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摩洛哥风云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逆不道
目录:怒海归航| 作者:落魄三哥| 类别:玄幻奇幻
('手机用户请登陆 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逆不道
疾风推着遮天盖日的船队飞速前进,突兀在沈老将军眼前的第一个着陆地是广鹿岛,那葱绿的山峦看起来和二十几年前几乎没有区别。
然而这里的主人已不再是大明官兵,甚至连宽奠、叆阳、大奠、新奠、永奠、长奠六堡都被李成梁一一放弃了。回想起当年曾在此整军备战,准备开赴朝鲜抗倭的情景,故地重游的老将军心痛不已,怎么也无法接受局势糜烂到如此程度现实。
“将军,穆先生过来了,俞大人和王大人请您去船舱议事。”
旗牌官的话让老将军从回忆中反应过来,立马回头看了一眼位于船队中间的“骑士”号,一边整理着戎装,一边低声问道:“他又来干什么?是不是那个司令官又提出了什么非分要求?”
旗牌官让开身体,摇头苦笑道:“穆先生没说,卑职也没敢多问。”
作为福建水师的统帅,老将军自然要呆在自己的福船上。事关朝廷脸面、大明官军威严,连福建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都婉拒了伯爵的好意,宁可跟老将军挤在一块,也不愿意搭乘东印度公司旗舰“骑士”号。
这么一来,相互之间的沟通全落到穆秀才肩上。从福建起航到现在,乘小艇来来回回的跑个不停,有时一天就得往返十几趟。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穆秀才这个“传声筒”跑得更勤了。这不,午饭前刚回“骑士”号,现在又乘那艘小舢板跑了过来。
老将军抬头看了看天色,面无表情地说道:“快下雨了,传令下去,大军绕到岛对面的背风处下锚,等暴风雨过了再航行。”
“是,将军!”
就规模而言,福建水师的确算得上主力。大大小小四十三艘,连捎大一些的渔船都跟着来了。然而吨位却小得出奇,四艘堪称“旗舰”的一号福船也不到三百吨,其它船只的排水量加起来,甚至都不如伯爵临时征召的那三艘葡萄牙四桅大帆船高。
船小,船舱空间也宽敞不到哪儿去。
三张木床一放,大舱就剩站的地方了。穆秀才跟往常一样,坐在王梦熊的床上跟俞咨皋说话。见老将军撩开帘子走了进来,连忙起身相迎,并苦笑着说道:“老将军,除了牵引陆战炮和运送补给的马匹之外,司令官先生又提出抽调精干、组建一支长矛兵,并由他全权指挥的要求。”
要这样、要那样就算了,现在居然打起了大明官军的主意,沈有容当然不会同意,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若无其事地问道:“凭什么?”
没吃过猪肉,不等于没见过猪跑。伯爵虽然从未指挥过陆战,但陆战队、骑兵团和步兵团的训练则见多了。考虑岸上的敌人大半是骑兵,而自己手上只有一支从未经历过战争考验的火枪手,便让穆秀才提出了这一要求。
老将军的态度跟俞总兵如出一辙,这让穆秀才很是尴尬,连忙解释道:“各位大人,战争对司令官先生并不陌生,在来东方之前的几年里,大西洋公约组织打过不下于六场海战和陆战。就在我回来之前,他们还遣排了一支近两万人的大军,远赴欧洲协助神圣罗马帝国镇压波西米亚王国的叛乱。
司令官先生认为,俞大人和王大人麾下的那些官军,很难抵御住后金骑兵的冲击。而他手下的海岸警备队和炮兵连,则是当之无愧的主力。”
为了打努尔哈赤一个措手不及,俞咨皋出动了两千八百多名官军。但正如穆秀才所说的那样,别看人数是东印度公司的几倍,但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先不说没有一个骑兵,甚至连兵器都五花八门,真正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只有那不到六百人的家丁。
尽管如此,对此战能不能打赢?沈老将军依然充满信心。因为努尔哈赤的兵力都集中在西线,辽东半岛实力空虚,凭现有力量完全可以来个攻其不备。之所以把东印度公司拉进来,只是想利用他们的火炮,解决攻城这一难题。
“既然他是当之无愧的主力,那还要从我们这儿抽人组建长矛兵干什么?”
