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辽东的应对
目录:帝国之崛起| 作者:欹铉| 类别:玄幻奇幻
辽东军营,公孙度站在点将台上,看着手下操练着新兵,他的儿子公孙康也站在旁边。公孙度叹了口气,说这是新兵,其实这些人里有十岁刚出头的小崽子,也有四五十的老人,战斗力根本没什么期望。最多就是能拿命去堆死敌人。
“康儿啊,前年我辽东开疆扩土兵强马壮,怎么就这么短短一年,一切都变了呢。”现在的公孙度感觉一下子老了很多,两年前得到辽东太守一职,开疆扩土,意气风发。
结果刚刚就是公孙度到达事业顶端的时候,瀛州来了,给了他重重的一锤,把他从高处打落凡间。这一击也打掉了公孙度的信心和野心。
辽东人口本来就不多,乐浪郡和辽东郡人口差不多,少了乐浪郡就等于少了一半的兵源。这一年里,公孙度东拼西凑也只招募了一万新兵,而且还是掺杂了大量老弱。如果不是公孙瓒和袁绍的战争使得不少人到辽东避祸,或许公孙度连这一万人都凑不齐。
“父亲,切莫灰心。那瀛州偏远,此次侵占异族土地,肯定会造成大量反扑。到时候他那平州肯定大乱,也就是我辽东收回乐浪郡的最好时机。”公孙康也觉得自己的父亲变了,但是他不希望自己父亲就此沉沦。
瀛州进攻三韩秽貊的事情虽然传了出来,但是瀛州还是加强了保密,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瀛州在这几块地方屠杀了多少人。按照辽东人的理解,或许就是杀了一些抵抗的人,然后占领了城池。这一切都是表面的压服,以后肯定出问题。
毕竟汉人追求的是儒家学说,以德服人,特别是在对外族上面,从来没有听说过屠杀外族的事件。这样的常识使得公孙康等人判断错误,还试图派探子进这些地方和原来的那些外族联系,企图搞一些事情出来。
可惜现在居住这块地方的都是以前的青州黄巾,很多人彼此之间都认识,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很快就被发现。因此辽东的探子在真番和临屯两郡几乎全军覆没,辽东的人对这两块地方也是睁眼瞎,根本不知道具体事情。
“明年开春,只要我们竭力防守,然后让那些异族等平州内部空虚,起兵反叛,定然能重创瀛州军队。”公孙度听到公孙康的分析,赞同的点点头,随后公孙度又想到一个问题:“康儿啊,你说这瀛州到底有多少人口?为何能组织出如此多的军队?”
其实这也是公孙度的自言自语,他知道辽东上下没有人能回答出来。
公孙康听到这个问题后愣了一下,然后苦笑着说道:“瀛州归附的时候说有六十余万人,但是去年据说迁移到三韩等地的瀛州民众就不少于五十万人,所以瀛州到底如何,这真是一个谜。看平州似乎就有六七万的军队,推断一下,瀛州的人口至少也在两百万人以上。”
不得不说公孙康的推断很正确,只是他不知道迁移到平州的有八十万人,而且还是那一批青州黄巾。
“两百人万人,如果王绪狠心一点,肯定能拿出二十万人的军队。我辽东也就四十余万人,如何能挡。”公孙度无奈的摇摇头。
“这……”公孙康也哑口无言,以前没推算过,这时候一算,才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庞然大物。
不过公孙度和公孙康也没有灰心,毕竟战争不是这么来计算的。辽东是防守方,而且还有民众支持,就算瀛州大军压境,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击败辽东军。
“不过这根本不可能,王绪不是傻子。康儿,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府吧。”公孙度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准备转身离开。
“报!”正当公孙度和公孙康准备离开校场的时候,忽然一传令兵飞马来报。
公孙度看着飞驰而来的传令兵,脸色忽然一变,心中有不好的猜测。
“报!烽火台传来消息,瀛州出兵了!”传令兵跑到公孙度面前,递给了公孙度一卷竹简。
“什么?”公孙康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传令兵,瀛州?怎么可能,这可是要下雪了啊。
公孙度摊开竹简,看了几眼,脸色苍白,然后把竹简递给了公孙康并喃喃说道:“按照往年的经验,此时离下雪还有半个月,难道太史慈这么有自信能在半个月内击溃我们?”
