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 功业(上)
目录:代汉| 作者:| 类别:玄幻奇幻
第035功业(上)
“生死只在一线,尔等休要冥顽不灵!”刘晔登高台,拂袖喝道。():。
真实历史上,由于鲁肃远赴吴郡,追随周瑜,投诚孙策,直至袁术衰败之后,刘晔才有机会袭杀郑宝,收编巢湖兵。
然而此时空,鲁肃虽远去,却有萧言及时替补。
真实历史上,鉴于袁术已经衰败,刘晔收编巢湖兵时,借助的是曹操的威望。
然而此时空,吕布、曹操还未相继清剿袁术淮北基业。袁术此时还是扬州霸主,刘晔今日收编巢湖兵时,遂一反历史,高高举起袁术的旗帜。
萧言这只蝴蝶的翅膀煽动下,历史悄然改变前进的轨迹。当然,这一丝改变,对汉末三国历史而言,影响微乎其微,尚且不值一提。
闲话暂且不提。
前面说过,今日今时,孙策破击扬州刺史刘繇,横扫江左三郡;刘勋扼守庐江,连势汝南。孙策是袁术部下,刘勋亦是袁术部下,外人眼里,等同袁术完全掌控扬州。
扬州之外,汝南郡是袁术本家所在;淮北沛郡,早被袁术控制大半;广陵太守陈登素来孱弱;徐北吕布,兵马又不足四千;南阳张绣,年初降而又叛,复与荆州牧刘表合势,共抗曹操。
南中国大势,可谓尽在袁术一侧。
眼下,也就是熟读历史的萧言,能够一双锐眼,看穿混乱时局,晓得袁术此时再强盛,却也犹如唐万、秦舞阳,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
萧言是萧言,汉末三国土著是汉末三国土著。
哪怕是胸怀经纬之才的刘晔,此时也看好袁术,以为袁术即将整合徐、扬、豫三州,雄霸南中国,再次与河北枭雄袁绍对垒。
刘晔尚且如此,况乎巢湖贼兵?
在巢湖贼兵眼里,江东孙策已是恐怖至极,那统领孙策的袁术,岂不更加恐怖?
再者,随着孙策破击刘繇,扬州时局渐安,巢湖贼兵战心渐退。似,得闻孙策来伐,郑宝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击退孙策,而是果断绑架刘晔,借助刘晔声望提高价码,将自己卖给庐江太守刘勋、荆州刺史刘表。()
前时,郑宝之所以犹犹豫豫,不是犹豫降不降,而是犹豫他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投降后他能不能继续统兵,投降后他能不能做大官。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跟着刘晔,远来成德——郑宝以及数百巢湖兵,前来成德,本就是抱着归顺袁术的念头。
刘晔与郑宝的根本冲突,在于郑宝开价高,刘晔出价低,且刘晔不可能说服袁术,真的聘请郑宝做丹阳太守。
因为此间种种因素,度过最初惊愕后,大多数巢湖兵都知趣放下武器,选择投降:追随郑宝是降,追随刘晔也是降,现在郑宝已死,他们即便不降刘晔,又能怎样?
当然,也有许多郑宝亲信,对郑宝忠心耿耿,劝说大伙儿死战到底,无论如何,决不投降。不过,他们既然斗胆抗逆大势,结局就注定悲惨,不是被弓箭手攒射而死,就是被归义的巢湖兵当作投名状,就地斩杀。
最后统计人数,三百余巢湖兵,选择投降的,或者说活到选择投降的,总共有一百八十七人:其中醉酒者92人;无伤者42人,轻伤者53人。
刘晔向左右问道:“郑宝留在外面的骑兵,走了几人?”
郑宝来成德做客时,虽然信任刘晔,却不可能完全信任成德县官兵。
三百余名巢湖兵,涌入前院饮酒时,郑宝曾外派二十名骑兵斥候,警戒左右。一旦局势有变,斥候便可立即在远方发出警讯,方便郑宝弃军单骑向北远窜。
斥候外派侦查时,分布零散,或彼此相距数十米,或彼此相隔千数米,刘晔能伏击三百余名巢湖兵,却不可能尽数捕捉二十名斥候。
一位弓箭手,赧然回复道:“二十名斥候骑兵,属下只捉住六人。”
“逃了十四骑?他们都逃向哪个方向?”刘晔道。
弓箭手答道:“三人向东,三人向北,八人向南。其中,向东向北的,不知他们目的;向南者,却是兵分三路,返回巢湖——属下虽然谨遵公子吩咐,派出精骑半路劫杀,但恐歧路亡羊,追赶不易,辜负公子厚望。”
孰料,刘晔却轻笑道:“毋须多虑。些许斥候,不过疥癣之患,岂能影响大局!我之所以吩咐你派兵劫杀,本意在于打草惊蛇,惊走这些短时间内较难追剿的斥候骑兵,而非真要一网打尽,绝不放走一人。”
说罢,刘晔回头招呼萧言,说道:“萧十一郎,我还要麻烦你一事。”
“刘公子请讲。”萧言道。
刘晔道:“郑宝虽死,尚有余孽盘踞巢湖,一日不除,终是心腹之患。”
“今,郑宝新死,巢湖贼兵群龙无首,正是招安纳降良机。我欲率突骑数十,急赴巢湖,敲山震虎,一举收编巢湖贼兵,清剿郑宝余孽。我南去巢湖期间,还要麻烦萧十一郎总帅西城门亭亭卒,镇守我家,一则监管俘虏,勿使其逃散;二则守护我家,预防逃散斥候杀回马枪;三则沟通县衙,回禀何县令事情前后原委!”
