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兴复汉家业 第三百三十一章 山雨欲来(下)
目录:惊雷入汉| 作者:乾坤不动| 类别: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13-03-20
戎国,带方。
戎国之主王戎亲自率领古察那等文物二三十人出城五里迎接大晋来使,沿途更是有国内百姓夹道欢迎,可谓是给足了面子排场十足。
晋国使臣荣晦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远远的见了,忍不住点头道:“陛下有旨使我等依循礼数,汝等切莫坏了国家威严。”随行的文武大都是寻常之辈,见使臣有吩咐都忙不迭的应承着。
这一路北上甚是辛苦,沿途的郡县不见待使臣大人,遭罪的只有这些随行的下属。作为代表晋国皇帝司马攸的使臣,荣晦虽然有些威风,却是少了威严。加之沿途郡县早得朝中密令,皆是给些气受,荣晦这性子如何忍得了?
奈何自己初次出使,秉承圣命,大庭广众之下不敢发作,唯有忍气吞声到了落脚之处,关上房门才敢吐出胸中恶气!这一路行过来跟随作伴的文武吏卒是没少挨骂,荣晦每到一处必然客客气气依足了礼数,然途中没了外人自然是拿手下人做出气筒。
被荣晦欺负一道的随从们此时争先恐后的唯唯诺诺,这般逆来顺受的样子看在荣晦眼中,不由得心中气息稍顺。
依照两国的礼数在城外一番寒暄,荣晦与戎国之王同乘一车进入了带方城中。夹道的百姓纷纷欢呼雷动,表现的十分热情,荣晦看在眼中喜在脸上,心中不禁飘飘然,顿感身价倍增!
那王戎昔年也是魏国的名士,其声望可谓朝中少有之辈,如此身份地位即便是今时今日在晋国之内也超然众人之上。荣晦能和这样的人物同坐,虽说是对方看在自己晋国使臣的面子上,可也觉得脸上容光焕发甚是精神。
见荣晦如此,王戎表面上客气非常,心中却是暗生疑虑。朝中名士何其多也,晋帝司马攸派遣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出使到此,这是何故?莫不是晋人对待戎国的态度开始冷漠,或是有其他的打算不成?
眼下戎国的状况与晋国倒是不同,王戎无意隐瞒即将到来的大战,更是有意散播这般消息。国内的百姓们异族之人倒是早知如此,可汉人们听闻了这等消息可谓是晴天霹雳一般!
从大魏子民便做大晋子民,又从大晋子民成为汉朝的百姓,如今鬼使神差的做了异族的臣民,让人脑袋昏昏一时难以接受。好在戎国的异族统治者据说乃是当年的魏国名臣王戎,对待汉人的政策还算宽松,也少有歧视之分。
能够好好的过日子,安居乐业,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可谓是最大的幸福,比什么都好。
好日子刚刚有个盼头,匈奴人竟然要杀来!?虽然国家没有细说,但看样子八成是戎国这些异族之辈的原因才引来了匈奴人。问题是这事儿大家都是猜测,话由家中的长辈口中说出,一家人就算不是深信不疑也信了个七八分。无形之中对待异族的态度又开始慢慢的冷漠。
然而这戎国的统治下想跑是不可能的,不跑只能留在城中坚守。打起仗来依靠的还是这些异族军队,汉人的军队也在组建之中,但新兵操练起来能够达到什么水准还是未知之数。
从猜疑不信任与逐渐的融合凝聚,这一过程出人意料的快,因为没有人想死,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生存!!
王戎这一招可谓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戎国的情况不像是晋国又或汉朝。各族人等与汉人杂居一处,平时虽然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但到了危机之时显然双方的契合度并不高。
危难关头情绪上涌,国内这么多的汉人如何镇压得过来,分神分力不说,等于是自毁长城一般。
先行把消息传出,手中有全部的力量来防止发生意外,时间久了百姓也就想明白了,只要戎国的官吏能够一碗水尽量端平,想必汉人也没有什么奢求。凝聚各族的力量一心护卫戎国,这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生存下去,更是给晋国看看戎国的实力!
