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隔心墙”(5)
目录:心灵鸡汤| 作者:东方笑主编| 类别:玄幻奇幻
爱的教育
关心和责任是爱的组成因素,但是没有对所爱者的尊重和认识,爱就会堕落成统治和占有。
——弗洛姆
初涉人生,我们不仅需要母亲的慈爱,以哺育自己钟情生活的爱心,还需要老师的教导,以培养自己把握生活的能力——而格瑞萨德,则很荣幸地拥有一位当老师的母亲,所以,她对格瑞萨德的馈赠便是双重的了。
记得格瑞萨德在母亲任教的学校上二年级时,班里有两个人见人厌的学生,10岁的弗兰基和9岁的戴维。他们是兄弟俩,学习极差,也都留过级,而且每天都要弄出点恶作剧来,恃强凌弱,以欺侮同学、滋事捣乱为快。有一回,他们甚至搞来了一枚小型炸弹,偷偷地放在一个窗户架子上;待上课时,猛地一声巨响,吓得师生们魂不附体,好几个同学都尿了裤子(格瑞萨德也是其中之一)!
几年下来,班里几乎没有不被他们俩欺侮过的——被敲诈、被打骂,等等,可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五年级的一天,厄运降到了格瑞萨德的头上。当时,格瑞萨德正顺着小路骑车回家,等格瑞萨德听得弗兰基大嚷大叫地从后边冲过来:“快滚开,我来了!”已经来不及躲避了(也无处躲避),被他狠狠地撞进路边的一条深沟里,自行车又重重地压在格瑞萨德身上,格瑞萨德跌得鼻青脸肿,头上还磕了个大包。弗兰基见大功告成,便幸灾乐祸地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格瑞萨德匆匆赶回家,尽量把泥污血迹洗干净,希望妈妈不会看出来,否则,她一定会告诉校长,惩处弗兰基,那样既对弗兰基无损(他巴不得弄得鸡犬不宁),又实在对自己有害(他必定要伺机作更恶毒的报复)。
可惜头上的大青包无论如何也按不平。晚上,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格瑞萨德掩饰不住,只好将自己受欺侮的事全盘托出。只是恳求妈妈不要报告校长。
妈妈看着格瑞萨德,想了想以后答应了:“那好,明天我自己找他谈一谈。”
第二天,格瑞萨德总是心神不宁,担心有更大的灾祸在等着他,放学时,还特地绕了远路回家,只怕再遇上弗兰基。而妈妈下班后,倒是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他们再也不会来欺侮你了。”
格瑞萨德想,妈妈一定是报告了警察局长,让他把这两个作恶多端的坏孩子捉进了监狱——这下可好了!
但是,妈妈告诉格瑞萨德的是另外一回事:
“今天,我先去翻阅了弗兰基兄弟俩的档案材料,发现他们的父亲早就死了,母亲现在也不知踪迹,兄弟俩是kao一个姑姑养的,生活条件很差。而且,教过他的老师还告诉我,兄弟俩小时候常常遭到他们母亲的毒打。他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并不全是他们的错:自己没有得到过多少爱,所以也不懂得去爱别人。”
“你知道我做了什么吗?”
“课后,我把弗兰基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问他是否愿意当我的助手,每天替我准备教具,我会为此给他一些报酬。另外,如果工作得好,周末我还会让你和他们兄弟俩一道去看电影……”
“我?我跟他们一起去看电影?”——出于愤怒,更出于畏怯,格瑞萨德当即表示反对,“我不去!”
“不,你应该去。”妈妈劝他,“他们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尊重。只有爱才会教会他们去爱。”
到了周末,格瑞萨德十分勉强地随着妈妈到弗兰基的住处,接他们去看电影。妈妈对他们的姑姑说:“弗兰基这一星期在我这里工作得挺不错。我相信他弟弟戴维以后也能来帮忙的。”他们的姑姑听了连连道谢,她一定从未梦想过自己这两个臭名远扬的侄儿还真能做好事儿,还真能被人喜欢!
