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智能工厂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济规划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济规划

目录:智能工厂| 作者:观星的乃粉| 类别:都市言情

    第二百九十七章经济规划

    四月中旬,湿漉漉的天气开始转晴,连同战争的阴云一起,消失在中国南方的这片土地上搅扰着人们的阴霾,一扫而空,久违的阳光,开始展显露艳丽温和的一面

    随着停火协定的签署,**军和华军的三省争霸,也算是告一段落华军扩大了自己的政治版图,**党内也是剔除了不少地方割据势力,很难说谁胜谁负

    这个时代的中国,就是如此诡异,失败者有失败者的欢喜,胜利者有胜利者的实惠非军事区的划定,缓和了相互的军事冲突,并且两方都很默契的加强了贸易往来

    因为气氛开始慢慢缓和,商路也重开启,来来往往的队伍,逐步多了起来两地的商人,也开始了屡次奔波盘活着原本因为战火而变得死气沉沉的经济

    但是却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商人的流失,民间资本开始不断撤出华联的经济市场,正逐步转投到**政府治下

    而华联的政府部门,也仅仅是针对改善投资环境做了一篇不痛不痒的申明,实际上,在经济体制上却是加紧了收缩用后世的话语,那就是采取着计划经济体制,将自由经济体制扼杀了大部分

    刚从议会大厅出来,宁成栋伸着懒腰,开始抱怨最近的忙碌工作:“我说阿志,元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制变动,已经引发了第一次撤资浪潮,这样下去对我们的经济而言,可不是好事啊”

    站在身侧的同学兼好友,成志也是百无聊赖地摊摊手,满不在乎的说着:“这是大人物该思考的问题,我现在还只是个内务部小吏,我只需做些对得起我那一个月40元工资的分内事就好”

    “你个没出息的懒家伙,就不能好好上进一些?”宁成栋也是知道成志在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对方就是这种性格,倒也不是真的混日子

    “阿栋,你没有感觉到吗?从上一年11月份开始,我们的经济体制就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尤其是贸易协会的产业联合运营协定,你没看过?”这时的成志,哪里还有刚才那副嘻嘻哈哈的浮夸容貌,眸光通彻,眼如点漆

    “这个我还真没有关注,你知道的,我那时正在忙着帮元首准备后勤军需的统计材料,这可是内阁指派的工作,我哪有时间去看贸易协会那帮人在做什么?”看着成志认真的样子,宁成栋也皱着眉头

    “战时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你总该听说过”看着好友也是想听,成志自然要细致解析这里面的内情本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两人说着这些,也不算违法

    其实他们两人也是属于内阁的核心成员了,年纪悄然,就有机会在内阁里担任职务因为资历的问题,现在还只是打打下手,但假以时日,必定是政界耀眼的明星

    宁成栋和成志所论及的话题,其实是华联的经济转型在兴起之初,效仿的是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以技术和产品抢占市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用赚来的利润继续投入生产改进技术,但现在却是开始改用计划经济体制

    这个改革,与**军正在江浙实行的经济建设想划完全不同,后者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侧重于轻工业的发展

    **党的工业化轨迹完全不同于华联,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奉行“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这其实是建奴时期的经济国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建奴也开始进修和利用西方先进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始了洋务运动,时间上与日本差不多洋务运动开始以“自强”为主,重在创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和锻炼式军队

    洋务派兴建的第一个兵工厂是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在福建成立的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也极为著名,曾经建造过排水量2千余吨的军舰

    不过,清政府很快发觉这些现代工业没有经济效益,与其造军舰还不如修后花园洋务运动在后期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纺织等民用工业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宣布破产,清朝风烛残年,中国走上了暴力**的道路

    辛亥**后的北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和政策,经济法制急整备推进这些政策的中心人物是1913至1915年担任农商务部总长的张謇他是立宪派的代表人物,1890年代在其家乡南通创办了一系列的纺织工厂

    张謇认为清末创办的公营事业浪费很多,收益无法与民间企业相比,他对现存的公营事业强烈不信,提出原则上撤废公营事业,优先振兴民间企业

    对外关系上,主张采用开放主义,但对纺织等轻工业进行保护,重工业则吸引外国投资,利润分成,公营事业限制在最小,不与民争利

    如今正是**政府刚刚建立政权的统治初期,虽然建立了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的整备,但由于军阀混战,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但为民间轻工业的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实际是清末光绪政期政策的延续和充实

