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己活得太累(5)
目录:心灵鸡汤| 作者:东方笑主编| 类别:玄幻奇幻
5.25美元
珍惜所有的幸福时刻,它们是你垂暮之年的安慰。
——克里斯托弗.莫利
1995年,克莱斯特因为离婚而伤心欲绝,他的生命陷入了绝望、空虚的恶*循环中,每天都无心做任何事,而且一直陷在自怨自怜的情绪中。心疼他的家人和朋友建议他出去找份工作好分散心思,将自己从伤心中拉出来。在他们的苦苦劝说下,克莱斯特想或许搬到外面住会对自己有帮助。
克莱斯特在城里租了一间小公寓,对面正好是一间咖啡店,每天早上,他都带着一脸忧郁过街去买早餐,而咖啡店里的服务生都会报以和善的微笑,那位女服务生似乎每天早晨都希望尽可能让他觉得心情好一些。有一天早上,克莱斯特一如往常地到店里买早餐,她告诉他,她们店里正要聘一位服务生且问他有没有兴趣过来上班。
克莱斯特有当服务生的经验,但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是想想如果可以借由忙碌的工作忘记忧伤,何尝不是好事。而且他的财务状况也亮起了红灯,他确实需要一份工作支撑生活了。所以,克莱斯特当场就答应了那位女服务生,并且隔天就报到。
咖啡店采取两班制轮班,生意不是很好,所以客人和小费也很少。一天下午,有位医生和另一位长得很帅的男人到店里喝咖啡,克莱斯特上前迎接他们并送上干净的纸巾与银餐具,然后问他们需要些什么。没想到那位帅气的男人说:“我只需要一杯水,可以吗?”
克莱斯特回答:“当然可以,先生。”然后倒了一大杯水给他,男人回报他一个开心的微笑。
刚开始有几天,克莱斯特并不知道如何去结账,因为他拿到的小费微薄得可怜,但是克莱斯特好希望今天能忙一点,因为他需要一笔钱用。然而,当那位男士在下午五点进店前,他那一整天只赚到3.25美金的小费,根本不够用。
那位男士走进店里,和克莱斯特谈起有关他的事,他说他刚刚丢掉了工作且无处可住。现在,他已无家可归了,索*就住在货车里。
克莱斯特问他:“那你怎么洗澡啊?”
“我总有一两位朋友可帮忙。”他回答。
“遇到这么多的事,你怎么还能一直保持微笑呢?”克莱斯特好奇地问。
他回答:“我当然可以因此愁眉苦脸,但是那样只会让我更消沉。
克莱斯特为他倒上一杯咖啡,但他制止克莱斯特说:“谢谢你,不用了,因为我没有付咖啡的钱。”克莱斯特要他放心,由他请客。
而当克莱斯特转身走开时,他突然听到自己脑袋里传来微弱的声音:“把你所有的都给他!”克莱斯特当场愣住了。心想,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很需要自己身上的钱啊!可是那个声音越来越清晰,克莱斯特的感受也越来越强烈。因此,他当下便决定拿出皮包内的2美元,加上他口袋内的3.25美元,用纸巾把它们包起来,走回到那位男士坐的地方,把包着钱的纸巾放在他的咖啡杯旁边,并祝他“一切顺心”。
没想到,那位男士离开后,店里的客人竟川流不息,而且小费从四面八方涌进来,直到那天晚上打烊后,克莱斯特已经有满满一个咖啡杯的小费了。他回到公寓,坐在地板上把咖啡杯里的钱倒出来结算。没想到下午五点前,他只赚到3.25美元的小费,而现在——晚上11点半,他结算小费的总数竟有63.5美元之多。
那一天的奇遇,对克莱斯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怎么能放任自己因为失去爱就每天过得恍恍惚惚呢?他怎么没有想到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爱值得我们去追寻呢。慢慢地,克莱斯特越来越少哭,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全天下最可悲的人。那件事发生距今已经九年,克莱斯特明白了生命可以活得很美好。他更懂得了珍惜。
