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又一个东林大佬走了
目录:东厂| 作者:| 类别:玄幻奇幻
第二百一十二章 又一个东林大佬走了
这个世界当真是奇妙,有时,你费尽心思想办到的事却是怎么也办不到;有时,你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却突然就发生了。
朱国祯的请辞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就在袁大海和王体乾、魏广徽弹冠相庆,急着要把这大喜讯传到远在涿州的魏忠贤时,另一件让他们喜出望外的事情发生了——高攀龙也请辞了!
………………..
从朱国祯府上出来后,高攀龙也没心思回都察院,而是吩咐轿夫直接回家。到家之后,脸色便一直很难看,老妻对此习以为常,吩咐厨房烧了几个小菜,好让夫君能够小饮几杯,一解愁绪。
酒是一个人喝的,喝得很是无味。
高攀龙喜欢一个人独自喝闷酒,因为喝完之后,他总是会借着酒意一觉睡到天亮,然而今天,任他在床上怎么来回折腾,脑袋里却总是闪现朱国祯、孙慎行、杨涟他们的画面,睁眼是这样,闭眼也是这样,当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倍受煎熬之下,他索性坐了起来,靠在床前细细回想起来。
前番韩爌劝自己出任左都御史时所说,今日朱国祯对他所说,其实高攀龙都明白,他深知自己留在都察院主持大局对东林上下的重用性,可是自己毕竟老了,稳重有余,进取不足,难道就这么和魏阉耗着不成?又难道自己半生宦海浮沉只为今日的无所作为?
那日杨涟上疏无功后,高攀龙便有些心灰意冷,叶向高走后,他更是觉得前途渺茫,现在孙慎行走了,朱国祯也走了,这让他更加难以自安。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另一位恩师顾宪成来。
说来泾阳先生已经仙逝已十二年了,然而每当忆起他的音容笑貌,高攀龙就不由自主地惦念起泾阳先生创办的东林书院来。
他还印象深刻的记得天启元年三月自己被征召赴京任光禄寺丞时,曾把书院委托给叶闲适和吴觐华二位党人,当时自己曾对二人讲过,“我此去是为报答君恩,可归即归,不会使东林草深的!”
这一晃便是四年了!听说无锡书院盛况依旧,学子争相涌来,这让高攀龙放心许多,东林事业总是后继有人的!
突然,一个念头涌入他的心间:我是不是应该回去继续教学呢?为东林党培养卓越的下一代呢?
但旋即他便将这个冲动强压了下去,因为他的肩上还担负着东林上下的重担,若他再走了,京中何人能够主持大局呢?
可是,那个回去的念头却好像心中的幽灵一般,时不时在他脑海里飘荡,犹豫、为难,难以入眠的他只好起身走到书案前,随手拿起一个盒子,里面放着的都是他从前的书信。
盒中的书信很厚,越在上面的都是年代近的,下面的则是年代久远些的。鬼使神差的高攀龙决定将最下面的书信翻出来看一看,第一封是自己中地士时写给父亲的报喜信,第二封则是自己结婚时写给岳父大人的,当翻到第三封时,他意外的发现那竟是邹元标写给自己恩师泾阳先生的一封信。
那还是万历三十六年顾宪成接到诏书被起升为南京光禄少卿,乘船赴任,船到了丹阳,后又掉头返回了无锡,高攀龙询问其中原因,顾宪成除了说了一句“我舍不下书院的二三百学生”外,还取出一封信给高看。
信是邹元标写的,是劝顾宪成勿轻易出山,信中说“吾辈老矣!入朝为官乎为国乎 ?为官非吾辈之志,为国又不能施展抱负!”