在原则性的问题上,穆秀才是寸土不让,异常严肃地说道:“老将军,我们要对付的骑兵。您久经沙场,应该比我更清楚掩护对火枪手和炮手的重要性。”
诸葛用兵唯谨慎,装备了那么多先进的洋枪洋炮还如此小心,老将军意识到那个盛气凌人的伯爵并不是浪得虚名。从内心来讲,他也认为这个要求并不算过分。
然而,俞咨皋才是统帅,怎么着也轮不到他做主。况且在此之前,伯爵已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登陆后必须在第一时间收集一百匹战马或骡马,并提供两百人帮助运送粮食和弹药补给。
见老将军不吭声了,坐到一边把玩起伯爵送他的手枪来,俞咨皋意识必须表态了,想了想之后,面无表情地说道:“人不是问题,长矛也不是问题,只是他也要拿出点合作的诚意。”
“俞大人,您这话是什么意思?”穆秀才皱起了眉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司令官先生没有诚意就不会出现在这里,更不会把他们本来就不多的火枪火炮卖给您。”
“火枪还马马虎虎,火炮嘛……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穆先生,你是见过世面的人,应该知道他卖给我们的都是什么货色。此外光卖火炮有什么用?他为什么不教我们‘点放之术’?”
火炮要具备相当的机动性,机动性不好就不利于大量集中。明军的火炮无论是虎蹲炮、佛朗机铳,还是伯爵刚卖给他们的红夷大炮机动性都不好。虎蹲炮虽然不大,可发射前居然要用大铁钉钉在地上,红夷大炮则是淘汰下来的舰炮,重达上千斤,太笨重只适用于守城。反观陆战队的陆战炮,口径适当,用马匹牵引,能够短时间迅速集中形成炮兵阵地。
同时火炮也要具备相当的火控能力,具体就是铳规、矩度等仪器的使用,以及装弹填药技巧的掌握。
一个优秀的炮手在发射之前,必须估计敌人有多远。虽然从望远镜中所见人形的大小可以猜测远近,但如果使用矩度就可以精确测量距离。矩度被波巴哈在十五世纪当做天文观测中的角度量测工具后,在欧洲风行一时。
徐光启就曾上书提及矩度之类的仪器(度板),且认为(度板)应该如同“家传秘方”一样只传给皇室子弟,由此可见测量器具的重要性。李之藻去年也强调过,如果无法得到神铳的“点放之术”,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西方炮手利用仪器来提升瞄准精密度的操作方法,一直是明军炮手的盲点,发炮全凭经验。这一条明军和西方的差距是最大的,也是所有差距中最致命的!
说夸张点,这是西方人的超级军事机密,明军也是千方百计的寻求,可惜被西方人控制的很严。西洋传教士们对明朝传授火炮技术时都是关键地方留一手,根本不会提及如何瞄准这一“核心机密”。
事实上还不止这些,为了使每门火炮发挥最大的威力,西方炮手都必须注意炮弹大小和火药用量。铳尺的功用就是测量火炮应该装填的火药量。当炮弹的重量确定后,炮手们认为所需装填的火药,应该有一个理想值。最恰当的状况是在火药完全燃烧的瞬间,刚好将炮弹推至管口。
遗憾的是,大明直到现在都没有“弹药相称”的观念。曾有炮手因怕炸膛使用空炮(象征性地填装火药)而被惩罚,所以后来的炮手都将弹药装得满满的,反而更容易炸膛了。
人的精力终归有限,穆玉峤在西洋的那几年里,不是学语言就是研究科学,对于这些军事上的应用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同时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也不会对怎么操纵火炮感兴趣,自然也想不到伯爵居然留了一手。
见三人紧盯着自己,穆秀才连忙辩解道:“卖给各位的火炮,的确无法跟陆战队装备的相比,但这也是有原因的。俞大人或许还不知道,陆战队和舰队在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就算司令官先生愿意,也无权出售陆战队的装备。况且陆战炮本来就不多,他们自己都不够,自然也不会轻易出售了。
至于“点放之术”……您从未提过,我也没有想到。但据我所知,这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而且炮与炮也不同,哪怕东印度公司舰队最出色的炮手,也不一定会操纵所有的火炮。”
俞咨皋是何等人物,哪能放过这个机会,顿时连连摇头道:“穆先生,你到底站在哪一边?这事没得商量,如果他想要长矛兵,那就再拿出点诚意。”
这样的要求,穆秀才是很难拒绝的。
并不是因为俞咨皋以不给长矛兵威胁,而因为他心系江山社稷的大明子民。之所以说那么多,只是不想因此而影响到双方间的关系,看着俞咨皋那副斩钉截铁的样子,禁不住地笑道:
“俞大人,恕晚生直言,您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说到底还是缺少沟通。您想想,如果司令官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真留了一手,那他怎么会主动提出协助福建水师组建一支西式舰队呢?毕竟舰队离不开火炮,火炮更少不了炮手,就算您不提,他也会为水师培训一批的。”
“果真如此?”
