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八章 大将之风
目录:重生之政道风流| 作者:言者春晓| 类别:都市言情
周书明见陆政东听得也很认真,显然也是非常认真的在思考他所讲的,便继续说道:
“中*央现在日益看重发展质量,以及发展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从中感觉到真正受益,这是好事,也很有必要,但是对于贝湖来讲,这需要一个过程……”
陆政东点点头:
“我们的责任是要推动贝湖尽快的迎头赶上,而如果在政策上变化太大,那会导致混乱和下面的人无所适从,我的想法并不是其他,而是兼顾,我们现在落后,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不完全是坏事,这意味着我们不必走那些发达地区的老路,也就是先发展后治理,事实上这付出的代价注定是非常惨重的,如果我们还走那样的老路,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本文由 。23u。 首发”
陆政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而且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贝湖的底子薄,基础差,可是想要在经济增速上有重大突破,这并非是短时间能做到的,而且在经济总量上要有大的突破就更为困难,特别是我们有几个大包袱不是一下能解决的,经济增速短时间我们就是拼了老命,恐怕在短时间内想要挤进前十也是很困难的,现在排名前十的没一个不是增速在二十以上的,我们现在多少?堪堪就刚过百分之十,这差不多都是使出吃奶的力气了。至于经济总量,我们也就是和山秦这样的身份玩玩山中无老虎的游戏……”
事实上陆政东对于贝湖今后几年的发展心里已经是非常有数了,他的一整套措施下来。不说经济总量冲击前十。至少在经济增速上绝不会落于人后。但这个时候他绝不会表露出这样的信息,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周书明有可能放弃他那套激进而又具有后遗症的作法。
同样一个目的,意思怎么表达很重要,其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或者就是所谓的情商。
陆政东的话说得比较委婉,但他相信周书明应该完全能够听得懂。那就是一味的想在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上找出路,这实际上并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那么在对根本政策不做大的调整的情况下,换一种方式,突出一些新的思路,这更容易成为一个亮点。
周书明微微一怔之后,皱眉陷入了沉思。
陆政东很能把握周书明的心思,周书明到贝湖也有点年头了,但是准确的说贝湖的发展并没有多少新变化,这是周书明内心最大的隐痛,前期江书记只想平稳过渡。根本没有多少心思考虑其他,更不用谈长远规划了。其后又和杨凌峰搞得水火不相容,弄得下面也是无所适从,可以说这两年时间,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安原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样的发展思路和规划,而时间却不等人,周书明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贝湖是个人口大省,但仅此而已,不是经济强省,但由于其人口多这一特殊性,历任省委*书记比之其他一些身份的安排还是算好的。如果后面几年还拿不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出来,周书明恐怕就需要考虑他会不会在这个位置卸任后打破先例了。
杨凌峰好歹还是去了三建办当主任,他要是被弄去什么党史办当个第八或者第九副主任,就算别人不幸灾乐祸,恐怕他自己都会觉得恶心透顶。
所以周书明才会显得如此急迫,想通过gdp和财政收入以及一些让世人瞩目的大项目大工程来获得中*央认可,而自己则是更希望以一种更理性的,真正可持续的真正能提现科学发展观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但这种不同最后还是归到一个大方向上,那就是希望贝湖能够尽快迎头赶上。
这也是一个基础,是双方的契合点,正是因为有这个,两人今天才会进行这样的交流和沟通,其目的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妥协,进而体现到近期的人事调整安排上,这就是陆政东的目的,当然,周书明一样也是怀着这种目的而来的,这一点陆政东也同样心知肚明。
妥协会是最后的结果也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就不成其为政治特色了,只不过是在这样的妥协中谁真正收获得更多,在这方面陆政东处于主动,因为虽然两人都需要在贝湖干出成绩一致,相对而言,周书明毕竟在省委*书记位置上的年头摆在那里,显得更为急迫些。
