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活在明朝 第239章

第239章

目录:活在明朝| 作者:海上中华鲟| 类别:武侠仙侠

    “我是谁并不重要,”进了门房,于新武自顾自地坐到了长条凳子上,“淳安这次发了发水,朝廷又要在这里实行改稻为桑,我就是想知道,既然你是新任知县,对淳安现在了解多少,有什么打算?”

    这人倒是有趣,一进门不寒暄反而直奔主题,秦密愣了愣,也不说话,只是抱着已经空了的水壶还往外倒着。/////

    “怎么,心里有顾忌?我是为你担心,现在的淳安只怕是个火坑,那么大个烂摊子要收拾,唉……”于新武这话半真半假,他一听说眼前这年近不惑的人就是新任淳安知县,一下子起了兴趣。钱宁的话依然在他的脑海回荡着。

    “难。\就这一个字。”秦密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脑袋在包裹里翻找着,他的记录全在一本小册子上面呢。

    “怎么个难法?能不能说给我听听?这个改稻为桑让我也很为难啊!”他笑了笑,靠着墙壁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

    “这个话你应该去问新任的杭州知府。咱俩只不过是个知县,又能做些什么?”秦密也笑了笑,眼神里闪过一丝疑惑。看这人的做派,似乎应该就是新任的杭州知府了,只是他不表明自己的身份,自己也不好揭穿。

    “我也是想听听你的说法,自己心里也好有个底。毕竟谁以前也没做过这件事,多问问,也免得自己犯错误嘛!”于新武笑着递过了自己的水壶。\

    “你真想听?想听真话还是假话?”秦密毫不客气地接过来就是一通海饮。这一路走的他是又渴又累,只想找个地方休息。

    “假话如何,真话又如何?”于新武摸不准他卖的什么药,只好问道。

    “在来的路上,我也去农村里仔细地看了看,问了问。假话就是:如今皇上圣德,下发了关于在浙江受灾地区进行改稻为桑国策的重要圣旨,各地官员无不大声叫好,举双手欢迎;为了保证改稻为桑又快又好的进行完,各地纷纷动员群众,要理解朝廷的难处,要为大明着想,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学习研讨皇上的圣旨,按照皇上他老人家的指示,把改稻为桑落实到实处,同时继续保持我大明得来不易的安定繁荣大好局面……”秦密张口就来,丝毫不带打稿的,只是他的目光始终集中在那个水壶上面。\

    “停!”于新武极为反感地插话道。他也不知道今天晚上怎么了,对这种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感到无比的虚假和厌恶,“真话是什么?”

    “真话?”秦密这才抬起脑袋戏谑地看了看他。还真少见,这年头居然还有不喜欢官样文章的人么?

    “听说这个以改兼振的方略就是新任杭州知府提出来的。\按照这个方略去做,淳安建德两个县的百姓把田都贱卖了,改稻为桑也就成了。到了那个时候,该发财的发财,该升官的升官,皆大欢喜,顶多老百姓等到余粮吃完后饿死而已。不过就两个县而已,就算是闹事也捅不破天。我这个新任知县也就可以拍拍屁股回京师等着砍脑袋了,不知那知府大人所说的两难自解是不是这么个意思?”秦密把他水壶里最后一点水也给喝完了,这才打了个空嗝慢悠悠地说道。

    于新武紧紧地盯着秦密,他是不是认出了自己的身份姑且不说,但凭着他对自己这个方略如此激烈反对的态度,倒有些出乎意料之外,逼问道:“阁下凭什么认为以改兼振的方略就一定会让老百姓饿死?”

    “今年当然不会,那些大户早就准备了粮,最多八石一亩,最少六石一亩。\灾民卖了粮怎么也能对付个十天半个月的。”秦密意犹未尽地把水壶还给了于新武。

    于新武有些震惊!最多八石一亩,最少六石一亩,这就意味着那些大户们买田的价格极其低廉,也就意味着百姓很有可能被逼反,他不敢相信地问道:“你怎么就知道官府会允许大户们用这么低的价格买田?”

    “这就是我要阁下去问新任知府的话嘛!”秦密拿出自己的记录看了几眼,开口道,“改字当头,不改就是抗拒国策,就是意图颠覆大明政权,这么大的帽子扣上去,哪个百姓受得了?可改了官府不贷粮,锅里就没有米,就要饿死人,你不反,我不反,别人呢?如果那位知府大人也是受灾百姓,家里十几张嘴等着吃饭,八石一亩或者六石一亩,他是卖还是不卖?”