“千真万确,”穆秀才回头看了沈老将军一眼,异常严肃地说道:“在科学这一问题上,大西洋公约组织绝不会藏藏掖掖。要不董大人也不会让晚生以揭发西班牙的狼子野心相威胁,迫使耶稣会传教士们帮助翻译科学著作。更不会千方百计的收集各种书籍,并接受像沈二公子、沈三公子那样的有识之士去西洋游历。”
“他是他,那个伯爵是伯爵,他们二人不能混为一谈。”
俞咨皋的话音刚落,王梦熊便深以为然地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穆先生,你可不能被他们给蒙蔽了。”
利玛窦说得一点都没错,想让他们这些大明高官消除对西方人根深蒂固的敌意,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穆秀才暗叹了一口气,摇头说道:“二位大人,跟大明一样,西方有坏人也有好人,您不能一言蔽之。另外董大人和伯爵的关系,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亲密,他们是曾并肩奋战过的战友,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这时候,一直保持沉默的沈老将军,突然抬头笑道:“该回来的没来,不该来的倒来了!贤侄,你说那个董南为什么就不回来?难道真迷上了那个什么什么公主?”
朝夕相处的那么久,穆秀才深切地感受到,董南对大明似乎没有什么感情,更没有任何可牵挂的东西。再说就大明现在这乱象,他回来能干什么?如果不是有指腹为婚的妻子,有放不下的亲朋好友,早知道这样或许连他都愿意回来。
当然,这些话只能深深的埋藏在心里,看着三人那副好奇地样子,穆秀才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道:“董大人会回来的,他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有生之年一定要回来看一看。”
令他倍感意外的是,沈老将军竟然石破天惊地说道:“给他带句话,既然已在西洋打下一片基业,那就别回来了!省得节外生枝,到时候让大家都难做。”
俞咨皋蓦地反应了过来,连连点头道:“不回来好,世伯所言极是,还是不回来的好!”
王梦熊糊涂了,不等穆秀才开口,便脱口而出道:“为什么?”
“忘了南洋海匪的下场了吗?”沈老将军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道:“他回来算什么?是想跟皇上平起平坐呢,还是求皇上再敕封他个王爷?”
再太祖以来,大明生封王爵的只能是宗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董南在西洋自立为王,在大明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要掉脑袋的!
王梦熊这才明白了过来,禁不住地摇头叹道:“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这样的大才如果能收为己用,女真何愁不灭,海患何愁不平?”