在去电影院的路上,他们彼此都很窘迫。格瑞萨德偷偷瞥了弗兰基兄弟俩一眼。嗬!竟是一副规规矩矩、颇有教养的神色——与平常完全不同。正疑惑时,弗兰基还很郑重地向格瑞萨德道歉:“实在对不起,那天我把你撞到了沟里。请你原谅!”态度极为诚恳,垂着眼睛,显得很羞愧。
他还向格瑞萨德保证:“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欺侮任何人了。”
这破天荒的奇迹倒把格瑞萨德弄得很不好意思,在母亲的催促下,才表示了谅解——虽然心里已不记恨他。
说来奇怪,从此以后弗兰基兄弟俩真如拖胎换骨一般,彻底改邪归正了,不仅不再惹是生非,而且学习也认真了——这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固然都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于格瑞萨德来说,也从中受益匪浅。
人人都需要尊重、理解与关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请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让我们的世界充满阳光!
心灵创可贴
给别人送去光明,光明也会照亮自己。
——亚里士多德
伊莎贝拉和丈夫汉诺奇写了一本书《善举:怎样发动一次“善举革命”》,引起了很多美国人的关注。在芝加哥某广播电台的拖口秀节目中,一个不知名的人通过电话与他们分享了下面这个故事:
“嗨,妈妈,你在做什么?”苏茜问。
“我在给邻居史密斯太太做一个焙盘。”她妈妈说。
“为什么呢?”年仅6岁的苏茜问道。
“因为史密斯太太很伤心,她失去了女儿,难过得心都碎了。我们应该照顾她一段时间。”
“为什么呢,妈妈?”
“你看,苏茜,当一个人非常非常伤心的时候,他甚至会在一些像做饭这样的小事上有麻烦。因为我们都是社区中的一员,而史密斯太太又是我们的邻居,所以我们应该做些事情帮助她。史密斯太太再也不能和她女儿聊天、拥抱女儿,或者做一些妈妈和女儿一起做的愉快的事情。你是个聪明的姑娘,苏茜,也许你会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助照顾史密斯太太。”
苏茜很严肃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她怎么才能为照顾史密斯太太出一份力呢?几分钟之后,苏茜敲响了史密斯太太家的门。史密斯太太开门说:“嗨,苏茜。”
苏茜注意到史密斯太太的语调不如以前和人打招呼时那么热情动听了。而且,史密斯太太看上去好像一直在哭泣,因为她的眼睛很湿,还有些肿。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苏茜?”史密斯太太问。
“妈妈说你失去了女儿,所以非常非常伤心,伤心得心都碎了。”苏茜害羞地伸出了手,手中是一片创可贴,“这是为你受伤的心准备的。”史密斯太太哽咽了,泪水有些止不住。她蹲下来抱住了苏茜,含泪说道:“谢谢你,亲爱的,这很管用。”
史密斯太太接受了苏茜的善举,而且格外地珍惜。她买了一个带有玻璃镜框的小钥匙环——既能挂钥匙又能骄傲地展示家里人照片的那种。史密斯太太把苏茜给的创可贴放进了镜框里,以便每次看到它时都能提醒自己,要让心灵的伤口愈合一些。她很清醒地知道心灵的康复需要时间和支持。那个创可贴已经成为治疗她心灵创伤的良药,尽管她永远不会忘记曾和女儿一起分享的爱和欢乐。
如果你拥有某种权力,这并不值得你去炫耀;如果你拥有一颗同情的心,那么你就会获得许多权力所无法获得的人心。
枕头与毛毯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lou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莎士比亚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
一天晚上,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女孩,正准备**睡觉。当女孩做睡前祷告的时候,她听到窗外传来一阵压抑的哭声。女孩有一点点害怕,于是走到窗边,探出身子察看。她看到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无家可归的女孩,正站在她家房子外面的小巷里哭泣。她的心一下子抽紧了,因为这是冬天的夜晚,而窗外的女孩衣衫单薄,她没有毛毯御寒,身上只披着几张别人扔掉的旧报纸。
有钱的女孩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叫住那个女孩:“嗨,你到我家前门去,好吗?”
