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骊歌一叠 二七四、世事如棋局局新(五)
目录: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一个是黎宋卿。他原是清廷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之前曾在北洋呆过很长一段时间,与袁慰庭手下的将领非常熟稔,他本身也是一位名将。后来移镇武昌,又得到湖北军民爱戴。武昌首义后,被众人推为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宋卿既是革命首义功臣,又与北方军队将领过从甚密。如果他担任民国总统,想来南北方舆论都无不服之处,最是妥帖。”孙中山话锋随即一转,“不过据武汉方面消息,黎宋卿似乎不愿就任,他推荐了另一人。”
黎元洪和孙中山一样,对革命前景似乎还有顾虑,都不想当出头椽子,表面上却同时摆出一副大义凛然、退位让贤的模样。
荷马李问:“黎先生推荐了谁?”
“他便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合适人选,现任满清内阁总理大臣的袁慰庭。”孙中山说道。
荷马李立即插嘴道:“袁?这个人我认识。他野心勃勃,谋略过人,一直或明或暗地操纵着全国最大的军事团体,是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实权人物。可他政治倾向非常保守,会支持革命么?”
孙中山道:“我对袁慰庭也是不太相信。事实上,早在两年前他便派人找过我,希望能和我携手共进,推翻现有政府。如果我点头,他甚至可以先让朝廷取消对我的通缉,以示诚意。我当时认为他是在耍花招,就置若罔闻。
“最近我听黄克强说,1908年初也有一位来自直隶总督府的使者辗转找到他,自称受杨士骧的委托,前来转达袁宫保的意思。来人说,宫保知道黄先生致力革命,为海内外瞩望,将来必成气候,因此极愿与黄先生在内个革命党人联合。把满清推翻,复我中华故国。
“克强兄自然也是不信的,只与来人虚与委蛇,答道:‘袁大人能有这种思想。诚为革命党人所赞同。但我们革命党人有特定的主张,就是推翻满清之后实行民主共和,而不是君主立宪。请将此意转达给袁大人。如果袁大人能在这一点上和我们达成一致,即便不联合,我们之间也是革命同志了。’
“十多天前,克强兄抵达武汉就任总司令,原先拜访过他的那个人再次出现。重申了袁慰庭愿与我们革命党联合,共同推翻满清政府的意思。如此看来,袁慰庭的所作所为不是所谋者大,就是真心支持革命!”
荷马李沉吟道:“无论如何,至少袁是希望先推翻满洲统治的,不是么?”
孙中山点点头:“你说的没错,所以我才把他列为第二个总统合适人选。如今革命党虽然在江南各省相继举义,但各自为政。不相统属,长此以往,只怕满清犹在而各省都督已先反目。民主未成而数万万同胞已罹刀兵。如你刚才所言,袁慰庭拥有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实力,是最有影响力的实权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他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华,让他当总统又有何不可?”
荷马李不禁赞叹道:“孙,你的气魄胸怀无人可及!那你认为的第三位合适人选又是谁?”
孙中山笑着说:“这第三个人,即便你没见过,你也该无数次听过他的名字。用我们中国词语来形容,他的名字好比惊雷在耳边响起。让人终生难忘。”
“他是谁?”荷马李在沙发上坐直身体。
“孙百熙,也就是你们所说的约翰逊博士。”
“啊,原来是他呀!说实话,我真的无数次听过这个名字。”荷马李旋即有些疑惑地问,“据我所知,他只是非常有名的科学家而已。怎么能做总统呢?”
“据我所知,富兰克林也是非常有名的科学家,不照样做了你们美国的总统?”孙中山反驳道,“而且孙百熙并非是单纯的科学家,还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教育家、实业家,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历任湖北省教育长、清政府教育部次长、总长、内阁大臣。现在除了担任内阁大臣,还是四川省最高军政长官。他的两名学生同时在陕西、山西起义,并各自担任两省的军政府都督,使他一跃成为中国最顶尖的政治人物之一。”
荷马李有些吃惊:“那他的政治主张呢?”