    或者说,后世某红色皇朝,其实用的也是这种追求经济利益的模式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发展,轻工业非常兴盛,重工业则以引进外国生产线为主,实行利润分成,放弃没有“经济效益”的自主研发道路

    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类似,所谓内政,其实哪有那么多惊人的创造,无非是根据需要进行侧重,换汤不换药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战迸发,江南造船厂1919年承建美国“官府”级万吨运输船但是建造所需的材料,关键部件及设想图纸都由美国提供自己没有任何技术,只是组装,没有对基干产业产生推动作用

    以至于‘官府‘级建造完成后,再也没有建造类似的船只

    1928年,北京军阀政府倒台,南京**政府建立如今担任实业部长的孔祥熙提出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导的国营企业发展计划,以国家的国防为目标

    但孔祥熙的计划没有获得资金支持,**政府也没有任何举措,因而没有进展就结束了而因为华联的强势兴起,原本在两年后才会由孔祥熙的后任陈公博提出了以民间轻工业为主体,“输出志向工业化”的战略,如今却是提前登场

    陈公博出任实业部副部长,实际上却是主政工业发展的第一人,深受姜瑞元的信任

    他提出了“保税工厂”等措施,陈公博的经济政策是战后一些国家共通的策略而出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也积极推进民间轻工业的发展,反对发展国营企业,反对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反对建立重化学工业

    宋子文的经济规划主导思想是:活用民间资本;抑制政府财政支出;国际分工协力

    为什么重视轻工业发展,陈公博也向姜瑞元进行了细致注释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计来说,毫无疑问应该发展重工业但为什么着重发展轻工业呢?首先中国缺乏重工业的熟练劳动力

    其次重工业需要大量投资和相关产业配合,民间资本很难投资第三外国政府对本国的重工业有大量的援助金,中国政府没有这个财力

    中国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资源委员会的翁文灏也有论述

    现在各国的经济体制,概括的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完全国营和计划经济,苏联为代表短时间重整了军备,成为强国,但民众付出了巨大牺牲但能够参考其计划经济的方法和勇敢前进的精神

    第二种是政府完全统治下的全体主义经济,以德意日为代表,同时容忍私人企业增强国家全体的力量和军备,侵犯其它国家利益这种体制能够克服自由散漫,在短时间取得成果

    但是,中国是爱好和平,要为国际和平做贡献当然,至于爱好和平的理由是不是因为自己太弱了,这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一种是以自由竞争为主,部分政府控制,以英美为代表部分政府控制与上述的两类体制不同,是守护和推进市场经济的自由,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

    与注重时效的陈公博宋子文等人不同,翁文灏是计划经济论者,希望国防优先,政府应该负多的责任推进国营事业的发展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可谓是目光如炬,看出了这其中的根本所在

    但很可惜,姜瑞元没有采用这种模式,**政府迫切的需要在经济上打开活路,获取资本商人的认可

    从建立政府的那一刻起,**政府的经济模式就以民间轻工业为主,采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打算战时再向计划统治经济倾斜有意思的是,积极推进民间企业的张謇、宋子文、陈公博等都拥有自己运营的民营企业

    而在**政府内部,掌握经济大权的人,也正是这些人,至于孔祥熙,他是独力难支,不得不屈从于主流需求

    其实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即是辛亥**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都是实行自由主义经济体制

    由于采用民营资本为主体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初期的经济发展非常迅按照钟泱收集来的相关资料记载,工业增长率在1912至1920年间高达13.4,1921至1922年有一短暂萧条,1923至今却也高达8.7

