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培养俄国军官
目录:甲午之华夏新史| 作者:终极侧位| 类别:历史军事
“邓尼金上校,你最近所作所为完全可以称得上间谍行动了,虽然表面上你帮助我们协调了俄国战俘帮助我们运输一些物资,但是实际上你借着这个机会来窥视我们的编制和装备。”这名军官身体微微前倾。 “上校您应该知道,如果你只是一名战俘的话,那么根据国际惯例现在你已经可以回家了,但是如果定义成间谍的话,那么任何国际惯例或者国家法都救不了你,说严重点,你现在的生命恐怕只能以分钟来计算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吗?”
“我,我确实做了一些超出了正常范围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恶意,真的没有恶意。俄国现在不可能,以后也不可能成为华夏的敌人,我们在西方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看着面前的华夏军官,邓尼金脸色惨白的说道。此时他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心里非常明白现在的情况,对方根本不需要什么证据,自己的身份是战俘,即使对方没有证据,用某种手段处决一个战俘难道还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吗?自己的祖国绝对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和华夏闹翻的,不过一个上校而已,俄国陆军中有的是上校!对方甚至连挂个病死的名头都不用,直接简单的干掉完事了!
“我的家乡在华沙,那里离德国很近,一旦开战,我们挡不住德国人的。”“我只是对贵**队有些好奇,真的只是好奇。而且我只是在管理士兵的时候靠近过那些战车。仅此而已。”虽然知道自己的说辞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了,不过这位俄国上校还是有些不甘心。他竭力向表示自己对华夏政府没有恶意,而是说着说着连他自己都不信了。因为是个人都知道德国和华夏政府之间是盟友关系,到最后,连他都对生还不报太大希望了。
“好了,带下去吧。”看了看有些手足无措的邓尼金,这名华夏军官脸色浮现了意思笑意。随后挥了挥手让人带走这名俄国上校。“告诉上面,这个人还算有心,可以酌情培养一下。至少比那些挂着军官名牌的花花公子要强一些。”
类似的情景在俄军战俘营中时不时的会出现,那些俄国同伴们知道某些人被华夏陆军带走,然后某些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在他们看来,这些人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实际上等待着这些俄国人的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而这件事是有徐杰亲自过分,并且由国家安全部门负责直接越过军队来执行的。这个计划有一个非常滑稽的名字叫“训熊”。
通过一定程度上扶持俄国来限制和消耗德国是徐杰的既定方针,因为威廉二世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想要将整个俄国变成他的附庸。而且英国人也表示如果华夏愿意扶持和帮助俄国的话。英国可以为华夏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华夏正在建设之中,自然缺钱,而技术支持更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比资金更有意义,大英帝国的工业基础可是相当雄厚的。
既然要帮助俄国,那么如何既可以保证提高了俄国战斗力,又不至于让俄国人以后反咬自己一口,这绝度是一个相当难以平衡的工作。不过对于徐杰这类穿越者而言,这个问题不是很大。毕竟人家精通历史走向。徐杰心中非常明白,自己再怎么帮助俄国,俄国陆军还是无法和德国相比,双方从决策体系到工业能力再到士兵和军官素质差距是全方位的,可以这么说,除了俄国士兵吃苦耐劳颇具韧性的特点之外,俄国从上到下基本上都是负分。无论是沙皇还是军官高层,能找出几个能打的还真是不太容易。
不过高级军官中没有,不代表中低级军官中就没有,俄国人在结束了1战后,无论是后来的对抗白军还是对抗国际干涉,其中都有一些水平较高的军官,这些军官之中不乏有远见者,白军和红军之中都有一些,但是现在红军那些人员还是太过年轻,白军中找一些人还是可以的。于是乎徐杰根据自己曾经的记忆拟定了一个名单,让相关部门按名单找人。
能上名单的人除了要有一点水平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必须憎恨德国人,这个憎恨可是是现在憎恨也可以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憎恨,比如说邓尼金,现在对德国人是否有恶感徐杰不敢保证,但是徐杰确定,当德国人占领了他家园后再扶持一个亲德的政府的话,这位出生在波兰的俄**官一定会对德国产生极大的恶感。原因很简单,你把人家老家都占了,人家能不恨你吗?再扶持一个亲德政府,肯定更无法忍受了,而且从历史上看,邓尼金能够带着十几万白军打到距离莫斯科不到200公里的的地方水平总不能算差劲吧。
于是乎,徐杰立足于此次战役中的战俘,从中找出了部分在未来很有发展前途的白军和红军军官进行培养。当然这些人的家乡最好能使未来德国占领区内最好。除此之外,徐杰还要从士兵中选取一些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作为未来俄军部队的种子,毕竟光有军官,光有作战理论是不行,还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士兵和低级军官。
这个计划光徐杰是完不成的,所以必须说服英国人配合自己的行动,其内容很简单,那就是让英国人和俄国人说好了,从战俘之中选取部分人员作为第一批受训人员,徐杰的理由很充分,这些人大多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在文盲率相当高的俄**队中绝对算得上凤毛麟角。此外这些别管打的如何,至少打过仗,单纯凭借这份经验就有继续培养的价值!
