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心灵鸡汤 人**(5)

人**(5)

目录:心灵鸡汤| 作者:东方笑主编| 类别:玄幻奇幻

    愿世世为矮人

    心灵的改善,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费希特

    有一次,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议会议席上,罗慕洛和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激辩。他讥刺维辛斯提出的建议是“开玩笑”。突然之间,维辛斯基把他所有轻蔑别人的天赋都向他发挥出来。他说:“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

    在维辛斯看来,这就是辩论了。罗慕洛承认,自己的国家和他的相比,不过是地图上的一点而已。他自己穿了鞋子,身高也只有1.63米。

    即使在罗慕洛家中,他也是矮子。四个儿子全比他高7、8厘米。就是自己的太太穿高跟鞋的时候,也要比他高寸把。他们婚后,有一次他太太接受访问,曾谦虚地说:“我情愿躲在我丈夫的影子里,沾他的光。”一个熟识的朋友就打趣地说,这样的话,就没有多少地方好躲了。

    罗慕洛身材矮小,和鼎鼎大名的人物在一起,常常特别惹人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麦克阿瑟将军的副官,将军比他高20厘米。那次登陆雷伊泰岛,他们一同上岸,新闻报导说:“麦克阿瑟将军在深及腰部的水中走上了岸,罗慕洛将军和他在一起。”一位专栏作家立即拍电报调查**。他认为如果水深到麦克阿瑟将军的腰部,罗慕洛就要淹死了。

    罗慕洛一生当中,常常想到高矮的问题。他但愿生生世世都做矮子。

    这句话可能会使人诧异。许多矮子都因为身材而自惭形秽。罗慕洛承认,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高底鞋。但用这个法子把身材加高实在不舒服——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不舒服。这种鞋子使他感到自己在自欺欺人,于是他再也不穿了。

    其实这种鞋子剥夺了他天赋的一大便宜。因为:矮小的人初时总被人轻视;后来,他有了表现,别人就觉得出乎意料,不由地佩服起来,在他们心目中,他的成就就格外出色。

    有一年罗慕洛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辩论小组,初次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因为矮小,所以样子不像大学生,而像小学生。一开始,听众就为罗慕洛鼓掌助威。在他们看来,他已经居于下风,大多数人都喜欢看居下风的人得胜。

    罗慕洛一生的遭遇都是如此,平平常常的事经他一做,往往就似乎成了惊天动地之举,因为大家对他毫不寄以希望。

    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以无足轻重的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身份,应邀发表演说。讲台差不多和他一样高。等到大家静下来,罗慕洛庄严地说出这一句话:“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作最后的战场吧。”全场顿时寂然,接着爆发出一阵掌声。罗慕洛放弃了预先准备好的演讲稿,畅所欲言,思如泉涌。后来,他在报上看到当时自己说了这样一段话:“维护尊严,言辞和思想比枪炮更有力量……唯一牢不可破的防线是互助互谅的防线!”

    这些话如果是大个子说的,听众可能客客气气地鼓一下掌。但菲律宾那时离独立还有一年,罗慕洛又是矮子,由他来说,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天起,小小的菲律宾在联合国大会中就被各国当作资格十足的国家了。

    矮子还占一种便宜:通常都特别会交朋友。人家总想卫护他们,容易对他们推心置腹。大多数的矮子早年就都懂得:友谊和筋骨健硕的力量一样强大。

    早在1935年,大多数的美国人还不知道罗慕洛这个人,那时他应邀到圣母大学接受荣誉学位,并且发表演说。那天罗斯福总统也是演讲人。事后他笑吟吟地怪罗慕洛“抢了美国总统的风头”。

    罗慕洛相信,身材矮小的人往往比高大的人富有人情味而平易近人。他们从小就知道自视决不可太高。身材魁梧的人态度矜持,别人会说他有“威仪”。但是矮小的人摆出这种架子来,大家就要说他“自大”了。

    一个人有没有用,和个子大小无关。反之,身材矮小可能真有好处。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矮子。贝多芬和纳尔逊都只有1.63米高。但是他们和只有1.52米高的英国诗人济慈及哲学大师康德相比,已经算高大的了。

    人的真正价值体现在精、气、神。如果内在的品*与精神颓败而萎靡,那么即使外形生得高大健硕,看上去也像没有灵魂的骨架一般,毫无人格魅力可言。

    难忘的假日之旅

    爱经常会让人们的心灵发生颤动,因为我们太缺乏爱了。

    ——汉姆生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

    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1角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前面?”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

    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kao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

    “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节礼物,他不用花1角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节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dd抱到车子前排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3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付出比得到更令人快乐。每一个人都应该想着如何才能给别人更多的关爱,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幸福。所以,我们活着就是要学会给予,勇于付出,因为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永远向前

    光明与黑暗两个自我无时不在争执、拉扯,你必须小心谨慎,才能保住光明的自我,而不让黑暗面得逞。

    ——奥格

    一个寒冬的夜晚,约克镇的琼生饥寒交迫地栖身在一个破工棚里,外面风雪交加,而他却独自窝在一张破床上,屋内没有生火,他蜷缩着,进入半昏迷状态。接着,也许是一场梦,也许只是幻象,他看见一扇窗,窗内有火光跳跃,火炉边坐着一个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这人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充满自信,他示意他过去取暖,琼生怯生生地照办了,当着他的面,琼生自惭形秽。接着他示意琼生见见屋子里的其他人,琼生躲在墙角偷看,发现那些人都是琼生以前的雇主、朋友和相识的人,他没有勇气见他们。

    接连几天他都被邀请到那个温暖的屋子里,那些他无颜相见的人也都在屋里坐着,然而他始终没有勇气见他们。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问屋子的主人:“你究竟是谁?”