证明自身的价值,才是不被大国抛弃的唯一方式。一旦失去了价值,自然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选择。
汉人的心情写在脸上,那是期盼晋国可以伸出援手的表情,更是看到了胜利曙光的神态。有晋国伸手帮忙,就算塞外的匈奴人杀过来,也并非是没有一战之力。当年河北之地,辽东之地,还不是晋国铁骑杀退的塞外各族?
来到王府之中,自然是设宴款待为晋国使臣荣晦接风洗尘。酒席之上戎国文武一一做过介绍,推杯换盏间套问荣晦的底细。荣晦是何许人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此行的目的,晋国皇帝司马攸在得知北方形势后究竟要作何打算。
那荣晦一路上都没有受到这般规格的待遇,此时甚是享受,同时暗恨燕王司马机等人。自己在燕王的馆驿住了两天两夜,也是没能见到燕王的人,甚至连个传话的都没有。
几次派人传递话语,希望可以拜见燕王一面都是徒劳无功,那消息好似石沉大海般的没了后续,让荣晦简直气炸了肺,却又是无可奈何。那馆驿外是燕王的卫兵守护,说是保护皇帝的使臣,实际上做什么没人知晓——但荣晦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唯有悻悻的赶赴戎国。
一来二去,荣晦都是恪守礼节,只是晋帝司马攸并没有交代什么,戎国文武一番询问自己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戎国文武都不是什么好糊弄的,说来说去这使者仍是不肯吐露口风,甚至没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岂非是戏弄我等?
荣晦脾气不好,各族人物比荣晦脾气不好的大有人在,风言风语,刻薄之言渐渐的占据了主流,就算荣晦尽力克制也是按耐不住心头怒火了!更何况荣晦本来就不是心胸宽广的人物……
为了在晋国之人面前有所表现,在座的戎国文武或许不是国内最为核心的人员,却个个都通晓儒家文化,汉人文化,有的甚至就是当年跟随王戎一切远征塞外的汉人官吏。
这些人尽量展示自己的手段,那荣晦却是个素来听人使唤的小人。位列朝班之前不过是普通的军官而已,巧舌狡辩倒是可以,但言辞不登大雅之堂,顿时被众人谈论得脸色通红,一脸怒色!
一路走来便是不顺,而今又被戎国之人羞辱一番,荣晦一股火气撞头而上,便在大庭广众之下拿出了高人一等的态度。自己是晋国皇帝的使者,这些人不过是蛮夷之辈罢了……
种族之论乃是两国最为忌讳的话题,谈兄弟之国,朋友之邦都可以,内中隐含着种族之别。可不加修饰的拿出来**裸的说事儿,这是戎国之人无法容忍的,一场混乱便在这大厅上展开。
那异族之辈哪个种族的都有,素来便是悍勇无比,即便是文官模样的也是徒手杀人好不眨眼的家伙。荣晦初时气焰极高,可对方杀气一出,心中顿时凉了一大截……把陛下的嘱托搞砸了不说,说不定还把小命儿搭在这儿了……
从始至终王戎都是一言未发静静看着发生的一切,也没有阻止的用意,待派人送走了荣晦后,王戎方才召集文武淡淡的道:“此人德行学识无一可以为使,晋帝偏偏派遣此人前来,尔等可知其用意?”
古察那抱拳道:“晋帝意在试探,此乃一石二鸟之计也!”
王戎见状文武中尚有人不解,于是微微笑道:“你且说来听听。”
古察那心中本是有所疑虑,待王戎发问后方才确定了心中所想,于是道:“晋帝之意在于刺激大王,观察大王态度,借此来论定如何对待两国关系此乃用意一也;荣晦此人虽无可品之处,却也未必没有过人之处,我等若是处置不当便落下口实在晋人手中,此乃他日晋人寻衅之借口也,更是晋人用意之二。”
王戎点了点头道:“不错!晋帝有心联合我戎国,却是怕我等实力不济;有心想吞掉我等,又是怕晋国力有未逮,此等心思首尾两端,足见其难成大事也!然我国之补给战力,皆须仰赖晋人,此时当是容忍而非争执,待危机过了从长计议不迟!”
古察那道:“大王既然洞悉其用意,此时当发力也,坐实两国联盟,及早准备一切。”
王戎笑道:“本王正有此意,古察那你留守在此,我亲自送晋国使臣返回辽东,顺便会一会燕王!”
