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可待(3)
目录:心灵鸡汤| 作者:东方笑主编| 类别:玄幻奇幻
没有“工作”
你若有个好妻子,可能成为幸运儿,若有个坏妻子,则能成为哲学家。
——苏格拉底
在现代社会里,还有什么会比娶个没有“工作”的老婆更丢脸的事?
就拿查理德太太杰姬为例子吧。
她编织、纺羊毛、一星期到艺术学院上两堂课,现在正忙着组合她专为客厅设计的7米挂毯。她照常在一星期之内做许多顿饭、烫好几打衬衫、找蜡、清洗地板、遛狗,外加每个礼拜办一次晚宴。
但是她没有“工作”。
她每星期至少要摸摸两个额头(看看有没有发烧)一次;聆听一堆的课程,以取得牛津大学的学位;管理家庭开支;在地下室里找出天底下没有第二个人能找得到的东西;每天早上提醒理查梳头发;在珍长青春痘的时候逗她开心;整修家具。
她负责购物、打听哪儿有特价拍卖、清洗各种运动用品、追踪每个人的内衣裤、回复亲友的信件、确定没有人把戒指留在浴缸旁,还要照料最基本的医药问题。
但是她没有“工作”。
她帮家里的所有的人剪头.发;清理暖气炉的地滤板;帮狗剪指甲;为家里的男士们提供华尔兹课程;用吸尘器清扫房子;在孩子的午餐盒里放些特别的东西作为意外的惊喜;挂外套;当有人脚冰冷时为他们按摩;提供笑声,无论需要与否;清除各种碎片;指导画眼线的方法;宣告最后期限;听到尖酸的讽刺之词还要保持微笑;整理照片。
没有经过一番拥抱,她不准任何.人走出家门;每晚将珍包裹在被子里(即使她已经14岁了,而且和妈妈的个头差不多高);她知道邮件寄送的速度;调整沙发的位置;当家里有人说将来要当首相、运动名人或是出色的侦探(理查目前的志愿)时,她会郑重其事地聆听这些心愿;挂画(有一面墙上挂了80幅);缝扣子;参观美术画廊。
而“工作”呢?恐怕没有。
杰姬将牛仔裤加长;拆水管;记.得一星期作一次意大利面(孩子们最喜欢的);找出报上的标题,也许可以作为专栏;每天早上作30下仰卧起坐,以保持苗条;耐心地对理查解释为什么不能18天内穿同一件衬衫;制作圣诞卡。
现在她一星期之内不再慢跑三次、担任救生员或.是到夜校上德语课,而她在大学里的经典名著课程已经结束。
但是她为珍的卧室做了宽幅地毯,造好了前厅的.咖啡桌(利用旧的餐厅家具),而且(就在上个礼拜)当父亲跌过一次跤之后,她还用幻灯片放映机说明如何更换灯泡。
但不幸地是,这些都不是重点。
杰姬并没有到办公室里上班,或是执行脑部外.科手术,或是开大卡车,或是隶属某一个团体,或是用打字机打信,或是卖房地产,或是主持电视节目甚至参加摔跤。
简而言之,她没有“工作”。
你知道,查理跟.她刚结婚的前3年她确实“工作”过,在打算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却在怀史蒂芬之前的一两个月辞职了。
现在她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妻子和母亲。
也许将来有一天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杰姬就会再度有“工作”,然而就现在的情形来看她可能太忙了。
作为妻子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照顾好家庭,妻子的工作对象其实就是家庭。任何一个家庭都有相当繁多的家务要做,所以说妻子有份终身劳累的工*。
*是守望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当韦伯还不到17岁的时候,就决定要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母亲使出浑身解数,想使韦伯打消这个念头,但到最后,她还是无可奈何地在服役许可书上签了字。
完成了军训之后,韦伯得知自己将要被派往位于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服役。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来菲律宾快两年了。一天,博伊德少校传召韦伯去他的办公室。在韦伯的印象中,他是个不错的人,韦伯敢肯定少校不是叫他去陪他消遣日子的。
少校正阅读文件。韦伯的神色有些紧张,站在办公桌前等候问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说:“军士,为什么你半年多没给母亲写信了?”
