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赵武挥鞭 第一百零七章 杀机毕露(三)
目录:赵氏为王| 作者:牧江南| 类别:历史军事
赵信下台迎了上去,到那华服中年人身前躬身行礼道;“末将赵信,参见燕王。”
姬职微笑着扶起赵信,笑道:“赵都尉不必如此多礼,此处并非朝堂,大家随意些好。”
姬职虽然贵为燕王,却并非赵信的君主,所以赵信对他到也没什么畏惧之心,见他如此通情达理,便也笑了笑,不再拘礼。
看着燕王身旁不远处燕国侍卫持剑警惕十足的打量着周边,几十名侍卫呈死四散型将姬职围在中间,若有赵军士卒不小心靠近,这些虎背熊腰的燕国大汉们则毫不客气的用身子拦住他们。所以台下虽然人头涌动,姬职这边倒是清静的很,普通的赵卒见这些燕国人服饰华丽,大多也猜到了其大有来头,都知情识趣的不去招惹这些燕人。
赵信目光望向这些燕国武士,见他们大多目光锐利、身材魁梧,心知这些人恐怕都是燕国的高手,否则也绝对轮不到他们来保护燕王。
姬职目光中颇有兴趣的看着赵信道:“没想到赵都尉小小年纪,武艺竟已如此高强,当真是英雄出少年,我们这些人不服老不行呀。”
赵信笑了笑,拱手对姬职道;“王上,你怎么有如此闲情雅致来观看角力呢。”
姬职微微一笑,道;“我是本是打算前往秦国使团拜访泾阳君的,正好路过此处见这里热闹得很,就意思好奇心起了过来凑个热闹,也幸好如此,否则还看见不到赵都尉如此神勇。”
“王上过奖了,这些不过是粗鄙的角力,仅供军中娱乐所用,上不了场面的。”
姬职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语气中颇有感慨的说道;“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可今日见你们赵军士卒如此热衷此道,这才有些领悟其中道理。”
“想我燕国虽是小国,却也是带甲五十万,兵力并不弱于你们赵国多少,但论起战力,确实相差甚远。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燕国武风不盛,士卒多慵懒,你说的这些军中比试虽然上不了的大场面,却能够极好的提高军队的活力和士气。”
赵信听完姬职的一番话,倒是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个平时高高在上的燕国之主会跟自己说这么一番掏心置腹的话,心中倒是有些起疑。当下也不好多问,只是低着眼静静的听着。
姬职一边说话时一边注视着赵信,却并没有从他脸上看到想要的感动神色,心中不由有些失望。
姬职并没有骗赵信,他确实是前去拜访泾阳君时从这里碰巧路过。无意中望向台上,认出了正在比武的那名少年正是一直跟随在主父身边赵信,不由生起了兴趣,便停了下来驻足围观。
待看见赵信身手如此了得,姬职便动了些念头,想要将他招揽到燕国中去。虽然他也知道赵信是主父的近臣,但却坚信凭借着自己的诚意一定能让其打动。至于出身与家族的影响,那是完全不用考虑的东西,
要知道在大争之世的战国时代,各国的人才流动非常频繁,正所谓‘士无定主’。魏国人在秦国为相,楚国人在齐国为将,这些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即便是公族中人,在外国担任要职也是寻常之事。远的不说,就说芈太后和他的两个弟弟,本身就是楚国公族,但秦国蚕食楚国的国策却丝毫不受其影响。
所以姬职虽然猜到赵信姓赵,十有八九是赵国宗室的旁支子弟,但仍然心存招揽之心。
这便是战国时代的特殊性,由于长期的战争拉锯,各国的国土疆域变化十分频繁,昨日还是楚人,今日可能就已经身在秦国的治下了。所以士子之间的国家观念十分淡薄,魏人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理所当然的去秦国齐国寻找机会。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能得到君主的赏识,一展才华并引以为知己,远远胜于家国带来的归属感。
所以姬职见赵信面色丝毫不为所动,心中不由微微失望。面上却不露声色,依然笑吟吟的看着赵信道;“寡人要去秦营,赵都尉若是无事的话,不妨陪寡人走上一段路,可好?”
既然燕王有请,赵信自然不回绝。然心中摸不准姬职突然对自己这么亲热的愿意,但还是微笑着躬身道;“谨遵王命。”
秦国使团驻扎的营地离这里并不是太远,所以姬职并未骑马,而是步行过去。路上姬职亲热的抓着赵信的手臂,两人并肩而行。
“赵都尉可是公族中人?”路上姬职笑着问道。
赵信犹豫了一下,坦诚道;“算的上是吧,不过因为隔得太远了,血脉已经单薄。”
“哦?”姬职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笑道;“隔得多远?”
“末将是襄子七世孙。”
“襄子。”姬职面色一震,惊道;“可是那晋阳之战水淹智伯的襄子?”