半日的光景便抵达了晋国境内,荣晦纵然脾气再大,在王戎这一国之主面前仍是谦卑不敢作态。自己在戎国所做所言也并非是没有过失之处,如今返回晋国,晋帝司马攸当如何处置自己,一想起来此事当真是心中七上八下的好似脚踩棉花没深没浅。
数百卫队保护着王戎进入晋国境内,晋国方面早有探马得知,燕王司马机率领三千人马亲自前来迎接王戎!
……
晋国的兵马陆续向河北撤退,粮草辎重也是开始转移起来,只有北海以及濮阳还在屯驻人马。不过两处地界都是遭到连番的大战损兵折将无数,此时修补城墙处理伤患,更要掩埋尸体收拾战场。
经过几场鏖战兵将都是累的体力透支,收拾起来也不是很麻利,晋军一边预防汉军杀来,一边也在思考汉人退兵的用意在哪里。明明是晋军全线撤退落入了下风,汉军何以不动声色的也撤走了?
这等大好时机都眼睁睁的错过,看来汉人自有一番打算才是。
濮阳的苟晞,张方等人尽数被调回河北,北海的马隆也是赶赴邺都商讨军情,只要是级别的足够的将领都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与汉军还有黄河天险做隔,与塞外的匈奴是绝对没有任何缓冲余地的。
那塞外各族当年在中原尤其是河北之地所作所为令人发指,更与汉人结下了血海深仇,而今匈奴统一了塞外各族势力,窥视河北之心昭然若揭。就算没有王戎这一伙儿,多半也是不肯放过晋国的。
一想起当年异族的暴/行,多半人是心有余悸的,尤其是参与过河北之战的晋国兵将都不想再次面对那样的对手。要知道当时是许多种族先行撤走,与晋人作战的乃是一部分异族人马罢了。
如今匈奴之主刘渊号令塞外各族,此番再次交手对方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一个庞大的集团势力!!
晋人匆匆的退走了,汉军也是奉命罢兵退回各处。
诸葛瞻心中虽然不快,却也知道陛下远在南方将圣旨传来,必然是有了紧要的事情。更何况大将军姜维坐镇许昌统一调度,与陛下颇有默契,放过晋人一马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汉人的儒家文化并不是一个扩张型的文化,对于争夺华夏大地是有兴趣,可中国以外的地方并非那么感兴趣的。汉帝刘禅集权在身,已然夺取了印州以及中国南部的数十个小国,加上辽东以东的倭国高句丽等等,若是拿下了河北之后,大汉王朝的版图比起东汉时期要扩大了不少。
对外的扩张已然是不符合众人的心思,将对外扩张放在了平定河北之前更是让一些文武官员感到不满。华夏以外都是蛮夷之地,不服王化,这种土地和百姓有什么好的?统一华夏大陆才是正途啊!
如此情绪一定会有,但也要看内中缘由是什么,能过在朝中站稳脚跟的都不是鲁莽之辈。汉帝刘禅素来南征北战高瞻远瞩,既然决定了这样做,必然有其道理和理由所在。
姜维给出的答案虽然不能尽如人意,却也让人心中多少有那么几分气愤之意。塞外的形势在这些年可谓风云变幻,匈奴之主刘渊在前次大战中保全了自身实力,并且对元气大伤的塞外个族纷纷下手,而今已然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
塞外几乎没有了刘渊的用武之地,那么接下来的目标便显而易见了,塞外各族要入侵华夏大陆,要先踏平河北,再渡黄河!
同为汉人,自然对此感到恼怒,只是汉朝在刘禅的治理下外来之人日益居多,就算是最为固执的官吏也是习惯了各族人种,如此一来虽然是愤恨,心情并不一样。
晋人后院起火是好事儿,汉军若是渡江北上便是良机!不过这么明显的战略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与效果。打垮了晋国,没等汉军喘息便要面对塞外的各族人马,这不是划算的买卖。
坐山观虎,让晋人于匈奴拼个你死我活,然后再谋取渔翁之利显然要高明的多。休养生息是关键,更关键的是汉帝刘禅要在南方用兵!!
印州是大汉目前与海外诸国往来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附近的几个国家竟然够胆来试探汉人,如此宵小之辈不震慑一番怎可?
