之中,过神仙般的逍遥日子去。
且不论这后路的想法,花惜若在商事上确是眼光独到,第一脚就踩入高价值的金银铺行;当在这行打下名声后,紧跟着就是第二脚,踩进了深不可测的交引铺行——专事经营盐引茶引投机交易的行当。
所谓“引”,是大宋朝廷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以盐茶为例,宋商向官府出资申请专卖权,获得专卖凭证,这个凭证就叫“交引”或“交钞”。根据市场规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会产生差价,并引发投机行为。商人只要有利可图,绝不会执著于盐荼经营,而会伺机进行“交引”、“交钞”的低吸高抛,赚取其中差价。
这种投机行为最终催生了一个新行当——交引铺行,但不是所有商人都能进入这个行当。钞引交易,动辄几万贯、十几万贯,甚至几十万贯,有这个实力投机的,不是豪商就是巨贾,且拥有金银铺、彩帛铺这类高价值的行铺作担保,方玩得起这交引交钞的投机买卖。
朝廷许可了该行当的合法『性』,并规定交引铺户以个人身家为抵押,家产抵押估值达到官府限定的最低保额,就可取得榷货务戳记发出的印历经营凭证),又规定大宋商人凡是到榷货务兑付钞引的,必须有交引铺户作保方可兑钱,官府以此防止伪钞伪引和冒名支请的情况出现。
交引铺最先成立在东京,铺户得了这种做保的特权,更是势大气粗。对城内行户,多半无条件做保;若不是城内行户,就拒绝做保,迫使客商无法兑付钞引只得折价买给交引铺,交引铺再提价转卖给茶商盐商,获取厚利;即使有同意做保的,也往往索取贿赂,然后与榷货务的官吏坐地分赃,于是官商相护。
这就苦了大批外来客商,尤其是从事边贸的客商。边贸商人获利的大宗是供应朝廷边军的消费,譬如粮食、茶、盐,军方按边价支付钞引一般高于内价),但客商必须持引到京城才能兑付现钱。于是,便少不得要受京城交引铺的折价强买或勒索克扣,即使郁愤不平也无处诉冤。
弘义盟初涉交引行,自然不敢轻易与京城豪贾叫板,即便使出解数打入这龙虎盘踞的京师交引行,也意味着必须遵从它里面的潜规则,这自非花惜若的谋算——跟从只能『舔』小利,唯有破局造局才能成就霸主!
花惜若的交引总铺设在杭州,又在洛阳城和新郑分别开了家分铺,避开京师龙争虎斗之地。宋商边军贸易的对象是北军和西军,从北军南下入东京略往西绕点道就过新郑,从西军出来入东京则多经洛阳,花惜若在这两城设交引分铺无疑是在京师交引铺的前方“截道劫财”。
弘义盟的交引铺在营利模式上也与京城交引铺略有不同,相同的是均做炒卖交易,是出入京城界身巷金银彩帛钞引交易地)的常客,不同的是承兑客商钞引,支付现钱收兑付费。这种做法非官府允许,但也没有明文说违法,走的是条擦边道。
边商选择在四海交引铺兑付虽然要支五分利每一百贯支五贯),但比起在京城兑付受交引铺的折买或盘剥却是划算多了,更何况洛阳、新郑距离东京都近,提了现钱到京城办货也极方便,边商权衡下自是宁愿到四海铺兑现。
花惜若这一把把金银铜钱洒出去,收来这些钞引做什么?既非折价收购,自然不能及时出手赚炒卖差价;若去京城兑钱便成了只赚手续费的小利,自非花惜若所谋。
这些钞引事实上除了兑钱外,还可当作提货凭证使用。弘义盟的人拿着这些钞引去茶场盐场提取茶盐,又入彩帛绮罗,一起贩运到河北西北边境。其中少部分卖给边军换钞引,大部分却进入边境榷场以货易货,低价易回大批貂皮、海豹皮、人参、麝香、羚角、红花等货,有时瞅准时机也入牛羊活物,运入内地再高价出售,获利达双倍。[]凰涅天下GL191
由于名重生与西军种家交谊深厚,种师道长孙种瑜更自幼拜于其门下习武,名氏在西、北两境的军供和榷场物贸便在种师道的暗中招呼下做得顺风顺水,即使北军也要给两分面子。正所谓水深好行船,弘义盟的优势在于“半黑半白”,以江湖帮派势力护送大规模长途贩运的安全,又以蒸蒸日上的财力支撑江湖势力的扩展,“黑”道商道两厢借力,发展势头迅猛。
花惜若在此大好形势下,又踏足进入了另一个邻近行当——交子兑便铺。
交子铺在宋初已出现,原为蜀商创办并发行私交子,后来被收为官方发行,交子便由民间的现钱保管凭证变成了官方纸币,私营交子铺被朝廷禁止。后来,由于交子兑付的不便,就有商贾看到其中之利开设兑便铺,客商将现钱存入铺头,支付三分至五分利作为存取费,铺头开出特制凭证,称作“票帖”,若存金为金票帖,存银为银票帖,存铜钱则为钱票帖——客商兑现时凭票帖支取。这种票帖也可转让,兑便铺认票不认人。
由于票帖比交子方便,使用的客商越来越多,这类兑便铺渐渐开多起来,后来出现有铺主私熔储户存下的铜钱,铸作铜器后再高价出售,被官府严令取缔。这种行当便消停了下去,再后来,随着交引铺的兴起和扩大,这兑便铺又悄悄开了起来。
因兑便铺的票帖比交子好使,不但存兑方便,而且不用受交子务官吏揩油,并且只要铺商有实力不破产,还勿需惧会如交子般贬值——赵佶当政的大观二年,面值一千文的纸币只能兑钱百文、甚至跌到十几文,官员百姓都是叫苦不迭。因此,在很多商人甚至地方官眼里,这朝廷发行纸币的信用还不如那些豪商巨贾开的兑便铺让人踏实。至少,民间兑便铺出了事还能告官求索赔偿,这官府纸币跌了能找朝廷去要钱么?
若真敢去要,那倒真应了句话:老寿星公上吊——不想活了!