萧言有些犹豫:“巢湖贼穴,郑宝经营数年,想来余孽甚多。刘公子若只率数十突骑招安,出其不意是出其不意,却危险至极。若是没有人在一旁护卫,稍有不慎,刘公子却随时可能有性命之忧。刘公子若是坚持亲自前往巢湖,还请允卑职与你一起。”
萧言这话,说的有些假。
郑宝虽然骁勇悍斗,却终究有勇无谋,难为御众之帅。
巢湖贼兵军民数万,实力原本相当强横。可惜,这股强横力量,内部却山头林立,彼此谁也不服谁,内耗严重。一军总帅的郑宝,缺乏御众统军经验,能管理两三千人,却不能管理数万军民,始终未能有效控制快速扩张的巢湖兵,将之整合、揉捏为一体。
刘晔之所以能在巢湖贼兵内部,轻松安插间谍、策反部将,亦有此中因素。
观乎刘晔层层布局,以及他收编三百余巢湖兵的种种手段,萧言几乎可以断定:比起郑宝带至成德县的三百余亲信,刘晔在巢湖留守部队中安插的棋子,恐怕将会更多。考虑种种因素,再加上郑宝已死,巢湖贼兵早有归顺袁术之意,刘晔南去巢湖招降一事,成功率最少估计,也有百分之八十。
简而言之,萧言并不是真担心刘晔安危,而是想争功,想争名。
有鉴于刘晔“高才无行”性格,萧言如今已经不愿再把赌注,尽数押在刘晔身上,输赢全看刘晔心情。
萧言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萧言所谓的后路,不是指活命自保,而是拥有一份资历,一份将来若是离开刘晔,萧言也可向其他当世豪杰证明自己实力、价值的资历——“协助刘晔,收编巢湖兵”的功绩。
举一个例子来说。
萧言现在若是前往江东投靠孙策,卑贱游侠出身的他,莫说得不到觐见孙策的机会,即便孙策帐下小小县令、区区校尉,恐怕也懒得多看萧言一眼:想追随孙策,好,那你就先当小兵,在战场慢慢厮杀,熬资历去吧!
好似益州巴郡人,甘宁甘兴霸。
甘宁年少时,也曾做过游侠。当然,甘宁属于游侠业界的成功人士,比起萧十一这种蜗居成德县城小打小闹的游侠,强横不知数倍。
另外,甘宁的出身,更远非萧十一所能相比。甘宁,祖籍豫州南阳郡,而后迁家益州巴郡,甘家虽非土生土长的益州豪强,却也算知名一方的望族。
甘宁少年时,也攀官场路,起家征拜郡吏,继而举计掾,拜蜀郡郡丞。
郡丞,官秩六百石,为一郡副贰。
汉世制度,每郡,置太守一人,两千石,掌一郡事务;置丞一人,官秩六百石,主佐辅。
若以共和国和谐年间参照对比,郡太守是地级市市委书记,那郡丞便有点类似于地级市市长。
甘宁的出身,可想而知。
甘宁补缺蜀郡郡丞不久,见汉末时局动乱,遂弃官归家,聚集一帮少年,做州郡大游侠。啧啧,正厅级正职干部郡丞出身的大游侠,比起萧言这种副科级正职干部亭长出身的游侠,其中差距,单单比较正厅级与副科级区别,便可推测一二!
甘宁出身,够牛.逼不?
正厅级正职干部出身的大游侠,够威猛不?
但是,汉末三国诸枭雄眼里,甘宁他什么都不是!
三国志如是记载:“(甘宁)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若非甘宁后来有周瑜、吕蒙联袂推荐,便是孙权,恐怕也懒得理会甘宁。
正厅级正职干部出身的大游侠甘宁,晋职之路尚且如此艰难,况乎萧言这种副科级正职干部亭长出身的市井游侠?
