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天天下共主
目录:大清弊主| 作者:塞外流云| 类别:其他类型
小汤山行宫。
进入六月,天气已有些酷热,康熙也在太医的建议下将每日的行走锻炼改在早晚各一次,一大早起床后,在后院绕着花园行走半晌,沐浴后,又让太医推拿针灸,忙完之后,才开始练习左手写字,随着行动和精力的恢复,他已经不再听书休息,而是让李德全念一众大臣的密折,并亲笔进行回复,当然都是极简单的,诸如‘朕躬安,知道了,已阅’之类的。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康熙不想因为自己的中风而导致各地人心不稳,通过对密折的回复,可以让地方一众封疆大吏安下心来,这事他不想让别人代劳,如今虽然恢复情况良好,但日后右手肯定是不能劳累的,左手字必须得让一众臣子熟悉起来。
就在康熙吃力的回复地方封疆大吏的密折之时,京城快马已将早朝的情况送了过来,康熙搁笔看了一阵,不由露出一丝微笑,老十四驾驭朝会的手段有长进,能够先发制人,及时的制止事态的扩大,看来还是要多经历一点风波,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略一沉吟,他便吩咐道:“将这些都撤了。”
不出意料,老十四肯定马上就会赶过来,他可的好好休息一会,在太监的搀扶下来到院子里,康熙舒适的坐在躺椅里,微微的摇着,海军征日,瞒着朝廷上下,这事确实有些欠妥,不过,也怪不得老十四,真要将此事拿到朝堂上,定然是个争论不休的局面,太平年月,谁愿意打仗?
对这种事,他是深有感触的,平三藩、征台湾、抗击沙俄、三征准噶尔,哪次不是反对者众。不是他力排众议,乾坤独断,哪有今日大清之昌盛?
想到这里,他不由有些感叹。大清如关,鼎定中原之后,满蒙贵族就开始安于享乐,不思进取了,一众汉臣更是惧怕战争,好在老十四还算争气,不仅有野心。而且会赚钱,海军征日,不仅不花一文国帑,反而还给朝廷倒赚七千万两银子,这是大清入主中原之后,从来未有过的战例。
通过此战,老十四可谓是给所有的王公勋贵、文武大臣开了眼界,战争。不再是劳民伤财,不再是穷兵黩武,而是能够给朝廷带来巨大财富和利益。能大力提升朝廷威望和实力!想来,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点,朝中众臣才会反应如此激烈,他们是担心日后老十四继续绕过朝廷而发动战争,将他们完全闲置起来。
正自想的出神,李德全蹑手蹑脚的走了过来,轻声禀报道:“皇上,太子来了,在外求见。”
恩,来的好快。难不成是骑马来的?康熙微微怔了一下,才道:“宣他进来。”
胤祯在外已经稍事洗漱,听得召他觐见,忙整理检查了下朝服朝冠,而后快步走进院子,请安之后。却未起身,而是摘下朝冠,躬身道:“今日早朝,群臣刻意攻讦儿臣秘密征日一事,群情汹汹,儿臣情急之下,诿过于皇阿玛,罪该万死,还请皇阿玛严责。”
康熙含笑道:“不是诿过,确系朕的疏忽,此事不必再提,平身,赐座。”
“皇阿玛宽厚仁慈,实乃儿臣的福分,儿臣谢皇阿玛不罪之恩。”胤祯叩首谢恩之后,才捡起朝冠,从容落座。
俟其坐定,康熙便道:“《江户条约》朕有两点不明,一是为何要日本禁神道教,二是日本和亲一事,你是如何想的?”
对于这两点,胤祯知道康熙是肯定要过问的,早就有准备,当下便从容回道:“回皇阿玛,儿臣在上海就曾听闻与日贸易的商人提及,日本在佛教没有传过去之前,信奉的是神道教,在儒学兴起之后,他们将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朱熹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主张神道教独立,从而形成了一些学派,并得到大力发展,日本武士作战英勇,不惧死亡,便是受其影响。
全面禁止神道教,必然会极大促进佛教的发展,如此,一方面可以抹杀日本武士的血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遏止他们尊皇忠君的信念,将军幕府,其统治的力度和号召力都要远逊于日本的倭皇。
至于让日本派谴王室公主、将军府公主、各地藩主的姬前来和亲,则是受郑成功的影响。日本是一个极度崇拜强者的岛国,郑成功的母亲系日本人,日本也因此对郑成功极为崇拜,为此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国信爷合战》的戏剧,在日本广为演出。
另外,日本的天皇虽然号称万世一系,但是却曾经出现过多位女天皇,甚至有母女两代天皇的情况,足以说明他们皇室的血脉混乱。”
听到这里,康熙已是明白过来,老十四这是想通过有日本血脉的子孙彻底的统治日本,或者是分化日本,甚至是融合日本,不能不说老十四想的长远,但是,二十个日本女人,会不会多了点?老十四如今才多少女人?再有,大清历来重视血统,满汉尚且不能通婚,纳日本公主为妾,会不会招致物议?老十四可是皇太子,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口子一开,下面的王公勋贵如何去约束?
