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绚烂人生 910 灰头土脸
目录:大艺术家|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手机用户请登陆 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910 灰头土脸
今天第四更,求推荐,求订阅!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大公司里,媒体看到“世界新闻报”的消息,八卦小报们在开始疯狂传播的同时,正规媒体会做好两手准备,第一反应势必是打电话给经纪人、给公司求证,一边听公司的解释,一边准备转发事宜。转发过后又分为两种反应,当事人没有解释,那么媒体就会开始揣测事情的真相,然后去围堵当事人求证;当事人有解释,那么媒体就会去调查真相,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初诽谤事件越演越烈的原因就在于,证据都在往对埃文-贝尔不利的方向发展,十一工作室一方的声音实在太过微弱,而粉丝又不愿意相信埃文-贝尔,反而还跟着落井下石。这一次的事件之所以会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大家都希望看到负面新闻,特别是当负面新闻被套在埃文-贝尔这个当红人物身上时,就越发劲爆了。
媒体在前往机场围堵的同时,肯定是有派人去调查事情真相的,越早发现真相,新闻价值就越大。当然,同样的,这件事情前面闹得越大,真相价值也会水涨船高。所以,媒体调查事情真相的脚步并不慢,但是渲染事情的手笔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换一个通俗的例子来看,就是一个绯闻,如果媒体都说双方已经同居,甚至准备结婚了,这势必是炸弹性的消息,当绯闻的热度达到了一定程度,这段绯闻的真相也就会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其价值也就越高。媒体为了让新闻价值最大化,他们内部操作是同时进行,但是新闻发布的时间和方式却是有讲究的。
“世界新闻报”发布新闻之后,看看各大媒体转载新闻时的用词就知道了,大家都是用“传闻”、“猜测”、“据说”这样模糊性的词汇,让新闻越演越烈。也许埃文-贝尔出现在纽约肯尼迪机场的时候,事情真相已经调查出来了,但是媒体却不着急将真相发布,他们希望看到埃文-贝尔对这件事的反应。否则,一旦有媒体公布说“‘世界新闻报’的消息来源是假的”,那么这条新闻就失去意义了。
只是大家没有想到,机场事件却偏离了发展的轨道,直接就让埃文-贝尔意外受伤了,这件事的走向顿时就扑朔迷离了。
伊登-哈德逊回到王子街十号之后,第一时间就对这件事做出了反应。伊登-哈德逊在十一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公开信。一方面强烈谴责了记者在机场的鲁莽行为,导致了埃文-贝尔的受伤,在公开信里,伊登-哈德逊将这种行为形容为“无耻的、没有职业道德的、为了新闻不折手段的”,用词十分犀利;另外一方面是对“世界新闻报”发出了律师信,要状告他们杜撰根本不存在的事实,索赔一美元,并且公开道歉,并且再次重申了,十一工作室旗下所有人员、所有作品全部都拒绝接受“世界新闻报”任何形式的接触。
大家都知道,十一工作室不见得真的是要和“世界新闻报”走上法庭,毕竟公众人物要状告媒体诽谤、诬陷,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事。这封公开信更多是表明一个立场,坚决不姑息养奸的立场。
随后,正如机场那些事件当事人所料,网络上的粉丝们对新闻媒体实行了连坐制,在找不到罪魁祸首的情况下,对机场参与进去的所有媒体都发起了强烈的抵抗,根据不完全统计,十月份和十一月份两个月报刊杂志的销量都普遍下滑,创造了2004年的新低,损失超过十万美元以上,这还没有计算未来长远的影响。如果粉丝对这些报刊杂志发起了拒绝阅读的活动,那对于媒体来说绝对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且不说销量是否真的会下跌,最直接的就是会影响广告商对他们的信赖。毕竟,没有广告商会喜欢看到自己的广告出现在一本被粉丝狂骂不止的杂志上。
而且不止是粉丝,许多艺人都站出来对埃文-贝尔表示了声援,比如西恩-潘,比如约翰尼-德普,比如本-阿弗莱克,比如娜塔莉-波特曼,主要还是因为这次事件的特殊性。不是因为“世界新闻报”对埃文-贝尔的质疑,而是因为记者在采访新闻时的不折手段,这的的确确危害到了艺人的个人安全,这引起了艺人的广泛不满。