无家可归的女孩吓了一跳,慌乱之中只是胡乱的点了点头。
有钱人家的小女孩以最快的速度穿过走廊,从母亲的壁橱里取出一条老棉被和一只破旧的枕头。抱着被子和枕头,她走不了刚才那么快,因为被子从手中垂下来拖在地上,她要格外小心才能不让它给绊倒。她终于走到门口,放下这两样东西,打开了门。那个无家可归的女孩站在门口,看上去很瑟缩的样子。有钱人家的女孩热情地朝她笑笑,将被子和枕头递给她。当她看到对方接过东西时,她的笑意更深了——无家可归的女孩脸上洋溢出吃惊的神情,欢乐在瞬间燃亮了她的眸子。
那天晚上有钱人家的女孩睡得心满意足。第二天上午,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有钱人家的女孩飞奔到门口,她希望敲门的人是昨晚的女孩。她拉开大门往外望,果然是她。那个小女孩快乐地笑着说:“我猜你会把两样东西都收回去吧?”有钱人家的女孩正要说她可以把它们留下,这时一个念头在脑子里冒出来。“对,我要收回去。”
无家可归的女孩脸突然变得苍白。这不是她希望得到的回答。她有些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破旧的被子和枕头,然后转身离开,这时有钱人家的女孩朝她大喊:“等等!先别走!”她一转身,看到有钱人家的女孩跑上楼梯,跑进了一条长长的过道,但这个可怜的女孩认定,不管这个有钱人家的女孩做什么,她都不值得等待。于是她重新转身离开。就在她迈出第一步的瞬间,她感觉到有人拍她的肩膀,回头一看,是那个有钱的小女孩,将一条新毛毯和一只新枕头塞进她怀里。
“拿着。”她平静地说。
那是她自己的枕头,面子是丝绸,里子是羽绒。
等到两个女孩长大一些,她们不常见面,但她们在彼此的心中从未分开。那个有钱的女孩已经是有钱的妇人了。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一个律师打来的,说有要事告知。她来到律师办公室,律师将整件事情告诉了她:
40年前,当她还是个9岁的小女孩时,她帮助过另一个需要帮助的小女孩。后者长大后进入中产阶级的行列,结了婚,有了两个孩子。前不久她去世了,在她的遗嘱中,她将一些东西留给了她童年的朋友。“不过,”律师说:“那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东西。她留给你一只枕头和一条毛毯。”
爱心就是融化冰雪的春风,它在顷刻间吹暖了心灵里最纯真的感谢;爱心是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每个人之间传递的桥梁。爱是彼此之间的包容,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雨后的彩虹。
小鹌鹑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
——伊丽莎白.白朗宁
那年罗斯宾10岁,和父亲住在南俄罗斯的一个田庄里。那一带是草原,附近有一些河沟,长着小灌木,灌木底下流着清清的溪水。
他的父亲是个打猎迷,遇上好天气,便唤上名叫宝贝儿的老猎犬,出发去打沙鸡和鹌鹑,父亲常常把他也带去,这可是罗斯宾最高兴的时候了。宝贝儿只要发现灌木丛下面有猎物的踪影,就紧伏在地面上,抖动尾巴,做好扑咬的姿势。枪声一响,受伤的鸟有时会在草地上挣扎着,有时会在宝贝儿牙缝里拍着翅膀流着血。罗斯宾总是兴高采烈地蹦跳个不停,又笑又叫,一点也不会有什么怜悯心。他多么希望他也有一支猎枪,能亲手打鸟啊!
6月里的一天,他又跟父亲去打猎。他们来到小橡树丛里打鹌鹑。突然,宝贝儿又伏在地上做出扑咬的姿态,父亲来不及打枪就叫了一声:“抓住它!”猛见宝贝儿的鼻子前面跳出一只鹌鹑,飞走了。可是它飞得很奇怪,翻着跟头,转来转去,又落在地上,像是受了伤或是翅膀坏了。宝贝儿拼命去追它,把它捕住了。如果鹌鹑好好地飞,宝贝儿就不会这样去追它,也不可能把它追上。
父亲从宝贝儿嘴里接过鹌鹑,把它肚子朝天放在掌心上。
“怎么回事?”罗斯宾问,“这只鹌鹑本来就是受伤的吗?”
