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纨绔风流 第一百四十八章 历史会记住他所做的一切的
目录: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作者:黄昏前面| 类别:历史军事
洛阳,上阳宫,政事堂的议事厅。
尚书省在洛阳的官衙位于上阳宫内,这也是新的政事堂议事厅。在长安时候,政事堂的议事厅位于门下省内,宰相们商议重要事务皆在门下省,主持会议的是门下省的主官侍中。贺兰敏之被委以尚书左仆射后,尚书省的两位主官左、右仆射慢慢取代侍中成为百官之首,只是议事地方依然在门下省。旧制并不是那么容易改的,但百官随武则天来到洛阳后,随着许多制度的变动,议事的规则也随之改变,贺兰敏之在得武则天同意后,将政事堂的议事地点改在尚书省。
此举是遭到了一些人的微词,但武则天支持,门下省的两位主管裴行俭和暂摄守侍中的裴居道都没表示反对,中书令裴炎虽然持不同意见,另一名中书令李敬玄也与裴炎持相似意见,但其他宰相如狄仁杰、张柬之等皆赞成,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自此以后,政事堂议事皆到尚书省。
今日贺兰敏之刚刚召集了政事堂的众宰相们商议朝事,讨论了一些重要的大事,主要是下一年初将要施行的一系列新政。这些事已经讨论了多次,经过不少改动后,取得了共识,大伙基本都没意见,可以下最后的定论了。今日讨论结束,也做出了决定,并准备拟定规程,报禀皇帝李旦和太后武则天审议后,在元日大朝会上,以朝廷诏令的形式颁布实施。
做出决定后,贺兰敏之宣布散会。他自己再留下来,准备把今日政事堂议事的记录再校对一遍,再写一份详细的奏本,呈给武则天,并当面向武则天禀报这些事的最新进展。
刚刚让其他人散去,贺兰敏之提笔只写了两个字,户部尚书骆宾王就急匆匆地跑进来。喘着粗气向他禀报:“武仆射,好消息,惊天的好消息!”
提着笑的贺兰敏之惊异地抬起头。压低声音喝问道:“骆尚书,发生了什么事?”骆宾王一向沉着冷静,极少会有这样失态的情况出现。贺兰敏之知道这家伙手中接到什么特殊的大事了。
只是这是在政事堂议事厅,不能大声喧哗的地方,骆宾王还不是当朝宰相,虽然他是尚书省的六部尚书之一,但还是没资格到这里来的。这家伙公然闯到这里来,也可说明他遇到了大喜事,或者捡到了什么宝贝。
贺兰敏之的预料不差,骆宾王真的捡到了宝贝。
“武仆射,下官派出去的人搜集到了占城稻的种子,”骆宾王喘着气。非常兴奋地说道:“他们已经搜集了一定数量的种子,已经有很多种子运回到岭南一带,还有一批种子通过驿道送到长安来,已经送达户部,下官刚刚亲自验看了。你要不要去过目一下?!”
“真的?!”贺兰敏之闻之大喜。
在开始准备这些改革措施时候,贺兰敏之就和主管户部的骆宾王细细谈过作物种植的事,除了讨论改良种植方式,推广精耕细作,制作能深耕的犁具等事外,还重点讨论了作物种子的事。
后世时候贺兰敏之对历史还是挺感兴趣。属于那种在外行人面前是专家,在内行人面前只有半壶水水平的人物。虽然历史知识不是很丰富,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哪年发生了什么事,哪个人物的最终命运如何,但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还是略微知道的。就比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武则天夺位,李隆基从儿子手中抢女人并开创了开元盛世等比较著名的事件,当然那些有划时代的改良事件他也大概知道,占城稻的引进就是其中之一!
