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智能工厂 正文 第六百三十二章 秘密军演

正文 第六百三十二章 秘密军演

目录:智能工厂| 作者:观星的乃粉| 类别:都市言情

    www..

    第六百三十二章 秘密军演

    史司铭作为地宫的地煞,一直都是周华的副官,因其情报分析才能卓绝,而被周华引为左膀右臂。 (未完待续 www.. 89免费小说阅《》)www..故而这次在南海遥控印度的大规模动乱,也是由史司铭陪同在侧。

    “星官大人,印度不是已经被肢解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了嘛,为何会长还要我们在那里挑起事端?”

    如果是在平时,史司铭当然不敢这么质疑钟泱的决定,不过现在可是非常时期,特别是从美国方面传回来了有关于他们掌握短程导弹和原子弹的消息之后。

    虽然武器制导技术的发展依赖于电子通讯科技的研发,但美国的工业基础实在深厚,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货色,真要给他们这么发展下去,恐怕掌握中程导弹技术也不过是十年内的事情。

    在这种敏感的时候,还要挑起印度的恶性动乱,这很容易授人以口舌。哪怕以中国现在的国力,激起全世界各国的仇恨也不是好事。

    毕竟阴谋教唆这种行为最是不光彩,不仅在外交上不好看,全世界这么多大小国家,哪个不兔死狐悲?不怕中国用这种手段对付自己?

    “会长也有会长的考量,正是因为美国步步紧逼,我们才要迅速扫平亚洲的反对势力。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分裂时间还是太短,不积累更多的仇恨,恐怕他们还有复合的可能性。更何况中国不需要一个稳定和富强的印度,我们必须时不时的给他们放点血。”

    周华一脸凝重的解释着,这种事连华联政府的中情局都不太愿意涉入,也唯有地宫这样的私人武装机构才百无禁忌。

    听到这里,史司铭也完全明白了钟泱这种上位者的考虑模式,与其因顾忌影响而畏首畏尾,倒不如趁着自己还有优势,强力出击,将敌人打入谷底。

    印度简直是英帝国的铁杆粉丝,国内高层基本都是亲英派,不将这个西方世界安插在东方的钉子消磨几下,中国未来的发展大计还真的不好展开。

    关键是古文会的几项重量级考古任务都选择在中印边境,有些地方甚至需要深入印度境内。不先把对方打疼了,到时候肯定是麻烦不断。

    德国,柏林,“卡琳行宫”。

    “党卫军到底还有多少秘密瞒着我?”戈林有些恼火地对坐在面前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和刚刚晋升为海军元帅的潜艇舰队司令邓尼茨说道,“这么多潜艇竟然会莫名其妙的失踪?他们会去哪里?”

    “会不会是统计部门搞错了?”雷德尔看了看邓尼茨,对戈林说道,“毕竟那时战争还没有结束。”

    “54艘潜艇、近名党卫军的技术人员和14名雅利安少女失踪,你说会是统计上的错误?”戈林对老朋友雷德尔的看法不以为然,他看了看一直莫不作声的邓尼茨,突然问道,“我想你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是不是?邓尼茨元帅?”

    戈林紧紧地盯着邓尼茨的眼睛,象是要把他看穿,邓尼茨平静地迎上了戈林的目光。

    雷德尔有些不安的看着他们对着眼,感觉到空气当中的火药味正一点点的变浓。

    “我现在仍然不明白,党卫军特别护卫小队为什么要袭击元。”邓尼茨突然将话题引到了另外一个方面,“而凶手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抓到。”

    “希姆莱那个疯子想要取代我们伟大的元的地位,他一直想要从元当中夺取国家的最高权力,这你不会不知道。”戈林干笑了几声,说道,“尤其是当他知道元有意想要放弃国家民族社会主义思想的时候。”

    听了戈林的话,邓尼茨一时间默然无语。

    “我现在还记得,海森堡博士在世的时候就说过,再过上一段时间,元就会变得更好。 (未完待续 www.. 89免费小说阅《》)www..”戈林接着说道,“海森堡博士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我想你不会不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邓尼茨元帅。”

    听了戈林的话,邓尼茨低下了头,象是在下什么决心。作为邓尼茨的上司,雷德尔头一次看到勇敢顽强多谋善断的爱将邓尼茨竟然会表现出这样的神情,不由得十分惊讶,而善于察颜观色的戈林没有再继续催逼邓尼茨,而是在默默地等待着他的下文。

    经过了一阵难堪的沉默,邓尼茨终于抬起了头,重新开口了。

    “我不知道您现在还记不记得,戈林元帅,在帝国新总统府落成的典礼上,我曾经和元说过一句话,我记得当时您在场,还问过我是什么意思,而我当时没有回答。”邓尼茨看着戈林,缓缓说道。

