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骊歌一叠 二三三、断头台上凄凉夜
目录: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 类别:历史军事
二三三、断头台上凄凉夜
汪兆铭还是太幼稚了,像在京城安放炸弹这等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怎么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府再无能、官员再颟顸,他们也不敢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
巡警们发现炸药之后,马上请来日本技师挖出炸弹,并组织精兵强将对炸弹进行分析。清廷的刑警并不笨蛋,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装炸药的铁箱子制造手艺非常粗糙,像是在京城里临时赶做的。顺着这个思路,他们很快在铁箱上找到了鸿泰永铁铺的记号。
汪兆铭等毕竟是外行,所谓的暗杀计划,只要细究几乎处处是破绽,更何况在此之前他们根本就没打算掩饰呢?巡捕顺藤摸瓜到铁匠铺一问,老板便从账簿上查出这个铁箱子是由守真照相馆订做的。就这样,汪兆铭、黄复生在照相馆里被逮了个正着,好在此时其他暗杀小组成员已经逃之夭夭。
汪兆铭倒也光棍,一进监狱,不待清廷用老虎凳、灌辣椒水,便主动招供,把自己的暗杀计划和盘托出,并洋洋洒洒地写了长达数千字的供词,中心思想就一个:君主立宪是水中捞月,要想民主,只有造反推动旧政府。
朝廷拿获企图暗杀摄政王的革命党,这一消息很快在国内外报纸上广为刊登,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孙中山此时正在美洲筹款,得知汪兆铭被捕的消息,大叫一声“痛煞我也”便眼前发黑。等悠悠醒转后,立马吩咐道:“兆铭被捕,如断我一臂。诸位爱卿,汝等当为国惜才,尽力营救!”
孙中山也就是这么一说,其实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如果用他自己来交换汪兆铭,清政府倒是会考虑考虑;动动嘴皮子就想让朝廷放人,这不是白日做梦么?同盟会中有很多人和孙中山不对付,连带着对这个小白脸也没什么好感,见他被捕,虽然不至于幸灾乐祸,但要说到营救,还真没多大兴趣。
普天之下最为着急的,除了汪兆铭家人,就该数陈璧君了:于公,两人是一同参与刺杀的革命同志;于私,汪兆铭曾答应出狱之后和她拍拖。于公于私,她都该竭力营救。所以陈璧君四处找人帮忙,但汪兆铭是被清廷最高当局逮捕,罪名是暗杀当朝的摄政王,营救谈何容易?
谁也没想到,七拐八拐,陈璧君居然找到了孙元起。
刚一见面,陈璧君便摆出了申包胥哭秦庭的架势,直哭得梨花带雨、肝肠寸断——只可惜这朵梨花长得实在太磕碜了点,难免影响演出的效果。
孙元起之前并不认识陈璧君,见一女子进门就嚎啕大哭,心里好生郁闷。等到她从风雨交加变成小雨淅沥,赶紧问道:“姑娘,你哭成这样,究竟所为何事?”
陈璧君这才想起来,见面之后既没有通名报姓,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自己便撒欢地哭开了。不禁脸色有些发紫,赶紧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过来:“大人,这是中山先生给您的信。希望您能看在中山先生的面子上,施以援手,救汪兆铭一命!”
汪兆铭蓄谋刺杀摄政王载沣的事情,近来报纸上炒得沸沸扬扬,孙元起也有耳闻。但孙中山让自己去救汪兆铭,这是什么意思?孙元起皱着眉头打开信封,抬头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写,信的内容也非常隐晦,一方面是感谢很久以来的关照,一方面则希望孙元起能尽力协助持信的姑娘,解决她遇到的困难。
貌似这种信不仅能给自己,给谁都可以。信尾只是简简单单地署了个“文”字。之前孙元起没见过孙中山的手迹,自然不能确定这封信究竟是不是孙中山所写。孙元起沉吟片刻,把信装好递还陈璧君,然后说道:“信我看过了,你走吧。”
见孙元起没有承诺,陈璧君再次哭天抹泪起来,满脸涕泗横流。
孙元起不理她,低下头继续看杂志。心道:汪兆铭这回将天捅了个窟窿,我只是学部左侍郎而已,又不是超人,怎么救他?再者说,救他干什么,让他三十年后有命做汉奸么?