“不,没有,”父亲说,“它根本就没有伤。准是附近有它的一窝小鹌鹑,它为了把狗引开,才装做受了伤的样子……可是,它装得过头了,结果真的被宝贝儿逮住了。”
罗斯宾连忙kao近鹌鹑看了看。它耷拉着小脑袋,一动不动,只用一只褐色的小眼睛从旁边看着他。它仿佛是在说:“为什么我应该死呢?我是在尽我的责任,想把狗引开,保全我那些孩子的生命啊!”
这时候罗斯宾多么可怜它,多么希望它能够活下来啊。可是,它全身哆嗦,伸直了腿,闭上小眼睛死了。
罗斯宾哭着问父亲:“现在怎么办,还有谁来喂它的孩子?”“别担心,”父亲定睛看了看他说,“还有雄鹌鹑,孩子们的爸爸……不,等一等,你看,宝贝儿又想去扑咬什么猎物了!那不正是鹌鹑的巢吗?”
真的,在距离宝贝儿的鼻子两尺远的草丛里,紧紧地并排蹲着四只小鹌鹑,全都伸长了脖子在不住地哆嗦着。
“快把宝贝儿叫回来啊!”罗斯宾拼命地叫。
谢谢父亲,他很快把宝贝儿叫回来了……
这一天,他们虽然让鹌鹑的四个孩子保全了生命,但罗斯宾心里还是很难过。于是,他就从父亲手里要来了这只死鹌鹑,给它在巢边做了一个小小的鸟坟,埋葬了它。
说来奇怪,从此罗斯宾再也不想有自己的猎枪了……
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有着同情与关爱的种子。我们必须好好呵护它,才能让孩子的心灵永远对那些遭受不幸的人敞开。
┃┃
┃┃
┃bsp; ┃┃
【……拆掉“隔心墙”(5) ----网文字更新最快……】@!!
关心和责任是爱的组成因素,但是没有对所爱者的尊重和认识,爱就会堕落成统治和占有。
——弗洛姆
初涉人生,我们不仅需要母亲的慈爱,以哺育自己钟情生活的爱心,还需要老师的教导,以培养自己把握生活的能力——而格瑞萨德,则很荣幸地拥有一位当老师的母亲,所以,她对格瑞萨德的馈赠便是双重的了。
记得格瑞萨德在母亲任教的学校上二年级时,班里有两个人见人厌的学生,10岁的弗兰基和9岁的戴维。他们是兄弟俩,学习极差,也都留过级,而且每天都要弄出点恶作剧来,恃强凌弱,以欺侮同学、滋事捣乱为快。有一回,他们甚至搞来了一枚小型炸弹,偷偷地放在一个窗户架子上;待上课时,猛地一声巨响,吓得师生们魂不附体,好几个同学都尿了裤子(格瑞萨德也是其中之一)!
几年下来,班里几乎没有不被他们俩欺侮过的——被敲诈、被打骂,等等,可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五年级的一天,厄运降到了格瑞萨德的头上。当时,格瑞萨德正顺着小路骑车回家,等格瑞萨德听得弗兰基大嚷大叫地从后边冲过来:“快滚开,我来了!”已经来不及躲避了(也无处躲避),被他狠狠地撞进路边的一条深沟里,自行车又重重地压在格瑞萨德身上,格瑞萨德跌得鼻青脸肿,头上还磕了个大包。弗兰基见大功告成,便幸灾乐祸地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格瑞萨德匆匆赶回家,尽量把泥污血迹洗干净,希望妈妈不会看出来,否则,她一定会告诉校长,惩处弗兰基,那样既对弗兰基无损(他巴不得弄得鸡犬不宁),又实在对自己有害(他必定要伺机作更恶毒的报复)。
可惜头上的大青包无论如何也按不平。晚上,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格瑞萨德掩饰不住,只好将自己受欺侮的事全盘托出。只是恳求妈妈不要报告校长。
妈妈看着格瑞萨德,想了想以后答应了:“那好,明天我自己找他谈一谈。”
第二天,格瑞萨德总是心神不宁,担心有更大的灾祸在等着他,放学时,还特地绕了远路回家,只怕再遇上弗兰基。而妈妈下班后,倒是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他们再也不会来欺侮你了。”
格瑞萨德想,妈妈一定是报告了警察局长,让他把这两个作恶多端的坏孩子捉进了监狱——这下可好了!