周书明的步伐明显的变慢,陆政东的话确实是对他有那么一点吸引力的,陆政东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也就是创新,当然这种创新绝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应该是陆政东根据他的观察摸到了高层主要领导的一些心思,一些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的新提法,新举措,他也希望陆政东所说的能够变成现实,哪怕这会对自己的自尊心有一些打击,但是比起政治利益来说,这在可以容忍范围之内,但在这样的事情上就玩点文字游戏肯定是逃不过高层的火眼金星的,陆政东必须要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才能真正让他信服……
兰超华和杨启成坐在亭阁之中,一边说着诸如今年贝湖冬天比往年要暖和之类的话,一边眼神都时不时落在远处树木花丛时隐时现的周书明和陆政东。
他和杨启成算是书记和省长之间的桥梁,很多时候都是两人先行沟通,两个人沟通的顺畅也很大程度上让省委和省府的关系不至于摩擦太大,虽然是各为其主,但也让兰超华对杨启成有种心心相惜的味道。
对于促成周书明和陆政东这次深入的交换意见,兰超华做了不少工作,杨启成也做了不少工作。当然更为主要的是陆政东到贝湖有些时间了。两人之间相互的观察、试探、互相摸底、初步的磨合都差不多了。周书明和陆政东都觉得到了可以有这么一次深入交换意见的必要。
说实话,兰超华在开始的时候对陆政东还是持一种很保留的态度,陆政东是能搞经济,但是能不能应付这样层次的复杂局面,在他看来还是很值得商榷。
但随着接触都越多,观察得越深入,兰超华的看法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倒是颇为佩服陆政东。
不管是常务副省长代理省长还是正式当选省长。陆政东是不疾不徐的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并没有像一些年少得志的少壮派那么张狂和迫不及待的就不顾及一把手的感受大干快上,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自己。这一点,让兰超华还是觉得很不错的。
特别是在处理和周书明和其他副书记以及常委的关系上,陆政东既没有束手束脚,也没有冒进,这中间有他的坚持,也有退让,总之,和周书明也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但保持在一个完全可控的范围内,也没有太过于急迫的拉拢其他常委。让周书明不至于感到过分的威胁和产生极度不满的情绪,这实际上很多省长都不是处理得很好。
而且陆政东在用人上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身边的省府秘书长杨启成,秘书长是领导的总管,只要是有可能,谁都会在秘书长位置上用最信任的人,可陆政东却并没有那么做,还是继续留用了杨启成,陆政东之前和杨启成根本就没有交集,自然不可能是陆政东所信任的人,而安新是陆政东的根据地,自然不缺乏信任的秘书长人选,而且把杨启成调整出秘书长位置也有大把的机会,可陆政东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了为我所用的态度。
这一点实际上在安新时就有体现,陆政东孤身入安,可是却是很快就吸纳了包括唐中凯、尤金忠、安俊义等人,还有后来的罗浮黎等等,这确实是一种本事。
而在何远东的事情上,更是让他感到意外,何远东和周书记是世交,陆政东不可能不清楚,但是陆政东一样继续放在办公厅主任这个很关键的位置上。
陆政东肯定也是有一些不想为外人知道的秘密,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来避开何远东,但即便是如此,陆政东这样对待何远东,显示了一种自信,也有一种气度——何远东的身份高层知道的肯定不少,这样的一种君子坦荡荡的泱泱气度肯定也让陆政东赢得了一些分数。
而且在用人上,很多人担心会出现“安新帮”,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安新一些骨干中层和有潜力的新生代官员确实是调出了安新,并没有大规模的把安新的高层往省里调,但这样的干部层级毕竟不高,在较高层次基本还是按照他所讲的五湖四海唯才是举的原则在任用人。
当然安新的高层也有提拔上升的通道,只是不是在贝湖省,而是走向了外面,比如安俊义、比如尤金忠等等,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够有陆政东那样的优势。
不过即便是如此,陆政东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很有些气魄的,很多人到了省长的位置上,心里往往是没有底的,往往都是会把自己根据地的人往省里一些重要部门安排,这一来是相互熟悉用着顺手,利于自己的政策措施更能顺畅的执行,执行得更到位,二来也难免有拉山头之嫌。
陆政东如此,同样能够为其在省里其他领导和高层那里加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陆政东在政策和资金上并没有过度向安新倾斜,不说陆政东能力如何,这一点让省里包括省城西原在内的其他城市的干部群众很满意。当然陆政东的能力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显露出来,也得到了初步的证明。
陆政东这样的表现颇有大将之风,不管是从在职的干部还是老干部,不管是安新的干部还是其他地方的干部都是比较满意,至于高层,对于地方省市的主要领导以及领导班子的重要动态是基本了解情况的,在这样的情况,如果在出现书记和省长的矛盾。那么恐怕高层和下面对周书记就会很有看法。
