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常识2
目录:茅山九龙秘籍| 作者:天理之外| 类别:历史军事
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
现实映像
金原则对事物的一种构想
水知识对事物的一种具体理解
木善良对事物的一种内心的反应
火真诚基于内心反应的一种行动
土分析在行动过程中的一种分析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构想--落实到具体如何实现构想--产生行动的想法--行动--在行动中分析--总结经验,进行规划,构想
五行与儒学
偶感而发,五行对应儒学的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相生即相克。古人真是伟大!请各位认真思考仁义礼智信与五行之后,相信各位会有很幸福的人生。
五行与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五行与季节的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时(秋春冬夏长夏)、五行与时辰的关系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24小时共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11点开始,与12属相相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五行来说:寅、卯、辰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巳、午、未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申、酉、戌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亥、子、丑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代表四方。
五行特性
[第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五行的各种意义上面已经分析,为了清楚起见,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藉着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馀(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物象归类
五音阶宫商角徵羽
生克关系
五行,是用五个文字符号代表物质能量的形态间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其中:
五行相克(克即胜过)是描述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
金胜木(物质上很容易理解,简单的助记就是哪个更坚硬,就胜过软一点的。),木胜土,土胜水(这里的土仅指泥土而非广义的大地),水胜火,火胜金(用道德经话来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中科院曾邦哲从数学拓扑几何学或图论的角度认为五行的联接方式正好等价于金刚石晶体化学键连接模型(结构论),称之为超稳态结构模型,。
正因如此,我们就能从阴阳五行中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又正如道德经所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五行相生(五材说):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稳住崩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辩证生克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斫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泄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
中医五行
基本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一)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1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2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3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二)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2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3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三)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2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3制定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br>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
现实映像
金原则对事物的一种构想
水知识对事物的一种具体理解
木善良对事物的一种内心的反应
火真诚基于内心反应的一种行动
土分析在行动过程中的一种分析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构想--落实到具体如何实现构想--产生行动的想法--行动--在行动中分析--总结经验,进行规划,构想
五行与儒学
偶感而发,五行对应儒学的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相生即相克。古人真是伟大!请各位认真思考仁义礼智信与五行之后,相信各位会有很幸福的人生。
五行与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五行与季节的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时(秋春冬夏长夏)、五行与时辰的关系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24小时共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11点开始,与12属相相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五行来说:寅、卯、辰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巳、午、未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申、酉、戌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亥、子、丑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代表四方。
五行特性
[第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五行的各种意义上面已经分析,为了清楚起见,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藉着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馀(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物象归类
五音阶宫商角徵羽
生克关系
五行,是用五个文字符号代表物质能量的形态间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其中:
五行相克(克即胜过)是描述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
金胜木(物质上很容易理解,简单的助记就是哪个更坚硬,就胜过软一点的。),木胜土,土胜水(这里的土仅指泥土而非广义的大地),水胜火,火胜金(用道德经话来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中科院曾邦哲从数学拓扑几何学或图论的角度认为五行的联接方式正好等价于金刚石晶体化学键连接模型(结构论),称之为超稳态结构模型,。
正因如此,我们就能从阴阳五行中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又正如道德经所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五行相生(五材说):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稳住崩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辩证生克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斫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泄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
中医五行
基本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一)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1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2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3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二)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2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3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三)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2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3制定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br>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茅山九龙秘籍》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茅山九龙秘籍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