这封信后来被顾宪成交到高攀龙手中,一直保存至今。
今日重读邹元标写给恩师的这封信,细一琢磨,倒满符合自己眼下的处境,如今魏忠贤阉党乱政,自己也很难有所作为,不如重操旧业,回家乡把东林书院办好,也不辜负泾阳先生的一片期望。
反复思虑后,高攀龙终是拿定主意,决定引咎辞职。提笔便写给天启的辞疏,以身为都御史在会推山西巡抚中监察不力为由,自劾失职,请求辞官。
……………
当王体乾从小太监手中拿到高攀龙的请辞疏后,喜出望外,他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高攀龙这老匹夫竟然也要步朱国祯后尘了,这当真是天下掉馅饼了!
激动之后,王体乾这才注意到高攀龙这疏的后面已经被韩爌给拟了票,不由冷笑一声,派人将袁大海紧急叫进宫。
“大海,看看那是什么!”
王体乾朝桌上放着的高攀龙请辞疏一指,袁大海忙依言捧在手上看了起来,只看了几句,就与王体乾刚才一样欣喜若狂,也是难以相信高攀龙竟然也要请辞!
“王公公,这可真是天助我等!”袁大海激动的嚷了起来。
“看到韩爌的拟票了吗?他可是想留住高老头的。”王体乾提醒袁大海看下面。
听王体乾一说,袁大海这才注意到这疏下面已经被韩爌给拟了票,怔了一下,旋即便道:“韩爌是想留住高攀龙,不过他只是拟票,这批红却在司礼监,可不是他想留就留的。王公公只管把这疏送给皇上,反正是他高攀龙自己要走,可不是咱们逼他,皇上可不会疑心咱们什么,我看多半也会同意的。”
话音刚落,就见王体乾摇头道:“这道疏不能给皇上看!”
“王公公的意思是?”袁大海有些不解为什么不能把高攀龙的请辞疏送给天启看。
王体乾反问他道:“你以为皇上会刚同意一个吏部尚书走人,转眼又同意总宪请辞吗?”
“这...”
袁大海一个激灵,天启再不问事,再糊涂,也不可能一天前让吏部尚书走人,一天后又让左都御史走的,这两人毕竟可都是他刚任命的,若是前后脚都让走了,这岂不是朝令夕改吗?
想到天启应该不会同意高攀龙走人,袁大海不由有些急了,高攀龙是总宪,管着都察院,科道言官唯他马首是瞻,这帮人又基本上全是东林党的打手,若是不能赶走高攀龙,这都察院总是难以拿下。不能把科道言官控制在手,这舆论单靠他东厂宣教司来做,怕是困难太多。念及此处,袁大海咬牙对王体乾道:
“王公公,依属下之见,不若叫魏阁老再重新拟道圣旨,和那朱国祯一样,让高攀龙也走!”
这话的实意其实就是要魏广徽矫诏了,王体乾听后,却是没有反对,而是微微一笑,赞赏的看了一眼袁大海,若有深意道:“你总算是明白咱们司礼监的好处了。”
.........
一听这回是让高攀龙走,魏广微立马就挥笔上阵。他知道高攀龙是**星和顾宪成二人的双重弟子,于是在圣旨中极尽讥讽之能事,把高攀龙说得一无是处,最后才归到正文,说既然自请辞官,同意回籍调理。
高攀龙接了圣旨,面色坦然,他知道这圣旨肯定又是魏广徽给拟的,但他已经决定辞官,便也不在乎是何人拟的旨了。
高攀龙离去,首辅韩爌再也按捺不住了。朱国祯被准辞时,韩爌曾上疏劝天启挽留,杳无回音;如今都察院总宪又遭遣归,他又气又愤,率领兵部尚书赵彦、工部尚书邹元标等人联名上疏,说“陛下一日之内,罢免两位大臣,臣民失望,况且旨从宫出,不经过内阁拟票。对高攀龙的自劾疏,臣曾拟写了批语,即‘不允辞职 !’,不知被何人篡改,大骇听闻,有伤国体?”
告假在家的杨涟也是一样坐不住,焦急之下,也顾不得问高攀龙为什么要辞官,只以为高攀龙是受了阉党陷害,不顾自己刚被皇帝训斥,回到都察院找到魏大中他们便要串连为高攀龙请留!
