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苦斗一昼夜(下)
目录:帝国苍穹| 作者:天空之承| 类别:历史军事
傍晚的斯图加特,日暮昏沉,残烟缭绕,满目仓夷。//那些倒塌的建筑、损毁的车辆以及阵亡者姿态各异的遗骸共同构成了一幅人间惨景,夕阳光照在残墙断壁上更衬托出凄冷悲凉的色调。仿佛是受这悲戚场面的影响,激烈不断的枪炮声逐渐减弱下来,可战斗没有就此平息。在城市的一些角落,起义者依托建筑物和地下设施负隅顽抗,进攻者不急不躁地调来大炮、机枪、狙击手、爆破组以及喷火兵,耐心、细致地逐一清理这些冥顽不灵的抵抗者,就像是对付一只已经割喉放血的鸡,拔毛虽然麻烦,品尝美味只是时间问题。
在战场上,软硬兼施的效果往往比单向突进理想,苏军的政工人员在城区各处架起扩音喇叭,用俄式德语劝说残余起义者放弃抵抗,回荡的声音让人觉得这座城市忽然间变得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事实上,随进攻人潮澎湃涌动的金五星红旗(联军旗)已在城市的大部分区域矗立,仅有歌剧院、国王大厦所在的最后几条街区以及城区的部分地铁隧道还控制在起义者手中。
在斯图加特歌剧院地铁站二号入口附近的一间地下室里,林恩透过小小的排气窗望着天边的绯红晚霞。在这场残酷而惨烈的战斗开始之前,他对一昼夜的坚守目标信心十足,经过了这十一个小时的战斗,他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前的战斗,不论是二战末期的搏杀、北欧寒地的战斗还是前一阶段在上莱茵河谷的艰难防御,皆是由训练有素的战斗人员完成,而在这里,平民出身的起义者占据了大多数,他们的满腔爱国热情既不能充当武器抵御苏军进攻,也不能在战火中保护自己,许多时候,无谓的牺牲对战局毫无帮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帝**和自由团战斗人员的判断。两万匆匆拿起武器的平民,在战场上恐怕还不如两千接受过完整训练的新兵!
仗打到这个份上,失望的情绪无助于改变困境,剔除投降这一选项·留给林恩的道路就坚守和突围两条。为了那些牺牲的同伴,为了自己付出的诸多努力,也为了下一个黎明到来时的巨大希望,他毅然决定率领残余士兵继续战斗,哪怕自己一路带来的自由兵团精锐将在斯图加特损耗殆尽。//
决定去留之后,一名合格指挥官应当冷静审视现状并考虑下一步动作。眼下许多起义者仍分散在城区各处,他们或凭坚固守·或避敌锋芒,林恩虽然不知道残余人员的具体人数,但从外面的战斗动静推测,他推测起义力量已不足四千人,而能适应高强度作战的则不超过一千。面对数万拥有一线作战经验的苏军士兵,这些残兵不仅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更要有以弱敌强的智慧和技巧!
随着夜幕的降临,窗外的世界并未变成一团混沌·大片城区为火光所映亮。可以想象,苏军的喷火坦克和背负喷焰器具的步兵正在逐一清理起义者藏身的房屋与地下空间,而刺眼的烈焰对于起义者的意志将是空前的考验。面对现代战场的火攻战术·常规的防御手段已无济于事,林恩遂令坚守在地铁口的士兵们悉数撤入地下,用**将那些醒目的进口炸塌,只留下一些隐蔽通道,并沿着地铁隧道和地下站点布设若干防御、伏击阵地——起义者此时的最大优势就是掌握着斯图加特地铁和排水系统的详尽构造图纸,而苏联人仓促之间获取这些资料的可能性就要小多了。
隆隆的爆炸声在地铁隧道里回荡,地下空间到处弥漫着硝烟尘土,无需言语传递,起义者们即已明晰背水一战的处境,而想要在强大的苏军面前再坚持多一个回合·光凭死守可不够。“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是林恩一贯的信条,而对于城市防御战,除了昔日从电视记录片、战史资料及各种分析推论获得的信息,亲身参与过的柏林战役无疑是他最主要的参考返利。经过一番推演,林恩审时度势地做出部署调整:由战力较弱的起义者和行动不便的伤员固守地铁隧道·将身体状况较好的战士抽调出来组成夜间战斗组,让他们沿着城区地铁系统和下水道穿过苏军战线,袭击苏军在城区边缘的人员、物资以及指挥、医疗设施,牵制苏军主力部队在中心城区的进攻。
整装,编组,待发。林恩通过这些简单的指令将战斗的决心传达给坚韧的部属们。
在失去●力供应的地铁隧道里,自由兵团的普通士兵与夜战兵们一道进行备战,他们集中装备起适合近战的自动武器,把能够搜集到的弹药收入囊中,军官们只要能够战斗,不论军阶高低一律编入战斗部队,林恩本人亦将加入这场凶险无比的夜战……
背起夜视仪蓄电池,林恩觉得它比记忆中沉重了一些,装有红外瞄具的突击步枪摸起来冰凉而生疏,几年来,勇气不曾衰退,人枪合一的境界却渐行渐远,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绝地涅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而昔日堕入深渊的帝国实力正循着他勾勒的复兴之路坚定前行——距离阳光下的世界仅有几步之遥!
