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总结
目录:智能工厂| 作者:观星的乃粉| 类别:都市言情
第二百九十一章战后总结
3月16日黄昏,华军插入厦门本岛的中央,岛上的党军完全陷入混乱。这时蒋光鼐已经知道大势无法挽回,便让亲信去通知漳州方面的守军前来呼应自己,以保万全。
从1927开始,党就在福建的建立起了有效统治,其中有着不少军事指挥机构:省政府的保安处,负责内卫治安,统辖全省地方部队;驻军平时则由政府军委会领导,战时归战区指挥官或由临时成立的绥靖公署等机构直接指挥,而这些机构对该地区的所有军队又有统一指挥之责。
1928年福建省政府军事厅成立,因省政府主席杨树庄拟任海军部部长兼海军总司令,遂由代省主席方声涛兼军事厅厅长。
但其实全闽的掌权者,却是蒋光鼐与蔡廷锴二人。1927年9月的时候,他们二人就共领大军进入福建,恢复第11军建制,蒋光鼐仍任副军长,由第10师分编出第24师。
1929年1月,军编遣委员会决定全队一律缩编,第11军缩编为福建编遣区第3师和第2独立旅,蒋光鼐任第3师师长,蔡廷锴为第2独立旅旅长。
第一次粤省争霸战争爆发后,蒋光鼐、蔡廷锴没能击退桂华军的强势,党痛失广东全境。知道今年一月,才完成了部队的整编,获得南京政府颁发的正规陆军番号,蒋光鼐的第3师改为第61师,他仍任师长,蔡廷锴部改为第60师,由蔡任师长。
在这里的统治已有将近两年,也还算得上是稳固,却不想如今又成为了华军的攻略目标,被装甲师的闪电战打个猝不及防,失去了整个闽省最为关键的厦门市。
带着自己的直属警卫营,蒋光鼐也是黯然离去,残阳西下,落日将暗黄色的余晖洒满大地,只留下了无限的悲思,与蒋光鼐此时的心情,可谓合衬。
“司令,我军实力犹存,迟早是要打回来的”警卫营的营长是蒋光鼐的东莞老乡,随之南征北战,也是心腹之人,见到自家主帅如今气势颓丧,也是忍不住出言相劝。
“阿堔,我自己知自己事,厦门是全闽的核心,失去这里,想要收回,谈何容易。”带着无比的萧瑟之意,蒋光鼐的神色还是有些昏沉,接连叹息着:“我们没有海军,海岸线如此之长,如何防守?更何况,敌军兵甲犀利,你我共见,如此强军,几乎就是列强的铁军,以我等军力如何言胜?”
华军的武器系统,实在是让蒋光鼐眼花缭乱,此前还在看李济深的笑话,如今却是自己也体验了一把风驰电掣般的淋漓大败。
登陆作战更是将他打得措手不及,薄弱的海防本就因为缺乏维修和改进的费用而迟迟没有动工,只在高崎修筑了岸防工事,还被寄予了“海上堡垒”这样的厚望,可在第一舰队的炮轰下,依旧是不堪一击。
最为关键的是,厦门作为福建省第四大岛屿,与漳州、泉州、福州、宁德共同构成了军第十一军在这里发展的经济基础。失去了厦门,蒋光鼐就相当于失去了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实力大损。
更何况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这里的海洋贸易收入非常可观,是关税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一旦让拥有着强大海军的华联占领了此地,想要在舰队的掩护下反扑回来,简直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厦门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并且因为地形以水为主,没有海军的支援,根本无法强攻此地。
黄昏正值退潮,小艇难以靠岸,一些正准备登岸的华军士兵在海滩停留了一个多小时,焦急之际,不断地向军舰呼叫支援。
大战刚刚结束,凌乱的海面上依旧漂浮着许多杂物,一些党的小型舰艇残骸,也都零零散散的浸泡在咸腻的海水之中,油污反射着五彩的光,这是大战之后的宁静。
