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有麻烦了!
目录:重生在乾隆年间| 作者:挖井人| 类别:历史军事
陈六今年三十六岁,已经做剃头生意快二十年了。()剃头这活计别看好像容易,但其实还是有一些门道的。如果没有师傅带一把,想靠自己学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这剃的可是头,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万一一个失手,在别人脑门上来了那么几刀,那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如果万一弄伤的是旗人,那可更不得了,说不得还要吃上几年官司。
陈六他们家世代都是做剃头匠的,他们一共有六个兄弟,除了一个兄弟不幸早亡之外,其余五个兄弟都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由于这些年大清国的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虽然剃头匠的人数增多了许多,但生意大都不错,比种地强多了。
“师傅,小心伺候着。给我把头剃得漂亮一点!”张力开口说了一句。在大清这会儿可没有什么电动剃刀可以使用,所有的剃头匠都直接使用一把小刀在别人头上大展身手。
“爷,你放心!我陈六剃了二十年的头,伺候过的爷已经数不清了。凡是我剃过的头,没有一个人说不好的!”说起剃头,陈六显得颇为得意。
“是嘛,那就最好了。”
“爷虽然一口的官话,但好像不是京城人吧?”
“哦,如何见得?”张力有些好奇的问道。要知道普通话可是以北京话作为标准的,而张力对自己的普通话一向非常自信。()要不是当初学历不够,他甚至还有准备报考播音员的打算!
“呵呵,这还不简单嘛。爷虽然官话说的流利,但口音和我们京城这里还是有一些不用的。我一听就知道了。”陈六笑呵呵的说道。
他这么一说,张力立即就明白了。原来是口音的问题,普通话虽然是以北京话作为标准的,但两者还是会有一些不同。北京话的儿化音比较重,而普通话的声调比较直,口音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看来你还真是一个精明人,这么细小的差异都听出来了。不错,我不是京城人,我来自云南昆明。”
“哦,我说呢!听说这次我们天朝打败了缅甸小国,爷你不会是一位官爷吧?”
“呵呵,差不多吧。”
。。。。。。
和这个剃头匠聊着聊着,京城里的许多事情张力也慢慢了解了。别看陈六只是一个小小的剃头匠,但这家伙接触的客人来自三教九流,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既有旗人官爷,也有普通的平头老百姓,这消息面还是挺广的。从他嘴中,张力知道了朝廷不少的事情。比如哪些大臣是一伙的,又有哪一些大臣是敌对的,这陈六都能说出一二来。甚至就连王爷贝勒家的事情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的假消息,但张力还是能够从中知道一些有用的消息。
由于两人聊了起劲,这头一剃就是大半个时辰。等头剃好之后,张力一高兴,就赏了陈六一两银子。
看到张力扔过来的一两银子,陈六乐的连嘴巴都快笑歪了。别看他平日里接触过许多客人,但像这么大方的客人还是第一次遇见。毕竟他剃一次头只需要十文钱,这一两银子可以兑换大清制钱2000文,已经可以剃头200次了。
“谢谢爷!爷一路走好!”陈六激动的说道。
这京城不愧是大清国最热闹的地方,不说密密麻麻的商铺,就连卖小吃糕点的小吃铺都有许多家。由于人流量大,加上京城里的百姓官员来自大清国的全国各地,所以在京城能够吃到全国许多地方的特色小吃。这在以后的现代社会中或许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在此时估计也就京城才会有这么多的各地地方美食了。
在街上逛了一圈,一下子就花去了一个多时辰,眼看差不多是吃午饭的时候了,所以张力带着几名随从进了一家酒楼。
“客官,你要点什么东西?”刚刚进门不久,就有伙计低头哈腰的过来招待了。
“小二,给我来一桌酒菜,然后来几壶酒。动作快一点!”
“好咧,爷您稍等!”
正当张力和几个随从在吃饭的时候,有一对卖艺的父女走进了这家酒楼。瞧他们的样子——父亲满脸枯瘦,脸黑黑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看上去好像已经不下六十了。而女儿大约十五六岁,长的模样清秀,皮肤虽然有些苍白,但看上去有种小家碧玉的味道。
这对父女一进酒楼,先和掌柜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就开始卖艺了。只见老父亲手拉二胡,女儿就开始唱起了小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卖唱的女子唱的乃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婉转优美的词语在她柔弱的声腔中唱出,听上去颇有一番滋味。张力听的还是有滋有味的,在这个没有电脑、电视、收音机的时代,这诗词戏曲恰是人们最大的消遣之一。
“好一个小娘子,真俊俏啊!”正在张力兴致正浓的时候,一个讨厌的声音进入了他的耳朵。转过身来一看,张力心里不由一紧——看来这对父女有麻烦了!
只见从大门外走进来一个油光满面的青年人,身上穿着上好的绸缎,腰间别着一块玉配。虽然看不清是什么材质的,但估计肯定非常名贵。手指上戴着一个颜色碧绿的翡翠扳指,身后跟着几个奴才随从。看样子就知道是一个八旗子弟,估计还是一个有些来头的主。
~~~~~~~~~~~~~~~~~~~~~~~~~~~~~~~~~~~~~~~~~~~~~~~~~~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谢谢了!!!
