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北上南下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十万火急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十万火急

目录:北上南下| 作者:不老的江湖| 类别:其他类型

    第一百七十章十万火急

    面对眼前一大片汽艇,急先锋万毅惊喜万分。

    许世友两句一说,万毅明白了原委。

    原来,那天谈话一结束,乔向文就快马加鞭,赶到了胶东。

    两件事,首先,按照三人小组的约定,胶东的部队他来挑,之前不是担任这里的副政委吗,熟悉一点,和许世友的交情好。

    其次,最压倒一切的,负责筹集船只,安排顺序,确保十万大军顺利渡海。

    江湖说过,山东八路军,数量系统领先,胶东八路军呢,则又领跑山东。

    许世友,啥都不认输。

    这一回,更加如此。

    那段日子,乔向文忙得不可开交。

    大部分官兵一听要和蒋介石决战,非常兴奋。

    但也有一些胶东子弟兵,好不容易打赢了了抗战,赶走了小鬼子,本想好好享受和平生活,没想到屁股还没坐稳,马上又要赶往东北,思想上还有些疙瘩。

    乔向文把毛伟人的的精神一讲,把东北重要性一说,很多人立刻转变了态度。

    **尚未成功,如果不抢占东北,那么最终其他地方可能也保不住。

    因为蒋介石随时会发动内战,屠刀已经磨得雪亮雪亮的啦。

    山东有了罗荣桓,稳如泰山。

    胶东有了许世友,铜墙铁壁。

    让毛伟人这个精神领袖这一回,更加满意的,不是徒弟许世友杀了多少人,干了几场漂亮仗,而是,他会用脑子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会用脑子,是特别会用脑子。

    远在万水千山之外的这一对师徒,关于东北,竟然想到了一起。

    当然,毛伟人胸怀大局,想的是**的,要的是国家的政权。

    许世友想的是,山东胜利了,胶东鬼子打光了,下面去哪里找人打架。 )

    这正是许世友的厉害

    这正是毛伟人早年的知纠

    这个,毛伟人想到了东北,拿下东北,必须的,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人家老蒋也在重兵赶往东北啊。

    所以,这个电报,是发的比较早的。

    这也证明,伟人并不永远都是正确的。

    要是山东八路军真的只去三万人,后来的东北压根不是这样一番情景了。

    不信,再给你看看毛伟人几天之后的一封电报,建国以前,虽然党内一言独尊,但是,他还是知就改的,后来,呵呵,那就没法说了。

    “山东除留武装两个师,作基干不调动外,第二批去东北部队,竭力争取出足5 万,这些部队到东北能起大作用,故须为你部主力,愈快愈好。 ”

    看懂了吧,斗争形势变化那个快啊,开始两三万,转眼五万,还要是主力,过几天,由变八万十万了。

    这还不算,几天之后,002代表中央发来电报,那内容就比较缓和了,但更直接一点,山东抗日的总设计师嘛,党内二号人物,对待山东班子,知根知底:

    ‘在胶东和辽东,立即采取必要的确实的办法,组织部队和干部渡海,是目前决定一切的一环,必须在二十天至一月内渡过所需部队和干部,否则决不能完成你们的战略任务,因那时国民党军必将进入东北。你们双方必须用全力迅速组织渡海,再不能容许片刻迟缓。”

    这样的口气,这样的命令,罗荣桓能不着急吗,乔向文能不着急吗,万毅能不着急吗?

    就这样,乔向文和许世友最快速度,硬是用速度最快的汽艇,立刻把万毅的人马送上了路。

    三千多人,有渔船,有帆船,没有对讲机啊,难度特别大。

    四顾茫茫,根本看不见前方的位置,转眼后面的胶东也看不见了。

    要命的是,小船啊,抗风险能力差,海风一起,波澜汹涌的,把小船弄得不停地颠簸飘摇。

    就这样,几天以后,十万大军的先锋队到达了兴城。

    满族将军万毅,回到了的家乡。

    这支部队,就是山东八路军到达东北的第一个,抢占东北,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再说,乔向文送走了万毅,马上和许世友投入了主力部队的运输之中。

    那里,江主任把干部选好了,李处长把部队派好了,谁走谁留,上面说了算,不准任何人讨价还价,军区党委之前已经严令:

    此次任务,事关全局,凡有违令者,立刻免职。

    这里,乔向文和许世友两个人,当起了运输大队长。

    十万大军,都要从胶东走,从海上走,哪来的运力,哪来的物资保障,哪来那么多配套的玩意。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绝不把困难还给领导。

    两人骑着马,带着一批参谋,在沿着胶东海岸一大圈,快马加鞭,再喊来当地老乡,以及根据地的县乡政府官员,细心打听。

    闯关东,大伙啥意思吧,对了,李云龙演的同名电视剧,说的也是这个。

    ,山东人往东北去,那是糊口,那是为生存。

    这会儿,山东八路到东北区,那是为了抢地盘,建立的新政权。

    乔向文许世友最后商量,就听大伙的建议,十万大军渡海,还是走老路---当年山东老乡闯关东的海路。

    主要码头有三个:

    龙口、黄河营、栾家口。

    一声令下,警卫连马上把这三个码头给管了起来。

    地点定了,船呢。

    最头疼的就是运输工具,没有军舰,没有大型客轮 。

    土办法吧,胶东火速开会,所有下面的军分区、县委,每人领任务,筹集船只,渔船,帆船,汽船,凡是能运人的,来者不拒。

    **做事,方便就在这里,老百姓齐心啊,一发动,老根据地乡亲觉悟高啊,一听要去打东北,争先恐后把家里的船给拿出来。

    乔向文喊人统计,凡是贡献船只的老乡,每人一张光荣榜。

    门上一贴,在当年,这可是上荣光的美事。

    很快,150多帆船,40多汽船,齐刷刷摆在了三个港口。

    许世友看着直乐,胶东老乡,就是好啊,多少年后,当了副总参谋长,军区司令员,他还经常托人给认识的几个老乡捎点呢,当然,主要还是**的小酒。

    有了船,还不行。

    军区布告一贴,招人

    凡是有过航海经验,体格强健的,报名当船员,只要表现好的,可以直接参军。

    这会与从前,大不相同了。

    抗战刚开始,说实话,参军的,不管是**,还是八路军,山东老百姓积极性不算太高,兵荒马乱的,人家心里没底。

    到后来,老乡才搞清了**共军不是一回事,慢慢地,参加八路军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鬼子一投降,山东子弟参军热情高涨得很呢,这不,布告一贴,两天就有三千多人报了名。

    挑挑选选,专拣那些出过海的,身体好的,指挥部一下子录用了一千多。

    剩下的一千多急了,我们也要参加八路啊,干嘛欺负人。

    乔向文和许世友一商量,主力全走了,胶东部队太少了也不行,不去东北,你们留在胶东吧。

    那些天,三个码头,人山人海。

    一批批来自山东各地的八路军,一批批穿着便装的地方干部,整整齐齐排着队,口音迥异,天南海北到处有,歌声嘹亮那个震天响啊。

    北上,八路军的方向。

    北上,中国**的方向。

    许世友和乔向文正给部队编号,安排上船顺序呢。

    延安电报又到了,这一回又是毛伟人亲自草拟,直接发给了许世友,把罗荣桓也给跳了

    啥情况那么着急?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北上南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北上南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