是以,这兑便铺虽然没有交子务的官方威信,却因这一二三的原因渐得大小商人的青睐,尤其那些有实力有信誉的兑铺开出的票帖更广为商家接受使用,若有士人贵家远行、或在奢华之地用度也多出票帖代钱,于是这“金银钱票帖”便渐渐成了一种变相纸币,与交子同流通。卫希颜当年初进东京为见李师师一面,那张忍痛进献给撷芳楼老鸨的银票,即是京城「大通兑便铺」制发出来的存银票帖。
花惜若当年决意从交引行再涉足兑便行,绝非一时盲动。她从兑便铺里嗅出了隐藏的比交引铺更巨大的利益——
若说她开的交引铺兑有钞引是先支钱后获利,那么兑便铺就是先得钱后获利,前者是用自家的钱生利,后者却是用别人的钱生利。
乍看起来,存入兑便铺的钱终归要支回去,不属于兑便铺所有,似乎只赚了个保管费,但实则不然。客商从存到取一般总有个周期,这个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商人从存钱到再入货的时差,从贩货卖货的路途来算,少则一月,多则三五月半年,甚至有长期交易的相熟商人在买卖时直接使用双方都信得过的票帖支付,于是这个取现的周期更长。而这个周期,就相当于是给了兑便铺一个用别人钱周转生利的时机。
然,花惜若不仅仅是冀图借钱生利,她的谋算更深、更远!
名可秀七岁时,她携女儿行船钱塘,道:“秀秀,阿娘曾告诉过你:以力生财为下,以智生财方为上!今日,阿娘要告诉你另外一条道理。”她优容一笑,“以钱生财是为上上之道!”
“阿娘,什么是以钱生财?”名可秀睁大清亮亮的眼眸。
花惜若抱着她走出舫舱,如白玉雕成般的纤指遥点江面百舸往来,道:“秀秀,你看,这些大船载的货物,到码头时需要卸下,那些扛货的挑夫便是以力生财,虽然日灸汗湿的辛苦,却也不过谋得两餐温饱而已……你再看这些从南方来的楼船,其纲首必是财力雄厚的舶商,有胆识有智谋方能挣下这份不菲资产……此即谓以智生财……但,这样的资财亦不过为一行之霸,或是富甲一方罢了……”
名可秀好奇道:“那以钱生财呢?”
花惜若轻轻捏握住女儿的细嫩右腕,将掌翻上,又覆掌而下,唇边浮笑不语,凝视幼女的目光蕴意深刻。
“阿娘……”
名可秀垂眸凝视着自己的右手,掌纹清晰,手指纤长有力,再不是母亲二十前握着的那只幼嫩小手……这一只手,蕴含了翻云覆雨的力量!
她微微闭了闭眼,抬眸越窗望向远方,眸光似欢喜似怀念又似隐着哀伤,“阿娘,您说的以钱铺控百业,秀秀已做到……”
她置身的这座阔宇华宅,建在寸土寸金的西湖南岸,正是临安商盟所在地。这一座华宇,汇集了杭城一百二十二个商业行会,她以钱行之行首当了这百行之盟首,确称得上执一而御百业。
她轻轻吐出口气,右掌按下,微笑,“阿娘,这一只,就是您说的翻云覆雨手!”
“阿娘,它不但要在大宋的商海里翻云覆雨……它还会掌得更远……更深……直到这个天下……翻云覆雨!”
“宗主,行首到齐!”铁丑平淡漠然的声音从书房外传入。
名可秀起身整了整衣,走出书房,铁丑等六名铁卫随后跟上。
穿过游廊,过一道拱门,即到商盟正厅。
正厅阔深均有三百步,水磨青砖地面光亮鉴人,时值隆冬却是看不见,地上已铺了一层厚软的织锦地毯,踩在上面松软如入云端。东南西北四处厅角各立有一座足半人高的铜壁瑞兽纹炭炉,灸炭热意自炉内源源不绝的透出,合着炉嘴衔的的龙涎香,将整个大厅熏得暖香如春。
大厅地毯上铺了百余只软垫,按十一行十一列摆放,恰齐了个方阵。每只软垫皆为杏黄红边越罗封套,正面平绣朱雀,底面绣龟鹤,正底面皆绣有“百达四通”的吉祥字,绣纹精致华美,抚手又平滑如缎,让人直疑这绣纹是或越罗天生而成?这样一只锦垫,一只三百贯,相当于大宋宰相一个月的本俸不含职钱禄粟等)。
这样的垫子,跪坐都让人觉得奢侈,厅中百余行首却面『色』平淡,坐下时都不曾多瞥一眼,仿佛这不是只可当得起宰相本俸的华垫,而是百文的普通棕垫罢了。
这些罗垫前面又置放有檀木案几,每两垫一席。
每席檀几上皆摆着一只花梨木的镂格茶盘,盘中一冲罐六茶盏。冲罐是钧窑产的碧釉窄嘴镶金壶,茶盏是定窑出的白瓷薄胎盏,不是敞盏,形小如酒盅。茶盘左搁着茶具盒,内置茶匙、茶夹等物,茶盘右侧是一只纯锡方形罐子,看模样应是茶罐——纯锡罐用来存茶最为合适。方罐锡『色』明净,锃亮如银,罐身麒麟浮雕塑刻精美,尤其那对眼珠子眦目如真,一看就知价值不菲。
各张檀几间相距四尺,案旁皆有一名女伎焙炉煮水。厅内共六十二几,便有六十二位女伎,皆姿容端丽,为临安各大茶坊的茶伎名家,今朝齐齐受雇于临安商盟,为参加盟会的行首们献艺。
雇请这些出『色』茶伎的聘资可不是笔小数目,单是每人的误工费就以万钱计,更不必说出场献伎费,这临安商盟的排场由此可窥见一斑。再看这厅中的摆设用物,竟无一不精、无一不贵,又妙在贵而不俗,精贵中透出雅致……难怪这些豪商行首每聚会到此,必无由地收敛起那些财大气盛的作态,变得矜雅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群老文生在赴茶宴。
便听厅后游廊下一声磬响,清脆悠扬。厅内正左右谈笑的一百二十一位行首不由齐齐抬头,坐正看向厅前右侧隔屏——
名可秀从后门入厅,徐行转出隔屏,精美华丽的深衣裳摆拖曳过地上的织毯,衣上云纹如水波流动,将她雍容典雅的气度又衬出几分翩跹柔姿。
众人一时惊艳,目『色』难移,被那双清冽眸子一扫又顿生清明,于檀案后挺直上身,双手合揖,声音如钟,“诸行见过盟首!”
“诸行,商事昌隆!”
