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非常时期非常举措(上)
目录:兵锋无形| 作者:沈清平| 类别:历史军事
“我部,抗日义勇军冀东特别勤务旅,全体壮烈殉国,中华民族万岁!”
贴身揣着这么份吴毅亲笔写下,报丧似地、极其不吉利的待发的电文内容。
李子光同志却十分平静,一点儿也不觉得吴大旅长做事太过分。
而是觉得眼的下非常局势,什么样的举措都是正常的。
或干脆说,不幸作为吴毅的搭档,他已经适应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喽!
各个方向的战斗已经打响了,他还饶有兴趣地在雾灵山一处炮阵地下方看热闹。
一门看似笨重的山炮,在缴获的小坦克咆哮声中,缓缓吊上山岭。
长长的钢缆,似乎有些承受不住。
视野中渐渐变小的火炮,在风雪中晃悠着,上升速度越来越慢。
两辆用以牵引卷扬机的小坦克,冒着滚滚黑烟,拼命地急吼。
陡峭的山岭上,工兵团长宫敬华站在人工开凿出来的小台地边沿,显得神情凝重。
缓缓展开手上卷着的红旗,只待火炮抵达小台地,便高高举起。
示意山岭下方的人员,喊停牵引的坦克。
以便岭上工兵分队,将火炮从钢缆上放下来,装上预先拆卸的炮轮、炮栓等附件。
交由驻守此处的炮团某排,由他们自行测试待用。
这样,工兵团二千余人日夜赶工的第一阶段任务,就胜利完成了。
出于保密需要,同时也为了避免承德等地被俘的日军、满铁技术工程人员抵触、怠工。
各处类似的设施是分步骤,以藏匿物资为名进行。
先由各处村民赶在下雪之前,将山林顺着山势地貌走向,清理出防火隔离带。
这些隔离带宽约十米以上,不是借原本就光秃秃无物的山脊,就是剃光地面易燃物。
兴隆境内,甚至是几乎整个原承德府范围内,为特别勤务旅控制的山区,都照此办理。
要是登高或空中俯瞰,若隐若现的网状隔离防火带,已将山林不规则块状分割开来。
足以防炮火或是日伪为达到目的有意纵火,致使山火四处蔓延。
随后又由各处村民、驻防部队,在这些不规则块状内,在合适地点初步工事构筑。
之所以说村民与驻防部队构筑的,是初步工事。
是因为他们主要负责民用设施,还有军事设施的附带部分、雏形工程。
民用部分,是指百姓用以居住与贮备、生产的部分。
尽管也有一定的自卫防御军事设施,但更多是起到隐蔽、躲避日伪的作用。
这部分,多半选择在易守难攻的偏僻地带。
或在山林中开挖出各式深坑,再在坑上方构筑足以遮风挡雨的土木覆盖,筑成适宜人们居住、储藏,乃至依托抗敌的设施。
或是借助燕山山脉遍布的火山熔岩洞、石沟坎,构筑各式各样既能抵挡风寒,又能确保安全、方便生产生活的设施。
有效组织、发动起来的人民大众,其智慧与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以第一团直属队狙击队长鲁志兴的爷爷,鲁富义老人所在的鬼脸峡村为例。
由于老人曾是清代新军,具备一定军事技能,被推举为四十余户人家小村的村长。
老人不负众望,选中打猎时发现的一处峡谷。
这处峡谷位于滦河上游支流深山中,沟套沟、谷套谷,草洼子、深水潭遍布。
人行期间,如同进了**阵,辨不清方向不说。
还随时可能跌入杂草掩盖的乱石缝隙,滑入深不见底的小水潭,一命呜呼。
鲁富义跟几位熟悉此处地形的老人,形象地称之为鬼脸峡。
经过两个多月努力,他们将几十户人家、三百余口,分散安置在峡谷内。
有的人家利用巨石中间的狭小缝隙,伐取原木搭积木般修建几间木屋,作为栖身处。
有的则看中高大厅堂般的透风溶洞,搬来零碎山石垒起一座只铺了厚实茅草的小屋。
甚至有全家胆气足的,在几处陡峭石崖上打些便于上下的木桩,便将崖上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几个洞子改造成居室。
小鬼子跟二鬼子真要来摸进山来,搞什么清剿。
首先要面对的是不要迷路,不要栽进深沟自寻死路。