出击之前,林恩把各战斗组的指挥官召集起来。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帝国近卫军成员,意志信仰之坚定毋庸置疑。
“诸位,也许今晚是我们生命中最后一场战斗,不论输赢,我希望大家能够拿出帝**人的气魄来,让占领我们祖国、压迫我们人民的侵略者看到我们的不屈精神,看到我们的战斗精神,要让他们从心底感到畏惧;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以帝国为傲,帝国也会以我们为荣!”
说罢,林恩高举起戴着黑色皮手套并且紧紧攥起的右拳,以低沉的嗓音吼道:“帝国万岁!”
19个战斗组,19位指挥官,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形,眼神中流露出的坚毅是那样的相似。“帝国万岁”,这雄浑的呐喊汇集起来,闻者莫不感到热血沸腾!
根据苏军在白天时的进攻投入,林恩有针对性地派出战斗组——前往城南的部队力争找到并袭击苏军指挥部;前往城北的战斗组力争与外围的抵抗者会合,借助他们的力量扩大袭扰作战力度;前往城东和城西的战斗组采取一击就跑的机动战术,让苏军部队首尾不得兼顾。
在这19个战斗组之后,第20个战斗组由林恩亲自指挥,辖1名副官、2名夜战兵、2名自由兵团战士,配夜战装具2套、突击步枪12支、冲锋枪13支、反坦克火箭筒2具、手枪14支。这样一支精简强悍的战斗小队呈现在眼前,一张张疲惫却坚定的面孔让林恩既欣慰又失落,他依稀看到了那些不曾淡忘的面孔,阿尔弗雷德.弗林斯、洛夫.布吕克、甘特.约纳斯、安东.格拉夫······帝国的残阳下,这些单纯而勇敢的德意志战士一个个倒在了战场上,时过境迁,眼前的战场依然是那样的残酷无情,出征的将士们中,注定有很多人再也回不到这出发点。
撇开内心底的矛盾和犹豫,林恩率领战斗组进入黑漆漆的地铁隧道。由于苏军在先前的战斗中已经成功夺取了一些地铁站点,他们只往南行走了不到两公里便不得不走连接通道进入下水道。在林恩看来,斯图加特和柏林这两座城市的下水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同样潮湿、肮脏、复杂、庞大,仿佛传说中的地下迷宫。好在林恩在起义发动之时就命人找来全部的城区规划资料。有了图纸和指南针的指引,他们仅仅是在绕过遭到炮火毁坏的路段时多耗费了一些气力,三个多小时后,战斗组回到了当天中午仍在起义者控制下的街区,也即是苏军战斗部队此时的后方。在这座刚刚占领的城市,苏军官兵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们在每一个街口和重要地段都部署了坦克、装甲车和机枪,这样的环境让林恩自然而然地想起了1945年在奥拉宁堡进行突围作战的情景,那时候,依托红外夜视仪展开的夜间突击战术勉强抵消了苏军坦克的全面优势。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的苏军虽没有批量投产并装备同类型的夜视装备,可林恩知道,为了对抗西方盟军的夜战部队,他们采取了实用而又实惠的对策——制造红外探测仪。这种构造简单的设备无法精确定位红外光源,但只要判定周边有主动式红外发射器,苏军部队就会迅速调集火力进行压制摧毁,使得对方夜袭作战的突然性化为乌有。此外,缴获的美制夜视仪也已经成为苏军部队的常见装备,这意味着林恩和他的士兵很可能在引以为豪的夜间突击作战中碰上对方的暗夜猎手,犹如在黑森林中的狙击之战,胜负决定于瞬息之间。
在战场上,软硬兼施的效果往往比单向突进理想,苏军的政工人员在城区各处架起扩音喇叭,用俄式德语劝说残余起义者放弃抵抗,回荡的声音让人觉得这座城市忽然间变得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事实上,随进攻人潮澎湃涌动的金五星红旗(联军旗)已在城市的大部分区域矗立,仅有歌剧院、国王大厦所在的最后几条街区以及城区的部分地铁隧道还控制在起义者手中。