“生死只在一线,尔等休要冥顽不灵!”刘晔登高台,拂袖喝道。():。
真实历史上,由于鲁肃远赴吴郡,追随周瑜,投诚孙策,直至袁术衰败之后,刘晔才有机会袭杀郑宝,收编巢湖兵。
然而此时空,鲁肃虽远去,却有萧言及时替补。
真实历史上,鉴于袁术已经衰败,刘晔收编巢湖兵时,借助的是曹操的威望。
然而此时空,吕布、曹操还未相继清剿袁术淮北基业。袁术此时还是扬州霸主,刘晔今日收编巢湖兵时,遂一反历史,高高举起袁术的旗帜。
萧言这只蝴蝶的翅膀煽动下,历史悄然改变前进的轨迹。当然,这一丝改变,对汉末三国历史而言,影响微乎其微,尚且不值一提。
闲话暂且不提。
前面说过,今日今时,孙策破击扬州刺史刘繇,横扫江左三郡;刘勋扼守庐江,连势汝南。孙策是袁术部下,刘勋亦是袁术部下,外人眼里,等同袁术完全掌控扬州。
扬州之外,汝南郡是袁术本家所在;淮北沛郡,早被袁术控制大半;广陵太守陈登素来孱弱;徐北吕布,兵马又不足四千;南阳张绣,年初降而又叛,复与荆州牧刘表合势,共抗曹操。
南中国大势,可谓尽在袁术一侧。
眼下,也就是熟读历史的萧言,能够一双锐眼,看穿混乱时局,晓得袁术此时再强盛,却也犹如唐万、秦舞阳,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
萧言是萧言,汉末三国土著是汉末三国土著。
哪怕是胸怀经纬之才的刘晔,此时也看好袁术,以为袁术即将整合徐、扬、豫三州,雄霸南中国,再次与河北枭雄袁绍对垒。
刘晔尚且如此,况乎巢湖贼兵?
在巢湖贼兵眼里,江东孙策已是恐怖至极,那统领孙策的袁术,岂不更加恐怖?
再者,随着孙策破击刘繇,扬州时局渐安,巢湖贼兵战心渐退。似,得闻孙策来伐,郑宝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击退孙策,而是果断绑架刘晔,借助刘晔声望提高价码,将自己卖给庐江太守刘勋、荆州刺史刘表。()
前时,郑宝之所以犹犹豫豫,不是犹豫降不降,而是犹豫他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投降后他能不能继续统兵,投降后他能不能做大官。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跟着刘晔,远来成德——郑宝以及数百巢湖兵,前来成德,本就是抱着归顺袁术的念头。
刘晔与郑宝的根本冲突,在于郑宝开价高,刘晔出价低,且刘晔不可能说服袁术,真的聘请郑宝做丹阳太守。
因为此间种种因素,度过最初惊愕后,大多数巢湖兵都知趣放下武器,选择投降:追随郑宝是降,追随刘晔也是降,现在郑宝已死,他们即便不降刘晔,又能怎样?
当然,也有许多郑宝亲信,对郑宝忠心耿耿,劝说大伙儿死战到底,无论如何,决不投降。不过,他们既然斗胆抗逆大势,结局就注定悲惨,不是被弓箭手攒射而死,就是被归义的巢湖兵当作投名状,就地斩杀。
最后统计人数,三百余巢湖兵,选择投降的,或者说活到选择投降的,总共有一百八十七人:其中醉酒者92人;无伤者42人,轻伤者53人。
刘晔向左右问道:“郑宝留在外面的骑兵,走了几人?”
郑宝来成德做客时,虽然信任刘晔,却不可能完全信任成德县官兵。
三百余名巢湖兵,涌入前院饮酒时,郑宝曾外派二十名骑兵斥候,警戒左右。一旦局势有变,斥候便可立即在远方发出警讯,方便郑宝弃军单骑向北远窜。
斥候外派侦查时,分布零散,或彼此相距数十米,或彼此相隔千数米,刘晔能伏击三百余名巢湖兵,却不可能尽数捕捉二十名斥候。
一位弓箭手,赧然回复道:“二十名斥候骑兵,属下只捉住六人。”
“逃了十四骑?他们都逃向哪个方向?”刘晔道。
弓箭手答道:“三人向东,三人向北,八人向南。其中,向东向北的,不知他们目的;向南者,却是兵分三路,返回巢湖——属下虽然谨遵公子吩咐,派出精骑半路劫杀,但恐歧路亡羊,追赶不易,辜负公子厚望。”
孰料,刘晔却轻笑道:“毋须多虑。些许斥候,不过疥癣之患,岂能影响大局!我之所以吩咐你派兵劫杀,本意在于打草惊蛇,惊走这些短时间内较难追剿的斥候骑兵,而非真要一网打尽,绝不放走一人。”
说罢,刘晔回头招呼萧言,说道:“萧十一郎,我还要麻烦你一事。”
“刘公子请讲。”萧言道。
刘晔道:“郑宝虽死,尚有余孽盘踞巢湖,一日不除,终是心腹之患。”
“今,郑宝新死,巢湖贼兵群龙无首,正是招安纳降良机。我欲率突骑数十,急赴巢湖,敲山震虎,一举收编巢湖贼兵,清剿郑宝余孽。我南去巢湖期间,还要麻烦萧十一郎总帅西城门亭亭卒,镇守我家,一则监管俘虏,勿使其逃散;二则守护我家,预防逃散斥候杀回马枪;三则沟通县衙,回禀何县令事情前后原委!”
