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赵武挥鞭 第一百六十五章 激流涌动(二十四)
目录:赵氏为王| 作者:牧江南| 类别:历史军事
赵信沉吟许久,想着怎么跟李跻解释这其中微妙的关系。思来虑去,还是决定不跟他挑明这些,毕竟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赵国的社稷并没有什么异动。
所以赵信只是笑了笑了道;“这个说来话长,而且有些事关主父和大王的密事,我身为主父近臣,并不方便透露,还望表兄体谅。”
李跻眼巴巴的看了赵信半响,却等来他这么一句敷衍的话,心中自然有些气,便撇了撇嘴哼了一声道;“不说就算了,谁稀罕一样。你这家伙,年纪大了,鬼心思也多了,还跟你表兄玩起城府来了。”
说完挥了挥衣袖,佯怒转身想走。
赵信嘿嘿一笑,连忙伸臂拦住李跻,作揖讨饶道;“我的好表哥,你就饶了小弟我吧,这种事情我怎么敢随便乱说呢,要是被主父和大王知道了,小弟我可是人头不保。”
李跻一听要杀头,顿时吓了一跳,望着赵信将信将疑道;“真的假的,有这么严重吗?”
赵信拉长着脸点头道:“千真万确,要知道伴君如伴虎,我等近臣看似风光无比,却也是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若是稍有忤逆君上的意思,便是人头不保。”
赵信所说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合情合理,李跻想了想也点了点头道;“是有些道理,那为兄就不为难你了。”
赵信仍然对李跻刚刚的话兴趣十足,便又寻了头继续问下去,“表兄,虽说赵国如今的国政不再是由主父一言而定,但他仍然能够左右朝堂的政策,不如你把你的高见说与我听听,我找机会向主父进言试试。主父这人从谏如流,只要是有益的意见都会认真听取的,所以若是你的建议确实可行,主父定不会埋没你的。”
李跻原本听赵信的话有些回头丧气,待听到此处不由精神一阵,忙说道;“算不上什么高见,只是一些想法而已。”
“我赵国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农耕不兴。要振兴农耕,无非就是从两点着手,一为耕地,二为农户。单论耕地,赵国并不缺土地,无论是河北还是代地,以及新收的中山地,都有着大片膏腴的耕地等待耕种,虽然比不上关中和河东,但也相差无几,所以问题就出在制度上面。表弟,你可知道自商周流传下来的井田制?”
赵信点头道;“这到知道些,‘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天子将方里九百亩土地,划为九块,中为公田,周围私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李跻又道;“说到底井田制就是周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以及利益最大化,诸侯也纷纷仿照推行。就是将全部的土地都收为国有,最肥沃的公田是自己的食邑,次之为贵戚,再次之为平民,最劣等的为‘野人’(指城池外的百姓),百姓按照所耕种的土地多寡来上缴粮食,不允许土地买卖交易。”
“这种制度在当时确实能够极大的稳固君王的权威,可时过境迁,随着天子王权的没落,各个诸侯国相互之间的不断兼并,这套制度早已经落时了。大批的人口和土地的变更,致使了许多荒田的出现,而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许多农户家中的地又是不够,而土地又不能作为私有产品买卖交易,于是恶果就产生了。”
说到这里时,李跻神采飞扬,再无平时半点的书呆之气,又接着说道:“既为弊政,所以随着周室东迁,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各国为了增强国力兼并他国,于是纷纷进行了变革,其中尤以土地变革最为根本。所以到了三家分晋前,井田制已经名存实亡,各国也相应的建立了一套新的土地政策。”
“其中最早取得成效的是魏国的李俚变法,当时魏国继承了晋国末年的土地改革制度,确认了土地的私有化。李俚指出米价太贵对消费者有害,米价太贱则对农人有害,他创办‘平籴法’,即控制米价在一个水平程度,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初期的超级霸权。而变法中最有成效的自然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他在土地制度上比李俚做的更彻底些,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交易,鼓励民众开垦荒地作为自己的耕地,按照土地的多少来缴纳赋税。这些手段大大的提高了平民们耕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三晋百姓涌入秦国垦荒。”
“相比较魏秦变法中的土地变革而言,韩国申不害的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和楚国的吴起变法就显得步子小了许多。而我们赵国自分晋以来,却一直止足不前,只是袭承晋国的那一套土地制度,在这点上已经严重滞后于各国。主父在位期间虽然也鼓励土地私有,释放了大量的奴隶,但对于我们赵国强大的传统贵族势力而言,这些举动无异于杯水车薪。以我之见,若要彻底打破这种局面,必然有莫大的决心进行一场由上而下的变革!”