艺人和记者之间的冲突可绝对不是一次两次了,有时候是艺人不对,主动殴打狗仔队,这种事爆出来的时候,记者总是会抱作一团对艺人发起声讨;现在的情况是记者不对,为了抢新闻而导致了“血光之灾”,那么艺人自然也是团结在了一起,为自己的权益声援埃文-贝尔。
一时间,新闻媒体都偃旗息鼓了,虽然说不上过街老鼠,但他们的日子的确是不太好过,毕竟媒体和艺人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任何一方太过出格了,都是需要收敛收敛的。现在艺人们声讨的言论随处可见,媒体承受的压力也很大,所以顿时都收敛了不少。
十一工作室在埃文-贝尔的领导下,大多时候更多是狡猾的、随性的、独立的,强硬的时刻虽然也不少,但却没有这一次如此强硬。所以,在伊登-哈德逊措辞激烈的公开信发布之后,媒体纷纷将调查出来的真相公布,似乎想通过这种办法来向十一工作室示好,也表达自己对埃文-贝尔受伤的歉意。
其实,“世界新闻报”的那条新闻根本站不住脚,完全就是肖恩-霍尔杜撰出来吸引眼球的。这种事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比如说一群人去吃饭,专门找出两个主角单独的照片,然后就说这是私人约会,这是绯闻。断章取义、看图说故事,不仅是肖恩-霍尔,应该是所有媒体都会做的事。
任何人愿意去求证一下埃文-贝尔的作品,哈佛大学会有许多人都愿意站出来澄清这件事的。但媒体就是为了爆点,不愿意第一时间公布真相罢了。
理查-温迪、穆勒-兰斯两位教授,埃文-贝尔在学校里选过同一门课的同学们,包括理查-温迪上次带去迪拜的几位见习生,都站出来澄清了这件事。证明埃文-贝尔的作品的确都是依靠他自己的能力。其实埃文-贝尔在奥普拉脱口秀上唱红自己之前,他在学校专业里就是小有名气的,这些事情都是可以查证的。
事情真相公布了,原本就没有什么受众相信“世界新闻报”的言论,更多就是媒体在那里自己热闹罢了,现在大家更是对“世界新闻报”嗤之以鼻。不过,“世界新闻报”本来就是八卦小报,名声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所以肖恩-霍尔一点也不伤心。
原本,肖恩-霍尔还打算收买几个哈佛学生,让他们站出来说,其实他们就是埃文-贝尔的枪手,在幕后帮埃文-贝尔进行设计图和论文的创作。但很快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一来这个事情不好操作,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容易就露出马脚;二来现在媒体内部自己都在起内讧,对“世界新闻报”指责的媒体更是有不少。
现在十一工作室可不是一个随意搓揉的软柿子,伊登-哈德逊联合尚恩-梅耶尔,找到了许多交好的媒体,依靠十一工作室这些年累积下来的人脉,在媒体内部发起了一场肃清批判大会。
这些媒体在十一工作室的引导下,站在了艺人立场上,对“世界新闻报”这等追求八卦小道消息的媒体进行了指责。他们认为,虽然娱乐新闻还是以娱乐为主,可是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的问题了,更多时候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不惜以制造爆点为手段,以牺牲艺人为桥梁,从而达到自己吸引关注的目的。这完完全全就是在侮辱“新闻”这个词,想想看,当娱乐新闻十条之中有九条都是假的,那就已经不是新闻只是八卦了,那这些消息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一时间,媒体圈内对于“世界新闻报”的讨伐声不绝于耳,那些被粉丝咒骂的媒体也将怒火发泄到了“世界新闻报”身上,纷纷站出来强烈谴责,他们遭受到的损失又多严重骂得就多夸张,好像撕了肖恩-霍尔都难解他们心中之痛一般。
“世界新闻报”这次是惹了马蜂窝,肖恩-霍尔知道,如果要在这行混下去,得罪同行不是问题,可是得罪超过一半的同行,那就很棘手了。肖恩-霍尔也被伊登-哈德逊这一手弄得是灰头土脸,不得不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作为这次事件的焦点,“世界新闻报”完完全全就销声匿迹了,从此没有再提任何关于埃文-贝尔的设计和论文是有抢手代笔的事,就好像这件事完全没有发生过一般。有人去翻查,就连网站上之前肖恩-霍尔发布的这篇新闻都被删除了。
“世界新闻报”的彻底潜水,也宣告了这条新闻的子虚乌有,他们四面楚歌的窘境更是让报纸的销量经历了一个巨大的低谷,连续三个星期的销量都低于一百五十万,这才是真正的忧桑了。
“肖恩-霍尔,吃了你手中的话筒!”这条新闻取代之前的爆料,成为最新的头版头条。
一万二更新求月票,求订阅!
