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铁幕1925 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北乱战(2)

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北乱战(2)

目录:铁幕1925| 作者:吴安平| 类别:历史军事

    后世相关西北军的资料及书籍很多,吴安平虽没有精力全部研读,也大致浏览过一些,可说对冯玉祥及其西北军的了解,比这时代的许多人都要全面深刻。但是这其中也有问题,纸面上的历史总是由人书写的,因此也总与真实有些差缪。他并不能想当然就认为,西北军面对强大压力势必分崩离析,所以军事上该做什么准备就做什么准备,一点也不懈怠。

    现在刨除各地方守备营,解放军直接用于作战的部队,有五个军十三个标准师。

    分别为:左纯庵部第一军,辖直属第一师及黄日新警备师;余大成部第二军,辖直属第二师及靳鹏第六师、张维玺第九师;余铁鹏部第三军,辖直属第三师及尚纪元独立师、梁冠英第十师;李章部第四军,辖直属第四师及莫魁斗第七师;安柄朝部第五军,辖直属第五师及赵席聘第十一师。

    除此之外,在西峰及子午岭基地,还有六万陕军新兵正在整训,而在甘陕各地,由驻军及守备部队征召训练的新兵,总数更是高达二十一万。

    六万陕军新兵,主要出自原杨虎城、李虎臣、井岳秀等各部,及刘镇华的镇嵩军、吴新田的陕南直军,其战力无论相差多悬殊,都有一定的军事基础和战场经验,稍加整训即可整编成军。而另外二十一万新兵,则几乎清一色是失地或逃荒的农民,想要真正派上用场,需要的训练时间相对要更久一点。

    按照一般的成军计划,新兵训练三个月,便可划分编制,此后的强化及协同训练,将会在新编制内部进行。新编张维玺第九师、梁冠英第十师、赵席聘第十一师,虽然是先有编制然后才在驻地训练,但这只是特例,并不足效仿。

    到十一月底,总数高达二十七万的新兵,其在军事训练上花费的时间便有两个多月。

    应该说,这样短时间,虽不足以使新兵完成由农户到强兵的转变,但最起码会使其具备一定的军事素质。其实无论北洋军还是军,在其扩军或局势紧张阶段,都未必会让新兵心无旁骛训练两个月,才将之投入战场,但吴安平却决定,即便三个月训练期结束,新兵完成整编,也不会轻易动用这些新编部队。

    之所以这样做,并不单单是为避免伤亡,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受陇东集团军军需供应能力所限,当前解放军在实战演练方面的训练,比当初攻陕前的水平要下降不少。同样三个月时间,完成新兵训练后的士兵,对军事技能的掌握水平,现在要比当初下降一大截。

    当然,各项训练依旧严格,后勤保障也依旧充足,但最关键的军械装备,以陇东集团领先民国的制造规模和加工能力,也无法立时满足解放军新一轮扩军后的需要。枪械、火炮是一方面,暂时可以利用先前的缴获,但弹药供应不足的问题,却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最初因为有吴安平输送部件,并且解放军规模较小,武器装备不但能满足所需,还能有一定的储备。但自夏听白意外来到民国时代,吴安平便没再到后世订购部件,又恰逢解放军收编甘军,兵力一下扩充倍余,便几乎将储备的枪械、火炮尽数清空。

    到解放军攻陕,俘虏十几万敌军,择其优者收编整编后,兵力再增倍余,这时便已无法为其尽数提供制式装备,只能掺杂着先前缴获的较优质武器发放。等到为稀释军中原甘军、陕军,解放军新一轮征召二十一万新兵时,那就只能使用缴获的武器,即便老套筒、汉阳造、小钢炮也被尽数利用了起来。

    西峰会议前,在洛夫娜的主动配合下,夏听白利用后世工业资源,为吴安平定制了五十万套各型枪械部件、五千套各种口径火炮部件及一千套改版坦克完整部件。为此,吴安平回转民国时代,便交待陇东集团相关制造、加工部门,提前开始准备枪械、火炮及坦克的标准配件及改制部件。由于引进流水线作业及配件、部件较单一的缘故,生产储备的速度很快。