华军第一舰队司令部在不断听取着各军的报告,统计着这次战斗的数据。军事分析记录员在报话机中清楚地听到这些呼喊声,各级指挥员也都急令部队向厦门港进发,参与肃清敌军的残敌。
如今王立文正亲率第四军的第一装甲师作为先头追击部队,只顾向漳州方向猛追,也顾不上后方联系,报话机呼唤不通。
许江文也是无权指挥王立文,只得先控制好厦门各处海港再说,安排海军陆战队各部纷纷进驻厦门,各个街道上都是身穿笔挺制服的华军士兵,扛着突击步枪,精神抖擞。
在蒋光鼐撤往漳州的同时,早已无心防守厦门的部将刘孺明又按照其尽量保存实力的一贯打法,急忙令其所属部队下海撤往泉州。但是,由于华军追击迅猛,他的第八兵团部队大多未能逃离厦门,只残剩4000余人上船,其余全部被俘。
3月17日晨,华军正式进入厦门市区。还在鼓浪屿顽抗的少量党残军见厦门已失,急忙寻船向小金门逃窜,华军随后跟进的一个登陆营又乘胜于鼓浪屿北部登陆,俘虏了未及逃走的党军四百余人。
厦门作战仅历时两个昼夜即胜利结束,华军全歼党军第十一军司令部、第十五军和第五军第十六师,共计两万七千人,其中俘虏就超过了三万人。刘孺明率残部四千人虽然趁着混乱以小木壳船逃到泉州,但是他保存自己实力的企图还是最后落空。
他率部从厦门经小金门转逃台湾,上岸时就接到蔡廷锴的命令,部队被迫放下武器。此后,高级军官解除职务,兵员编散分配到各军。至此,刘孺明部作为“杂牌”的中央军的最后一支部队,在党军战斗序列中完全归于边缘化。
厦门战斗的胜利,为华军进行渡海作战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它证明了当时在海空军掩护的情况下,依靠设计合理的两栖登陆舰作为主要航渡工具绝对可以完成近海岛屿进攻任务。
外国人的现代军事理念,在中国也一样可行,有着这样的利器在手,军占领的东部沿海一带,都将时刻笼罩在华军的兵锋阴影之下。
姜瑞元也将难以泰然处之,这是足以动摇政府统治根基的强大力量。以意味着他自己不再拥有良好的空间缓冲,在战略上陷于被动,这也是没有海军的悲哀。
华军在此战之中,也暴露出了成军仓促的许多问题,海军陆战队这种作战理念是学习自国外的列强。但在细节上,华军依旧有着不少缺陷,必须在实战中不停的总结归纳,以完善之。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积累,也是军队的成就军魂战魄的基石,华军有着大本营直属的随军观察员。这些毕业于南沙军校的高材生,并不参与正面战斗,而是利用他们脑海中的专业知识,去分析每一场战争背后的细节。
他们才是华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关键,并非是拿起武器御敌的军人才是好军人,也有着不断在成军道路上,战于猛士身后的智者,去追寻强军的根本之路。
在岛屿进攻战中,华军的海军陆战队战士们也是英勇顽强,在政治上压倒一切敌人的光荣传统,只要有相当数量的部队上岸,以有进无退的精神,配合着专业的战斗素养,对敌阵进行勇猛穿插,就能凭借着装备优势粉碎任何党军的抵抗。
各种装甲车辆的使用,是缺乏反装甲类重武器的军士兵的噩梦,这种无惧子弹的钢铁怪兽,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冲破一切敢于挡在前方的战线。
狭窄的战壕,纤细的铁丝网,软弱无力的马克沁机枪,根本奈何不了这些披着钢甲的庞然巨。装载着一个排的士兵,这种战车可以以每小时二十公里的速度穿过任何一处滩头。
壕沟可以一步跨越,可以有效阻挡步兵前进的铁丝网,却只能在履带的碾压下发出咿咿呀呀的哀鸣。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狠狠地割裂着军士兵的心头,在他们的想象中,这些怪物是不可能出现在凡间的。
哪怕是敢于对着机枪阵地发起决死重逢的豪勇之士,在看见自己无法理解的金属巨面前,也不自觉的内心颤抖了起来。