而英国人不负众望,极其干净利落的让俄国政府同意了徐杰的计划,根据双发达成的协议,俄国政府允许华夏从战俘中选出一支人数不超过5000人的部队,他们将装备华夏的武器,使用华夏的战术。并且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将回国,然后俄**方将对这支部队进行评估,以此来决定是否继续开展双方的合作。
于是乎,邓尼金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作为了第一批受训军官。而和他接受同样命运的还有一个人,名字叫高尔察克!按说这哥们本来属于海军的,跑到陆军来凑什么热闹啊!造成这个海军军官到陆军任职这种搞笑事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少原因并不缺乏主观臆断的猜测。
首先,在华夏高层中普遍认为俄国海军人员表现出来的战斗素养要远高于俄国陆军,相对而言培养海军比培养陆军那些人要更“轻松”一些,而且在海战中双方官兵还算克制,打的还比较“文明”。在华夏高层看来,俄国海军对华夏共和国的敌意应该小一些。
其次,就连埃森都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俄国人其实已经不需要太大规模的海军了,最后俄国人能够活动的海域就两片了,一个波罗的海一个是黑海!就这两片巴掌大的海域到地需要多少海军?根本用不了多少啊,而且现在的俄国已经把精力都转移到陆地上了,海军扩充速度不会很快。所以说剩下大量的人员那简直是一定的。这些有专业技术的人员闲着也是闲着,要么就只能等退役,既然如此,倒不如去当陆军用,再说了海军不还是有海军陆战队这一说吗。
“记住,你永远是海军的人,我们伟大而高贵的海军不能输给那些土包子们,在未来,我将是俄国海军舰队司令,而你将是海军陆战队司令,我们一起看守好俄国的海上大门。”在离开之前,埃森专门接见了高尔察克,说出这样一番话。
为了尽可能的保证行动的隐蔽性,华夏陆军将这批俄军官兵都安置在新占领地区,这里人迹罕至,不好说外国人了,除了军人之外其它居民都很少,抬头可以看见山峦、湖泊、草原、森林,可以看见各种野生动物,但是绝对看不见人!不要说逃跑了,自己一个人出去能在密林中活过3天都算本事。而且很快就要进入冬季了,寒冷的天气配合荒凉的原野更是让这里与世隔绝。
而俄国人口中的华夏龙骑兵也专门留下了一个团的兵力和其它一些部分的人员驻守在这里,他们将作为教官来教授这些俄国人以后如何对抗德国人的坦克和大炮,作为整个华夏军队中最战功卓著最精良的部队,蔡锷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项任务。
按照徐杰的计划,这5000人将被分成三个部分,其中陆军人员编成一个团,海军人员编成一个团,而剩下的少量人员将学习谍报,敌后战斗、破坏和通讯等等特殊知识。华夏陆军对于俄国人的训练是全方位的,因为徐杰知道,单纯凭借俄国陆军的军事力量想拦住德国人是不可能的,必须多管齐下才可以。于是乎在1906年的寒冬之中,徐杰的“训熊”计划正式开始,而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等一批俄**官也开始接受了他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学习和训练,而这次训练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战斗中活下来!