    到十一月初,吴安平由后世的乌克兰及中国国内,将定制的武器及坦克部件尽数运回西峰后,在新改组出的长庆兵器集团及关陇机器公司日夜不停的赶制及组装下,到十一月下旬,单就制式枪械、火炮及26式坦克来说,新增储备量已能满足二十多万新兵训练及整编的需要。但是,弹药供应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无论子弹还是炮弹,陇东集团在西峰、长庆桥及子午岭基地的生产线,都有相当的规模,与此相关的西峰石化产业及长庆桥钢铁产业,在徐复郭及关岭东的梳理下,也基本能为弹药生产提供足够使用的化学原料及金属材料。

    但这同样是基于解放军最初的规模来说的,其实到收编甘军时,弹药供应在满足作战所需后,已无法使在训部队像最初般,以消耗海量弹药为代价,使士兵在最短时间内,掌握高水平的作战技能了。虽然后来采用复装的方式,使供应量有所提高,但这一点改善,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这方面还得依靠后世输入。国内管控太过严厉,是完全指望不上的,只能依靠夏听白初步组建的国外采购网络,辗转从各国定购一些必需原料,等运抵乌克兰后,再由吴安平转运回西峰。不过枪弹、炮弹的加工,还是太过敏感,化学原料总买得到,一些零散件想要定制,一眼就能看出端倪,所以还得依靠陇东集团自造。

    随着人才不断向西峰汇聚,长庆兵器集团的力量得到初步扩充,算是使弹药供应紧张的局面初步得到缓解。但增加生产线以及培训人员,都需要时间,在充分保障作战部队所需的前提下,二十多万新兵想像前辈一样奢侈,仍然没可能。缴获的弹药挥霍完后,正好逐步换装制式武器,这时每个新兵就只能暂时每天打二十几发子弹和几发炮弹了。

    当然,在解放军来说这是窘境,对西北军来说却同样很奢侈。西北军各部为什么装备大刀,还专门为此研究一套招式,并不是其嗜好肉搏,归根结底还是太穷,其弹药供应不足以支持长时间战斗。

    吴安平很清楚,要想重新恢复弹药的敞开供应,只有等还在大洋上漂泊的两万外国准员工抵达甘陕,并将相关生产部门扩充十倍后,才有实现的可能。而正因为有这档子事,他也将弹药生产列为了优先项,无论人力还是物力,都要先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才论其他。

    解放军现有十三万作战部队,以及数万的地方守备部队,即便不算在训新兵,总兵力对西北军也有优势。

    但这样比较却有很大问题。首先,临时政府正在推广及推行各项政策,有些政策会触动很多人利益,为维持地方稳定及维护治安,各守备营自是不能动的。另外,除北线已战云密布外,甘陕南线及东西两线,看上去还是很平稳,但为防万一,仍需要维持一定规模的驻军,以震慑周边势力。

    其实还有一个考虑,只是吴安平不能明言。

    张维玺、梁冠英、赵席聘都是西北军嫡系出身,虽然三个新编师组建时,吴安平有意以西峰老兵构筑指挥体系,并专门挑选镇嵩军俘虏为士兵主体,但师部指挥权毕竟在他们手中。考虑到冯玉祥对旧部的号召力,一旦将这三个师派驻前线,万一有什么变故,势必引发连串变化,悲观点讲,或许有可能让解放军一败涂地。

    目前,解放军在北线有五个师。陕北榆林方面有两个,余铁鹏直辖的第三师和梁冠英的第十师;陇东固原方面有两个,尚纪元的独立师和黄日新的警备师;兰州以北的白银方面有一个,莫魁斗的第七师。如果放在一年前,这样的武力已足以横扫西北,但面对西北军吴安平却觉得仍不保险。

    一些辗转收集的情报已经得到证实。在包头及五原附近驻留的西北军,正络绎向宁夏开拔,而前锋战机侦察榆林北面地域,并未发现任何西北军的踪迹,这表明冯玉祥准备全力从宁夏发动攻势。无论其由银川南下,向西南攻击白银,威胁兰州;还是向东南攻击固原,威胁陇东,解放军在局部兵力都居于劣势。

    当然,战争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兵力多寡。解放军的作战意志并不比西北军弱,而均武器装备水平,更要强于西北军那几支装备苏式武器的主力部队。如果正面对垒,解放军以一敌二,也不见得就会战败,但是西北军是进攻方,其兵力部署及投放,远比防御方的解放军,要灵活及主动得多,这是一种巨大的战略优势。