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以林邑国境内占城命名,这种水稻成熟周期极短,从种植到收割只需要五十天左右。占城稻不只生长周期短,而且其产量高、耐旱、又不容易有病虫害,不择地而生,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种植,并能获取丰收的一种稻种。
据贺兰敏之后世时候所知道的历史载,占城稻很早就在南亚一种气候温暖的地方种植,但直到北宋时期才被引起到江南一带,并经朝廷之手大范围地推广种植,并带来了田地的丰产,为有宋一代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宋的富庶与此稻种的引进有非常大的关系。
为了获取作物的丰收,引起这种稻种是非常迫切的事。但贺兰敏之也知道,在唐初时候,内地至少江南一带一定是没有的,他在了解情况后,也证实了这种猜想。
大唐境内大多地方都没这种稻种,想要种植占城稻,需要另想办法,获取种子。贺兰敏之也令户部尚书骆宾王主管此事,除传信给交州都督,让交州都督想尽办法获取此稻种外,还派得力人手前往林邑一带,以大唐朝廷的名义迫使林邑国王敬献稻种。努力没有白费,在骆宾王和他手下的努力下,通过交州的官员终于获取了上万斤的稻种,已经在运往内地的途中,明年就可以下种。
交州就是后世时候越南的首都河内,如今是在大唐的治下,是大唐直接治理的一个州,还真的幸运,后世的河内现在是中国人统治,通过这地方的官员,非常便利的获取了占城稻的种子。
听骆宾王说有种子通过驿站的快马送到洛阳来,惊喜之下的贺兰敏之当然想第一时间就看看这种神奇的稻种,这种在杂交水稻出来之前可以说是品质最优良之一的稻种究竟是怎么样的。
见贺兰敏之也如此惊喜,骆宾王更是兴奋,在陪贺兰敏之往户部驿馆去的路上,一个劲地向贺兰敏之说获取稻种的经过。获取的经过虽然并不艰难,但被骆宾王一说,倒成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一般,贺兰敏之在怀疑这家伙年轻时候有没过说过书。
两人很快就来到户部的驿馆,这是用来临时堆州各地送到户部东西的地方,通过驿站快马送来的几十斤稻种就放在那里,有多名军士严密看守,没有命令,寻常人是不可以接近的。
占城稻的稻子形状与普通的水稻稻米还是有区别的,与后世时候常见的水稻稻米也不太一样,但从表面上是看不出太多究竟来的,贺兰敏之捧着稻种看了一会,在看守军士的惊异目光中,示意骆宾王跟到他一边说话。
来到骆宾王处事的地方,贺兰敏之让几名主管农业的户部官员也一道来说事。
“骆尚书,过了年,你亲自带人寻一块良田,种植这些稻种,田要精耕,种子要细种,并要育秧,按从占城带回来的农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管理,待占城稻收割后,再种植一季晚稻,或者麦子,统计一下全年总产量是多少,并与邻近的稻田相比较,”贺兰敏之非常严肃地宣布了他的安排,“待明年年终,将这事向本官禀报,不得有误!”
骆宾王想不到贺兰敏之考虑的这么周到,没任何考虑就答应了。
“你令几名户部官员下到岭南、江南,在一些水土一般的地方择几地种植,这些地方可以种一季占城早稻,再种一季晚稻,晚稻收割后再种麦子,试试一年能不能种三季,再与其他种植单季的田比较一下亩产!”贺兰敏之说着,严肃的眼神在诸位官员脸上扫了一圈,再用更加严厉的声音说道:“这关系到以后我大唐农业方面政策的制度和修正,万不可出现失误,待明年年终,所有的收成情况都必须向本官报告!”
“下官明白!”骆宾王和其他几名户部官员齐声应令。他们虽然满腹疑惑,但不敢多问。
贺兰敏之也向其他大概解释了他这样的安排。
占城稻是早籼稻,也就是只能当早稻种植,而民间一般种植的水稻,有早籼稻,也有晚稻,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可以早晚稻先后种植,一年两季水稻,再加一季麦子,以获取更多的收成。
现在种植的情况基本是一年一熟,两熟的情况是有,但并不多见,这情况甚至在更南的南方都是如此,这也是导致粮食产出非常低的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后世江南的土地上是可以种植两季稻和一季麦子的,至少两熟是绝对可以种的。若所有田地种植情况都能改成两熟或者三熟,那粮食产量必将翻番。当然,要种植两熟水稻的话,这对水稻的稻种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管理也需要农户更加勤快和严谨,而且耕作技术的要求也不低,至少现在这样比较粗放的耕作技术那是肯定不行的。
贺兰敏之后世时候的老家在农村,自小下过地,种过田,对作物种植还是有点懂的,这些后世时候并不算丰富的经验,拿到一千多年前来使用,作用不可能没有的!
一番解释,户部的众官员听的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贺兰敏之这位从来没接触过农事的朝廷权臣,对农事种植技术竟然这般了解,包括骆宾王在内的所有户部官员都非常惭愧,他们一个劲地保证,绝不会让贺兰敏之失望的!