从岛屿进攻战的特点看,此次取得渡海进攻胜利的关键,是因为有了绝对的制海权,并且有了足够的登陆船只,能运载超过或相当于守岛敌军兵力的登陆部队上岸。
还需要利用夜暗条件航渡以避开敌人海空军的侦查和岸防火力对我航渡部队的严重危害。军也是有着飞机和小型舰艇,蒋光鼐也非庸将,如果能提前半日发现第一舰队的举动,就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布置兵力配属。
真要是这样,华军就算是取得此战的胜利,也将付出五倍于现在的代价。毕竟岸防炮的威胁还是让人有些担忧,不过事情没有如果,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使得对方在战略构想上首先就忽略了华军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
哪怕是蒋光鼐事先就加强了海防,但并非是倾注心血,而仅仅是出于小心谨慎,属于临时性的手段。他根本没有想过,华军可以在海上发动这种规模的登陆强袭作战,一子错,满盘皆输。
技术力量并非压倒性的胜过智谋,但的确会给华联带来难以估算的战略优势。
为了获胜,登陆部队事先还需要有充分准备,王立文率领的第四军的岸上火力掩护也是此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入湘作战使得华军开始认识到步兵搭配装甲坦克的短板,一旦被人迂回包抄,失去了步兵的掩护,少量的坦克根本无法独立生存。
而在实战之中,坦克也只能为步兵抵挡来自正前方的攻击,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将装甲部队集中起来使用,对敌进行大纵深的闪电突袭和迂回包抄战术就成为了华军陆军本部的唯一选择。
王立文是第一个运用这种战术的指挥官,两日之内连破四县,进军龙海,为登陆部队提供火炮支援。这些都是装甲师集中装甲车辆的优势证明,闪电战成为了军事史上一朵奇葩,比原本时空,要早十年诞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厦门登陆一举成功是因为一次即上岸五个团,后续部队又能源源不断地跟进,保证了连续进攻夺取全岛的胜利。深青色的苍龙旗胜利地插上了厦门岛,宣告了福建全省乃至东南沿海所有城市的新主。
党原先在东南沿海的前沿阵地也就此失去了其中的重要一点,沉重地打击了企图凭借福建威逼粤北建立前沿战线的党军。攻占厦门后,华军只由第四军继续准备攻击漳州,而第一舰队也开始脱离战区。
华联的主要注意力转入了城市接管工作,后续的二线部队不断进入这里,接管此地的防御工作。主力部队纷纷休整,准备着接下来的战事。
党构建的巨大包围网,还在继续收拢,意图将华联的战略态势遏制回原本的状况。失去如此多的土地,并且是在党北伐刚刚完成“统一”中国的时刻,这是动摇政权威信的关键期。
华军越海攻厦门的决心,以集中一切力量,全歼守敌的姿态展露了出来。各种强大的装甲武器,以及自己的海军力量,都在不断敲打着党各系掌权人的心房。
对于这个一直默默不言的华联,也算是有了新的认知。原本只是以为对方可以自产枪支火炮,并且有着富裕的经济情况。
如今开来,却不是这么简单了。一些党内的日本顾问,更是纷纷回电国内,呼吁日本军部的关注。中国南方的战局事态进展,已经失控,这将对日本亚洲战略带来非常重大的转变,必须小心应对。
华军战术灵活,攻击时采取声东击西的方式,以第海军陆战队和第一舰队在鼓浪屿强攻,吸引党军主力。然后以第四军的装甲师在厦门实行偷袭同时准备强攻登陆,再向纵深发展以占领全岛。
攻厦期间以一个团的机动兵力监视金门之敌,如发现其增厦门或撤逃,则立即对金门发起进攻。在战术思想上,强调越海作战只准前进不准后退,树立有我无敌的战斗决心,在动作上强调要有单船突击的思想。
