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其它评论篇 第十三章 三国中的商业智慧:继承人
目录:群雄逐鹿英雄攻略| 作者:起凡群雄逐鹿| 类别:网游动漫
三国时代各个利益集团的多元存在,为各路人才提供了充分的上升空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每个人都有登堂入室实现个人价值的希望。
曹操、刘备、孙权各自有着不同的出身,但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都成就了一番千古传扬的事业。他们的权力和财富是如何传承的?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有什么经验教训?
据《福布斯》杂志的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亿万富豪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风水轮流转,富二代究竟能否继续富下去,穷二代是否会一直穷下去,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曹操25选1的非常难题
曹操在当时虽不可一世,但他死后,魏国却渐渐地被司马家族给灭了。曹操一世辛劳打下的江山,一下子土崩瓦解。其实,这也怪不得别人,只怪曹操找错了继承人。
曹操有头疼的毛病,选继承人难是病因之一。他一共有25个儿子,组成两支足球队还绰绰有余。从25个儿子中选出一个继承自己的事业,确实是个难题。到底选谁呢?
曹操最喜欢的是曹冲。曹冲是他的第七个儿子,由环夫人所生。曹冲可是著名的神童,聪明仁爱,与众不同。“称象”就是他的成名作。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曹冲,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十三岁时就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人怀疑是被嫉妒他才华的哥哥曹丕所害。曹冲死的时候,曹操痛苦不已。
曹冲一死,曹操没办法,只得另选接班人。
曹操爱才,除了曹冲,他的儿子中还有一个才华横溢的曹植。
曹植是一个文艺男青年,整天和一帮文人泡在一起喝酒作诗,还爱混娱乐圈,对企业发展经营毫不关心。
曹植有点像希尔顿家族的第四代继承人——帕里斯-希尔顿。帕里斯生来就是市值30亿英镑的希尔顿集团继承人之一,她可以继承的财富每天都在增长,而这个豪门艳女的丑闻也几乎是每周都在涌现。酗酒、吸毒、艳照门——一连串的丑闻让希尔顿家族丢尽面子。
曹操不能选曹植接班,只能立曹丕为太子。
曹操逝世后,曹丕就坐上了董事长的老板椅。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曹丕的每把火都是经过自己对曹氏企业的swot分析后点燃的。首先,他威胁来自于他的亲弟弟曹植,他早就看那小子不爽了,于是搞了个七步诗事件,把曹植弄走了。劣势乃是自身品牌形象不好,导致外界老是一口一个曹贼的,特别是刘备,总是打着匡复汉室的名号要讨伐他们;另外,自己父亲在汉室干了40多年,最后还没有称王,花钱花得没什么底气,特憋屈。优势和机会是企业成立数十年,已是行业中的领头羊,资产雄厚,追随者众,而皇帝主人汉献帝气数已尽,成为瓮中之鳖,正是自立门户的好机会。
于是曹丕当机立断,逼迫汉献帝退位,又抢来传国玉玺,成了大魏皇帝,这下可是名正言顺了。曹家企业率先上市,一时间势头旺盛。
曹操选曹丕的理由:一样够无赖
为什么曹操觉得曹丕像自己呢?有一件事让曹操在曹丕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公元211年,马腾与黄奎商量要造反杀了曹操,黄奎为内应,负责打开许昌城门,放马腾进城。当夜,黄奎找来苗泽,诱之以利,让他打开北门,迎马腾军入城,剿灭曹操。苗泽思来想去,权衡利弊,竟然向曹操告密了。
结果,马腾父子被杀了,黄奎也被严刑拷打。最终,黄奎熬刑不过,终于供出幕后主谋是曹丕。曹操大惊,立刻杀死黄奎灭口,接着火速召回曹丕,准备审问曹丕。曹丕得到消息,心中害怕得不得了,就向司马懿问计。司马懿跟他说,躲过此祸只有一个办法:赖!因为丞相是“只问结果,不问手段”的人,你要是跪地长泣,他一定会觉得你没有出息,肯定会杀了你。反过来,如果你死皮赖脸坚不认帐,他反倒会觉得你是个能办大事的人……曹丕惊问司马懿:“你怎么会有这等看法?”司马懿说,我和丞相共事多年,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于是曹丕就听从司马懿的话,一赖到底,不仅保住了性命,还获得了曹操的欢心。