陈六他们家世代都是做剃头匠的,他们一共有六个兄弟,除了一个兄弟不幸早亡之外,其余五个兄弟都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由于这些年大清国的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虽然剃头匠的人数增多了许多,但生意大都不错,比种地强多了。
“师傅,小心伺候着。给我把头剃得漂亮一点!”张力开口说了一句。在大清这会儿可没有什么电动剃刀可以使用,所有的剃头匠都直接使用一把小刀在别人头上大展身手。
“爷,你放心!我陈六剃了二十年的头,伺候过的爷已经数不清了。凡是我剃过的头,没有一个人说不好的!”说起剃头,陈六显得颇为得意。
“是嘛,那就最好了。”
“爷虽然一口的官话,但好像不是京城人吧?”
“哦,如何见得?”张力有些好奇的问道。要知道普通话可是以北京话作为标准的,而张力对自己的普通话一向非常自信。()要不是当初学历不够,他甚至还有准备报考播音员的打算!
“呵呵,这还不简单嘛。爷虽然官话说的流利,但口音和我们京城这里还是有一些不用的。我一听就知道了。”陈六笑呵呵的说道。
他这么一说,张力立即就明白了。原来是口音的问题,普通话虽然是以北京话作为标准的,但两者还是会有一些不同。北京话的儿化音比较重,而普通话的声调比较直,口音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看来你还真是一个精明人,这么细小的差异都听出来了。不错,我不是京城人,我来自云南昆明。”
“哦,我说呢!听说这次我们天朝打败了缅甸小国,爷你不会是一位官爷吧?”
“呵呵,差不多吧。”
。。。。。。
和这个剃头匠聊着聊着,京城里的许多事情张力也慢慢了解了。别看陈六只是一个小小的剃头匠,但这家伙接触的客人来自三教九流,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既有旗人官爷,也有普通的平头老百姓,这消息面还是挺广的。从他嘴中,张力知道了朝廷不少的事情。比如哪些大臣是一伙的,又有哪一些大臣是敌对的,这陈六都能说出一二来。甚至就连王爷贝勒家的事情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的假消息,但张力还是能够从中知道一些有用的消息。
由于两人聊了起劲,这头一剃就是大半个时辰。等头剃好之后,张力一高兴,就赏了陈六一两银子。
看到张力扔过来的一两银子,陈六乐的连嘴巴都快笑歪了。别看他平日里接触过许多客人,但像这么大方的客人还是第一次遇见。毕竟他剃一次头只需要十文钱,这一两银子可以兑换大清制钱2000文,已经可以剃头200次了。
“谢谢爷!爷一路走好!”陈六激动的说道。
这京城不愧是大清国最热闹的地方,不说密密麻麻的商铺,就连卖小吃糕点的小吃铺都有许多家。由于人流量大,加上京城里的百姓官员来自大清国的全国各地,所以在京城能够吃到全国许多地方的特色小吃。这在以后的现代社会中或许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在此时估计也就京城才会有这么多的各地地方美食了。
在街上逛了一圈,一下子就花去了一个多时辰,眼看差不多是吃午饭的时候了,所以张力带着几名随从进了一家酒楼。
“客官,你要点什么东西?”刚刚进门不久,就有伙计低头哈腰的过来招待了。
“小二,给我来一桌酒菜,然后来几壶酒。动作快一点!”
“好咧,爷您稍等!”
正当张力和几个随从在吃饭的时候,有一对卖艺的父女走进了这家酒楼。瞧他们的样子——父亲满脸枯瘦,脸黑黑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看上去好像已经不下六十了。而女儿大约十五六岁,长的模样清秀,皮肤虽然有些苍白,但看上去有种小家碧玉的味道。
这对父女一进酒楼,先和掌柜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就开始卖艺了。只见老父亲手拉二胡,女儿就开始唱起了小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卖唱的女子唱的乃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婉转优美的词语在她柔弱的声腔中唱出,听上去颇有一番滋味。张力听的还是有滋有味的,在这个没有电脑、电视、收音机的时代,这诗词戏曲恰是人们最大的消遣之一。
“好一个小娘子,真俊俏啊!”正在张力兴致正浓的时候,一个讨厌的声音进入了他的耳朵。转过身来一看,张力心里不由一紧——看来这对父女有麻烦了!
只见从大门外走进来一个油光满面的青年人,身上穿着上好的绸缎,腰间别着一块玉配。虽然看不清是什么材质的,但估计肯定非常名贵。手指上戴着一个颜色碧绿的翡翠扳指,身后跟着几个奴才随从。看样子就知道是一个八旗子弟,估计还是一个有些来头的主。
~~~~~~~~~~~~~~~~~~~~~~~~~~~~~~~~~~~~~~~~~~~~~~~~~~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谢谢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在乾隆年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在乾隆年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