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目录:大明总裁| 作者:金哨本无路| 类别:历史军事
七月二十三日,在哈斯罕关被攻占三十六天之后,鉴于旅顺清军各类火器弹药已经消耗殆尽,粮草也已告急,同时清军自以为造出了超口径炮弹和炸药包,在试验了两种武器的威力后,以为对付明军的铁甲战车已有克制之法,此外清军还准备了一些其他武器,虽然准备还嫌不足,但是旅顺的战况已经时不我待,于是,多尔衮亲率大军南下金州,准备与明军再来一场象松锦大战的殊死决战。
一开始,清军的作战计划不过是是让多铎领兵三万来援旅顺,救出阿济格所部,然后再诱敌深入,另外预设战场与明军决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旅顺传来的消息越来越让多尔衮忧心忡忡,明军攻下哈斯罕关之后,一天也没有停止向旅顺的阿济格所部进攻,最可恨的是,明军并不猛攻,而是不断地策动小型攻势,明军的补给畅通无阻,而阿济格所部被困在旅顺,无论陆路海路,都被明军切断,明军每日不断的攻势使得阿济格所部的弹药消耗已经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猴石山已经被明军攻到了半山腰以上,明军显然未尽全力,要不然绝不会是这么个打法。不过这样的打法让阿济格的清军分外难受,兵员不断损失,每日里都要损失几十百把号人,完全得不到补充,弹药也是每日消耗,也是单纯消耗而得不到任何补给,时间一久,便越来越难以为继,如今手下兵员已经不及两万,弹药更是捉襟见肘。阿济格所部,已尽显疲态,不能过多指望。[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多尔衮明知明军这是一个圈套,就是打的围城打援的主意,援军若是少了,就会变成添油战术,到时不仅救不回阿济格所部,还会搭上增援的三万清军。根据明清议和明朝一方提出的条件,很显然,明军胃口不小,大有不一举灭掉满清举族不肯甘休之意,如此,堂堂大清危矣!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以及洪承畴范文程几经计议,最后决定孤注一掷,如同松锦一战的成例,征发15岁以上到50岁的族人男子,同时向蒙古借兵,尽可能集结大清举族精锐,辅以蒙古骑兵,与明军再在金州决一雌雄。
蒙古其时也在应付李自成的北伐,只是蒙古一方并不与大顺军硬拼,虽然暂时丧失一些地盘,却并未伤及根本,蒙古人就这样凭着出色的机动力与大顺军周旋,大顺军一时也寻求不到蒙古主力决战。如今多尔衮差人来请援军,许诺战胜明军之后,就将回过头来偕同蒙古大军共同打败大顺军,之后再挥师北京,共享汉人的花花江山。如此一说,让蒙古人不能不动心。何况,蒙古人也明白“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经过一番计议,虽然大顺军正在寻求与蒙古大战,蒙古方面还是决定派出一万五千人援清。
多尔衮探知李自成并无趁机进攻山海关之意,立即就将山海关一线的大部分清军精锐撤下来,换上老幼残兵防守山海关,驻守山海关一线的人数也降到了八千人,只是继续虚张声势,好让大顺军不明就里。而朝鲜和珲春的东线,兵力不可能抽调,仍旧维持两万人马,以多尔衮看来,两万人马就算不能阻止吴三桂的进军,至少迟滞吴三桂的进攻是不成问题的。经过紧急动员,多尔衮集结了六万人马,会同蒙古人的一万五千人马,总计七万五千人马,浩浩荡荡,向金州方向杀来。而济尔哈朗率领一万老弱残兵,留守沈阳。
