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未雨绸缪(上)
目录: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作者:| 类别:玄幻奇幻
半个月后,英国伦敦,白金汉宫。
这是一个典型的伦敦冬日,阴沉、昏暗而又岑寂,天空是铅灰色的,浓雾厚重地笼罩着大地,使人看不到100米开外的另一座建筑物,空气湿得仿佛可以拧出水来。
坐在起居室里的五个人,脸色就如同这天气一般阴悒不已,他们都不说话,只是盯着壁炉里烧得正旺的木头出神。屋子里安静得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到,只有时不时发出的木头燃烧时的轻微爆裂声能把人从沉沉的思绪中拉回到现实中来。
终于,有人试图去打破这令人感到尴尬和不安的安静了。
坐在左边沙发下首的是一个瘦削的中年男人,他长着一张棱角分明的脸。高高的额头下那双不大的眼睛藏得很深,鹰钩鼻子上面架着一副精致的金丝眼镜,显得很儒雅,但是满脸的忧愁之色却是掩也掩饰不住,他正是英国外交大臣理查·张伯伦。理查·张伯伦舔了舔因焦躁而变得干裂的嘴唇,小心翼翼地说道:“女王陛下,据东印度公司反馈回来的消息,此次登陆作战的一万五千名海军陆战队员只有五百多人生还,其中大半还受了伤,舰队副司令约翰·史密斯爵士也受了重伤,还在昏迷当中。这样的惨败是我们不曾有过的,我担心消息一旦传出去,会大大刺激普鲁士和美国与我们争夺海上霸权的野心啊。而且,这次的失败还会影响我们整个的布局。您看,我们是不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呢?”
坐在正中间沙发上的就是英国女王亚历山大里亚·维多利亚,这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面容姣好,由于保养得当,看起来只有三十岁的样子。1837年,年仅18岁的她即位为英国国王。两年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第二年,她在议会上发表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开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开始。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是名副其实的“铁腕君主”,虽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已经一百多年,但是她对政局的影响力仍然非常之大,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内阁官员们总会同她商量。她在位这些年,是英国对外扩张的辉煌时期,也是英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www/.shouda8/.com 首.发
维多利亚女王的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抬起头来,问道:“那依你看,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呢?”
理查·张伯伦稍稍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说道:“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照会中国政府,委婉地表达我们愿意进行和谈的意向。当然了,为了体面地结束这场争端,我们可以要求修订《北京条约》,在新的《北京条约》中获得一些额外的商业利益。”他特意选择了“争端”这个相对模糊的字眼,而没有选择“战争”,为的就是不过分刺激维多利亚女王那敏感的神经,以便获得她的支持。
但是,维多利亚女王并没有对他的意见进行直接的表态,而是把目光转向右边的沙发,问道:“你们三位的意见如何呢?”
坐在右边沙发下首的国防大臣杰恩·奥斯丁先开口了,他是一个三百多斤的大胖子,硕大的脸庞、花白的胡须还有那红红的酒糟鼻都显示了他粗犷的性格,他穿着一身明显不太合身的海军元帅制服,为了显得更加正式,还扣上了全部的扣子。但那衣服显然太瘦了,让人担心那些扣子随时会绷开。所谓“人不可貌相”,杰恩·奥斯丁可是从一名普通的海军士兵靠着军功一步步爬到海军元帅的。他是渔民的儿子,16岁参加皇家海军,开始了四处征战。他所率领的“德雷克舰队”一度是全世界战斗力最强的舰队,曾经三次击败荷兰海军,两次击败法国海军,为英国开拓了大片的殖民地,印度的“杰恩斯坦”殖民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杰恩·奥斯丁说道:“女王陛下,恕我直言,这次的失败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责任都在菲利浦·汉诺威这个蠢猪身上。哦,对不起,请您恕我无礼。首先,他贪功冒进,在没有足够实力与把握,甚至对敌军的基本情况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进军。其次,他完全不懂的陆战与海战的区别,用海战的原则去指导陆战,当然不可能取得胜利。我的意见是我们应当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如果英国如此轻易言败,那才会刺激普鲁士和美国与我们争夺海上霸权的野心呢?如果您和议会信任我,我愿意亲自远征中国,保证能凯旋归来。”
维多利亚女王仍旧只是笑笑,目光转向坐在右边沙发下首的财政大臣比尔·盖特纳。比尔·盖特纳是一个一脸和善的小老头,高耸的额头上布满皱纹,稀疏的白发上面顶着一顶棕色软呢帽,小眼睛转来转去,显得狡黠而又滑稽。
比尔·盖特纳是传统的“重商主义者”,崇尚“自由市场至上”的原则,但他也是一个务实的人,如果政府的某项行为能够增加对外贸易量,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比尔·盖特纳说道:“女王陛下,从服务于大英帝国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我支持奥斯丁元帅的意见。如果我们能够战胜中国,那么可以通过签订新的条约来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贸易方面甚至政治方面的利益,比如彻底的关税协定和完全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而无论战争结局如何,战争本身就会带来大批订单,带动钢铁、机械、化工和纺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维多利亚女王又将目光转向坐在左边沙发上首的首相詹姆斯·斯图尔特。