“这不可能,马訾水(鸭绿江)边我军还有一万人,就算太史慈要进攻,至少也要几日才能覆灭这一万精锐。而且如果我们死守襄平城,他也不可能在半个月内攻下。”公孙康看了看竹简,只是说瀛州出兵,并没有别的具体消息。
“真能死守吗?康儿你忘了乐浪城怎么丢的了吗?”虽然不太清楚乐浪城攻防战的具体细节,但是投石车的出现还是被公孙度了解到了。
公孙康也是脸色一变,乐浪城被攻下后,还是有些辽东士卒逃了出来,也带给了公孙度一些信息。当这些辽东士卒说起投石车的时候,都是心有戚戚,让辽东上下也对投石车有了一个了解。
虽然公孙康知道瀛州的投石车杀伤力不大,但是那对士气的打击却是太重了。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战死没什么,可是这种只能挨打,无法反击的事情,会让所有士兵都变得胆小。
“出击……却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士卒前来进攻!”公孙康发现辽东此时真是难以抉择。
“做好防御,静待消息和祈祷大雪早日落下吧。”公孙度最后想出这么一个办法,语气十分的无奈。
得到消息后的公孙度立马吩咐人加固城墙,准备防御物资等等。这一次公孙度不可能像去年阳仪那样,放弃其他城的防务,直接主守襄平城。
去年阳仪的做法算不上对错,主要是情报的缺失,以为瀛州只有太史慈那两万军队。最初的打算就是死守待援,却没想到瀛州竟然有如此多的军队来袭。确实,一个只有六十余万人口的地方,除了防守自身,怎么还会有太多军队,瀛州就是胜在了外人一无所知的神秘上面。
这一次不仅襄平要守,别的城也得守,不然瀛州就这么一个城又一个城的蚕食,那辽东肯定会被蚕食干净。
两日之后,最新的消息传来了,驻守鸭绿江岸边的一万大军竟然轻易覆灭,只有一千余人逃了出来。而且对方几乎没有损失,还俘虏了不少。
同时辽东也探到了对方大概的军队数量,太史慈这一部分有近五万人,还有一万余人乘船出海了,想必也是准备找个地方登陆进攻。毕竟这么大的军队调动,瀛州不可能完全保密。
得到消息后,公孙度召集了幕僚商议,谁知道手下竟然有不少人鼓动着投降,确实现在辽东能用的也就三万余人,还要防守这么多地方。
“父亲,不如联合高句丽和扶余,或者向公孙瓒求援?”公孙恭看着公孙度的脸色越来越铁青,知道他不满的那几个投降派,干脆出言建议到。公孙恭,公孙度的二儿子。
公孙度眼睛一亮,但最后又摇头说道:“寒冬将至,这些外族不可能出兵的。公孙瓒却在和袁绍大战,也不可能出兵助我们。而且太史慈大军不日将至,此时求援已经来不及了。”
会议又陷入了沉默,过了好一会,公孙康忽然出言说道:“父亲,我们不如主动进攻。此时我辽东手上有近两万骑兵,而太史慈那一路则只有八千骑兵。只要我军派出一些骑兵缠住这八千人,其余步卒如何能挡我辽东铁骑!”
不少将领点了点头,骑兵的攻击力众人都清楚。此时已经探明了瀛州军骑兵的数量,既然己方有优势,那就用好这个优势,胜算还是很大的。
公孙度也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失了乐浪郡,辽东钱粮十分缺乏,公孙度还是咬咬牙供着这两万骑兵,没想到此时派上了用场。
“那海上的一万余士卒呢?”公孙度又提了一个问题。
“我辽东还有十几艘海船,让他们尽力去骚扰,拖延瀛州海船靠岸的时间。而且我辽东其他城市每座也有千余城卫军,如果发动百姓一起守城,相信能拖住这一万士卒的。只要我们击溃了太史慈部,这一万士卒一定会不战而退的。”公孙康没有考虑,直接说出了心中所想。
听到公孙康这么一说,辽东诸人很快就恢复了信心,辽东这两万骑兵可都是精锐,瀛州那些步卒不可能拦住。步兵对阵骑兵,只能是被屠杀。
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公孙度派人把驻守玄菟郡的一万骑兵调了回来,加上襄平城驻扎的军队。最后公孙度总算凑出了三万五千人的大军,其中有两万骑兵,其余的都是步卒。
很快这三万五千人在公孙度的带领下出了襄平城,向着太史慈大军前来的方向迎了过去。这一次是破釜沉舟,公孙度放弃了死守,决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骑兵的战力,期望能够逆转形式,获得最后的胜利。
决定辽东命运的一战,究竟谁胜谁负呢?