当然周书记这个人有其优点。也有其弱点。周书记这个人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有点刚愎自用,不是轻易就能让其改变的,到了省委*书记这个层次,都是有其政治理念,政治主张,有其世界观,人生观。这一点,哪怕就是像他这样的极得其信任的人也很难改变他的某些观点。
而陆政东不一样,陆政东和周书明的关系无疑使一种竞争关系,同时又是一种唇亡齿寒的相互依存关系。
这不是周书明或者陆政东对彼此关系所进行的定位,而是兰超华的看法,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定位没定好,书记和省长是闹得不可开交而闹崩,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这方面的例子不在少数。
在兰超华看来,周书明在经历杨凌峰的事情之后对此应该是有所反省的。至于陆政东,在兰超华看来。陆政东一直都是这样一种定位,就算是两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分歧至少也是要维持和周书明斗而不破,这应该是陆政东的底线,同时恐怕也是周书明的底线。
因为有这个,兰超华才觉得这个时候让两人直接单独谈一谈,他相信两人都明白大局为重的重要性,两位巨头,自有分寸底线,更有回旋圆转。
当然,这虽然是一次沟通协调妥协的过程,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两人搭班子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交锋。而这样的交锋或许不存在输家,只是谁赢得更多而已……
看着两个人轻声浅语的漫步,兰超华知道他的猜测是正确的。
但事实上,陆政东和周书明远没兰超华所想象的那么轻松,甚至有时候可以讲是在看似平静之下激烈的碰撞,曲曲折折,一波三折。
陆政东拿出了一个发展的新概念,但是这个新概念必须要有翔实的内容来体现,和周书明谈那些虚无缥缈的什么经济概念之类没有意义,像周书明这种人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想要说服他,那就得拿出真正的实在的东西来,玩不了虚的。
陆政东谈了他在明后两年的一些打算,谈得很具体,很多都谈到了该如何执行层面上。
“政东,你刚才提出的不少发展思路都是需要财政上大投入的啊,贝湖不比安新,安新就算前几年再差,那也是有底蕴的副省级城市。”
周书明也是直接奔上问题的核心。
“钱到用时方恨少,这一点不管是发展得好的还是发展得差的地方,这都是一样的。财政充裕那也就想做更大的事情,更多的事情,所以都是觉得钱不够用。所以在财政资金之外,都会广泛的寻求融资渠道,当然金融发达地区在这方面比我们有优势,但我们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也可以融资嘛。
借助投资公司融资也可以在一些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上投资,扶持这些战略产业的尽快形成规模和产业链,这样可以加快我省主导优势产业的培育。,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永远是朝着利润最大化的地区和行业奔跑,我们有拿得出手的产业,有明晰的产业规划,只要把这些东西表达清楚,让他们实实在在的看到有利可图,有实实在在的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愁他们不来。”
“你的意思是借鸡下蛋?”
陆政东呵呵笑着点点头:
“对,我很赞同周书记的观点,对于贝湖而言,仅仅是依靠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借鸡下蛋,借船出海。一个地方的发展,不管是什么方式,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归根结底,最终推动发展的很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资金。
引进项目引进企业实际上最终也是落脚在这上面,只不过这样的融资或者叫引进资金是按照我们的规划和大方向来进行,这样一是避免了重复投资,二来环境风险和损及很多老百姓利益的风险就会降低很多,变得可控很多。”
周书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都说陆政东这人思路宽广,思维灵活,对经济方面研究得很透,从这些方面可以略见一斑,这未必是陆政东一人能构想得出来的思路,但是想必大原则还是陆政东自己思考的。
而且陆政东由于之前在经济上的建树也让其成为了一个吸引资金的金字招牌。
周书明不由在心里自嘲的笑了一下,他感觉陆政东今天会和他谈一些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但是陆政东的计划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也许陆政东是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谈得还是相当的坦诚,即便不是真正的推心置腹,起码也算是极有诚意。
而且陆政东确实很会说话,总是围绕着他的一些大方向来谈,即便是一些想法他有不同看法,两人之间在一些问题上有碰撞,有争论,但陆政东也总能用一种很不经意的方法消除他的对立情绪,最大限度的达到求大同,应该来讲,陆政东说动了他……未完待续。。