锦衣卫探知多尔衮征发满清举族战士,无论老幼,全部征发,将这消息及时传到了莱州。这事本就在明军参谋班子的意料之中,只是有两点未曾料到,一是清军竟敢大幅削减山海关方向守军,按道理,怎么说清军至少也得留两万人防守山海关方向吧。另一点是没有料到蒙古人会发出援兵,蒙古人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本应是自顾无暇,想不到竟然还能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国际主义精神!这只有一个解释,蒙古人对将他们赶出中原的大明恨之入骨,绝不愿意大明一举打败清军,然后得陇望蜀,直指蒙古人自己的地盘。
按照明军参谋班子的推演,阿济格的大约两万清军已经不足为虑,他们的火器弹药已经消耗得剩下不多了,所剩弹药已经不足以应付一场大战,而且,经过几个月的消耗战,虽然并无大败,但是吃了不少小败仗,如今已是兵疲将怠。所以,阿济格这一路人马,其战力要打折扣,两万明军应可足以应付。至于清军援军,顶多五万人马来援,最多有两万人马装备各式火器,装备精良的明军以五万五千人马迎敌,亦可大占上风。
待到七月十八,这才探得蒙古人来援,清军的援军应该在七万左右,这让崇祯感叹,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啊,于是,不得已,将作为预备队的另外一万人马也一并调往旅顺,使得旅顺总兵力上升到八万五千人,同时紧急调黄得功和高杰各一万人马前来莱州,作为战役预备队。至此为止,新军已经出动了八万人投入辽东战场,四川方面派去一万五千新军,台湾驻守了三千新军,招募训练的十二万新军如今只剩两万二千新军驻守南京,无论如何,再也不能抽调南京的新军了。实话实说,崇祯对于吴三桂、黄得功和高杰所部的战斗力,还是不怎么放心,虽然这些军队的将官也轮番到过南京参加轮训,军队的训练也参照新军训练大纲进行了一些训练,但是他们的战斗力究竟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崇祯实在没有信心。故此,真正的主力还是新军,骑兵则是以吴三桂的辽东骑兵为主,其中一万骑兵还以五千骑兵为一拨,在南京进行了短训和换装,这一万骑兵的战斗力应该是可以信任的,另外一万骑兵,崇祯只是用来追击清军,战斗力差点就差点,清军把背让给你,如果你还不敢扑上去给他一刀,那还谈什么“关宁铁骑”!至于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这些人虽然也请战,崇祯压根就瞧不上他们的军队,根本就不给他们机会。山东刘泽清的军队近在咫尺,崇祯只是安排他们提防大顺军以及协助粮草后勤。
不过,不能不提的是,大明几乎投入了水师70%的力量,包括郑森、郑芝豹在内,水师共投入了一万五千多人,投入战船达到了五百多艘,甚至还短暂征用了部分民船。为了封锁辽东半岛以及保证海上运输,水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七月二十三日下午,已经身在旅顺的崇祯收到了最新情报,关于清军援军的最终数字,竟然在八万左右,不少于七万五千,不超过八万五千。崇祯皱眉,心知这年代没有侦察卫星,要靠探子在已经处于戒严状态的沈阳了解到清军精确的出兵数字,无疑是痴人说梦。
针对最新的情况,崇祯不得不马上召集作战会议。作战会议在温泉不远处的明军前线指挥所进行,为了皇帝的安全起见,这个指挥所建在山坡上,是一个半地下的铁丝网混凝土建筑,外面用原木加固,后面挖有坑道,就算日本人的铁鸟光临,只要往坑道里一避,就能确保万无一失。
崇祯乍闻清军有可能达到八万五千,心中咯噔了一下,但是随即就变得兴奋起来,骨子里喜欢冒险的精神此时反而占了上风,所以,虽然消息不妙,崇祯的表情却看起来并不低落。崇祯环顾与会之人,说道:
“各位爱卿,情况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多尔衮的援军有可能是八万五千人,而不是我们事前估计的最多五万人,各位爱卿一起来议一议,看这个仗能不能打,怎么打?”