生活就是这样,其乐趣的大小是随你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凡笑者,都是拥有生活的胆和力的人,不管生活出现了什么状况,都要以平静、愉快的心,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对待它。
珍贵的遗产
本*和教育有某些方面相似:教育很可以改变一个人,但这样做它就创造了一种第二本*。
——德谟克里特
琳达永远不会忘记1965年夏季,她的母亲当时只有36岁,却突然病故。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了她家,问爸爸是否同意献出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这使她非常惊惧。他们想解剖母亲的遗体,切取她的部分器官。想到这儿,琳达难过极了,哭着跑进了房间。
那时,琳达才14岁。她爱妈妈,她不理解人们要妈妈的器官干什么。然而,最使她不能理解的是爸爸的回答,他对警官说:“我同意。”
琳达对着父亲大叫道:“我不许他们那样干,妈妈是完完整整地来到这个世上的,现在也应当让她完完整整地离去。”
父亲用双臂将她搂在怀里,语重心长地对她说:“琳达,你要知道,一个人死后,所能奉献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她的器官。我和**妈认为,如果我们死后所奉献的器官能改善别人的生存状况,那么我们就没有白死。我和**妈,早就决定了做器官捐献者。”
父亲的话,对琳达的一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后来,琳达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1980年,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生活不便,于是搬来同她住在一起。这以后的6年里,她和父亲谈论过许多有关生与死的话题。
父亲对琳达说,他想死后把他所有完好的内脏都捐献出来,尤其是他的眼睛,他说:“一个人所能给予别人的莫过于光明。没有什么能比赐给一个孩子光明,让他们也能像琳达的女儿望迪那样画马更美好了。”
望迪最喜欢画马,她的画一次次获奖。父亲又说:“想一想,当那些盲人的父母看到孩子重见光明,并且像望迪一样画画时,他们的父母该是多么的自豪。再想想,如果你看到,在我死后我的眼睛能使一个失明的孩子重见光明,并且还能像望迪一样画画,那你一定也会感到自豪的。”
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望迪,她显得异常激动,紧紧地拥抱着她的外公。她只有14岁,和琳达当年首次接受捐赠器官教育时同龄。然而她们两代人的思想境界却是多么的不同啊。
1986年4月11日,父亲去世了。她们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眼睛捐献出来。3天后,望迪对琳达说:“妈妈,我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帮助外公实现了他的心愿。”
琳达有些不理解地问:“这使你感到骄傲?”
望迪说:“是的,妈妈。你能想象得出看不见万物的滋味吗?等我死后,我也要像外公那样把眼睛捐献出来。”
从那时起,琳达开始真正懂得了,父亲捐献出的不仅仅是他的眼睛,还有女儿那大眼睛里流lou出来的骄傲。
琳达紧紧地抱住了女儿,她思绪万千。然而,琳达万万没有想到,两个星期后的一天,她竟然又一次在捐赠器官书上签了字。望迪在路边骑马时,被一辆卡车夺去了生命。她签了字,这时女儿稚气而又认真的话语在她的耳边响起,“你能想象得出看不见万物的滋味吗?”