这个问题太敏感,俞咨皋可不想因此而惹上什么麻烦,连忙岔开话题,似笑非笑地问道:“穆先生,火炮的事我们先放到一边,或许那位伯爵大人的确有他的难处。但炮手的事刻不容缓,还得麻烦你再跑一趟。”
“俞大人,刚才我就说过,培养炮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您也不能急于一时。”
穆秀才干咳了两声,指着桌上的地图继续说道:“除了长矛兵之外,司令官先生还想了确认下之前拟定的作战计划。用他的话说,他必须为海岸警备队和炮兵连七百多官兵的安全负责,哪怕大半都是中国人。”
“真看不出来,居然还有几分爱兵如子的风范。”
俞咨皋乐了,指着地图哈哈大笑道:“他不就是担心补给吗?这一点请他大可放心,就算镇江、险山堡一线没有收获,也可以从义州、昌城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只是我们不大方便出面罢了。”
事实上这也是沈老将军非得拉东印度公司参战重要原因。毕竟大军远征,根本带不了多少粮草。如果出其不意的目的没达到,被后金守军来个坚壁清野,那几千人的吃喝只能打朝鲜的主意。
虽然朝鲜跟努尔哈赤眉来眼去,但迄今为止仍然是大明的属国,所以大明官军也就不能明目张胆的征粮。而东印度公司则无需顾忌这些,他们在朝鲜可以像是在自己家一样随便。
这一点,双方早就达成了默契,穆秀才自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凝重地说道:“老将军,司令官先生不是担心这些,而是认为您提供的地图太过模糊,对距离和地形都没有精确的标注。如果深入腹地太远,同时又被反超后路,在对地形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放心吧,我们不会离鸭绿江太远的。”
俞咨皋接过话茬,指着地图笑道:“再说我们并不是对此一无所知,老将军就是一个活地图,放眼整个辽东,就没他老人家没去过的地方。”
“报!”
穆秀才正准备开口说点什么,船舱外突然传来一声禀报声。沈老将军蓦地站起身来,回头问道:“怎么回事?是不是碰上了朝鲜人的渔船?”
“禀大人,前锋来报,前方发现三条二号福船,跟我们一样打着大明水师旗号。领头的是一个游击,自称受辽东巡抚王化贞王大人派遣。”
“叫什么?他们有多少人?”
“禀大人,前锋来报,前方发现三条二号福船,跟我们一样打着大明水师旗号。领头的是一个游击,自称受辽东巡抚王化贞王大人派遣。”
“叫什么?他们有多少人?”
d@t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逆不道
疾风推着遮天盖日的船队飞速前进,突兀在沈老将军眼前的第一个着陆地是广鹿岛,那葱绿的山峦看起来和二十几年前几乎没有区别。
然而这里的主人已不再是大明官兵,甚至连宽奠、叆阳、大奠、新奠、永奠、长奠六堡都被李成梁一一放弃了。回想起当年曾在此整军备战,准备开赴朝鲜抗倭的情景,故地重游的老将军心痛不已,怎么也无法接受局势糜烂到如此程度现实。
“将军,穆先生过来了,俞大人和王大人请您去船舱议事。”
旗牌官的话让老将军从回忆中反应过来,立马回头看了一眼位于船队中间的“骑士”号,一边整理着戎装,一边低声问道:“他又来干什么?是不是那个司令官又提出了什么非分要求?”
旗牌官让开身体,摇头苦笑道:“穆先生没说,卑职也没敢多问。”
作为福建水师的统帅,老将军自然要呆在自己的福船上。事关朝廷脸面、大明官军威严,连福建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都婉拒了伯爵的好意,宁可跟老将军挤在一块,也不愿意搭乘东印度公司旗舰“骑士”号。
这么一来,相互之间的沟通全落到穆秀才肩上。从福建起航到现在,乘小艇来来回回的跑个不停,有时一天就得往返十几趟。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穆秀才这个“传声筒”跑得更勤了。这不,午饭前刚回“骑士”号,现在又乘那艘小舢板跑了过来。
老将军抬头看了看天色,面无表情地说道:“快下雨了,传令下去,大军绕到岛对面的背风处下锚,等暴风雨过了再航行。”
“是,将军!”