康熙自己的后宫虽然也有不少汉妃,象老十五、老十六两人的母妃就是汉人,可他毕竟没有大张旗鼓,反而是多加掩饰,抬了旗籍才纳入后宫的,老十四这二十个日本女人却是搞的轰轰烈烈,唯恐天下不知,这却有些难办。
康熙心里也清楚,老十四之所以要把这条堂而皇之的写在《江户条约》的正约之中,是为日后的子孙正名,便于日本朝野上下承认血脉的存在,便于日本人接受,也便于其子孙对日本的统治,可是这有必要吗?
日本才多大点地方?有多少人,何以老十四对日本如此重视?瞥了胤祯一眼,康熙才淡淡的道:“日本一蕞尔小国,偏居海外一隅,地不过弹丸大小,虽然素有野心,但所倚仗者,不过是海峡天险,否则,灭其国,易如反掌,如今,既有强盛之海军,举手投足间便能令其臣服,何以还要对其倍加重视?”
“回皇阿玛。”胤祯躬身道:“日本虽是蕞尔小国,仅占据弹丸之地,却拥有三千万人口,瞬间便能集结十数万敢死之士,如今虽已臣服,不过是无奈之举,儿臣窃以为,其对大清之威胁,远胜西北,想我大清,当年何尝不是偏居辽东,举族亦不过数十万之众,一旦风云际会,便席卷中原,鼎定天下。
日本有三千万之众,不仅多有敢死之士,而且极善学习,实不可掉以轻心,儿臣不仅要封死日本,断绝其与外界之联系,还准备将喇嘛教传入日本,双管其下,彻底弱化日本。”
听胤祯如此比说,康熙不由无语,这些年来,老十四的眼光越发显的长远独到,极少有失误之处,他既是如此严防日本,定然有他的道理,不过,这和亲之事,该如何处理?
略微沉吟,康熙才道:“日本如今是大清藩国,日本派遣公主和亲,那其他藩国,如朝鲜、安南、暹罗、苏禄、缅甸等一众藩国,会否亦要求派遣公主和亲?咱们是宗主国,即便分彼此,亦不可悬殊太大,如此一来,这后宫岂不成了一众藩属国女人的天下?
再有,即可纳藩属国女子入宫,那汉人,藏人、维人、回人这些女子纳不纳?不纳,于理不合,纳,我满族血统又如何保障?后宫会成何等光景?”
胤祯亦未料到康熙竟会由此及彼,由一个日本谴送公主和亲居然牵扯出如此大一篇文章来,未免有些猝不及防,略一思忖,便暗笑康熙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康熙自己后宫的汉人妃子就不下二十余人,却转头来问,该不该纳汉人?
略一沉吟,他便回道:“回皇阿玛,儿臣以为,各藩属国但凡请求,都不应该拒绝。”微微顿了一下,他又缓缓说道:“皇阿玛非一族一国之天子,乃是天下共主,统御华夏,抚有万方,岂能拒绝一心向往华夏文明的众藩属国联姻之请?
汉,藏、维、回各族皆是大清子民,何分彼此,允许这些女子抬旗入宫,有利于聚集民心,亦利于大清一统万年。
至于血统,可规定诸皇子不得擅自娶外族女子,再加上秘密立储制度,足以保障皇室的血统纯正,各王公勋贵爵位承袭,亦可沿袭此法。”
一口气说完,他便静静的等待康熙的反应,这番话,他并非有备而言,乃是被康熙问了个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他自知说的颇为大胆,也不敢看康熙的脸色。
康熙面上神情毫无变化,心里却是暗自不满,朕登基亲政数十年,所做所为,难道是一族一国之君的表现?微一沉吟,他不由瞥了胤祯一眼,老十四这番话与他上次说的民族融合暗暗相合,这小子是真的想来个民族大融合?