望迪死后三个星期,琳达收到了一封俄勒冈州眼库的来信:
亲爱的里弗先生及夫人:
报告你们一个好消息,移植手术非常成功。一位盲人又重见了光明。他们就是对你们的女儿活着的纪念,你的女儿在九泉之下也一定能分享到这份快乐。
琳达想,今后在她生活的国家里,如果那个接受过眼睛移植的人有了一个新的爱好,爱马和画马的话,那就是女儿仍在不停地画着。
信念在家庭中的传承,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树立起来,仅仅是观念上的教导、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家人实际的做法远比说教有效得多。
最有价值的硬币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居里夫人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国十九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十亿五千万。他虽然拥有亿万家产,但是平常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熟识的餐厅去用餐。在那家餐厅附近,他遇到一个年轻的乞丐。那个乞丐手拉着小提琴,向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就被那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走过去聆听了一会儿,尔后,他满意地点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kao乞讨度日。”
乞丐感觉眼前这位老人很面熟,好像经常在一些废弃的报纸上看到。
乞丐惊讶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kao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
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洛克菲勒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枚1美分的硬币带了出来。那个硬币在地上划了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个硬币捡起来,然后细细擦去上面的灰尘。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您那么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在乎那1美分的。”
洛克菲勒好像开玩笑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
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乞丐疾步追了上去,吞吞吐吐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纸币,换那一枚硬币。”
洛克菲勒很高兴地与他交换了,并且还拍拍那个乞丐的肩膀。
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音乐宴会,在宴会结束时,一个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地走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激动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您还记得那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洛克菲勒也快乐地大笑起来说:“迄今为止,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价值的硬币。”
无论是“乞丐”还是“富翁”,都不是人们生来就有的称谓。一个人的行动记录才是其一生最好的注脚。是坐等领取别人施舍的支票,还是通过奋斗接受一枚真诚的硬币,这都是一种人生态度。
布伦登的礼物
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困苦的人,是真正勇敢的人。
——阿菲利
米尔娜.佛拉德的儿子21岁念大学的时候,他们每周都通很多的电话。她的儿子是奥瑞冈林菲德学院的高年级学生,专修基础教育,未来会是一位小学教师。他们常常有很棒的对话,然而有一次更是特别!
在那特别的一天,当米尔娜拿起话筒时,他告诉她:“妈妈,我今天第一次上台教书。”以下是他所描述的大概内容:
我非常担心,不知道会怎样,不过有一位指定的老教师辛德勒先生在教室里陪着我,他会协助我开始初次的教学工作,这次是教好几位小男孩数学。
起初我并不知道辛德勒先生在我进教室之前,已经告诉他们我是大学里的足球队员。我一进教室,这些小家伙就开始向我要亲笔签名,这让我开心地笑了起来,而且感觉很棒,忍不住把自己想成是四九人队的队员。享受完片刻明星的感觉之后,我们便安定下来开始上课。
我第一个辅导的这位特别的小家伙是个8岁男孩,他对数学问题有些抓不到重点,所以难过地抬头看着我说:“我太笨了,对不对?”我告诉他,他一点也不笨,而我自己也不喜欢数学。他是真的很难过,但是听了我的话之后笑了笑,然后我们继续研究题目。
几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接着我听到辛德勒先生说:“好了,吃午饭的时间到了。”他叫着,“布伦登,我们准备走吧。”当他叫“布伦登”时,我立即转过头看他,却见他推着一张轮椅来到我眼前的这位小朋友身边,我一点也不知道这个小男孩有这种特殊需要,因为完全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我们合力将这位“布伦登”从书桌前抱到轮椅上,这时我极力掩饰沉重的心情。辛德勒先生抬头看着我说:“布伦登,你何不跟这位布伦登一起用餐呢?”辛德勒先生弯下腰给小布伦登两颗花生,我们用这种方式奖励努力上课的小朋友。这些奖励对孩子们很有意义,因为这代表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辛德勒先生的认可。
我推着小布伦登来到走廊上,他回头对我说:“哇!我和你同名!”和我同名似乎让他觉得很光荣。到自助餐厅的时候他已经问了一堆问题了,但让我不知如何回答的是:“奔跑和接到足球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小布伦登说他从来没有走过路,他只知道要移动就得kao轮椅。
我们到餐厅门边的时候,门正好“嘭”地关上,小布伦登叫道:“等一下,佛拉德先生!”说实在的,我还不太习惯别人叫我“佛拉德先生”,所以我直觉地说道:“那是我爸爸的名字,不是我的。”这时轮椅突然停了下来,小布伦登的轮椅转过来,他看着我,对我伸出手来,他打开小小的手掌,将那两颗花生送给我:“你今天帮了我很多忙,希望你能收下。”我停住脚步,这时我的眼睛呆呆地看着这两颗花生无法动弹,因为我感觉到喉间哽咽的感觉愈来愈强,我几乎没办法再看他一眼。
这个男孩从来不知道踩在地上的感觉,他从来没有用过双脚,从来也不能像我一样在年少岁月里有那么多的体验。然而,他的心因为善良而圆满,因为他给了我两颗珍贵的花生。他不知道我第一天上台教课受到的冲击……千言万语,我能说的只有一句:“谢谢你,布伦登!”
