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敷 衍
目录:墨色战国| 作者:从小不会爬| 类别:玄幻奇幻
当年还未完全走入社会就已经变得极为现实的聂华,本该嘲笑这种“愚蠢”的行为,但不知何故,看着不惜一切也要坚持理想的荀不礼,聂华心底里竟然隐隐有些感动,哪怕这个理想其实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他不觉轻叹道,“不管如何,忠诚总是一种美德......”
但感叹完了,聂华又不禁好奇道,“晋国立国数百年,公室一代代繁衍下来,应该现在有很多人了啊,哪是魏侯可以轻易杀绝的?怎么会就剩我一个呢?”
“公室在当年曲沃武宗‘旁支代宗’时就已经元气大伤,后来骊姬之乱中又受到了重创,文公登基时年事已高,子嗣单薄、襄公又盛年早亡,其弟与独子灵公也都丧于赵盾之手,其后历代晋君普遍子嗣不多,羊舌氏等公室的四大旁支还先后被篡权的六卿诛戮一空,令宗室的力量愈发薄弱......三家分晋以后,为了防止公室复兴,那三家逆贼强令公室成员全部聚居于曲沃一城,不从者都死得不明不白,说起来若非老主公当年甘冒奇险将您放入河中随波逐流,对外诡称失手溺死,只怕公子也无法幸免......”,荀不礼一脸沉痛地回忆道。
“原来是这样,做得还真是绝啊!全都幽禁到曲沃,这次惨祸一起,自然就一网打尽了。不过......稍远一些的旁支,应该还是有少数幸存的,只是大概都改姓了吧?”,聂华突然想起长桑君,他不就是羊舌氏一脉吗?虽然他那一脉等于已经绝嗣,不过既然有这个例外,以前几百年中自然也可能还有别的......
“公室有公室的骄傲,宁可死,也不会改姓的!”,荀不礼不悦道。
聂华却摇了摇头,坚持道,“凡事总有例外,多少还是会有一些的,只是他们既然当初就选择了身家性命,现在自然更不会站出来了......”
“公子所见甚是。”,荀不礼想了想,最终还是赞同了聂华的看法。
另外,据荀不礼说,除他之外,当初老主公姬柳还曾将聂华的事告诉另外三个信得过的近臣,如果他们能够成功逃出,应该也会想到来这里见少主的。但几天过去了,并未出现什么新的“家臣”,聂华与荀不礼也就不再继续等待,“武功再高,在千军万马面前也很难自保,四人能够逃出一个,运气已经不错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另外三人当中有人被俘,这就很危险了,万一他们说出公室仍有遗孤在外的事......虽然荀不礼信誓旦旦地保证那三人都是坚贞不屈之士,可是心里也多少有些担心。好在一晃十多天过去了,一切都风平浪静,两人才渐渐放下心来,以为那三人估计都遇难了......
但这时荀不礼又不安分了,令聂华没有想到的是,荀不礼在了解到聂华过往的无数“神迹”后,本已死心的他居然又有了希望,屡屡过来劝说聂华。荀不礼的烦人着实令聂华几欲抓狂,为了让自己耳根清净,聂华只能再次祭出了无往而不利的“拖”字诀。他对荀不礼说,现在三晋政通人和、国力强盛,而且紧紧抱团,即使与整个天下(华夏)为敌,它们也没什么好怕的,因此晋国想要复兴在目前来说是绝无可能的事。
但是,三晋再强,也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一统华夏(主要是因为这个年代盛行的封邑制与落后的攻城技术,身处四战之地的不利地缘也是重要原因。),而三晋之间的联盟其实也并不稳固,只是因为魏侯斯雄才大略而又远见卓识,宁可出让部分魏国的利益也要维护盟约,才令三国一直步调一致罢了。可是,魏斯这样的明君雄主百年不遇,他的继承者即便也是明君,与其相比肯定也有不如,到时候三晋联盟还能不能维持下去就不好说了,只要三晋联盟一解体,那三国国力再强,也不再像现在这样不可战胜。复国大业没准就有机会了。
“魏斯年纪已经不小了,估计最多也就再活二三十年的时间,而我年纪还小,等得起,你明白了吗?”,聂华继续忽悠道。
荀不礼终究不是什么深谋远虑的智谋之士,一听之下大受鼓舞,从此安心遵照聂华的安排,任劳任怨地为墨门打工,浑然忘记了他自己的年纪也并不比魏侯小,等到魏斯薨了的时候,他十有也不在了,到时候聂华复国与否,他在九泉之下又如何得知?
但两人并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时魏侯斯已经知道了聂华的事,但墨门高手如云,刺杀不可行,魏军主力目前又都派去攻打中山国了,一时腾不出手来,而聂华那些惊人的事迹又还没传入魏侯耳中,只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公室余孽,自然不会为此甘冒国内空虚的风险。不过,如今蓬勃发展的墨门却令其隐隐感到不安,连带着本来被其尊为老师的大儒田子方和段干木也不似以前那样受到礼敬。儒士们为此忧心不已,他们可不像墨者那样擅于实干,若是没有统治者支持,那就真是百无一用了,可是儒者搞实绩根本不是墨家的对手,辩论同样是屡屡落下风,这可怎么办呢?
俗话说“穷则思变”,最后还是与墨子斗了一辈子的西河学派领袖曾申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之前儒墨辩论,之所以儒家罕有胜绩,是因为公开辩论这种模式本就是墨子发明的,一切规矩都得按他们的办法来,而摆事实、讲道理,一向务虚的儒者们又岂是墨者们的对手?在儒家学派危在旦夕的紧要关头,曾申终于在空前的压力下突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就行了,至少也是个不胜不败,为何一定要按你们的规矩来?”
