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襄阳书院
目录:三国之刘欣篡汉| 作者:乱石兰竹| 类别:玄幻奇幻
第74章 襄阳书院
------------
这件事发生在冀州黄巾军中,对这次黄巾起义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那就是张角病死了。张角不仅是黄巾军的最高统帅,而且是黄巾军的精神领袖,更是黄巾军中唯一精通谋略的人。加入黄巾军中的读书人几乎没有,张角一死,黄巾军中剩下的都是些好勇半狠之辈了。
这次,朝廷在得知张角的死讯后,反应出奇地迅速,立即将正与颍川黄巾相对峙的皇甫嵩所率军队秘密抽调北上围攻冀州黄巾。此时,冀州黄巾已经在张梁的带领下退守广宗,黄巾军因为张角的死而士气低迷。得到增援而实力大增的官军乘其不备,深夜偷袭黄巾军营,黄巾军一时大乱,死伤无数,张梁也于敌军之中被皇甫嵩杀死。
广宗一战,黄巾死伤八万余人,元气大损,张角也惨遭剖棺戮尸。皇甫嵩大获全胜,继续追击冀州黄巾残部,将张宝所率黄巾残部围困在曲阳。冀州黄巾残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张宝率军数次突围,都被皇甫嵩设计击退。张宝也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身中数箭,拚死逃回曲阳,没几天便伤重不治而亡。张宝一死,冀州黄巾顿时群龙无首,如一盘散沙,皇甫嵩乘机发动突袭,一举攻克曲阳,黄巾被杀者十多万人。
皇甫嵩大胜的消息传至洛阳,刘宏大喜,下旨褒奖,又将冀州黄巾全军覆没的消息宣扬天下。消息传到颍川黄巾军中,弄得人心惶惶,波才与孙夏商议,想要向朝廷投降。
当时率领官军与黄巾对峙的朱儁和曹操,接到黄巾请降的书信,二人不敢自专,派快马上报朝廷。张让等人见到急报,对刘宏进言,不许黄巾投降,反而下令官军强攻颍川。
朱儁不得已,找曹操商议。曹操献计道:“朝廷既然不准黄巾投降,黄巾定然死战,为今之计,可三面强攻颍川,独留北门不攻,则黄巾势急,必从北门出逃,可于半路设下伏兵,则黄巾一战可灭。”朱儁采纳了曹操的计策,攻其三门而留一门,黄巾军果然弃城而走,朱儁率大军乘势夺下颍川。波才、孙夏带领黄巾五万余人逃出颍川城,行不多远,曹操率领伏兵杀出,后面朱儁也率兵紧追不舍,黄巾一时大乱,波才、孙夏也都死于乱军之中。
各地黄巾溃败的消息传到襄阳,全城一片欢腾,刘欣也下令全军放假三天,大事庆贺。烽火渐息,天下重归太平,刘欣主政下的荆襄五郡可谓喜事连连。
首先令刘欣兴奋的是襄阳三院——研究院、医学院、书院同时落成了。其实研究院、医学院早就开始运作了,这次只是进行一次搬家而已。
研究院最重要的成果便是襄纸的开发成功,现在正在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其他品种的纸张,尤其是一些生活用纸,因为没有餐巾纸、卫生纸这些日常生活用品,刘欣、马芸都感觉很不方便。过去是没有办法,现在既然有了造纸大师的传人在这里,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
研究院的另一项成果便是马镫,基本的样式已经做出来了,目前,那些能工巧匠们正在对如何将马蹬与马鞍有效组装到一起进行攻关,一旦研制成功,骑兵的战斗力将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此外,研究院还在研制、开发一些比较实用的民用物品,比如瓷器就是在刘欣的提议下进行开发的,虽然目前还没有生产出成品来,但是研究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还有如何酿造出度数更高的白酒来,也是研究院的课题之一。所有这些,刘欣都只是提出一个设想,至于具体怎么做,就不是他能解决的了,这就需要考验研究院里的这些工匠们的才智了。
而医学院方面的事情要简单一些,张机虽然才三十多岁,但他从幼时起便醉心医学,至今已经二十多年,医圣的名头可不是白给的。加上刘欣、马芸带来的一些现代医学知识,对张机也有很大启发,他的医术更是突飞猛进。张机收的弟子都是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刘欣又送来了一批妇女,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顺便跟着张机学习些妇科方面的知识。张机也成了襄阳城中比较忙碌的几个人之一。
刘欣今天带着大家前来就是为了参加襄阳书院落成典礼的。蔡邕清晨便带着一大群人守候在襄阳书院的门前,这些人都是他精心挑选的襄阳书院的先生们。
蔡邕今天的心情格外舒畅,他负责筹建多日的襄阳书院终于落成了,明天便是新学年开学的日子了。唯一的遗憾是天公似乎不作美,远方飘来一大片乌云,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好像快要下雨了。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近几年大汉的天气反常,这时候来场暴雨也并非没有可能。
蔡邕看见刘欣一行人走了过来,迎上前说道:“请主公主持襄阳书院的落成典礼。”
刘欣笑道:“伯喈先生,要论学问、名气,这里面你最大,这落成典礼还得请你亲自主持才好啊!”