听完儿子的故事,整盒卫生纸都快被米尔娜用完了。她知道她的布伦登已经长大了!在这一天,她首次感受到他已经成为一个男人了,她心里充满了爱与骄傲。此后她坚信他必定能成为一个又棒又有爱心的好老师。
我们可以从任何人的身上感受到其生存的价值,在别人的人生价值中,有的使人为之感动,有的使人为之羞愧。
重拾生命的价值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最终克服障碍,达到期望的目的。
——爱迪生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彻夜难眠。她怎么也摆拖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家里人怎样劝慰她,亲戚朋友们如何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视着那蓝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蓝盈盈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离开了那条通向跳水冠军领奖台的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拒绝了死神的召唤,开始冷静思索人生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kao嘴叼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通过大量的阅读,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疾了,但许多人残疾之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在画画上有所成就呢?”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叼着,开始练习。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怕她不成功而伤心,纷纷劝阻她:“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他们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流到双眼里,弄得她十分疼痛,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浸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很多年过去了,她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是那么倔强、那么自信,她没有说话,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气,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是的,这是一个很美的梦,乔妮要圆这个梦。终于,经过很多艰辛的岁月,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无数封热情洋溢的信。之后的两年,她又一本书《再前进一步》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在遭受生活的打击之后,还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并对它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的人,不仅可以使生命变得更充实,而且他的人生也因为他的自强而变得更有意义。
【……别让自己活得太累(5) ----网文字更新最快……】@!!
珍惜所有的幸福时刻,它们是你垂暮之年的安慰。
——克里斯托弗.莫利
1995年,克莱斯特因为离婚而伤心欲绝,他的生命陷入了绝望、空虚的恶*循环中,每天都无心做任何事,而且一直陷在自怨自怜的情绪中。心疼他的家人和朋友建议他出去找份工作好分散心思,将自己从伤心中拉出来。在他们的苦苦劝说下,克莱斯特想或许搬到外面住会对自己有帮助。
克莱斯特在城里租了一间小公寓,对面正好是一间咖啡店,每天早上,他都带着一脸忧郁过街去买早餐,而咖啡店里的服务生都会报以和善的微笑,那位女服务生似乎每天早晨都希望尽可能让他觉得心情好一些。有一天早上,克莱斯特一如往常地到店里买早餐,她告诉他,她们店里正要聘一位服务生且问他有没有兴趣过来上班。
克莱斯特有当服务生的经验,但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是想想如果可以借由忙碌的工作忘记忧伤,何尝不是好事。而且他的财务状况也亮起了红灯,他确实需要一份工作支撑生活了。所以,克莱斯特当场就答应了那位女服务生,并且隔天就报到。
咖啡店采取两班制轮班,生意不是很好,所以客人和小费也很少。一天下午,有位医生和另一位长得很帅的男人到店里喝咖啡,克莱斯特上前迎接他们并送上干净的纸巾与银餐具,然后问他们需要些什么。没想到那位帅气的男人说:“我只需要一杯水,可以吗?”
克莱斯特回答:“当然可以,先生。”然后倒了一大杯水给他,男人回报他一个开心的微笑。
刚开始有几天,克莱斯特并不知道如何去结账,因为他拿到的小费微薄得可怜,但是克莱斯特好希望今天能忙一点,因为他需要一笔钱用。然而,当那位男士在下午五点进店前,他那一整天只赚到3.25美金的小费,根本不够用。
那位男士走进店里,和克莱斯特谈起有关他的事,他说他刚刚丢掉了工作且无处可住。现在,他已无家可归了,索*就住在货车里。
克莱斯特问他:“那你怎么洗澡啊?”
