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故人的近况
目录:大明征途| 作者:择日北飞| 类别:历史军事
邹义呵呵笑着,哈了下腰,附和道:“殿下,这李如松打仗确实是把好手!要说这老李家,也真是将才辈出,想那去年被万岁爷罢免的李成梁李大帅,可是能与戚继光戚大帅并称的名将。w.YZUU点com不过,戚大帅虽然名望上稍胜李成梁,但有一点却不如李成梁,那就是没有李成梁那么多儿子!”
“李家九虎将么?”朱常洛嘴角翘了翘,看不出是夸奖还是讽刺。
“对、对,外面可不就是这么称呼的吗!”
邹义忙不迭的点了点头:“但说到战功,除了李成梁在关外多年,让关东的那群鞑子闻风丧胆外,李家就数李如松了。年前的宁夏一战,打出了咱大明的威风,不仅收拾了叛贼哱拜,还让那些蠢蠢欲动的鞑靼各部重新老实了下来。还有麻贵将军,在李如松进逼宁夏之际,率部直捣与哱拜狼狈为奸的套部鞑靼首领著力兔,不仅捣毁套部大营,还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要是朝鲜能有这一半战力,哪里还惧那小小倭寇。”
最近几年,邹义已经摸清了朱常洛的一个习性,那就是对于朝廷发生的那些大事都异乎寻常的关心,然后说不得就会挑出一件在邹义看来毫不相干的事情,转而很巧妙的利用起来,这让邹义打心眼里佩服不已。
另外,不得不说,邹义这些年别的没学会,但对于朝廷发生的大事那是几乎全都了然于胸,当然,这全是为了朱常洛的需要而专门去打听的。
朱常洛微微点了点头,麻贵这个人他是知道的,行军打仗不会弱于李如松。
“不过,”邹义突然小声的说道:“李如松这人仗着万岁爷的信任,很是傲气。”
“哦?还有这事?”朱常洛知道李如松是朱翊钧的心腹爱将,当年与慈圣皇太后争权时,便是从京营中召来时任都督佥事、神机营副将坐堂官的李如松,率领三千本部人马进的城,可见对李如松的信任。
“奴婢也是才打听出来的。”邹义有些神秘的说道:“之前在平定宁夏哱拜时,李如松提督陕西军务,自认权任重,便不想受制于陕西总督,行事多越过总督,自行其是。后来被兵部尚书石星上书弹劾,说他违反建制、不受命令,结果万岁爷却把石星的奏折留中不发,只是下诏告诫了一下而已,这种事要是放在别人身上,不要说官还能不能做成,恐怕小命能保住就算是不错了。”
朱常洛皱了下眉头,武将不听从命令是兵家大忌,到时哪里还能谈得上取胜?不过,如果战时总督的命令是错的,作为提督,不听命令自行其是倒也勉强能够说得过去。
宁夏之战,虽然最终得以顺利的平叛,但总督魏学曾却因连战失利而被弹劾丢官,仅凭这件事很难说明李如松是对是错。
“就只凭这件事?”
“还有,就在平定了宁夏之乱后,万岁爷派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入朝抗倭,兵部侍郎宋应昌为经略总理入朝军务。据闻这李如松仗着新立战功和万岁爷的宠信,初见经略宋应昌时便产生了间隙。”邹义小声的对朱常洛禀报道。
“哦?怎么回事?”
“按照规矩,大帅初次见督师,在厅堂要穿着甲胄拜见,出来时改换冠帽衣带,才算礼貌和尊重。但李如松却用监司拜见总督巡抚的礼仪,只是穿着素服,侧身就坐而已。”
“这些你是听谁说的?”朱常洛问道,虽然他对于明朝的这一套文官钳制武官有些厌恶,但也明白,这能很好的制约武官专权,以避免武官因权势过剩而出现那种军阀或者割据势力。
先不论别的,单说宋应昌乃是经略总理朝鲜军务,那他就是朝鲜方面军的最高统帅,而李如松作为东征提督,是要受宋应昌节制的,也就是宋应昌的下属。
现在属官在主官面前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还谈什么听令行事?作为朝鲜方面军的主要武官,李如松掌握着很大一部分兵权,现在就出现了将帅不和,加上宋应昌根本就没有多少直属军队,朱常洛已经可以想象,本是文官的宋应昌肯定在朝鲜战场上举步维艰了。
“殿下,这是奴婢在通政司那里打听到的,宋应昌弹劾李如松的奏折通过通政司递到了司礼监,结果就没有了下文,很明显万岁爷看了后又留中不发了。”
皱了下眉头,朱常洛想象这件事要是换做自己的话,会如何处理?这朝鲜战场刚抽调过去几万大军还没开打,就下旨斥责或者召回李如松的话,那对于士气绝对是莫大的打击;但要不处理的话,这将帅不和对战争更是绝对不利,配合不好各自为战只会徒增军队的伤亡。
思来想去,朱常洛都找不到两全其美的办法。也许暗地里派人过去斥责李如松一番是个不错的选择,可能朱翊钧已经这样做了吧?
