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题外话】心灯不灭 灯灯相传
目录:长得轻浮也违章| 作者:荼蘼春梦| 类别:玄幻奇幻
感谢亲“山水”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既有六根,外有六尘,自有六入,受 爱 取,轮回颠倒。大文学女子智浅欲深,易溺于情。恩情中绝,你既无心我便休,当真只是理想状态,从何休起?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人都云放下,岂是好放下的?
荼蘼不想把如玉、芙蓉等美化,想写一个赤倮倮真实的女人,但还是对其过于理想了。几位大男人围绕着如同护法一般。尤其如玉,真真成了活菩萨。修行是一种成长,超凡入圣没了烟火气,也不好看了。
如何用文字的“有”写出欲色的“空”。是荼蘼的大问题。
从最初的《春梦》写到《轻浮》,感谢山水师兄带给我们的法缘,终于有机缘聊聊修行的层次。
正如“山水”师兄所说,‘超凡入圣没了烟火气,也就不好看了’荼蘼非常赞同这个说法。《轻浮》不如《好人》那么有世俗。对于小说作者来说无疑是个挑战,甚至是一场灾难。落笔之前几番挣扎,曾担心被不如人意的‘点击率’打击。大文学终于,说服自己,无视点击,哪怕只一个人看,看懂了,就算没白费劲。
《春梦》时,人在凡俗;
《梵天》时,契入解脱道;
《孽胎》时,因果业报,因缘十二支。
《高昌》时,感悟“离”,“舍”。
《孽欲》时,火种生莲,在欲行禅。
《好人》时,放下,随缘。
《禁奴》时,菩提大悲,不二法门。
《轻浮》时,实报佛土,弘法传灯。
笔下十篇,唯独这篇《轻浮》最无激荡的,明暗的纠结。落笔时不设立场,没有了波澜壮阔的纠结,诙谐平淡。这便是修行者心态的反应,这样的境界之下,人生已没有了坎坷,没有了深谷与丘壑,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
卓芙蓉是个现实中最寻常的小女人,心念一转,境界随之转变。然而,真的没有困扰么?未来的公婆不待见,换做之前的那个她,怕是早就吹胡子瞪眼,一拍两散了。
而颜如玉在《好人》里,已经亲证了“放下”的妙处。佛教修行,闻听读到皆非实证,特定的情况下就会动摇,就会生出疑心。唯有“亲证”菩提,才能不生退转。大文学菩提即觉悟,如那句“你既无心我便休”,简单几个字,却需要“无我”的大境界啊!
心不能“无我”,远远达不到菩提的境界。芙蓉能将自身解脱出来,至多达到声闻、缘觉的“小圣”的境界。然而,一个修行者,若只满足于解脱自己的烦恼,那就不要说修菩提,只说修解脱好了。
《 华严经》第十六卷中说到:“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世间最缺少的就是燃灯之善举。因为山水这一问,我忽然感悟到一身僧袍的殊胜。如果颜如玉此时剃了光头,穿上一身灰袍,或许就没有人再质疑她的证悟之心。尼姑就应该度世,颜如玉身为人母,貌似有点不务正业。身未出离,心已出离,这就叫做“居士”,而大多数人以为,花几十块钱开一张皈依证明就是居士了。
佛祖可以出离静悟,为什么一个女人就只能希求感情的圆满呢?人家无心什么红尘,一心寻求证悟有问题吗?如果是女人就只能在爱欲里颠簸沉浮的话,那亲们不妨认为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吧。
对于“山水”师兄的这句“真真成了活菩萨”荼蘼不敢苟同。谨遵佛言,善化他人,言行如法,是每个佛教修行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果因此而受到质疑,岂不让天下念佛人寒心?