“我总有一两位朋友可帮忙。”他回答。
“遇到这么多的事,你怎么还能一直保持微笑呢?”克莱斯特好奇地问。
他回答:“我当然可以因此愁眉苦脸,但是那样只会让我更消沉。
克莱斯特为他倒上一杯咖啡,但他制止克莱斯特说:“谢谢你,不用了,因为我没有付咖啡的钱。”克莱斯特要他放心,由他请客。
而当克莱斯特转身走开时,他突然听到自己脑袋里传来微弱的声音:“把你所有的都给他!”克莱斯特当场愣住了。心想,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很需要自己身上的钱啊!可是那个声音越来越清晰,克莱斯特的感受也越来越强烈。因此,他当下便决定拿出皮包内的2美元,加上他口袋内的3.25美元,用纸巾把它们包起来,走回到那位男士坐的地方,把包着钱的纸巾放在他的咖啡杯旁边,并祝他“一切顺心”。
没想到,那位男士离开后,店里的客人竟川流不息,而且小费从四面八方涌进来,直到那天晚上打烊后,克莱斯特已经有满满一个咖啡杯的小费了。他回到公寓,坐在地板上把咖啡杯里的钱倒出来结算。没想到下午五点前,他只赚到3.25美元的小费,而现在——晚上11点半,他结算小费的总数竟有63.5美元之多。
那一天的奇遇,对克莱斯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怎么能放任自己因为失去爱就每天过得恍恍惚惚呢?他怎么没有想到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爱值得我们去追寻呢。慢慢地,克莱斯特越来越少哭,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全天下最可悲的人。那件事发生距今已经九年,克莱斯特明白了生命可以活得很美好。他更懂得了珍惜。
生活就是这样,其乐趣的大小是随你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凡笑者,都是拥有生活的胆和力的人,不管生活出现了什么状况,都要以平静、愉快的心,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对待它。
珍贵的遗产
本*和教育有某些方面相似:教育很可以改变一个人,但这样做它就创造了一种第二本*。
——德谟克里特
琳达永远不会忘记1965年夏季,她的母亲当时只有36岁,却突然病故。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了她家,问爸爸是否同意献出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这使她非常惊惧。他们想解剖母亲的遗体,切取她的部分器官。想到这儿,琳达难过极了,哭着跑进了房间。
那时,琳达才14岁。她爱妈妈,她不理解人们要妈妈的器官干什么。然而,最使她不能理解的是爸爸的回答,他对警官说:“我同意。”
琳达对着父亲大叫道:“我不许他们那样干,妈妈是完完整整地来到这个世上的,现在也应当让她完完整整地离去。”
父亲用双臂将她搂在怀里,语重心长地对她说:“琳达,你要知道,一个人死后,所能奉献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她的器官。我和**妈认为,如果我们死后所奉献的器官能改善别人的生存状况,那么我们就没有白死。我和**妈,早就决定了做器官捐献者。”
父亲的话,对琳达的一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后来,琳达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1980年,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生活不便,于是搬来同她住在一起。这以后的6年里,她和父亲谈论过许多有关生与死的话题。
父亲对琳达说,他想死后把他所有完好的内脏都捐献出来,尤其是他的眼睛,他说:“一个人所能给予别人的莫过于光明。没有什么能比赐给一个孩子光明,让他们也能像琳达的女儿望迪那样画马更美好了。”
望迪最喜欢画马,她的画一次次获奖。父亲又说:“想一想,当那些盲人的父母看到孩子重见光明,并且像望迪一样画画时,他们的父母该是多么的自豪。再想想,如果你看到,在我死后我的眼睛能使一个失明的孩子重见光明,并且还能像望迪一样画画,那你一定也会感到自豪的。”
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望迪,她显得异常激动,紧紧地拥抱着她的外公。她只有14岁,和琳达当年首次接受捐赠器官教育时同龄。然而她们两代人的思想境界却是多么的不同啊。
1986年4月11日,父亲去世了。她们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眼睛捐献出来。3天后,望迪对琳达说:“妈妈,我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帮助外公实现了他的心愿。”
琳达有些不理解地问:“这使你感到骄傲?”