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选曹丕还是选错了人。因为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世人谩骂,虽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言论为世人所不齿,但他始终没敢篡位。他想给自己留下个好名声。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曹操临死前对他的侍妾们说,我死了,你们不用陪葬,都去嫁人,嫁入民间后记得跟新嫁的老公说,曹操是个大好人,不是什么坏人,是别人抹黑他。曹操临死前的“分香卖履”也显示了其仁善的一面:“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
但曹操的名声还是被彻底败坏了,是谁坏了曹操的名声呢?是他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自己的儿子曹丕。
曹丕把“汉贼”的帽子给曹操扣结实了
曹丕跟随曹操时间最长,学到了曹操的奸诈,却没有学到曹操的隐忍。曹丕最终把汉贼的骂名,实实在在地扣在了曹操头上。
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始终没有称帝,也没有把汉献帝赶下台。可是,曹丕一上台就耐不住寂寞,逼着汉献帝退位,自己做了帝王,世人把这笔帐也算在了曹操头上。
而且,曹丕还很不地道,他老爸“分香卖履”,没让媳妇们跟自己陪葬,但曹丕却让曹操所有的宫女侍妾都留下来服侍自己。后来,等到做了7年的皇帝之后,曹丕自己病重,要不行了,他的母亲,也就是曹操的正妻卞太后前来看望。老太太走进儿子的宫殿,突然发现儿子的那些侍妾太眼熟了,都是当年自己丈夫活着的时候宠爱的人。于是卞太后问她们是什么时候来的,见皇太后发问,这些人哪里敢怠慢,就回答说“正伏魄时过”,意思是说曹操刚死,正给他举行招魂仪式时,曹丕就把她们收了。
曹丕还喜新厌旧,看自己的老婆甄后看腻了就将其杀死,弄得暗恋嫂子甄后的曹植悲痛欲绝。
曹操是没选好人,还是故意为之?
曹丕篡位,曹操背骂名是因为他没选好继承人,没能让继承人坚持住基本的政治路线。
就像当年的巴西首富爱德华多-贵诺,他给儿子若热-贵诺留下了20亿美元的遗产,但却没有告诉儿子继任后该怎么做,结果若热-贵诺就自己发挥,定下了在临死前花光所有家财的计划!不过由于“计算失误”,他提前花光了钱。这个曾与玛莉莲-梦露出双入对、与希腊船王称兄道弟,与美国总统谈笑风声的花花公子,最后竟要靠领救济金度日,在贫困中黯然辞世。
但话说回来,曹丕废汉献帝也可能是曹操的刻意安排。这叫给子孙留财富,不如给子孙留机会。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这么做的。和是清朝的第一大贪官,被称为清朝最聪明的皇帝的乾隆,不可能不知道和的劣迹,但他为什么不收拾和呢?一方面是因为两个人的私交比较好。但更重要的是,乾隆这是在给儿子嘉庆攒钱。
嘉庆一继位,就把和的家给抄了。当时和的财富是国库的十倍,和的家财就是乾隆送给嘉庆的登基大礼,所以民间有句谚语叫“和跌倒,嘉庆吃饱”。
刘蜀失败的双接班制度
我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某人没出息,但刘备的儿子阿斗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为什么刘备把人事和营销大权都交给诸葛亮呢?这就涉及刘备自作聪明的双接班政策了。
刘备死前语重心长地交代了诸葛亮两件事,一是他觉得马谡这人不靠谱,光是理论知识丰富,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不可重用他。失街亭事件使这个看法得到了证明。另外一件事是,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其意思很明确,是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如果刘禅不堪大任,他便可以取而代之。
“君可自取”四字,表面看着是让诸葛亮在合适的时机自立为王,但是刘备又拼命要阿斗认孔明为“相父”,身为人父,如果篡权,成何体统?诸葛亮一想,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的权位,可不能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毁了,这是逼他表忠心啊,于是泪流满面。在之后的名作《后出师表》里,诸葛亮写出了自己的品牌宣言“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不得不佩服刘备的老谋深算,他明知即便刘禅不称职,诸葛亮也不会取而代之,细细想来,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有谁愿意拱手让给外姓人呢?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这看似高明的双接班制度导致了蜀汉后来的悲剧,双接班制度也成了刘备一生做得最失败的事情。