名可秀微笑问候,身形立于厅前正中的檀案后,眸视一圈,方浅笑落座,双手扶膝,肩平不动,如松竹般姿秀坚直。
厅中沉静。诸行首均知名可秀习惯,盟会议事前必先过三盏茶,道是洗去议利前的浮躁之气,是以众人均端然不语。厅中只闻泉水煮沸的声音。
众茶伎目不斜视,似在凝耳听声,待陶壶中山泉水一沸二沸再三沸,水如腾波鼓浪时,素腕迅疾提壶而起,沸水倾入冲罐,合罐盖。
茶伎将陶壶置于檀案巾垫上,素腕提冲罐斟茶,在形如盅的茶盏上来回旋注,浅『色』茶水如泉般注入六只茶盅……夹执洗盏……其后,再倾水入冲罐泡茶……待得数息,又斟茶入盅,浅碧『色』的茶水如细流般汩汩倾下,清香飘出。
众商看得惊讶。这不是煎茶,也不是点茶,这冲饮法倒奇了。
在座之中有茶行和舶商行的两位行首,想起曾在泉州见过闽中商家有这般吃茶法,但盟厅这些茶伎的冲茶手法似乎更繁复,冲罐和茶盏的形制似乎也更精巧?
也有行首在茶伎先前用匙入茶时,便认出茶罐里装茶的是前朝贡品:霅川紫笋茶。
这种茶生在湖州顾渚山的岩石上,在唐时是和毗陵阳羡茶齐名的贡茶极品,但到本朝后渐不如建安武夷)北苑的御贡龙凤团茶珍贵。盟厅里冲泡的这紫笋茶又非以前御贡的片茶团茶),而是未经捣压封团的草茶散茶),在“团贵草轻”的茶品中,又落了下乘!……但商盟每两月一度的朔日聚首会上,盟首向来是不吝奢贵,今番怎会以这草茶招呼?
众商心头正暗自诧异时,名可秀微笑端起茶托,“诸位,且品品这顾渚山的紫笋散芽……”她优雅啜了一口,微笑,“虽说是草茶,但滋味鲜醇,比起御贡小龙团,也不遑多让……诸位,请!”她抬了抬盏。
众行首低头嗅了口香,伸手端起茶托,但见雪白瓷里一汪浅『色』茶汤,淡绿明亮,如白玉润翡,清澈明丽,香气又如茵兰香般扑鼻,闻之醒神,不由端起三口饮尽,但觉其味初淡,至入喉中时则回香清郁,甘味生津,不由又执起一盏、再一盏,啜饮后眯目细品。
临安茶坊茶肆行会的行首万镐在三盏饮尽后,点头赞道:“盟首,此茶虽不及小龙团醇厚,却胜在鲜香清雅,又是一番滋味!”
名可秀只微笑不语,待众行均将案上三盏茶饮尽,侧眸示意。铁丑退后到厅侧悬架,执槌轻击,玉磬脆鸣三声。众茶伎立知盟会将入正题,跽直身向盟首一躬礼,起身垂目退出厅外,自有女使引到外院阁子歇候。
厅内气氛肃穆。
按商盟会制,首项议程是各位行首依座次说事,有则提,无则过。
能在盟会上提出来的议题,多半涉及行与行之间的纠扯,私下结不了的方提到盟会决断。
盟中议事采用表决制,以少从多,但如表决双方均未达厅内一半人数,则由执事会再议——执事会是由盟首之下十一执事组成,由各行首轮流出任。如果执事会表决也未过半,则由盟首断。可见,临安商盟的盟首,更多是一个调停者的角『色』,而非专断者。名可秀深谙其中道理,遇事多以疏导诱决的方式,而不是独断专行,方赢得商盟上下敬重。当然,她本人的风姿气度和处事公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今次盟会的首项议程与往届相比似有些过于安静了。
米粮行、布帛行、金银行、舶商行、漕运行这些大行首都不吭气,由于分工细易起纠葛的几个行会也罕见息了音声,只有几个小行会的行首提了几桩纠纷,也没怎么争执便各让一步了结。
名可秀看了眼异常安静的众行首……似乎会前已有私议?……她挑了挑眉,眸心微深,已料到因了何由,又环视一圈,问:“诸行还有议否?”
座中诸人互相四顾了眼,位居首列的十一执事都极有默契地摇了摇头。
名可秀一笑,“诸行若无议,便进入第二议程?”
“诺!”
众商都精神一震,这盟会第二项议程是盟首说事。
名可秀拿起檀案上的锡茶罐,揭开罐盖倾了几粒茶在案上,眸子扫向三排右侧,道:“柳行首,这紫笋散茶行价几何?”
她问的是临安茶叶行的行首。
盟首说事开句就问茶事,这让众商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柳子铨捋了捋须,虽年过五旬声音却洪亮如钟,道:“盟首,顾渚紫笋散茶为散茶中极品,每斤五百二十一钱。”
名可秀又问:“若是紫笋团茶,价若何?”
“每斤一千九百一十七钱!”
“四倍?”
一些行首惊噫出声,他们虽知片茶散茶不同价,却未料到差价竟如此之巨!
“这有何怪哉!”
柳子铨不以为意一笑,四下望了众人几眼,洪声道:“诸位行首,这团饼制茶必须历有蒸、捣、拍、穿、焙、研、封等多重作序,散茶却少了蒸制研磨,比起团茶制茶简便,自是贱价许多!”
他说完转回头看向厅前。盟首此问,必有下文。
果然名可秀又微笑问道:“以柳行首算来,销茶总利以团茶居多,还是散茶为巨?”
“自然是团茶……”
柳子铨先说得笃定,话出口心中又算了算,道:“散茶从京城销出去的量倒是每年都在增多,因价格偏低多往周边县里去;还有州城的中等人户,也多买散茶自饮。因一等散茶价在二三百文左右,而五等的团茶也要五六百文,比一等散茶贵了二倍,论味倒不如散茶……那些精明的中户往往待客才用团茶,而自家喝却是散茶……”
他越说脑子转得越清晰,掰指算道:“如此算来,这散茶的总利虽不比团茶高……但也差不到倍去……若是以后……喝散茶的人越来越多……”他抬手捏了捏须,突然间似把握到了几分盟首咨问茶价之意。
名可秀微笑颔首,环视众商一眼,道:“诸位,无论贵茶贱茶,说到底无外是温饱后的消遣——可用也可不用!然则,衣裳于人不同,人可以不饮茶,但不能不穿衣。富者衣绫罗,穷者着布衣,无论穷富,却总得着衣。因是,成衣行的盈利多高于茶行,便是这个道理!”