厦门岛面积128平方公里,东与金门隔海相望,西、南、北三面被大陆环绕,最近处与大陆相隔不足2公里。西南与小岛鼓浪屿邻近,鼓浪屿距大陆仅仅1公里。
厦门市在近代一直是中国沿海的重要门户,北伐成功之后党军队在岛上筑有大量钢筋混凝土的永备工事。华军进军后,党军又在岛上抢修了许多野战工事,敷设了大批地雷及各种障碍物,和原有工事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坚固阵地。
从工事坚固程度看,厦门确实可居东南沿海诸岛之冠。不过从渡海难度看,厦门三面被大陆环抱,距离又比较近,登陆还有很多便利条件。
特别是华联拥有比党更为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对环岛地形的优势上就更为凸显了。
防御厦门的党军主要是刘孺明第八师所辖的部队,因其不是姜瑞元的嫡系,因此姜瑞元又决定将其嫡系主力第五军的第十六师、第九十六军的一个团和一个加强连调去加强该岛守备。
新任福建省“主席”蒋光鼐亲自坐镇厦门,取代了刘孺明的指挥权。军统特务头子黎剑森率部分特务武装也直赴厦门,并担任了警备司令。
2月7日之时,姜瑞元还率党军政要员多人乘舰到达厦门视察,要求蒋光鼐一定要固守厦门。当时,蒋光鼐身边跟随着一个日本顾问,为其出谋划策,却又不公开此人的姓名。
提到日本顾问,这时的党人是很熟悉的。这些日本人早在党建党之初就是以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东条英机为首的少壮法西斯军人集团的骨干成员,多人出任各地驻驻守武官顾问,随后的侵华战争中更是有人担任过驻蒙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是头等侵华战争罪犯团体。。.。
更多到,地址
3月16日黄昏,华军插入厦门本岛的中央,岛上的党军完全陷入混乱。这时蒋光鼐已经知道大势无法挽回,便让亲信去通知漳州方面的守军前来呼应自己,以保万全。
从1927开始,党就在福建的建立起了有效统治,其中有着不少军事指挥机构:省政府的保安处,负责内卫治安,统辖全省地方部队;驻军平时则由政府军委会领导,战时归战区指挥官或由临时成立的绥靖公署等机构直接指挥,而这些机构对该地区的所有军队又有统一指挥之责。
1928年福建省政府军事厅成立,因省政府主席杨树庄拟任海军部部长兼海军总司令,遂由代省主席方声涛兼军事厅厅长。
但其实全闽的掌权者,却是蒋光鼐与蔡廷锴二人。1927年9月的时候,他们二人就共领大军进入福建,恢复第11军建制,蒋光鼐仍任副军长,由第10师分编出第24师。
1929年1月,军编遣委员会决定全队一律缩编,第11军缩编为福建编遣区第3师和第2独立旅,蒋光鼐任第3师师长,蔡廷锴为第2独立旅旅长。
第一次粤省争霸战争爆发后,蒋光鼐、蔡廷锴没能击退桂华军的强势,党痛失广东全境。知道今年一月,才完成了部队的整编,获得南京政府颁发的正规陆军番号,蒋光鼐的第3师改为第61师,他仍任师长,蔡廷锴部改为第60师,由蔡任师长。
在这里的统治已有将近两年,也还算得上是稳固,却不想如今又成为了华军的攻略目标,被装甲师的闪电战打个猝不及防,失去了整个闽省最为关键的厦门市。
带着自己的直属警卫营,蒋光鼐也是黯然离去,残阳西下,落日将暗黄色的余晖洒满大地,只留下了无限的悲思,与蒋光鼐此时的心情,可谓合衬。
“司令,我军实力犹存,迟早是要打回来的”警卫营的营长是蒋光鼐的东莞老乡,随之南征北战,也是心腹之人,见到自家主帅如今气势颓丧,也是忍不住出言相劝。
“阿堔,我自己知自己事,厦门是全闽的核心,失去这里,想要收回,谈何容易。”带着无比的萧瑟之意,蒋光鼐的神色还是有些昏沉,接连叹息着:“我们没有海军,海岸线如此之长,如何防守?更何况,敌军兵甲犀利,你我共见,如此强军,几乎就是列强的铁军,以我等军力如何言胜?”