    “原谅我,邓尼茨元帅,我的确是记不起来当时你说什么了,甚至我当时都说了些什么也不记得了。”戈林拍了拍光光的脑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那一天,我对元说,‘今天,德国的潜水舰队最引以为傲的是,它在世界的另一端,为您建造了一所无法攻克的要塞。’”邓尼茨沉声说道,双眼瞬间放射出逼人的神彩,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激奋的日子。

    “世界的另一端?无法攻克的要塞?”戈林和雷德尔吃惊地对望了一眼。

    “是的。”邓尼茨点了点头,“我想,他们应该是去了那里。”

    “我的上帝……”戈林的脑门渗出了冷汗,“你确定那里是无法攻克的吗?邓尼茨元帅?”

    “那个地方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位于冰层的下面,而且这些年一直在不断的完善。”邓尼茨答道,“而且那里一直是由党卫军所控制,现在想要攻破那里应该更难了。”

    “他们在那里做什么?”戈林哑着嗓子问道。

    “我只知道那里在进行着很多秘密的科学研究项目,具体是什么,只有元和希姆莱知道。”邓尼茨叹息了一声,回答道。

    “他们迟早会危害到我们伟大的国家,甚至是全世界。”戈林用手帕擦着脑门的汗珠,“我们应该想想办法。”

    “我建议我们在没有十足把握攻克那里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马上采取行动。”邓尼茨说道,“您现在并不了解,党卫军拥有的力量有多可怕。”

    “我了解他们的,邓尼茨元帅。”戈林冷笑了一声,他转过头,看了看镶嵌在墙上的巨幅希特勒半身像,什么话也没继续说了。

    德国的混乱并没有随着希姆莱的死去而失去,新的德国政府内部,依旧有着太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其中之一,就是戈林本人的敏感身份,大量的德国党卫军改换门庭,却瞒不过盟军的眼睛。美国作为二战中接纳犹太人的主要国家,其经济力量更是有不少掌握在犹太财阀手中,他们对于戈林的存在非常不满。

    这个沾满了犹太人鲜血的侩子手,怎么可能获得犹太人的认可?

    不过因为中国方面的隐隐支持,盟军尤其是美国方面却也不得不默认了这个事实,戈林与原本的倒希派共同掌握德国新政府的大权,维持了政治均势,保证欧洲的稳定。

    当然,德国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说推出法国全境,以及一些原本的中立国。不过却没有收到经济制裁,军事力量和国民工业发展也保留了相当大的自主权利。。

    这与当年的凡尔赛合约完全不同,这保证了德国作为欧洲霸主的强国地位,哪怕是失败,德国也依旧是新欧洲的领袖之一!

    在维持欧洲的分裂格局上,美国和中国似乎都保持着共同的默契,唯一对此表示反对的恐怕只有英国人了,可是谁又在乎呢?

    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荣光,在现在的中美两国面前,只不过是记载在历史书里的印刷体小字罢了,谁都没把她放在眼里。

    至于说法国人,他们正忙着复国,就算想要报复德国人,也不是现在,没人会这么脑残,在德国还保有强大的军队和战斗意志之时,仍想着去羞辱对方。

    而就在全世界都在期盼着和平之际,中国却在进行着一次秘密的军事演习计划,规模不大,却是代表着未来的战争走向。

    信息化时代的开端,如今才真正降临!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代战争,就是信息传输之争。信息传输的成功率和时效性,最直接地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作为天宇集团的总裁,陈泽见到陈永善的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这次高科技演习的准备基础。

    这一点,陈中将和在座的科学家们,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别看陈永善只是个在中将,他却是国家元首陈炯明的亲信,更是目前掌管华联军方科技研发部门的第一把手!

    “根据前线统计回来的实际报告可知,我军早期作战,由于通讯能力低下,很多时候只能采用电台遥控,部队一撒出去,不到约定好的联系时间,连影也找不到。最高指挥官对战场形态、敌我变化,只能由前方将领传回来以后,给予有限的战略指令:攻占某某地区、对敌阻击、争取取得某某地域的控制权等等。而且命令也是含糊的,很少有非执行不可的坚决性。具体临敌指挥,还是右前方将领自我决断。”

    陈泽拿着手中的技术总结报告,对着一众文武高官侃侃而谈,丝毫不显紧张。

    “到四十年代初期,南阳战役时期,我军已经普遍配备了军用步话机,指挥部队战场的形态,有了更清晰地了解,也能做出更为明确的指示,快速调整部队,作出有针对性地计划。”