众行首不由沉眉,若有所思。
“这天下,无论是京城周边还是外府州县,每日吃茶的都是少数,每日饮好茶的更是少数。非是人们不愿意每日用茶,而是用不起……若茶味够好,价又低,焉得不日日吃茶?……若是茶价低到连乡间农夫也用得起……各位可以想象,今后凡是有人迹出没之处,必有我大宋之茶,无论贵庶贫贱,一日不吃茶便如饥渴般不可忍受……”
“诸位,如果有一日,当吃茶如穿衣般成为士庶百姓不可或缺之物时,这市场将是怎样的广阔前景?……或者应该说,是钱景?”
众行首一阵哄笑。柳子铨和万镐的眼神遽然一亮,炯炯如松明闪耀,转瞬间脑子里已转过了七八道弯。
不止在座的两位茶业行首被点醒,其他诸行的行首也被名可秀这几句话启发出思路,那就是走量不走贵。
瓷器行的行首心想:大宋上品瓷器销往海外的量已难巨增,毕竟瓷器不摔烂就是耐用品……倒不如以中下品瓷器为主,以量取利……
巧了,陶器行的行首也打着类似主意,心想:以前舶商销往海外的除丝绸茶叶外就以瓷器为主,陶类器皿质优价低,若是大批销往海外……看来,会后得找舶商行首吃茶了……
舶商业的行首同样在转着心思,心忖:大宋的海外贸易或许应该从高端走向平民化,更多面向海外庶民……当然,高端也不能丢,那些蕃夷国的教会贵族奢糜得让他这大宋人都咋舌,不赚他们没天理!
“诸位,”名可秀鼓动道,“昂贵的商品意味着获利丰厚,我们不愿也不能丢弃,因为它也代表了我们行会的品质,也代表了我大宋的高贵华美!低价的商品,则是我等用来开拓市场的利器……市场可以创造,习俗可以引导……没有什么,阻挡得了我临安商盟行商的脚步!”
“诸位,市场如海洋,只要有心就浩瀚没有边界……钱财永远赚不完,市场也永无止境,端看我等如何去开拓!”
“盟首说得是!”
众商纷纷点头。
“诸位,我等都有两只手,”名可秀抬手笑道,“所谓左手抓钱,右手入财,双手齐握方是钱财两收……我想,在座应没有哪位行首愿意只要钱不要财,或是,只要财不要钱?”
众行首爆出哄笑。
“诸位,钱财赚不尽,但品质不能丢!”
名可秀突然笑意一敛,黛眉微挑,语声冷冽凛然,“我临安商盟,以诚信为本!何等品质论何等价,若以劣质充好,扰『乱』行市坏我行商信誉者,绝无可恕!”
“诺!”众行首都下意识地仰头抬望厅上高悬的金匾——诚信谋利。此为名可秀为临安商盟定下的宗旨:商人,谋利为准,诚信为本,利与义,可得同存!
利与义,可得同存乎?
或许,让这一众年过五十六十的行首甘心服膺于这女子之下,除了她的智慧、实力和能力外,更多是缘于这女子想人不敢想的魄力……她给了他们一种希望……或许,有朝一日,他们这些商人将不再列于士农工商的最低等!
“盟首!”
前排一人突然扬声,道:“盟首,某有一问!”
众商看去,这人正是今届盟会的执事之一,临安米粮行会的行首林奇可。此时让厅中众多行首陡升关注的却是他另外一个身份——共济会副会首。
“林行首,请讲!”名可秀浅笑颔首。
“此问或许不当在本会提出……”
林奇可语气略微顿了顿,左右又望了望其他执事,方捋须笑道:“实是大伙儿不方便问盟首,便都哄到我这来了……盟首,我耳根子落不得清静,只好请您在这给大伙儿解个疑。”
众行首目光均炯炯望向名可秀,似乎都知道这位身任共济会副会首的米粮行首要问什么,眼里似都有着期待。
名可秀一笑,语气变得亲切,“林老,您问便是。我也想听听,诸行都想知却又都不问的事,究竟是哪桩?”
林奇可哈哈一笑,敞声道:“请问盟首,共济会能否取得朝廷监赈权?”
名可秀黛眉一沉。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行会、行首、商行:行,音hang,不是xing。
霅川:霅zhèn,霅川是湖州古时的别称,因有一条霅溪而名。
2、关于工夫茶:
据说是在宋代时兴起,在福建漳州、泉州一带已开始有此饮法,但这时的工夫茶茶具和泡花的程序都相对简略,饮的是福系茶乌龙茶)。
另:据说工夫茶因饮得过烫,不利于胃黏膜云云……不好,俺平时饮茶不烫着喝……
3、关于团茶、散茶以及茶叶的价格:
宋代喝散茶是从南宋起方兴盛,北宋喝团茶为多。南宋时宋高宗列为贡品的几种茶如紫笋、日铸都是散茶了。也至少在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湖州产紫笋茶之地,已不再制团茶和饼茶。
自太湖地区和两浙以散茶生产为主后,逐渐扩大到整个宋境,在茶史上,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和发展。
关于散团两茶的价格在参考资料后略有调整,大抵考虑了时间和物价变化的因素。
4、文中说到多少“钱”,是指多少文。如一贯=1000文钱)。
<hr/>
安卓客户端上线下载地址:
临安商盟原为「杭州商行联盟」,新朝立杭州为都后,商盟因之更名,也有人叫「临安商会」。
但商会和商盟在意义上还是有些微差别。商会可能是经营庞大的商家之名,也有可能是几个大商家的联合;但能叫商盟的,则一定是行与行的联盟。
这个“行”,是指“商行”,即商业行会,如布帛行、米粮行、瓷器行、金银行、玉器行等等……商人要在城镇设立商铺成为坐商,就必须入“行户”,否则只能是推着摊子在街上做零星买卖的小商稗贩。
杭城有商业行会三百六十个。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状元”,不是科举的状元,而是“行首”——行会首领,一般由该行会中经济实力雄厚者担任。
行会的权力大,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重新统一规定价格;行会的责任也大,必须保护本城同行商人的利益,抵制外地商人抢占市场,并调节行户与官府的关系,在应付官府的“科配”强买强卖)上,尽可能保护本行商人的利益。
可见,这一行之首也不是好当的。他可以掌控市价,翻云覆雨,也同时意味着站在风口浪尖,要承担官府和行商的双面压力。
名可秀诸多赫赫身份中,就有一个行首的衔头。
这个行首的由来,要追溯到名花流最初的起家。[]凰涅天下GL191