就规模而言,福建水师的确算得上主力。大大小小四十三艘,连捎大一些的渔船都跟着来了。然而吨位却小得出奇,四艘堪称“旗舰”的一号福船也不到三百吨,其它船只的排水量加起来,甚至都不如伯爵临时征召的那三艘葡萄牙四桅大帆船高。
船小,船舱空间也宽敞不到哪儿去。
三张木床一放,大舱就剩站的地方了。穆秀才跟往常一样,坐在王梦熊的床上跟俞咨皋说话。见老将军撩开帘子走了进来,连忙起身相迎,并苦笑着说道:“老将军,除了牵引陆战炮和运送补给的马匹之外,司令官先生又提出抽调精干、组建一支长矛兵,并由他全权指挥的要求。”
要这样、要那样就算了,现在居然打起了大明官军的主意,沈有容当然不会同意,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若无其事地问道:“凭什么?”
没吃过猪肉,不等于没见过猪跑。伯爵虽然从未指挥过陆战,但陆战队、骑兵团和步兵团的训练则见多了。考虑岸上的敌人大半是骑兵,而自己手上只有一支从未经历过战争考验的火枪手,便让穆秀才提出了这一要求。
老将军的态度跟俞总兵如出一辙,这让穆秀才很是尴尬,连忙解释道:“各位大人,战争对司令官先生并不陌生,在来东方之前的几年里,大西洋公约组织打过不下于六场海战和陆战。就在我回来之前,他们还遣排了一支近两万人的大军,远赴欧洲协助神圣罗马帝国镇压波西米亚王国的叛乱。
司令官先生认为,俞大人和王大人麾下的那些官军,很难抵御住后金骑兵的冲击。而他手下的海岸警备队和炮兵连,则是当之无愧的主力。”
为了打努尔哈赤一个措手不及,俞咨皋出动了两千八百多名官军。但正如穆秀才所说的那样,别看人数是东印度公司的几倍,但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先不说没有一个骑兵,甚至连兵器都五花八门,真正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只有那不到六百人的家丁。
尽管如此,对此战能不能打赢?沈老将军依然充满信心。因为努尔哈赤的兵力都集中在西线,辽东半岛实力空虚,凭现有力量完全可以来个攻其不备。之所以把东印度公司拉进来,只是想利用他们的火炮,解决攻城这一难题。
“既然他是当之无愧的主力,那还要从我们这儿抽人组建长矛兵干什么?”
在原则性的问题上,穆秀才是寸土不让,异常严肃地说道:“老将军,我们要对付的骑兵。您久经沙场,应该比我更清楚掩护对火枪手和炮手的重要性。”
诸葛用兵唯谨慎,装备了那么多先进的洋枪洋炮还如此小心,老将军意识到那个盛气凌人的伯爵并不是浪得虚名。从内心来讲,他也认为这个要求并不算过分。
然而,俞咨皋才是统帅,怎么着也轮不到他做主。况且在此之前,伯爵已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登陆后必须在第一时间收集一百匹战马或骡马,并提供两百人帮助运送粮食和弹药补给。
见老将军不吭声了,坐到一边把玩起伯爵送他的手枪来,俞咨皋意识必须表态了,想了想之后,面无表情地说道:“人不是问题,长矛也不是问题,只是他也要拿出点合作的诚意。”
“俞大人,您这话是什么意思?”穆秀才皱起了眉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司令官先生没有诚意就不会出现在这里,更不会把他们本来就不多的火枪火炮卖给您。”
“火枪还马马虎虎,火炮嘛……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穆先生,你是见过世面的人,应该知道他卖给我们的都是什么货色。此外光卖火炮有什么用?他为什么不教我们‘点放之术’?”