华军的武器系统,实在是让蒋光鼐眼花缭乱,此前还在看李济深的笑话,如今却是自己也体验了一把风驰电掣般的淋漓大败。
登陆作战更是将他打得措手不及,薄弱的海防本就因为缺乏维修和改进的费用而迟迟没有动工,只在高崎修筑了岸防工事,还被寄予了“海上堡垒”这样的厚望,可在第一舰队的炮轰下,依旧是不堪一击。
最为关键的是,厦门作为福建省第四大岛屿,与漳州、泉州、福州、宁德共同构成了军第十一军在这里发展的经济基础。失去了厦门,蒋光鼐就相当于失去了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实力大损。
更何况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这里的海洋贸易收入非常可观,是关税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一旦让拥有着强大海军的华联占领了此地,想要在舰队的掩护下反扑回来,简直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厦门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并且因为地形以水为主,没有海军的支援,根本无法强攻此地。
黄昏正值退潮,小艇难以靠岸,一些正准备登岸的华军士兵在海滩停留了一个多小时,焦急之际,不断地向军舰呼叫支援。
大战刚刚结束,凌乱的海面上依旧漂浮着许多杂物,一些党的小型舰艇残骸,也都零零散散的浸泡在咸腻的海水之中,油污反射着五彩的光,这是大战之后的宁静。
华军第一舰队司令部在不断听取着各军的报告,统计着这次战斗的数据。军事分析记录员在报话机中清楚地听到这些呼喊声,各级指挥员也都急令部队向厦门港进发,参与肃清敌军的残敌。
如今王立文正亲率第四军的第一装甲师作为先头追击部队,只顾向漳州方向猛追,也顾不上后方联系,报话机呼唤不通。
许江文也是无权指挥王立文,只得先控制好厦门各处海港再说,安排海军陆战队各部纷纷进驻厦门,各个街道上都是身穿笔挺制服的华军士兵,扛着突击步枪,精神抖擞。
在蒋光鼐撤往漳州的同时,早已无心防守厦门的部将刘孺明又按照其尽量保存实力的一贯打法,急忙令其所属部队下海撤往泉州。但是,由于华军追击迅猛,他的第八兵团部队大多未能逃离厦门,只残剩4000余人上船,其余全部被俘。
3月17日晨,华军正式进入厦门市区。还在鼓浪屿顽抗的少量党残军见厦门已失,急忙寻船向小金门逃窜,华军随后跟进的一个登陆营又乘胜于鼓浪屿北部登陆,俘虏了未及逃走的党军四百余人。
厦门作战仅历时两个昼夜即胜利结束,华军全歼党军第十一军司令部、第十五军和第五军第十六师,共计两万七千人,其中俘虏就超过了三万人。刘孺明率残部四千人虽然趁着混乱以小木壳船逃到泉州,但是他保存自己实力的企图还是最后落空。
他率部从厦门经小金门转逃台湾,上岸时就接到蔡廷锴的命令,部队被迫放下武器。此后,高级军官解除职务,兵员编散分配到各军。至此,刘孺明部作为“杂牌”的中央军的最后一支部队,在党军战斗序列中完全归于边缘化。
厦门战斗的胜利,为华军进行渡海作战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它证明了当时在海空军掩护的情况下,依靠设计合理的两栖登陆舰作为主要航渡工具绝对可以完成近海岛屿进攻任务。
外国人的现代军事理念,在中国也一样可行,有着这样的利器在手,军占领的东部沿海一带,都将时刻笼罩在华军的兵锋阴影之下。
姜瑞元也将难以泰然处之,这是足以动摇政府统治根基的强大力量。以意味着他自己不再拥有良好的空间缓冲,在战略上陷于被动,这也是没有海军的悲哀。