结果训练刚刚开始,就出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而这让蔡锷有些始料未及。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未完待续。。)
“我,我确实做了一些超出了正常范围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恶意,真的没有恶意。俄国现在不可能,以后也不可能成为华夏的敌人,我们在西方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看着面前的华夏军官,邓尼金脸色惨白的说道。此时他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心里非常明白现在的情况,对方根本不需要什么证据,自己的身份是战俘,即使对方没有证据,用某种手段处决一个战俘难道还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吗?自己的祖国绝对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和华夏闹翻的,不过一个上校而已,俄国陆军中有的是上校!对方甚至连挂个病死的名头都不用,直接简单的干掉完事了!
“我的家乡在华沙,那里离德国很近,一旦开战,我们挡不住德国人的。”“我只是对贵**队有些好奇,真的只是好奇。而且我只是在管理士兵的时候靠近过那些战车。仅此而已。”虽然知道自己的说辞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了,不过这位俄国上校还是有些不甘心。他竭力向表示自己对华夏政府没有恶意,而是说着说着连他自己都不信了。因为是个人都知道德国和华夏政府之间是盟友关系,到最后,连他都对生还不报太大希望了。
“好了,带下去吧。”看了看有些手足无措的邓尼金,这名华夏军官脸色浮现了意思笑意。随后挥了挥手让人带走这名俄国上校。“告诉上面,这个人还算有心,可以酌情培养一下。至少比那些挂着军官名牌的花花公子要强一些。”
类似的情景在俄军战俘营中时不时的会出现,那些俄国同伴们知道某些人被华夏陆军带走,然后某些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在他们看来,这些人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实际上等待着这些俄国人的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而这件事是有徐杰亲自过分,并且由国家安全部门负责直接越过军队来执行的。这个计划有一个非常滑稽的名字叫“训熊”。
通过一定程度上扶持俄国来限制和消耗德国是徐杰的既定方针,因为威廉二世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想要将整个俄国变成他的附庸。而且英国人也表示如果华夏愿意扶持和帮助俄国的话。英国可以为华夏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华夏正在建设之中,自然缺钱,而技术支持更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比资金更有意义,大英帝国的工业基础可是相当雄厚的。
既然要帮助俄国,那么如何既可以保证提高了俄国战斗力,又不至于让俄国人以后反咬自己一口,这绝度是一个相当难以平衡的工作。不过对于徐杰这类穿越者而言,这个问题不是很大。毕竟人家精通历史走向。徐杰心中非常明白,自己再怎么帮助俄国,俄国陆军还是无法和德国相比,双方从决策体系到工业能力再到士兵和军官素质差距是全方位的,可以这么说,除了俄国士兵吃苦耐劳颇具韧性的特点之外,俄国从上到下基本上都是负分。无论是沙皇还是军官高层,能找出几个能打的还真是不太容易。
不过高级军官中没有,不代表中低级军官中就没有,俄国人在结束了1战后,无论是后来的对抗白军还是对抗国际干涉,其中都有一些水平较高的军官,这些军官之中不乏有远见者,白军和红军之中都有一些,但是现在红军那些人员还是太过年轻,白军中找一些人还是可以的。于是乎徐杰根据自己曾经的记忆拟定了一个名单,让相关部门按名单找人。
能上名单的人除了要有一点水平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必须憎恨德国人,这个憎恨可是是现在憎恨也可以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憎恨,比如说邓尼金,现在对德国人是否有恶感徐杰不敢保证,但是徐杰确定,当德国人占领了他家园后再扶持一个亲德的政府的话,这位出生在波兰的俄**官一定会对德国产生极大的恶感。原因很简单,你把人家老家都占了,人家能不恨你吗?再扶持一个亲德政府,肯定更无法忍受了,而且从历史上看,邓尼金能够带着十几万白军打到距离莫斯科不到200公里的的地方水平总不能算差劲吧。
于是乎,徐杰立足于此次战役中的战俘,从中找出了部分在未来很有发展前途的白军和红军军官进行培养。当然这些人的家乡最好能使未来德国占领区内最好。除此之外,徐杰还要从士兵中选取一些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作为未来俄军部队的种子,毕竟光有军官,光有作战理论是不行,还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士兵和低级军官。
这个计划光徐杰是完不成的,所以必须说服英国人配合自己的行动,其内容很简单,那就是让英国人和俄国人说好了,从战俘之中选取部分人员作为第一批受训人员,徐杰的理由很充分,这些人大多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在文盲率相当高的俄**队中绝对算得上凤毛麟角。此外这些别管打的如何,至少打过仗,单纯凭借这份经验就有继续培养的价值!