火炮要具备相当的机动性,机动性不好就不利于大量集中。明军的火炮无论是虎蹲炮、佛朗机铳,还是伯爵刚卖给他们的红夷大炮机动性都不好。虎蹲炮虽然不大,可发射前居然要用大铁钉钉在地上,红夷大炮则是淘汰下来的舰炮,重达上千斤,太笨重只适用于守城。反观陆战队的陆战炮,口径适当,用马匹牵引,能够短时间迅速集中形成炮兵阵地。
同时火炮也要具备相当的火控能力,具体就是铳规、矩度等仪器的使用,以及装弹填药技巧的掌握。
一个优秀的炮手在发射之前,必须估计敌人有多远。虽然从望远镜中所见人形的大小可以猜测远近,但如果使用矩度就可以精确测量距离。矩度被波巴哈在十五世纪当做天文观测中的角度量测工具后,在欧洲风行一时。
徐光启就曾上书提及矩度之类的仪器(度板),且认为(度板)应该如同“家传秘方”一样只传给皇室子弟,由此可见测量器具的重要性。李之藻去年也强调过,如果无法得到神铳的“点放之术”,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西方炮手利用仪器来提升瞄准精密度的操作方法,一直是明军炮手的盲点,发炮全凭经验。这一条明军和西方的差距是最大的,也是所有差距中最致命的!
说夸张点,这是西方人的超级军事机密,明军也是千方百计的寻求,可惜被西方人控制的很严。西洋传教士们对明朝传授火炮技术时都是关键地方留一手,根本不会提及如何瞄准这一“核心机密”。
事实上还不止这些,为了使每门火炮发挥最大的威力,西方炮手都必须注意炮弹大小和火药用量。铳尺的功用就是测量火炮应该装填的火药量。当炮弹的重量确定后,炮手们认为所需装填的火药,应该有一个理想值。最恰当的状况是在火药完全燃烧的瞬间,刚好将炮弹推至管口。
遗憾的是,大明直到现在都没有“弹药相称”的观念。曾有炮手因怕炸膛使用空炮(象征性地填装火药)而被惩罚,所以后来的炮手都将弹药装得满满的,反而更容易炸膛了。
人的精力终归有限,穆玉峤在西洋的那几年里,不是学语言就是研究科学,对于这些军事上的应用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同时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也不会对怎么操纵火炮感兴趣,自然也想不到伯爵居然留了一手。
见三人紧盯着自己,穆秀才连忙辩解道:“卖给各位的火炮,的确无法跟陆战队装备的相比,但这也是有原因的。俞大人或许还不知道,陆战队和舰队在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就算司令官先生愿意,也无权出售陆战队的装备。况且陆战炮本来就不多,他们自己都不够,自然也不会轻易出售了。
至于“点放之术”……您从未提过,我也没有想到。但据我所知,这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而且炮与炮也不同,哪怕东印度公司舰队最出色的炮手,也不一定会操纵所有的火炮。”
俞咨皋是何等人物,哪能放过这个机会,顿时连连摇头道:“穆先生,你到底站在哪一边?这事没得商量,如果他想要长矛兵,那就再拿出点诚意。”
这样的要求,穆秀才是很难拒绝的。
并不是因为俞咨皋以不给长矛兵威胁,而因为他心系江山社稷的大明子民。之所以说那么多,只是不想因此而影响到双方间的关系,看着俞咨皋那副斩钉截铁的样子,禁不住地笑道:
“俞大人,恕晚生直言,您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说到底还是缺少沟通。您想想,如果司令官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真留了一手,那他怎么会主动提出协助福建水师组建一支西式舰队呢?毕竟舰队离不开火炮,火炮更少不了炮手,就算您不提,他也会为水师培训一批的。”
“果真如此?”
“千真万确,”穆秀才回头看了沈老将军一眼,异常严肃地说道:“在科学这一问题上,大西洋公约组织绝不会藏藏掖掖。要不董大人也不会让晚生以揭发西班牙的狼子野心相威胁,迫使耶稣会传教士们帮助翻译科学著作。更不会千方百计的收集各种书籍,并接受像沈二公子、沈三公子那样的有识之士去西洋游历。”
“他是他,那个伯爵是伯爵,他们二人不能混为一谈。”
俞咨皋的话音刚落,王梦熊便深以为然地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穆先生,你可不能被他们给蒙蔽了。”
利玛窦说得一点都没错,想让他们这些大明高官消除对西方人根深蒂固的敌意,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穆秀才暗叹了一口气,摇头说道:“二位大人,跟大明一样,西方有坏人也有好人,您不能一言蔽之。另外董大人和伯爵的关系,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亲密,他们是曾并肩奋战过的战友,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这时候,一直保持沉默的沈老将军,突然抬头笑道:“该回来的没来,不该来的倒来了!贤侄,你说那个董南为什么就不回来?难道真迷上了那个什么什么公主?”