诸葛亮生前将军政大权独揽一身,并在刘禅身边安插了很多自己的亲信,使刘禅完全成了花瓶,诸葛亮和刘禅也因为这种制度而彼此猜忌,刘禅对诸葛亮的不满在其死后逐渐地显露出来。他废除了丞相制,把军事权和行政管理权一分为二,分别交给了蒋琬和费祎。等到二人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独揽蜀国大权长达19年之久,将诸葛亮对其的长期压抑最大程度地宣泄出来。
诸葛亮主政时,企业正在走下坡路,业绩年年下降,前董事长又去世,危难时刻啊,他一想,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应该扩张规模,兼并其他企业,于是他劝说刘禅出师北伐,无论条件允许不允许都得北伐,阿斗明显是不赞成这个观点的,人家想坐稳龙椅,好吃好喝的,主张“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孔明一想,你年轻就是资本,可我没那么多时间长策下去了,我匡复汉室的理想还没达成,不行。于是董事长和ceo之间的争论愈发激烈,孔明显然对阿斗非常失望,于是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面写上“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我就是知道要倒闭,我也还帮着你干。这就是诸葛亮被后人所赞扬的忠义。诸葛亮获得了好名声,但是蜀国却也走到了尽头,六出祁山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姜维九伐中原也以失败告终。这也最终证明了刘备的双接班政策是失败的,诸葛亮能力高却处处受到限制,阿斗无能却控制大权,导致了蜀汉最终的灭亡。
如果孔明自立门户成了董事长,会不会北伐成功?如果阿斗没有诸葛亮,会不会更好地发挥自身才能?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看到,刘备的如意算盘打空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副皇帝这一说,中国古代历来也没有权力制衡和利益分享的制度,讲究长子全得,而双接班的战略是注定不会成功的。
不爱江山爱玩乐的阿斗
诸葛亮整整比刘禅大了26岁,刘禅17岁继位时诸葛亮都43岁了,两人有明显的代沟。再加上诸葛亮动不动就在刘禅耳边唠唠叨叨,“亲贤臣,远小人”,俩人的关系很难处好。刘禅喜欢玩乐,对老爸留下的基业不是很感兴趣,他喜欢善于玩乐的宦官黄皓,却不喜欢和贤臣在一起,因为贤臣往往比较闷,让他觉得很不自在。
很多人都认为阿斗的扶不起,是因为他当年被老爸摔坏了脑子。难道他真的是扶不起来的吗?我们知道刘备共有四个儿子,养子刘封守上庸时拒绝救援被东吴围困身陷绝境的关羽,因而被刘备赐死,幼子也早早夭折了,还剩下两个,一个是长子刘禅,一个是次子刘永,假如刘禅真的是个脑残,以刘备的才德应该不会愚笨到让其继位,并且刘备逝世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意即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正因如此,刘备才安心将企业交给了刘禅。
也有人把阿斗的扶不起和蜀国的安稳归结为诸葛亮的鞠躬尽粹,其实诸葛亮早在公元234年就过世了,刘禅是公元223年登基的,诸葛亮的辅政期不过11年而已,而刘禅真正倒台是在公元263年,他在位41年之久,并且蜀亡之后,刘禅还过了八年的幸福生活,试想如果他没有一定的谋略和智商,怎么可能成为魏、蜀、吴三家中活得最久的富二代?而且他还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刘禅乐不思蜀,其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降魏后,刘禅被送到魏国都城洛阳,司马昭为了稳住蜀地的局势,没有加害刘禅,而是封他为安乐公,留在洛阳好吃好住,并且连刘禅的儿子刘瑶及随降的大臣樊建、谯周、卻正等都封了侯爵。
