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自由穿越之重整江山 第三十七章 很赚钱

第三十七章 很赚钱

目录:自由穿越之重整江山| 作者:胡子的孤独| 类别:其他类型

    感谢几位书友的建议,胡子马上作相关改动,呵呵,谢谢大家的支持。

    今日胡子无意中现本书,竟然排在新书榜的历史类书籍中第七名,晕死,胡子感到很幸福了,

    虽然,收藏,票票,很一般般,但是胡子很满意了,呵呵,谢谢大家。

    ――――――――――――――――――

    第三十七章很赚钱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时间过了两个月,时间也到了一九一九年的一月二十号了,员工培训进行的非常顺利。

    ――――――――

    附上:

    《每日员工学习安排》

    五点半起床,然后女员工是三千米跑步,男员工是五千米。

    六点早餐时间,早餐后休息半小时。

    (文盲班)七点――十一点是两节数学课,两节语文课、一节基础技术科

    (有基础班)七点――十一点是一节数学课,一节语文课,三节基础技术科

    休息半小时十一点半吃午饭

    中午午休一小时

    (文盲班)一点――三点是一节数学课,一节语文课、一节基础技术科

    (有基础班)一点――三点是一节数学课,一节语文课,一节基础技术科

    休息半小时

    三点半――五点半全体员工到工地实地劳动(都是些比较轻松、安全的体力劳动)

    休息半小时,六点吃晚饭

    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

    晚上七点半――九点,两节自习课,其中一节可以自由讨论。

    九点半洗漱睡觉。

    ――――――――――――

    通过几次考核,“技术骨干们”每人不但在学习上进步了,达到了初小四、五年级的水平,专业技能上也提高了一大步,每人都能熟练的操作各式“德国的新机器”;其他一百多原本不识字的员工,通过两个月来两位老师的悉心教导,又在《新华字典》《汉语拼音》《九九乘法表》三大神器的支持下,基本达到了初小二三年级的水平。当然也有那么实在不行的极个别人,不能达标的,张泰也只能把他们交给杨志祥了。知识工人当不了,那么工地上的力气活应该可以吧。张泰心肠还是软了点,舍不得开除人啊,毕竟是自己招的第一批人,还是很有感情的。

    至于张泰亲自指导的销售组几人,张泰花的心思最多,也是最满意的。特别是王友德和一个叫刘二根的,两人以前都是做店堂伙计的出身。通过张泰的手把手传教,现在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些张泰教导的“狼性营销”和“暴力销售”的精髓了。当然这么短的时间,完全的理解和掌握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现在的民国,他们掌握的营销知识,完全是跨时代了,忽悠现在这些“淳朴”的商家和消费者绰绰有余。两天前,张泰已经让两人每人负责一个三、四人不等的小组,安排他们出去考察渝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市场情况了。

    张泰又在培训期间安排康心如派人去寻找一些做包装袋(麻袋、布袋),麻绳、玻璃瓶(装食用油)、木桶、陶罐等厂家,作为自己的配套厂家来着。渝州现在有一两家小型的纺织厂,定做一下包装袋应该没有问题。在渝州的江北也有一家小型的玻璃厂,做些装油的瓶子也问题不大,当然外观、质量的是不能和后世比的,但是出于保密和支持民族产业出,张泰也只能在民国定做了。至于像瓶盖这些“高科技”的物件,张泰只能到后世订购了。

    两个月以来,在杨志祥的带领下,几百民工匠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又在张泰从后世带来的新式工具(挖土机、卷扬机这类高级的还不敢带,一般性的铁锹、槌子之类的手工用具买了n多)操作下,三座厂房建成了两个(面粉厂、榨油厂),两座仓库建设好一个,三座宿舍楼建成了一个(男宿舍楼),因为采用的大多是桐油之类的天然油漆,所以也不存在毒副作用,张泰大手一挥,搬家!

    宿舍楼一、二楼住男员工,女员工暂时住在三楼,六人一间房,暂时也就住下了(因为还有很多人住在龙隐镇自己家里)。张泰一下命令,众人欢天喜地的开始了大搬家,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搬的,大多数张泰都已经装备好了,与后世大学的学生宿舍差不多,每间房三个双层铁床,每人一个铁皮柜子,三个书桌摆在屋子中间,只是因为水塔还有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所以暂时还不能使用自来水。

    安排好住宿,第二天众人又在张泰、康心如等人的带领下先把面粉加工厂(含面条生产线)、和榨油厂的机器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当然仓库里早就堆满了,杨志武运来的各式农产品原料。因为辗米厂还没有建设完工,所以还有一部分员工继续在祠堂继续学习,一部分骨干精英安排到两个厂子里,先期试运行起来。

    通过两个月的观察现,张泰最后任命面粉厂厂长为王大喜、副厂长刘民德,榨油厂厂长刘民能、副厂长段长生,辗米厂厂长唐迎春、副厂长陈秀娟(女)。几人的工资也相应大幅度的得到提高,因为在培训期间,每人人都是拿底薪的,相当于本来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张泰钱再多,也不能在培训期间全额工资吧。好在工人们看到公司展的未来,倒也没有说什么。

