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我为歌狂》的启发
目录:娱乐大丈夫| 作者:书之贤者| 类别:都市言情
一月份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离寒假不远了,但是更重要的是期末考试要到了,真是痛苦并快乐着。当然作为影视类的院校,上戏的期末考试肯定会有些不一样,但是考试就是考试,都是很让人紧张的,挂科可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不过这对于此前一直很用功读书的姜成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不敢保证门门都九十分以上,但八十分以上还是有把握的,所以并没有紧张复习。
不止姜成,这几天胡歌他们三个也都没有拿着书本埋头苦背,而是天天捧着一本厚厚的剧本在宿舍里看着,还不时阴阳怪气,哦,不是,是抑扬顿挫的朗诵着剧本中的台词。
原来,经《长生不老》的宣传,胡歌三人最近也是人气飙升,被远近所熟知。这不,一个话剧团找上门来指名要他们去演一部话剧,名叫《我为歌狂》。其中胡歌是演男一号楚天歌,袁弘是演另一个男一号叶峰,而孙晓则是出演其中的活宝盖世爱。而且“楚天歌”的原形甚至就是胡歌,可见他现在的人气。
本来,那个话剧团还想找姜成的,不过被姜成婉拒了。
《我为歌狂》,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宝莲灯》之后的又一部动画大制作,也是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片,影片以青春、节奏和崭新的视听形象开辟了中国动画片历史的新篇章。在不少大人眼中,《我为歌狂》一书和电影《哈里-波特》一样,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
去年夏天在上海,同名卡通片热播,该片同名小说也在短短几月中加印6次,销售30万册。在温州的情况更有些特殊,卡通剧尚未播放,前期也未有对书进行炒作,但书却先热起来。
当时甚至有些人说以《我为歌狂》为代表的中国动漫开始觉醒,不过姜成却不以为然,并非是姜成有意偏袒日本漫画。事实上,中国动漫无论在画工、人物构造、声优还是故事情节都和日本有着一定的差距。
首先是画工,这点是姜成最奇怪的地方,难道中国就没有好的动画师吗?看这几年,《西游记》、《宝莲灯》、《我为歌狂》,都是不错的动漫作品,可再待几年呢?什么《哪咤传奇》、《大耳朵图图》、《天眼》、《美猴王》、《围棋少年》……有的画风画工上就是在吃老本,有的甚至不如《西游记》,怎么回事?这进入了,别的行业都在进步,怎么这中国动漫行业还在倒退呢?像2009年中国内地版的《三国演义》,不说画风是否老旧,也不说剧情是否雷人,就说这人物塑造,基本上就是完全照搬原著《三国演义》的描写,像青脸的吕布,矮挫胖的曹操……倒是挺尊重历史,可这有什么美感吗?
其次是人物的构造,这点姜成很无语。好人就必须是帅哥OR美女,而坏人不管本身是美若天仙还是帅得乱七八糟的,一律面目狰狞,一副吃人的样子。这样的动画根本没有悬念,让人索而无味。就不知道多注重一下心理描写吗?看看《EVA》,人家那心理描写是多么的细致!怎么中国就没有呢?东方人的细腻都跑哪去了?
再次是非常致命的缺点。缺乏现象力和过于保守!都是从小看到大的那些崇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像《哪咤闹海》、《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大闹天宫》等等,翻来覆去的拍,翻来覆去的播,就不能换点新的?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学著作犹如恒河沙粒不可计数,随便挑出一个,再旧瓶装新酒地加工一下不就成了?像《功夫熊猫》,那剧情有什么新意吗?还不是老套典型的那一套,一个平凡少年追逐梦想、寻找自我,从普通人成为神龙大侠的一个成长过程,最终击败大坏蛋,找到了自信勇气,明白了责任,当然这个少年是一只废物般的胖熊猫。怎么人家就能迷倒全世界,而我们就做不到?仅仅只是技术不行吗?最让人羞愧的,人家还是用的我们的东西!