走出户部官衙时候,贺兰敏之心里可美滋滋的,甚至他眼前都浮现出满地都是粮食,多的无处堆放的景象,他相信他给大唐带来的巨大变化正在慢慢展开,历史会记住他所做的一切的……(未完待续)
尚书省在洛阳的官衙位于上阳宫内,这也是新的政事堂议事厅。在长安时候,政事堂的议事厅位于门下省内,宰相们商议重要事务皆在门下省,主持会议的是门下省的主官侍中。贺兰敏之被委以尚书左仆射后,尚书省的两位主官左、右仆射慢慢取代侍中成为百官之首,只是议事地方依然在门下省。旧制并不是那么容易改的,但百官随武则天来到洛阳后,随着许多制度的变动,议事的规则也随之改变,贺兰敏之在得武则天同意后,将政事堂的议事地点改在尚书省。
此举是遭到了一些人的微词,但武则天支持,门下省的两位主管裴行俭和暂摄守侍中的裴居道都没表示反对,中书令裴炎虽然持不同意见,另一名中书令李敬玄也与裴炎持相似意见,但其他宰相如狄仁杰、张柬之等皆赞成,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自此以后,政事堂议事皆到尚书省。
今日贺兰敏之刚刚召集了政事堂的众宰相们商议朝事,讨论了一些重要的大事,主要是下一年初将要施行的一系列新政。这些事已经讨论了多次,经过不少改动后,取得了共识,大伙基本都没意见,可以下最后的定论了。今日讨论结束,也做出了决定,并准备拟定规程,报禀皇帝李旦和太后武则天审议后,在元日大朝会上,以朝廷诏令的形式颁布实施。
做出决定后,贺兰敏之宣布散会。他自己再留下来,准备把今日政事堂议事的记录再校对一遍,再写一份详细的奏本,呈给武则天,并当面向武则天禀报这些事的最新进展。
刚刚让其他人散去,贺兰敏之提笔只写了两个字,户部尚书骆宾王就急匆匆地跑进来。喘着粗气向他禀报:“武仆射,好消息,惊天的好消息!”
提着笑的贺兰敏之惊异地抬起头。压低声音喝问道:“骆尚书,发生了什么事?”骆宾王一向沉着冷静,极少会有这样失态的情况出现。贺兰敏之知道这家伙手中接到什么特殊的大事了。
只是这是在政事堂议事厅,不能大声喧哗的地方,骆宾王还不是当朝宰相,虽然他是尚书省的六部尚书之一,但还是没资格到这里来的。这家伙公然闯到这里来,也可说明他遇到了大喜事,或者捡到了什么宝贝。
贺兰敏之的预料不差,骆宾王真的捡到了宝贝。
“武仆射,下官派出去的人搜集到了占城稻的种子,”骆宾王喘着气。非常兴奋地说道:“他们已经搜集了一定数量的种子,已经有很多种子运回到岭南一带,还有一批种子通过驿道送到长安来,已经送达户部,下官刚刚亲自验看了。你要不要去过目一下?!”
“真的?!”贺兰敏之闻之大喜。
在开始准备这些改革措施时候,贺兰敏之就和主管户部的骆宾王细细谈过作物种植的事,除了讨论改良种植方式,推广精耕细作,制作能深耕的犁具等事外,还重点讨论了作物种子的事。
后世时候贺兰敏之对历史还是挺感兴趣。属于那种在外行人面前是专家,在内行人面前只有半壶水水平的人物。虽然历史知识不是很丰富,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哪年发生了什么事,哪个人物的最终命运如何,但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还是略微知道的。就比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武则天夺位,李隆基从儿子手中抢女人并开创了开元盛世等比较著名的事件,当然那些有划时代的改良事件他也大概知道,占城稻的引进就是其中之一!
