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 二见周瑜(下)
目录:代汉| 作者:| 类别:玄幻奇幻
第104二见周瑜(下)
“仲达为何留我于巢湖?”周瑜问道。(www.duankan.o请记住我们的网址)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萧言先是迟疑,而后沉默,却是:周瑜问的随意,萧言不敢回答的随意。
萧言为甚强留周瑜,是今日巢湖纷纷纠葛源头,是未来和解周瑜的基调所在,一言不妥,双方便可能再无挽回之地。
萧言不得谨慎再谨慎。
斟酌良久,萧言才犹豫说道:“之所以强留公瑾,是因为我怕死。”
“嗯?”周瑜大感诧异,目光首次转向萧言。
怕死?周瑜预设答案无数,却没有想到萧言给出的答案竟是“我怕死”!以致,周瑜此时不禁有点腹议:“我为鱼肉,你为刀俎。我这鱼肉还未诉苦,你那刀俎反道喊起怕死来,真是莫名其妙!”
萧言十指交错,环抱右膝,面颊浮起一丝自嘲惭愧,进一步诠释道:“不错,之所以强留公瑾,是因为我怕死。”
“我这人性格,你说我短见也好,自私也好,我从来是先顾好自己,待有所余力之时,才会考虑是否帮助他人。譬如巢湖校尉府,不论昔日出租渔船敛财,还是今日强行驱赶流民,皆可处处见我私心。因我无钱,所以出租渔船敛财;因巢湖鱼虾有限,所以强行驱赶流民,我行善,从来只在能力范围之内。我若饥困,绝不救济他人。”
“强留公瑾之事,对外我或许还会虚伪,说是为救活淮南数百万人性命;然则,此地只有你我二人,公瑾非虚伪可欺之人,我亦不愿虚伪待公瑾。我强留公瑾,主因仅仅只是怕死。”
“我今日不强留公瑾巢湖,公瑾明日或将斩我项上人头!”
“为我小命着想,纵然时局如何崩坏,我也不敢放公瑾离开。”
周瑜吐掉口中草根,缓身坐起,与萧言并列:“我来巢湖,句句善心,何曾有害仲达之意?”
萧言微微摇头:“公瑾精读典册,可知春秋战国‘乐羊食子’典故?乐羊在魏国,其子在中山国,魏国攻中山国,以乐羊为将,兵临城下,中山国绑缚其子,威胁乐羊退兵,乐羊不退;中山国遂杀妻子,煮成羹汤,送至乐羊帐前。()乐意饮尽羹汤,依旧不言退兵事!乐羊固然爱恋其子,然则一朝兵临军阵,却不得不饮子之羹汤。公瑾今日虽无害我心,他日必将杀我如草芥,此为国家局势,不因私人之情稍改。”
周瑜默然,继而轻笑道:“吾非乐羊之徒。”
“公瑾虽非乐羊之徒,然素无人君之志,将来唯听人君君命。君命若杀我,公瑾亦将杀我!”萧言截断周瑜解释,冷言说道。
闻听萧言诛心之论,周瑜一腔话语,顿时全部噎在心头:人臣虽有私情,却抵不过国法威严。
沉默良久,周瑜方才落寞说道:“区区一县县长,辖民不满万户,何害仲达巢湖十万流民伟业?”
“在我心中,公瑾一人,胜过十万精锐。公瑾欲害巢湖,易如反掌,不可不惧。”萧言真心答道。后世共和国和谐年间,哪怕略知三国历史之人,也晓得周瑜是如何利害。
闻听萧言话语,周瑜不禁苦笑连连:“我周瑜,将兵不过千余,治民不过万户,仲达高看舒县周氏,更高看我周瑜。天下俊杰何其多哉,单说仲达,才干岂不胜过我十倍?”