不过,他说的也有理,若是大清连纳几个藩属国的公主也畏首畏尾,又如何配称宗主国,又如何称得上是天下共主?q!。
进入六月,天气已有些酷热,康熙也在太医的建议下将每日的行走锻炼改在早晚各一次,一大早起床后,在后院绕着花园行走半晌,沐浴后,又让太医推拿针灸,忙完之后,才开始练习左手写字,随着行动和精力的恢复,他已经不再听书休息,而是让李德全念一众大臣的密折,并亲笔进行回复,当然都是极简单的,诸如‘朕躬安,知道了,已阅’之类的。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康熙不想因为自己的中风而导致各地人心不稳,通过对密折的回复,可以让地方一众封疆大吏安下心来,这事他不想让别人代劳,如今虽然恢复情况良好,但日后右手肯定是不能劳累的,左手字必须得让一众臣子熟悉起来。
就在康熙吃力的回复地方封疆大吏的密折之时,京城快马已将早朝的情况送了过来,康熙搁笔看了一阵,不由露出一丝微笑,老十四驾驭朝会的手段有长进,能够先发制人,及时的制止事态的扩大,看来还是要多经历一点风波,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略一沉吟,他便吩咐道:“将这些都撤了。”
不出意料,老十四肯定马上就会赶过来,他可的好好休息一会,在太监的搀扶下来到院子里,康熙舒适的坐在躺椅里,微微的摇着,海军征日,瞒着朝廷上下,这事确实有些欠妥,不过,也怪不得老十四,真要将此事拿到朝堂上,定然是个争论不休的局面,太平年月,谁愿意打仗?
对这种事,他是深有感触的,平三藩、征台湾、抗击沙俄、三征准噶尔,哪次不是反对者众。不是他力排众议,乾坤独断,哪有今日大清之昌盛?
想到这里,他不由有些感叹。大清如关,鼎定中原之后,满蒙贵族就开始安于享乐,不思进取了,一众汉臣更是惧怕战争,好在老十四还算争气,不仅有野心。而且会赚钱,海军征日,不仅不花一文国帑,反而还给朝廷倒赚七千万两银子,这是大清入主中原之后,从来未有过的战例。
通过此战,老十四可谓是给所有的王公勋贵、文武大臣开了眼界,战争。不再是劳民伤财,不再是穷兵黩武,而是能够给朝廷带来巨大财富和利益。能大力提升朝廷威望和实力!想来,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点,朝中众臣才会反应如此激烈,他们是担心日后老十四继续绕过朝廷而发动战争,将他们完全闲置起来。
正自想的出神,李德全蹑手蹑脚的走了过来,轻声禀报道:“皇上,太子来了,在外求见。”
恩,来的好快。难不成是骑马来的?康熙微微怔了一下,才道:“宣他进来。”
胤祯在外已经稍事洗漱,听得召他觐见,忙整理检查了下朝服朝冠,而后快步走进院子,请安之后。却未起身,而是摘下朝冠,躬身道:“今日早朝,群臣刻意攻讦儿臣秘密征日一事,群情汹汹,儿臣情急之下,诿过于皇阿玛,罪该万死,还请皇阿玛严责。”
康熙含笑道:“不是诿过,确系朕的疏忽,此事不必再提,平身,赐座。”
“皇阿玛宽厚仁慈,实乃儿臣的福分,儿臣谢皇阿玛不罪之恩。”胤祯叩首谢恩之后,才捡起朝冠,从容落座。
俟其坐定,康熙便道:“《江户条约》朕有两点不明,一是为何要日本禁神道教,二是日本和亲一事,你是如何想的?”
对于这两点,胤祯知道康熙是肯定要过问的,早就有准备,当下便从容回道:“回皇阿玛,儿臣在上海就曾听闻与日贸易的商人提及,日本在佛教没有传过去之前,信奉的是神道教,在儒学兴起之后,他们将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朱熹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主张神道教独立,从而形成了一些学派,并得到大力发展,日本武士作战英勇,不惧死亡,便是受其影响。
全面禁止神道教,必然会极大促进佛教的发展,如此,一方面可以抹杀日本武士的血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遏止他们尊皇忠君的信念,将军幕府,其统治的力度和号召力都要远逊于日本的倭皇。
至于让日本派谴王室公主、将军府公主、各地藩主的姬前来和亲,则是受郑成功的影响。日本是一个极度崇拜强者的岛国,郑成功的母亲系日本人,日本也因此对郑成功极为崇拜,为此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国信爷合战》的戏剧,在日本广为演出。
另外,日本的天皇虽然号称万世一系,但是却曾经出现过多位女天皇,甚至有母女两代天皇的情况,足以说明他们皇室的血脉混乱。”
听到这里,康熙已是明白过来,老十四这是想通过有日本血脉的子孙彻底的统治日本,或者是分化日本,甚至是融合日本,不能不说老十四想的长远,但是,二十个日本女人,会不会多了点?老十四如今才多少女人?再有,大清历来重视血统,满汉尚且不能通婚,纳日本公主为妾,会不会招致物议?老十四可是皇太子,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口子一开,下面的王公勋贵如何去约束?