名花流最初不叫名花流,叫弘义盟。有意思的是,惊雷堂最初也不叫惊雷堂,而是叫铁血旗。名重生和雷动这一对昔日兄弟,在建帮立派之初,都不约而同的以谋求黑暗中的正义作为宗旨,只可惜两人行到后来,终因信念的不同而分道扬镳。
二十五年前,弘义盟和铁血旗初立派之时,江湖正处于黑暗大混斗时代,几乎每天都有一个小帮派覆灭,又每天都有一个小帮派诞生,“侠义”二字已成了江湖过往的传说!名重生与雷动一南一北,试图以铁血重塑江湖规则,然而两人的手段又有差异,名重生重在收服,雷动重在征服,但不论“收服”也好“征服”也好,三年后弘义盟和铁血旗都在道上闯出了名号。
此时,弘义盟已收服两浙群豪,花惜若的重心开始转入商事,之所以选择杭州而非江宁府南京),一则因杭城原为吴越旧都,是江南繁盛之地;二则因杭州海贸更方便;至为重要的缘由或许是为留后路,若终有一日和朝廷对上,携家由钱塘入海,不出一日就能遁迹于茫茫大海之中,过神仙般的逍遥日子去。
且不论这后路的想法,花惜若在商事上确是眼光独到,第一脚就踩入高价值的金银铺行;当在这行打下名声后,紧跟着就是第二脚,踩进了深不可测的交引铺行——专事经营盐引茶引投机交易的行当。
所谓“引”,是大宋朝廷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以盐茶为例,宋商向官府出资申请专卖权,获得专卖凭证,这个凭证就叫“交引”或“交钞”。根据市场规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会产生差价,并引发投机行为。商人只要有利可图,绝不会执著于盐荼经营,而会伺机进行“交引”、“交钞”的低吸高抛,赚取其中差价。
这种投机行为最终催生了一个新行当——交引铺行,但不是所有商人都能进入这个行当。钞引交易,动辄几万贯、十几万贯,甚至几十万贯,有这个实力投机的,不是豪商就是巨贾,且拥有金银铺、彩帛铺这类高价值的行铺作担保,方玩得起这交引交钞的投机买卖。
朝廷许可了该行当的合法『性』,并规定交引铺户以个人身家为抵押,家产抵押估值达到官府限定的最低保额,就可取得榷货务戳记发出的印历经营凭证),又规定大宋商人凡是到榷货务兑付钞引的,必须有交引铺户作保方可兑钱,官府以此防止伪钞伪引和冒名支请的情况出现。
交引铺最先成立在东京,铺户得了这种做保的特权,更是势大气粗。对城内行户,多半无条件做保;若不是城内行户,就拒绝做保,迫使客商无法兑付钞引只得折价买给交引铺,交引铺再提价转卖给茶商盐商,获取厚利;即使有同意做保的,也往往索取贿赂,然后与榷货务的官吏坐地分赃,于是官商相护。
这就苦了大批外来客商,尤其是从事边贸的客商。边贸商人获利的大宗是供应朝廷边军的消费,譬如粮食、茶、盐,军方按边价支付钞引一般高于内价),但客商必须持引到京城才能兑付现钱。于是,便少不得要受京城交引铺的折价强买或勒索克扣,即使郁愤不平也无处诉冤。
弘义盟初涉交引行,自然不敢轻易与京城豪贾叫板,即便使出解数打入这龙虎盘踞的京师交引行,也意味着必须遵从它里面的潜规则,这自非花惜若的谋算——跟从只能『舔』小利,唯有破局造局才能成就霸主!
花惜若的交引总铺设在杭州,又在洛阳城和新郑分别开了家分铺,避开京师龙争虎斗之地。宋商边军贸易的对象是北军和西军,从北军南下入东京略往西绕点道就过新郑,从西军出来入东京则多经洛阳,花惜若在这两城设交引分铺无疑是在京师交引铺的前方“截道劫财”。
弘义盟的交引铺在营利模式上也与京城交引铺略有不同,相同的是均做炒卖交易,是出入京城界身巷金银彩帛钞引交易地)的常客,不同的是承兑客商钞引,支付现钱收兑付费。这种做法非官府允许,但也没有明文说违法,走的是条擦边道。
边商选择在四海交引铺兑付虽然要支五分利每一百贯支五贯),但比起在京城兑付受交引铺的折买或盘剥却是划算多了,更何况洛阳、新郑距离东京都近,提了现钱到京城办货也极方便,边商权衡下自是宁愿到四海铺兑现。
花惜若这一把把金银铜钱洒出去,收来这些钞引做什么?既非折价收购,自然不能及时出手赚炒卖差价;若去京城兑钱便成了只赚手续费的小利,自非花惜若所谋。
这些钞引事实上除了兑钱外,还可当作提货凭证使用。弘义盟的人拿着这些钞引去茶场盐场提取茶盐,又入彩帛绮罗,一起贩运到河北西北边境。其中少部分卖给边军换钞引,大部分却进入边境榷场以货易货,低价易回大批貂皮、海豹皮、人参、麝香、羚角、红花等货,有时瞅准时机也入牛羊活物,运入内地再高价出售,获利达双倍。[]凰涅天下GL191
由于名重生与西军种家交谊深厚,种师道长孙种瑜更自幼拜于其门下习武,名氏在西、北两境的军供和榷场物贸便在种师道的暗中招呼下做得顺风顺水,即使北军也要给两分面子。正所谓水深好行船,弘义盟的优势在于“半黑半白”,以江湖帮派势力护送大规模长途贩运的安全,又以蒸蒸日上的财力支撑江湖势力的扩展,“黑”道商道两厢借力,发展势头迅猛。
花惜若在此大好形势下,又踏足进入了另一个邻近行当——交子兑便铺。
交子铺在宋初已出现,原为蜀商创办并发行私交子,后来被收为官方发行,交子便由民间的现钱保管凭证变成了官方纸币,私营交子铺被朝廷禁止。后来,由于交子兑付的不便,就有商贾看到其中之利开设兑便铺,客商将现钱存入铺头,支付三分至五分利作为存取费,铺头开出特制凭证,称作“票帖”,若存金为金票帖,存银为银票帖,存铜钱则为钱票帖——客商兑现时凭票帖支取。这种票帖也可转让,兑便铺认票不认人。
由于票帖比交子方便,使用的客商越来越多,这类兑便铺渐渐开多起来,后来出现有铺主私熔储户存下的铜钱,铸作铜器后再高价出售,被官府严令取缔。这种行当便消停了下去,再后来,随着交引铺的兴起和扩大,这兑便铺又悄悄开了起来。
因兑便铺的票帖比交子好使,不但存兑方便,而且不用受交子务官吏揩油,并且只要铺商有实力不破产,还勿需惧会如交子般贬值——赵佶当政的大观二年,面值一千文的纸币只能兑钱百文、甚至跌到十几文,官员百姓都是叫苦不迭。因此,在很多商人甚至地方官眼里,这朝廷发行纸币的信用还不如那些豪商巨贾开的兑便铺让人踏实。至少,民间兑便铺出了事还能告官求索赔偿,这官府纸币跌了能找朝廷去要钱么?
