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营口观光
目录:光绪之中华再起| 作者:芷文| 类别:历史军事
有了钱的吴鹏腰杆子又直了不少,男人烦恼的事情八成与钱与权有关,这两样吴鹏都占了,在与英国半结盟之后,大连港的建设速度又加快了不少,而且成立了大连造船厂,以及“船舶学院”,目前的船舶学院请的大多数是外国人,其它的都是从福州船政学堂弄来的人才,既是造船的人才基地,也是海军的人才培养基地。
1895年是吴鹏忙碌的一年,六月份以后,从鞍山到大连的铁路正式动工了,由詹天佑主持,这条铁路的修建吴鹏可是投入了不少精力的,俄国人虽说是共建,但钱却迟迟不到位吴鹏也等不了,建铁路他虽然不懂,但却知道重要性,这条铁路他想在两年内建成,所以短时间内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惊人的。
不过到了九月份之后就轻松了不少,唐绍仪确是个人才,他这一来,帮了李恩富不少忙,相对的吴鹏的工作量也少了很多,这不有机会出门溜溜了。
营口的大街上,吴鹏一副阔公子的模样,手拿着一串糖葫芦边走边在大街上四处看着。
“营口满开放的嘛!已经有这么多人剪辫子了!”吴鹏看到大街已经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把头发剪掉了。与鞍山差不多。
“皇……吴先生,是不是营口经常有洋人出没,这些人思想比较开明一些!”在吴鹏身侧的阿三道,而在后面的不远处,还有几人也是吴鹏的警卫。
吴鹏这一次出来对阿三等人就说了,此次化名为吴鹏,这才是他真正的名字,阿三等人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化这么一个名字,不过也没有人问,一路上都是这么叫着。
“有道理!”吴鹏点点头道,这几年营口发展不错,由于改革区很大一部分的货物都是从营口出去的,所以其繁荣程度堪比鞍山,只不过这种繁荣是建立在贸易的基础上,而鞍山是建立在工业的基础上。
吴鹏此次出来也是散散心,自从来到东北之后,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吴鹏虽然有才但毕竟也是二十多岁,还是有几分爱玩的。工作压力一小了,就带着警卫出了鞍山,当然事先与李恩富等几个人是打过招呼的。
这一次吴鹏也不是以“玩”为名出来的,听说在营口培育了一些高产水稻,吴鹏以视察水稻的名义前来巡视的。不过巡视之前先在营口参观一下还是可以的。
漫步在营口市内,看着人民安居乐业,吴鹏有些小小的满足,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劳,营口一直是鸦片进出东北的门户,自从吴鹏占领之后,鸦片在这里几乎绝迹了,即使运进来也是战战兢兢,生怕哪一天被警察抓了,而且由于中国的其它地方并不是如此,所以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人来东北贩卖鸦片了,外国人也是如此,都怕暗杀!而营口港在改革区贸易的刺激下也是越发的繁荣了起来。
“吴先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植物研究所了!”阿三看着吴鹏越转越精神,禁不住提醒道。
“嗯!是该回去了,也该去看看水稻了,再不看说不定再去的时候已经收了!”吴鹏笑着与阿三返回到植物研究所里。
这个植物研究所是三年前创立的,里面的人并非是高学历的专家,总共也就十几人左右,主要是应这种水稻新品种而生的。当年发现了这一高产水稻新品种,吴鹏就直接成立了研究所,就设在营口市,对于育种吴鹏什么都不懂,只是听过后世的袁隆平似乎有两系三系之说,但他识趣地没有说出来,自己是个半吊子别把别人带错了路。
成立的植物研究院里并没有外国人,统一的中国人,这些人都是小时候读过几年书,又经过改革区的速成教育的。而且喜欢研究植物,这几年里主要研究水稻如何高产,不过基本没有什么成果,唯一的成果就是把那个已经发现的品种保存了下来,不过吴鹏并不气馁,这些都是正常的。
研究所并不在城内,而是在郊区,就是一幢独立的小楼,楼的四周有大片的庄稼,这些都是研究所的地盘。
吴鹏的出现并不突然,研究所里早就接到通知了。吴鹏一出现在小楼前,研究所里所有的人都出来了跪在地上。这些人除了一两个之外很多都是第一次见皇上。
“都起来吧!现在是新时代了,见我不用下跪了!”吴鹏笑道,而身后的警卫则迅速地分开,在四周警戒。
研究所所长叫方铮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在吴鹏等人进入客厅以后,方铮拿来了一叠文件,“皇上,臣等三年里在研究所里并无多少建树,臣等有负皇上所托……这些中臣等在研究所里的报告”
吴鹏把报告一推,自己出来可不是为了看这个的,“大家都坐下,植物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别说是你们,就是欧洲国家也对此研究不深,你们只要积累经验既可,报告我就不看了,说说你们都做了什么吧!”