“你的问题可谓一针见血,这正是孙百熙的最大缺陷。”孙中山轻笑道,“我见过孙百熙,年轻、俊朗、聪明、温和,一看可知是温润君子、世家子弟。正因为如此的修养和家世,所以他喜欢不激不厉的中庸之道。明明知道封建制度腐朽不堪,却又迷恋其中的世态人情;明明心中倾向于民主自由,却又对暴力革命视若畏途。他不知道自己想要坚持什么,又要反对什么。而且相对于从政,他更喜欢教育,对政治一直抱着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那你还把他列为第三位候选人?”荷马李大为不解。
孙中山道:“他只是以前对政治没兴趣而已,谁知道他现在、将来有没有兴趣?而且这个缺陷弥补起来也非常容易。相比之下,他的优点更加突出。首先,他的学问非常渊博,尤其是在科学上,简直是无人能及。中国自鸦片战争完败以后,对以坚船利炮为代表的西方科学就抱有一种敬畏之心。随着接触越来越多,对西方科技就愈加崇敬,甚至是高山仰止。现在一个中国人居然能在西方人最擅长的领域战胜了所有西方人,站在了科学的巅峰,他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一定非常神圣。
“其次,孙百熙的道德无可挑剔。虽然他出生富贵,与人相处却没有丝毫傲横之气,使人如坐春风。他编印各种课本,教化全国万千学子;创立近百所学校,几乎不收任何学费,惠及大江南北贫穷子弟;主动请缨去东北防疫救灾,更是功在社稷。在中国,从政人员的品德和能力同等重要,有时候品德甚至是首要因素。一个在道德上完美无瑕的人。很容易就成为众人公认的领袖。
“再次,在我们看来他没有明显的政治主张是缺陷,但对于很多人却是福音,尤其现在南北方政治观念冲突如此剧烈。在彼此僵持不相上下的时候。一个没有明显政治倾向的人选可能更容易让双方同时接受。孙元起温文尔雅、不偏不倚的态度,正好可以满足大家这个需求。”
“谁知道结果会怎么样?”荷马李耸耸肩,“不过孙,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孙中山也有些挠头:“原本我来英国是打算说服英国政府赞同中国革命的,没想到他们居然无动于衷,只保持着礼节上的客套,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我现在也有些迷茫。不知道该留在英国与议员们继续沟通,让他们对政府施压以改变之前的姿态?还是到法兰西、德意志等国,寻求新的帮助?”
“你觉得在英国或法国、德国获得支持的概率有多大?”荷马李直接问道,“虽然法国人可能对中国革命比较同情,较之英、美两国要好些,但说实话,要想获得实质性的成果,只怕很难。”
孙中山嘴角抽了抽。苦笑道:“你说得一点没错。可是现在国内革命形势如此,仁人志士天天流血牺牲,我不能摇旗呐喊。也不能上阵杀敌,只好在此略尽绵薄之力。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才行。”
荷马李道:“孙,尽管你的勇气可嘉,但是行为欠妥。与其在此徒劳无功,倒不如做些别的更有用的事儿。如果我是你,我会选择立即回国!”
“回国?”孙中山愕然。
“没错,就是立即返回中国!”荷马李笃定地说道,“根据新闻,中国目前已经有十多个省份脱离满清统治宣告**。但由于没有众望所归的领导人作为核心,导致各自为政不相统一,很容易被人各个击破。你作为同盟会的最高领袖,有机会也有义务肩负起这个重任,带领大家走向成功。而不是在此白白浪费时间,坐观革命胜败!”
孙中山忽然想起好多年前孙元起在三藩市和他说过的话:第一条建议就是在民主革命爆发之后。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军队指挥权,尤其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编成的新军。只有手里掌握强有力的军队,才能击退满清朝廷的凶恶反扑,巩固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他点了点头:“李,你说的没错,或许我应该立即返回中国!”
孙中山想回国,但真要回国可没那么容易,不说一路上要乔装打扮,避过清廷各种眼线,单单在路上就要漂泊十多二十天,绝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儿。
我们暂时不管孙中山与荷马李究竟如何从英伦回国,再把目光投向中国的华北,在直隶一带正上演着惊心动魄的重兵对峙:
最北方是张绍曾的第二十镇和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总共一万六千人,在京师以北百余公里外的承德、遵化枕戈待旦,对京城虎视眈眈;
京畿一带则驻扎着禁卫军、姜桂题所部毅军,人数不下三万,把京城围得严严实实,好比铁桶一般,别说老鼠,就是只蚊子也飞不进去;
再往南是吴禄贞、程子寅的燕晋联军,也有一万多人,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保定府,兵锋直指京城;
在更南边的顺德、赵州一带是袁世凯的北洋精锐,人数迫近两万,还有不少部队正陆续从武汉前线后撤,顺着卢汉线北上。
这四支队伍形成一个奇怪的平衡,谁也不敢先动,哪怕袁世凯的北洋军也不例外。只要北洋军一动,燕晋联军就会立即挥师北上,不惜一切代价攻击京城。燕晋联军和京城的禁卫军、毅军动手,最北方的第二十镇、第二混成协则会乘机南下合围。纵使他们打不下京城,两军兵合一处,足以搅得华北天翻地覆,北洋军和禁卫军、毅军联手也未必留得住他们。
虽然他们各自按兵不动,但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久。北洋军人数每日增加,朝廷私下里派了无数密谍来策反革命军将领,吴禄贞和张绍曾、蓝天蔚也用电报商谈同时进攻京城的计划……只需要一个火星,直隶就会变成尸横遍野的大战场。
就在这个时候,程子寅接到了孙元起的电报。(未完待续。。)
p
黎元洪和孙中山一样,对革命前景似乎还有顾虑,都不想当出头椽子,表面上却同时摆出一副大义凛然、退位让贤的模样。
荷马李问:“黎先生推荐了谁?”