秦知勇第一个说道:
“启禀皇上,锦衣卫探得的这个数字,未必就很准确。自古兵不厌诈,清军虚张声势,本来只有五六万号称八九万,也属正常,从几个渠道收到的情报综合起来看,清军此次出兵应在七万左右。”
白衡度对于此战本就持慎重态度,故而接口说道:
“启禀皇上,臣以为,宁肯高估,不可少算,既然有消息说有可能是八万五千人,未必就是空穴来风,臣以为有必要就按清军援兵为八万五千人计算,以此修订作战计划。”
郭云龙刚从朝鲜方向调到旅顺负责指挥骑兵,急于想在皇上面前表现一番,故此说道:
“启禀皇上,臣以为,就算是鞑子来了八万五千人,也不足为惧。首先,被我军包围的阿济格两万鞑子,已是疲兵无疑,不堪一战。多尔衮带领的八万五千援军,火器有限,我军凭借新式的火器,即使不能以一敌二,两个对付三个应该不成问题。最起码,我军经过特训的一万骑兵,就可以顶得上至少一万五千鞑子骑兵。”
崇祯见每个人说话都要在前面加上“启禀皇上”,心道这跟后世动不动就在讲话的起首强加上“在xxxx的英明领导下”是一个腔调,于是笑道:
“这里议事,那个启禀什么的,就省了吧,直接说事。”
杜濬一向有些冒险,对于清军是七万还是八万并没有放在心上,于是说道:
“就算清军援军增加到八万五千人,臣以为也不必变更作战计划。我军只须梯次防守,利用火器优势和堑壕战逐次消耗清军,然后反戈一击,当可大胜清军。”
关赞唐依靠装甲车轻取哈斯罕关,如今心气正高,于是说道:
“我军在哈斯罕关,两辆装甲车就能收拾两百五十名鞑子骑兵,此次又有新的装甲车运到,只要有装甲车参战,我一万新军挡住两万清军不在话下。”
王夫之这段时间一直在零敲碎打,根本就没有过到瘾头,偏偏伤亡还不小,如今终于大战来临,止不住热血上涌,故而说道:
“阿济格所部,已经被我军打残了,只要一声令下,围歼阿济格两万清军,只须一万五千人马,再派上装甲车,我军就能将他们一举围歼。”
卫登则有些担忧同僚轻敌,于是说道:
“按道理我军有火力和装备优势,理论上以一敌二没有问题。不过卑职经历过在吕宋与日本人的海战,那一战,日军武器先进,一开始占尽上风,施琅抱定死战之心,不计代价与日军拼命,随着日本人的大铁船被炸,日军患得患失,最终退出战场,可见武器并不是决定的因素。清军亦有其优势,骑兵毕竟快似旋风,加上包围圈内的清军也一定会困兽犹斗,我军断不可轻敌。而且,此战伤亡必定不小,激战伤亡惨重之际,须得防止因一部畏战擅自脱离战场而引致全军溃败。切切!”
郭云龙昔日在松锦大战也是未战先怯的逃命者,虽然闻言心中愤愤,好像卫登就是冲着他说的一般,但郭云龙经历松锦之战惨败,痛定思痛,也知道卫登之话不假。郭云龙倒也光棍,当即说道:
“只要进攻军令一下,我骑兵一定有进无退,包括我在内的两万骑兵,如有未奉令而擅自后退者,定叫他被马蹄蹋为肉泥。”
此言一出,在场的将领均纷纷发誓,只要作战,就令行禁止,只要进攻,就有进无退。
崇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当下肃然道:
“大军作战,军纪必须从严,朕有言在先,任何人违反军纪,朕绝不轻饶。违令逃跑,定斩不饶!”