“回皇上,这三年内我们把高产稻拓种了几倍,预计明年就能小规模推广了,另外我们也重新做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并在多种植物上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植物的每个品种的变化都是有迹可循的……”方铮怕讲的太深了皇帝听不懂,于是也不敢往深里说。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你们也看了!”吴鹏惊奇地道,说实话,他没想到这些人在研究这些,孟德尔好像后世学生物时学过,那个豌豆杂交实验他倒也记得一些。
“我们研究所里对于欧洲植物的书几乎都有,都是委托译书局的同志们翻译的!”方铮又道。
“噢!”吴鹏点点头,译书局早就成立了,图书馆里的书大多数都是译书局翻译过来的,而研究所是有委托译书局优先翻译的权限的。
“你直接说就是,我能听的懂!”本来以为这一次来是以游玩为主,顺便看看研究所,没想到研究所里的这些没有任何外国经历的研究人员研究的还够深的。
“是这样的,通过试验,特别是孟德尔的试验说明植物的每个特征都是由某个因子控制的,这就是我们改良植物的基础,比如植株的高矮,肯定有一对因子控制,如果我们只需要矮的植物,那就进行杂交,最后肯定能够得到我们需要的种子,而且这一理论也能很好的解释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不仅仅在植物上,我们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有这一特性。只不过目前欧洲似乎并不重视孟德尔的发现……。
方铮讲了很多,吴鹏明白,这些人虽然具体的成果并不多,但理论知识却积累了不少,说明这三年里他们并没有偷懒。
“看来植物研究院要改个名字了,你们的研究方向非常好,而且不要把眼光都放在植物充种上,自己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过要有详细的记录,要知道这些才是我们的财富。”吴鹏鼓励道。
“现在我们去看看水稻吧!”
此时的水稻已经快到了收获的季节了,看看水稻也是吴鹏此来的主要目的。
吴鹏并不懂得种地,只是知道只不过看着庄稼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此时有四个人从田地的另一头走了过来,这些人穿着都很时尚,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他们是什么人?”吴鹏问道。
“皇上,这些人都是从南洋回来的,听说这里有一片高产水稻,于是就过来看看……要不要属下把他们赶走……”阿三工作做的非常细致,早早的就派人打听了一下。
“不用,我们在大街上也就这么过来了,这几人又没有危险!”吴鹏满不在乎地说道。
1895年是吴鹏忙碌的一年,六月份以后,从鞍山到大连的铁路正式动工了,由詹天佑主持,这条铁路的修建吴鹏可是投入了不少精力的,俄国人虽说是共建,但钱却迟迟不到位吴鹏也等不了,建铁路他虽然不懂,但却知道重要性,这条铁路他想在两年内建成,所以短时间内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惊人的。
不过到了九月份之后就轻松了不少,唐绍仪确是个人才,他这一来,帮了李恩富不少忙,相对的吴鹏的工作量也少了很多,这不有机会出门溜溜了。
营口的大街上,吴鹏一副阔公子的模样,手拿着一串糖葫芦边走边在大街上四处看着。
“营口满开放的嘛!已经有这么多人剪辫子了!”吴鹏看到大街已经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把头发剪掉了。与鞍山差不多。
“皇……吴先生,是不是营口经常有洋人出没,这些人思想比较开明一些!”在吴鹏身侧的阿三道,而在后面的不远处,还有几人也是吴鹏的警卫。
吴鹏这一次出来对阿三等人就说了,此次化名为吴鹏,这才是他真正的名字,阿三等人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化这么一个名字,不过也没有人问,一路上都是这么叫着。
“有道理!”吴鹏点点头道,这几年营口发展不错,由于改革区很大一部分的货物都是从营口出去的,所以其繁荣程度堪比鞍山,只不过这种繁荣是建立在贸易的基础上,而鞍山是建立在工业的基础上。
吴鹏此次出来也是散散心,自从来到东北之后,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吴鹏虽然有才但毕竟也是二十多岁,还是有几分爱玩的。工作压力一小了,就带着警卫出了鞍山,当然事先与李恩富等几个人是打过招呼的。
这一次吴鹏也不是以“玩”为名出来的,听说在营口培育了一些高产水稻,吴鹏以视察水稻的名义前来巡视的。不过巡视之前先在营口参观一下还是可以的。
漫步在营口市内,看着人民安居乐业,吴鹏有些小小的满足,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劳,营口一直是鸦片进出东北的门户,自从吴鹏占领之后,鸦片在这里几乎绝迹了,即使运进来也是战战兢兢,生怕哪一天被警察抓了,而且由于中国的其它地方并不是如此,所以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人来东北贩卖鸦片了,外国人也是如此,都怕暗杀!而营口港在改革区贸易的刺激下也是越发的繁荣了起来。