望迪说:“是的,妈妈。你能想象得出看不见万物的滋味吗?等我死后,我也要像外公那样把眼睛捐献出来。”
从那时起,琳达开始真正懂得了,父亲捐献出的不仅仅是他的眼睛,还有女儿那大眼睛里流lou出来的骄傲。
琳达紧紧地抱住了女儿,她思绪万千。然而,琳达万万没有想到,两个星期后的一天,她竟然又一次在捐赠器官书上签了字。望迪在路边骑马时,被一辆卡车夺去了生命。她签了字,这时女儿稚气而又认真的话语在她的耳边响起,“你能想象得出看不见万物的滋味吗?”
望迪死后三个星期,琳达收到了一封俄勒冈州眼库的来信:
亲爱的里弗先生及夫人:
报告你们一个好消息,移植手术非常成功。一位盲人又重见了光明。他们就是对你们的女儿活着的纪念,你的女儿在九泉之下也一定能分享到这份快乐。
琳达想,今后在她生活的国家里,如果那个接受过眼睛移植的人有了一个新的爱好,爱马和画马的话,那就是女儿仍在不停地画着。
信念在家庭中的传承,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树立起来,仅仅是观念上的教导、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家人实际的做法远比说教有效得多。
最有价值的硬币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居里夫人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国十九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十亿五千万。他虽然拥有亿万家产,但是平常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熟识的餐厅去用餐。在那家餐厅附近,他遇到一个年轻的乞丐。那个乞丐手拉着小提琴,向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就被那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走过去聆听了一会儿,尔后,他满意地点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kao乞讨度日。”
乞丐感觉眼前这位老人很面熟,好像经常在一些废弃的报纸上看到。
乞丐惊讶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kao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
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洛克菲勒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枚1美分的硬币带了出来。那个硬币在地上划了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个硬币捡起来,然后细细擦去上面的灰尘。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您那么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在乎那1美分的。”
洛克菲勒好像开玩笑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
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乞丐疾步追了上去,吞吞吐吐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纸币,换那一枚硬币。”
洛克菲勒很高兴地与他交换了,并且还拍拍那个乞丐的肩膀。
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音乐宴会,在宴会结束时,一个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地走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激动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您还记得那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洛克菲勒也快乐地大笑起来说:“迄今为止,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价值的硬币。”
无论是“乞丐”还是“富翁”,都不是人们生来就有的称谓。一个人的行动记录才是其一生最好的注脚。是坐等领取别人施舍的支票,还是通过奋斗接受一枚真诚的硬币,这都是一种人生态度。
布伦登的礼物
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困苦的人,是真正勇敢的人。
——阿菲利
米尔娜.佛拉德的儿子21岁念大学的时候,他们每周都通很多的电话。她的儿子是奥瑞冈林菲德学院的高年级学生,专修基础教育,未来会是一位小学教师。他们常常有很棒的对话,然而有一次更是特别!