崇祯随即语调转为轻松,说道:
“清军此次来援,是想打一场豪赌的大战,面对于行将输光了的赌徒,我军大可不必恐惧,我军只要拿出足够的耐心,逐次防御,逐次消耗敌军,敢打硬仗,敢打恶仗,严肃军纪,战胜清军只是时间问题。清军既然是举倾国之兵前来决战,正好一战解决问题,打胜了这一仗,辽东就从此再无大仗可打,辽东旦夕可平。朕预祝各位成功!请记住,朕就在你们的身后,你们之中谁退下来,朕就会亲自顶上去。不过朕想,你们一定不会让朕失望的。”
一开始,清军的作战计划不过是是让多铎领兵三万来援旅顺,救出阿济格所部,然后再诱敌深入,另外预设战场与明军决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旅顺传来的消息越来越让多尔衮忧心忡忡,明军攻下哈斯罕关之后,一天也没有停止向旅顺的阿济格所部进攻,最可恨的是,明军并不猛攻,而是不断地策动小型攻势,明军的补给畅通无阻,而阿济格所部被困在旅顺,无论陆路海路,都被明军切断,明军每日不断的攻势使得阿济格所部的弹药消耗已经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猴石山已经被明军攻到了半山腰以上,明军显然未尽全力,要不然绝不会是这么个打法。不过这样的打法让阿济格的清军分外难受,兵员不断损失,每日里都要损失几十百把号人,完全得不到补充,弹药也是每日消耗,也是单纯消耗而得不到任何补给,时间一久,便越来越难以为继,如今手下兵员已经不及两万,弹药更是捉襟见肘。阿济格所部,已尽显疲态,不能过多指望。[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多尔衮明知明军这是一个圈套,就是打的围城打援的主意,援军若是少了,就会变成添油战术,到时不仅救不回阿济格所部,还会搭上增援的三万清军。根据明清议和明朝一方提出的条件,很显然,明军胃口不小,大有不一举灭掉满清举族不肯甘休之意,如此,堂堂大清危矣!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以及洪承畴范文程几经计议,最后决定孤注一掷,如同松锦一战的成例,征发15岁以上到50岁的族人男子,同时向蒙古借兵,尽可能集结大清举族精锐,辅以蒙古骑兵,与明军再在金州决一雌雄。
蒙古其时也在应付李自成的北伐,只是蒙古一方并不与大顺军硬拼,虽然暂时丧失一些地盘,却并未伤及根本,蒙古人就这样凭着出色的机动力与大顺军周旋,大顺军一时也寻求不到蒙古主力决战。如今多尔衮差人来请援军,许诺战胜明军之后,就将回过头来偕同蒙古大军共同打败大顺军,之后再挥师北京,共享汉人的花花江山。如此一说,让蒙古人不能不动心。何况,蒙古人也明白“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经过一番计议,虽然大顺军正在寻求与蒙古大战,蒙古方面还是决定派出一万五千人援清。
多尔衮探知李自成并无趁机进攻山海关之意,立即就将山海关一线的大部分清军精锐撤下来,换上老幼残兵防守山海关,驻守山海关一线的人数也降到了八千人,只是继续虚张声势,好让大顺军不明就里。而朝鲜和珲春的东线,兵力不可能抽调,仍旧维持两万人马,以多尔衮看来,两万人马就算不能阻止吴三桂的进军,至少迟滞吴三桂的进攻是不成问题的。经过紧急动员,多尔衮集结了六万人马,会同蒙古人的一万五千人马,总计七万五千人马,浩浩荡荡,向金州方向杀来。而济尔哈朗率领一万老弱残兵,留守沈阳。