萧言对周瑜谦辞置之不顾,继续说道:“公瑾切莫谦虚,且听我为你推演未来局势。”
“乱世之间,兵权最贵。公瑾弃袁术将职,外迁庐江居巢,其意有类成德刘晔,皆是退观天下形势。然则,公瑾与刘晔不同,心中早有人选,袁术败势若定,公瑾怕是立即前往江左吴郡,效力于孙策帐下。”
“今日天下豪杰虽多,然公孙瓒为己掘坟;吕布流寇本性;张绣鼠目两顾;刘璋、刘表为他人做嫁衣;西川部将群龙无首;袁绍眼高手低,袁术大厦将倾,皆是庸庸之徒。”
“九州真豪杰者,其实只有两人尔,南有孙策,北有曹操。”
“曹操虽居中原四乱之地,然则危而不亡,不贪眼前近利,恪守汉高祖招降纳叛信条,兵锋所至,唯服而已,不诛其将,不并其土,看似不强,却能连系诸将之心,共破袁绍。待袁绍破败,曹操兼并河北地,诸将再欲反曹操,时已晚矣!”
“孙策有军威,善野战,虽有小沮,终能破敌。眼下尽管仅有吴郡、会稽郡、丹阳郡一半,然则适逢袁术大厦将倾,凭借孙策之才,横行江淮,那是迟早的事。地兼江淮,或取荆州缓缓经营,或直取淮北,皆可立下不世勋业。”
“公瑾厌恶曹操,称之汉贼,想来必将倾心相助孙策!”
周瑜闻听萧言称赞孙策,淡笑道:“今日才知,仲达心中,竟然如此推许孙伯符。诚如仲达所言,袁术大厦将倾,孙伯符或将取而代之,横扫天下,然则仲达既知孙伯符有如此之才,何不率军归顺,将来割地封侯,做孙伯符麾下萧丞相(萧何)?今天赐良机,近有袁术衰败,远有刘表坐守本州,若能有仲达相助,仲达留守沃野治民,孙伯符帅军野战四方,必能三五年内兼并大半中国,六七年内横扫幽朔。”
“相反,曹操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近有张绣、吕布之寇,远有河北强军,能不能活过明年,还得看袁绍心情。纵然曹操侥幸破击袁绍,也得十年经营。反观相助孙伯符,六七年内便可横扫幽朔,一统中国。仲达常念国家混乱,流民遭劫,却又为何舍近求远,弃孙伯符六七年之功,求取曹操十数年之功?”
“且,曹操周围环伺高门,皆是颍川之徒,彼此连势,排挤他县。莫说仲达出身萧氏寒门,便是我这位舒县周氏支脉,倘若不愿屈节颍川党徒,也必将难在许县立足!仲达视曹操为明君,怕是曹操却视仲达为草芥!”
“反观孙伯符,不拘一格降人才,拔悍将于行伍之中。纵然孙伯符一时不察,未曾重用仲达,以我与孙伯符亲善,必可直接引荐至辕门,绝不辱没仲达半点才干。”
“论势,曹操不若孙伯符;论亲,曹操不若孙伯符。周瑜愚钝,却是看不懂仲达今日抉择!”周瑜一时兴起,忘却萧言强留之恨,再次热心劝谏萧言改投孙策。
不得不说,闻听周瑜一番劝诫,饶是萧言一心投曹,也不禁有点怀疑自己最初选择。
尤其。
人间事,最恨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萧言一心投曹,甚至不惜心怀愧疚囚禁周瑜,但是远在颍川郡许县的曹操,可会因此看重他萧言分毫?萧言熟读历史典册,晓得周瑜厉害处,但是曹操那种心性,不被周瑜虐待一把,他绝不会看重周瑜。萧言十成努力,在曹操眼里,却是近乎可以忽略,不值一提。
前面说过,萧言性格不是忘我奉献蜡烛人,他信奉的是丛林法则,利益从来只能靠自己努力争取。
好似昔日在成德,刘晔自有考虑,不愿萧言参与收编巢湖贼兵事,萧言却毅然抗拒刘晔,胁迫成德县衙,夺来兵符,直扑巢湖。话又说回来,若非萧言当日参与收编巢湖,向成德游侠展现统军之才,萧言又怎能一统巢湖,萧言又怎能吓住刘勋?萧言能有今日巢湖事业,皆非侥幸。
萧言不会向刘晔无私奉献,更不会向曹操无私奉献。
曹操是潜力股,孙策是盈利股。
萧言在孙策身上投资,立时获得回报;萧言在曹操身上投资,未来却充满变数,能否盈利,还得看颍川集团能否接纳他,还要看曹操会不会重用他。
萧言之所以选择曹操,是因为曹魏是历史胜利者,是因为曹魏雄霸中国三分之二,最有可能一统中国。
建安五年,有官渡之战。
建安十三年,有赤壁之战。
但是,今日才是建安二年。如若孙策不死,奔袭许县,配合袁绍夹击曹操,未来谁胜谁败,还是两回事。历史上,也是曹操天命在身,孙策早不死晚不死,偏偏死于官渡之战那年。孙策乍死,孙权初立,江东混乱,连鲁肃都欲劝周瑜北归,何况他人?江东混乱如斯,自然无力插足曹操袁绍之争。
话又说回来,倘若孙策不死呢?倘若孙策不死,时局又将如何衍变?
