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零六章:天要变了
目录:明朝好丈夫|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类别:其他类型
杨文今日大门未出,二门不迈,倒不是他不知道这惊天的消息,只是外头已经乱了,无数的商贾涌入聚宝楼,平时在这聚宝楼里,最高峰时的商贾进出数量也不过一万打头,而现在,人数增加了三四倍,听到了消息的商贾,什么都顾不上了,蜂拥而至,都如热锅的蚂蚁一样。
杨文这把老骨头,当然经不得这样的推挤,连门儿都不敢出,只是打发了人,给他随时传递消息。
外头的喧闹声,早已传了进来,激动嘶哑的嗓子,飘荡进来,让杨文有点儿神魂不属。
廉州开海了……
以杨文多年的商贾生涯,当然清楚,这件事意义重大,因为一旦开海,那么势必会导致大量的货物短缺,原先的货物,只是供应大明内部,虽然近来增速不少,可是毕竟,这需求量还是有迹可循,可是现在不同,市面上的这么多货物,势必会有大部分流向海外,一旦如此,大明各省的货物就会出现短缺。
而且,届时修筑道路,所需的劳工至少数十万人,这么多劳力,据说都不是按摇椅的方式抽丁征募,而是直接花钱雇佣,这就意味着,相当多的人暂时都不可能自给自足,他们的粮食、衣衫,都需向商贾们购买,这些工钱,最后迟早会流进商贾们的腰包。
重大的机会……
杨文眯着眼,感受到这极大的商机,整个人不由激动了。
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他还从来没有体会到这样的感觉。
“老爷……老爷……”一个管事的快步进来。
一般情况之下,聚宝楼是不允许其他人出入的,不过金牌会员有一项特权,就是可以带一个仆役进来,毕竟是大商家,有时候忙不过来,少不的要叫个信得过的人去洽商。这管事是杨文最信得过的老仆,平时一些生意甚至都直接交给他去做,所以也没什么忌讳。
眼前这管事平时一向稳重,今日似乎也有点儿失态了,匆匆进来,脚跟还没停稳。随即道:“老爷,生丝又涨了三钱银子,又涨了三钱,这才一个时辰呢,现在不少商贾都在收购。咱们手里,不是还有一批货吗?是不是这个时候放出去?”
杨文听的心里咯噔一下,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不但他看到了这巨大的商机,几乎所有的商贾也都看到了,未来几年,市场上的货物都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他按捺住激动,慢悠悠的道:“别急,先等一等,只怕还会涨的。再等等看吧,货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就什么都不必怕。”
管事的也觉得有理。随即又道:“现在据说朝议还在继续呢,不过这聚宝楼里倒是有不少人在说什么去廉州的事儿了。”
“去廉州?”杨文一下子醒悟过来,不由拍案道:“老夫竟差点儿忘了这一茬了。咱们杨家。也要去廉州,杨忠,你跟了老夫这么多年,老夫平时呢,也对你信任有加,这一次只怕要劳烦你一趟。”
杨文想到什么,随即直接开门见山,有些急不可耐的道:“过几日,你就带着几个人一道去廉州去,到时帐房给你支一万两银票,去了廉州什么事都不必说,立即购置土地,若是能靠海的更好,无论如何,总要拿下几块地来,咱们杨家能不能从这里分一杯羹,就看这一次了,廉州……将来多半会成为第二个泉州也是未必,想想看,天下所有的货物要出海,都必须经过廉州中转,到时巨贾云集,货物堆积如山,只怕不比迎春坊要差。”
商贾们的生意经,在经过了聚宝楼和迎春坊的洗涤之后,也开始渐渐的眼界开阔起来,甚至一些生意的理论,也开始成型,这杨文久在聚宝楼,当然知道事物的联系,大家都不是傻子,廉州那地方又是修筑道路直通江南和京师,又是开海,若说北通州是整个大明朝的枢纽,那么廉州就是大明与整个外藩的中枢,任何货物想要出去,或者有货物要进来,都绕不过廉州。