锦衣卫探知多尔衮征发满清举族战士,无论老幼,全部征发,将这消息及时传到了莱州。这事本就在明军参谋班子的意料之中,只是有两点未曾料到,一是清军竟敢大幅削减山海关方向守军,按道理,怎么说清军至少也得留两万人防守山海关方向吧。另一点是没有料到蒙古人会发出援兵,蒙古人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本应是自顾无暇,想不到竟然还能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国际主义精神!这只有一个解释,蒙古人对将他们赶出中原的大明恨之入骨,绝不愿意大明一举打败清军,然后得陇望蜀,直指蒙古人自己的地盘。
按照明军参谋班子的推演,阿济格的大约两万清军已经不足为虑,他们的火器弹药已经消耗得剩下不多了,所剩弹药已经不足以应付一场大战,而且,经过几个月的消耗战,虽然并无大败,但是吃了不少小败仗,如今已是兵疲将怠。所以,阿济格这一路人马,其战力要打折扣,两万明军应可足以应付。至于清军援军,顶多五万人马来援,最多有两万人马装备各式火器,装备精良的明军以五万五千人马迎敌,亦可大占上风。
待到七月十八,这才探得蒙古人来援,清军的援军应该在七万左右,这让崇祯感叹,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啊,于是,不得已,将作为预备队的另外一万人马也一并调往旅顺,使得旅顺总兵力上升到八万五千人,同时紧急调黄得功和高杰各一万人马前来莱州,作为战役预备队。至此为止,新军已经出动了八万人投入辽东战场,四川方面派去一万五千新军,台湾驻守了三千新军,招募训练的十二万新军如今只剩两万二千新军驻守南京,无论如何,再也不能抽调南京的新军了。实话实说,崇祯对于吴三桂、黄得功和高杰所部的战斗力,还是不怎么放心,虽然这些军队的将官也轮番到过南京参加轮训,军队的训练也参照新军训练大纲进行了一些训练,但是他们的战斗力究竟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崇祯实在没有信心。故此,真正的主力还是新军,骑兵则是以吴三桂的辽东骑兵为主,其中一万骑兵还以五千骑兵为一拨,在南京进行了短训和换装,这一万骑兵的战斗力应该是可以信任的,另外一万骑兵,崇祯只是用来追击清军,战斗力差点就差点,清军把背让给你,如果你还不敢扑上去给他一刀,那还谈什么“关宁铁骑”!至于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这些人虽然也请战,崇祯压根就瞧不上他们的军队,根本就不给他们机会。山东刘泽清的军队近在咫尺,崇祯只是安排他们提防大顺军以及协助粮草后勤。
不过,不能不提的是,大明几乎投入了水师70%的力量,包括郑森、郑芝豹在内,水师共投入了一万五千多人,投入战船达到了五百多艘,甚至还短暂征用了部分民船。为了封锁辽东半岛以及保证海上运输,水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七月二十三日下午,已经身在旅顺的崇祯收到了最新情报,关于清军援军的最终数字,竟然在八万左右,不少于七万五千,不超过八万五千。崇祯皱眉,心知这年代没有侦察卫星,要靠探子在已经处于戒严状态的沈阳了解到清军精确的出兵数字,无疑是痴人说梦。
针对最新的情况,崇祯不得不马上召集作战会议。作战会议在温泉不远处的明军前线指挥所进行,为了皇帝的安全起见,这个指挥所建在山坡上,是一个半地下的铁丝网混凝土建筑,外面用原木加固,后面挖有坑道,就算日本人的铁鸟光临,只要往坑道里一避,就能确保万无一失。
崇祯乍闻清军有可能达到八万五千,心中咯噔了一下,但是随即就变得兴奋起来,骨子里喜欢冒险的精神此时反而占了上风,所以,虽然消息不妙,崇祯的表情却看起来并不低落。崇祯环顾与会之人,说道:
“各位爱卿,情况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多尔衮的援军有可能是八万五千人,而不是我们事前估计的最多五万人,各位爱卿一起来议一议,看这个仗能不能打,怎么打?”
