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帝国苍穹 正文 第66章 再战强敌

正文 第66章 再战强敌

目录:帝国苍穹| 作者:天空之承| 类别:历史军事

    1950年9月15日清晨,德国东部边境村庄奥德拉尔,涂有红五星及近卫红旗基辅-柏林坦克第6军战术徽标的坦克隆隆驶过千疮百孔的守军阵地。这里是德国东部重要屏障——“魏克斯长墙”的一个战术支撑点,由于正面的奥得河段水宽且浅,德国人在这里构筑了完备的防御体系,雷场、堑壕、钢筋混凝土碉堡、纵深掩体等一应俱全。为了夺取奥德河西岸的这一突破口,苏军集中四百多门火炮进行火力准备,凶猛的炮击持续了一小时又十分钟,笼罩这一区域的浓烟在二十多公里外都能清楚看见,而早已做好渡河准备的苏军坦克旋即发起进攻,精锐的战斗步兵则搭乘两栖装甲车和快艇协同作战,面对这种酝酿已久的快速进攻,守卫奥德拉尔的德国军队并没能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战至最后一人,他们早早丢弃阵地向后撤退,从而将祖国的东大门拱手让给气势汹汹之敌。

    在德共宣布起义的24小时内,擎正义旗帜而来的苏联军队即在德国军队苦心经营的“魏克斯长墙”上打出了一连串的窟窿,11个近卫坦克军、机械化军以及大量的一线作战部队如潮水般漫过奥得河进入德境。消息一出,举世震惊,西方强国协力尚不能敌的苏联红军在欧陆乃是无敌雄狮,单凭民主德国的有限力量想要阻挡他们进攻简直是用鸡蛋碰石头,艰难复兴的德国工业很可能遭到苏联人的大肆掠夺而重归于零,这是唯有总统辞职、政府倒台并全盘接受对方要求才可能平息莫斯科之怒,为好不容易走上复兴之路的德意志谋一条生路……

    攻破“魏克斯长墙”后不久。苏联近卫红旗坦克第8军以雄武之姿进抵距离德波边境20公里的科特布斯城。按照他们的设想,德共起义部队此时即便没能控制这座德国东部大城市,至少也该牢牢牵制德国政府军并接应苏联军队,然而迎接苏联坦克的却是刚硬的拳头——率先抵达施普雷河畔的一支苏军先遣侦察部队遭到德军伏击,精准而凶猛的攻击转眼之间就摧毁了包括t-34在内的二十多辆苏联军车。紧接着。行进在科特布斯以东的苏军装甲纵队突然遭到远程炮火袭击,火箭弹给毫无防备的苏军部队造成的心理打击远甚于物质上的损失,第8近卫坦克军只好停下来等待侧翼部队,并调整部署准备对科特布斯发动强攻。当天晚些时候,先前参与科特布斯起义的部分德共人员辗转抵达苏军阵线。他们给苏军指挥官提供的情报是“防守科特布斯的德国军队至少有四万人”,但实际上一多半的德国军队都已趁夜撤退,仅留下一部分牵制力量以及不便于机动作战的重炮部队。

    随着越境攻击的苏军不断向西推进,他们遇到越来越多的阻击和袭扰。尽管德国空军没有做出争夺制空权的尝试,但德国军队仍在光天化日之下作战,利用城镇、村庄、树林、河流、沼泽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地理环境与苏联军队周旋,单日出动战机四千架次的苏联空军发现他们不仅收获寥寥。还被德国人机动灵活的高炮部队击落了四十八架战机,损失近百名飞行员。更让苏联将领感到恼怒的是,德国政府军不敢与苏军来一场面对面的决战,却对本国的起义者痛下狠手。在那些距离德波边境较远的地区,德共领导的起义人员往往遭到数倍乃至十数倍于己的德国政府军围剿。他们原本以为可以趁着德军被苏军牵制的机会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岂料处境会如此艰难,告急求援的电报让苏军指挥官头疼不已,鉴于德国军队牢牢控制着后方地区,准备空降到起义地区的苏军伞兵也只能一等再等……