要对南方用兵,能够抽调的便是南方诸国以及南蛮,川中,荆州,江南等地的兵力。这几乎调动了大半个汉朝的领土,因此全国的兵力都要进行重新的部署与分配。
说起来容易,将消息传到各处并不是容易的时而,各路人马频繁调动之下也容易使人心不安。
与晋国的大战汉军逐渐占据上风,此时收兵虽然感到些许的遗憾,然汉军本就折损了不少精兵良将,继续打下去恐怕就没了与塞外异族叫板的资本。匈奴铁骑闻名天下,加上塞外各族的特殊兵种,一旦交手恐怕是大面积的作战。
晋国的战斗力虽然不差,可想要抵抗塞外各族并不是容易的事儿。在得知了消息后汉朝文武在心中都不禁把晋国与匈奴做起比较,无疑后者更为可怕!!
晋国使者向雄渡江飘然而至,寻的是大汉皇帝,可去的却是许昌!
两国交锋死伤无数,向雄对此似乎不以为意,只是带了不足十人的队伍而来,让沿途的汉朝郡县感到惊奇之余更是赞叹不已。
中原乃是汉家地界,若是想杀你晋国使臣,就算你有成百上千乃至过万的军队护送又有什么用?反倒不如好似向雄这般的洒然而来的好。也有人不禁把向雄与裴秀比较起来,谋略技巧不是向雄所擅长的东西,但向雄为人正派素有大名,此番前来定是准备周全。
晋人面临北方的战事,此时求和与临时抱佛脚无异,可事到如今也只有硬着头皮前来求和。作为晋国使者的向雄还没有赶到许昌,晋国派人求和一事儿已然传得沸沸扬扬。
中原百姓听闻这般消息,谁还不知道这中原铁定是汉朝的?心怀叵测的,怀有二心的顿时开始老实起来。不过何攀广布人手四处寻找晋人的奸细细作,就算这些人老实下来,但曾经留下的线索仍是被汉人最后绳之以法的有利证据和途径,可谓是悔不当初啊……
与此同时,身在南方的襄王刘动四处散播消息,汉朝天子对于印州之乱甚是恼怒,准备聚集大军二十万征讨印州西方的罗马帝国诸省,对其进行制裁!!
〖∷〗
戎国,带方。
戎国之主王戎亲自率领古察那等文物二三十人出城五里迎接大晋来使,沿途更是有国内百姓夹道欢迎,可谓是给足了面子排场十足。
晋国使臣荣晦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远远的见了,忍不住点头道:“陛下有旨使我等依循礼数,汝等切莫坏了国家威严。”随行的文武大都是寻常之辈,见使臣有吩咐都忙不迭的应承着。
这一路北上甚是辛苦,沿途的郡县不见待使臣大人,遭罪的只有这些随行的下属。作为代表晋国皇帝司马攸的使臣,荣晦虽然有些威风,却是少了威严。加之沿途郡县早得朝中密令,皆是给些气受,荣晦这性子如何忍得了?
奈何自己初次出使,秉承圣命,大庭广众之下不敢发作,唯有忍气吞声到了落脚之处,关上房门才敢吐出胸中恶气!这一路行过来跟随作伴的文武吏卒是没少挨骂,荣晦每到一处必然客客气气依足了礼数,然途中没了外人自然是拿手下人做出气筒。
被荣晦欺负一道的随从们此时争先恐后的唯唯诺诺,这般逆来顺受的样子看在荣晦眼中,不由得心中气息稍顺。
依照两国的礼数在城外一番寒暄,荣晦与戎国之王同乘一车进入了带方城中。夹道的百姓纷纷欢呼雷动,表现的十分热情,荣晦看在眼中喜在脸上,心中不禁飘飘然,顿感身价倍增!
那王戎昔年也是魏国的名士,其声望可谓朝中少有之辈,如此身份地位即便是今时今日在晋国之内也超然众人之上。荣晦能和这样的人物同坐,虽说是对方看在自己晋国使臣的面子上,可也觉得脸上容光焕发甚是精神。
见荣晦如此,王戎表面上客气非常,心中却是暗生疑虑。朝中名士何其多也,晋帝司马攸派遣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出使到此,这是何故?莫不是晋人对待戎国的态度开始冷漠,或是有其他的打算不成?