    可以说,对信息的重要性,所有的军人,都不会有不同意见。

    对此,陈泽自己也是深刻地明了。

    说句老实话,虽然拥有了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为先进的军事技术产品,可华联军方毕竟还是脱胎于就时代的军事组织,对于什么是高科技,怎么才算是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一直并没有非常明晰的概念。

    华军从创立以来,也是从一战的战术配备和理念思想发展起来的。

    开国之前,中国的大部分军队大多都以劣势装备,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人,在自己国家境内大打出手,在有限区域内,打了一场高烈度的战争。

    此后,唯精神论的战术思想,长期成为军队建设的主要方面。就医这点而论,华军还扩军后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国内处于混乱状态的时候,在我国一直被西方列强集团是做眼中钉肉中刺的时候,在连国家经济建设也不能正常开展的时候,奢谈军队现代化建设,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依照着计划主义经济体制,才堪堪不到三十年,论根基绝没有西方诸国扎实。而钟泱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与陈泽说过这些事情。

    按照后世的说法,现在的华军在高层之间,始终存在着的两种思维就很像原本时空里的苏式建军和美式建军。

    老一辈的将领,大多亲眼见识过二战的各**队,尤其是苏联军队,集中数千门大炮齐射,所形成的钢铁火焰地狱。无可置疑,这种壮观的场面,确实能在人的感官刺激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在多年以后,还被人津津乐道。

    但身为古文会的核心人物,陈泽对于这事更愿意相信钟泱的判断,而他自己也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比较起来,属于后世美式建军思想的拥护者。

    苏联万炮齐鸣,非常雄壮威武,不过其效率实在低下,它依赖的是无休止的覆盖式炮轰,用雷霆万钧之势,将敌人碾为飞灰。

    然而,这要消耗多少的资源呢?

    高科技武器的必然性,就在于它的精确性,也因为精确性,从实际上,大力节约了国家资源,减少了战场消耗。因为它消耗的,更主要的是技术储备!是无形的高技术结晶!

    而不是粗劣的大规模集约化产物。

    至于说到高科技武器的昂贵,作为保有部分超前记忆的钟泱,是有着最直观认识的,并且这些经验,也都是与陈泽他们谈过不少。这点上,却是不必藏私。

    在钟泱模糊的记忆中,他那个时代的中国,生产能力让世界为之震惊。无论什么产品,在中国参与生产之前,都是价格高昂的,一旦中国的生产形成规模,那种产品的价格,就会急剧下降,从而成为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的消耗品。

    最开始,这种状况还不突出,因为主要集中在下游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随着国内厂家的技术革新,生产线换代,电子产品也很快走下价格的神坛,到几十年后,美英等国,只能死死地抱着它们的一部分核心技术,紧守防线。

    所以,钟泱对国家未来有着绝对的信心,这和目前大多数华联官员的心思也是相同。中国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只要教育和科研上去了,国力就是超强!

    信心,就是古文会最大的依仗,也是陈泽他们的依仗。

    既然多年以后的中国,具有强大的生产力,那为什么要走苏式建军的道路,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在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的发展道路上来?

    用一百枚、两百枚炮弹,作覆盖性炮轰的目标,一枚战术飞弹就解决了问题,这会为军队后勤,减少多大的压力?

    所节约下来的资源,可以多生产多少的民用产品?促进多少人的就业?

    正因为如此,所以陈泽想借着这个机会,牢牢把握着对高科技战争的诠释权,用一句信息决定一切,为国防科工委精心组织的这场讨论会,打下了注脚。

    陈泽的这个结论,毫无疑义地被全部通过,他戴着一顶八一大檐帽,快慰异常。

    他身上穿的是一套军装,这是陈永善为他特意准备的。

    军队是一个集体,是一个纪律单位,是集体荣誉感胜过一切的部门。陈泽无论在产经联中地位若何,要是以一个普通企业家的身份,对着满屋子的军人指手画脚,从情理上也讲不过去。

    所以,他穿着一套军装,一身中校军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现在是军方的临时代表。

    不过,在座的,国防科工委那些资深的老科学家,哪一个不是大校以上的技术级别?还有好几个老科学家,肩膀上都扛着金星,是将级技术军官!陈泽一个小小的中校,在这么多将官的包围下,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但是军队讲求的就是服从。

    作为军方的特派军官,他的中校只是个军阶级别。临时的行政级别,则只要陈永善不干涉,这里就是他最大。

    陈泽趁着大家统一认识的时刻,立即就把任务分发下去。

    他的任务,是打造一支真正的试验部队,一直以现有科技为基础,努力再现他记忆中钟泱描述过的那支高科技部队的实验性部队——一支纯粹的数字化部队!

    当然,这只能是一支技术极为粗糙的数字化部队。

    (未完待续 www.. 89免费小说阅《》)www..

    www..

    www..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智能工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智能工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