“吴先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植物研究所了!”阿三看着吴鹏越转越精神,禁不住提醒道。
“嗯!是该回去了,也该去看看水稻了,再不看说不定再去的时候已经收了!”吴鹏笑着与阿三返回到植物研究所里。
这个植物研究所是三年前创立的,里面的人并非是高学历的专家,总共也就十几人左右,主要是应这种水稻新品种而生的。当年发现了这一高产水稻新品种,吴鹏就直接成立了研究所,就设在营口市,对于育种吴鹏什么都不懂,只是听过后世的袁隆平似乎有两系三系之说,但他识趣地没有说出来,自己是个半吊子别把别人带错了路。
成立的植物研究院里并没有外国人,统一的中国人,这些人都是小时候读过几年书,又经过改革区的速成教育的。而且喜欢研究植物,这几年里主要研究水稻如何高产,不过基本没有什么成果,唯一的成果就是把那个已经发现的品种保存了下来,不过吴鹏并不气馁,这些都是正常的。
研究所并不在城内,而是在郊区,就是一幢独立的小楼,楼的四周有大片的庄稼,这些都是研究所的地盘。
吴鹏的出现并不突然,研究所里早就接到通知了。吴鹏一出现在小楼前,研究所里所有的人都出来了跪在地上。这些人除了一两个之外很多都是第一次见皇上。
“都起来吧!现在是新时代了,见我不用下跪了!”吴鹏笑道,而身后的警卫则迅速地分开,在四周警戒。
研究所所长叫方铮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在吴鹏等人进入客厅以后,方铮拿来了一叠文件,“皇上,臣等三年里在研究所里并无多少建树,臣等有负皇上所托……这些中臣等在研究所里的报告”
吴鹏把报告一推,自己出来可不是为了看这个的,“大家都坐下,植物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别说是你们,就是欧洲国家也对此研究不深,你们只要积累经验既可,报告我就不看了,说说你们都做了什么吧!”
“回皇上,这三年内我们把高产稻拓种了几倍,预计明年就能小规模推广了,另外我们也重新做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并在多种植物上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植物的每个品种的变化都是有迹可循的……”方铮怕讲的太深了皇帝听不懂,于是也不敢往深里说。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你们也看了!”吴鹏惊奇地道,说实话,他没想到这些人在研究这些,孟德尔好像后世学生物时学过,那个豌豆杂交实验他倒也记得一些。
“我们研究所里对于欧洲植物的书几乎都有,都是委托译书局的同志们翻译的!”方铮又道。
“噢!”吴鹏点点头,译书局早就成立了,图书馆里的书大多数都是译书局翻译过来的,而研究所是有委托译书局优先翻译的权限的。
“你直接说就是,我能听的懂!”本来以为这一次来是以游玩为主,顺便看看研究所,没想到研究所里的这些没有任何外国经历的研究人员研究的还够深的。
“是这样的,通过试验,特别是孟德尔的试验说明植物的每个特征都是由某个因子控制的,这就是我们改良植物的基础,比如植株的高矮,肯定有一对因子控制,如果我们只需要矮的植物,那就进行杂交,最后肯定能够得到我们需要的种子,而且这一理论也能很好的解释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不仅仅在植物上,我们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有这一特性。只不过目前欧洲似乎并不重视孟德尔的发现……。
方铮讲了很多,吴鹏明白,这些人虽然具体的成果并不多,但理论知识却积累了不少,说明这三年里他们并没有偷懒。
“看来植物研究院要改个名字了,你们的研究方向非常好,而且不要把眼光都放在植物充种上,自己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过要有详细的记录,要知道这些才是我们的财富。”吴鹏鼓励道。
“现在我们去看看水稻吧!”
此时的水稻已经快到了收获的季节了,看看水稻也是吴鹏此来的主要目的。
吴鹏并不懂得种地,只是知道只不过看着庄稼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此时有四个人从田地的另一头走了过来,这些人穿着都很时尚,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他们是什么人?”吴鹏问道。
“皇上,这些人都是从南洋回来的,听说这里有一片高产水稻,于是就过来看看……要不要属下把他们赶走……”阿三工作做的非常细致,早早的就派人打听了一下。
“不用,我们在大街上也就这么过来了,这几人又没有危险!”吴鹏满不在乎地说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光绪之中华再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光绪之中华再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