“他便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合适人选,现任满清内阁总理大臣的袁慰庭。”孙中山说道。
荷马李立即插嘴道:“袁?这个人我认识。他野心勃勃,谋略过人,一直或明或暗地操纵着全国最大的军事团体,是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实权人物。可他政治倾向非常保守,会支持革命么?”
孙中山道:“我对袁慰庭也是不太相信。事实上,早在两年前他便派人找过我,希望能和我携手共进,推翻现有政府。如果我点头,他甚至可以先让朝廷取消对我的通缉,以示诚意。我当时认为他是在耍花招,就置若罔闻。
“最近我听黄克强说,1908年初也有一位来自直隶总督府的使者辗转找到他,自称受杨士骧的委托,前来转达袁宫保的意思。来人说,宫保知道黄先生致力革命,为海内外瞩望,将来必成气候,因此极愿与黄先生在内个革命党人联合。把满清推翻,复我中华故国。
“克强兄自然也是不信的,只与来人虚与委蛇,答道:‘袁大人能有这种思想。诚为革命党人所赞同。但我们革命党人有特定的主张,就是推翻满清之后实行民主共和,而不是君主立宪。请将此意转达给袁大人。如果袁大人能在这一点上和我们达成一致,即便不联合,我们之间也是革命同志了。’
“十多天前,克强兄抵达武汉就任总司令,原先拜访过他的那个人再次出现。重申了袁慰庭愿与我们革命党联合,共同推翻满清政府的意思。如此看来,袁慰庭的所作所为不是所谋者大,就是真心支持革命!”
荷马李沉吟道:“无论如何,至少袁是希望先推翻满洲统治的,不是么?”
孙中山点点头:“你说的没错,所以我才把他列为第二个总统合适人选。如今革命党虽然在江南各省相继举义,但各自为政。不相统属,长此以往,只怕满清犹在而各省都督已先反目。民主未成而数万万同胞已罹刀兵。如你刚才所言,袁慰庭拥有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实力,是最有影响力的实权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他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华,让他当总统又有何不可?”
荷马李不禁赞叹道:“孙,你的气魄胸怀无人可及!那你认为的第三位合适人选又是谁?”
孙中山笑着说:“这第三个人,即便你没见过,你也该无数次听过他的名字。用我们中国词语来形容,他的名字好比惊雷在耳边响起。让人终生难忘。”
“他是谁?”荷马李在沙发上坐直身体。
“孙百熙,也就是你们所说的约翰逊博士。”
“啊,原来是他呀!说实话,我真的无数次听过这个名字。”荷马李旋即有些疑惑地问,“据我所知,他只是非常有名的科学家而已。怎么能做总统呢?”
“据我所知,富兰克林也是非常有名的科学家,不照样做了你们美国的总统?”孙中山反驳道,“而且孙百熙并非是单纯的科学家,还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教育家、实业家,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历任湖北省教育长、清政府教育部次长、总长、内阁大臣。现在除了担任内阁大臣,还是四川省最高军政长官。他的两名学生同时在陕西、山西起义,并各自担任两省的军政府都督,使他一跃成为中国最顶尖的政治人物之一。”
荷马李有些吃惊:“那他的政治主张呢?”