韦伯感觉膝盖有些发软。半年多,有这么长的时间了吗?韦伯暗自寻思。
“我没多少话可写的,长官。”
少校满腹狐疑地看着韦伯。韦伯心里知道这不过是借口罢了。真实的情况是,那时他们这些年轻的海军士兵一有空闲就尽情玩乐,把其他的事情通通抛诸脑后。
博伊德少校告诉韦伯,他的母亲通过美国红十字会,费尽周折才和韦伯的上级联系上,诉说了儿子很久没有写信的情况。然后他问韦伯:“看见那张桌子了吗,军士?”
“是的,长官。”
“拉开最上面的抽屉,里面有纸和笔。然后坐下来给你母亲写点什么。”
“是,长官。”韦伯写完一封简短的信,又站在少校的面前听候指示。
“军士,我现在命令你:以后每周至少给你母亲写一封信!明白了吗?”
在这以后的军旅生活里,韦伯执行了这个命令。
35年后,母亲已是白发苍苍,精神状况也每况愈下,以致韦伯不得不送她去康复医院疗养。当韦伯整理她的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一个杉木匣子。打开一看,在匣子的底层,是一札用鲜艳的红丝带系起来的信。
这些信,是韦伯当年从菲律宾写给母亲的。那个下午,韦伯就坐在母亲房间的地板上,认真地读每一封信。读着读着,他禁不住泪如泉涌。
到了此时此刻,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年少无知曾给母亲带来多深的忧伤。她望眼欲穿,他却音讯全无。等到她用心珍藏着他写的每一句话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在“命令”下给她写信的。
等到韦伯恍然大悟,母亲却已经老了。亡羊补牢,韦伯仍然受益匪浅。
现在,韦伯再也不需要一个指挥官在他面前发号施令,命令他要经常给自己所爱的人写信了。历经人世的沧桑,他终于明白:爱是守望,也是感应。
母亲的爱,是那样纯粹,那样无私,她甘愿做守望的天使,夜夜企盼儿女的成长;她让我们懂得,真正的爱没有爱得多,爱得少,它是将整个自己全部付出。
归去来兮
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可是一打开上碰到了弟弟,正是巴格达的早上9点。他不是个兵,所以苏珊娜还可以时不时在网上跟他聊聊。
“你在哪儿?”苏珊娜打出一行字。
“还是不说的好。”他回答。害怕网络恐怖分子。谢天谢地他还好,不过苏珊娜还是忍不住训他:“我们有3天没有你的消息了”。他马上反击:“行了行了,打住吧,我挺好。”他打字真快。
照苏珊娜弟弟自己的想法,他不过是在那边工作而已。他是个私营咨询公司的成员,为伊拉克人提供工作机会,帮助他们重建基础设施。他说父母整天在煽情的电视新闻生成的肥皂泡里过日子,父母却说他在制造平安无事的肥皂泡——既然他自己说任何时候都能回家,现在美国人在巴格达越来越危险,干吗要冒险呢?
弟弟比苏珊娜小12岁,今年也35了。可是只要他不在苏珊娜眼前,苏珊娜总是想起那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顶着一头柔软的金发。苏珊娜的母亲是苏格兰人,他们姐弟俩的皮肤却有点橄榄色,是继承了父亲的波斯血统。他们都对东方着迷。
伊拉克战争开始前很久,弟弟就去了中东。他跟当地人一起学习生活工作。去巴格达参加重建,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苏珊娜是理解他的,但是也生气,因为他实在让父母太担惊受怕。
父亲80岁了,在癌症恢复期,母亲患有肺气肿。两个人都是面色苍白,神思恍惚,只要新闻里有特别报道,他们就吓得瞪大了眼睛。
家里人现在团结得像衣服上的针脚那么紧密。他们都小心翼翼不让对方知道任何坏消息。父母不愿让苏珊娜告诉弟弟,他们病得多么厉害,弟弟也不愿苏珊娜跟父母说真话——比如他有时会突然从网上消失,回来后打上一行字:“抱歉,刚才附近发生爆炸,现在我回来了。”苏珊娜真是要辜负父母的信任了。
弟弟又打了一行字:“爸好吗?”