然后小心随处可能飞来的枪弹,砸来的手雷、手榴弹、土雷子,甚至居高临下的石头雨。
最后还有作为村子核心工事的几个相通熔岩洞,外加几处占据地利优势的悬崖台地。
跟工兵团在其它地点完成的工程一样,鬼脸峡的核心工事算是军事级别,而非民防工程。
那几个熔岩洞中,集体宿舍般的小格局,由村民们自行构筑。
囤积的粮食,炊煮、取暖用的燃料,也是大家集体自备。
但洞口与那些台地上的混凝土小堡垒,则是工兵团的那些鬼子、二鬼子为主,村民、民间工匠配合修筑的。
尤其是三门笨重的清代架退钢炮,更是懂技术的俘虏们,用电动卷扬机吊装上去。
这样充分利用山区地形与地势,当然不止鬼脸峡一处。
驱使那些善于工程建造的俘虏,由聘请来的民间工匠配合,村民、驻军协助的工程,是从外到内,渐渐延伸至雾灵山核心地带。
扫了承德等地夺来的老式山炮、野炮,还有偷袭古北口缴获的大部分不便机动的火炮。
都以这样的方式,架到常人难以想象出的位置上去。
所不同的是,划定为外围的各处阵地附近,少有各类较大规模的民用设施。
而作为核心地带的雾灵山等处,则多了许许多多居住、生产工事。
党组织动员迁来的群众,就不用说了。
就是那些原本已在附近村庄居住,有自己房舍的村民,都选择了合适地点,搞起“第二套住宅”。
不仅将重要、贵重家当,未雨绸缪地搬到隐秘的第二住宅,
就连不便驱赶、携带的家禽家畜,都早早运送到新住地去喂养。
更有看得开的人家,所上村里住宅大门,早早搬家。
跟深山里头那些迁来的人家一样,烧起烟气小的煤炭,用起新方法喂养畜禽。
也学着如何疏散、自卫,如何隐蔽行动,防止暴露目标。
导致许多村落,只剩些恋家的老人和那些守旧的人家,还在维持村子袅袅炊烟。
倒也能够很好地迷惑住趁隙飞来侦察的敌机,还有那些做贼般留近的汉奸狗特务。
“辛苦了,宫敬华同志。”
老李筒子看到宫敬华走下山岭来,首先迎上前去真诚地表示敬意。
跟着低声道:“宫团长,工兵团下一步任务,是在古北口待命……”
<hr />
贴身揣着这么份吴毅亲笔写下,报丧似地、极其不吉利的待发的电文内容。
李子光同志却十分平静,一点儿也不觉得吴大旅长做事太过分。
而是觉得眼的下非常局势,什么样的举措都是正常的。
或干脆说,不幸作为吴毅的搭档,他已经适应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喽!
各个方向的战斗已经打响了,他还饶有兴趣地在雾灵山一处炮阵地下方看热闹。
一门看似笨重的山炮,在缴获的小坦克咆哮声中,缓缓吊上山岭。
长长的钢缆,似乎有些承受不住。
视野中渐渐变小的火炮,在风雪中晃悠着,上升速度越来越慢。
两辆用以牵引卷扬机的小坦克,冒着滚滚黑烟,拼命地急吼。
陡峭的山岭上,工兵团长宫敬华站在人工开凿出来的小台地边沿,显得神情凝重。
缓缓展开手上卷着的红旗,只待火炮抵达小台地,便高高举起。
示意山岭下方的人员,喊停牵引的坦克。
以便岭上工兵分队,将火炮从钢缆上放下来,装上预先拆卸的炮轮、炮栓等附件。
交由驻守此处的炮团某排,由他们自行测试待用。
这样,工兵团二千余人日夜赶工的第一阶段任务,就胜利完成了。
出于保密需要,同时也为了避免承德等地被俘的日军、满铁技术工程人员抵触、怠工。
各处类似的设施是分步骤,以藏匿物资为名进行。
先由各处村民赶在下雪之前,将山林顺着山势地貌走向,清理出防火隔离带。
这些隔离带宽约十米以上,不是借原本就光秃秃无物的山脊,就是剃光地面易燃物。
兴隆境内,甚至是几乎整个原承德府范围内,为特别勤务旅控制的山区,都照此办理。
要是登高或空中俯瞰,若隐若现的网状隔离防火带,已将山林不规则块状分割开来。
足以防炮火或是日伪为达到目的有意纵火,致使山火四处蔓延。
随后又由各处村民、驻防部队,在这些不规则块状内,在合适地点初步工事构筑。
之所以说村民与驻防部队构筑的,是初步工事。
是因为他们主要负责民用设施,还有军事设施的附带部分、雏形工程。
民用部分,是指百姓用以居住与贮备、生产的部分。