    这话说的跟钱宁说的如出一辙。\于新武张口结舌地看着秦密,半天说不出话来。自己还在翰林院当个书生多好,干嘛要给陈于壁出主意?可既然想出了方略就要去实行,按照这个方略实行的话就要出问题,他鼻子上渗出了一丝汗水。这不是自己挖坑自己往下跳么?难道就没有弥补的机会么?

    正在尴尬的沉默中,书办拎着一壶茶走了进来,这回倒挺客气,居然还拿了两个干净的茶杯,还是银子的力量大啊!他一边倒茶一边说道:“两位也别见怪,这衙门大了,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等着喝茶的人多,干活的人少。\这么多的老爷来了,厨房茶房还在打牌逗乐,问要茶叶还要我自己去找,耽误了点时间,您二位千万别介意!好在我还随身带了一小袋今年新出的龙井,一旗一枪,精品不敢说,还算是上品的。都在下面当差也不容易,你们当个知县也得受苦受累,喝吧!”

    秦密看了看他递过来的这杯茶,又认真地看了看这书办一眼,叹息一声,接过了杯子道:“今晚来的老爷还挺多?”

    “那可不!”书办也难得有个人跟他说说话,他自己又看不起看门的守军,想起见到的形形的官员,眉飞色舞地道,“各个县的老爷都来了,今天可是何大人兼任巡抚的第一天,新官上任三把火,会是一定要开的!你们以后的日子还得靠他呢,谁又敢不放在心上?这不,早早地都在大堂候着呢!”

    “还在等着谁呢?难道还有人迟到?“于新武见状也不好继续刚才的话题,于是就无聊地问道。\

    “还能有谁,不就是那个新任杭州知府的翰林大老爷么?”书办今晚似乎在辕门守着确实无聊,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滔滔不绝地道,“咱可听说,浙江这次的国策还是他跟朝廷提出来的,朝廷也觉得这人有点想法,说不定哪,改稻为桑也就成了!于是就把他给派到杭州当知府,寻思着他能有更好的办法!可你看看,这都什么时候了,翰林大老爷还不来,里面急的都快凑桌打麻将了!”

    于新武毕竟是个学院派的书生,脸皮薄,听着书办的说法脸上一阵青一阵白,轻咳了一声,开口问道:“那你知道不知道,这官府其他人对这个……翰林大老爷的方略,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他在心底里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是对的,自己也是为了浙江着想,为了大明着想,初衷还是好的,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提出的方略被这些本地和尚给念歪?

    “呵呵……这位大人,小的似乎不该说这个吧?”书办嘿嘿地笑着,他也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

    “没关系!这不也是怕他来了咱们不适应嘛!您要是知道什么,先给咱们提个醒,也免得撞到那新任知府的火铳口上不是?”秦密也笑眯眯地开了口,同时也学着于新武递过去了一粒碎银子。可于新武总觉得,他的笑里面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

    一看见又有银子,书办的脸上笑开了花,今天晚上收获还是不错的嘛!他得意洋洋地看了两个人一眼道:“要我说,这个新任知府确实知道为咱们浙江着想!你琢磨吧,以改兼振,淳安建德发大水受灾的百姓这么多,那被水淹的田也多了去了!平常四十石,五十石一亩的田,到了这个时候不就便宜了吗?那些大户们要买的话,绝对超不过十石,撑死了也就八石!这多便宜啊!上哪去找这么好的事儿去?你要问百姓饿死了怎么办,我可告诉你,这些刁民,饿死一个少一个!没了粮食,他们就算是想闹事也得考虑考虑自己的肚子;就算不为自己肚子考虑,总要考虑自己的家人吧?总而言之,改稻为桑很快就能完成啦!二位也不必过于担心,布政使大人本来还反对,打算断咱们的财路,不过朝里已经跟他翻了脸了,不足为虑!该怎么来就怎么来!咱们这些在下面当差的要是不弄点好处,那简直对不起山高皇帝远!”

    连区区一个书办居然都有这等见识,秦密脸上的笑容更盛了,于新武却有些摇摇欲坠!这就是自己处心积虑思考多日的方略,这就是他们对方略的理解!这哪里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分明是一步步地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活在明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活在明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