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参的规矩
目录:真实的盗墓| 作者:| 类别:玄幻奇幻
老爷子喝了口酒,顿了顿话。(www.dkakan.om百度搜索读看看更新最快最稳定)今天的酒喝的很尽兴。也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挖参的话题。也许老爷子挖了一辈子人参,讲起这个就滔滔不绝的。挖参通常在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后、白露前,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份到九月份之间。
进山采参时,一般是多人搭伙,称为“拉帮”。但特殊情况下,也有一个人进山采参的,人们把这种独自进山采参的叫“单棍撮”。
“拉帮”一般都是三、五、七单数人结伙,叫“单去双归”,人参也顶一个人,预示会采到参。进山时,有一个大伙都信得过、且有丰富放山经验的“山里通”当把头。据传说,早年有孙良、张禄两个人结伙走山,一春一夏,挖了许多棒槌,粮吃光了,在准备下山的前一天,张禄却走丢了。孙良不肯丢下朋友,自己逃活命,在山林里忍饥挨饿,找了七天七夜,饿、累吐血而死……他后来成了走山人的保护神“老把头”。
入山时,采参人都带着小米、咸菜和炊具。进山后的第一件事是选好地场,在窝风向阳山坳里用树干、树皮搭个窝棚,以备居住。除了搭人住的窝棚外,还得再搭个小窝棚,这个小窝棚是用来供奉山神爷的,这是挖参这行特有的规矩。因为深山老林气候变化无常,野兽时常出没,为了保证挖参顺利,供奉山神是件最大的事。
千百年来,上山打猎、挖参、采药的年年不断,在长白山上留下不少窝棚、马架子、地窨子。()有些常来常往者,甚至在山上盖起了像模像样的房子,清一色的圆木,连皮都不剥,有的枝丫处还带着绿叶。房间里用具一应俱全,缸里有米,梁上有肉。采参者进得屋来,别问有没有人,只管吃,只管住。临走时,在灶坑里抓把灰撒在门口就行,主人就知道来过客人了。
照山里的规矩,晚上想找地方住宿,清亮亮地喊一声:“有亮子吗?”如果有人回:“房上瓦,台烘着!”那就是受到邀请了,尽可去住。这是山里惯用的黑话,问话是:“有点灯的地方吗?”回答是:“有一间正房,炕已经烧热了,正等你来住呢。”
挖参前得用蒿草熏蚊子
寻找人参时,采参人排成一排,彼此距离约一棍,称之为“排棍”。排中间的人叫“挑杆的”,一般都由把头或经验丰富的人担任。搜索过程中,如果有人发现了人参,就要大声喊:“棒槌!”,这叫“喊山”。把头接问“什么货?”发现人瞅准以后就要立即回答,说出几品叶。然后,大伙接着说“快当!快当!”,这叫“接山”。
什么叫几品叶呢?品叶是识别人参年份的最为简单的方法。一年生的人参由三片小叶构成,俗称“三花子”;二年生的由五片小叶构成,形如人手,俗称“马掌子”;三年生的两个杈,每杈五片叶,俗称“二甲子”;四年生的三个杈,俗称“灯台子”;五年生的四个杈,俗称“四品(也称批、匹)叶”;六年生的五个杈,俗称“五品叶”;也有生六个掌状复叶的,俗称“六品叶”。
如果接完山以后,又发现看错了,目标是一棵草而不是人参怎么办呢?按规矩,即使是草也要挖出来拿着,这叫“喊炸山”了。有时发现的不是一株人参,而是一片或一簇,就按打头的一棵是几品叶来回答。
喊完以后,把头先用拴有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人参生长在茂密的草丛中,拴上红绳是为了醒目,便于识别。而不是传说的那样,说人参娃娃有遁地的本事,只有用红绳拴住了,它才不会逃跑。