但是,妈妈告诉格瑞萨德的是另外一回事:
“今天,我先去翻阅了弗兰基兄弟俩的档案材料,发现他们的父亲早就死了,母亲现在也不知踪迹,兄弟俩是kao一个姑姑养的,生活条件很差。而且,教过他的老师还告诉我,兄弟俩小时候常常遭到他们母亲的毒打。他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并不全是他们的错:自己没有得到过多少爱,所以也不懂得去爱别人。”
“你知道我做了什么吗?”
“课后,我把弗兰基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问他是否愿意当我的助手,每天替我准备教具,我会为此给他一些报酬。另外,如果工作得好,周末我还会让你和他们兄弟俩一道去看电影……”
“我?我跟他们一起去看电影?”——出于愤怒,更出于畏怯,格瑞萨德当即表示反对,“我不去!”
“不,你应该去。”妈妈劝他,“他们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尊重。只有爱才会教会他们去爱。”
到了周末,格瑞萨德十分勉强地随着妈妈到弗兰基的住处,接他们去看电影。妈妈对他们的姑姑说:“弗兰基这一星期在我这里工作得挺不错。我相信他弟弟戴维以后也能来帮忙的。”他们的姑姑听了连连道谢,她一定从未梦想过自己这两个臭名远扬的侄儿还真能做好事儿,还真能被人喜欢!
在去电影院的路上,他们彼此都很窘迫。格瑞萨德偷偷瞥了弗兰基兄弟俩一眼。嗬!竟是一副规规矩矩、颇有教养的神色——与平常完全不同。正疑惑时,弗兰基还很郑重地向格瑞萨德道歉:“实在对不起,那天我把你撞到了沟里。请你原谅!”态度极为诚恳,垂着眼睛,显得很羞愧。
他还向格瑞萨德保证:“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欺侮任何人了。”
这破天荒的奇迹倒把格瑞萨德弄得很不好意思,在母亲的催促下,才表示了谅解——虽然心里已不记恨他。
说来奇怪,从此以后弗兰基兄弟俩真如拖胎换骨一般,彻底改邪归正了,不仅不再惹是生非,而且学习也认真了——这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固然都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于格瑞萨德来说,也从中受益匪浅。
人人都需要尊重、理解与关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请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让我们的世界充满阳光!
心灵创可贴
给别人送去光明,光明也会照亮自己。
——亚里士多德
伊莎贝拉和丈夫汉诺奇写了一本书《善举:怎样发动一次“善举革命”》,引起了很多美国人的关注。在芝加哥某广播电台的拖口秀节目中,一个不知名的人通过电话与他们分享了下面这个故事:
“嗨,妈妈,你在做什么?”苏茜问。
“我在给邻居史密斯太太做一个焙盘。”她妈妈说。
“为什么呢?”年仅6岁的苏茜问道。
“因为史密斯太太很伤心,她失去了女儿,难过得心都碎了。我们应该照顾她一段时间。”
“为什么呢,妈妈?”