    当第一包面粉生产出来的时候,全厂都轰动了,大家跳着笑着,因为几个月来的辛勤劳动终于结出了第一批果子,张泰也充分的陶醉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头两天由于是试运营,工人们还在熟悉各个环节,各种机器,所以产量不是很高。初级面粉也就每天生产一点五吨,榨油厂生产菜籽油三百公斤、大豆油两百五十公斤左右。虽然和现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厂子比起来差远了(一九一九年,荣氏兄弟十几个厂子每天一共生产面粉一千五六百吨,全国其他一百多家厂子每天平均下来,每个厂子的产能也能达到四十多吨),但是张泰也很满意了,因为对自己培养的员工和后世带来机器那是相当的自信,磨合期过后,提高产能那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啊?

    当然最让张泰满意的是员工的素质,每天严格的作息时间,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每人穿戴整齐、动作标准划一,各种劳保口罩也分下去,保护了每个员工的健康安全。张泰看着这一切,骄傲的要命,这些可都是自己一手操办起来的啊,难度不亚于在后世跑到非洲原始部落建工厂的难度啊,这份草创精神太值得表扬了,张泰很臭屁的想到。

    几天过后,面粉厂从当初的每日产能一点五吨,到现在每日产能三十七吨,花的时间不过才十多天时间,搞得几个厂子的精英们惊讶不已,他们纳闷了,为什么以前干的厂子要提高产能那么困难,现在的厂子怎么说提高就提高呢。张泰忍不住偷笑,你用先进几十年的机器,你用先进百年的激励机制,你看能不能增加产量啊?

    仔细算了一下一个月后,面粉厂的厂子能达到每天生产面粉三百五十吨,榨油厂生产各式食用油三十多吨,基本上能满足渝州及其周边市场的需求了。虽然离荣氏兄弟差远了,但是单厂的产量将远远高于他们,而且张泰的产品细分市场很明确,高中低端都照顾到了,高级面粉通过几大驻渝州的洋行,大部分出口到德国、苏俄,少部分在市区销售;中低端产品走农村及其周边市场,各种有特色的包装,产品附加值很高,一句话成本低、很赚钱。

    通过王友德等人带回来的信息,现在市面上大多高端面粉市场被日本货给占领了,张泰要抢的就是这部分市场。周边的农村市场和市区的中低端市场大部分还是以国产面粉为主,但是由于产量有限、信息不畅等因素制约,市场根本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所以张泰让销售人员,努力的开拓这部分市场,展自己的经销渠道,“渠道为王”这才是王道。

    张泰也不想自己展了,把好不容易展起来的民族企业给击垮了啊,所以抢占小日本的市场,赚德国人、苏俄人的外汇,再加上周边的农村空白市场,应该够自己消化一段时间了。当一批各种新颖设计、各式包装的面粉、面条、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那便宜实惠的价格、那清新芬芳的气味、那白得诱人的样式,瞬间征服了客商和消费者。本来还有几个洋商开始并不相信中国能生产这类高端产品,可当王友德这些销售精英们,用带去的面粉、面条、各式油料,做成的香喷喷意大利面、蛋糕、面包请他们品尝过后,呵呵,答案是肯定的,合同还是问题吗?

    张泰算了算,现在每斤面粉大概平均价格为o.o8元(一般为o.o6元,因为有部分为中高端面粉、加工后的面条,所以价格要稍贵――历史记载二十年代一包面粉五十斤重的,价格为3元,算下来每斤o.o6元),一天三百五十吨,大概为五万六千大洋,一个月光面粉厂销售收入为一百六十八万大洋;榨油厂的收入也差不多七十八万大洋,除去百分之五十五的各式成本,张泰每月能赚大洋一百一十万七千大洋,这还不算没有算上刚建成、正在试运营的辗米厂利润。

    达了,张泰现在就这样的感觉。看来史书上说,民国时期一般投资建设面粉厂,做好了的,一两个月收回成本那基本上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张泰再算一算荣氏兄弟,我的天,那他们不是赚的更多?

    其实张泰没有想到的是,他用的是什么机器,人家用的又是什么机器?光在出品率上,张泰的机器可以达到7%――12%,人家最多达到3o%,这还算是好的,这就不是人家可以比拟的;而且人家处于沿海地段不但要面对小日本的压力,还要不运输、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压力。这些因素加起来,张泰的纯利润是远远高于其他民族产业的。

    每个月一百多万的纯利润,的确吓了大家一跳,张蓝明确表示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能胜任财务部经理这一职务了。没有办法,张泰只能委屈康心如先在傍边进行协助,答应尽快找人来负责。

    ――――――――――――――――――

    不多说,有票的给几张,没票的,您就看个乐呵,留个言啥的,呵呵,胡子不强求了。晕,,,,,,,,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自由穿越之重整江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自由穿越之重整江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