拴完红线以后,把头要在人参周围的地上画一米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四个人用的索拔棍,称之为“固宝”。其他人点燃蒿草熏蚊虫,以便把头集中精力挖参。
挖参时先破土,然后用光滑的鹿骨钎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那动作像极了现在的考古挖掘。把参须周围的土抠净后,再用青苔茅子将参拉出来。随后,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
挖完参要砍“照头”,即由把头在附近选一棵红松树,朝着挖参的方向,从树干上剥下一块树皮后,在白茬树干上用刀刻杠。放山的人数刻在左边,有几个人就刻几道杠;右边刻的是几品叶参,几品叶就刻几道杠。这是为了使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挖过人参,是人参生长区。
这样一棵完整的人参就挖出来了。
采参相当于玩命
采参人有一句顺口溜:都说人参是个宝,参苗却要血来浇,根根白骨抛山崖,采参人不如一根草。
采参人,身上几乎都是伤痕累累。小伤是树枝刮的,石头碰的,小动物咬的、挠的,大伤就是碰上了老虎、熊。有一个采参人在山上碰上了两只熊,让熊把半拉脸都舔没了,耳朵也给咬下去了。
人参旁边都有毒蛇护着,人们传说,毒蛇是老天派来保护人参的。其实,毒蛇守在参苗旁是有它的目的的。长白山里有一种棒槌鸟,红眼珠,黄眼圈,尾巴上有花点,叫起来很好听,听着像是喊“阳光哥哥”、“阳光哥哥”。采参人挖棒槌,就盯着棒槌鸟,跟着棒槌鸟走,准能找到人参,因为棒槌鸟喜欢吃人参果。蛇也知道它好这一口,就专门守在人参旁,像一根烂木头一样,一动不动。棒槌鸟来吃人参果,自己把自己送到了蛇的嘴边。人参没结果的时候,蛇不来,果落了以后,蛇也不来。采参人呢,也是没结果的时候不来,落果后也不来。所以,就像老天安排好了似的,想挖参就得与毒蛇打交道。说起来也真有意思,棒槌鸟把采参人引到人参旁,棒槌鸟吃人参果,毒蛇吃棒槌鸟,采参人打毒蛇挖棒槌。稍有不慎就会被蛇咬死,化成一抔土,再来滋养参苗。
进山采参时,一般是多人搭伙,称为“拉帮”。但特殊情况下,也有一个人进山采参的,人们把这种独自进山采参的叫“单棍撮”。
“拉帮”一般都是三、五、七单数人结伙,叫“单去双归”,人参也顶一个人,预示会采到参。进山时,有一个大伙都信得过、且有丰富放山经验的“山里通”当把头。据传说,早年有孙良、张禄两个人结伙走山,一春一夏,挖了许多棒槌,粮吃光了,在准备下山的前一天,张禄却走丢了。孙良不肯丢下朋友,自己逃活命,在山林里忍饥挨饿,找了七天七夜,饿、累吐血而死……他后来成了走山人的保护神“老把头”。
入山时,采参人都带着小米、咸菜和炊具。进山后的第一件事是选好地场,在窝风向阳山坳里用树干、树皮搭个窝棚,以备居住。除了搭人住的窝棚外,还得再搭个小窝棚,这个小窝棚是用来供奉山神爷的,这是挖参这行特有的规矩。因为深山老林气候变化无常,野兽时常出没,为了保证挖参顺利,供奉山神是件最大的事。
千百年来,上山打猎、挖参、采药的年年不断,在长白山上留下不少窝棚、马架子、地窨子。()有些常来常往者,甚至在山上盖起了像模像样的房子,清一色的圆木,连皮都不剥,有的枝丫处还带着绿叶。房间里用具一应俱全,缸里有米,梁上有肉。采参者进得屋来,别问有没有人,只管吃,只管住。临走时,在灶坑里抓把灰撒在门口就行,主人就知道来过客人了。
照山里的规矩,晚上想找地方住宿,清亮亮地喊一声:“有亮子吗?”如果有人回:“房上瓦,台烘着!”那就是受到邀请了,尽可去住。这是山里惯用的黑话,问话是:“有点灯的地方吗?”回答是:“有一间正房,炕已经烧热了,正等你来住呢。”
挖参前得用蒿草熏蚊子