这消息一出来,到时候必然无数商贾前去廉州,购置土地,提前做好准备,虽说海是开了,可是港口码头、道路都还没有修筑起来,而且货船也暂时还要制造,没有一两年的功夫是不成的,可是做生意,眼睛得放长远,正是因为现在开海还只是筹备阶段,这个时候廉州购置土地,或者先随便做点生意,等到开海时,才能占住先机,否则等到廉州已经成为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时,你再怀揣着银子去投资,有多少钱也未必能摆平。
杨文整理了一下思绪,总算是沉住气了,慢悠悠的吩咐道:“这第一件事,就是你带着一万两银子,火速去廉州,无论是廉州城、沿海甚至是县城的土地,有多少购进多少,若是钱不够,直接写信来就是,府城和县城的土地若是太贵,那就买郊外的也成,反正杨家迟早要在那儿立足,这地是势在必得的。”
“其二,待会儿老夫立即写一封书信,你叫个人快马送回老家去,让老二在家里那边,扩大一下杨家丝纺的规模,大肆招募一些工匠,若老夫所料不差,往后生丝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杨家要及时做好准备,不要到时手忙脚乱。”
“其三嘛……”杨文眯着眼:“前些日子,廉州侯不是说要成立聚宝商行吗?这个商行咱们杨家也要入股,让老二在苏州那边无论如何也要筹措出三万两银子出来,无论他是卖田还是卖地,这是杨家入股聚宝商行的钱,绝不能出什么纰漏。”
杨文说出这三条,才松了口气,他的生意能做到这个地步,也足见他的精明,这三条几乎每一条都与杨家未来息息相关,前去廉州购置土地,这是为了将来让杨家在廉州有个立足的根本,而扩大丝纺的规模,是应对将来市场上货物的短缺,至于入股聚宝商行,自然也是已经敏锐的看出,这聚宝商行将来必定会获利,而且获利绝对不小,廉州侯连开海的事都能摆平,还有什么事能难得倒他,背靠着大树做生意,图个省心。
管事将这三条记下来,随即又想到了什么,一时出了神。
杨文挑眉看了管事一眼,道:“杨忠,你还愣着做什么,是不是有话要说。”
这叫杨忠的管事回过神,不禁苦笑:“话倒是没有,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杨文把事儿交代清楚了,心情不由大好,好整以暇的喝了口茶,笑道:“想起了什么事。”
杨忠道:“小人总觉得,这天要变了。”
“天要变了?”杨文不由皱起眉,这句话有另外一层意思,而且有点大逆不道,他可是商贾,从来不搀和这种事,所以显得有些不悦。
杨忠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事态,连忙道:“老爷,小人的意思是说这天下的格局,以前的时候,商贾是贱民,虽然光鲜,可是毕竟总差了点什么,可是这一次,却是大大不同了。老爷想想看,如老爷如此应对的商贾不在少数,到时候整个天下的商贾,只怕都在扩大工坊的规模,如此扩大下去,自然要招募劳力,这么多人弃了土地转而成了工匠,会发生什么?”
杨文眼眸一亮,这杨忠之所以深受他的器重,是因为杨忠的脑子活,没想到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竟被他想到了。大量的佃户成了工匠,市场的需求只会更大,这是肯定的,毕竟一般的佃户,是没有任何购买力的,他们吃的是地里种的粮食,穿的是自己织的麻衣,一年到头,手里也没几个钱,更别说去购买什么了。可是一旦成了工匠就不同了,至少杨文知道行情是什么样子,在苏州那边,寻常的工匠一个月大致能得两千个大钱,现在都是到米铺里去购买粮食,去成衣铺子里购买衣物,甚至一些佃户们自己打造的桌椅瓢盆,也开始到市场中购买。如此多的人从自给自足转变成商家的顾客,那么市场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需求越大,商铺就会增加,同时各个工坊自然而然的会不断扩大规模,最后的结果就是招募的人手只会越来越多,如此循环下去,未来杨家的丝纺,只怕就是招募两万个工匠,拥有数千台纺织机也未必能满足将来的需要。
“这天……果然要变了……”
杨文不禁喃喃自语,换做是从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大明会是这个样子,生意会是这样的做,天下会变成这样的格局,可是自从有了聚宝楼,如今又开了海,许多不敢想的事,却一下子清晰可见起来,士农工商,到了那个时候,商贾还会排在最末吗?