“正是。”听到祖先的光辉事迹,赵信心中自然得意,咧了咧嘴,笑着点了点头。
姬职赞道;“原来是襄子之后,难怪你小小年纪,就已如此出众,这么说来你的家族在赵国定然人丁兴旺了。”
说到这姬职语气一黯,心知若是赵信家族的势力在本国庞大的话,那势必难以劝服他出走燕国。
却见赵信摇了摇头道;“我们这支人丁不兴,到我祖父那代开始便是一脉单传,如今也就仅存我一家了。”
姬职闻言心中一动,不露声色的叹了口气,唏嘘道;“想当年赵襄子何等英明神武,若不是他力挽狂澜说服韩魏二氏共灭智氏,哪会有如今韩魏赵三家之势。所以赵国立国称王,最大的功劳当是襄子。只可惜却晚年拘泥于小节,让位于兄长的子嗣,让自己的子孙趋于消亡,当真可叹呀,否则今日谁为赵王还真不好。”
赵信笑了笑,却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目光转向前专心看路。
姬职这番话中挑拨意味十足,让赵信心中不由生出警觉。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个燕王屈尊降贵、有意结交自己绝不是偶然,定是有所图谋。
姬职见赵信非但没有露出不甘之色,反而闭嘴不再多说,心知此事宜缓不宜急,太过于直接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便也不再说这些了,只是拉着赵信随意的说笑着,心情到似十分愉悦。
说笑之间,秦国使团的营地便已经到达。在秦人营外守卫的赵军统领见是都尉赵信亲自领人来,便匆匆迎了上来。
“卑职参见都尉。”那赵将微微屈身行礼。他虽不认得姬职,但见姬职衣着不凡,气质更是让人折服,便知此人非富即贵,便也躬身行礼,姬职则微笑浅浅回礼。
赵信点了点头,便问道那统领;“泾阳君在吗?”
“在,泾阳君午后回营就未再出门,想来此刻定是在帐中。”
“替我传告泾阳君,就是燕王来访。”
听说这中年男人是燕人,那赵军统领微微一惊,旋即躬身行礼道:“卑职参见燕王,不知燕王驾到,如有得罪,还请见谅。”
姬职到是没什么架子,只是微笑着扶起统领,笑道;“寡人事先并未通传,不知者无罪。”
没想到堂堂燕王如此和颜悦色,那统领倒是有些惊讶,忍不住多看了姬职几眼,这才派人回营禀告泾阳君。
姬职微笑着扶起赵信,笑道:“赵都尉不必如此多礼,此处并非朝堂,大家随意些好。”
姬职虽然贵为燕王,却并非赵信的君主,所以赵信对他到也没什么畏惧之心,见他如此通情达理,便也笑了笑,不再拘礼。
看着燕王身旁不远处燕国侍卫持剑警惕十足的打量着周边,几十名侍卫呈死四散型将姬职围在中间,若有赵军士卒不小心靠近,这些虎背熊腰的燕国大汉们则毫不客气的用身子拦住他们。所以台下虽然人头涌动,姬职这边倒是清静的很,普通的赵卒见这些燕国人服饰华丽,大多也猜到了其大有来头,都知情识趣的不去招惹这些燕人。
赵信目光望向这些燕国武士,见他们大多目光锐利、身材魁梧,心知这些人恐怕都是燕国的高手,否则也绝对轮不到他们来保护燕王。
姬职目光中颇有兴趣的看着赵信道:“没想到赵都尉小小年纪,武艺竟已如此高强,当真是英雄出少年,我们这些人不服老不行呀。”
赵信笑了笑,拱手对姬职道;“王上,你怎么有如此闲情雅致来观看角力呢。”
姬职微微一笑,道;“我是本是打算前往秦国使团拜访泾阳君的,正好路过此处见这里热闹得很,就意思好奇心起了过来凑个热闹,也幸好如此,否则还看见不到赵都尉如此神勇。”
“王上过奖了,这些不过是粗鄙的角力,仅供军中娱乐所用,上不了场面的。”
姬职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语气中颇有感慨的说道;“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可今日见你们赵军士卒如此热衷此道,这才有些领悟其中道理。”
“想我燕国虽是小国,却也是带甲五十万,兵力并不弱于你们赵国多少,但论起战力,确实相差甚远。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燕国武风不盛,士卒多慵懒,你说的这些军中比试虽然上不了的大场面,却能够极好的提高军队的活力和士气。”
赵信听完姬职的一番话,倒是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个平时高高在上的燕国之主会跟自己说这么一番掏心置腹的话,心中倒是有些起疑。当下也不好多问,只是低着眼静静的听着。
姬职一边说话时一边注视着赵信,却并没有从他脸上看到想要的感动神色,心中不由有些失望。
姬职并没有骗赵信,他确实是前去拜访泾阳君时从这里碰巧路过。无意中望向台上,认出了正在比武的那名少年正是一直跟随在主父身边赵信,不由生起了兴趣,便停了下来驻足围观。