寻找人参时,采参人排成一排,彼此距离约一棍,称之为“排棍”。排中间的人叫“挑杆的”,一般都由把头或经验丰富的人担任。搜索过程中,如果有人发现了人参,就要大声喊:“棒槌!”,这叫“喊山”。把头接问“什么货?”发现人瞅准以后就要立即回答,说出几品叶。然后,大伙接着说“快当!快当!”,这叫“接山”。
什么叫几品叶呢?品叶是识别人参年份的最为简单的方法。一年生的人参由三片小叶构成,俗称“三花子”;二年生的由五片小叶构成,形如人手,俗称“马掌子”;三年生的两个杈,每杈五片叶,俗称“二甲子”;四年生的三个杈,俗称“灯台子”;五年生的四个杈,俗称“四品(也称批、匹)叶”;六年生的五个杈,俗称“五品叶”;也有生六个掌状复叶的,俗称“六品叶”。
如果接完山以后,又发现看错了,目标是一棵草而不是人参怎么办呢?按规矩,即使是草也要挖出来拿着,这叫“喊炸山”了。有时发现的不是一株人参,而是一片或一簇,就按打头的一棵是几品叶来回答。
喊完以后,把头先用拴有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人参生长在茂密的草丛中,拴上红绳是为了醒目,便于识别。而不是传说的那样,说人参娃娃有遁地的本事,只有用红绳拴住了,它才不会逃跑。
拴完红线以后,把头要在人参周围的地上画一米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四个人用的索拔棍,称之为“固宝”。其他人点燃蒿草熏蚊虫,以便把头集中精力挖参。
挖参时先破土,然后用光滑的鹿骨钎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那动作像极了现在的考古挖掘。把参须周围的土抠净后,再用青苔茅子将参拉出来。随后,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
挖完参要砍“照头”,即由把头在附近选一棵红松树,朝着挖参的方向,从树干上剥下一块树皮后,在白茬树干上用刀刻杠。放山的人数刻在左边,有几个人就刻几道杠;右边刻的是几品叶参,几品叶就刻几道杠。这是为了使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挖过人参,是人参生长区。
这样一棵完整的人参就挖出来了。
采参相当于玩命
采参人有一句顺口溜:都说人参是个宝,参苗却要血来浇,根根白骨抛山崖,采参人不如一根草。
采参人,身上几乎都是伤痕累累。小伤是树枝刮的,石头碰的,小动物咬的、挠的,大伤就是碰上了老虎、熊。有一个采参人在山上碰上了两只熊,让熊把半拉脸都舔没了,耳朵也给咬下去了。
人参旁边都有毒蛇护着,人们传说,毒蛇是老天派来保护人参的。其实,毒蛇守在参苗旁是有它的目的的。长白山里有一种棒槌鸟,红眼珠,黄眼圈,尾巴上有花点,叫起来很好听,听着像是喊“阳光哥哥”、“阳光哥哥”。采参人挖棒槌,就盯着棒槌鸟,跟着棒槌鸟走,准能找到人参,因为棒槌鸟喜欢吃人参果。蛇也知道它好这一口,就专门守在人参旁,像一根烂木头一样,一动不动。棒槌鸟来吃人参果,自己把自己送到了蛇的嘴边。人参没结果的时候,蛇不来,果落了以后,蛇也不来。采参人呢,也是没结果的时候不来,落果后也不来。所以,就像老天安排好了似的,想挖参就得与毒蛇打交道。说起来也真有意思,棒槌鸟把采参人引到人参旁,棒槌鸟吃人参果,毒蛇吃棒槌鸟,采参人打毒蛇挖棒槌。稍有不慎就会被蛇咬死,化成一抔土,再来滋养参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真实的盗墓》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真实的盗墓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