“中*央现在日益看重发展质量,以及发展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从中感觉到真正受益,这是好事,也很有必要,但是对于贝湖来讲,这需要一个过程……”
陆政东点点头:
“我们的责任是要推动贝湖尽快的迎头赶上,而如果在政策上变化太大,那会导致混乱和下面的人无所适从,我的想法并不是其他,而是兼顾,我们现在落后,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不完全是坏事,这意味着我们不必走那些发达地区的老路,也就是先发展后治理,事实上这付出的代价注定是非常惨重的,如果我们还走那样的老路,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本文由 。23u。 首发”
陆政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而且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贝湖的底子薄,基础差,可是想要在经济增速上有重大突破,这并非是短时间能做到的,而且在经济总量上要有大的突破就更为困难,特别是我们有几个大包袱不是一下能解决的,经济增速短时间我们就是拼了老命,恐怕在短时间内想要挤进前十也是很困难的,现在排名前十的没一个不是增速在二十以上的,我们现在多少?堪堪就刚过百分之十,这差不多都是使出吃奶的力气了。至于经济总量,我们也就是和山秦这样的身份玩玩山中无老虎的游戏……”
事实上陆政东对于贝湖今后几年的发展心里已经是非常有数了,他的一整套措施下来。不说经济总量冲击前十。至少在经济增速上绝不会落于人后。但这个时候他绝不会表露出这样的信息,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周书明有可能放弃他那套激进而又具有后遗症的作法。
同样一个目的,意思怎么表达很重要,其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或者就是所谓的情商。
陆政东的话说得比较委婉,但他相信周书明应该完全能够听得懂。那就是一味的想在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上找出路,这实际上并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那么在对根本政策不做大的调整的情况下,换一种方式,突出一些新的思路,这更容易成为一个亮点。
周书明微微一怔之后,皱眉陷入了沉思。
陆政东很能把握周书明的心思,周书明到贝湖也有点年头了,但是准确的说贝湖的发展并没有多少新变化,这是周书明内心最大的隐痛,前期江书记只想平稳过渡。根本没有多少心思考虑其他,更不用谈长远规划了。其后又和杨凌峰搞得水火不相容,弄得下面也是无所适从,可以说这两年时间,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安原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样的发展思路和规划,而时间却不等人,周书明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贝湖是个人口大省,但仅此而已,不是经济强省,但由于其人口多这一特殊性,历任省委*书记比之其他一些身份的安排还是算好的。如果后面几年还拿不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出来,周书明恐怕就需要考虑他会不会在这个位置卸任后打破先例了。
杨凌峰好歹还是去了三建办当主任,他要是被弄去什么党史办当个第八或者第九副主任,就算别人不幸灾乐祸,恐怕他自己都会觉得恶心透顶。
所以周书明才会显得如此急迫,想通过gdp和财政收入以及一些让世人瞩目的大项目大工程来获得中*央认可,而自己则是更希望以一种更理性的,真正可持续的真正能提现科学发展观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但这种不同最后还是归到一个大方向上,那就是希望贝湖能够尽快迎头赶上。
这也是一个基础,是双方的契合点,正是因为有这个,两人今天才会进行这样的交流和沟通,其目的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妥协,进而体现到近期的人事调整安排上,这就是陆政东的目的,当然,周书明一样也是怀着这种目的而来的,这一点陆政东也同样心知肚明。
妥协会是最后的结果也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就不成其为政治特色了,只不过是在这样的妥协中谁真正收获得更多,在这方面陆政东处于主动,因为虽然两人都需要在贝湖干出成绩一致,相对而言,周书明毕竟在省委*书记位置上的年头摆在那里,显得更为急迫些。
周书明的步伐明显的变慢,陆政东的话确实是对他有那么一点吸引力的,陆政东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也就是创新,当然这种创新绝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应该是陆政东根据他的观察摸到了高层主要领导的一些心思,一些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的新提法,新举措,他也希望陆政东所说的能够变成现实,哪怕这会对自己的自尊心有一些打击,但是比起政治利益来说,这在可以容忍范围之内,但在这样的事情上就玩点文字游戏肯定是逃不过高层的火眼金星的,陆政东必须要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才能真正让他信服……