“你看,苏茜,当一个人非常非常伤心的时候,他甚至会在一些像做饭这样的小事上有麻烦。因为我们都是社区中的一员,而史密斯太太又是我们的邻居,所以我们应该做些事情帮助她。史密斯太太再也不能和她女儿聊天、拥抱女儿,或者做一些妈妈和女儿一起做的愉快的事情。你是个聪明的姑娘,苏茜,也许你会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助照顾史密斯太太。”
苏茜很严肃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她怎么才能为照顾史密斯太太出一份力呢?几分钟之后,苏茜敲响了史密斯太太家的门。史密斯太太开门说:“嗨,苏茜。”
苏茜注意到史密斯太太的语调不如以前和人打招呼时那么热情动听了。而且,史密斯太太看上去好像一直在哭泣,因为她的眼睛很湿,还有些肿。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苏茜?”史密斯太太问。
“妈妈说你失去了女儿,所以非常非常伤心,伤心得心都碎了。”苏茜害羞地伸出了手,手中是一片创可贴,“这是为你受伤的心准备的。”史密斯太太哽咽了,泪水有些止不住。她蹲下来抱住了苏茜,含泪说道:“谢谢你,亲爱的,这很管用。”
史密斯太太接受了苏茜的善举,而且格外地珍惜。她买了一个带有玻璃镜框的小钥匙环——既能挂钥匙又能骄傲地展示家里人照片的那种。史密斯太太把苏茜给的创可贴放进了镜框里,以便每次看到它时都能提醒自己,要让心灵的伤口愈合一些。她很清醒地知道心灵的康复需要时间和支持。那个创可贴已经成为治疗她心灵创伤的良药,尽管她永远不会忘记曾和女儿一起分享的爱和欢乐。
如果你拥有某种权力,这并不值得你去炫耀;如果你拥有一颗同情的心,那么你就会获得许多权力所无法获得的人心。
枕头与毛毯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lou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莎士比亚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
一天晚上,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女孩,正准备**睡觉。当女孩做睡前祷告的时候,她听到窗外传来一阵压抑的哭声。女孩有一点点害怕,于是走到窗边,探出身子察看。她看到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无家可归的女孩,正站在她家房子外面的小巷里哭泣。她的心一下子抽紧了,因为这是冬天的夜晚,而窗外的女孩衣衫单薄,她没有毛毯御寒,身上只披着几张别人扔掉的旧报纸。
有钱的女孩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叫住那个女孩:“嗨,你到我家前门去,好吗?”
无家可归的女孩吓了一跳,慌乱之中只是胡乱的点了点头。
有钱人家的小女孩以最快的速度穿过走廊,从母亲的壁橱里取出一条老棉被和一只破旧的枕头。抱着被子和枕头,她走不了刚才那么快,因为被子从手中垂下来拖在地上,她要格外小心才能不让它给绊倒。她终于走到门口,放下这两样东西,打开了门。那个无家可归的女孩站在门口,看上去很瑟缩的样子。有钱人家的女孩热情地朝她笑笑,将被子和枕头递给她。当她看到对方接过东西时,她的笑意更深了——无家可归的女孩脸上洋溢出吃惊的神情,欢乐在瞬间燃亮了她的眸子。
那天晚上有钱人家的女孩睡得心满意足。第二天上午,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有钱人家的女孩飞奔到门口,她希望敲门的人是昨晚的女孩。她拉开大门往外望,果然是她。那个小女孩快乐地笑着说:“我猜你会把两样东西都收回去吧?”有钱人家的女孩正要说她可以把它们留下,这时一个念头在脑子里冒出来。“对,我要收回去。”
无家可归的女孩脸突然变得苍白。这不是她希望得到的回答。她有些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破旧的被子和枕头,然后转身离开,这时有钱人家的女孩朝她大喊:“等等!先别走!”她一转身,看到有钱人家的女孩跑上楼梯,跑进了一条长长的过道,但这个可怜的女孩认定,不管这个有钱人家的女孩做什么,她都不值得等待。于是她重新转身离开。就在她迈出第一步的瞬间,她感觉到有人拍她的肩膀,回头一看,是那个有钱的小女孩,将一条新毛毯和一只新枕头塞进她怀里。