修行菩提道的居士们,应做的就是菩萨行啊。行的是菩萨行,可人家从来就没当自己是菩萨,那个女人有自己的得意与失意,有自己的欢乐与伤感。她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爱人,却是个难得的良师益友。所以,男人们愿意跟她在一起,那种喜欢,早已无关色相。
“几个大男人犹如护法”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众生皆有佛性,若能依佛言的,皆可视为护法,视为大菩萨。
如来藏性,人之六趣各具取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秉承正信正念的修行者,身边都是大菩萨,大护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看到了魔王魔女,多半是自心不够清净的原因。
《轻浮》最直接的意图就是要写“庄严实报佛土”,佛缘汇聚,传法传灯。
以郎释桓这个半路出家的“天人护法”为例,从无信仰,到初遇佛缘,从质疑,到感悟赞叹,再到依止佛言,直至笃信皈依。前后对比看变化,不难看出佛法给人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实报。
当然,荼蘼也可以换个角度去写,说郎释桓这人挺市侩的,挺花心的,嫉妒心强,心理阴暗,小心眼,巧舌如簧,善于挑拨离间,可这正是金刚之水的特性啊。
就是这一碗水,看到的可以是清澈,也可以是阴暗,荼蘼若把一大堆缺点拿出来无病呻吟,渲染烦恼,写出来的便是读者们平日里熟悉的五浊恶世。无疑,那样的书更好看。
遗憾的是,《轻浮》里没有。看不到任何不清净的东西,这就是实报佛土。这并非痴愚的自欺,而是一种跳脱、了然的淡定。
聂琛与郎释桓刚好相反,貌似我们所熟悉的男人,觉得他好,觉得他不好,随着诸位亲的心性而定。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他的佛性,佛性就在那里,聂琛有自觉的善行,比如帮助郎释桓走出低谷,在宾馆营救卓芙蓉。每个人都在善与恶,迷与觉之间徘徊,这与颜如玉有什么两样?若没有一场变故,碾碎这场花谢荼蘼的春梦,颜如玉该如何证悟无常?
林晚生在寻常人眼中大概是个一边拜佛,一边狎妓的贪婪之徒。可这跟颜如玉看到的他完全不是一回事。本性也好,虚伪也罢,一真心一妄心,本真藏在哪里?
本性是“空”啊,是应对我们自心所化现!就像一面镜子,你善,他也善;你恶,他就恶。
十本书些到了《轻浮》,“空欲色”早已成了心外之物。唯有“传灯”具无量功德。
我们自身的修行或许并不完美,多少还带着不可避免的偏见,但我们还是愿为沉沦苦海的众生点一盏明灯。一传十,十传百,直至大光明照遍一切处。
无量明灯,遍照他人时,自己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无量光明,遍照世间时,脚下便是灵山。。。。。。
既有六根,外有六尘,自有六入,受 爱 取,轮回颠倒。大文学女子智浅欲深,易溺于情。恩情中绝,你既无心我便休,当真只是理想状态,从何休起?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人都云放下,岂是好放下的?
荼蘼不想把如玉、芙蓉等美化,想写一个赤倮倮真实的女人,但还是对其过于理想了。几位大男人围绕着如同护法一般。尤其如玉,真真成了活菩萨。修行是一种成长,超凡入圣没了烟火气,也不好看了。
如何用文字的“有”写出欲色的“空”。是荼蘼的大问题。
从最初的《春梦》写到《轻浮》,感谢山水师兄带给我们的法缘,终于有机缘聊聊修行的层次。
正如“山水”师兄所说,‘超凡入圣没了烟火气,也就不好看了’荼蘼非常赞同这个说法。《轻浮》不如《好人》那么有世俗。对于小说作者来说无疑是个挑战,甚至是一场灾难。落笔之前几番挣扎,曾担心被不如人意的‘点击率’打击。大文学终于,说服自己,无视点击,哪怕只一个人看,看懂了,就算没白费劲。
《春梦》时,人在凡俗;
《梵天》时,契入解脱道;
《孽胎》时,因果业报,因缘十二支。
《高昌》时,感悟“离”,“舍”。
《孽欲》时,火种生莲,在欲行禅。
《好人》时,放下,随缘。
《禁奴》时,菩提大悲,不二法门。
《轻浮》时,实报佛土,弘法传灯。
笔下十篇,唯独这篇《轻浮》最无激荡的,明暗的纠结。落笔时不设立场,没有了波澜壮阔的纠结,诙谐平淡。这便是修行者心态的反应,这样的境界之下,人生已没有了坎坷,没有了深谷与丘壑,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
卓芙蓉是个现实中最寻常的小女人,心念一转,境界随之转变。然而,真的没有困扰么?未来的公婆不待见,换做之前的那个她,怕是早就吹胡子瞪眼,一拍两散了。
而颜如玉在《好人》里,已经亲证了“放下”的妙处。佛教修行,闻听读到皆非实证,特定的情况下就会动摇,就会生出疑心。唯有“亲证”菩提,才能不生退转。大文学菩提即觉悟,如那句“你既无心我便休”,简单几个字,却需要“无我”的大境界啊!