这是一个中年人,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好像一尊蜡像一般。一顶黑色高顶礼帽遮住了他的脸孔,只能从侧面的看到他上唇微翘的胡子。
詹姆斯·斯图尔特抬起头来,两只深邃的眼睛好像在放出要以的光芒,使人不敢与之对视,他说道:“女王陛下,这件事事关我大英帝国的国运,绝非死上一万五千人或者在国际上颜面扫地那么简单。我大英帝国之所以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我们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殖民地是我大英帝国的命脉,中国虽然不是我们的殖民地,但也是我们的利益所在。如果任由此次事件如此进展,那么,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东南亚的那些殖民地都会起而效仿。到那个时候,我们如何善终?丢掉了殖民地,大英帝国也就死亡了。因此,这场仗我们一定要打,要倾全国之力打,而且一定要保证能够打赢。”
维多利亚女王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道:“这正是我等候已久的答案。我们的敌人中国有句谚语,叫做‘杀鸡儆猴’,我们倾全国之力与中国开战也是‘杀鸡儆猴’,表面上打的是中国,实质上是在警示那些刚刚归属、人心尚在浮动和那些经济上已经足以自立、正在谋求效仿美国的殖民地。我要补充的一点是,不仅殖民地是我大英帝国的命脉,海上霸权同样如此,因为没有海上霸权,也就没有贸易优势和,殖民地同样会不保。因此,我们不能丢掉海上霸权,大英帝国海军不能有失败的记录。明天,我会到议会做演讲,要求议会对中国宣战。”
……
第二天,英国伦敦,议会大厦。
维多利亚女王站在主席台上,眼睛里饱含着对大英帝国的无限热爱。她知道上议院议长卡尔·文森、下议院议长道林·格雷、一百多名上议院议员和两百多名下议院议员正在台下用热切的眼光注视着自己,她深吸了一口气,开始演讲:“先生们,我今天来议会做演讲,是为了请求议会批准对中国宣战。想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军队在中国遭受了惨重的失败,一万五千名大不列颠子弟魂留他乡。二十五年前,中国侵犯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我们用枪炮教会了他们尊重我们。没想到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他们又想要挑战我们的权威。我没有太多的东西想说,只有一句话要与各位共勉‘让大英帝国的剑为大英帝国的犁争取土地吧;让大英帝国的大炮为大英帝国的商品打开市场吧’。先生们,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全部能力,用上帝所赐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在陆地上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台下掌声雷动,人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一定顶帽子被抛向了半空。最终,下议院以379票对2票批准了对中国宣战并加派援军的决议。
这是一个典型的伦敦冬日,阴沉、昏暗而又岑寂,天空是铅灰色的,浓雾厚重地笼罩着大地,使人看不到100米开外的另一座建筑物,空气湿得仿佛可以拧出水来。
坐在起居室里的五个人,脸色就如同这天气一般阴悒不已,他们都不说话,只是盯着壁炉里烧得正旺的木头出神。屋子里安静得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到,只有时不时发出的木头燃烧时的轻微爆裂声能把人从沉沉的思绪中拉回到现实中来。
终于,有人试图去打破这令人感到尴尬和不安的安静了。
坐在左边沙发下首的是一个瘦削的中年男人,他长着一张棱角分明的脸。高高的额头下那双不大的眼睛藏得很深,鹰钩鼻子上面架着一副精致的金丝眼镜,显得很儒雅,但是满脸的忧愁之色却是掩也掩饰不住,他正是英国外交大臣理查·张伯伦。理查·张伯伦舔了舔因焦躁而变得干裂的嘴唇,小心翼翼地说道:“女王陛下,据东印度公司反馈回来的消息,此次登陆作战的一万五千名海军陆战队员只有五百多人生还,其中大半还受了伤,舰队副司令约翰·史密斯爵士也受了重伤,还在昏迷当中。这样的惨败是我们不曾有过的,我担心消息一旦传出去,会大大刺激普鲁士和美国与我们争夺海上霸权的野心啊。而且,这次的失败还会影响我们整个的布局。您看,我们是不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呢?”
坐在正中间沙发上的就是英国女王亚历山大里亚·维多利亚,这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面容姣好,由于保养得当,看起来只有三十岁的样子。1837年,年仅18岁的她即位为英国国王。两年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第二年,她在议会上发表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开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开始。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是名副其实的“铁腕君主”,虽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已经一百多年,但是她对政局的影响力仍然非常之大,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内阁官员们总会同她商量。她在位这些年,是英国对外扩张的辉煌时期,也是英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www/.shouda8/.com 首.发
维多利亚女王的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抬起头来,问道:“那依你看,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呢?”
理查·张伯伦稍稍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说道:“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照会中国政府,委婉地表达我们愿意进行和谈的意向。当然了,为了体面地结束这场争端,我们可以要求修订《北京条约》,在新的《北京条约》中获得一些额外的商业利益。”他特意选择了“争端”这个相对模糊的字眼,而没有选择“战争”,为的就是不过分刺激维多利亚女王那敏感的神经,以便获得她的支持。
但是,维多利亚女王并没有对他的意见进行直接的表态,而是把目光转向右边的沙发,问道:“你们三位的意见如何呢?”