襄阳书院确实倾注了蔡邕不少心血,所以他也不再推辞,欣然说道:“既然主公谦让,老朽就勉为其难吧。”
蔡邕说完,转身走到书院的门前,从一旁的士兵手中接过一根长竹竿,那大门的上方早就挂上了一块大匾,匾额上覆盖着红绸。蔡邕手中的竹竿轻轻一挑,红绸披向两边,露出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襄阳书院。这四个字是蔡邕用标准的隶书亲笔所写。旁边早有人点燃了两根爆竹,“噼里啪啦”一通响,众人一起鼓掌,荆州的襄阳书院正式落成了。
刘欣知道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了一些书院,比较著名的就是颍川书院,在历史上培养出了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不知道有没有毁于战火。刘欣热衷于成立襄阳书院,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自己以后争夺天下培养后备人才。
刘欣对着书院的大门左看右看,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看到大门两侧光秃秃的柱子,若有所悟,问道:“伯喈,这边怎么不弄一副对联呢?”
蔡邕自恃学识广薄,可这对联是什么东西,却没听说过,不由愣在那里:“对联是什么?”
沮授也感到奇怪,问道:“主公,对联不是到春节才贴上去吗?”
刘欣反正觉得自己游玩过的那些名胜古迹的大门外,常有一副对联,十分气派,不管怎么说,这个对联是不能省的,于是便胡乱解释一通:“春节贴的对联叫春联,书院嘛,可以写上一副激励学生用功读书的对联,让学生们在进出书院的时候都可以看到,从而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
蔡邕听了半天,还是不大明白这对联是个什么样子,自从在洛阳那一次以后,他对刘欣的才华倒是很有信心,于是谦虚地说道:“这对联还是请主公来想一想,如何?”
刘欣沉吟道:“好,那就让我来想一想。”
要说适合用在书院门前的对联,刘欣肚子里还真没有多少货。“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还是刘欣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里常挂的,用在这里似乎都不太好。
刘欣正在沉思,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沮授抬头看了看,说道:“主公,这天看样子要下雨了,我们还是先进去再说吧。”
刘欣也抬起头来,看了看,一片乌云压山城,这雨来势不小啊,于是点点头,说道:“恩,大家先进去躲躲雨。”
众人刚刚随着刘欣进了书院,天便完全黑了下来,只听得一声霹雳,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地上激起一阵尘烟。伴着一道道闪电,一阵阵雷声,天空像是裂开了无数道口子,雨点刹那间连成了线,再汇成一条条瀑布,倾泄在这片大地上。
蔡邕看着外面的倾盆大雨,有些遗憾地说道:“这鬼天气。”
刘欣却是一脸地淡然:“放心吧,乌云终归是遮不住太阳的。不过,这雨倒来得正是时候,我想起一副对联来。”
“哦!”蔡邕来了兴致,催促道:“那就请主公快点说吧,老朽洗耳恭听。”
刘欣摇头晃脑地说道:“这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众人齐声叫好,只有蔡邕沉默片刻,这才说道:“原来这就叫做对联。主公将读书声与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进一步联想到家国天下事,妙!妙!确实妙不可言!”