<hr />
“康儿啊,前年我辽东开疆扩土兵强马壮,怎么就这么短短一年,一切都变了呢。”现在的公孙度感觉一下子老了很多,两年前得到辽东太守一职,开疆扩土,意气风发。
结果刚刚就是公孙度到达事业顶端的时候,瀛州来了,给了他重重的一锤,把他从高处打落凡间。这一击也打掉了公孙度的信心和野心。
辽东人口本来就不多,乐浪郡和辽东郡人口差不多,少了乐浪郡就等于少了一半的兵源。这一年里,公孙度东拼西凑也只招募了一万新兵,而且还是掺杂了大量老弱。如果不是公孙瓒和袁绍的战争使得不少人到辽东避祸,或许公孙度连这一万人都凑不齐。
“父亲,切莫灰心。那瀛州偏远,此次侵占异族土地,肯定会造成大量反扑。到时候他那平州肯定大乱,也就是我辽东收回乐浪郡的最好时机。”公孙康也觉得自己的父亲变了,但是他不希望自己父亲就此沉沦。
瀛州进攻三韩秽貊的事情虽然传了出来,但是瀛州还是加强了保密,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瀛州在这几块地方屠杀了多少人。按照辽东人的理解,或许就是杀了一些抵抗的人,然后占领了城池。这一切都是表面的压服,以后肯定出问题。
毕竟汉人追求的是儒家学说,以德服人,特别是在对外族上面,从来没有听说过屠杀外族的事件。这样的常识使得公孙康等人判断错误,还试图派探子进这些地方和原来的那些外族联系,企图搞一些事情出来。
可惜现在居住这块地方的都是以前的青州黄巾,很多人彼此之间都认识,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很快就被发现。因此辽东的探子在真番和临屯两郡几乎全军覆没,辽东的人对这两块地方也是睁眼瞎,根本不知道具体事情。
“明年开春,只要我们竭力防守,然后让那些异族等平州内部空虚,起兵反叛,定然能重创瀛州军队。”公孙度听到公孙康的分析,赞同的点点头,随后公孙度又想到一个问题:“康儿啊,你说这瀛州到底有多少人口?为何能组织出如此多的军队?”
其实这也是公孙度的自言自语,他知道辽东上下没有人能回答出来。
公孙康听到这个问题后愣了一下,然后苦笑着说道:“瀛州归附的时候说有六十余万人,但是去年据说迁移到三韩等地的瀛州民众就不少于五十万人,所以瀛州到底如何,这真是一个谜。看平州似乎就有六七万的军队,推断一下,瀛州的人口至少也在两百万人以上。”
不得不说公孙康的推断很正确,只是他不知道迁移到平州的有八十万人,而且还是那一批青州黄巾。
“两百人万人,如果王绪狠心一点,肯定能拿出二十万人的军队。我辽东也就四十余万人,如何能挡。”公孙度无奈的摇摇头。
“这……”公孙康也哑口无言,以前没推算过,这时候一算,才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庞然大物。
不过公孙度和公孙康也没有灰心,毕竟战争不是这么来计算的。辽东是防守方,而且还有民众支持,就算瀛州大军压境,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击败辽东军。
“不过这根本不可能,王绪不是傻子。康儿,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府吧。”公孙度抬头看了看天色,然后准备转身离开。
“报!”正当公孙度和公孙康准备离开校场的时候,忽然一传令兵飞马来报。
公孙度看着飞驰而来的传令兵,脸色忽然一变,心中有不好的猜测。
“报!烽火台传来消息,瀛州出兵了!”传令兵跑到公孙度面前,递给了公孙度一卷竹简。
“什么?”公孙康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传令兵,瀛州?怎么可能,这可是要下雪了啊。
公孙度摊开竹简,看了几眼,脸色苍白,然后把竹简递给了公孙康并喃喃说道:“按照往年的经验,此时离下雪还有半个月,难道太史慈这么有自信能在半个月内击溃我们?”