萧言眼中,江东未来,全在孙策一人。至于孙权,其虽有军阀之能,却不是曹操对手,一辈子都不能从曹操手中抢到淮南。
是否归顺江东,关键点在孙策。
此时空,孙策会不会依然枉死?萧言不敢确定。
毕竟萧言业已更改历史,不但使刘晔提前投依庐江,更取代郑宝,雄霸八百里巢湖。萧言自认不是郑宝废柴,有他萧言经营巢湖,巢湖对江南局势影响,必然胜过郑宝十倍。逆改历史有蝴蝶理论,常常会不知不觉改变历史。譬如,萧言因周瑜抢掠襄安、临湖两县,又因刘勋软弱联盟太史慈;太史慈因有萧言盟友,坚守芜湖,尚未退至泾县……这些变数此时虽然无伤大雅,但是积累一定程度,却必然能够掀起一场风暴,彻底影响历史走向。
既是如此,那还有必要坚持曹操天命吗?萧言扪心自问。
“仲达为何留我于巢湖?”周瑜问道。(www.duankan.o请记住我们的网址)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萧言先是迟疑,而后沉默,却是:周瑜问的随意,萧言不敢回答的随意。
萧言为甚强留周瑜,是今日巢湖纷纷纠葛源头,是未来和解周瑜的基调所在,一言不妥,双方便可能再无挽回之地。
萧言不得谨慎再谨慎。
斟酌良久,萧言才犹豫说道:“之所以强留公瑾,是因为我怕死。”
“嗯?”周瑜大感诧异,目光首次转向萧言。
怕死?周瑜预设答案无数,却没有想到萧言给出的答案竟是“我怕死”!以致,周瑜此时不禁有点腹议:“我为鱼肉,你为刀俎。我这鱼肉还未诉苦,你那刀俎反道喊起怕死来,真是莫名其妙!”
萧言十指交错,环抱右膝,面颊浮起一丝自嘲惭愧,进一步诠释道:“不错,之所以强留公瑾,是因为我怕死。”
“我这人性格,你说我短见也好,自私也好,我从来是先顾好自己,待有所余力之时,才会考虑是否帮助他人。譬如巢湖校尉府,不论昔日出租渔船敛财,还是今日强行驱赶流民,皆可处处见我私心。因我无钱,所以出租渔船敛财;因巢湖鱼虾有限,所以强行驱赶流民,我行善,从来只在能力范围之内。我若饥困,绝不救济他人。”
“强留公瑾之事,对外我或许还会虚伪,说是为救活淮南数百万人性命;然则,此地只有你我二人,公瑾非虚伪可欺之人,我亦不愿虚伪待公瑾。我强留公瑾,主因仅仅只是怕死。”
“我今日不强留公瑾巢湖,公瑾明日或将斩我项上人头!”
“为我小命着想,纵然时局如何崩坏,我也不敢放公瑾离开。”
周瑜吐掉口中草根,缓身坐起,与萧言并列:“我来巢湖,句句善心,何曾有害仲达之意?”