尽管也有一定的自卫防御军事设施,但更多是起到隐蔽、躲避日伪的作用。
这部分,多半选择在易守难攻的偏僻地带。
或在山林中开挖出各式深坑,再在坑上方构筑足以遮风挡雨的土木覆盖,筑成适宜人们居住、储藏,乃至依托抗敌的设施。
或是借助燕山山脉遍布的火山熔岩洞、石沟坎,构筑各式各样既能抵挡风寒,又能确保安全、方便生产生活的设施。
有效组织、发动起来的人民大众,其智慧与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以第一团直属队狙击队长鲁志兴的爷爷,鲁富义老人所在的鬼脸峡村为例。
由于老人曾是清代新军,具备一定军事技能,被推举为四十余户人家小村的村长。
老人不负众望,选中打猎时发现的一处峡谷。
这处峡谷位于滦河上游支流深山中,沟套沟、谷套谷,草洼子、深水潭遍布。
人行期间,如同进了**阵,辨不清方向不说。
还随时可能跌入杂草掩盖的乱石缝隙,滑入深不见底的小水潭,一命呜呼。
鲁富义跟几位熟悉此处地形的老人,形象地称之为鬼脸峡。
经过两个多月努力,他们将几十户人家、三百余口,分散安置在峡谷内。
有的人家利用巨石中间的狭小缝隙,伐取原木搭积木般修建几间木屋,作为栖身处。
有的则看中高大厅堂般的透风溶洞,搬来零碎山石垒起一座只铺了厚实茅草的小屋。
甚至有全家胆气足的,在几处陡峭石崖上打些便于上下的木桩,便将崖上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几个洞子改造成居室。
小鬼子跟二鬼子真要来摸进山来,搞什么清剿。
首先要面对的是不要迷路,不要栽进深沟自寻死路。
然后小心随处可能飞来的枪弹,砸来的手雷、手榴弹、土雷子,甚至居高临下的石头雨。
最后还有作为村子核心工事的几个相通熔岩洞,外加几处占据地利优势的悬崖台地。
跟工兵团在其它地点完成的工程一样,鬼脸峡的核心工事算是军事级别,而非民防工程。
那几个熔岩洞中,集体宿舍般的小格局,由村民们自行构筑。
囤积的粮食,炊煮、取暖用的燃料,也是大家集体自备。
但洞口与那些台地上的混凝土小堡垒,则是工兵团的那些鬼子、二鬼子为主,村民、民间工匠配合修筑的。
尤其是三门笨重的清代架退钢炮,更是懂技术的俘虏们,用电动卷扬机吊装上去。
这样充分利用山区地形与地势,当然不止鬼脸峡一处。
驱使那些善于工程建造的俘虏,由聘请来的民间工匠配合,村民、驻军协助的工程,是从外到内,渐渐延伸至雾灵山核心地带。
扫了承德等地夺来的老式山炮、野炮,还有偷袭古北口缴获的大部分不便机动的火炮。
都以这样的方式,架到常人难以想象出的位置上去。
所不同的是,划定为外围的各处阵地附近,少有各类较大规模的民用设施。
而作为核心地带的雾灵山等处,则多了许许多多居住、生产工事。
党组织动员迁来的群众,就不用说了。
就是那些原本已在附近村庄居住,有自己房舍的村民,都选择了合适地点,搞起“第二套住宅”。
不仅将重要、贵重家当,未雨绸缪地搬到隐秘的第二住宅,
就连不便驱赶、携带的家禽家畜,都早早运送到新住地去喂养。
更有看得开的人家,所上村里住宅大门,早早搬家。
跟深山里头那些迁来的人家一样,烧起烟气小的煤炭,用起新方法喂养畜禽。
也学着如何疏散、自卫,如何隐蔽行动,防止暴露目标。
导致许多村落,只剩些恋家的老人和那些守旧的人家,还在维持村子袅袅炊烟。
倒也能够很好地迷惑住趁隙飞来侦察的敌机,还有那些做贼般留近的汉奸狗特务。
“辛苦了,宫敬华同志。”
老李筒子看到宫敬华走下山岭来,首先迎上前去真诚地表示敬意。
跟着低声道:“宫团长,工兵团下一步任务,是在古北口待命……”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兵锋无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兵锋无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