在那特别的一天,当米尔娜拿起话筒时,他告诉她:“妈妈,我今天第一次上台教书。”以下是他所描述的大概内容:
我非常担心,不知道会怎样,不过有一位指定的老教师辛德勒先生在教室里陪着我,他会协助我开始初次的教学工作,这次是教好几位小男孩数学。
起初我并不知道辛德勒先生在我进教室之前,已经告诉他们我是大学里的足球队员。我一进教室,这些小家伙就开始向我要亲笔签名,这让我开心地笑了起来,而且感觉很棒,忍不住把自己想成是四九人队的队员。享受完片刻明星的感觉之后,我们便安定下来开始上课。
我第一个辅导的这位特别的小家伙是个8岁男孩,他对数学问题有些抓不到重点,所以难过地抬头看着我说:“我太笨了,对不对?”我告诉他,他一点也不笨,而我自己也不喜欢数学。他是真的很难过,但是听了我的话之后笑了笑,然后我们继续研究题目。
几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接着我听到辛德勒先生说:“好了,吃午饭的时间到了。”他叫着,“布伦登,我们准备走吧。”当他叫“布伦登”时,我立即转过头看他,却见他推着一张轮椅来到我眼前的这位小朋友身边,我一点也不知道这个小男孩有这种特殊需要,因为完全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我们合力将这位“布伦登”从书桌前抱到轮椅上,这时我极力掩饰沉重的心情。辛德勒先生抬头看着我说:“布伦登,你何不跟这位布伦登一起用餐呢?”辛德勒先生弯下腰给小布伦登两颗花生,我们用这种方式奖励努力上课的小朋友。这些奖励对孩子们很有意义,因为这代表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辛德勒先生的认可。
我推着小布伦登来到走廊上,他回头对我说:“哇!我和你同名!”和我同名似乎让他觉得很光荣。到自助餐厅的时候他已经问了一堆问题了,但让我不知如何回答的是:“奔跑和接到足球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小布伦登说他从来没有走过路,他只知道要移动就得kao轮椅。
我们到餐厅门边的时候,门正好“嘭”地关上,小布伦登叫道:“等一下,佛拉德先生!”说实在的,我还不太习惯别人叫我“佛拉德先生”,所以我直觉地说道:“那是我爸爸的名字,不是我的。”这时轮椅突然停了下来,小布伦登的轮椅转过来,他看着我,对我伸出手来,他打开小小的手掌,将那两颗花生送给我:“你今天帮了我很多忙,希望你能收下。”我停住脚步,这时我的眼睛呆呆地看着这两颗花生无法动弹,因为我感觉到喉间哽咽的感觉愈来愈强,我几乎没办法再看他一眼。
这个男孩从来不知道踩在地上的感觉,他从来没有用过双脚,从来也不能像我一样在年少岁月里有那么多的体验。然而,他的心因为善良而圆满,因为他给了我两颗珍贵的花生。他不知道我第一天上台教课受到的冲击……千言万语,我能说的只有一句:“谢谢你,布伦登!”
听完儿子的故事,整盒卫生纸都快被米尔娜用完了。她知道她的布伦登已经长大了!在这一天,她首次感受到他已经成为一个男人了,她心里充满了爱与骄傲。此后她坚信他必定能成为一个又棒又有爱心的好老师。
我们可以从任何人的身上感受到其生存的价值,在别人的人生价值中,有的使人为之感动,有的使人为之羞愧。
重拾生命的价值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最终克服障碍,达到期望的目的。
——爱迪生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彻夜难眠。她怎么也摆拖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家里人怎样劝慰她,亲戚朋友们如何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视着那蓝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蓝盈盈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离开了那条通向跳水冠军领奖台的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拒绝了死神的召唤,开始冷静思索人生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kao嘴叼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通过大量的阅读,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疾了,但许多人残疾之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在画画上有所成就呢?”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叼着,开始练习。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怕她不成功而伤心,纷纷劝阻她:“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他们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流到双眼里,弄得她十分疼痛,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浸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很多年过去了,她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是那么倔强、那么自信,她没有说话,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气,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是的,这是一个很美的梦,乔妮要圆这个梦。终于,经过很多艰辛的岁月,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无数封热情洋溢的信。之后的两年,她又一本书《再前进一步》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在遭受生活的打击之后,还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并对它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的人,不仅可以使生命变得更充实,而且他的人生也因为他的自强而变得更有意义。
【……别让自己活得太累(5) ----网文字更新最快……】@!!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鸡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鸡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