兰超华和杨启成坐在亭阁之中,一边说着诸如今年贝湖冬天比往年要暖和之类的话,一边眼神都时不时落在远处树木花丛时隐时现的周书明和陆政东。
他和杨启成算是书记和省长之间的桥梁,很多时候都是两人先行沟通,两个人沟通的顺畅也很大程度上让省委和省府的关系不至于摩擦太大,虽然是各为其主,但也让兰超华对杨启成有种心心相惜的味道。
对于促成周书明和陆政东这次深入的交换意见,兰超华做了不少工作,杨启成也做了不少工作。当然更为主要的是陆政东到贝湖有些时间了。两人之间相互的观察、试探、互相摸底、初步的磨合都差不多了。周书明和陆政东都觉得到了可以有这么一次深入交换意见的必要。
说实话,兰超华在开始的时候对陆政东还是持一种很保留的态度,陆政东是能搞经济,但是能不能应付这样层次的复杂局面,在他看来还是很值得商榷。
但随着接触都越多,观察得越深入,兰超华的看法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倒是颇为佩服陆政东。
不管是常务副省长代理省长还是正式当选省长。陆政东是不疾不徐的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并没有像一些年少得志的少壮派那么张狂和迫不及待的就不顾及一把手的感受大干快上,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自己。这一点,让兰超华还是觉得很不错的。
特别是在处理和周书明和其他副书记以及常委的关系上,陆政东既没有束手束脚,也没有冒进,这中间有他的坚持,也有退让,总之,和周书明也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但保持在一个完全可控的范围内,也没有太过于急迫的拉拢其他常委。让周书明不至于感到过分的威胁和产生极度不满的情绪,这实际上很多省长都不是处理得很好。
而且陆政东在用人上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身边的省府秘书长杨启成,秘书长是领导的总管,只要是有可能,谁都会在秘书长位置上用最信任的人,可陆政东却并没有那么做,还是继续留用了杨启成,陆政东之前和杨启成根本就没有交集,自然不可能是陆政东所信任的人,而安新是陆政东的根据地,自然不缺乏信任的秘书长人选,而且把杨启成调整出秘书长位置也有大把的机会,可陆政东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采取了为我所用的态度。
这一点实际上在安新时就有体现,陆政东孤身入安,可是却是很快就吸纳了包括唐中凯、尤金忠、安俊义等人,还有后来的罗浮黎等等,这确实是一种本事。
而在何远东的事情上,更是让他感到意外,何远东和周书记是世交,陆政东不可能不清楚,但是陆政东一样继续放在办公厅主任这个很关键的位置上。
陆政东肯定也是有一些不想为外人知道的秘密,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来避开何远东,但即便是如此,陆政东这样对待何远东,显示了一种自信,也有一种气度——何远东的身份高层知道的肯定不少,这样的一种君子坦荡荡的泱泱气度肯定也让陆政东赢得了一些分数。
而且在用人上,很多人担心会出现“安新帮”,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安新一些骨干中层和有潜力的新生代官员确实是调出了安新,并没有大规模的把安新的高层往省里调,但这样的干部层级毕竟不高,在较高层次基本还是按照他所讲的五湖四海唯才是举的原则在任用人。
当然安新的高层也有提拔上升的通道,只是不是在贝湖省,而是走向了外面,比如安俊义、比如尤金忠等等,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够有陆政东那样的优势。
不过即便是如此,陆政东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很有些气魄的,很多人到了省长的位置上,心里往往是没有底的,往往都是会把自己根据地的人往省里一些重要部门安排,这一来是相互熟悉用着顺手,利于自己的政策措施更能顺畅的执行,执行得更到位,二来也难免有拉山头之嫌。
陆政东如此,同样能够为其在省里其他领导和高层那里加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陆政东在政策和资金上并没有过度向安新倾斜,不说陆政东能力如何,这一点让省里包括省城西原在内的其他城市的干部群众很满意。当然陆政东的能力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显露出来,也得到了初步的证明。
陆政东这样的表现颇有大将之风,不管是从在职的干部还是老干部,不管是安新的干部还是其他地方的干部都是比较满意,至于高层,对于地方省市的主要领导以及领导班子的重要动态是基本了解情况的,在这样的情况,如果在出现书记和省长的矛盾。那么恐怕高层和下面对周书记就会很有看法。
当然周书记这个人有其优点。也有其弱点。周书记这个人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有点刚愎自用,不是轻易就能让其改变的,到了省委*书记这个层次,都是有其政治理念,政治主张,有其世界观,人生观。这一点,哪怕就是像他这样的极得其信任的人也很难改变他的某些观点。