陈璧君见哭没有效果,干脆跪倒在孙元起面前“嘭嘭”地磕起头来,不几下额头上便鲜血涔涔。
孙元起无法,只得连忙过去扶住陈璧君。陈璧君一边大哭,一边还挣扎着想给孙元起继续跪下。两人抱持纠结成一团。
作为老师和公务员,历来最讲究形象。和一位女子在办公室里拉拉扯扯,这像什么话?关键这女子还哭哭啼啼,别人见了会怎么想?实在不成体统!为了稳住局面,孙元起只好敷衍道:“这事我知道了。具体如何,只能尽人事安天命。”
陈璧君这才收住眼泪,满脸感激,朝孙元起福了一福。
孙元起暗暗叹气:姑凉,相貌不好,就不要学别人撒娇卖萌了!
其实孙元起也确实想见见这位近代著名的大汉奸。以前网络上有传言,说著名经济学家茅教授是汪兆铭的三儿子,还列出无数张照片作为佐证。茅教授经常在电视上抛头露面,他的相貌孙元起倒是亲眼见过;至于汪兆铭长什么样,却只能从照片中一窥风采。照片难免有失真之处,如今有了亲眼验证的机会,怎么能轻易错过呢?
侍郎要想救一位死囚,确实有点难度;但如果只是见见,无疑易如反掌。在某日黄昏,孙元起穿过重重严密的看守,来到监牢探视这位传奇人物。离监牢还有段距离,便听一位青年用略带粤语味道的官话高声吟咏道: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陪着孙元起探监的几个差役有些悻悻地说道:“这死囚吃饱喝足,又开始冒酸水了!”
汪兆铭刚才吟咏的这首诗是他《被逮口占》组诗里的一首,也是这组诗中最著名、最广为传颂的。等他叛变之后,很多人在这首诗上动了点小文章,对汪兆铭冷嘲热讽。比如:
当年慷慨歌燕市,也曾从容作楚囚。
恨不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再比如加上石敬瑭、秦桧、吴三桂等著名汉奸的名字,变成:
敬瑭慷慨歌燕市,秦桧从容作楚囚。
引刀断发成一快,不负三桂少年头。
只是不知那时候,汪兆铭主席是不是很后悔当初写出这首诗来?
差役们走到囚室前,可不管汪兆铭是否诗兴大发,把铁栅栏敲得“哐哐”巨响:“死囚徒,老实点,有大老爷来看你了!”
汪兆铭看了众人簇拥下的孙元起一眼,有些不屑:“满清狗鞑子,大爷有什么好看的?没见过我大汉铁血男儿?告诉你们,革命义士是杀不完的,你们这些鞑虏就快亡种了!哈哈哈哈。”说完竟大笑起来。
在他看来,像孙元起这么年青就做到高官的,只能是载沣、载涛、载洵之类满清贵族。孙元起也懒得反驳。差役们却暴跳如雷起来:“大清千秋万代,才不会亡国呢!倒是你这个死囚,怕是没几天活头了吧?赶明儿把你推到菜市口,绑在架子上用小刀慢慢割,先手脚,再脸上,最后身上,每天割一千二百刀,足足割上三天三夜,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看到那时候,你还笑不笑的起来!引刀成一快?我呸!你想得倒美,到时候让你成三千六百块,看你还快不快?”
汪兆铭确实被这种死法吓到了。他不再说话,只是对狱外之人怒目而视。
孙元起扫视囚室一圈,发现条件并不算太恶劣,汪兆铭的精神也很足,显然也没有受到什么虐待。借着差役举起的灯笼,可以大致看清他的五官,有两点可以确信:第一,汪兆铭果然不愧是美男子;第二,网络上的传言是无风不起浪。
见孙元起一直不开口,汪兆铭倒是忍不住了。他义正词严地说道:“你们不用多劝!能说的,我已经全说了;不能说的,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说的!”
孙元起一愣:“我没打算劝你啊!我只是好奇,所以过来看看。”
汪兆铭顿时语塞:这也太不按套路出牌了吧!
孙元起最后问道:“汪先生还有什么心愿未了?”