苏珊娜回答:“好些了。”苏珊娜的手指在键盘上游移,趁着还没后悔,她打上了一行字:“现在是妈不大好。我有点害怕。”聊天停顿了一下。苏珊娜知道这次他不会无所谓的。果然他回答道:“我明天飞阿曼,然后回纽约。”苏珊娜大功告成。弟弟要回家了。
苏珊娜告诉父母说,弟弟觉得自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了。母亲第一次喘匀了气,而父亲的眉头舒展了些。弟弟到家的时候,他们看起来已经和以前差不多了。
弟弟刚回来的两天,大部分时候都在睡觉,有时候母亲在他旁边的床上打个盹。有天打雷,他一下弹起来,猫着腰从屋里跑出去。后来“吃吃”地笑着跑回来又睡。他从来没说过母亲的病情看起来不像苏珊娜说得那么严重,苏珊娜想他肯定很高兴找到个回家的理由。
弟弟回家的第三天,就有消息说他在巴格达住过的房子被炸,他卧室的窗玻璃全碎了。一家人看见了他脸上震惊的表情,不再是漫不经心的神情。父母大受鼓舞:没准弟弟能待在家里了。父亲说:“你在那边能干成什么?”母亲说:“在这儿你也一样能帮助他们(伊拉克人),对不对?”
日子一长,待在家里禁锢了弟弟的事业。父母使用了各种“手段”,试图让他放弃工作。
弟弟偷偷问苏珊娜该怎么办。苏珊娜很矛盾。母亲一再跟苏珊娜嘟囔“你能让他留下”,父亲夜里睡不着觉,起来为弟弟祷告,苏珊娜能扛得住吗?她还是下了决心。3个星期已经比任何一个士兵的探亲时间都长了。这是意外的礼物。现在弟弟回到巴格达,苏珊娜至少可以在网上点一下他的名字,然后打上:“你在哪儿?”苏珊娜感到安慰。
亲情最美的地方就在于那种彼此之间的牵挂与思念。想想看,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同父母共进晚餐?多久没有在黄昏的时候陪着爱人在夕阳下散步?有多久没有在周末的阳光里和家人一起尽情挥洒欢笑?……
爱的遗赠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格雷戈里
艾尔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娴熟的艺术家和制陶工人了。他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一天晚上,他的长子感到胃部疼得很厉害。但是艾尔和妻子都认为这只是普通的肠道疾病,而没有多加注意。但是男孩得的却是急*阑尾炎,在那天晚上他意外地死了。
如果不是由于他的粗枝大叶,儿子的死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正是在这样巨大的犯罪感的压抑下,艾尔的情绪急剧地变坏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留下6岁的小儿子与他相依为命。这使得本来就已经很糟的局面更加恶化了。艾尔受不了这两件事给他带来的打击,就试图从酒精中寻求帮助和解拖。没过多久,他就变成了一个酒鬼。
随着对酒精的迷恋越来越深,艾尔所拥有的一切开始一点一点地失去——他的家,他的土地,他的艺术作品……最后,艾尔在旧金山一家汽车旅馆里孤独地死去了。
当邻居米歇尔听到艾尔去世的消息,他对艾尔的蔑视也和世人对那些死后没给子孙留下任何遗产的人一样。“这是一个多么彻底的失败!”他心里这样想,“完全是浪费生命!”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米歇尔开始对自己早年对艾尔的苛刻评断有所反思。因为,他认识了艾尔现在已经成年的小儿子——厄尼。他是他所认识的最仁慈、最精细和最富爱心的人之一。米歇尔观察着厄尼和他的孩子们,看见他们之间洋溢着动人的关爱之情。他知道那种仁慈和爱心一定源自某处。
米歇尔很少听到厄尼谈论他的父亲,要为一个酒鬼辩护是多么困难啊。一天,他鼓起勇气问厄尼。“有一件事使我感到很迷惑,”他说,“我知道你主要是由父亲抚养长大的。那么他究竟怎样使你成为这么一个非同寻常的人呢?”
厄尼平静地坐在那儿,仔细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他说:“从我记事起一直到我18岁离开家,爸爸每天晚上都到我的房间里来,亲吻我的面颊,并且说‘我爱你,儿子’。”
米歇尔的眼睛湿润了,他意识到自己过去觉得艾尔是一个失败者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他虽然没有给儿子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他用一个父亲的仁慈和爱心,培养出了一个非常善良无私的儿子。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坚硬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的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
┃┃
┃bsp; ┃┃
【……此**可待(3) ----网文字更新最快……】@!!