眼下戎国的状况与晋国倒是不同,王戎无意隐瞒即将到来的大战,更是有意散播这般消息。国内的百姓们异族之人倒是早知如此,可汉人们听闻了这等消息可谓是晴天霹雳一般!
从大魏子民便做大晋子民,又从大晋子民成为汉朝的百姓,如今鬼使神差的做了异族的臣民,让人脑袋昏昏一时难以接受。好在戎国的异族统治者据说乃是当年的魏国名臣王戎,对待汉人的政策还算宽松,也少有歧视之分。
能够好好的过日子,安居乐业,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可谓是最大的幸福,比什么都好。
好日子刚刚有个盼头,匈奴人竟然要杀来!?虽然国家没有细说,但看样子八成是戎国这些异族之辈的原因才引来了匈奴人。问题是这事儿大家都是猜测,话由家中的长辈口中说出,一家人就算不是深信不疑也信了个七八分。无形之中对待异族的态度又开始慢慢的冷漠。
然而这戎国的统治下想跑是不可能的,不跑只能留在城中坚守。打起仗来依靠的还是这些异族军队,汉人的军队也在组建之中,但新兵操练起来能够达到什么水准还是未知之数。
从猜疑不信任与逐渐的融合凝聚,这一过程出人意料的快,因为没有人想死,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生存!!
王戎这一招可谓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戎国的情况不像是晋国又或汉朝。各族人等与汉人杂居一处,平时虽然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但到了危机之时显然双方的契合度并不高。
危难关头情绪上涌,国内这么多的汉人如何镇压得过来,分神分力不说,等于是自毁长城一般。
先行把消息传出,手中有全部的力量来防止发生意外,时间久了百姓也就想明白了,只要戎国的官吏能够一碗水尽量端平,想必汉人也没有什么奢求。凝聚各族的力量一心护卫戎国,这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生存下去,更是给晋国看看戎国的实力!
证明自身的价值,才是不被大国抛弃的唯一方式。一旦失去了价值,自然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选择。
汉人的心情写在脸上,那是期盼晋国可以伸出援手的表情,更是看到了胜利曙光的神态。有晋国伸手帮忙,就算塞外的匈奴人杀过来,也并非是没有一战之力。当年河北之地,辽东之地,还不是晋国铁骑杀退的塞外各族?
来到王府之中,自然是设宴款待为晋国使臣荣晦接风洗尘。酒席之上戎国文武一一做过介绍,推杯换盏间套问荣晦的底细。荣晦是何许人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此行的目的,晋国皇帝司马攸在得知北方形势后究竟要作何打算。
那荣晦一路上都没有受到这般规格的待遇,此时甚是享受,同时暗恨燕王司马机等人。自己在燕王的馆驿住了两天两夜,也是没能见到燕王的人,甚至连个传话的都没有。
几次派人传递话语,希望可以拜见燕王一面都是徒劳无功,那消息好似石沉大海般的没了后续,让荣晦简直气炸了肺,却又是无可奈何。那馆驿外是燕王的卫兵守护,说是保护皇帝的使臣,实际上做什么没人知晓——但荣晦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唯有悻悻的赶赴戎国。
一来二去,荣晦都是恪守礼节,只是晋帝司马攸并没有交代什么,戎国文武一番询问自己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戎国文武都不是什么好糊弄的,说来说去这使者仍是不肯吐露口风,甚至没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岂非是戏弄我等?
荣晦脾气不好,各族人物比荣晦脾气不好的大有人在,风言风语,刻薄之言渐渐的占据了主流,就算荣晦尽力克制也是按耐不住心头怒火了!更何况荣晦本来就不是心胸宽广的人物……
为了在晋国之人面前有所表现,在座的戎国文武或许不是国内最为核心的人员,却个个都通晓儒家文化,汉人文化,有的甚至就是当年跟随王戎一切远征塞外的汉人官吏。
这些人尽量展示自己的手段,那荣晦却是个素来听人使唤的小人。位列朝班之前不过是普通的军官而已,巧舌狡辩倒是可以,但言辞不登大雅之堂,顿时被众人谈论得脸色通红,一脸怒色!