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以林邑国境内占城命名,这种水稻成熟周期极短,从种植到收割只需要五十天左右。占城稻不只生长周期短,而且其产量高、耐旱、又不容易有病虫害,不择地而生,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种植,并能获取丰收的一种稻种。
据贺兰敏之后世时候所知道的历史载,占城稻很早就在南亚一种气候温暖的地方种植,但直到北宋时期才被引起到江南一带,并经朝廷之手大范围地推广种植,并带来了田地的丰产,为有宋一代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宋的富庶与此稻种的引进有非常大的关系。
为了获取作物的丰收,引起这种稻种是非常迫切的事。但贺兰敏之也知道,在唐初时候,内地至少江南一带一定是没有的,他在了解情况后,也证实了这种猜想。
大唐境内大多地方都没这种稻种,想要种植占城稻,需要另想办法,获取种子。贺兰敏之也令户部尚书骆宾王主管此事,除传信给交州都督,让交州都督想尽办法获取此稻种外,还派得力人手前往林邑一带,以大唐朝廷的名义迫使林邑国王敬献稻种。努力没有白费,在骆宾王和他手下的努力下,通过交州的官员终于获取了上万斤的稻种,已经在运往内地的途中,明年就可以下种。
交州就是后世时候越南的首都河内,如今是在大唐的治下,是大唐直接治理的一个州,还真的幸运,后世的河内现在是中国人统治,通过这地方的官员,非常便利的获取了占城稻的种子。
听骆宾王说有种子通过驿站的快马送到洛阳来,惊喜之下的贺兰敏之当然想第一时间就看看这种神奇的稻种,这种在杂交水稻出来之前可以说是品质最优良之一的稻种究竟是怎么样的。
见贺兰敏之也如此惊喜,骆宾王更是兴奋,在陪贺兰敏之往户部驿馆去的路上,一个劲地向贺兰敏之说获取稻种的经过。获取的经过虽然并不艰难,但被骆宾王一说,倒成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一般,贺兰敏之在怀疑这家伙年轻时候有没过说过书。
两人很快就来到户部的驿馆,这是用来临时堆州各地送到户部东西的地方,通过驿站快马送来的几十斤稻种就放在那里,有多名军士严密看守,没有命令,寻常人是不可以接近的。
占城稻的稻子形状与普通的水稻稻米还是有区别的,与后世时候常见的水稻稻米也不太一样,但从表面上是看不出太多究竟来的,贺兰敏之捧着稻种看了一会,在看守军士的惊异目光中,示意骆宾王跟到他一边说话。
来到骆宾王处事的地方,贺兰敏之让几名主管农业的户部官员也一道来说事。
“骆尚书,过了年,你亲自带人寻一块良田,种植这些稻种,田要精耕,种子要细种,并要育秧,按从占城带回来的农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管理,待占城稻收割后,再种植一季晚稻,或者麦子,统计一下全年总产量是多少,并与邻近的稻田相比较,”贺兰敏之非常严肃地宣布了他的安排,“待明年年终,将这事向本官禀报,不得有误!”
骆宾王想不到贺兰敏之考虑的这么周到,没任何考虑就答应了。
“你令几名户部官员下到岭南、江南,在一些水土一般的地方择几地种植,这些地方可以种一季占城早稻,再种一季晚稻,晚稻收割后再种麦子,试试一年能不能种三季,再与其他种植单季的田比较一下亩产!”贺兰敏之说着,严肃的眼神在诸位官员脸上扫了一圈,再用更加严厉的声音说道:“这关系到以后我大唐农业方面政策的制度和修正,万不可出现失误,待明年年终,所有的收成情况都必须向本官报告!”
“下官明白!”骆宾王和其他几名户部官员齐声应令。他们虽然满腹疑惑,但不敢多问。
贺兰敏之也向其他大概解释了他这样的安排。
占城稻是早籼稻,也就是只能当早稻种植,而民间一般种植的水稻,有早籼稻,也有晚稻,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可以早晚稻先后种植,一年两季水稻,再加一季麦子,以获取更多的收成。
现在种植的情况基本是一年一熟,两熟的情况是有,但并不多见,这情况甚至在更南的南方都是如此,这也是导致粮食产出非常低的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后世江南的土地上是可以种植两季稻和一季麦子的,至少两熟是绝对可以种的。若所有田地种植情况都能改成两熟或者三熟,那粮食产量必将翻番。当然,要种植两熟水稻的话,这对水稻的稻种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管理也需要农户更加勤快和严谨,而且耕作技术的要求也不低,至少现在这样比较粗放的耕作技术那是肯定不行的。
贺兰敏之后世时候的老家在农村,自小下过地,种过田,对作物种植还是有点懂的,这些后世时候并不算丰富的经验,拿到一千多年前来使用,作用不可能没有的!
一番解释,户部的众官员听的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贺兰敏之这位从来没接触过农事的朝廷权臣,对农事种植技术竟然这般了解,包括骆宾王在内的所有户部官员都非常惭愧,他们一个劲地保证,绝不会让贺兰敏之失望的!
走出户部官衙时候,贺兰敏之心里可美滋滋的,甚至他眼前都浮现出满地都是粮食,多的无处堆放的景象,他相信他给大唐带来的巨大变化正在慢慢展开,历史会记住他所做的一切的……(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武唐第一风流纨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武唐第一风流纨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