但感叹完了,聂华又不禁好奇道,“晋国立国数百年,公室一代代繁衍下来,应该现在有很多人了啊,哪是魏侯可以轻易杀绝的?怎么会就剩我一个呢?”
“公室在当年曲沃武宗‘旁支代宗’时就已经元气大伤,后来骊姬之乱中又受到了重创,文公登基时年事已高,子嗣单薄、襄公又盛年早亡,其弟与独子灵公也都丧于赵盾之手,其后历代晋君普遍子嗣不多,羊舌氏等公室的四大旁支还先后被篡权的六卿诛戮一空,令宗室的力量愈发薄弱......三家分晋以后,为了防止公室复兴,那三家逆贼强令公室成员全部聚居于曲沃一城,不从者都死得不明不白,说起来若非老主公当年甘冒奇险将您放入河中随波逐流,对外诡称失手溺死,只怕公子也无法幸免......”,荀不礼一脸沉痛地回忆道。
“原来是这样,做得还真是绝啊!全都幽禁到曲沃,这次惨祸一起,自然就一网打尽了。不过......稍远一些的旁支,应该还是有少数幸存的,只是大概都改姓了吧?”,聂华突然想起长桑君,他不就是羊舌氏一脉吗?虽然他那一脉等于已经绝嗣,不过既然有这个例外,以前几百年中自然也可能还有别的......
“公室有公室的骄傲,宁可死,也不会改姓的!”,荀不礼不悦道。
聂华却摇了摇头,坚持道,“凡事总有例外,多少还是会有一些的,只是他们既然当初就选择了身家性命,现在自然更不会站出来了......”
“公子所见甚是。”,荀不礼想了想,最终还是赞同了聂华的看法。
另外,据荀不礼说,除他之外,当初老主公姬柳还曾将聂华的事告诉另外三个信得过的近臣,如果他们能够成功逃出,应该也会想到来这里见少主的。但几天过去了,并未出现什么新的“家臣”,聂华与荀不礼也就不再继续等待,“武功再高,在千军万马面前也很难自保,四人能够逃出一个,运气已经不错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另外三人当中有人被俘,这就很危险了,万一他们说出公室仍有遗孤在外的事......虽然荀不礼信誓旦旦地保证那三人都是坚贞不屈之士,可是心里也多少有些担心。好在一晃十多天过去了,一切都风平浪静,两人才渐渐放下心来,以为那三人估计都遇难了......
但这时荀不礼又不安分了,令聂华没有想到的是,荀不礼在了解到聂华过往的无数“神迹”后,本已死心的他居然又有了希望,屡屡过来劝说聂华。荀不礼的烦人着实令聂华几欲抓狂,为了让自己耳根清净,聂华只能再次祭出了无往而不利的“拖”字诀。他对荀不礼说,现在三晋政通人和、国力强盛,而且紧紧抱团,即使与整个天下(华夏)为敌,它们也没什么好怕的,因此晋国想要复兴在目前来说是绝无可能的事。
但是,三晋再强,也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一统华夏(主要是因为这个年代盛行的封邑制与落后的攻城技术,身处四战之地的不利地缘也是重要原因。),而三晋之间的联盟其实也并不稳固,只是因为魏侯斯雄才大略而又远见卓识,宁可出让部分魏国的利益也要维护盟约,才令三国一直步调一致罢了。可是,魏斯这样的明君雄主百年不遇,他的继承者即便也是明君,与其相比肯定也有不如,到时候三晋联盟还能不能维持下去就不好说了,只要三晋联盟一解体,那三国国力再强,也不再像现在这样不可战胜。复国大业没准就有机会了。
“魏斯年纪已经不小了,估计最多也就再活二三十年的时间,而我年纪还小,等得起,你明白了吗?”,聂华继续忽悠道。
荀不礼终究不是什么深谋远虑的智谋之士,一听之下大受鼓舞,从此安心遵照聂华的安排,任劳任怨地为墨门打工,浑然忘记了他自己的年纪也并不比魏侯小,等到魏斯薨了的时候,他十有也不在了,到时候聂华复国与否,他在九泉之下又如何得知?
但两人并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时魏侯斯已经知道了聂华的事,但墨门高手如云,刺杀不可行,魏军主力目前又都派去攻打中山国了,一时腾不出手来,而聂华那些惊人的事迹又还没传入魏侯耳中,只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公室余孽,自然不会为此甘冒国内空虚的风险。不过,如今蓬勃发展的墨门却令其隐隐感到不安,连带着本来被其尊为老师的大儒田子方和段干木也不似以前那样受到礼敬。儒士们为此忧心不已,他们可不像墨者那样擅于实干,若是没有统治者支持,那就真是百无一用了,可是儒者搞实绩根本不是墨家的对手,辩论同样是屡屡落下风,这可怎么办呢?
俗话说“穷则思变”,最后还是与墨子斗了一辈子的西河学派领袖曾申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之前儒墨辩论,之所以儒家罕有胜绩,是因为公开辩论这种模式本就是墨子发明的,一切规矩都得按他们的办法来,而摆事实、讲道理,一向务虚的儒者们又岂是墨者们的对手?在儒家学派危在旦夕的紧要关头,曾申终于在空前的压力下突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就行了,至少也是个不胜不败,为何一定要按你们的规矩来?”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墨色战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墨色战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