虽然以前就想到死,但没想过来人直接判了自己死刑。汪兆铭听到这个问话,顿时如坠九里深渊,脑海里一片空白。清醒后,心中浮出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当时同意就好了!至于是同意和大家一起撤退,还是同意陈璧君的自荐枕席,他就说不清了。
半晌之后,汪兆铭才振作起来,大声说道:“汪某只有一个心愿未了,便是未能亲眼看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孙元起不愿在此过多停留,听完便径自去了。
自然,孙元起不会脑袋发热,上奏折要求朝廷对汪兆铭从宽从轻处理。当年主张宽大处理是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只可惜善耆在三四年前便被吴越炸死了,如今坟上都应该长满了青苔——他是希望借此来缓和人心,所以汪兆铭和黄复生都只被判了终身监禁。
可孙元起不是善耆。善耆除了是根正苗红的满人外,还贵为铁帽子王,无论说错什么话,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载沣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孙元起就不同了,汉人、海归,他要是替汪精卫缓颊,很有可能上升到敌我矛盾:“身为朝廷命官,居然替蓄谋暗杀摄政王的革命党出头,究竟是何等肺腑?”
善耆只有一个,在没有人要求宽大处理的情况下,汪兆铭很快被判处了斩立决,推到菜市口,“引刀成一快”。不,身首异处,应该算是成两块。
听闻消息,孙元起心中默念:汪兆铭主席,我既成全了你的一世英名,又避免了你们家二代出三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对你不薄吧?你也不用太谢我,一路走好便是!
汪兆铭虽然死了,他的刺杀也没有成功,却让皇室贵族胆战心惊:
数年前,革命党人吴越在前门火车站施暴,肃亲王善耆、辅国公载泽当场身死;
眼下,革命党人又把目光瞄向了海军大臣载洵、军谘府大臣载涛、庆亲王奕劻、摄政王载沣,要不是列祖列宗保佑,几位爷的性命就被乱党取了去!
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谁知道乱党下一个目标是谁?本着小心无大过的原则,诸位王公大臣白天出门必须戒备森严,夕阳西下便赶紧蜷缩回府内,晚上再也不敢到外面饮酒高歌、眠花宿柳。清朝规定,汉人文官坐轿,武将骑马;但满人不分文武都得骑马,非特旨不能坐轿。为了避免因为骑马而成为袭击的目标,王公大臣们甚至连马都不敢骑。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载沣更是脊背发凉:要不是巡警发现,第二天上早朝时,自己岂不是会被炸成齑粉?一念及此,便惶惶不可终日。
与革命党的行动相对应,立宪派也再次闹腾起来。“请愿即可国会同志会”成员在第一次请愿失败的五个月之后卷土重来,他们理直气壮:要避免暴力革命,就必须尽快立宪。
这次来势明显更加凶猛,仅参与请愿的团体就有十个,包括各省咨议局、各省商会、苏州及上海商会、南洋二十六埠中华商会、澳洲华侨、各省教育会、江苏教育总会、各省政治团体、各省绅民及旗籍、东三省绅民等,分别代表农、工、商、学各方面向都察院递送请愿书,希望尽早开设国会。
朝廷当然再次拒绝,他们的理由也很充足:
第一,国会只是参与立法的一个机构,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重要。君主立宪,千头万绪,哪一样不重要?哪一样能忽略?我们要按部就班慢慢来,不能着急。
第二,今年九月份我们会先开资政院,资政院也很重要的,不仅是开办国会的基础,也可以培养大家对国会的认识。大家可以先到资政院里玩,等玩熟了,我们再玩国会呗。
第三,之前已经拟定了开办国会九年规划,现在执行得很好,充分证明规划的可行性、科学性。我们不能朝令夕改,要在太后、皇帝的光辉指引下,牢固坚持九年规划不放松。
总之,开设国会兹事体大,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逐步推进。你们这些人就安安心心等着吧,别老给政府添麻烦。