摇了摇头,朱常洛不太认同这样的做法,真要是发生这种事,他想自己绝对不会因为对李如松的宠信和对他能力的肯定而心有顾虑,这大概就是自己与朱翊钧的不同之处吧。即便是有损士气,但找个好点的理由也要把不听话的调回来,这种桀骜不驯的人不重处的话绝对是一个隐患。
“邹义,七年前曾经‘保护’过本皇子的那些东厂番子如今都怎么样了?这些年出不了内宫,也就无心理会那些人了。”朱常洛抛开他觉得目前来说还考虑的太早的问题,转移了话题。
“前阵子奴婢见张永年时,还提起过这件事,那批东厂番子调到锦衣卫做了小旗后,这些年有不少人在出任务时殉职了,如今还剩下两个人,一个叫冷墨,一个叫王磊。不过,这两个人运气倒还不错,如今都升到了百户。”邹义恭敬的说道。
“哦?锦衣卫出任务还经常有人殉职吗?”朱常洛有些疑惑,怎么这么巧?当初在混堂司时有十二个东厂番子,七年间居然殉职了十人?难道锦衣卫有这么危险?何况他们都是小旗,大小也是个官了,还会这么容易殉职?
“这到不至于,锦衣卫还是很少有人殉职的。”邹义想了一下答道:“张永年曾经关注过这件事,那些人的死都没有查出任何疑点,看似非常合理。”
“非常合理?”朱常洛摸着下巴深思起来,这件事真的像表面上那么合理吗?七年死去十个锦衣卫低级官员的还能说是合理,但如果这十人……算了,现在想查也力不从心,等有能力了再详查一下吧。
“当年跟着劳鹰的那两个一个叫大牛另一个叫什么的人呢?他们都还好吗?”朱常洛接着追问道。
“大牛还好,他一直跟着劳鹰,另一个好像也在一次出任务时殉职了。”邹义看朱常洛的脸色,似乎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便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朱常洛砸吧了下嘴,还真是很“及时”的殉职啊!
注视着前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邹义:“张永年是不是值得信任呢?”
邹义吓了一跳,斟酌了一下,还是说道:“殿下,奴婢认为,这张永年还是应该可信的,毕竟当然奴婢与他们这些人做的那件事传出去,肯定是要杀头的!就算是万岁爷不追究,张鲸张公公和郑贵妃也是不会轻易罢手的。”
朱常洛眯起了眼睛,真的可以相信吗?御马监和驻扎着腾骧四卫的里草栏场可是就在皇宫东面没多远,盏茶功夫就能进入皇宫,单凭腾骧四卫中一卫的实力,如果指挥得当,控制住皇宫还是非常有可能的!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李家九虎将么?”朱常洛嘴角翘了翘,看不出是夸奖还是讽刺。
“对、对,外面可不就是这么称呼的吗!”
邹义忙不迭的点了点头:“但说到战功,除了李成梁在关外多年,让关东的那群鞑子闻风丧胆外,李家就数李如松了。年前的宁夏一战,打出了咱大明的威风,不仅收拾了叛贼哱拜,还让那些蠢蠢欲动的鞑靼各部重新老实了下来。还有麻贵将军,在李如松进逼宁夏之际,率部直捣与哱拜狼狈为奸的套部鞑靼首领著力兔,不仅捣毁套部大营,还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要是朝鲜能有这一半战力,哪里还惧那小小倭寇。”
最近几年,邹义已经摸清了朱常洛的一个习性,那就是对于朝廷发生的那些大事都异乎寻常的关心,然后说不得就会挑出一件在邹义看来毫不相干的事情,转而很巧妙的利用起来,这让邹义打心眼里佩服不已。
另外,不得不说,邹义这些年别的没学会,但对于朝廷发生的大事那是几乎全都了然于胸,当然,这全是为了朱常洛的需要而专门去打听的。
朱常洛微微点了点头,麻贵这个人他是知道的,行军打仗不会弱于李如松。
“不过,”邹义突然小声的说道:“李如松这人仗着万岁爷的信任,很是傲气。”
“哦?还有这事?”朱常洛知道李如松是朱翊钧的心腹爱将,当年与慈圣皇太后争权时,便是从京营中召来时任都督佥事、神机营副将坐堂官的李如松,率领三千本部人马进的城,可见对李如松的信任。
“奴婢也是才打听出来的。”邹义有些神秘的说道:“之前在平定宁夏哱拜时,李如松提督陕西军务,自认权任重,便不想受制于陕西总督,行事多越过总督,自行其是。后来被兵部尚书石星上书弹劾,说他违反建制、不受命令,结果万岁爷却把石星的奏折留中不发,只是下诏告诫了一下而已,这种事要是放在别人身上,不要说官还能不能做成,恐怕小命能保住就算是不错了。”
朱常洛皱了下眉头,武将不听从命令是兵家大忌,到时哪里还能谈得上取胜?不过,如果战时总督的命令是错的,作为提督,不听命令自行其是倒也勉强能够说得过去。
宁夏之战,虽然最终得以顺利的平叛,但总督魏学曾却因连战失利而被弹劾丢官,仅凭这件事很难说明李如松是对是错。
“就只凭这件事?”