你若有个好妻子,可能成为幸运儿,若有个坏妻子,则能成为哲学家。
——苏格拉底
在现代社会里,还有什么会比娶个没有“工作”的老婆更丢脸的事?
就拿查理德太太杰姬为例子吧。
她编织、纺羊毛、一星期到艺术学院上两堂课,现在正忙着组合她专为客厅设计的7米挂毯。她照常在一星期之内做许多顿饭、烫好几打衬衫、找蜡、清洗地板、遛狗,外加每个礼拜办一次晚宴。
但是她没有“工作”。
她每星期至少要摸摸两个额头(看看有没有发烧)一次;聆听一堆的课程,以取得牛津大学的学位;管理家庭开支;在地下室里找出天底下没有第二个人能找得到的东西;每天早上提醒理查梳头发;在珍长青春痘的时候逗她开心;整修家具。
她负责购物、打听哪儿有特价拍卖、清洗各种运动用品、追踪每个人的内衣裤、回复亲友的信件、确定没有人把戒指留在浴缸旁,还要照料最基本的医药问题。
但是她没有“工作”。
她帮家里的所有的人剪头.发;清理暖气炉的地滤板;帮狗剪指甲;为家里的男士们提供华尔兹课程;用吸尘器清扫房子;在孩子的午餐盒里放些特别的东西作为意外的惊喜;挂外套;当有人脚冰冷时为他们按摩;提供笑声,无论需要与否;清除各种碎片;指导画眼线的方法;宣告最后期限;听到尖酸的讽刺之词还要保持微笑;整理照片。
没有经过一番拥抱,她不准任何.人走出家门;每晚将珍包裹在被子里(即使她已经14岁了,而且和妈妈的个头差不多高);她知道邮件寄送的速度;调整沙发的位置;当家里有人说将来要当首相、运动名人或是出色的侦探(理查目前的志愿)时,她会郑重其事地聆听这些心愿;挂画(有一面墙上挂了80幅);缝扣子;参观美术画廊。
而“工作”呢?恐怕没有。
杰姬将牛仔裤加长;拆水管;记.得一星期作一次意大利面(孩子们最喜欢的);找出报上的标题,也许可以作为专栏;每天早上作30下仰卧起坐,以保持苗条;耐心地对理查解释为什么不能18天内穿同一件衬衫;制作圣诞卡。
现在她一星期之内不再慢跑三次、担任救生员或.是到夜校上德语课,而她在大学里的经典名著课程已经结束。
但是她为珍的卧室做了宽幅地毯,造好了前厅的.咖啡桌(利用旧的餐厅家具),而且(就在上个礼拜)当父亲跌过一次跤之后,她还用幻灯片放映机说明如何更换灯泡。
但不幸地是,这些都不是重点。
杰姬并没有到办公室里上班,或是执行脑部外.科手术,或是开大卡车,或是隶属某一个团体,或是用打字机打信,或是卖房地产,或是主持电视节目甚至参加摔跤。
简而言之,她没有“工作”。
你知道,查理跟.她刚结婚的前3年她确实“工作”过,在打算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却在怀史蒂芬之前的一两个月辞职了。
现在她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妻子和母亲。
也许将来有一天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杰姬就会再度有“工作”,然而就现在的情形来看她可能太忙了。
作为妻子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照顾好家庭,妻子的工作对象其实就是家庭。任何一个家庭都有相当繁多的家务要做,所以说妻子有份终身劳累的工*。
*是守望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当韦伯还不到17岁的时候,就决定要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母亲使出浑身解数,想使韦伯打消这个念头,但到最后,她还是无可奈何地在服役许可书上签了字。
完成了军训之后,韦伯得知自己将要被派往位于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服役。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来菲律宾快两年了。一天,博伊德少校传召韦伯去他的办公室。在韦伯的印象中,他是个不错的人,韦伯敢肯定少校不是叫他去陪他消遣日子的。
少校正阅读文件。韦伯的神色有些紧张,站在办公桌前等候问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说:“军士,为什么你半年多没给母亲写信了?”