华军在此战之中,也暴露出了成军仓促的许多问题,海军陆战队这种作战理念是学习自国外的列强。但在细节上,华军依旧有着不少缺陷,必须在实战中不停的总结归纳,以完善之。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积累,也是军队的成就军魂战魄的基石,华军有着大本营直属的随军观察员。这些毕业于南沙军校的高材生,并不参与正面战斗,而是利用他们脑海中的专业知识,去分析每一场战争背后的细节。
他们才是华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关键,并非是拿起武器御敌的军人才是好军人,也有着不断在成军道路上,战于猛士身后的智者,去追寻强军的根本之路。
在岛屿进攻战中,华军的海军陆战队战士们也是英勇顽强,在政治上压倒一切敌人的光荣传统,只要有相当数量的部队上岸,以有进无退的精神,配合着专业的战斗素养,对敌阵进行勇猛穿插,就能凭借着装备优势粉碎任何党军的抵抗。
各种装甲车辆的使用,是缺乏反装甲类重武器的军士兵的噩梦,这种无惧子弹的钢铁怪兽,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冲破一切敢于挡在前方的战线。
狭窄的战壕,纤细的铁丝网,软弱无力的马克沁机枪,根本奈何不了这些披着钢甲的庞然巨。装载着一个排的士兵,这种战车可以以每小时二十公里的速度穿过任何一处滩头。
壕沟可以一步跨越,可以有效阻挡步兵前进的铁丝网,却只能在履带的碾压下发出咿咿呀呀的哀鸣。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狠狠地割裂着军士兵的心头,在他们的想象中,这些怪物是不可能出现在凡间的。
哪怕是敢于对着机枪阵地发起决死重逢的豪勇之士,在看见自己无法理解的金属巨面前,也不自觉的内心颤抖了起来。
从岛屿进攻战的特点看,此次取得渡海进攻胜利的关键,是因为有了绝对的制海权,并且有了足够的登陆船只,能运载超过或相当于守岛敌军兵力的登陆部队上岸。
还需要利用夜暗条件航渡以避开敌人海空军的侦查和岸防火力对我航渡部队的严重危害。军也是有着飞机和小型舰艇,蒋光鼐也非庸将,如果能提前半日发现第一舰队的举动,就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布置兵力配属。
真要是这样,华军就算是取得此战的胜利,也将付出五倍于现在的代价。毕竟岸防炮的威胁还是让人有些担忧,不过事情没有如果,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使得对方在战略构想上首先就忽略了华军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
哪怕是蒋光鼐事先就加强了海防,但并非是倾注心血,而仅仅是出于小心谨慎,属于临时性的手段。他根本没有想过,华军可以在海上发动这种规模的登陆强袭作战,一子错,满盘皆输。
技术力量并非压倒性的胜过智谋,但的确会给华联带来难以估算的战略优势。
为了获胜,登陆部队事先还需要有充分准备,王立文率领的第四军的岸上火力掩护也是此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入湘作战使得华军开始认识到步兵搭配装甲坦克的短板,一旦被人迂回包抄,失去了步兵的掩护,少量的坦克根本无法独立生存。
而在实战之中,坦克也只能为步兵抵挡来自正前方的攻击,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将装甲部队集中起来使用,对敌进行大纵深的闪电突袭和迂回包抄战术就成为了华军陆军本部的唯一选择。
王立文是第一个运用这种战术的指挥官,两日之内连破四县,进军龙海,为登陆部队提供火炮支援。这些都是装甲师集中装甲车辆的优势证明,闪电战成为了军事史上一朵奇葩,比原本时空,要早十年诞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厦门登陆一举成功是因为一次即上岸五个团,后续部队又能源源不断地跟进,保证了连续进攻夺取全岛的胜利。深青色的苍龙旗胜利地插上了厦门岛,宣告了福建全省乃至东南沿海所有城市的新主。