……………………………………………………………………………………………………
第三章送到,月底了,求月票,现在几乎每本书都在求票,老虎也不能免俗,哎,人在江湖飘啊,无论如何,也要竞争一下。
杨文这把老骨头,当然经不得这样的推挤,连门儿都不敢出,只是打发了人,给他随时传递消息。
外头的喧闹声,早已传了进来,激动嘶哑的嗓子,飘荡进来,让杨文有点儿神魂不属。
廉州开海了……
以杨文多年的商贾生涯,当然清楚,这件事意义重大,因为一旦开海,那么势必会导致大量的货物短缺,原先的货物,只是供应大明内部,虽然近来增速不少,可是毕竟,这需求量还是有迹可循,可是现在不同,市面上的这么多货物,势必会有大部分流向海外,一旦如此,大明各省的货物就会出现短缺。
而且,届时修筑道路,所需的劳工至少数十万人,这么多劳力,据说都不是按摇椅的方式抽丁征募,而是直接花钱雇佣,这就意味着,相当多的人暂时都不可能自给自足,他们的粮食、衣衫,都需向商贾们购买,这些工钱,最后迟早会流进商贾们的腰包。
重大的机会……
杨文眯着眼,感受到这极大的商机,整个人不由激动了。
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他还从来没有体会到这样的感觉。
“老爷……老爷……”一个管事的快步进来。
一般情况之下,聚宝楼是不允许其他人出入的,不过金牌会员有一项特权,就是可以带一个仆役进来,毕竟是大商家,有时候忙不过来,少不的要叫个信得过的人去洽商。这管事是杨文最信得过的老仆,平时一些生意甚至都直接交给他去做,所以也没什么忌讳。
眼前这管事平时一向稳重,今日似乎也有点儿失态了,匆匆进来,脚跟还没停稳。随即道:“老爷,生丝又涨了三钱银子,又涨了三钱,这才一个时辰呢,现在不少商贾都在收购。咱们手里,不是还有一批货吗?是不是这个时候放出去?”
杨文听的心里咯噔一下,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不但他看到了这巨大的商机,几乎所有的商贾也都看到了,未来几年,市场上的货物都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他按捺住激动,慢悠悠的道:“别急,先等一等,只怕还会涨的。再等等看吧,货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就什么都不必怕。”
管事的也觉得有理。随即又道:“现在据说朝议还在继续呢,不过这聚宝楼里倒是有不少人在说什么去廉州的事儿了。”
“去廉州?”杨文一下子醒悟过来,不由拍案道:“老夫竟差点儿忘了这一茬了。咱们杨家。也要去廉州,杨忠,你跟了老夫这么多年,老夫平时呢,也对你信任有加,这一次只怕要劳烦你一趟。”
杨文想到什么,随即直接开门见山,有些急不可耐的道:“过几日,你就带着几个人一道去廉州去,到时帐房给你支一万两银票,去了廉州什么事都不必说,立即购置土地,若是能靠海的更好,无论如何,总要拿下几块地来,咱们杨家能不能从这里分一杯羹,就看这一次了,廉州……将来多半会成为第二个泉州也是未必,想想看,天下所有的货物要出海,都必须经过廉州中转,到时巨贾云集,货物堆积如山,只怕不比迎春坊要差。”
商贾们的生意经,在经过了聚宝楼和迎春坊的洗涤之后,也开始渐渐的眼界开阔起来,甚至一些生意的理论,也开始成型,这杨文久在聚宝楼,当然知道事物的联系,大家都不是傻子,廉州那地方又是修筑道路直通江南和京师,又是开海,若说北通州是整个大明朝的枢纽,那么廉州就是大明与整个外藩的中枢,任何货物想要出去,或者有货物要进来,都绕不过廉州。
这消息一出来,到时候必然无数商贾前去廉州,购置土地,提前做好准备,虽说海是开了,可是港口码头、道路都还没有修筑起来,而且货船也暂时还要制造,没有一两年的功夫是不成的,可是做生意,眼睛得放长远,正是因为现在开海还只是筹备阶段,这个时候廉州购置土地,或者先随便做点生意,等到开海时,才能占住先机,否则等到廉州已经成为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时,你再怀揣着银子去投资,有多少钱也未必能摆平。