“你的问题可谓一针见血,这正是孙百熙的最大缺陷。”孙中山轻笑道,“我见过孙百熙,年轻、俊朗、聪明、温和,一看可知是温润君子、世家子弟。正因为如此的修养和家世,所以他喜欢不激不厉的中庸之道。明明知道封建制度腐朽不堪,却又迷恋其中的世态人情;明明心中倾向于民主自由,却又对暴力革命视若畏途。他不知道自己想要坚持什么,又要反对什么。而且相对于从政,他更喜欢教育,对政治一直抱着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那你还把他列为第三位候选人?”荷马李大为不解。
孙中山道:“他只是以前对政治没兴趣而已,谁知道他现在、将来有没有兴趣?而且这个缺陷弥补起来也非常容易。相比之下,他的优点更加突出。首先,他的学问非常渊博,尤其是在科学上,简直是无人能及。中国自鸦片战争完败以后,对以坚船利炮为代表的西方科学就抱有一种敬畏之心。随着接触越来越多,对西方科技就愈加崇敬,甚至是高山仰止。现在一个中国人居然能在西方人最擅长的领域战胜了所有西方人,站在了科学的巅峰,他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一定非常神圣。
“其次,孙百熙的道德无可挑剔。虽然他出生富贵,与人相处却没有丝毫傲横之气,使人如坐春风。他编印各种课本,教化全国万千学子;创立近百所学校,几乎不收任何学费,惠及大江南北贫穷子弟;主动请缨去东北防疫救灾,更是功在社稷。在中国,从政人员的品德和能力同等重要,有时候品德甚至是首要因素。一个在道德上完美无瑕的人。很容易就成为众人公认的领袖。
“再次,在我们看来他没有明显的政治主张是缺陷,但对于很多人却是福音,尤其现在南北方政治观念冲突如此剧烈。在彼此僵持不相上下的时候。一个没有明显政治倾向的人选可能更容易让双方同时接受。孙元起温文尔雅、不偏不倚的态度,正好可以满足大家这个需求。”
“谁知道结果会怎么样?”荷马李耸耸肩,“不过孙,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孙中山也有些挠头:“原本我来英国是打算说服英国政府赞同中国革命的,没想到他们居然无动于衷,只保持着礼节上的客套,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我现在也有些迷茫。不知道该留在英国与议员们继续沟通,让他们对政府施压以改变之前的姿态?还是到法兰西、德意志等国,寻求新的帮助?”
“你觉得在英国或法国、德国获得支持的概率有多大?”荷马李直接问道,“虽然法国人可能对中国革命比较同情,较之英、美两国要好些,但说实话,要想获得实质性的成果,只怕很难。”
孙中山嘴角抽了抽。苦笑道:“你说得一点没错。可是现在国内革命形势如此,仁人志士天天流血牺牲,我不能摇旗呐喊。也不能上阵杀敌,只好在此略尽绵薄之力。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才行。”
荷马李道:“孙,尽管你的勇气可嘉,但是行为欠妥。与其在此徒劳无功,倒不如做些别的更有用的事儿。如果我是你,我会选择立即回国!”
“回国?”孙中山愕然。
“没错,就是立即返回中国!”荷马李笃定地说道,“根据新闻,中国目前已经有十多个省份脱离满清统治宣告**。但由于没有众望所归的领导人作为核心,导致各自为政不相统一,很容易被人各个击破。你作为同盟会的最高领袖,有机会也有义务肩负起这个重任,带领大家走向成功。而不是在此白白浪费时间,坐观革命胜败!”
孙中山忽然想起好多年前孙元起在三藩市和他说过的话:第一条建议就是在民主革命爆发之后。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军队指挥权,尤其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编成的新军。只有手里掌握强有力的军队,才能击退满清朝廷的凶恶反扑,巩固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他点了点头:“李,你说的没错,或许我应该立即返回中国!”
孙中山想回国,但真要回国可没那么容易,不说一路上要乔装打扮,避过清廷各种眼线,单单在路上就要漂泊十多二十天,绝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儿。
我们暂时不管孙中山与荷马李究竟如何从英伦回国,再把目光投向中国的华北,在直隶一带正上演着惊心动魄的重兵对峙:
最北方是张绍曾的第二十镇和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总共一万六千人,在京师以北百余公里外的承德、遵化枕戈待旦,对京城虎视眈眈;
京畿一带则驻扎着禁卫军、姜桂题所部毅军,人数不下三万,把京城围得严严实实,好比铁桶一般,别说老鼠,就是只蚊子也飞不进去;
再往南是吴禄贞、程子寅的燕晋联军,也有一万多人,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保定府,兵锋直指京城;
在更南边的顺德、赵州一带是袁世凯的北洋精锐,人数迫近两万,还有不少部队正陆续从武汉前线后撤,顺着卢汉线北上。
这四支队伍形成一个奇怪的平衡,谁也不敢先动,哪怕袁世凯的北洋军也不例外。只要北洋军一动,燕晋联军就会立即挥师北上,不惜一切代价攻击京城。燕晋联军和京城的禁卫军、毅军动手,最北方的第二十镇、第二混成协则会乘机南下合围。纵使他们打不下京城,两军兵合一处,足以搅得华北天翻地覆,北洋军和禁卫军、毅军联手也未必留得住他们。
虽然他们各自按兵不动,但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久。北洋军人数每日增加,朝廷私下里派了无数密谍来策反革命军将领,吴禄贞和张绍曾、蓝天蔚也用电报商谈同时进攻京城的计划……只需要一个火星,直隶就会变成尸横遍野的大战场。
就在这个时候,程子寅接到了孙元起的电报。(未完待续。。)
p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大科学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大科学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