若真敢去要,那倒真应了句话:老寿星公上吊——不想活了!
是以,这兑便铺虽然没有交子务的官方威信,却因这一二三的原因渐得大小商人的青睐,尤其那些有实力有信誉的兑铺开出的票帖更广为商家接受使用,若有士人贵家远行、或在奢华之地用度也多出票帖代钱,于是这“金银钱票帖”便渐渐成了一种变相纸币,与交子同流通。卫希颜当年初进东京为见李师师一面,那张忍痛进献给撷芳楼老鸨的银票,即是京城「大通兑便铺」制发出来的存银票帖。
花惜若当年决意从交引行再涉足兑便行,绝非一时盲动。她从兑便铺里嗅出了隐藏的比交引铺更巨大的利益——
若说她开的交引铺兑有钞引是先支钱后获利,那么兑便铺就是先得钱后获利,前者是用自家的钱生利,后者却是用别人的钱生利。
乍看起来,存入兑便铺的钱终归要支回去,不属于兑便铺所有,似乎只赚了个保管费,但实则不然。客商从存到取一般总有个周期,这个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商人从存钱到再入货的时差,从贩货卖货的路途来算,少则一月,多则三五月半年,甚至有长期交易的相熟商人在买卖时直接使用双方都信得过的票帖支付,于是这个取现的周期更长。而这个周期,就相当于是给了兑便铺一个用别人钱周转生利的时机。
然,花惜若不仅仅是冀图借钱生利,她的谋算更深、更远!
名可秀七岁时,她携女儿行船钱塘,道:“秀秀,阿娘曾告诉过你:以力生财为下,以智生财方为上!今日,阿娘要告诉你另外一条道理。”她优容一笑,“以钱生财是为上上之道!”
“阿娘,什么是以钱生财?”名可秀睁大清亮亮的眼眸。
花惜若抱着她走出舫舱,如白玉雕成般的纤指遥点江面百舸往来,道:“秀秀,你看,这些大船载的货物,到码头时需要卸下,那些扛货的挑夫便是以力生财,虽然日灸汗湿的辛苦,却也不过谋得两餐温饱而已……你再看这些从南方来的楼船,其纲首必是财力雄厚的舶商,有胆识有智谋方能挣下这份不菲资产……此即谓以智生财……但,这样的资财亦不过为一行之霸,或是富甲一方罢了……”
名可秀好奇道:“那以钱生财呢?”
花惜若轻轻捏握住女儿的细嫩右腕,将掌翻上,又覆掌而下,唇边浮笑不语,凝视幼女的目光蕴意深刻。
“阿娘……”
名可秀垂眸凝视着自己的右手,掌纹清晰,手指纤长有力,再不是母亲二十前握着的那只幼嫩小手……这一只手,蕴含了翻云覆雨的力量!
她微微闭了闭眼,抬眸越窗望向远方,眸光似欢喜似怀念又似隐着哀伤,“阿娘,您说的以钱铺控百业,秀秀已做到……”
她置身的这座阔宇华宅,建在寸土寸金的西湖南岸,正是临安商盟所在地。这一座华宇,汇集了杭城一百二十二个商业行会,她以钱行之行首当了这百行之盟首,确称得上执一而御百业。
她轻轻吐出口气,右掌按下,微笑,“阿娘,这一只,就是您说的翻云覆雨手!”
“阿娘,它不但要在大宋的商海里翻云覆雨……它还会掌得更远……更深……直到这个天下……翻云覆雨!”
“宗主,行首到齐!”铁丑平淡漠然的声音从书房外传入。
名可秀起身整了整衣,走出书房,铁丑等六名铁卫随后跟上。
穿过游廊,过一道拱门,即到商盟正厅。
正厅阔深均有三百步,水磨青砖地面光亮鉴人,时值隆冬却是看不见,地上已铺了一层厚软的织锦地毯,踩在上面松软如入云端。东南西北四处厅角各立有一座足半人高的铜壁瑞兽纹炭炉,灸炭热意自炉内源源不绝的透出,合着炉嘴衔的的龙涎香,将整个大厅熏得暖香如春。
大厅地毯上铺了百余只软垫,按十一行十一列摆放,恰齐了个方阵。每只软垫皆为杏黄红边越罗封套,正面平绣朱雀,底面绣龟鹤,正底面皆绣有“百达四通”的吉祥字,绣纹精致华美,抚手又平滑如缎,让人直疑这绣纹是或越罗天生而成?这样一只锦垫,一只三百贯,相当于大宋宰相一个月的本俸不含职钱禄粟等)。
这样的垫子,跪坐都让人觉得奢侈,厅中百余行首却面『色』平淡,坐下时都不曾多瞥一眼,仿佛这不是只可当得起宰相本俸的华垫,而是百文的普通棕垫罢了。
这些罗垫前面又置放有檀木案几,每两垫一席。
每席檀几上皆摆着一只花梨木的镂格茶盘,盘中一冲罐六茶盏。冲罐是钧窑产的碧釉窄嘴镶金壶,茶盏是定窑出的白瓷薄胎盏,不是敞盏,形小如酒盅。茶盘左搁着茶具盒,内置茶匙、茶夹等物,茶盘右侧是一只纯锡方形罐子,看模样应是茶罐——纯锡罐用来存茶最为合适。方罐锡『色』明净,锃亮如银,罐身麒麟浮雕塑刻精美,尤其那对眼珠子眦目如真,一看就知价值不菲。
各张檀几间相距四尺,案旁皆有一名女伎焙炉煮水。厅内共六十二几,便有六十二位女伎,皆姿容端丽,为临安各大茶坊的茶伎名家,今朝齐齐受雇于临安商盟,为参加盟会的行首们献艺。
雇请这些出『色』茶伎的聘资可不是笔小数目,单是每人的误工费就以万钱计,更不必说出场献伎费,这临安商盟的排场由此可窥见一斑。再看这厅中的摆设用物,竟无一不精、无一不贵,又妙在贵而不俗,精贵中透出雅致……难怪这些豪商行首每聚会到此,必无由地收敛起那些财大气盛的作态,变得矜雅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群老文生在赴茶宴。
便听厅后游廊下一声磬响,清脆悠扬。厅内正左右谈笑的一百二十一位行首不由齐齐抬头,坐正看向厅前右侧隔屏——
名可秀从后门入厅,徐行转出隔屏,精美华丽的深衣裳摆拖曳过地上的织毯,衣上云纹如水波流动,将她雍容典雅的气度又衬出几分翩跹柔姿。
众人一时惊艳,目『色』难移,被那双清冽眸子一扫又顿生清明,于檀案后挺直上身,双手合揖,声音如钟,“诸行见过盟首!”