刘欣能听得出来,蔡邕这番话是发自内心的,不由暗自惭愧。这副对联他早就看到过,刚才自己想了半天竟然没有记起来,还是一场大雨唤起了他的记忆,如果马芸在这里,恐怕早就想到了,甚至还有比这更好的。
心中虽然惭愧,嘴上却不能露怯,刘欣只得继续说道:“我这副对联就是要提醒书院的所有学生,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要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只会读死书。”
这一席话说得大义凛然,让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书院里一时寂静了下来,只有外面的风雨仍肆无忌惮地敲打着书院的屋顶。
;
------------
这件事发生在冀州黄巾军中,对这次黄巾起义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那就是张角病死了。张角不仅是黄巾军的最高统帅,而且是黄巾军的精神领袖,更是黄巾军中唯一精通谋略的人。加入黄巾军中的读书人几乎没有,张角一死,黄巾军中剩下的都是些好勇半狠之辈了。
这次,朝廷在得知张角的死讯后,反应出奇地迅速,立即将正与颍川黄巾相对峙的皇甫嵩所率军队秘密抽调北上围攻冀州黄巾。此时,冀州黄巾已经在张梁的带领下退守广宗,黄巾军因为张角的死而士气低迷。得到增援而实力大增的官军乘其不备,深夜偷袭黄巾军营,黄巾军一时大乱,死伤无数,张梁也于敌军之中被皇甫嵩杀死。
广宗一战,黄巾死伤八万余人,元气大损,张角也惨遭剖棺戮尸。皇甫嵩大获全胜,继续追击冀州黄巾残部,将张宝所率黄巾残部围困在曲阳。冀州黄巾残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张宝率军数次突围,都被皇甫嵩设计击退。张宝也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身中数箭,拚死逃回曲阳,没几天便伤重不治而亡。张宝一死,冀州黄巾顿时群龙无首,如一盘散沙,皇甫嵩乘机发动突袭,一举攻克曲阳,黄巾被杀者十多万人。
皇甫嵩大胜的消息传至洛阳,刘宏大喜,下旨褒奖,又将冀州黄巾全军覆没的消息宣扬天下。消息传到颍川黄巾军中,弄得人心惶惶,波才与孙夏商议,想要向朝廷投降。
当时率领官军与黄巾对峙的朱儁和曹操,接到黄巾请降的书信,二人不敢自专,派快马上报朝廷。张让等人见到急报,对刘宏进言,不许黄巾投降,反而下令官军强攻颍川。
朱儁不得已,找曹操商议。曹操献计道:“朝廷既然不准黄巾投降,黄巾定然死战,为今之计,可三面强攻颍川,独留北门不攻,则黄巾势急,必从北门出逃,可于半路设下伏兵,则黄巾一战可灭。”朱儁采纳了曹操的计策,攻其三门而留一门,黄巾军果然弃城而走,朱儁率大军乘势夺下颍川。波才、孙夏带领黄巾五万余人逃出颍川城,行不多远,曹操率领伏兵杀出,后面朱儁也率兵紧追不舍,黄巾一时大乱,波才、孙夏也都死于乱军之中。
各地黄巾溃败的消息传到襄阳,全城一片欢腾,刘欣也下令全军放假三天,大事庆贺。烽火渐息,天下重归太平,刘欣主政下的荆襄五郡可谓喜事连连。
首先令刘欣兴奋的是襄阳三院——研究院、医学院、书院同时落成了。其实研究院、医学院早就开始运作了,这次只是进行一次搬家而已。
研究院最重要的成果便是襄纸的开发成功,现在正在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其他品种的纸张,尤其是一些生活用纸,因为没有餐巾纸、卫生纸这些日常生活用品,刘欣、马芸都感觉很不方便。过去是没有办法,现在既然有了造纸大师的传人在这里,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
研究院的另一项成果便是马镫,基本的样式已经做出来了,目前,那些能工巧匠们正在对如何将马蹬与马鞍有效组装到一起进行攻关,一旦研制成功,骑兵的战斗力将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此外,研究院还在研制、开发一些比较实用的民用物品,比如瓷器就是在刘欣的提议下进行开发的,虽然目前还没有生产出成品来,但是研究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还有如何酿造出度数更高的白酒来,也是研究院的课题之一。所有这些,刘欣都只是提出一个设想,至于具体怎么做,就不是他能解决的了,这就需要考验研究院里的这些工匠们的才智了。
而医学院方面的事情要简单一些,张机虽然才三十多岁,但他从幼时起便醉心医学,至今已经二十多年,医圣的名头可不是白给的。加上刘欣、马芸带来的一些现代医学知识,对张机也有很大启发,他的医术更是突飞猛进。张机收的弟子都是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刘欣又送来了一批妇女,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顺便跟着张机学习些妇科方面的知识。张机也成了襄阳城中比较忙碌的几个人之一。
刘欣今天带着大家前来就是为了参加襄阳书院落成典礼的。蔡邕清晨便带着一大群人守候在襄阳书院的门前,这些人都是他精心挑选的襄阳书院的先生们。
蔡邕今天的心情格外舒畅,他负责筹建多日的襄阳书院终于落成了,明天便是新学年开学的日子了。唯一的遗憾是天公似乎不作美,远方飘来一大片乌云,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好像快要下雨了。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近几年大汉的天气反常,这时候来场暴雨也并非没有可能。
蔡邕看见刘欣一行人走了过来,迎上前说道:“请主公主持襄阳书院的落成典礼。”
刘欣笑道:“伯喈先生,要论学问、名气,这里面你最大,这落成典礼还得请你亲自主持才好啊!”