    在德国首都柏林,林恩接连出席内阁和国会召开的紧急会议。向各政党明确表达了坚决抗击苏军侵略的决心,要求各党派摈弃政治成见、攥指为拳,不惜以鲜血生命捍卫德意志的主权和尊严。从真正意义上恢复这个民族的骄傲与不屈。受到慷慨激昂情绪的鼓动,国会投票通过了战争法案,使得国家的军政大权在战争状态解除之前掌握在由国家首脑领导的战时委员会手中,而这个战时委员会实际上摆脱了内阁和国会的种种限制,成为高度独立的决策机构,这对于一个参战国的策略灵活度是有关键意义的。

    获得近似元首的权力——虽然只是暂时性的。林恩对于这场“必败之战”有了更多的翻盘底气。在他的棋盘上,30万帝国军队、40万德国陆军再加上先期征召的一级预备役部队。德国用于抗击苏军进攻的总兵力达百万之众,这一数字相较于苏联庞大的现役部队仍处于明显弱势。武器装备方面,德国总共能够动员800多架战机,其中140架是性能较好的喷气式战斗机,200多架是勉强堪用的活塞战斗机,其余皆是非截击型战机,包括37架装载了制导反坦克火箭的fi-282直升机;战车300余辆,大约一半是装备红外夜视仪的黑豹坦克,它们配上精锐的帝国步兵将扮演重要角色,而其余战车则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或修复的三号、四号坦克,以及型号繁杂的突击炮和自行反坦克炮;舰艇126艘,真正有威胁的是71艘战斗潜艇。尽管主战兵器在数量上全面落于下风,质量也没有明显优势,但一如二战后期,德军官兵手里装备了大量的火箭武器,尤其是制导化的反坦克火箭和新锐的地空火箭,这极大地丰富了德军对抗苏军的能力。

    要想用以步兵为主的德国军队击败机械化程度大大高于二战时期的苏联军队,林恩不仅要依靠日耳曼军人出色的单兵素质与坚韧意志,更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事实上,由于时刻处于苏军的威胁之下。林恩和军队将领们早就着手准备了多种应对措施,包括把国家的主要工业力量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将东部和中部地区腾出来施展机动战术;调整预备役制度,仅将18至48岁的健康男性列入预备兵员,集中人力物力对这些预备人员进行严格和充分的训练。使之在接受征兆后能够尽快适应作战节奏。加上德军主力在战争初期竭力避开苏军锋芒,即便苏军在短时间内占领包括柏林在内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德国也将继续战斗下去,直至扭转战局。

    当十万德国军民在柏林城郊奋力挖设防御工事之时,在柏林正东约65公里的塞洛镇。汉斯.霍伊纳透过柴房窗户窥视着行军中的苏联部队。早在天亮之时,他居住的房舍就被一群苏军士兵征用,看样子是临时用作落脚休息处,而显然是看白发苍苍的霍伊纳又老又木,苏联人只是将他驱赶到屋后的柴房,而没有将他拘禁起来或是远远驱离。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霍伊纳一直观察着从附近通过的苏军队伍。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他们的规模、配置以及其他情况,然后通过隐藏在柴房里的通讯设备将情报传递出去。让苏联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德国的东部边境,这样的观察哨和观察员数以千计,而且参与者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基本上都有过在德国军队服役的经历,热爱自己的祖国并愿意为之效力,虽然身体状况已经无法适应战斗需要,却能够在这条特殊的战线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获悉苏军在柏林正面投入上千辆坦克和逾三十万兵力,南北两翼亦有苏军机械化部队策应包抄,林恩没有丝毫的惊慌。他从一开始就判断柏林是苏军的主要进攻目标。与元首的策略所不同,林恩从没有打算要死守柏林,他认为静态防御不仅不能为弱势一方提供生机。反而会造成兵力上的浪费。动员军民在柏林城外挖设战壕、在城内构筑街垒只不过是为了误导苏军判断,让苏军将领在进攻准备上多耗费一些时间。