赵信也渐渐听着入神,随着李跻的话问道;“听表兄你的意思是,我赵国是要仿效秦国的商鞅变法?”
李跻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对,也不对。”
“何意?”
“商鞅的变法虽然全面,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但却过于激烈,是在秦国破败到将临灭国的境地才提出的,所以会被秦人接受。而我们赵国不同,如今国势浩大,武力强盛,若是开展激烈的变革,必然引起强烈的反对。而且秦国和赵国国情不同,民风也是大相庭径,若是依葫芦画瓢照搬秦国的那一套,恐怕会功败垂成。”
“秦地地处西陲,与戎狄杂居,向来为中原各国诟病不已,引以为异族。再加上民智未开,民多愚智,所以商鞅执行焚书、酷法、耕战的愚民制度能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将秦国打造成一台强大的战争机器。而我们赵国则不同,晋国本就是春秋霸主,礼乐制度趋于完善,民智早已开化,若是照搬秦国那套愚民政策,恐怕还未执行整个赵国就要翻天了。况且赵民风慷慨尚武且重利,民间多侠义之士,如今更是骑射成风,民皆以从军为荣,这也是我们赵军善战的根本原因,若是强行改变,反而会得不偿失。”
“所有赵国若要变法,只能参照秦国的变法,但绝不能生搬硬套。法家之说虽然于国有利,但却同样有着很多不足,所以若真要变法,必然要结合百家之长,参考各国变法的得失,徐徐图之,而不能一蹴而就。”
赵信闻言点头,赞道;“看来表兄你思虑颇多,所说也是面面俱到,就是这份见识也属罕见。”
李跻自信一笑,道;“这个自然,为兄对法家之说向来极有兴趣,对各国的变法也是专研甚深,再加上这些年来对我赵国民间的了解,自然做到了水到渠成。”
赵信打了个哈哈,道;“看来舅父真的错了,他常说子不若父,却不知道儿子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自诩法家门徒,如果能知道自己的儿子有这等本事,恐怕开心都要开心死。”
话虽然是对着李跻说的,目光却飘向了李跻的身后,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李跻没好气的瞪了赵信一眼,道;“他开心不开心与我何干,若是皮厚心黑,我对他甘拜下风,可若说到经世治国,他那套简直是千疮百孔,不堪一提。”
话音刚落,就见李兑黑着脸从石门后走了出来,一旁则是笑吟吟的李氏。
所以赵信只是笑了笑了道;“这个说来话长,而且有些事关主父和大王的密事,我身为主父近臣,并不方便透露,还望表兄体谅。”
李跻眼巴巴的看了赵信半响,却等来他这么一句敷衍的话,心中自然有些气,便撇了撇嘴哼了一声道;“不说就算了,谁稀罕一样。你这家伙,年纪大了,鬼心思也多了,还跟你表兄玩起城府来了。”
说完挥了挥衣袖,佯怒转身想走。
赵信嘿嘿一笑,连忙伸臂拦住李跻,作揖讨饶道;“我的好表哥,你就饶了小弟我吧,这种事情我怎么敢随便乱说呢,要是被主父和大王知道了,小弟我可是人头不保。”
李跻一听要杀头,顿时吓了一跳,望着赵信将信将疑道;“真的假的,有这么严重吗?”
赵信拉长着脸点头道:“千真万确,要知道伴君如伴虎,我等近臣看似风光无比,却也是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若是稍有忤逆君上的意思,便是人头不保。”
赵信所说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合情合理,李跻想了想也点了点头道;“是有些道理,那为兄就不为难你了。”
赵信仍然对李跻刚刚的话兴趣十足,便又寻了头继续问下去,“表兄,虽说赵国如今的国政不再是由主父一言而定,但他仍然能够左右朝堂的政策,不如你把你的高见说与我听听,我找机会向主父进言试试。主父这人从谏如流,只要是有益的意见都会认真听取的,所以若是你的建议确实可行,主父定不会埋没你的。”
李跻原本听赵信的话有些回头丧气,待听到此处不由精神一阵,忙说道;“算不上什么高见,只是一些想法而已。”
“我赵国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农耕不兴。要振兴农耕,无非就是从两点着手,一为耕地,二为农户。单论耕地,赵国并不缺土地,无论是河北还是代地,以及新收的中山地,都有着大片膏腴的耕地等待耕种,虽然比不上关中和河东,但也相差无几,所以问题就出在制度上面。表弟,你可知道自商周流传下来的井田制?”