    这样的经济增长数据,时不时和某个伟大的经济改革很像呢?走起了谁人的老路,实在是耐人寻味啊,不知情的人,大概还在为了这种事情而庆祝,这就是百姓

    能够说在二战前**时期,虽然连绵战争,工业增长率仍高达8到9如此惊人的经济增长,想来肯定是亚洲第一的

    现实上,情况也的确是这样,中国在这个时期,单论经济增长度,还真是过了神为了列强之一的日本

    在这一时期,日本采用重工业优先的统制经济模式,效益低,增长率低下一战期间工业增长率为13.4,战前工业增长率仅3.8,与蓬勃发展的中国相比,可谓是死气沉沉国民收入也不高,大多数百姓生活困苦,与中国相比,也不遑多让

    20年代的增长率又退回到3.8,但根据钟泱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在原本的时空里,1932-1936由于向战争突入,工业生产又加,日本工业增长率达到11.1这就是真实的日本工业化轨迹,与所谓的市场效益完全无关

    中国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才拉开差距,但中国锐意进行了政治和经济改革,**期的经济得到了飞发展,增长率远远高于日本

    1930年以前是中国的黄金十年,上海非常繁华,有东方巴黎之称但这繁荣却是虚壳,虽然许多国人还停留在这个奢华的美梦之中,钟泱却是清醒的

    他自从来到了这片时空,就不断收集着来自东方岛国的资料,发觉和原本的历史轨迹,几乎一致而在经济领域上,却和红色朝廷的历史教科书,完全不同

    中国的轻工业发展模式,有着效益,**政府也因而而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论工业,日本全面越中国,但真的论财富,**政府却是高于日本政府的

    原本时空的沉重历史,也在低语着这个现实,九一八之后,中国不战而丢东北,抗战时英勇的中国士兵要用大刀向装备精良的鬼子头上砍去,中国面临**灭种的危机

    抗战期间中国工业不能为前线提供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重炮而日本却能够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大和”,生产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零式”

    经过高经济增长,中国远远落后于日本中国所谓的工业增长实质上是把自己的资源加工好后送到国外,人民生活迅降低,挣来的钱用于奢侈消费,而没有用来提高民族的学问和技术水准

    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采用着工业**时英国兴起的脚步,**政府欣喜若狂的从轻工业中赚取财富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注重市场效益的结果,的确是发财致富的好路子

    而日本,却是是一群猪脑袋,但钟泱却深刻的认识到,继续这样“聪明”下去,中国只会被猪脑袋的日本打成猪头

    其实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华联走的也是轻工业发展路线,真正在搞重工业的人,只有钟泱和伊忠明两人

    陈泽和刘浩然,他们只是拿着钟泱提供的技术和机器,在生产产品天宇集团和兴华社,依旧主要的盈利放在了轻工业发展领域,因为资金周转快,效益显著

    后世的历史,总说日本是资本主义强国,而**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农业国但这里面,却是有着让人瞠目结舌的内情

    实际上日本的经济体制,不断都算不上是资本主义,严格来说,像是社会主义多一些这很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属于什么经济体制,那得看运作模式

    日本的这套体制与苏联有很深的渊源,叫社会主义也不过,反正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目前日本还是在走着半资本主义的路线,但已经是畸形的重工业倾斜发展了,和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着本质差别

    钟泱可是记得,在原本的时空里,1939年日本在中苏边境与苏联打了一仗,结果是全军覆没,被苏联现代化的装备吓呆了

    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获胜,1917年俄国十月**后,日本还西伯利亚出兵,与列强一起绞杀俄国**然而20年后,日本远远落后了

    于是,在1940年仿照苏联模式,物资调拨,向重点产业倾斜,摒弃‘利润‘,构造了战时计划经济体制现在的日本经济体制也被称为1940年体制

    苏联模式很有成效,但很快也发觉了问题,于是进行了一通改革,最终形成了战后的经济体制日本经济史的封面上这么写着:计划与市场纠葛的经济体制在战后的废墟中保存了下来

    这是钟泱需要走的道路,也是华联不得不走的经济发展之路,比起日本的困境,钟泱为幸运一些,因为他又智能工厂这样的金手指

    在重工业领域的发展上,这就是无限强大的大杀器,除了教育事业无法加之外,设备的仿造和技术窃取,已经无法成为华联兴起的拦路虎了

    想要依靠贸易来积累足够的工业发展资本?在这个时代,只是一个可笑的笑话罢了,并且也是绝对无法完成的任务.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智能工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智能工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