坐在右边沙发下首的国防大臣杰恩·奥斯丁先开口了,他是一个三百多斤的大胖子,硕大的脸庞、花白的胡须还有那红红的酒糟鼻都显示了他粗犷的性格,他穿着一身明显不太合身的海军元帅制服,为了显得更加正式,还扣上了全部的扣子。但那衣服显然太瘦了,让人担心那些扣子随时会绷开。所谓“人不可貌相”,杰恩·奥斯丁可是从一名普通的海军士兵靠着军功一步步爬到海军元帅的。他是渔民的儿子,16岁参加皇家海军,开始了四处征战。他所率领的“德雷克舰队”一度是全世界战斗力最强的舰队,曾经三次击败荷兰海军,两次击败法国海军,为英国开拓了大片的殖民地,印度的“杰恩斯坦”殖民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杰恩·奥斯丁说道:“女王陛下,恕我直言,这次的失败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责任都在菲利浦·汉诺威这个蠢猪身上。哦,对不起,请您恕我无礼。首先,他贪功冒进,在没有足够实力与把握,甚至对敌军的基本情况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进军。其次,他完全不懂的陆战与海战的区别,用海战的原则去指导陆战,当然不可能取得胜利。我的意见是我们应当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如果英国如此轻易言败,那才会刺激普鲁士和美国与我们争夺海上霸权的野心呢?如果您和议会信任我,我愿意亲自远征中国,保证能凯旋归来。”
维多利亚女王仍旧只是笑笑,目光转向坐在右边沙发下首的财政大臣比尔·盖特纳。比尔·盖特纳是一个一脸和善的小老头,高耸的额头上布满皱纹,稀疏的白发上面顶着一顶棕色软呢帽,小眼睛转来转去,显得狡黠而又滑稽。
比尔·盖特纳是传统的“重商主义者”,崇尚“自由市场至上”的原则,但他也是一个务实的人,如果政府的某项行为能够增加对外贸易量,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比尔·盖特纳说道:“女王陛下,从服务于大英帝国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我支持奥斯丁元帅的意见。如果我们能够战胜中国,那么可以通过签订新的条约来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贸易方面甚至政治方面的利益,比如彻底的关税协定和完全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而无论战争结局如何,战争本身就会带来大批订单,带动钢铁、机械、化工和纺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维多利亚女王又将目光转向坐在左边沙发上首的首相詹姆斯·斯图尔特。
这是一个中年人,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好像一尊蜡像一般。一顶黑色高顶礼帽遮住了他的脸孔,只能从侧面的看到他上唇微翘的胡子。
詹姆斯·斯图尔特抬起头来,两只深邃的眼睛好像在放出要以的光芒,使人不敢与之对视,他说道:“女王陛下,这件事事关我大英帝国的国运,绝非死上一万五千人或者在国际上颜面扫地那么简单。我大英帝国之所以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我们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殖民地是我大英帝国的命脉,中国虽然不是我们的殖民地,但也是我们的利益所在。如果任由此次事件如此进展,那么,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东南亚的那些殖民地都会起而效仿。到那个时候,我们如何善终?丢掉了殖民地,大英帝国也就死亡了。因此,这场仗我们一定要打,要倾全国之力打,而且一定要保证能够打赢。”
维多利亚女王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道:“这正是我等候已久的答案。我们的敌人中国有句谚语,叫做‘杀鸡儆猴’,我们倾全国之力与中国开战也是‘杀鸡儆猴’,表面上打的是中国,实质上是在警示那些刚刚归属、人心尚在浮动和那些经济上已经足以自立、正在谋求效仿美国的殖民地。我要补充的一点是,不仅殖民地是我大英帝国的命脉,海上霸权同样如此,因为没有海上霸权,也就没有贸易优势和,殖民地同样会不保。因此,我们不能丢掉海上霸权,大英帝国海军不能有失败的记录。明天,我会到议会做演讲,要求议会对中国宣战。”
……
第二天,英国伦敦,议会大厦。
维多利亚女王站在主席台上,眼睛里饱含着对大英帝国的无限热爱。她知道上议院议长卡尔·文森、下议院议长道林·格雷、一百多名上议院议员和两百多名下议院议员正在台下用热切的眼光注视着自己,她深吸了一口气,开始演讲:“先生们,我今天来议会做演讲,是为了请求议会批准对中国宣战。想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军队在中国遭受了惨重的失败,一万五千名大不列颠子弟魂留他乡。二十五年前,中国侵犯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我们用枪炮教会了他们尊重我们。没想到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他们又想要挑战我们的权威。我没有太多的东西想说,只有一句话要与各位共勉‘让大英帝国的剑为大英帝国的犁争取土地吧;让大英帝国的大炮为大英帝国的商品打开市场吧’。先生们,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全部能力,用上帝所赐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在陆地上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台下掌声雷动,人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一定顶帽子被抛向了半空。最终,下议院以379票对2票批准了对中国宣战并加派援军的决议。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