赵信点头道;“这到知道些,‘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天子将方里九百亩土地,划为九块,中为公田,周围私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李跻又道;“说到底井田制就是周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以及利益最大化,诸侯也纷纷仿照推行。就是将全部的土地都收为国有,最肥沃的公田是自己的食邑,次之为贵戚,再次之为平民,最劣等的为‘野人’(指城池外的百姓),百姓按照所耕种的土地多寡来上缴粮食,不允许土地买卖交易。”
“这种制度在当时确实能够极大的稳固君王的权威,可时过境迁,随着天子王权的没落,各个诸侯国相互之间的不断兼并,这套制度早已经落时了。大批的人口和土地的变更,致使了许多荒田的出现,而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许多农户家中的地又是不够,而土地又不能作为私有产品买卖交易,于是恶果就产生了。”
说到这里时,李跻神采飞扬,再无平时半点的书呆之气,又接着说道:“既为弊政,所以随着周室东迁,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各国为了增强国力兼并他国,于是纷纷进行了变革,其中尤以土地变革最为根本。所以到了三家分晋前,井田制已经名存实亡,各国也相应的建立了一套新的土地政策。”
“其中最早取得成效的是魏国的李俚变法,当时魏国继承了晋国末年的土地改革制度,确认了土地的私有化。李俚指出米价太贵对消费者有害,米价太贱则对农人有害,他创办‘平籴法’,即控制米价在一个水平程度,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初期的超级霸权。而变法中最有成效的自然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他在土地制度上比李俚做的更彻底些,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交易,鼓励民众开垦荒地作为自己的耕地,按照土地的多少来缴纳赋税。这些手段大大的提高了平民们耕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三晋百姓涌入秦国垦荒。”
“相比较魏秦变法中的土地变革而言,韩国申不害的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和楚国的吴起变法就显得步子小了许多。而我们赵国自分晋以来,却一直止足不前,只是袭承晋国的那一套土地制度,在这点上已经严重滞后于各国。主父在位期间虽然也鼓励土地私有,释放了大量的奴隶,但对于我们赵国强大的传统贵族势力而言,这些举动无异于杯水车薪。以我之见,若要彻底打破这种局面,必然有莫大的决心进行一场由上而下的变革!”
赵信也渐渐听着入神,随着李跻的话问道;“听表兄你的意思是,我赵国是要仿效秦国的商鞅变法?”
李跻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对,也不对。”
“何意?”
“商鞅的变法虽然全面,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但却过于激烈,是在秦国破败到将临灭国的境地才提出的,所以会被秦人接受。而我们赵国不同,如今国势浩大,武力强盛,若是开展激烈的变革,必然引起强烈的反对。而且秦国和赵国国情不同,民风也是大相庭径,若是依葫芦画瓢照搬秦国的那一套,恐怕会功败垂成。”
“秦地地处西陲,与戎狄杂居,向来为中原各国诟病不已,引以为异族。再加上民智未开,民多愚智,所以商鞅执行焚书、酷法、耕战的愚民制度能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将秦国打造成一台强大的战争机器。而我们赵国则不同,晋国本就是春秋霸主,礼乐制度趋于完善,民智早已开化,若是照搬秦国那套愚民政策,恐怕还未执行整个赵国就要翻天了。况且赵民风慷慨尚武且重利,民间多侠义之士,如今更是骑射成风,民皆以从军为荣,这也是我们赵军善战的根本原因,若是强行改变,反而会得不偿失。”
“所有赵国若要变法,只能参照秦国的变法,但绝不能生搬硬套。法家之说虽然于国有利,但却同样有着很多不足,所以若真要变法,必然要结合百家之长,参考各国变法的得失,徐徐图之,而不能一蹴而就。”
赵信闻言点头,赞道;“看来表兄你思虑颇多,所说也是面面俱到,就是这份见识也属罕见。”
李跻自信一笑,道;“这个自然,为兄对法家之说向来极有兴趣,对各国的变法也是专研甚深,再加上这些年来对我赵国民间的了解,自然做到了水到渠成。”
赵信打了个哈哈,道;“看来舅父真的错了,他常说子不若父,却不知道儿子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自诩法家门徒,如果能知道自己的儿子有这等本事,恐怕开心都要开心死。”
话虽然是对着李跻说的,目光却飘向了李跻的身后,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李跻没好气的瞪了赵信一眼,道;“他开心不开心与我何干,若是皮厚心黑,我对他甘拜下风,可若说到经世治国,他那套简直是千疮百孔,不堪一提。”
话音刚落,就见李兑黑着脸从石门后走了出来,一旁则是笑吟吟的李氏。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赵氏为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赵氏为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