萧言有些犹豫:“巢湖贼穴,郑宝经营数年,想来余孽甚多。刘公子若只率数十突骑招安,出其不意是出其不意,却危险至极。若是没有人在一旁护卫,稍有不慎,刘公子却随时可能有性命之忧。刘公子若是坚持亲自前往巢湖,还请允卑职与你一起。”
萧言这话,说的有些假。
郑宝虽然骁勇悍斗,却终究有勇无谋,难为御众之帅。
巢湖贼兵军民数万,实力原本相当强横。可惜,这股强横力量,内部却山头林立,彼此谁也不服谁,内耗严重。一军总帅的郑宝,缺乏御众统军经验,能管理两三千人,却不能管理数万军民,始终未能有效控制快速扩张的巢湖兵,将之整合、揉捏为一体。
刘晔之所以能在巢湖贼兵内部,轻松安插间谍、策反部将,亦有此中因素。
观乎刘晔层层布局,以及他收编三百余巢湖兵的种种手段,萧言几乎可以断定:比起郑宝带至成德县的三百余亲信,刘晔在巢湖留守部队中安插的棋子,恐怕将会更多。考虑种种因素,再加上郑宝已死,巢湖贼兵早有归顺袁术之意,刘晔南去巢湖招降一事,成功率最少估计,也有百分之八十。
简而言之,萧言并不是真担心刘晔安危,而是想争功,想争名。
有鉴于刘晔“高才无行”性格,萧言如今已经不愿再把赌注,尽数押在刘晔身上,输赢全看刘晔心情。
萧言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萧言所谓的后路,不是指活命自保,而是拥有一份资历,一份将来若是离开刘晔,萧言也可向其他当世豪杰证明自己实力、价值的资历——“协助刘晔,收编巢湖兵”的功绩。
举一个例子来说。
萧言现在若是前往江东投靠孙策,卑贱游侠出身的他,莫说得不到觐见孙策的机会,即便孙策帐下小小县令、区区校尉,恐怕也懒得多看萧言一眼:想追随孙策,好,那你就先当小兵,在战场慢慢厮杀,熬资历去吧!
好似益州巴郡人,甘宁甘兴霸。
甘宁年少时,也曾做过游侠。当然,甘宁属于游侠业界的成功人士,比起萧十一这种蜗居成德县城小打小闹的游侠,强横不知数倍。
另外,甘宁的出身,更远非萧十一所能相比。甘宁,祖籍豫州南阳郡,而后迁家益州巴郡,甘家虽非土生土长的益州豪强,却也算知名一方的望族。
甘宁少年时,也攀官场路,起家征拜郡吏,继而举计掾,拜蜀郡郡丞。
郡丞,官秩六百石,为一郡副贰。
汉世制度,每郡,置太守一人,两千石,掌一郡事务;置丞一人,官秩六百石,主佐辅。
若以共和国和谐年间参照对比,郡太守是地级市市委书记,那郡丞便有点类似于地级市市长。
甘宁的出身,可想而知。
甘宁补缺蜀郡郡丞不久,见汉末时局动乱,遂弃官归家,聚集一帮少年,做州郡大游侠。啧啧,正厅级正职干部郡丞出身的大游侠,比起萧言这种副科级正职干部亭长出身的游侠,其中差距,单单比较正厅级与副科级区别,便可推测一二!
甘宁出身,够牛.逼不?
正厅级正职干部出身的大游侠,够威猛不?
但是,汉末三国诸枭雄眼里,甘宁他什么都不是!
三国志如是记载:“(甘宁)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若非甘宁后来有周瑜、吕蒙联袂推荐,便是孙权,恐怕也懒得理会甘宁。
正厅级正职干部出身的大游侠甘宁,晋职之路尚且如此艰难,况乎萧言这种副科级正职干部亭长出身的市井游侠?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代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代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