再来是声优,这点中国差日本九条街都不止啊!人家有专门培养声优的学校,而中国呢?动画片配音都是影视明星客串的!不是说不行,只是没有人家那么专业。人家可以同一个人在同一部动画片里配好几个不同人的音,中国人有这能耐吗?古时那口技都传哪去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动画面对的对象太低龄化,基本都是五岁以下的小朋友,完全没有面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而日本动漫呢,基本上面对的是所有年龄段的观众,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所以难得碰到一个青少年可以看的,江城当时是非常喜欢《我为歌狂》的,不说动画片看了N遍,就是它里面的歌曲他也听了N遍,他当时还得意了一把,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他对流行什么的一向都不怎么敏感,经常比起其他人要慢上一拍,但是这一次他可是被青春闪了一把腰,走在流行当中。
《我为歌狂》动画电影、卡通片姜成都是看过的,但是胡歌他们几个有没有出演这部话剧他就不知道了,究竟是本来就有呢,还是自己重生以后的蝴蝶效应?真是没想到《我为歌狂》竟然还有话剧版!姜成不知道的是,不止是话剧版,还有歌剧版,甚至在今年夏天还会开拍电视版的。
不过《我为歌狂》倒是给了姜成启发。他想了一下,《我为歌狂》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无非就是扣住了时下年轻人的喜好而已——流行音乐,年轻、流行、叛逆、好听的音乐,还有乐队间的对决,无一不让时下的年轻人觉得帅呆了,酷毙了。
一个想法隐隐在他的脑中形成,是不是可以拍摄一部歌舞电影出来?
歌舞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曾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西方曾风行一时。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与世界同步,但又有别于好莱坞类型的歌舞片。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歌唱片、音乐片,以1948年的《歌女之歌》为代表;第二阶段:独特的样板戏形式,以《东方红》为代表;第三阶段:剧情片+音乐唱段,以香港老歌舞片《三笑》为代表。只是汉民族的性格偏于深沉稳重,对礼仪的重视使得歌舞方面历来受到限制。
但是无论在哪里,人们都是喜欢歌唱,喜欢跳舞,喜欢在此之间释放自己的热情,其中尤以青少年为甚。年轻人就像朝阳,总是青春洋溢,到处散发着青春阳光,喜欢表现自己,将自己“秀”出来,也许虚荣,但这是年轻的专利,这让会让青年人更加的成熟自信,而歌舞正是最好的途径。君不见,虽然家长都不允许,但还是有很多青年人喜欢去迪厅跳舞吗?而KTV更是年轻人们的游乐场!
而事实上,中国一直就缺少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电影。
不过这并好做,因为一些传统观念的作祟,很多家长都认为唱歌跳舞是一种不误正业的表现,偶尔为之还行,可要是以此为追求,那就是反主流了,这也是为什么歌舞片在中国发展艰难的原因。
所以要拍的话,就不能拍摄那种文艺性的歌舞剧情片,因为他们在中国没有市场,无论大人小孩都不会去看。所以只剩下了第二种选择,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这类歌舞片没有什么沉重的主题,主要就是讲述那个时代里年轻人的心态;或者是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爱情的追求。这种电影一旦拍好,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潮,瞬时席卷全球的学生阶层。
如果此时有一部像《我为歌狂》这样的青春时尚的歌舞电影出现,想必一定会吸引一大堆年轻人!
不止姜成,这几天胡歌他们三个也都没有拿着书本埋头苦背,而是天天捧着一本厚厚的剧本在宿舍里看着,还不时阴阳怪气,哦,不是,是抑扬顿挫的朗诵着剧本中的台词。
原来,经《长生不老》的宣传,胡歌三人最近也是人气飙升,被远近所熟知。这不,一个话剧团找上门来指名要他们去演一部话剧,名叫《我为歌狂》。其中胡歌是演男一号楚天歌,袁弘是演另一个男一号叶峰,而孙晓则是出演其中的活宝盖世爱。而且“楚天歌”的原形甚至就是胡歌,可见他现在的人气。
本来,那个话剧团还想找姜成的,不过被姜成婉拒了。
《我为歌狂》,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宝莲灯》之后的又一部动画大制作,也是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片,影片以青春、节奏和崭新的视听形象开辟了中国动画片历史的新篇章。在不少大人眼中,《我为歌狂》一书和电影《哈里-波特》一样,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
去年夏天在上海,同名卡通片热播,该片同名小说也在短短几月中加印6次,销售30万册。在温州的情况更有些特殊,卡通剧尚未播放,前期也未有对书进行炒作,但书却先热起来。
当时甚至有些人说以《我为歌狂》为代表的中国动漫开始觉醒,不过姜成却不以为然,并非是姜成有意偏袒日本漫画。事实上,中国动漫无论在画工、人物构造、声优还是故事情节都和日本有着一定的差距。
首先是画工,这点是姜成最奇怪的地方,难道中国就没有好的动画师吗?看这几年,《西游记》、《宝莲灯》、《我为歌狂》,都是不错的动漫作品,可再待几年呢?什么《哪咤传奇》、《大耳朵图图》、《天眼》、《美猴王》、《围棋少年》……有的画风画工上就是在吃老本,有的甚至不如《西游记》,怎么回事?这进入了,别的行业都在进步,怎么这中国动漫行业还在倒退呢?像2009年中国内地版的《三国演义》,不说画风是否老旧,也不说剧情是否雷人,就说这人物塑造,基本上就是完全照搬原著《三国演义》的描写,像青脸的吕布,矮挫胖的曹操……倒是挺尊重历史,可这有什么美感吗?