一路走来便是不顺,而今又被戎国之人羞辱一番,荣晦一股火气撞头而上,便在大庭广众之下拿出了高人一等的态度。自己是晋国皇帝的使者,这些人不过是蛮夷之辈罢了……
种族之论乃是两国最为忌讳的话题,谈兄弟之国,朋友之邦都可以,内中隐含着种族之别。可不加修饰的拿出来**裸的说事儿,这是戎国之人无法容忍的,一场混乱便在这大厅上展开。
那异族之辈哪个种族的都有,素来便是悍勇无比,即便是文官模样的也是徒手杀人好不眨眼的家伙。荣晦初时气焰极高,可对方杀气一出,心中顿时凉了一大截……把陛下的嘱托搞砸了不说,说不定还把小命儿搭在这儿了……
从始至终王戎都是一言未发静静看着发生的一切,也没有阻止的用意,待派人送走了荣晦后,王戎方才召集文武淡淡的道:“此人德行学识无一可以为使,晋帝偏偏派遣此人前来,尔等可知其用意?”
古察那抱拳道:“晋帝意在试探,此乃一石二鸟之计也!”
王戎见状文武中尚有人不解,于是微微笑道:“你且说来听听。”
古察那心中本是有所疑虑,待王戎发问后方才确定了心中所想,于是道:“晋帝之意在于刺激大王,观察大王态度,借此来论定如何对待两国关系此乃用意一也;荣晦此人虽无可品之处,却也未必没有过人之处,我等若是处置不当便落下口实在晋人手中,此乃他日晋人寻衅之借口也,更是晋人用意之二。”
王戎点了点头道:“不错!晋帝有心联合我戎国,却是怕我等实力不济;有心想吞掉我等,又是怕晋国力有未逮,此等心思首尾两端,足见其难成大事也!然我国之补给战力,皆须仰赖晋人,此时当是容忍而非争执,待危机过了从长计议不迟!”
古察那道:“大王既然洞悉其用意,此时当发力也,坐实两国联盟,及早准备一切。”
王戎笑道:“本王正有此意,古察那你留守在此,我亲自送晋国使臣返回辽东,顺便会一会燕王!”
半日的光景便抵达了晋国境内,荣晦纵然脾气再大,在王戎这一国之主面前仍是谦卑不敢作态。自己在戎国所做所言也并非是没有过失之处,如今返回晋国,晋帝司马攸当如何处置自己,一想起来此事当真是心中七上八下的好似脚踩棉花没深没浅。
数百卫队保护着王戎进入晋国境内,晋国方面早有探马得知,燕王司马机率领三千人马亲自前来迎接王戎!
……
晋国的兵马陆续向河北撤退,粮草辎重也是开始转移起来,只有北海以及濮阳还在屯驻人马。不过两处地界都是遭到连番的大战损兵折将无数,此时修补城墙处理伤患,更要掩埋尸体收拾战场。
经过几场鏖战兵将都是累的体力透支,收拾起来也不是很麻利,晋军一边预防汉军杀来,一边也在思考汉人退兵的用意在哪里。明明是晋军全线撤退落入了下风,汉军何以不动声色的也撤走了?
这等大好时机都眼睁睁的错过,看来汉人自有一番打算才是。
濮阳的苟晞,张方等人尽数被调回河北,北海的马隆也是赶赴邺都商讨军情,只要是级别的足够的将领都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与汉军还有黄河天险做隔,与塞外的匈奴是绝对没有任何缓冲余地的。
那塞外各族当年在中原尤其是河北之地所作所为令人发指,更与汉人结下了血海深仇,而今匈奴统一了塞外各族势力,窥视河北之心昭然若揭。就算没有王戎这一伙儿,多半也是不肯放过晋国的。
一想起当年异族的暴/行,多半人是心有余悸的,尤其是参与过河北之战的晋国兵将都不想再次面对那样的对手。要知道当时是许多种族先行撤走,与晋人作战的乃是一部分异族人马罢了。
如今匈奴之主刘渊号令塞外各族,此番再次交手对方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一个庞大的集团势力!!