在斯图加特歌剧院地铁站二号入口附近的一间地下室里,林恩透过小小的排气窗望着天边的绯红晚霞。在这场残酷而惨烈的战斗开始之前,他对一昼夜的坚守目标信心十足,经过了这十一个小时的战斗,他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前的战斗,不论是二战末期的搏杀、北欧寒地的战斗还是前一阶段在上莱茵河谷的艰难防御,皆是由训练有素的战斗人员完成,而在这里,平民出身的起义者占据了大多数,他们的满腔爱国热情既不能充当武器抵御苏军进攻,也不能在战火中保护自己,许多时候,无谓的牺牲对战局毫无帮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帝**和自由团战斗人员的判断。两万匆匆拿起武器的平民,在战场上恐怕还不如两千接受过完整训练的新兵!
仗打到这个份上,失望的情绪无助于改变困境,剔除投降这一选项·留给林恩的道路就坚守和突围两条。为了那些牺牲的同伴,为了自己付出的诸多努力,也为了下一个黎明到来时的巨大希望,他毅然决定率领残余士兵继续战斗,哪怕自己一路带来的自由兵团精锐将在斯图加特损耗殆尽。//
决定去留之后,一名合格指挥官应当冷静审视现状并考虑下一步动作。眼下许多起义者仍分散在城区各处,他们或凭坚固守·或避敌锋芒,林恩虽然不知道残余人员的具体人数,但从外面的战斗动静推测,他推测起义力量已不足四千人,而能适应高强度作战的则不超过一千。面对数万拥有一线作战经验的苏军士兵,这些残兵不仅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更要有以弱敌强的智慧和技巧!
随着夜幕的降临,窗外的世界并未变成一团混沌·大片城区为火光所映亮。可以想象,苏军的喷火坦克和背负喷焰器具的步兵正在逐一清理起义者藏身的房屋与地下空间,而刺眼的烈焰对于起义者的意志将是空前的考验。面对现代战场的火攻战术·常规的防御手段已无济于事,林恩遂令坚守在地铁口的士兵们悉数撤入地下,用**将那些醒目的进口炸塌,只留下一些隐蔽通道,并沿着地铁隧道和地下站点布设若干防御、伏击阵地——起义者此时的最大优势就是掌握着斯图加特地铁和排水系统的详尽构造图纸,而苏联人仓促之间获取这些资料的可能性就要小多了。
隆隆的爆炸声在地铁隧道里回荡,地下空间到处弥漫着硝烟尘土,无需言语传递,起义者们即已明晰背水一战的处境,而想要在强大的苏军面前再坚持多一个回合·光凭死守可不够。“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是林恩一贯的信条,而对于城市防御战,除了昔日从电视记录片、战史资料及各种分析推论获得的信息,亲身参与过的柏林战役无疑是他最主要的参考返利。经过一番推演,林恩审时度势地做出部署调整:由战力较弱的起义者和行动不便的伤员固守地铁隧道·将身体状况较好的战士抽调出来组成夜间战斗组,让他们沿着城区地铁系统和下水道穿过苏军战线,袭击苏军在城区边缘的人员、物资以及指挥、医疗设施,牵制苏军主力部队在中心城区的进攻。
整装,编组,待发。林恩通过这些简单的指令将战斗的决心传达给坚韧的部属们。
在失去●力供应的地铁隧道里,自由兵团的普通士兵与夜战兵们一道进行备战,他们集中装备起适合近战的自动武器,把能够搜集到的弹药收入囊中,军官们只要能够战斗,不论军阶高低一律编入战斗部队,林恩本人亦将加入这场凶险无比的夜战……
背起夜视仪蓄电池,林恩觉得它比记忆中沉重了一些,装有红外瞄具的突击步枪摸起来冰凉而生疏,几年来,勇气不曾衰退,人枪合一的境界却渐行渐远,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在绝地涅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而昔日堕入深渊的帝国实力正循着他勾勒的复兴之路坚定前行——距离阳光下的世界仅有几步之遥!