    吴安平考虑良久,从陕军新兵中挑选一万多人,组建了新编第十二师。师长由独立师萨都刺担任,副师长是肖澜,其中一个主力团长,是参谋本部的谢安明。肖澜、谢安明与黄日新同批,都是士官训练的佼佼者,虽然后来分别担通讯副官和军事参谋,但坦白说,解放军先前根本没有这类的培训科目,他们只是聊备一格的传声筒、办事员,还不如出去带兵。

    第十二师将划归李章第四军,抽调的指挥员及新兵在西峰完成整编,将即可奔赴兰州。正如前面所说,吴安平并不想把新兵投入战场,所以第十二师的任务并非参与作战,而是负责守备兰州,从而使李章能将第四师调往北部防线。

    在新十二师组建的同时,联通两个时空的物资输送网络正不停运转,考虑到西北即将进入冬季,吴安平知会夏听白为解放军各部采购冬装。没过多长时间,数十万套灰黄呢子面料的制式军大衣,便被转运回了西峰。除军大衣外,还有其他配套的棉帽、毛衫、暖裤、套鞋等,一起构成完整的解放军制式冬装。

    看似数量巨大,但分散到数百家工厂,每家每种也不过是几千件的量,很快便能生产出来。倒是吴安平为运回这批冬装,让夏听白带着在苏州附近转过几十家接收仓库,才最终完成。这些冬装,都是贴牌生产,价格压得很低,一整套下来不过一百三十元,式样虽有些呆板,但保暖性还可以。

    夏听白定制时,交待各家工厂只统一贴上“骑兵”商标,其他标牌一律不用添加,以免画蛇添足,弄出一个八十年后的加工日期来。这商标是她随口说的,图标也是随意找的古代骑兵的轮廓图。本来做好冬装就算完事,但她突然灵机一动,又定制几万套诸如粗布牛仔裤等各类服饰,使西峰莫名其妙多出一家“骑兵服装公司”,并一夜之间冒出三十多家专卖店。

    不说服装公司的事,单说解放军发放统一冬装,这本身就是在备战。西北军上下可称勇猛,但由后世的资料看,在寒冬天的抗日战场上,竟有一半士兵没棉衣穿,都是一身夹衣,这不能不使人慨叹。而解放军发放冬装,既是体恤士兵,又能与西北军形成鲜明对照,这也是攻心计的一环。

    甘陕军政要人,谁都明白大战将起。如果解放军前线失利,或许还有再起之时,而西北军若战事不利,则极有可能分崩离析,由此西北诸省也会成为吴安平独舞之地。以他们的立场,自然是倾向解放军,但前途身家俱系于此,不免有些忐忑,于是私下里都力劝吴安平再度调兵北上,以求万无一失。

    吴安平也被搞得不胜其烦,就询问蒋百里的意见。

    蒋百里虽挂名总参谋长,却不愿在此事上提供意见,而军官学校的筹备工作正是繁忙,他也有许多托词。吴安平却不放过他,数次登门请教,蒋百里实在难以推却,最后只得道:“冯玉祥绝不是莽撞之人,其他人能看出西北军实力居弱,他不可能毫无所觉。不过,无论他有什么打算,你只要把握住一点,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哪一点?”吴安平追问道。

    蒋百里回道:“莫忘防备阎老西。”

    “你是说阎锡山?他敢凑这热闹?”吴安平觉得蒋百里有些多虑。

    蒋百里道:“阎锡山不一定会参战,但只要晋军向黄河东岸聚集,陕北余铁鹏部就轻易动弹不得,这就已帮了冯玉祥大忙。”

    吴安平还是有些不相信:“西北军和晋军刚在南口打完,没那么快握手言和吧?”

    蒋百里道:“在阎锡山心中,防备你恐怕还甚过防备冯玉祥。我劝你最好由陕南抽调部队北上,增强西安以北、黄河西岸的防御。”

    最终,吴安平还是听从蒋百里的建议,由张维玺的第九师换防安康,而驻防安康的靳鹏第六师则北上西安,在黄河西岸重点布防。不过,第九师与第六师的安康换防还未完成,战争便以一种出乎预料的方式,突然爆发了。。.。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铁幕1925》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铁幕1925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