心不能“无我”,远远达不到菩提的境界。芙蓉能将自身解脱出来,至多达到声闻、缘觉的“小圣”的境界。然而,一个修行者,若只满足于解脱自己的烦恼,那就不要说修菩提,只说修解脱好了。
《 华严经》第十六卷中说到:“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世间最缺少的就是燃灯之善举。因为山水这一问,我忽然感悟到一身僧袍的殊胜。如果颜如玉此时剃了光头,穿上一身灰袍,或许就没有人再质疑她的证悟之心。尼姑就应该度世,颜如玉身为人母,貌似有点不务正业。身未出离,心已出离,这就叫做“居士”,而大多数人以为,花几十块钱开一张皈依证明就是居士了。
佛祖可以出离静悟,为什么一个女人就只能希求感情的圆满呢?人家无心什么红尘,一心寻求证悟有问题吗?如果是女人就只能在爱欲里颠簸沉浮的话,那亲们不妨认为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吧。
对于“山水”师兄的这句“真真成了活菩萨”荼蘼不敢苟同。谨遵佛言,善化他人,言行如法,是每个佛教修行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果因此而受到质疑,岂不让天下念佛人寒心?
修行菩提道的居士们,应做的就是菩萨行啊。行的是菩萨行,可人家从来就没当自己是菩萨,那个女人有自己的得意与失意,有自己的欢乐与伤感。她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爱人,却是个难得的良师益友。所以,男人们愿意跟她在一起,那种喜欢,早已无关色相。
“几个大男人犹如护法”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众生皆有佛性,若能依佛言的,皆可视为护法,视为大菩萨。
如来藏性,人之六趣各具取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秉承正信正念的修行者,身边都是大菩萨,大护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看到了魔王魔女,多半是自心不够清净的原因。
《轻浮》最直接的意图就是要写“庄严实报佛土”,佛缘汇聚,传法传灯。
以郎释桓这个半路出家的“天人护法”为例,从无信仰,到初遇佛缘,从质疑,到感悟赞叹,再到依止佛言,直至笃信皈依。前后对比看变化,不难看出佛法给人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实报。
当然,荼蘼也可以换个角度去写,说郎释桓这人挺市侩的,挺花心的,嫉妒心强,心理阴暗,小心眼,巧舌如簧,善于挑拨离间,可这正是金刚之水的特性啊。
就是这一碗水,看到的可以是清澈,也可以是阴暗,荼蘼若把一大堆缺点拿出来无病呻吟,渲染烦恼,写出来的便是读者们平日里熟悉的五浊恶世。无疑,那样的书更好看。
遗憾的是,《轻浮》里没有。看不到任何不清净的东西,这就是实报佛土。这并非痴愚的自欺,而是一种跳脱、了然的淡定。
聂琛与郎释桓刚好相反,貌似我们所熟悉的男人,觉得他好,觉得他不好,随着诸位亲的心性而定。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他的佛性,佛性就在那里,聂琛有自觉的善行,比如帮助郎释桓走出低谷,在宾馆营救卓芙蓉。每个人都在善与恶,迷与觉之间徘徊,这与颜如玉有什么两样?若没有一场变故,碾碎这场花谢荼蘼的春梦,颜如玉该如何证悟无常?
林晚生在寻常人眼中大概是个一边拜佛,一边狎妓的贪婪之徒。可这跟颜如玉看到的他完全不是一回事。本性也好,虚伪也罢,一真心一妄心,本真藏在哪里?
本性是“空”啊,是应对我们自心所化现!就像一面镜子,你善,他也善;你恶,他就恶。
十本书些到了《轻浮》,“空欲色”早已成了心外之物。唯有“传灯”具无量功德。
我们自身的修行或许并不完美,多少还带着不可避免的偏见,但我们还是愿为沉沦苦海的众生点一盏明灯。一传十,十传百,直至大光明照遍一切处。
无量明灯,遍照他人时,自己也是最终的受益者;无量光明,遍照世间时,脚下便是灵山。。。。。。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长得轻浮也违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长得轻浮也违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