党原先在东南沿海的前沿阵地也就此失去了其中的重要一点,沉重地打击了企图凭借福建威逼粤北建立前沿战线的党军。攻占厦门后,华军只由第四军继续准备攻击漳州,而第一舰队也开始脱离战区。
华联的主要注意力转入了城市接管工作,后续的二线部队不断进入这里,接管此地的防御工作。主力部队纷纷休整,准备着接下来的战事。
党构建的巨大包围网,还在继续收拢,意图将华联的战略态势遏制回原本的状况。失去如此多的土地,并且是在党北伐刚刚完成“统一”中国的时刻,这是动摇政权威信的关键期。
华军越海攻厦门的决心,以集中一切力量,全歼守敌的姿态展露了出来。各种强大的装甲武器,以及自己的海军力量,都在不断敲打着党各系掌权人的心房。
对于这个一直默默不言的华联,也算是有了新的认知。原本只是以为对方可以自产枪支火炮,并且有着富裕的经济情况。
如今开来,却不是这么简单了。一些党内的日本顾问,更是纷纷回电国内,呼吁日本军部的关注。中国南方的战局事态进展,已经失控,这将对日本亚洲战略带来非常重大的转变,必须小心应对。
华军战术灵活,攻击时采取声东击西的方式,以第海军陆战队和第一舰队在鼓浪屿强攻,吸引党军主力。然后以第四军的装甲师在厦门实行偷袭同时准备强攻登陆,再向纵深发展以占领全岛。
攻厦期间以一个团的机动兵力监视金门之敌,如发现其增厦门或撤逃,则立即对金门发起进攻。在战术思想上,强调越海作战只准前进不准后退,树立有我无敌的战斗决心,在动作上强调要有单船突击的思想。
厦门岛面积128平方公里,东与金门隔海相望,西、南、北三面被大陆环绕,最近处与大陆相隔不足2公里。西南与小岛鼓浪屿邻近,鼓浪屿距大陆仅仅1公里。
厦门市在近代一直是中国沿海的重要门户,北伐成功之后党军队在岛上筑有大量钢筋混凝土的永备工事。华军进军后,党军又在岛上抢修了许多野战工事,敷设了大批地雷及各种障碍物,和原有工事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坚固阵地。
从工事坚固程度看,厦门确实可居东南沿海诸岛之冠。不过从渡海难度看,厦门三面被大陆环抱,距离又比较近,登陆还有很多便利条件。
特别是华联拥有比党更为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对环岛地形的优势上就更为凸显了。
防御厦门的党军主要是刘孺明第八师所辖的部队,因其不是姜瑞元的嫡系,因此姜瑞元又决定将其嫡系主力第五军的第十六师、第九十六军的一个团和一个加强连调去加强该岛守备。
新任福建省“主席”蒋光鼐亲自坐镇厦门,取代了刘孺明的指挥权。军统特务头子黎剑森率部分特务武装也直赴厦门,并担任了警备司令。
2月7日之时,姜瑞元还率党军政要员多人乘舰到达厦门视察,要求蒋光鼐一定要固守厦门。当时,蒋光鼐身边跟随着一个日本顾问,为其出谋划策,却又不公开此人的姓名。
提到日本顾问,这时的党人是很熟悉的。这些日本人早在党建党之初就是以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东条英机为首的少壮法西斯军人集团的骨干成员,多人出任各地驻驻守武官顾问,随后的侵华战争中更是有人担任过驻蒙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是头等侵华战争罪犯团体。。.。
更多到,地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智能工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智能工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