!@#
这个世界当真是奇妙,有时,你费尽心思想办到的事却是怎么也办不到;有时,你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却突然就发生了。
朱国祯的请辞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就在袁大海和王体乾、魏广徽弹冠相庆,急着要把这大喜讯传到远在涿州的魏忠贤时,另一件让他们喜出望外的事情发生了——高攀龙也请辞了!
………………..
从朱国祯府上出来后,高攀龙也没心思回都察院,而是吩咐轿夫直接回家。到家之后,脸色便一直很难看,老妻对此习以为常,吩咐厨房烧了几个小菜,好让夫君能够小饮几杯,一解愁绪。
酒是一个人喝的,喝得很是无味。
高攀龙喜欢一个人独自喝闷酒,因为喝完之后,他总是会借着酒意一觉睡到天亮,然而今天,任他在床上怎么来回折腾,脑袋里却总是闪现朱国祯、孙慎行、杨涟他们的画面,睁眼是这样,闭眼也是这样,当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倍受煎熬之下,他索性坐了起来,靠在床前细细回想起来。
前番韩爌劝自己出任左都御史时所说,今日朱国祯对他所说,其实高攀龙都明白,他深知自己留在都察院主持大局对东林上下的重用性,可是自己毕竟老了,稳重有余,进取不足,难道就这么和魏阉耗着不成?又难道自己半生宦海浮沉只为今日的无所作为?
那日杨涟上疏无功后,高攀龙便有些心灰意冷,叶向高走后,他更是觉得前途渺茫,现在孙慎行走了,朱国祯也走了,这让他更加难以自安。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另一位恩师顾宪成来。
说来泾阳先生已经仙逝已十二年了,然而每当忆起他的音容笑貌,高攀龙就不由自主地惦念起泾阳先生创办的东林书院来。
他还印象深刻的记得天启元年三月自己被征召赴京任光禄寺丞时,曾把书院委托给叶闲适和吴觐华二位党人,当时自己曾对二人讲过,“我此去是为报答君恩,可归即归,不会使东林草深的!”
这一晃便是四年了!听说无锡书院盛况依旧,学子争相涌来,这让高攀龙放心许多,东林事业总是后继有人的!
突然,一个念头涌入他的心间:我是不是应该回去继续教学呢?为东林党培养卓越的下一代呢?
但旋即他便将这个冲动强压了下去,因为他的肩上还担负着东林上下的重担,若他再走了,京中何人能够主持大局呢?
可是,那个回去的念头却好像心中的幽灵一般,时不时在他脑海里飘荡,犹豫、为难,难以入眠的他只好起身走到书案前,随手拿起一个盒子,里面放着的都是他从前的书信。
盒中的书信很厚,越在上面的都是年代近的,下面的则是年代久远些的。鬼使神差的高攀龙决定将最下面的书信翻出来看一看,第一封是自己中地士时写给父亲的报喜信,第二封则是自己结婚时写给岳父大人的,当翻到第三封时,他意外的发现那竟是邹元标写给自己恩师泾阳先生的一封信。
那还是万历三十六年顾宪成接到诏书被起升为南京光禄少卿,乘船赴任,船到了丹阳,后又掉头返回了无锡,高攀龙询问其中原因,顾宪成除了说了一句“我舍不下书院的二三百学生”外,还取出一封信给高看。
信是邹元标写的,是劝顾宪成勿轻易出山,信中说“吾辈老矣!入朝为官乎为国乎 ?为官非吾辈之志,为国又不能施展抱负!”
这封信后来被顾宪成交到高攀龙手中,一直保存至今。
今日重读邹元标写给恩师的这封信,细一琢磨,倒满符合自己眼下的处境,如今魏忠贤阉党乱政,自己也很难有所作为,不如重操旧业,回家乡把东林书院办好,也不辜负泾阳先生的一片期望。
反复思虑后,高攀龙终是拿定主意,决定引咎辞职。提笔便写给天启的辞疏,以身为都御史在会推山西巡抚中监察不力为由,自劾失职,请求辞官。
……………
当王体乾从小太监手中拿到高攀龙的请辞疏后,喜出望外,他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高攀龙这老匹夫竟然也要步朱国祯后尘了,这当真是天下掉馅饼了!