晋人匆匆的退走了,汉军也是奉命罢兵退回各处。
诸葛瞻心中虽然不快,却也知道陛下远在南方将圣旨传来,必然是有了紧要的事情。更何况大将军姜维坐镇许昌统一调度,与陛下颇有默契,放过晋人一马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汉人的儒家文化并不是一个扩张型的文化,对于争夺华夏大地是有兴趣,可中国以外的地方并非那么感兴趣的。汉帝刘禅集权在身,已然夺取了印州以及中国南部的数十个小国,加上辽东以东的倭国高句丽等等,若是拿下了河北之后,大汉王朝的版图比起东汉时期要扩大了不少。
对外的扩张已然是不符合众人的心思,将对外扩张放在了平定河北之前更是让一些文武官员感到不满。华夏以外都是蛮夷之地,不服王化,这种土地和百姓有什么好的?统一华夏大陆才是正途啊!
如此情绪一定会有,但也要看内中缘由是什么,能过在朝中站稳脚跟的都不是鲁莽之辈。汉帝刘禅素来南征北战高瞻远瞩,既然决定了这样做,必然有其道理和理由所在。
姜维给出的答案虽然不能尽如人意,却也让人心中多少有那么几分气愤之意。塞外的形势在这些年可谓风云变幻,匈奴之主刘渊在前次大战中保全了自身实力,并且对元气大伤的塞外个族纷纷下手,而今已然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
塞外几乎没有了刘渊的用武之地,那么接下来的目标便显而易见了,塞外各族要入侵华夏大陆,要先踏平河北,再渡黄河!
同为汉人,自然对此感到恼怒,只是汉朝在刘禅的治理下外来之人日益居多,就算是最为固执的官吏也是习惯了各族人种,如此一来虽然是愤恨,心情并不一样。
晋人后院起火是好事儿,汉军若是渡江北上便是良机!不过这么明显的战略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与效果。打垮了晋国,没等汉军喘息便要面对塞外的各族人马,这不是划算的买卖。
坐山观虎,让晋人于匈奴拼个你死我活,然后再谋取渔翁之利显然要高明的多。休养生息是关键,更关键的是汉帝刘禅要在南方用兵!!
印州是大汉目前与海外诸国往来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附近的几个国家竟然够胆来试探汉人,如此宵小之辈不震慑一番怎可?
要对南方用兵,能够抽调的便是南方诸国以及南蛮,川中,荆州,江南等地的兵力。这几乎调动了大半个汉朝的领土,因此全国的兵力都要进行重新的部署与分配。
说起来容易,将消息传到各处并不是容易的时而,各路人马频繁调动之下也容易使人心不安。
与晋国的大战汉军逐渐占据上风,此时收兵虽然感到些许的遗憾,然汉军本就折损了不少精兵良将,继续打下去恐怕就没了与塞外异族叫板的资本。匈奴铁骑闻名天下,加上塞外各族的特殊兵种,一旦交手恐怕是大面积的作战。
晋国的战斗力虽然不差,可想要抵抗塞外各族并不是容易的事儿。在得知了消息后汉朝文武在心中都不禁把晋国与匈奴做起比较,无疑后者更为可怕!!
晋国使者向雄渡江飘然而至,寻的是大汉皇帝,可去的却是许昌!
两国交锋死伤无数,向雄对此似乎不以为意,只是带了不足十人的队伍而来,让沿途的汉朝郡县感到惊奇之余更是赞叹不已。
中原乃是汉家地界,若是想杀你晋国使臣,就算你有成百上千乃至过万的军队护送又有什么用?反倒不如好似向雄这般的洒然而来的好。也有人不禁把向雄与裴秀比较起来,谋略技巧不是向雄所擅长的东西,但向雄为人正派素有大名,此番前来定是准备周全。
晋人面临北方的战事,此时求和与临时抱佛脚无异,可事到如今也只有硬着头皮前来求和。作为晋国使者的向雄还没有赶到许昌,晋国派人求和一事儿已然传得沸沸扬扬。
中原百姓听闻这般消息,谁还不知道这中原铁定是汉朝的?心怀叵测的,怀有二心的顿时开始老实起来。不过何攀广布人手四处寻找晋人的奸细细作,就算这些人老实下来,但曾经留下的线索仍是被汉人最后绳之以法的有利证据和途径,可谓是悔不当初啊……
与此同时,身在南方的襄王刘动四处散播消息,汉朝天子对于印州之乱甚是恼怒,准备聚集大军二十万征讨印州西方的罗马帝国诸省,对其进行制裁!!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惊雷入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惊雷入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