萧言微微摇头:“公瑾精读典册,可知春秋战国‘乐羊食子’典故?乐羊在魏国,其子在中山国,魏国攻中山国,以乐羊为将,兵临城下,中山国绑缚其子,威胁乐羊退兵,乐羊不退;中山国遂杀妻子,煮成羹汤,送至乐羊帐前。()乐意饮尽羹汤,依旧不言退兵事!乐羊固然爱恋其子,然则一朝兵临军阵,却不得不饮子之羹汤。公瑾今日虽无害我心,他日必将杀我如草芥,此为国家局势,不因私人之情稍改。”
周瑜默然,继而轻笑道:“吾非乐羊之徒。”
“公瑾虽非乐羊之徒,然素无人君之志,将来唯听人君君命。君命若杀我,公瑾亦将杀我!”萧言截断周瑜解释,冷言说道。
闻听萧言诛心之论,周瑜一腔话语,顿时全部噎在心头:人臣虽有私情,却抵不过国法威严。
沉默良久,周瑜方才落寞说道:“区区一县县长,辖民不满万户,何害仲达巢湖十万流民伟业?”
“在我心中,公瑾一人,胜过十万精锐。公瑾欲害巢湖,易如反掌,不可不惧。”萧言真心答道。后世共和国和谐年间,哪怕略知三国历史之人,也晓得周瑜是如何利害。
闻听萧言话语,周瑜不禁苦笑连连:“我周瑜,将兵不过千余,治民不过万户,仲达高看舒县周氏,更高看我周瑜。天下俊杰何其多哉,单说仲达,才干岂不胜过我十倍?”
萧言对周瑜谦辞置之不顾,继续说道:“公瑾切莫谦虚,且听我为你推演未来局势。”
“乱世之间,兵权最贵。公瑾弃袁术将职,外迁庐江居巢,其意有类成德刘晔,皆是退观天下形势。然则,公瑾与刘晔不同,心中早有人选,袁术败势若定,公瑾怕是立即前往江左吴郡,效力于孙策帐下。”
“今日天下豪杰虽多,然公孙瓒为己掘坟;吕布流寇本性;张绣鼠目两顾;刘璋、刘表为他人做嫁衣;西川部将群龙无首;袁绍眼高手低,袁术大厦将倾,皆是庸庸之徒。”
“九州真豪杰者,其实只有两人尔,南有孙策,北有曹操。”
“曹操虽居中原四乱之地,然则危而不亡,不贪眼前近利,恪守汉高祖招降纳叛信条,兵锋所至,唯服而已,不诛其将,不并其土,看似不强,却能连系诸将之心,共破袁绍。待袁绍破败,曹操兼并河北地,诸将再欲反曹操,时已晚矣!”
“孙策有军威,善野战,虽有小沮,终能破敌。眼下尽管仅有吴郡、会稽郡、丹阳郡一半,然则适逢袁术大厦将倾,凭借孙策之才,横行江淮,那是迟早的事。地兼江淮,或取荆州缓缓经营,或直取淮北,皆可立下不世勋业。”
“公瑾厌恶曹操,称之汉贼,想来必将倾心相助孙策!”
周瑜闻听萧言称赞孙策,淡笑道:“今日才知,仲达心中,竟然如此推许孙伯符。诚如仲达所言,袁术大厦将倾,孙伯符或将取而代之,横扫天下,然则仲达既知孙伯符有如此之才,何不率军归顺,将来割地封侯,做孙伯符麾下萧丞相(萧何)?今天赐良机,近有袁术衰败,远有刘表坐守本州,若能有仲达相助,仲达留守沃野治民,孙伯符帅军野战四方,必能三五年内兼并大半中国,六七年内横扫幽朔。”
“相反,曹操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近有张绣、吕布之寇,远有河北强军,能不能活过明年,还得看袁绍心情。纵然曹操侥幸破击袁绍,也得十年经营。反观相助孙伯符,六七年内便可横扫幽朔,一统中国。仲达常念国家混乱,流民遭劫,却又为何舍近求远,弃孙伯符六七年之功,求取曹操十数年之功?”