    烈日之下,随着防空警报的响起,成群结队的苏军战机以铺天盖地之势向柏林飞来,而呈现在苏联飞行员瞄准镜中的是德国首都战后重建的城区,这里有崭新的建筑、整洁的街道以及超过两百万无辜平民。由于战争来得十分突然,大多数外国侨民和外交人员都没来得及撤出柏林。基于这些因素。林恩在贝尔维尤宫的临时掩体外仰头观望浩浩荡荡的苏军机群。尽管西方世界至今仍未真正解除对苏联的经济封锁,凭借地大物博的自然资源和吃苦耐劳的民众品格,苏联的工业经济同样在快速的恢复当中。林恩望远镜中看到的轰炸机多数是线条饱满流畅的新飞机,四发动机的大型轰炸机所占比例不低,而且如他所料,苏军轰炸机群第一次光顾柏林投下的并不是毁灭城市的炸弹,它们以磅礴气势发动了一场心理攻势,并且洒下了数以百万计的传单,提醒德国民众他们所谓的民主政府已处于第三帝国残余势力的控制之下,而苏军此次挺进德国将是一次正义的解放行动。

    在柏林,苏联轰炸机投下的是纸片炸弹,而在德国东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战略据点普伦茨劳,数百架苏联轰炸机投下的可就是货真价实的高爆炸弹了。在这场硬碰硬的战斗中,德国空军毫不含糊地出动了两个中队的me-262,凭着出色的速度性能和打了就跑的机动战术击落二十多架苏军轰炸机,己方无一损失,而双方战机的空战也再次证明,尽管苏制米格-9拥有更高的最大平飞速度,但它们差强人意的机动性和可靠性无法对德国的“前辈”构成致命威胁。

    在普伦茨劳的地面战斗中,德国陆军第7步兵师在帝国近卫军第3兵团的协助下成功击退了苏军北翼兵团的连续进攻。根据情报,这一作战兵团拥有近卫红旗斯大林格勒-基辅坦克第5坦克军和近卫红旗喀尔巴阡-柏林坦克第11军两支王牌部队,他们一旦突破普伦茨劳防线,这两柄实力强劲的苏军装甲尖刀既可以继续向西突击罗斯托克等北部港口,也可以向勃兰登堡西北部和萨克森推进,从而隔断柏林地区与纵深腹地的联系。由于苏联空军的持续轰炸和地面部队的轮番冲击,德国守军也蒙受了较大的损失,而且经过东西方大战的磨练,苏联军队的低空协同效率较从前更甚一筹。在重型反坦克制导火箭弹药消耗殆尽之后,德军于15日下午逐步撤出普伦茨劳的主要阵地,并沿着通往德国北部的交通路线节节抵抗,驱使苏军部队选择向勃兰登堡和不利于大兵团作战的萨克森地区推进。

    及至15日入夜,德国军队先后丢失了科特布斯、奥德贝格、普伦茨劳、包岑等东部据点,苏军的南翼部队已逼近德累斯顿,北翼部队占领普伦茨劳,而从奥得河畔法兰克福越过边境的中路部队已推进到了距离柏林市区仅有四十多公里的地域。与令人失望的正面战场相比,德军在歼灭德共起义武装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单日实施7个歼灭战和21个击溃战,毙伤起义武装三万余人,俘获两万,驱散十余万,基本浇灭了德共烧起的“后院之火”;在美英法首脑批准实施秘密军事援助之后,德军全力调动铁路和公路运力,当天即从法国运入作战物资两万多吨,并按照预定计划组建了战时第一批补充步兵团,以现役人员搭配预备役士兵的方式扩充十万军队。值得一提的是,帝国近卫军的潜艇部队倾力出击,在波兰北部海域击沉苏联舰船四艘,包括一艘700吨级的反潜护卫舰和一艘6000吨级的补给舰,从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对苏军前线的海上运输线构成了遏制之势。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苍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苍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