    “我是你的过去,也是你的未来。我们曾经住在同一个身体里,虽然偶尔有争执,大致上还是相安无事地共处着。然而你渐渐变了,我们再也无法相容了,我只得黯然离开,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两个自我:一个光明,一个黑暗,现在我被你赶出来了,你的身体里只剩下黑暗。”

    “你为什么逼我见那些人?”琼生又问。

    “是你在逼我。我走后,你领着身体坠落,你知道终点是死亡吗?现在你已经走到死亡的边缘了,再往下走一步,我们便同归于尽。用点脑筋和意志力,你只要往上走,我就可以回来。”

    “我已丧失意志力,头脑也不管用了。”

    “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这个世界是光明的,只要你有勇气要求,就能得到你要的东西。”

    等琼生醒来,他的人生观有了极大的转变,他又看见耀眼的阳光,又听到虫鸣鸟叫,他的身体依然虚弱,但充满斗志。他四下张望,寻找那个神采奕奕的自我,但显然他是隐而不见了。

    琼生回想梦境中的一切,暗下决心要寻回光明的自我,当这个念头浮现时,光明的自我其实已经回到他的身体里了,只是他当时毫无知觉罢了。他不去回想过去,昨日种种不再,只有今天才是实在的东西,他决定重新开始。

    他走进以往常去的餐厅,向他的旧识点头问好,然后找到以前的房东,请他让他租个房间。接着他回到以前的工厂,要求老板让他在那里工作。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埋头苦干,像过去刚起步时一样努力。

    朋友对他的转变都感到惊讶不已,他们起先抱着怀疑的态度,不久便转而恭贺他找回自己。他知道他的光明面抬头了,更知道如果稍不谨慎,他随时会离他而去。他的下半生很快度过了。琼生很骄傲地说,一直到现在他都在往上爬,再没有坠入生命的谷底。

    你的愿望可以成真,伸手掌握就可以得到它。不要看轻自己的潜力,不要心存恐惧,世上最可怕的就是畏缩、胆怯。发挥你的潜力,凡事往光明面想,不要害怕尝试。落实你的人生观,哲理只是空谈,只有实践才能改变你的生活。遵照你心灵所驱去做,你会获得应有的收获。

    珍贵的评语

    赞美是构成自信的重要元素,一个人之所以自信往往是因为他征服了别人的眼光。

    ——曼德拉

    马克.爱克朗德是三年级一班的学生,而玛丽正是他的老师。班上有34个学生,他们活泼可爱,而马克又是百里挑一的。他总是衣着整洁,总是乐呵呵的,偶尔来一下恶作剧,也能令人愉快。

    马克上课时总爱讲话,玛丽不得不再三提醒他,未经老师允许而讲话是不对的。每次玛丽指正他的错误时,他总是真诚地对玛丽说:“谢谢您的指正,姐姐!”一开始听到这样的话,玛丽不知所措,但不久玛丽就习以为常了,而且一天要听好几次这样的话。

    一天上午,马克上课时又讲话。这一次,玛丽真的生气了,她犯了一个新教师易犯的错误。玛丽瞪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再说一个字,我就把你的嘴封起来!”

    不到10秒钟,班上的察克叫道:“老师,马克又讲话了。”玛丽并没让谁来监督马克,但既然玛丽已宣布要惩罚他,玛丽不得不遵守诺言。玛丽走到讲桌前,从容地拉开抽屉,取出一卷胶带。她二话没说,走到马克桌前,撕下两条胶带,将他的嘴封成“x”形,然后,返回讲桌。

    玛丽扫了下马克,看他怎么样,他也向玛丽眨眼。这下可把他治住了!玛丽忍不住笑了。她走到马克身边,替他撕下胶带,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这时,全班同学欢呼起来。马克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您的指正,姐姐!”

    那年年底,玛丽被安排教初中数学。过了几年,马克又恰巧分在玛丽的班里。他比以前更英俊、更彬彬有礼。九年级的他,已不再像三年级时那样爱上课讲话了,而是认真听玛丽讲“新数学”。

    有一个星期五,玛丽发觉事情有点不对头,一个星期以来,同学们似乎在为什么事情闹别扭,并在相互抵触。玛丽想,她必须结束这种不正常情况,使大家重新团结起来。放学前,玛丽让学生们将班上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想一想每个同学的最大优点,填在名字的后面。他们写完后都将纸交给了玛丽,然后离开了教室。马克走到玛丽面前说:“谢谢您教我功课,姐姐!祝您周末愉快。”

    星期六休息那天,玛丽将班上学生的名字分别写在纸上。然后,分别抄上学生们给每一个同学所写的优点。星期一上课前,玛丽将评语发到学生们的手中。不一会儿,班上的一张张小脸如花儿开放般地笑了。“真的吗?”玛丽听见有人小声说,“我从来不知道别人会认为我那么好!”“原来同学们那样喜欢我!”看得出来,这特殊的评语使每人都感到出乎意料。

    后来,再也没有人提起过那些评语,他们课后是否谈论这件事、是否与他们的父母谈起过这件事,玛丽无从知晓。其实,对玛丽来说,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达到了目的。

    无论如何,被人肯定和赞赏,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尤其是对孩子,或许你一个肯定的目光,一个赞许的微笑会改变他的一生。

    ┃┃

    ┃┃

    ┃bsp;   ┃┃

    【……人**(5) ----网文字更新最快……】@!!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鸡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鸡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