“这不可能,马訾水(鸭绿江)边我军还有一万人,就算太史慈要进攻,至少也要几日才能覆灭这一万精锐。而且如果我们死守襄平城,他也不可能在半个月内攻下。”公孙康看了看竹简,只是说瀛州出兵,并没有别的具体消息。
“真能死守吗?康儿你忘了乐浪城怎么丢的了吗?”虽然不太清楚乐浪城攻防战的具体细节,但是投石车的出现还是被公孙度了解到了。
公孙康也是脸色一变,乐浪城被攻下后,还是有些辽东士卒逃了出来,也带给了公孙度一些信息。当这些辽东士卒说起投石车的时候,都是心有戚戚,让辽东上下也对投石车有了一个了解。
虽然公孙康知道瀛州的投石车杀伤力不大,但是那对士气的打击却是太重了。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战死没什么,可是这种只能挨打,无法反击的事情,会让所有士兵都变得胆小。
“出击……却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士卒前来进攻!”公孙康发现辽东此时真是难以抉择。
“做好防御,静待消息和祈祷大雪早日落下吧。”公孙度最后想出这么一个办法,语气十分的无奈。
得到消息后的公孙度立马吩咐人加固城墙,准备防御物资等等。这一次公孙度不可能像去年阳仪那样,放弃其他城的防务,直接主守襄平城。
去年阳仪的做法算不上对错,主要是情报的缺失,以为瀛州只有太史慈那两万军队。最初的打算就是死守待援,却没想到瀛州竟然有如此多的军队来袭。确实,一个只有六十余万人口的地方,除了防守自身,怎么还会有太多军队,瀛州就是胜在了外人一无所知的神秘上面。
这一次不仅襄平要守,别的城也得守,不然瀛州就这么一个城又一个城的蚕食,那辽东肯定会被蚕食干净。
两日之后,最新的消息传来了,驻守鸭绿江岸边的一万大军竟然轻易覆灭,只有一千余人逃了出来。而且对方几乎没有损失,还俘虏了不少。
同时辽东也探到了对方大概的军队数量,太史慈这一部分有近五万人,还有一万余人乘船出海了,想必也是准备找个地方登陆进攻。毕竟这么大的军队调动,瀛州不可能完全保密。
得到消息后,公孙度召集了幕僚商议,谁知道手下竟然有不少人鼓动着投降,确实现在辽东能用的也就三万余人,还要防守这么多地方。
“父亲,不如联合高句丽和扶余,或者向公孙瓒求援?”公孙恭看着公孙度的脸色越来越铁青,知道他不满的那几个投降派,干脆出言建议到。公孙恭,公孙度的二儿子。
公孙度眼睛一亮,但最后又摇头说道:“寒冬将至,这些外族不可能出兵的。公孙瓒却在和袁绍大战,也不可能出兵助我们。而且太史慈大军不日将至,此时求援已经来不及了。”
会议又陷入了沉默,过了好一会,公孙康忽然出言说道:“父亲,我们不如主动进攻。此时我辽东手上有近两万骑兵,而太史慈那一路则只有八千骑兵。只要我军派出一些骑兵缠住这八千人,其余步卒如何能挡我辽东铁骑!”
不少将领点了点头,骑兵的攻击力众人都清楚。此时已经探明了瀛州军骑兵的数量,既然己方有优势,那就用好这个优势,胜算还是很大的。
公孙度也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失了乐浪郡,辽东钱粮十分缺乏,公孙度还是咬咬牙供着这两万骑兵,没想到此时派上了用场。
“那海上的一万余士卒呢?”公孙度又提了一个问题。
“我辽东还有十几艘海船,让他们尽力去骚扰,拖延瀛州海船靠岸的时间。而且我辽东其他城市每座也有千余城卫军,如果发动百姓一起守城,相信能拖住这一万士卒的。只要我们击溃了太史慈部,这一万士卒一定会不战而退的。”公孙康没有考虑,直接说出了心中所想。
听到公孙康这么一说,辽东诸人很快就恢复了信心,辽东这两万骑兵可都是精锐,瀛州那些步卒不可能拦住。步兵对阵骑兵,只能是被屠杀。
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公孙度派人把驻守玄菟郡的一万骑兵调了回来,加上襄平城驻扎的军队。最后公孙度总算凑出了三万五千人的大军,其中有两万骑兵,其余的都是步卒。
很快这三万五千人在公孙度的带领下出了襄平城,向着太史慈大军前来的方向迎了过去。这一次是破釜沉舟,公孙度放弃了死守,决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骑兵的战力,期望能够逆转形式,获得最后的胜利。
决定辽东命运的一战,究竟谁胜谁负呢?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之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之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