秦知勇第一个说道:
“启禀皇上,锦衣卫探得的这个数字,未必就很准确。自古兵不厌诈,清军虚张声势,本来只有五六万号称八九万,也属正常,从几个渠道收到的情报综合起来看,清军此次出兵应在七万左右。”
白衡度对于此战本就持慎重态度,故而接口说道:
“启禀皇上,臣以为,宁肯高估,不可少算,既然有消息说有可能是八万五千人,未必就是空穴来风,臣以为有必要就按清军援兵为八万五千人计算,以此修订作战计划。”
郭云龙刚从朝鲜方向调到旅顺负责指挥骑兵,急于想在皇上面前表现一番,故此说道:
“启禀皇上,臣以为,就算是鞑子来了八万五千人,也不足为惧。首先,被我军包围的阿济格两万鞑子,已是疲兵无疑,不堪一战。多尔衮带领的八万五千援军,火器有限,我军凭借新式的火器,即使不能以一敌二,两个对付三个应该不成问题。最起码,我军经过特训的一万骑兵,就可以顶得上至少一万五千鞑子骑兵。”
崇祯见每个人说话都要在前面加上“启禀皇上”,心道这跟后世动不动就在讲话的起首强加上“在xxxx的英明领导下”是一个腔调,于是笑道:
“这里议事,那个启禀什么的,就省了吧,直接说事。”
杜濬一向有些冒险,对于清军是七万还是八万并没有放在心上,于是说道:
“就算清军援军增加到八万五千人,臣以为也不必变更作战计划。我军只须梯次防守,利用火器优势和堑壕战逐次消耗清军,然后反戈一击,当可大胜清军。”
关赞唐依靠装甲车轻取哈斯罕关,如今心气正高,于是说道:
“我军在哈斯罕关,两辆装甲车就能收拾两百五十名鞑子骑兵,此次又有新的装甲车运到,只要有装甲车参战,我一万新军挡住两万清军不在话下。”
王夫之这段时间一直在零敲碎打,根本就没有过到瘾头,偏偏伤亡还不小,如今终于大战来临,止不住热血上涌,故而说道:
“阿济格所部,已经被我军打残了,只要一声令下,围歼阿济格两万清军,只须一万五千人马,再派上装甲车,我军就能将他们一举围歼。”
卫登则有些担忧同僚轻敌,于是说道:
“按道理我军有火力和装备优势,理论上以一敌二没有问题。不过卑职经历过在吕宋与日本人的海战,那一战,日军武器先进,一开始占尽上风,施琅抱定死战之心,不计代价与日军拼命,随着日本人的大铁船被炸,日军患得患失,最终退出战场,可见武器并不是决定的因素。清军亦有其优势,骑兵毕竟快似旋风,加上包围圈内的清军也一定会困兽犹斗,我军断不可轻敌。而且,此战伤亡必定不小,激战伤亡惨重之际,须得防止因一部畏战擅自脱离战场而引致全军溃败。切切!”
郭云龙昔日在松锦大战也是未战先怯的逃命者,虽然闻言心中愤愤,好像卫登就是冲着他说的一般,但郭云龙经历松锦之战惨败,痛定思痛,也知道卫登之话不假。郭云龙倒也光棍,当即说道:
“只要进攻军令一下,我骑兵一定有进无退,包括我在内的两万骑兵,如有未奉令而擅自后退者,定叫他被马蹄蹋为肉泥。”
此言一出,在场的将领均纷纷发誓,只要作战,就令行禁止,只要进攻,就有进无退。
崇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当下肃然道:
“大军作战,军纪必须从严,朕有言在先,任何人违反军纪,朕绝不轻饶。违令逃跑,定斩不饶!”
崇祯随即语调转为轻松,说道:
“清军此次来援,是想打一场豪赌的大战,面对于行将输光了的赌徒,我军大可不必恐惧,我军只要拿出足够的耐心,逐次防御,逐次消耗敌军,敢打硬仗,敢打恶仗,严肃军纪,战胜清军只是时间问题。清军既然是举倾国之兵前来决战,正好一战解决问题,打胜了这一仗,辽东就从此再无大仗可打,辽东旦夕可平。朕预祝各位成功!请记住,朕就在你们的身后,你们之中谁退下来,朕就会亲自顶上去。不过朕想,你们一定不会让朕失望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总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总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