就这样,第二次国会请愿失败。但如果你认为大家应该偃旗息鼓消停一段时间,那就大错特错了!请愿即可国会同志会随后便决定进行第三次大请愿,时间初步定为明年二月,大家回去之后要广泛发动农、工、商、学各界在请愿书签名,每省至少要在百万以上。
汪兆铭还是太幼稚了,像在京城安放炸弹这等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怎么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府再无能、官员再颟顸,他们也不敢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
巡警们发现炸药之后,马上请来日本技师挖出炸弹,并组织精兵强将对炸弹进行分析。清廷的刑警并不笨蛋,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装炸药的铁箱子制造手艺非常粗糙,像是在京城里临时赶做的。顺着这个思路,他们很快在铁箱上找到了鸿泰永铁铺的记号。
汪兆铭等毕竟是外行,所谓的暗杀计划,只要细究几乎处处是破绽,更何况在此之前他们根本就没打算掩饰呢?巡捕顺藤摸瓜到铁匠铺一问,老板便从账簿上查出这个铁箱子是由守真照相馆订做的。就这样,汪兆铭、黄复生在照相馆里被逮了个正着,好在此时其他暗杀小组成员已经逃之夭夭。
汪兆铭倒也光棍,一进监狱,不待清廷用老虎凳、灌辣椒水,便主动招供,把自己的暗杀计划和盘托出,并洋洋洒洒地写了长达数千字的供词,中心思想就一个:君主立宪是水中捞月,要想民主,只有造反推动旧政府。
朝廷拿获企图暗杀摄政王的革命党,这一消息很快在国内外报纸上广为刊登,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孙中山此时正在美洲筹款,得知汪兆铭被捕的消息,大叫一声“痛煞我也”便眼前发黑。等悠悠醒转后,立马吩咐道:“兆铭被捕,如断我一臂。诸位爱卿,汝等当为国惜才,尽力营救!”
孙中山也就是这么一说,其实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如果用他自己来交换汪兆铭,清政府倒是会考虑考虑;动动嘴皮子就想让朝廷放人,这不是白日做梦么?同盟会中有很多人和孙中山不对付,连带着对这个小白脸也没什么好感,见他被捕,虽然不至于幸灾乐祸,但要说到营救,还真没多大兴趣。
普天之下最为着急的,除了汪兆铭家人,就该数陈璧君了:于公,两人是一同参与刺杀的革命同志;于私,汪兆铭曾答应出狱之后和她拍拖。于公于私,她都该竭力营救。所以陈璧君四处找人帮忙,但汪兆铭是被清廷最高当局逮捕,罪名是暗杀当朝的摄政王,营救谈何容易?
谁也没想到,七拐八拐,陈璧君居然找到了孙元起。
刚一见面,陈璧君便摆出了申包胥哭秦庭的架势,直哭得梨花带雨、肝肠寸断——只可惜这朵梨花长得实在太磕碜了点,难免影响演出的效果。
孙元起之前并不认识陈璧君,见一女子进门就嚎啕大哭,心里好生郁闷。等到她从风雨交加变成小雨淅沥,赶紧问道:“姑娘,你哭成这样,究竟所为何事?”
陈璧君这才想起来,见面之后既没有通名报姓,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自己便撒欢地哭开了。不禁脸色有些发紫,赶紧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过来:“大人,这是中山先生给您的信。希望您能看在中山先生的面子上,施以援手,救汪兆铭一命!”
汪兆铭蓄谋刺杀摄政王载沣的事情,近来报纸上炒得沸沸扬扬,孙元起也有耳闻。但孙中山让自己去救汪兆铭,这是什么意思?孙元起皱着眉头打开信封,抬头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写,信的内容也非常隐晦,一方面是感谢很久以来的关照,一方面则希望孙元起能尽力协助持信的姑娘,解决她遇到的困难。
貌似这种信不仅能给自己,给谁都可以。信尾只是简简单单地署了个“文”字。之前孙元起没见过孙中山的手迹,自然不能确定这封信究竟是不是孙中山所写。孙元起沉吟片刻,把信装好递还陈璧君,然后说道:“信我看过了,你走吧。”
见孙元起没有承诺,陈璧君再次哭天抹泪起来,满脸涕泗横流。
孙元起不理她,低下头继续看杂志。心道:汪兆铭这回将天捅了个窟窿,我只是学部左侍郎而已,又不是超人,怎么救他?再者说,救他干什么,让他三十年后有命做汉奸么?