“拿着。”她平静地说。
那是她自己的枕头,面子是丝绸,里子是羽绒。
等到两个女孩长大一些,她们不常见面,但她们在彼此的心中从未分开。那个有钱的女孩已经是有钱的妇人了。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一个律师打来的,说有要事告知。她来到律师办公室,律师将整件事情告诉了她:
40年前,当她还是个9岁的小女孩时,她帮助过另一个需要帮助的小女孩。后者长大后进入中产阶级的行列,结了婚,有了两个孩子。前不久她去世了,在她的遗嘱中,她将一些东西留给了她童年的朋友。“不过,”律师说:“那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东西。她留给你一只枕头和一条毛毯。”
爱心就是融化冰雪的春风,它在顷刻间吹暖了心灵里最纯真的感谢;爱心是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每个人之间传递的桥梁。爱是彼此之间的包容,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雨后的彩虹。
小鹌鹑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
——伊丽莎白.白朗宁
那年罗斯宾10岁,和父亲住在南俄罗斯的一个田庄里。那一带是草原,附近有一些河沟,长着小灌木,灌木底下流着清清的溪水。
他的父亲是个打猎迷,遇上好天气,便唤上名叫宝贝儿的老猎犬,出发去打沙鸡和鹌鹑,父亲常常把他也带去,这可是罗斯宾最高兴的时候了。宝贝儿只要发现灌木丛下面有猎物的踪影,就紧伏在地面上,抖动尾巴,做好扑咬的姿势。枪声一响,受伤的鸟有时会在草地上挣扎着,有时会在宝贝儿牙缝里拍着翅膀流着血。罗斯宾总是兴高采烈地蹦跳个不停,又笑又叫,一点也不会有什么怜悯心。他多么希望他也有一支猎枪,能亲手打鸟啊!
6月里的一天,他又跟父亲去打猎。他们来到小橡树丛里打鹌鹑。突然,宝贝儿又伏在地上做出扑咬的姿态,父亲来不及打枪就叫了一声:“抓住它!”猛见宝贝儿的鼻子前面跳出一只鹌鹑,飞走了。可是它飞得很奇怪,翻着跟头,转来转去,又落在地上,像是受了伤或是翅膀坏了。宝贝儿拼命去追它,把它捕住了。如果鹌鹑好好地飞,宝贝儿就不会这样去追它,也不可能把它追上。
父亲从宝贝儿嘴里接过鹌鹑,把它肚子朝天放在掌心上。
“怎么回事?”罗斯宾问,“这只鹌鹑本来就是受伤的吗?”
“不,没有,”父亲说,“它根本就没有伤。准是附近有它的一窝小鹌鹑,它为了把狗引开,才装做受了伤的样子……可是,它装得过头了,结果真的被宝贝儿逮住了。”
罗斯宾连忙kao近鹌鹑看了看。它耷拉着小脑袋,一动不动,只用一只褐色的小眼睛从旁边看着他。它仿佛是在说:“为什么我应该死呢?我是在尽我的责任,想把狗引开,保全我那些孩子的生命啊!”
这时候罗斯宾多么可怜它,多么希望它能够活下来啊。可是,它全身哆嗦,伸直了腿,闭上小眼睛死了。
罗斯宾哭着问父亲:“现在怎么办,还有谁来喂它的孩子?”“别担心,”父亲定睛看了看他说,“还有雄鹌鹑,孩子们的爸爸……不,等一等,你看,宝贝儿又想去扑咬什么猎物了!那不正是鹌鹑的巢吗?”
真的,在距离宝贝儿的鼻子两尺远的草丛里,紧紧地并排蹲着四只小鹌鹑,全都伸长了脖子在不住地哆嗦着。
“快把宝贝儿叫回来啊!”罗斯宾拼命地叫。
谢谢父亲,他很快把宝贝儿叫回来了……
这一天,他们虽然让鹌鹑的四个孩子保全了生命,但罗斯宾心里还是很难过。于是,他就从父亲手里要来了这只死鹌鹑,给它在巢边做了一个小小的鸟坟,埋葬了它。
说来奇怪,从此罗斯宾再也不想有自己的猎枪了……
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有着同情与关爱的种子。我们必须好好呵护它,才能让孩子的心灵永远对那些遭受不幸的人敞开。
┃┃
┃┃
┃bsp; ┃┃
【……拆掉“隔心墙”(5) ----网文字更新最快……】@!!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鸡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鸡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