d@t
');
910 灰头土脸
今天第四更,求推荐,求订阅!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大公司里,媒体看到“世界新闻报”的消息,八卦小报们在开始疯狂传播的同时,正规媒体会做好两手准备,第一反应势必是打电话给经纪人、给公司求证,一边听公司的解释,一边准备转发事宜。转发过后又分为两种反应,当事人没有解释,那么媒体就会开始揣测事情的真相,然后去围堵当事人求证;当事人有解释,那么媒体就会去调查真相,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初诽谤事件越演越烈的原因就在于,证据都在往对埃文-贝尔不利的方向发展,十一工作室一方的声音实在太过微弱,而粉丝又不愿意相信埃文-贝尔,反而还跟着落井下石。这一次的事件之所以会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大家都希望看到负面新闻,特别是当负面新闻被套在埃文-贝尔这个当红人物身上时,就越发劲爆了。
媒体在前往机场围堵的同时,肯定是有派人去调查事情真相的,越早发现真相,新闻价值就越大。当然,同样的,这件事情前面闹得越大,真相价值也会水涨船高。所以,媒体调查事情真相的脚步并不慢,但是渲染事情的手笔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换一个通俗的例子来看,就是一个绯闻,如果媒体都说双方已经同居,甚至准备结婚了,这势必是炸弹性的消息,当绯闻的热度达到了一定程度,这段绯闻的真相也就会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其价值也就越高。媒体为了让新闻价值最大化,他们内部操作是同时进行,但是新闻发布的时间和方式却是有讲究的。
“世界新闻报”发布新闻之后,看看各大媒体转载新闻时的用词就知道了,大家都是用“传闻”、“猜测”、“据说”这样模糊性的词汇,让新闻越演越烈。也许埃文-贝尔出现在纽约肯尼迪机场的时候,事情真相已经调查出来了,但是媒体却不着急将真相发布,他们希望看到埃文-贝尔对这件事的反应。否则,一旦有媒体公布说“‘世界新闻报’的消息来源是假的”,那么这条新闻就失去意义了。
只是大家没有想到,机场事件却偏离了发展的轨道,直接就让埃文-贝尔意外受伤了,这件事的走向顿时就扑朔迷离了。
伊登-哈德逊回到王子街十号之后,第一时间就对这件事做出了反应。伊登-哈德逊在十一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公开信。一方面强烈谴责了记者在机场的鲁莽行为,导致了埃文-贝尔的受伤,在公开信里,伊登-哈德逊将这种行为形容为“无耻的、没有职业道德的、为了新闻不折手段的”,用词十分犀利;另外一方面是对“世界新闻报”发出了律师信,要状告他们杜撰根本不存在的事实,索赔一美元,并且公开道歉,并且再次重申了,十一工作室旗下所有人员、所有作品全部都拒绝接受“世界新闻报”任何形式的接触。
大家都知道,十一工作室不见得真的是要和“世界新闻报”走上法庭,毕竟公众人物要状告媒体诽谤、诬陷,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事。这封公开信更多是表明一个立场,坚决不姑息养奸的立场。
随后,正如机场那些事件当事人所料,网络上的粉丝们对新闻媒体实行了连坐制,在找不到罪魁祸首的情况下,对机场参与进去的所有媒体都发起了强烈的抵抗,根据不完全统计,十月份和十一月份两个月报刊杂志的销量都普遍下滑,创造了2004年的新低,损失超过十万美元以上,这还没有计算未来长远的影响。如果粉丝对这些报刊杂志发起了拒绝阅读的活动,那对于媒体来说绝对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且不说销量是否真的会下跌,最直接的就是会影响广告商对他们的信赖。毕竟,没有广告商会喜欢看到自己的广告出现在一本被粉丝狂骂不止的杂志上。
而且不止是粉丝,许多艺人都站出来对埃文-贝尔表示了声援,比如西恩-潘,比如约翰尼-德普,比如本-阿弗莱克,比如娜塔莉-波特曼,主要还是因为这次事件的特殊性。不是因为“世界新闻报”对埃文-贝尔的质疑,而是因为记者在采访新闻时的不折手段,这的的确确危害到了艺人的个人安全,这引起了艺人的广泛不满。
艺人和记者之间的冲突可绝对不是一次两次了,有时候是艺人不对,主动殴打狗仔队,这种事爆出来的时候,记者总是会抱作一团对艺人发起声讨;现在的情况是记者不对,为了抢新闻而导致了“血光之灾”,那么艺人自然也是团结在了一起,为自己的权益声援埃文-贝尔。