待看见赵信身手如此了得,姬职便动了些念头,想要将他招揽到燕国中去。虽然他也知道赵信是主父的近臣,但却坚信凭借着自己的诚意一定能让其打动。至于出身与家族的影响,那是完全不用考虑的东西,
要知道在大争之世的战国时代,各国的人才流动非常频繁,正所谓‘士无定主’。魏国人在秦国为相,楚国人在齐国为将,这些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即便是公族中人,在外国担任要职也是寻常之事。远的不说,就说芈太后和他的两个弟弟,本身就是楚国公族,但秦国蚕食楚国的国策却丝毫不受其影响。
所以姬职虽然猜到赵信姓赵,十有八九是赵国宗室的旁支子弟,但仍然心存招揽之心。
这便是战国时代的特殊性,由于长期的战争拉锯,各国的国土疆域变化十分频繁,昨日还是楚人,今日可能就已经身在秦国的治下了。所以士子之间的国家观念十分淡薄,魏人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理所当然的去秦国齐国寻找机会。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能得到君主的赏识,一展才华并引以为知己,远远胜于家国带来的归属感。
所以姬职见赵信面色丝毫不为所动,心中不由微微失望。面上却不露声色,依然笑吟吟的看着赵信道;“寡人要去秦营,赵都尉若是无事的话,不妨陪寡人走上一段路,可好?”
既然燕王有请,赵信自然不回绝。然心中摸不准姬职突然对自己这么亲热的愿意,但还是微笑着躬身道;“谨遵王命。”
秦国使团驻扎的营地离这里并不是太远,所以姬职并未骑马,而是步行过去。路上姬职亲热的抓着赵信的手臂,两人并肩而行。
“赵都尉可是公族中人?”路上姬职笑着问道。
赵信犹豫了一下,坦诚道;“算的上是吧,不过因为隔得太远了,血脉已经单薄。”
“哦?”姬职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笑道;“隔得多远?”
“末将是襄子七世孙。”
“襄子。”姬职面色一震,惊道;“可是那晋阳之战水淹智伯的襄子?”
“正是。”听到祖先的光辉事迹,赵信心中自然得意,咧了咧嘴,笑着点了点头。
姬职赞道;“原来是襄子之后,难怪你小小年纪,就已如此出众,这么说来你的家族在赵国定然人丁兴旺了。”
说到这姬职语气一黯,心知若是赵信家族的势力在本国庞大的话,那势必难以劝服他出走燕国。
却见赵信摇了摇头道;“我们这支人丁不兴,到我祖父那代开始便是一脉单传,如今也就仅存我一家了。”
姬职闻言心中一动,不露声色的叹了口气,唏嘘道;“想当年赵襄子何等英明神武,若不是他力挽狂澜说服韩魏二氏共灭智氏,哪会有如今韩魏赵三家之势。所以赵国立国称王,最大的功劳当是襄子。只可惜却晚年拘泥于小节,让位于兄长的子嗣,让自己的子孙趋于消亡,当真可叹呀,否则今日谁为赵王还真不好。”
赵信笑了笑,却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目光转向前专心看路。
姬职这番话中挑拨意味十足,让赵信心中不由生出警觉。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个燕王屈尊降贵、有意结交自己绝不是偶然,定是有所图谋。
姬职见赵信非但没有露出不甘之色,反而闭嘴不再多说,心知此事宜缓不宜急,太过于直接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便也不再说这些了,只是拉着赵信随意的说笑着,心情到似十分愉悦。
说笑之间,秦国使团的营地便已经到达。在秦人营外守卫的赵军统领见是都尉赵信亲自领人来,便匆匆迎了上来。
“卑职参见都尉。”那赵将微微屈身行礼。他虽不认得姬职,但见姬职衣着不凡,气质更是让人折服,便知此人非富即贵,便也躬身行礼,姬职则微笑浅浅回礼。
赵信点了点头,便问道那统领;“泾阳君在吗?”
“在,泾阳君午后回营就未再出门,想来此刻定是在帐中。”
“替我传告泾阳君,就是燕王来访。”
听说这中年男人是燕人,那赵军统领微微一惊,旋即躬身行礼道:“卑职参见燕王,不知燕王驾到,如有得罪,还请见谅。”
姬职到是没什么架子,只是微笑着扶起统领,笑道;“寡人事先并未通传,不知者无罪。”
没想到堂堂燕王如此和颜悦色,那统领倒是有些惊讶,忍不住多看了姬职几眼,这才派人回营禀告泾阳君。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赵氏为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赵氏为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