杨文整理了一下思绪,总算是沉住气了,慢悠悠的吩咐道:“这第一件事,就是你带着一万两银子,火速去廉州,无论是廉州城、沿海甚至是县城的土地,有多少购进多少,若是钱不够,直接写信来就是,府城和县城的土地若是太贵,那就买郊外的也成,反正杨家迟早要在那儿立足,这地是势在必得的。”
“其二,待会儿老夫立即写一封书信,你叫个人快马送回老家去,让老二在家里那边,扩大一下杨家丝纺的规模,大肆招募一些工匠,若老夫所料不差,往后生丝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杨家要及时做好准备,不要到时手忙脚乱。”
“其三嘛……”杨文眯着眼:“前些日子,廉州侯不是说要成立聚宝商行吗?这个商行咱们杨家也要入股,让老二在苏州那边无论如何也要筹措出三万两银子出来,无论他是卖田还是卖地,这是杨家入股聚宝商行的钱,绝不能出什么纰漏。”
杨文说出这三条,才松了口气,他的生意能做到这个地步,也足见他的精明,这三条几乎每一条都与杨家未来息息相关,前去廉州购置土地,这是为了将来让杨家在廉州有个立足的根本,而扩大丝纺的规模,是应对将来市场上货物的短缺,至于入股聚宝商行,自然也是已经敏锐的看出,这聚宝商行将来必定会获利,而且获利绝对不小,廉州侯连开海的事都能摆平,还有什么事能难得倒他,背靠着大树做生意,图个省心。
管事将这三条记下来,随即又想到了什么,一时出了神。
杨文挑眉看了管事一眼,道:“杨忠,你还愣着做什么,是不是有话要说。”
这叫杨忠的管事回过神,不禁苦笑:“话倒是没有,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杨文把事儿交代清楚了,心情不由大好,好整以暇的喝了口茶,笑道:“想起了什么事。”
杨忠道:“小人总觉得,这天要变了。”
“天要变了?”杨文不由皱起眉,这句话有另外一层意思,而且有点大逆不道,他可是商贾,从来不搀和这种事,所以显得有些不悦。
杨忠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事态,连忙道:“老爷,小人的意思是说这天下的格局,以前的时候,商贾是贱民,虽然光鲜,可是毕竟总差了点什么,可是这一次,却是大大不同了。老爷想想看,如老爷如此应对的商贾不在少数,到时候整个天下的商贾,只怕都在扩大工坊的规模,如此扩大下去,自然要招募劳力,这么多人弃了土地转而成了工匠,会发生什么?”
杨文眼眸一亮,这杨忠之所以深受他的器重,是因为杨忠的脑子活,没想到自己没有想到的东西,竟被他想到了。大量的佃户成了工匠,市场的需求只会更大,这是肯定的,毕竟一般的佃户,是没有任何购买力的,他们吃的是地里种的粮食,穿的是自己织的麻衣,一年到头,手里也没几个钱,更别说去购买什么了。可是一旦成了工匠就不同了,至少杨文知道行情是什么样子,在苏州那边,寻常的工匠一个月大致能得两千个大钱,现在都是到米铺里去购买粮食,去成衣铺子里购买衣物,甚至一些佃户们自己打造的桌椅瓢盆,也开始到市场中购买。如此多的人从自给自足转变成商家的顾客,那么市场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需求越大,商铺就会增加,同时各个工坊自然而然的会不断扩大规模,最后的结果就是招募的人手只会越来越多,如此循环下去,未来杨家的丝纺,只怕就是招募两万个工匠,拥有数千台纺织机也未必能满足将来的需要。
“这天……果然要变了……”
杨文不禁喃喃自语,换做是从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大明会是这个样子,生意会是这样的做,天下会变成这样的格局,可是自从有了聚宝楼,如今又开了海,许多不敢想的事,却一下子清晰可见起来,士农工商,到了那个时候,商贾还会排在最末吗?
……………………………………………………………………………………………………
第三章送到,月底了,求月票,现在几乎每本书都在求票,老虎也不能免俗,哎,人在江湖飘啊,无论如何,也要竞争一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朝好丈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朝好丈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