出击之前,林恩把各战斗组的指挥官召集起来。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帝国近卫军成员,意志信仰之坚定毋庸置疑。
“诸位,也许今晚是我们生命中最后一场战斗,不论输赢,我希望大家能够拿出帝**人的气魄来,让占领我们祖国、压迫我们人民的侵略者看到我们的不屈精神,看到我们的战斗精神,要让他们从心底感到畏惧;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以帝国为傲,帝国也会以我们为荣!”
说罢,林恩高举起戴着黑色皮手套并且紧紧攥起的右拳,以低沉的嗓音吼道:“帝国万岁!”
19个战斗组,19位指挥官,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形,眼神中流露出的坚毅是那样的相似。“帝国万岁”,这雄浑的呐喊汇集起来,闻者莫不感到热血沸腾!
根据苏军在白天时的进攻投入,林恩有针对性地派出战斗组——前往城南的部队力争找到并袭击苏军指挥部;前往城北的战斗组力争与外围的抵抗者会合,借助他们的力量扩大袭扰作战力度;前往城东和城西的战斗组采取一击就跑的机动战术,让苏军部队首尾不得兼顾。
在这19个战斗组之后,第20个战斗组由林恩亲自指挥,辖1名副官、2名夜战兵、2名自由兵团战士,配夜战装具2套、突击步枪12支、冲锋枪13支、反坦克火箭筒2具、手枪14支。这样一支精简强悍的战斗小队呈现在眼前,一张张疲惫却坚定的面孔让林恩既欣慰又失落,他依稀看到了那些不曾淡忘的面孔,阿尔弗雷德.弗林斯、洛夫.布吕克、甘特.约纳斯、安东.格拉夫······帝国的残阳下,这些单纯而勇敢的德意志战士一个个倒在了战场上,时过境迁,眼前的战场依然是那样的残酷无情,出征的将士们中,注定有很多人再也回不到这出发点。
撇开内心底的矛盾和犹豫,林恩率领战斗组进入黑漆漆的地铁隧道。由于苏军在先前的战斗中已经成功夺取了一些地铁站点,他们只往南行走了不到两公里便不得不走连接通道进入下水道。在林恩看来,斯图加特和柏林这两座城市的下水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同样潮湿、肮脏、复杂、庞大,仿佛传说中的地下迷宫。好在林恩在起义发动之时就命人找来全部的城区规划资料。有了图纸和指南针的指引,他们仅仅是在绕过遭到炮火毁坏的路段时多耗费了一些气力,三个多小时后,战斗组回到了当天中午仍在起义者控制下的街区,也即是苏军战斗部队此时的后方。在这座刚刚占领的城市,苏军官兵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们在每一个街口和重要地段都部署了坦克、装甲车和机枪,这样的环境让林恩自然而然地想起了1945年在奥拉宁堡进行突围作战的情景,那时候,依托红外夜视仪展开的夜间突击战术勉强抵消了苏军坦克的全面优势。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的苏军虽没有批量投产并装备同类型的夜视装备,可林恩知道,为了对抗西方盟军的夜战部队,他们采取了实用而又实惠的对策——制造红外探测仪。这种构造简单的设备无法精确定位红外光源,但只要判定周边有主动式红外发射器,苏军部队就会迅速调集火力进行压制摧毁,使得对方夜袭作战的突然性化为乌有。此外,缴获的美制夜视仪也已经成为苏军部队的常见装备,这意味着林恩和他的士兵很可能在引以为豪的夜间突击作战中碰上对方的暗夜猎手,犹如在黑森林中的狙击之战,胜负决定于瞬息之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苍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苍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