“诸行,商事昌隆!”
名可秀微笑问候,身形立于厅前正中的檀案后,眸视一圈,方浅笑落座,双手扶膝,肩平不动,如松竹般姿秀坚直。
厅中沉静。诸行首均知名可秀习惯,盟会议事前必先过三盏茶,道是洗去议利前的浮躁之气,是以众人均端然不语。厅中只闻泉水煮沸的声音。
众茶伎目不斜视,似在凝耳听声,待陶壶中山泉水一沸二沸再三沸,水如腾波鼓浪时,素腕迅疾提壶而起,沸水倾入冲罐,合罐盖。
茶伎将陶壶置于檀案巾垫上,素腕提冲罐斟茶,在形如盅的茶盏上来回旋注,浅『色』茶水如泉般注入六只茶盅……夹执洗盏……其后,再倾水入冲罐泡茶……待得数息,又斟茶入盅,浅碧『色』的茶水如细流般汩汩倾下,清香飘出。
众商看得惊讶。这不是煎茶,也不是点茶,这冲饮法倒奇了。
在座之中有茶行和舶商行的两位行首,想起曾在泉州见过闽中商家有这般吃茶法,但盟厅这些茶伎的冲茶手法似乎更繁复,冲罐和茶盏的形制似乎也更精巧?
也有行首在茶伎先前用匙入茶时,便认出茶罐里装茶的是前朝贡品:霅川紫笋茶。
这种茶生在湖州顾渚山的岩石上,在唐时是和毗陵阳羡茶齐名的贡茶极品,但到本朝后渐不如建安武夷)北苑的御贡龙凤团茶珍贵。盟厅里冲泡的这紫笋茶又非以前御贡的片茶团茶),而是未经捣压封团的草茶散茶),在“团贵草轻”的茶品中,又落了下乘!……但商盟每两月一度的朔日聚首会上,盟首向来是不吝奢贵,今番怎会以这草茶招呼?
众商心头正暗自诧异时,名可秀微笑端起茶托,“诸位,且品品这顾渚山的紫笋散芽……”她优雅啜了一口,微笑,“虽说是草茶,但滋味鲜醇,比起御贡小龙团,也不遑多让……诸位,请!”她抬了抬盏。
众行首低头嗅了口香,伸手端起茶托,但见雪白瓷里一汪浅『色』茶汤,淡绿明亮,如白玉润翡,清澈明丽,香气又如茵兰香般扑鼻,闻之醒神,不由端起三口饮尽,但觉其味初淡,至入喉中时则回香清郁,甘味生津,不由又执起一盏、再一盏,啜饮后眯目细品。
临安茶坊茶肆行会的行首万镐在三盏饮尽后,点头赞道:“盟首,此茶虽不及小龙团醇厚,却胜在鲜香清雅,又是一番滋味!”
名可秀只微笑不语,待众行均将案上三盏茶饮尽,侧眸示意。铁丑退后到厅侧悬架,执槌轻击,玉磬脆鸣三声。众茶伎立知盟会将入正题,跽直身向盟首一躬礼,起身垂目退出厅外,自有女使引到外院阁子歇候。
厅内气氛肃穆。
按商盟会制,首项议程是各位行首依座次说事,有则提,无则过。
能在盟会上提出来的议题,多半涉及行与行之间的纠扯,私下结不了的方提到盟会决断。
盟中议事采用表决制,以少从多,但如表决双方均未达厅内一半人数,则由执事会再议——执事会是由盟首之下十一执事组成,由各行首轮流出任。如果执事会表决也未过半,则由盟首断。可见,临安商盟的盟首,更多是一个调停者的角『色』,而非专断者。名可秀深谙其中道理,遇事多以疏导诱决的方式,而不是独断专行,方赢得商盟上下敬重。当然,她本人的风姿气度和处事公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今次盟会的首项议程与往届相比似有些过于安静了。
米粮行、布帛行、金银行、舶商行、漕运行这些大行首都不吭气,由于分工细易起纠葛的几个行会也罕见息了音声,只有几个小行会的行首提了几桩纠纷,也没怎么争执便各让一步了结。
名可秀看了眼异常安静的众行首……似乎会前已有私议?……她挑了挑眉,眸心微深,已料到因了何由,又环视一圈,问:“诸行还有议否?”
座中诸人互相四顾了眼,位居首列的十一执事都极有默契地摇了摇头。
名可秀一笑,“诸行若无议,便进入第二议程?”
“诺!”
众商都精神一震,这盟会第二项议程是盟首说事。
名可秀拿起檀案上的锡茶罐,揭开罐盖倾了几粒茶在案上,眸子扫向三排右侧,道:“柳行首,这紫笋散茶行价几何?”
她问的是临安茶叶行的行首。
盟首说事开句就问茶事,这让众商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柳子铨捋了捋须,虽年过五旬声音却洪亮如钟,道:“盟首,顾渚紫笋散茶为散茶中极品,每斤五百二十一钱。”
名可秀又问:“若是紫笋团茶,价若何?”
“每斤一千九百一十七钱!”
“四倍?”
一些行首惊噫出声,他们虽知片茶散茶不同价,却未料到差价竟如此之巨!
“这有何怪哉!”
柳子铨不以为意一笑,四下望了众人几眼,洪声道:“诸位行首,这团饼制茶必须历有蒸、捣、拍、穿、焙、研、封等多重作序,散茶却少了蒸制研磨,比起团茶制茶简便,自是贱价许多!”