“且,曹操周围环伺高门,皆是颍川之徒,彼此连势,排挤他县。莫说仲达出身萧氏寒门,便是我这位舒县周氏支脉,倘若不愿屈节颍川党徒,也必将难在许县立足!仲达视曹操为明君,怕是曹操却视仲达为草芥!”
“反观孙伯符,不拘一格降人才,拔悍将于行伍之中。纵然孙伯符一时不察,未曾重用仲达,以我与孙伯符亲善,必可直接引荐至辕门,绝不辱没仲达半点才干。”
“论势,曹操不若孙伯符;论亲,曹操不若孙伯符。周瑜愚钝,却是看不懂仲达今日抉择!”周瑜一时兴起,忘却萧言强留之恨,再次热心劝谏萧言改投孙策。
不得不说,闻听周瑜一番劝诫,饶是萧言一心投曹,也不禁有点怀疑自己最初选择。
尤其。
人间事,最恨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萧言一心投曹,甚至不惜心怀愧疚囚禁周瑜,但是远在颍川郡许县的曹操,可会因此看重他萧言分毫?萧言熟读历史典册,晓得周瑜厉害处,但是曹操那种心性,不被周瑜虐待一把,他绝不会看重周瑜。萧言十成努力,在曹操眼里,却是近乎可以忽略,不值一提。
前面说过,萧言性格不是忘我奉献蜡烛人,他信奉的是丛林法则,利益从来只能靠自己努力争取。
好似昔日在成德,刘晔自有考虑,不愿萧言参与收编巢湖贼兵事,萧言却毅然抗拒刘晔,胁迫成德县衙,夺来兵符,直扑巢湖。话又说回来,若非萧言当日参与收编巢湖,向成德游侠展现统军之才,萧言又怎能一统巢湖,萧言又怎能吓住刘勋?萧言能有今日巢湖事业,皆非侥幸。
萧言不会向刘晔无私奉献,更不会向曹操无私奉献。
曹操是潜力股,孙策是盈利股。
萧言在孙策身上投资,立时获得回报;萧言在曹操身上投资,未来却充满变数,能否盈利,还得看颍川集团能否接纳他,还要看曹操会不会重用他。
萧言之所以选择曹操,是因为曹魏是历史胜利者,是因为曹魏雄霸中国三分之二,最有可能一统中国。
建安五年,有官渡之战。
建安十三年,有赤壁之战。
但是,今日才是建安二年。如若孙策不死,奔袭许县,配合袁绍夹击曹操,未来谁胜谁败,还是两回事。历史上,也是曹操天命在身,孙策早不死晚不死,偏偏死于官渡之战那年。孙策乍死,孙权初立,江东混乱,连鲁肃都欲劝周瑜北归,何况他人?江东混乱如斯,自然无力插足曹操袁绍之争。
话又说回来,倘若孙策不死呢?倘若孙策不死,时局又将如何衍变?
萧言眼中,江东未来,全在孙策一人。至于孙权,其虽有军阀之能,却不是曹操对手,一辈子都不能从曹操手中抢到淮南。
是否归顺江东,关键点在孙策。
此时空,孙策会不会依然枉死?萧言不敢确定。
毕竟萧言业已更改历史,不但使刘晔提前投依庐江,更取代郑宝,雄霸八百里巢湖。萧言自认不是郑宝废柴,有他萧言经营巢湖,巢湖对江南局势影响,必然胜过郑宝十倍。逆改历史有蝴蝶理论,常常会不知不觉改变历史。譬如,萧言因周瑜抢掠襄安、临湖两县,又因刘勋软弱联盟太史慈;太史慈因有萧言盟友,坚守芜湖,尚未退至泾县……这些变数此时虽然无伤大雅,但是积累一定程度,却必然能够掀起一场风暴,彻底影响历史走向。
既是如此,那还有必要坚持曹操天命吗?萧言扪心自问。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代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代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