康熙自己的后宫虽然也有不少汉妃,象老十五、老十六两人的母妃就是汉人,可他毕竟没有大张旗鼓,反而是多加掩饰,抬了旗籍才纳入后宫的,老十四这二十个日本女人却是搞的轰轰烈烈,唯恐天下不知,这却有些难办。
康熙心里也清楚,老十四之所以要把这条堂而皇之的写在《江户条约》的正约之中,是为日后的子孙正名,便于日本朝野上下承认血脉的存在,便于日本人接受,也便于其子孙对日本的统治,可是这有必要吗?
日本才多大点地方?有多少人,何以老十四对日本如此重视?瞥了胤祯一眼,康熙才淡淡的道:“日本一蕞尔小国,偏居海外一隅,地不过弹丸大小,虽然素有野心,但所倚仗者,不过是海峡天险,否则,灭其国,易如反掌,如今,既有强盛之海军,举手投足间便能令其臣服,何以还要对其倍加重视?”
“回皇阿玛。”胤祯躬身道:“日本虽是蕞尔小国,仅占据弹丸之地,却拥有三千万人口,瞬间便能集结十数万敢死之士,如今虽已臣服,不过是无奈之举,儿臣窃以为,其对大清之威胁,远胜西北,想我大清,当年何尝不是偏居辽东,举族亦不过数十万之众,一旦风云际会,便席卷中原,鼎定天下。
日本有三千万之众,不仅多有敢死之士,而且极善学习,实不可掉以轻心,儿臣不仅要封死日本,断绝其与外界之联系,还准备将喇嘛教传入日本,双管其下,彻底弱化日本。”
听胤祯如此比说,康熙不由无语,这些年来,老十四的眼光越发显的长远独到,极少有失误之处,他既是如此严防日本,定然有他的道理,不过,这和亲之事,该如何处理?
略微沉吟,康熙才道:“日本如今是大清藩国,日本派遣公主和亲,那其他藩国,如朝鲜、安南、暹罗、苏禄、缅甸等一众藩国,会否亦要求派遣公主和亲?咱们是宗主国,即便分彼此,亦不可悬殊太大,如此一来,这后宫岂不成了一众藩属国女人的天下?
再有,即可纳藩属国女子入宫,那汉人,藏人、维人、回人这些女子纳不纳?不纳,于理不合,纳,我满族血统又如何保障?后宫会成何等光景?”
胤祯亦未料到康熙竟会由此及彼,由一个日本谴送公主和亲居然牵扯出如此大一篇文章来,未免有些猝不及防,略一思忖,便暗笑康熙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康熙自己后宫的汉人妃子就不下二十余人,却转头来问,该不该纳汉人?
略一沉吟,他便回道:“回皇阿玛,儿臣以为,各藩属国但凡请求,都不应该拒绝。”微微顿了一下,他又缓缓说道:“皇阿玛非一族一国之天子,乃是天下共主,统御华夏,抚有万方,岂能拒绝一心向往华夏文明的众藩属国联姻之请?
汉,藏、维、回各族皆是大清子民,何分彼此,允许这些女子抬旗入宫,有利于聚集民心,亦利于大清一统万年。
至于血统,可规定诸皇子不得擅自娶外族女子,再加上秘密立储制度,足以保障皇室的血统纯正,各王公勋贵爵位承袭,亦可沿袭此法。”
一口气说完,他便静静的等待康熙的反应,这番话,他并非有备而言,乃是被康熙问了个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他自知说的颇为大胆,也不敢看康熙的脸色。
康熙面上神情毫无变化,心里却是暗自不满,朕登基亲政数十年,所做所为,难道是一族一国之君的表现?微一沉吟,他不由瞥了胤祯一眼,老十四这番话与他上次说的民族融合暗暗相合,这小子是真的想来个民族大融合?
不过,他说的也有理,若是大清连纳几个藩属国的公主也畏首畏尾,又如何配称宗主国,又如何称得上是天下共主?q!。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清弊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清弊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