韦伯感觉膝盖有些发软。半年多,有这么长的时间了吗?韦伯暗自寻思。
“我没多少话可写的,长官。”
少校满腹狐疑地看着韦伯。韦伯心里知道这不过是借口罢了。真实的情况是,那时他们这些年轻的海军士兵一有空闲就尽情玩乐,把其他的事情通通抛诸脑后。
博伊德少校告诉韦伯,他的母亲通过美国红十字会,费尽周折才和韦伯的上级联系上,诉说了儿子很久没有写信的情况。然后他问韦伯:“看见那张桌子了吗,军士?”
“是的,长官。”
“拉开最上面的抽屉,里面有纸和笔。然后坐下来给你母亲写点什么。”
“是,长官。”韦伯写完一封简短的信,又站在少校的面前听候指示。
“军士,我现在命令你:以后每周至少给你母亲写一封信!明白了吗?”
在这以后的军旅生活里,韦伯执行了这个命令。
35年后,母亲已是白发苍苍,精神状况也每况愈下,以致韦伯不得不送她去康复医院疗养。当韦伯整理她的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一个杉木匣子。打开一看,在匣子的底层,是一札用鲜艳的红丝带系起来的信。
这些信,是韦伯当年从菲律宾写给母亲的。那个下午,韦伯就坐在母亲房间的地板上,认真地读每一封信。读着读着,他禁不住泪如泉涌。
到了此时此刻,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年少无知曾给母亲带来多深的忧伤。她望眼欲穿,他却音讯全无。等到她用心珍藏着他写的每一句话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在“命令”下给她写信的。
等到韦伯恍然大悟,母亲却已经老了。亡羊补牢,韦伯仍然受益匪浅。
现在,韦伯再也不需要一个指挥官在他面前发号施令,命令他要经常给自己所爱的人写信了。历经人世的沧桑,他终于明白:爱是守望,也是感应。
母亲的爱,是那样纯粹,那样无私,她甘愿做守望的天使,夜夜企盼儿女的成长;她让我们懂得,真正的爱没有爱得多,爱得少,它是将整个自己全部付出。
归去来兮
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可是一打开上碰到了弟弟,正是巴格达的早上9点。他不是个兵,所以苏珊娜还可以时不时在网上跟他聊聊。
“你在哪儿?”苏珊娜打出一行字。
“还是不说的好。”他回答。害怕网络恐怖分子。谢天谢地他还好,不过苏珊娜还是忍不住训他:“我们有3天没有你的消息了”。他马上反击:“行了行了,打住吧,我挺好。”他打字真快。
照苏珊娜弟弟自己的想法,他不过是在那边工作而已。他是个私营咨询公司的成员,为伊拉克人提供工作机会,帮助他们重建基础设施。他说父母整天在煽情的电视新闻生成的肥皂泡里过日子,父母却说他在制造平安无事的肥皂泡——既然他自己说任何时候都能回家,现在美国人在巴格达越来越危险,干吗要冒险呢?
弟弟比苏珊娜小12岁,今年也35了。可是只要他不在苏珊娜眼前,苏珊娜总是想起那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顶着一头柔软的金发。苏珊娜的母亲是苏格兰人,他们姐弟俩的皮肤却有点橄榄色,是继承了父亲的波斯血统。他们都对东方着迷。
伊拉克战争开始前很久,弟弟就去了中东。他跟当地人一起学习生活工作。去巴格达参加重建,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苏珊娜是理解他的,但是也生气,因为他实在让父母太担惊受怕。
父亲80岁了,在癌症恢复期,母亲患有肺气肿。两个人都是面色苍白,神思恍惚,只要新闻里有特别报道,他们就吓得瞪大了眼睛。
家里人现在团结得像衣服上的针脚那么紧密。他们都小心翼翼不让对方知道任何坏消息。父母不愿让苏珊娜告诉弟弟,他们病得多么厉害,弟弟也不愿苏珊娜跟父母说真话——比如他有时会突然从网上消失,回来后打上一行字:“抱歉,刚才附近发生爆炸,现在我回来了。”苏珊娜真是要辜负父母的信任了。
弟弟又打了一行字:“爸好吗?”