他说完转回头看向厅前。盟首此问,必有下文。
果然名可秀又微笑问道:“以柳行首算来,销茶总利以团茶居多,还是散茶为巨?”
“自然是团茶……”
柳子铨先说得笃定,话出口心中又算了算,道:“散茶从京城销出去的量倒是每年都在增多,因价格偏低多往周边县里去;还有州城的中等人户,也多买散茶自饮。因一等散茶价在二三百文左右,而五等的团茶也要五六百文,比一等散茶贵了二倍,论味倒不如散茶……那些精明的中户往往待客才用团茶,而自家喝却是散茶……”
他越说脑子转得越清晰,掰指算道:“如此算来,这散茶的总利虽不比团茶高……但也差不到倍去……若是以后……喝散茶的人越来越多……”他抬手捏了捏须,突然间似把握到了几分盟首咨问茶价之意。
名可秀微笑颔首,环视众商一眼,道:“诸位,无论贵茶贱茶,说到底无外是温饱后的消遣——可用也可不用!然则,衣裳于人不同,人可以不饮茶,但不能不穿衣。富者衣绫罗,穷者着布衣,无论穷富,却总得着衣。因是,成衣行的盈利多高于茶行,便是这个道理!”
众行首不由沉眉,若有所思。
“这天下,无论是京城周边还是外府州县,每日吃茶的都是少数,每日饮好茶的更是少数。非是人们不愿意每日用茶,而是用不起……若茶味够好,价又低,焉得不日日吃茶?……若是茶价低到连乡间农夫也用得起……各位可以想象,今后凡是有人迹出没之处,必有我大宋之茶,无论贵庶贫贱,一日不吃茶便如饥渴般不可忍受……”
“诸位,如果有一日,当吃茶如穿衣般成为士庶百姓不可或缺之物时,这市场将是怎样的广阔前景?……或者应该说,是钱景?”
众行首一阵哄笑。柳子铨和万镐的眼神遽然一亮,炯炯如松明闪耀,转瞬间脑子里已转过了七八道弯。
不止在座的两位茶业行首被点醒,其他诸行的行首也被名可秀这几句话启发出思路,那就是走量不走贵。
瓷器行的行首心想:大宋上品瓷器销往海外的量已难巨增,毕竟瓷器不摔烂就是耐用品……倒不如以中下品瓷器为主,以量取利……
巧了,陶器行的行首也打着类似主意,心想:以前舶商销往海外的除丝绸茶叶外就以瓷器为主,陶类器皿质优价低,若是大批销往海外……看来,会后得找舶商行首吃茶了……
舶商业的行首同样在转着心思,心忖:大宋的海外贸易或许应该从高端走向平民化,更多面向海外庶民……当然,高端也不能丢,那些蕃夷国的教会贵族奢糜得让他这大宋人都咋舌,不赚他们没天理!
“诸位,”名可秀鼓动道,“昂贵的商品意味着获利丰厚,我们不愿也不能丢弃,因为它也代表了我们行会的品质,也代表了我大宋的高贵华美!低价的商品,则是我等用来开拓市场的利器……市场可以创造,习俗可以引导……没有什么,阻挡得了我临安商盟行商的脚步!”
“诸位,市场如海洋,只要有心就浩瀚没有边界……钱财永远赚不完,市场也永无止境,端看我等如何去开拓!”
“盟首说得是!”
众商纷纷点头。
“诸位,我等都有两只手,”名可秀抬手笑道,“所谓左手抓钱,右手入财,双手齐握方是钱财两收……我想,在座应没有哪位行首愿意只要钱不要财,或是,只要财不要钱?”
众行首爆出哄笑。
“诸位,钱财赚不尽,但品质不能丢!”
名可秀突然笑意一敛,黛眉微挑,语声冷冽凛然,“我临安商盟,以诚信为本!何等品质论何等价,若以劣质充好,扰『乱』行市坏我行商信誉者,绝无可恕!”
“诺!”众行首都下意识地仰头抬望厅上高悬的金匾——诚信谋利。此为名可秀为临安商盟定下的宗旨:商人,谋利为准,诚信为本,利与义,可得同存!
利与义,可得同存乎?
或许,让这一众年过五十六十的行首甘心服膺于这女子之下,除了她的智慧、实力和能力外,更多是缘于这女子想人不敢想的魄力……她给了他们一种希望……或许,有朝一日,他们这些商人将不再列于士农工商的最低等!
“盟首!”
前排一人突然扬声,道:“盟首,某有一问!”
众商看去,这人正是今届盟会的执事之一,临安米粮行会的行首林奇可。此时让厅中众多行首陡升关注的却是他另外一个身份——共济会副会首。
“林行首,请讲!”名可秀浅笑颔首。
“此问或许不当在本会提出……”
林奇可语气略微顿了顿,左右又望了望其他执事,方捋须笑道:“实是大伙儿不方便问盟首,便都哄到我这来了……盟首,我耳根子落不得清静,只好请您在这给大伙儿解个疑。”
众行首目光均炯炯望向名可秀,似乎都知道这位身任共济会副会首的米粮行首要问什么,眼里似都有着期待。
名可秀一笑,语气变得亲切,“林老,您问便是。我也想听听,诸行都想知却又都不问的事,究竟是哪桩?”
林奇可哈哈一笑,敞声道:“请问盟首,共济会能否取得朝廷监赈权?”
名可秀黛眉一沉。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行会、行首、商行:行,音hang,不是xing。
霅川:霅zhèn,霅川是湖州古时的别称,因有一条霅溪而名。
2、关于工夫茶:
据说是在宋代时兴起,在福建漳州、泉州一带已开始有此饮法,但这时的工夫茶茶具和泡花的程序都相对简略,饮的是福系茶乌龙茶)。
另:据说工夫茶因饮得过烫,不利于胃黏膜云云……不好,俺平时饮茶不烫着喝……
3、关于团茶、散茶以及茶叶的价格:
宋代喝散茶是从南宋起方兴盛,北宋喝团茶为多。南宋时宋高宗列为贡品的几种茶如紫笋、日铸都是散茶了。也至少在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湖州产紫笋茶之地,已不再制团茶和饼茶。
自太湖地区和两浙以散茶生产为主后,逐渐扩大到整个宋境,在茶史上,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和发展。
关于散团两茶的价格在参考资料后略有调整,大抵考虑了时间和物价变化的因素。
4、文中说到多少“钱”,是指多少文。如一贯=1000文钱)。
<hr/>
安卓客户端上线下载地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凰涅天下(GL)》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凰涅天下(GL)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