一时间,新闻媒体都偃旗息鼓了,虽然说不上过街老鼠,但他们的日子的确是不太好过,毕竟媒体和艺人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任何一方太过出格了,都是需要收敛收敛的。现在艺人们声讨的言论随处可见,媒体承受的压力也很大,所以顿时都收敛了不少。
十一工作室在埃文-贝尔的领导下,大多时候更多是狡猾的、随性的、独立的,强硬的时刻虽然也不少,但却没有这一次如此强硬。所以,在伊登-哈德逊措辞激烈的公开信发布之后,媒体纷纷将调查出来的真相公布,似乎想通过这种办法来向十一工作室示好,也表达自己对埃文-贝尔受伤的歉意。
其实,“世界新闻报”的那条新闻根本站不住脚,完全就是肖恩-霍尔杜撰出来吸引眼球的。这种事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比如说一群人去吃饭,专门找出两个主角单独的照片,然后就说这是私人约会,这是绯闻。断章取义、看图说故事,不仅是肖恩-霍尔,应该是所有媒体都会做的事。
任何人愿意去求证一下埃文-贝尔的作品,哈佛大学会有许多人都愿意站出来澄清这件事的。但媒体就是为了爆点,不愿意第一时间公布真相罢了。
理查-温迪、穆勒-兰斯两位教授,埃文-贝尔在学校里选过同一门课的同学们,包括理查-温迪上次带去迪拜的几位见习生,都站出来澄清了这件事。证明埃文-贝尔的作品的确都是依靠他自己的能力。其实埃文-贝尔在奥普拉脱口秀上唱红自己之前,他在学校专业里就是小有名气的,这些事情都是可以查证的。
事情真相公布了,原本就没有什么受众相信“世界新闻报”的言论,更多就是媒体在那里自己热闹罢了,现在大家更是对“世界新闻报”嗤之以鼻。不过,“世界新闻报”本来就是八卦小报,名声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所以肖恩-霍尔一点也不伤心。
原本,肖恩-霍尔还打算收买几个哈佛学生,让他们站出来说,其实他们就是埃文-贝尔的枪手,在幕后帮埃文-贝尔进行设计图和论文的创作。但很快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一来这个事情不好操作,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容易就露出马脚;二来现在媒体内部自己都在起内讧,对“世界新闻报”指责的媒体更是有不少。
现在十一工作室可不是一个随意搓揉的软柿子,伊登-哈德逊联合尚恩-梅耶尔,找到了许多交好的媒体,依靠十一工作室这些年累积下来的人脉,在媒体内部发起了一场肃清批判大会。
这些媒体在十一工作室的引导下,站在了艺人立场上,对“世界新闻报”这等追求八卦小道消息的媒体进行了指责。他们认为,虽然娱乐新闻还是以娱乐为主,可是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的问题了,更多时候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不惜以制造爆点为手段,以牺牲艺人为桥梁,从而达到自己吸引关注的目的。这完完全全就是在侮辱“新闻”这个词,想想看,当娱乐新闻十条之中有九条都是假的,那就已经不是新闻只是八卦了,那这些消息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一时间,媒体圈内对于“世界新闻报”的讨伐声不绝于耳,那些被粉丝咒骂的媒体也将怒火发泄到了“世界新闻报”身上,纷纷站出来强烈谴责,他们遭受到的损失又多严重骂得就多夸张,好像撕了肖恩-霍尔都难解他们心中之痛一般。
“世界新闻报”这次是惹了马蜂窝,肖恩-霍尔知道,如果要在这行混下去,得罪同行不是问题,可是得罪超过一半的同行,那就很棘手了。肖恩-霍尔也被伊登-哈德逊这一手弄得是灰头土脸,不得不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作为这次事件的焦点,“世界新闻报”完完全全就销声匿迹了,从此没有再提任何关于埃文-贝尔的设计和论文是有抢手代笔的事,就好像这件事完全没有发生过一般。有人去翻查,就连网站上之前肖恩-霍尔发布的这篇新闻都被删除了。
“世界新闻报”的彻底潜水,也宣告了这条新闻的子虚乌有,他们四面楚歌的窘境更是让报纸的销量经历了一个巨大的低谷,连续三个星期的销量都低于一百五十万,这才是真正的忧桑了。
“肖恩-霍尔,吃了你手中的话筒!”这条新闻取代之前的爆料,成为最新的头版头条。
一万二更新求月票,求订阅!
d@t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艺术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艺术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