苏珊娜回答:“好些了。”苏珊娜的手指在键盘上游移,趁着还没后悔,她打上了一行字:“现在是妈不大好。我有点害怕。”聊天停顿了一下。苏珊娜知道这次他不会无所谓的。果然他回答道:“我明天飞阿曼,然后回纽约。”苏珊娜大功告成。弟弟要回家了。
苏珊娜告诉父母说,弟弟觉得自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了。母亲第一次喘匀了气,而父亲的眉头舒展了些。弟弟到家的时候,他们看起来已经和以前差不多了。
弟弟刚回来的两天,大部分时候都在睡觉,有时候母亲在他旁边的床上打个盹。有天打雷,他一下弹起来,猫着腰从屋里跑出去。后来“吃吃”地笑着跑回来又睡。他从来没说过母亲的病情看起来不像苏珊娜说得那么严重,苏珊娜想他肯定很高兴找到个回家的理由。
弟弟回家的第三天,就有消息说他在巴格达住过的房子被炸,他卧室的窗玻璃全碎了。一家人看见了他脸上震惊的表情,不再是漫不经心的神情。父母大受鼓舞:没准弟弟能待在家里了。父亲说:“你在那边能干成什么?”母亲说:“在这儿你也一样能帮助他们(伊拉克人),对不对?”
日子一长,待在家里禁锢了弟弟的事业。父母使用了各种“手段”,试图让他放弃工作。
弟弟偷偷问苏珊娜该怎么办。苏珊娜很矛盾。母亲一再跟苏珊娜嘟囔“你能让他留下”,父亲夜里睡不着觉,起来为弟弟祷告,苏珊娜能扛得住吗?她还是下了决心。3个星期已经比任何一个士兵的探亲时间都长了。这是意外的礼物。现在弟弟回到巴格达,苏珊娜至少可以在网上点一下他的名字,然后打上:“你在哪儿?”苏珊娜感到安慰。
亲情最美的地方就在于那种彼此之间的牵挂与思念。想想看,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同父母共进晚餐?多久没有在黄昏的时候陪着爱人在夕阳下散步?有多久没有在周末的阳光里和家人一起尽情挥洒欢笑?……
爱的遗赠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格雷戈里
艾尔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娴熟的艺术家和制陶工人了。他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一天晚上,他的长子感到胃部疼得很厉害。但是艾尔和妻子都认为这只是普通的肠道疾病,而没有多加注意。但是男孩得的却是急*阑尾炎,在那天晚上他意外地死了。
如果不是由于他的粗枝大叶,儿子的死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正是在这样巨大的犯罪感的压抑下,艾尔的情绪急剧地变坏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留下6岁的小儿子与他相依为命。这使得本来就已经很糟的局面更加恶化了。艾尔受不了这两件事给他带来的打击,就试图从酒精中寻求帮助和解拖。没过多久,他就变成了一个酒鬼。
随着对酒精的迷恋越来越深,艾尔所拥有的一切开始一点一点地失去——他的家,他的土地,他的艺术作品……最后,艾尔在旧金山一家汽车旅馆里孤独地死去了。
当邻居米歇尔听到艾尔去世的消息,他对艾尔的蔑视也和世人对那些死后没给子孙留下任何遗产的人一样。“这是一个多么彻底的失败!”他心里这样想,“完全是浪费生命!”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米歇尔开始对自己早年对艾尔的苛刻评断有所反思。因为,他认识了艾尔现在已经成年的小儿子——厄尼。他是他所认识的最仁慈、最精细和最富爱心的人之一。米歇尔观察着厄尼和他的孩子们,看见他们之间洋溢着动人的关爱之情。他知道那种仁慈和爱心一定源自某处。
米歇尔很少听到厄尼谈论他的父亲,要为一个酒鬼辩护是多么困难啊。一天,他鼓起勇气问厄尼。“有一件事使我感到很迷惑,”他说,“我知道你主要是由父亲抚养长大的。那么他究竟怎样使你成为这么一个非同寻常的人呢?”
厄尼平静地坐在那儿,仔细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他说:“从我记事起一直到我18岁离开家,爸爸每天晚上都到我的房间里来,亲吻我的面颊,并且说‘我爱你,儿子’。”
米歇尔的眼睛湿润了,他意识到自己过去觉得艾尔是一个失败者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他虽然没有给儿子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他用一个父亲的仁慈和爱心,培养出了一个非常善良无私的儿子。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坚硬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的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
┃┃
┃bsp; ┃┃
【……此**可待(3) ----网文字更新最快……】@!!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心灵鸡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心灵鸡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