激动之后,王体乾这才注意到高攀龙这疏的后面已经被韩爌给拟了票,不由冷笑一声,派人将袁大海紧急叫进宫。
“大海,看看那是什么!”
王体乾朝桌上放着的高攀龙请辞疏一指,袁大海忙依言捧在手上看了起来,只看了几句,就与王体乾刚才一样欣喜若狂,也是难以相信高攀龙竟然也要请辞!
“王公公,这可真是天助我等!”袁大海激动的嚷了起来。
“看到韩爌的拟票了吗?他可是想留住高老头的。”王体乾提醒袁大海看下面。
听王体乾一说,袁大海这才注意到这疏下面已经被韩爌给拟了票,怔了一下,旋即便道:“韩爌是想留住高攀龙,不过他只是拟票,这批红却在司礼监,可不是他想留就留的。王公公只管把这疏送给皇上,反正是他高攀龙自己要走,可不是咱们逼他,皇上可不会疑心咱们什么,我看多半也会同意的。”
话音刚落,就见王体乾摇头道:“这道疏不能给皇上看!”
“王公公的意思是?”袁大海有些不解为什么不能把高攀龙的请辞疏送给天启看。
王体乾反问他道:“你以为皇上会刚同意一个吏部尚书走人,转眼又同意总宪请辞吗?”
“这...”
袁大海一个激灵,天启再不问事,再糊涂,也不可能一天前让吏部尚书走人,一天后又让左都御史走的,这两人毕竟可都是他刚任命的,若是前后脚都让走了,这岂不是朝令夕改吗?
想到天启应该不会同意高攀龙走人,袁大海不由有些急了,高攀龙是总宪,管着都察院,科道言官唯他马首是瞻,这帮人又基本上全是东林党的打手,若是不能赶走高攀龙,这都察院总是难以拿下。不能把科道言官控制在手,这舆论单靠他东厂宣教司来做,怕是困难太多。念及此处,袁大海咬牙对王体乾道:
“王公公,依属下之见,不若叫魏阁老再重新拟道圣旨,和那朱国祯一样,让高攀龙也走!”
这话的实意其实就是要魏广徽矫诏了,王体乾听后,却是没有反对,而是微微一笑,赞赏的看了一眼袁大海,若有深意道:“你总算是明白咱们司礼监的好处了。”
.........
一听这回是让高攀龙走,魏广微立马就挥笔上阵。他知道高攀龙是**星和顾宪成二人的双重弟子,于是在圣旨中极尽讥讽之能事,把高攀龙说得一无是处,最后才归到正文,说既然自请辞官,同意回籍调理。
高攀龙接了圣旨,面色坦然,他知道这圣旨肯定又是魏广徽给拟的,但他已经决定辞官,便也不在乎是何人拟的旨了。
高攀龙离去,首辅韩爌再也按捺不住了。朱国祯被准辞时,韩爌曾上疏劝天启挽留,杳无回音;如今都察院总宪又遭遣归,他又气又愤,率领兵部尚书赵彦、工部尚书邹元标等人联名上疏,说“陛下一日之内,罢免两位大臣,臣民失望,况且旨从宫出,不经过内阁拟票。对高攀龙的自劾疏,臣曾拟写了批语,即‘不允辞职 !’,不知被何人篡改,大骇听闻,有伤国体?”
告假在家的杨涟也是一样坐不住,焦急之下,也顾不得问高攀龙为什么要辞官,只以为高攀龙是受了阉党陷害,不顾自己刚被皇帝训斥,回到都察院找到魏大中他们便要串连为高攀龙请留!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东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东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