其次是人物的构造,这点姜成很无语。好人就必须是帅哥OR美女,而坏人不管本身是美若天仙还是帅得乱七八糟的,一律面目狰狞,一副吃人的样子。这样的动画根本没有悬念,让人索而无味。就不知道多注重一下心理描写吗?看看《EVA》,人家那心理描写是多么的细致!怎么中国就没有呢?东方人的细腻都跑哪去了?
再次是非常致命的缺点。缺乏现象力和过于保守!都是从小看到大的那些崇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像《哪咤闹海》、《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大闹天宫》等等,翻来覆去的拍,翻来覆去的播,就不能换点新的?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学著作犹如恒河沙粒不可计数,随便挑出一个,再旧瓶装新酒地加工一下不就成了?像《功夫熊猫》,那剧情有什么新意吗?还不是老套典型的那一套,一个平凡少年追逐梦想、寻找自我,从普通人成为神龙大侠的一个成长过程,最终击败大坏蛋,找到了自信勇气,明白了责任,当然这个少年是一只废物般的胖熊猫。怎么人家就能迷倒全世界,而我们就做不到?仅仅只是技术不行吗?最让人羞愧的,人家还是用的我们的东西!
再来是声优,这点中国差日本九条街都不止啊!人家有专门培养声优的学校,而中国呢?动画片配音都是影视明星客串的!不是说不行,只是没有人家那么专业。人家可以同一个人在同一部动画片里配好几个不同人的音,中国人有这能耐吗?古时那口技都传哪去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动画面对的对象太低龄化,基本都是五岁以下的小朋友,完全没有面对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而日本动漫呢,基本上面对的是所有年龄段的观众,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所以难得碰到一个青少年可以看的,江城当时是非常喜欢《我为歌狂》的,不说动画片看了N遍,就是它里面的歌曲他也听了N遍,他当时还得意了一把,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他对流行什么的一向都不怎么敏感,经常比起其他人要慢上一拍,但是这一次他可是被青春闪了一把腰,走在流行当中。
《我为歌狂》动画电影、卡通片姜成都是看过的,但是胡歌他们几个有没有出演这部话剧他就不知道了,究竟是本来就有呢,还是自己重生以后的蝴蝶效应?真是没想到《我为歌狂》竟然还有话剧版!姜成不知道的是,不止是话剧版,还有歌剧版,甚至在今年夏天还会开拍电视版的。
不过《我为歌狂》倒是给了姜成启发。他想了一下,《我为歌狂》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无非就是扣住了时下年轻人的喜好而已——流行音乐,年轻、流行、叛逆、好听的音乐,还有乐队间的对决,无一不让时下的年轻人觉得帅呆了,酷毙了。
一个想法隐隐在他的脑中形成,是不是可以拍摄一部歌舞电影出来?
歌舞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曾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西方曾风行一时。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与世界同步,但又有别于好莱坞类型的歌舞片。中国歌舞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歌唱片、音乐片,以1948年的《歌女之歌》为代表;第二阶段:独特的样板戏形式,以《东方红》为代表;第三阶段:剧情片+音乐唱段,以香港老歌舞片《三笑》为代表。只是汉民族的性格偏于深沉稳重,对礼仪的重视使得歌舞方面历来受到限制。
但是无论在哪里,人们都是喜欢歌唱,喜欢跳舞,喜欢在此之间释放自己的热情,其中尤以青少年为甚。年轻人就像朝阳,总是青春洋溢,到处散发着青春阳光,喜欢表现自己,将自己“秀”出来,也许虚荣,但这是年轻的专利,这让会让青年人更加的成熟自信,而歌舞正是最好的途径。君不见,虽然家长都不允许,但还是有很多青年人喜欢去迪厅跳舞吗?而KTV更是年轻人们的游乐场!
而事实上,中国一直就缺少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电影。
不过这并好做,因为一些传统观念的作祟,很多家长都认为唱歌跳舞是一种不误正业的表现,偶尔为之还行,可要是以此为追求,那就是反主流了,这也是为什么歌舞片在中国发展艰难的原因。
所以要拍的话,就不能拍摄那种文艺性的歌舞剧情片,因为他们在中国没有市场,无论大人小孩都不会去看。所以只剩下了第二种选择,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这类歌舞片没有什么沉重的主题,主要就是讲述那个时代里年轻人的心态;或者是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爱情的追求。这种电影一旦拍好,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潮,瞬时席卷全球的学生阶层。
如果此时有一部像《我为歌狂》这样的青春时尚的歌舞电影出现,想必一定会吸引一大堆年轻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娱乐大丈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娱乐大丈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