“还有,就在平定了宁夏之乱后,万岁爷派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入朝抗倭,兵部侍郎宋应昌为经略总理入朝军务。据闻这李如松仗着新立战功和万岁爷的宠信,初见经略宋应昌时便产生了间隙。”邹义小声的对朱常洛禀报道。
“哦?怎么回事?”
“按照规矩,大帅初次见督师,在厅堂要穿着甲胄拜见,出来时改换冠帽衣带,才算礼貌和尊重。但李如松却用监司拜见总督巡抚的礼仪,只是穿着素服,侧身就坐而已。”
“这些你是听谁说的?”朱常洛问道,虽然他对于明朝的这一套文官钳制武官有些厌恶,但也明白,这能很好的制约武官专权,以避免武官因权势过剩而出现那种军阀或者割据势力。
先不论别的,单说宋应昌乃是经略总理朝鲜军务,那他就是朝鲜方面军的最高统帅,而李如松作为东征提督,是要受宋应昌节制的,也就是宋应昌的下属。
现在属官在主官面前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还谈什么听令行事?作为朝鲜方面军的主要武官,李如松掌握着很大一部分兵权,现在就出现了将帅不和,加上宋应昌根本就没有多少直属军队,朱常洛已经可以想象,本是文官的宋应昌肯定在朝鲜战场上举步维艰了。
“殿下,这是奴婢在通政司那里打听到的,宋应昌弹劾李如松的奏折通过通政司递到了司礼监,结果就没有了下文,很明显万岁爷看了后又留中不发了。”
皱了下眉头,朱常洛想象这件事要是换做自己的话,会如何处理?这朝鲜战场刚抽调过去几万大军还没开打,就下旨斥责或者召回李如松的话,那对于士气绝对是莫大的打击;但要不处理的话,这将帅不和对战争更是绝对不利,配合不好各自为战只会徒增军队的伤亡。
思来想去,朱常洛都找不到两全其美的办法。也许暗地里派人过去斥责李如松一番是个不错的选择,可能朱翊钧已经这样做了吧?
摇了摇头,朱常洛不太认同这样的做法,真要是发生这种事,他想自己绝对不会因为对李如松的宠信和对他能力的肯定而心有顾虑,这大概就是自己与朱翊钧的不同之处吧。即便是有损士气,但找个好点的理由也要把不听话的调回来,这种桀骜不驯的人不重处的话绝对是一个隐患。
“邹义,七年前曾经‘保护’过本皇子的那些东厂番子如今都怎么样了?这些年出不了内宫,也就无心理会那些人了。”朱常洛抛开他觉得目前来说还考虑的太早的问题,转移了话题。
“前阵子奴婢见张永年时,还提起过这件事,那批东厂番子调到锦衣卫做了小旗后,这些年有不少人在出任务时殉职了,如今还剩下两个人,一个叫冷墨,一个叫王磊。不过,这两个人运气倒还不错,如今都升到了百户。”邹义恭敬的说道。
“哦?锦衣卫出任务还经常有人殉职吗?”朱常洛有些疑惑,怎么这么巧?当初在混堂司时有十二个东厂番子,七年间居然殉职了十人?难道锦衣卫有这么危险?何况他们都是小旗,大小也是个官了,还会这么容易殉职?
“这到不至于,锦衣卫还是很少有人殉职的。”邹义想了一下答道:“张永年曾经关注过这件事,那些人的死都没有查出任何疑点,看似非常合理。”
“非常合理?”朱常洛摸着下巴深思起来,这件事真的像表面上那么合理吗?七年死去十个锦衣卫低级官员的还能说是合理,但如果这十人……算了,现在想查也力不从心,等有能力了再详查一下吧。
“当年跟着劳鹰的那两个一个叫大牛另一个叫什么的人呢?他们都还好吗?”朱常洛接着追问道。
“大牛还好,他一直跟着劳鹰,另一个好像也在一次出任务时殉职了。”邹义看朱常洛的脸色,似乎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便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朱常洛砸吧了下嘴,还真是很“及时”的殉职啊!
注视着前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邹义:“张永年是不是值得信任呢?”
邹义吓了一跳,斟酌了一下,还是说道:“殿下,奴婢认为,这张永年还是应该可信的,毕竟当然奴婢与他们这些人做的那件事传出去,肯定是要杀头的!就算是万岁爷不追究,张鲸张公公和郑贵妃也是不会轻易罢手的。”
朱常洛眯起了眼睛,真的可以相信吗?御马监和驻扎着腾骧四卫的里草栏场可是就在皇宫东面没多远,盏茶功夫就能进入皇宫,单凭腾骧四卫中一卫的实力,如果指挥得当,控制住皇宫还是非常有可能的!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征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征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