陈璧君见哭没有效果,干脆跪倒在孙元起面前“嘭嘭”地磕起头来,不几下额头上便鲜血涔涔。
孙元起无法,只得连忙过去扶住陈璧君。陈璧君一边大哭,一边还挣扎着想给孙元起继续跪下。两人抱持纠结成一团。
作为老师和公务员,历来最讲究形象。和一位女子在办公室里拉拉扯扯,这像什么话?关键这女子还哭哭啼啼,别人见了会怎么想?实在不成体统!为了稳住局面,孙元起只好敷衍道:“这事我知道了。具体如何,只能尽人事安天命。”
陈璧君这才收住眼泪,满脸感激,朝孙元起福了一福。
孙元起暗暗叹气:姑凉,相貌不好,就不要学别人撒娇卖萌了!
其实孙元起也确实想见见这位近代著名的大汉奸。以前网络上有传言,说著名经济学家茅教授是汪兆铭的三儿子,还列出无数张照片作为佐证。茅教授经常在电视上抛头露面,他的相貌孙元起倒是亲眼见过;至于汪兆铭长什么样,却只能从照片中一窥风采。照片难免有失真之处,如今有了亲眼验证的机会,怎么能轻易错过呢?
侍郎要想救一位死囚,确实有点难度;但如果只是见见,无疑易如反掌。在某日黄昏,孙元起穿过重重严密的看守,来到监牢探视这位传奇人物。离监牢还有段距离,便听一位青年用略带粤语味道的官话高声吟咏道: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陪着孙元起探监的几个差役有些悻悻地说道:“这死囚吃饱喝足,又开始冒酸水了!”
汪兆铭刚才吟咏的这首诗是他《被逮口占》组诗里的一首,也是这组诗中最著名、最广为传颂的。等他叛变之后,很多人在这首诗上动了点小文章,对汪兆铭冷嘲热讽。比如:
当年慷慨歌燕市,也曾从容作楚囚。
恨不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再比如加上石敬瑭、秦桧、吴三桂等著名汉奸的名字,变成:
敬瑭慷慨歌燕市,秦桧从容作楚囚。
引刀断发成一快,不负三桂少年头。
只是不知那时候,汪兆铭主席是不是很后悔当初写出这首诗来?
差役们走到囚室前,可不管汪兆铭是否诗兴大发,把铁栅栏敲得“哐哐”巨响:“死囚徒,老实点,有大老爷来看你了!”
汪兆铭看了众人簇拥下的孙元起一眼,有些不屑:“满清狗鞑子,大爷有什么好看的?没见过我大汉铁血男儿?告诉你们,革命义士是杀不完的,你们这些鞑虏就快亡种了!哈哈哈哈。”说完竟大笑起来。
在他看来,像孙元起这么年青就做到高官的,只能是载沣、载涛、载洵之类满清贵族。孙元起也懒得反驳。差役们却暴跳如雷起来:“大清千秋万代,才不会亡国呢!倒是你这个死囚,怕是没几天活头了吧?赶明儿把你推到菜市口,绑在架子上用小刀慢慢割,先手脚,再脸上,最后身上,每天割一千二百刀,足足割上三天三夜,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看到那时候,你还笑不笑的起来!引刀成一快?我呸!你想得倒美,到时候让你成三千六百块,看你还快不快?”
汪兆铭确实被这种死法吓到了。他不再说话,只是对狱外之人怒目而视。
孙元起扫视囚室一圈,发现条件并不算太恶劣,汪兆铭的精神也很足,显然也没有受到什么虐待。借着差役举起的灯笼,可以大致看清他的五官,有两点可以确信:第一,汪兆铭果然不愧是美男子;第二,网络上的传言是无风不起浪。
见孙元起一直不开口,汪兆铭倒是忍不住了。他义正词严地说道:“你们不用多劝!能说的,我已经全说了;不能说的,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说的!”
孙元起一愣:“我没打算劝你啊!我只是好奇,所以过来看看。”
汪兆铭顿时语塞:这也太不按套路出牌了吧!
孙元起最后问道:“汪先生还有什么心愿未了?”