襄阳书院确实倾注了蔡邕不少心血,所以他也不再推辞,欣然说道:“既然主公谦让,老朽就勉为其难吧。”
蔡邕说完,转身走到书院的门前,从一旁的士兵手中接过一根长竹竿,那大门的上方早就挂上了一块大匾,匾额上覆盖着红绸。蔡邕手中的竹竿轻轻一挑,红绸披向两边,露出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襄阳书院。这四个字是蔡邕用标准的隶书亲笔所写。旁边早有人点燃了两根爆竹,“噼里啪啦”一通响,众人一起鼓掌,荆州的襄阳书院正式落成了。
刘欣知道东汉末年已经出现了一些书院,比较著名的就是颍川书院,在历史上培养出了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不知道有没有毁于战火。刘欣热衷于成立襄阳书院,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自己以后争夺天下培养后备人才。
刘欣对着书院的大门左看右看,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看到大门两侧光秃秃的柱子,若有所悟,问道:“伯喈,这边怎么不弄一副对联呢?”
蔡邕自恃学识广薄,可这对联是什么东西,却没听说过,不由愣在那里:“对联是什么?”
沮授也感到奇怪,问道:“主公,对联不是到春节才贴上去吗?”
刘欣反正觉得自己游玩过的那些名胜古迹的大门外,常有一副对联,十分气派,不管怎么说,这个对联是不能省的,于是便胡乱解释一通:“春节贴的对联叫春联,书院嘛,可以写上一副激励学生用功读书的对联,让学生们在进出书院的时候都可以看到,从而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
蔡邕听了半天,还是不大明白这对联是个什么样子,自从在洛阳那一次以后,他对刘欣的才华倒是很有信心,于是谦虚地说道:“这对联还是请主公来想一想,如何?”
刘欣沉吟道:“好,那就让我来想一想。”
要说适合用在书院门前的对联,刘欣肚子里还真没有多少货。“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还是刘欣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里常挂的,用在这里似乎都不太好。
刘欣正在沉思,突然刮起一阵狂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沮授抬头看了看,说道:“主公,这天看样子要下雨了,我们还是先进去再说吧。”
刘欣也抬起头来,看了看,一片乌云压山城,这雨来势不小啊,于是点点头,说道:“恩,大家先进去躲躲雨。”
众人刚刚随着刘欣进了书院,天便完全黑了下来,只听得一声霹雳,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地上激起一阵尘烟。伴着一道道闪电,一阵阵雷声,天空像是裂开了无数道口子,雨点刹那间连成了线,再汇成一条条瀑布,倾泄在这片大地上。
蔡邕看着外面的倾盆大雨,有些遗憾地说道:“这鬼天气。”
刘欣却是一脸地淡然:“放心吧,乌云终归是遮不住太阳的。不过,这雨倒来得正是时候,我想起一副对联来。”
“哦!”蔡邕来了兴致,催促道:“那就请主公快点说吧,老朽洗耳恭听。”
刘欣摇头晃脑地说道:“这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众人齐声叫好,只有蔡邕沉默片刻,这才说道:“原来这就叫做对联。主公将读书声与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进一步联想到家国天下事,妙!妙!确实妙不可言!”
刘欣能听得出来,蔡邕这番话是发自内心的,不由暗自惭愧。这副对联他早就看到过,刚才自己想了半天竟然没有记起来,还是一场大雨唤起了他的记忆,如果马芸在这里,恐怕早就想到了,甚至还有比这更好的。
心中虽然惭愧,嘴上却不能露怯,刘欣只得继续说道:“我这副对联就是要提醒书院的所有学生,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要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只会读死书。”
这一席话说得大义凛然,让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书院里一时寂静了下来,只有外面的风雨仍肆无忌惮地敲打着书院的屋顶。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刘欣篡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刘欣篡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