而英国人不负众望,极其干净利落的让俄国政府同意了徐杰的计划,根据双发达成的协议,俄国政府允许华夏从战俘中选出一支人数不超过5000人的部队,他们将装备华夏的武器,使用华夏的战术。并且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将回国,然后俄**方将对这支部队进行评估,以此来决定是否继续开展双方的合作。
于是乎,邓尼金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作为了第一批受训军官。而和他接受同样命运的还有一个人,名字叫高尔察克!按说这哥们本来属于海军的,跑到陆军来凑什么热闹啊!造成这个海军军官到陆军任职这种搞笑事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少原因并不缺乏主观臆断的猜测。
首先,在华夏高层中普遍认为俄国海军人员表现出来的战斗素养要远高于俄国陆军,相对而言培养海军比培养陆军那些人要更“轻松”一些,而且在海战中双方官兵还算克制,打的还比较“文明”。在华夏高层看来,俄国海军对华夏共和国的敌意应该小一些。
其次,就连埃森都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俄国人其实已经不需要太大规模的海军了,最后俄国人能够活动的海域就两片了,一个波罗的海一个是黑海!就这两片巴掌大的海域到地需要多少海军?根本用不了多少啊,而且现在的俄国已经把精力都转移到陆地上了,海军扩充速度不会很快。所以说剩下大量的人员那简直是一定的。这些有专业技术的人员闲着也是闲着,要么就只能等退役,既然如此,倒不如去当陆军用,再说了海军不还是有海军陆战队这一说吗。
“记住,你永远是海军的人,我们伟大而高贵的海军不能输给那些土包子们,在未来,我将是俄国海军舰队司令,而你将是海军陆战队司令,我们一起看守好俄国的海上大门。”在离开之前,埃森专门接见了高尔察克,说出这样一番话。
为了尽可能的保证行动的隐蔽性,华夏陆军将这批俄军官兵都安置在新占领地区,这里人迹罕至,不好说外国人了,除了军人之外其它居民都很少,抬头可以看见山峦、湖泊、草原、森林,可以看见各种野生动物,但是绝对看不见人!不要说逃跑了,自己一个人出去能在密林中活过3天都算本事。而且很快就要进入冬季了,寒冷的天气配合荒凉的原野更是让这里与世隔绝。
而俄国人口中的华夏龙骑兵也专门留下了一个团的兵力和其它一些部分的人员驻守在这里,他们将作为教官来教授这些俄国人以后如何对抗德国人的坦克和大炮,作为整个华夏军队中最战功卓著最精良的部队,蔡锷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项任务。
按照徐杰的计划,这5000人将被分成三个部分,其中陆军人员编成一个团,海军人员编成一个团,而剩下的少量人员将学习谍报,敌后战斗、破坏和通讯等等特殊知识。华夏陆军对于俄国人的训练是全方位的,因为徐杰知道,单纯凭借俄国陆军的军事力量想拦住德国人是不可能的,必须多管齐下才可以。于是乎在1906年的寒冬之中,徐杰的“训熊”计划正式开始,而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等一批俄**官也开始接受了他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学习和训练,而这次训练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战斗中活下来!
结果训练刚刚开始,就出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而这让蔡锷有些始料未及。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甲午之华夏新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甲午之华夏新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