朝夕相处的那么久,穆秀才深切地感受到,董南对大明似乎没有什么感情,更没有任何可牵挂的东西。再说就大明现在这乱象,他回来能干什么?如果不是有指腹为婚的妻子,有放不下的亲朋好友,早知道这样或许连他都愿意回来。
当然,这些话只能深深的埋藏在心里,看着三人那副好奇地样子,穆秀才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道:“董大人会回来的,他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有生之年一定要回来看一看。”
令他倍感意外的是,沈老将军竟然石破天惊地说道:“给他带句话,既然已在西洋打下一片基业,那就别回来了!省得节外生枝,到时候让大家都难做。”
俞咨皋蓦地反应了过来,连连点头道:“不回来好,世伯所言极是,还是不回来的好!”
王梦熊糊涂了,不等穆秀才开口,便脱口而出道:“为什么?”
“忘了南洋海匪的下场了吗?”沈老将军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道:“他回来算什么?是想跟皇上平起平坐呢,还是求皇上再敕封他个王爷?”
再太祖以来,大明生封王爵的只能是宗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董南在西洋自立为王,在大明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要掉脑袋的!
王梦熊这才明白了过来,禁不住地摇头叹道:“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这样的大才如果能收为己用,女真何愁不灭,海患何愁不平?”
这个问题太敏感,俞咨皋可不想因此而惹上什么麻烦,连忙岔开话题,似笑非笑地问道:“穆先生,火炮的事我们先放到一边,或许那位伯爵大人的确有他的难处。但炮手的事刻不容缓,还得麻烦你再跑一趟。”
“俞大人,刚才我就说过,培养炮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您也不能急于一时。”
穆秀才干咳了两声,指着桌上的地图继续说道:“除了长矛兵之外,司令官先生还想了确认下之前拟定的作战计划。用他的话说,他必须为海岸警备队和炮兵连七百多官兵的安全负责,哪怕大半都是中国人。”
“真看不出来,居然还有几分爱兵如子的风范。”
俞咨皋乐了,指着地图哈哈大笑道:“他不就是担心补给吗?这一点请他大可放心,就算镇江、险山堡一线没有收获,也可以从义州、昌城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只是我们不大方便出面罢了。”
事实上这也是沈老将军非得拉东印度公司参战重要原因。毕竟大军远征,根本带不了多少粮草。如果出其不意的目的没达到,被后金守军来个坚壁清野,那几千人的吃喝只能打朝鲜的主意。
虽然朝鲜跟努尔哈赤眉来眼去,但迄今为止仍然是大明的属国,所以大明官军也就不能明目张胆的征粮。而东印度公司则无需顾忌这些,他们在朝鲜可以像是在自己家一样随便。
这一点,双方早就达成了默契,穆秀才自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凝重地说道:“老将军,司令官先生不是担心这些,而是认为您提供的地图太过模糊,对距离和地形都没有精确的标注。如果深入腹地太远,同时又被反超后路,在对地形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放心吧,我们不会离鸭绿江太远的。”
俞咨皋接过话茬,指着地图笑道:“再说我们并不是对此一无所知,老将军就是一个活地图,放眼整个辽东,就没他老人家没去过的地方。”
“报!”
穆秀才正准备开口说点什么,船舱外突然传来一声禀报声。沈老将军蓦地站起身来,回头问道:“怎么回事?是不是碰上了朝鲜人的渔船?”
“禀大人,前锋来报,前方发现三条二号福船,跟我们一样打着大明水师旗号。领头的是一个游击,自称受辽东巡抚王化贞王大人派遣。”
“叫什么?他们有多少人?”
“禀大人,前锋来报,前方发现三条二号福船,跟我们一样打着大明水师旗号。领头的是一个游击,自称受辽东巡抚王化贞王大人派遣。”
“叫什么?他们有多少人?”
d@t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怒海归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怒海归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