而陆政东不一样,陆政东和周书明的关系无疑使一种竞争关系,同时又是一种唇亡齿寒的相互依存关系。
这不是周书明或者陆政东对彼此关系所进行的定位,而是兰超华的看法,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定位没定好,书记和省长是闹得不可开交而闹崩,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这方面的例子不在少数。
在兰超华看来,周书明在经历杨凌峰的事情之后对此应该是有所反省的。至于陆政东,在兰超华看来。陆政东一直都是这样一种定位,就算是两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分歧至少也是要维持和周书明斗而不破,这应该是陆政东的底线,同时恐怕也是周书明的底线。
因为有这个,兰超华才觉得这个时候让两人直接单独谈一谈,他相信两人都明白大局为重的重要性,两位巨头,自有分寸底线,更有回旋圆转。
当然,这虽然是一次沟通协调妥协的过程,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两人搭班子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交锋。而这样的交锋或许不存在输家,只是谁赢得更多而已……
看着两个人轻声浅语的漫步,兰超华知道他的猜测是正确的。
但事实上,陆政东和周书明远没兰超华所想象的那么轻松,甚至有时候可以讲是在看似平静之下激烈的碰撞,曲曲折折,一波三折。
陆政东拿出了一个发展的新概念,但是这个新概念必须要有翔实的内容来体现,和周书明谈那些虚无缥缈的什么经济概念之类没有意义,像周书明这种人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想要说服他,那就得拿出真正的实在的东西来,玩不了虚的。
陆政东谈了他在明后两年的一些打算,谈得很具体,很多都谈到了该如何执行层面上。
“政东,你刚才提出的不少发展思路都是需要财政上大投入的啊,贝湖不比安新,安新就算前几年再差,那也是有底蕴的副省级城市。”
周书明也是直接奔上问题的核心。
“钱到用时方恨少,这一点不管是发展得好的还是发展得差的地方,这都是一样的。财政充裕那也就想做更大的事情,更多的事情,所以都是觉得钱不够用。所以在财政资金之外,都会广泛的寻求融资渠道,当然金融发达地区在这方面比我们有优势,但我们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也可以融资嘛。
借助投资公司融资也可以在一些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上投资,扶持这些战略产业的尽快形成规模和产业链,这样可以加快我省主导优势产业的培育。,资本永远是逐利的,永远是朝着利润最大化的地区和行业奔跑,我们有拿得出手的产业,有明晰的产业规划,只要把这些东西表达清楚,让他们实实在在的看到有利可图,有实实在在的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愁他们不来。”
“你的意思是借鸡下蛋?”
陆政东呵呵笑着点点头:
“对,我很赞同周书记的观点,对于贝湖而言,仅仅是依靠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借鸡下蛋,借船出海。一个地方的发展,不管是什么方式,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归根结底,最终推动发展的很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资金。
引进项目引进企业实际上最终也是落脚在这上面,只不过这样的融资或者叫引进资金是按照我们的规划和大方向来进行,这样一是避免了重复投资,二来环境风险和损及很多老百姓利益的风险就会降低很多,变得可控很多。”
周书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都说陆政东这人思路宽广,思维灵活,对经济方面研究得很透,从这些方面可以略见一斑,这未必是陆政东一人能构想得出来的思路,但是想必大原则还是陆政东自己思考的。
而且陆政东由于之前在经济上的建树也让其成为了一个吸引资金的金字招牌。
周书明不由在心里自嘲的笑了一下,他感觉陆政东今天会和他谈一些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但是陆政东的计划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也许陆政东是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谈得还是相当的坦诚,即便不是真正的推心置腹,起码也算是极有诚意。
而且陆政东确实很会说话,总是围绕着他的一些大方向来谈,即便是一些想法他有不同看法,两人之间在一些问题上有碰撞,有争论,但陆政东也总能用一种很不经意的方法消除他的对立情绪,最大限度的达到求大同,应该来讲,陆政东说动了他……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政道风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政道风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