虽然以前就想到死,但没想过来人直接判了自己死刑。汪兆铭听到这个问话,顿时如坠九里深渊,脑海里一片空白。清醒后,心中浮出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当时同意就好了!至于是同意和大家一起撤退,还是同意陈璧君的自荐枕席,他就说不清了。
半晌之后,汪兆铭才振作起来,大声说道:“汪某只有一个心愿未了,便是未能亲眼看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孙元起不愿在此过多停留,听完便径自去了。
自然,孙元起不会脑袋发热,上奏折要求朝廷对汪兆铭从宽从轻处理。当年主张宽大处理是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只可惜善耆在三四年前便被吴越炸死了,如今坟上都应该长满了青苔——他是希望借此来缓和人心,所以汪兆铭和黄复生都只被判了终身监禁。
可孙元起不是善耆。善耆除了是根正苗红的满人外,还贵为铁帽子王,无论说错什么话,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载沣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孙元起就不同了,汉人、海归,他要是替汪精卫缓颊,很有可能上升到敌我矛盾:“身为朝廷命官,居然替蓄谋暗杀摄政王的革命党出头,究竟是何等肺腑?”
善耆只有一个,在没有人要求宽大处理的情况下,汪兆铭很快被判处了斩立决,推到菜市口,“引刀成一快”。不,身首异处,应该算是成两块。
听闻消息,孙元起心中默念:汪兆铭主席,我既成全了你的一世英名,又避免了你们家二代出三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对你不薄吧?你也不用太谢我,一路走好便是!
汪兆铭虽然死了,他的刺杀也没有成功,却让皇室贵族胆战心惊:
数年前,革命党人吴越在前门火车站施暴,肃亲王善耆、辅国公载泽当场身死;
眼下,革命党人又把目光瞄向了海军大臣载洵、军谘府大臣载涛、庆亲王奕劻、摄政王载沣,要不是列祖列宗保佑,几位爷的性命就被乱党取了去!
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谁知道乱党下一个目标是谁?本着小心无大过的原则,诸位王公大臣白天出门必须戒备森严,夕阳西下便赶紧蜷缩回府内,晚上再也不敢到外面饮酒高歌、眠花宿柳。清朝规定,汉人文官坐轿,武将骑马;但满人不分文武都得骑马,非特旨不能坐轿。为了避免因为骑马而成为袭击的目标,王公大臣们甚至连马都不敢骑。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载沣更是脊背发凉:要不是巡警发现,第二天上早朝时,自己岂不是会被炸成齑粉?一念及此,便惶惶不可终日。
与革命党的行动相对应,立宪派也再次闹腾起来。“请愿即可国会同志会”成员在第一次请愿失败的五个月之后卷土重来,他们理直气壮:要避免暴力革命,就必须尽快立宪。
这次来势明显更加凶猛,仅参与请愿的团体就有十个,包括各省咨议局、各省商会、苏州及上海商会、南洋二十六埠中华商会、澳洲华侨、各省教育会、江苏教育总会、各省政治团体、各省绅民及旗籍、东三省绅民等,分别代表农、工、商、学各方面向都察院递送请愿书,希望尽早开设国会。
朝廷当然再次拒绝,他们的理由也很充足:
第一,国会只是参与立法的一个机构,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重要。君主立宪,千头万绪,哪一样不重要?哪一样能忽略?我们要按部就班慢慢来,不能着急。
第二,今年九月份我们会先开资政院,资政院也很重要的,不仅是开办国会的基础,也可以培养大家对国会的认识。大家可以先到资政院里玩,等玩熟了,我们再玩国会呗。
第三,之前已经拟定了开办国会九年规划,现在执行得很好,充分证明规划的可行性、科学性。我们不能朝令夕改,要在太后、皇帝的光辉指引下,牢固坚持九年规划不放松。
总之,开设国会兹事体大,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逐步推进。你们这些人就安安心心等着吧,别老给政府添麻烦。
就这样,第二次国会请愿失败。但如果你认为大家应该偃旗息鼓消停一段时间,那就大错特错了!请愿即可国会同志会随后便决定进行第三次大请愿,时间初步定为明年二月,大家回去之后要广泛发动农、工、商、学各界在请愿书签名,每省至少要在百万以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大科学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大科学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