有一天,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席间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随口就说:“这里多好玩啊,我不想念蜀国。”后来秘书郎郤正跟他说:“陛下怎么能说不思蜀呢?如果司马昭再问的话,你应该哭着说‘祖先的坟地都在蜀国,我没有一天不思念。’”果然后来司马昭又问了:“思念蜀国吗?”刘禅用郤正的话回答,欲哭却无泪,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说:“怎么听起来像郤正的口吻?”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说:“你怎么知道的?的确是郤正教我的。”司马昭被逗笑了,从此对刘禅也就不设防了。
其实,刘备这一生中最大的失误不是选择了刘禅做继承人,而是没有培养起刘禅对自己事业的兴趣。
事业传承比财富传承更重要
创业易守业难,这是眼下家族企业的隐痛。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也差不多:所有家族企业中,只有15%的企业能延续三代以上。有专家表示,中国的情况更糟,三代可能要改为两代。
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遇到的最大难题不是财富传承的问题,而是事业继承的问题。社会调查表明:中国95%的“富二代”根本不愿意继承父辈的事业。上一代的创富过程,被富二代认为代价太大,他们从小看着父辈失去生活的乐趣,不认同这种生活方式。
某药厂老板家财万贯,在人到暮年之时,希望将自己的庞大家业全权交付于从小严加管教,如今即将大学毕业的独生子,使其家族的事业能够传承下去。没想到,儿子对父亲的一片苦心竟毫不领情,对这种财富的传承不屑一顾。他儿子的愿望是成为一名交通警察。虽然儿子从小就崇拜爸爸,却发现开奔驰车的爸爸,谁都不怕就怕交警,他从小立志当一名交警,杀杀老爸的威风。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还是尊重了儿子的意愿。可对于老爸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儿子的执法地点就在自己药厂门口,专拣上下班高峰期拦老爸的车。日复一日,父亲终于受不了这种“折磨”,最终把药厂一卖了事。
esprit品牌的传承也遭遇同样的波折:1964年,esprit的品牌由susierussel和她的前夫douglastompkins在美国旧金山创立。1972年,这对美国夫妇来到处于经济起飞期的香港,寻找新的机会。开服装厂的香港人邢李原成为他们的oem加工商。精明的邢李原不仅制造成衣,还成为了esprit在香港的销售总代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esprit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russel夫妻的感情却出现了问题,两人于1989年离婚,而“富二代”也无意继承父母的制衣事业,用他们的话来说:“想起成千上万条一模一样的裤子和上衣,简直要疯掉。”他们从小想的是创造独一无二的东西。邢李原趁机从douglastompkins手里买下了他持有的esprit股份。并用卖esprit服装赚的钱先后收购了“esprit澳洲”、“esprit欧洲”,直至成为“esprit”全球品牌的拥有者。
1994年,邢李原跻身香港顶级富豪之列,同年他和香港名媛张天爱离婚,娶林青霞为妻。
如今的esprit是香港股市惟一一家涉及服装制造和零售业的蓝筹股。目前esprit在全球五大洲44个国家有超过6500个零售门店,公司市值160亿港币。
中国的“富二代”不愿继承家业是有深层原因的。劳动密集、低成本扩张是中国前30年发展的真实写照。“富一代”们积累财富的过程枯燥且艰辛,创富之途充满坎坷。时代在变迁,人们的观念也日新月异,中国“富一代”勤奋的精神在“富二代”的身上并没有持续下去。
富一代信奉“财由勤生”,“富二代”却认为是懒人创造了历史:正是由于祖先有人比较懒不愿刀耕火种,所以才发明了犁来耕田;正是因为懒人不愿意走路,所以发明了汽车以车代步;有的人甚至连用手刷牙都觉得浪费体力,因此自动牙刷应运而生而且销路畅旺……
富二代不愿意干力气活,就让他们玩去吧,说不定还能玩出一片新天地,拍出比《阿凡达》还好看的电影,顺道改变中国富豪榜上的构成比例,中国的富豪榜上搞房地产的居多,美国的富豪榜上都是搞软件的、拍电影的、搞传媒的、玩体育的——玩家居多。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也并没有继承他老爸的事业。
虽然身为亿万富豪兼投资大师的儿子,但彼得却并没有依靠父亲的庇荫同样从商,而是用仅有的9万美元创业资金——这也是他父亲留给他的全部“财产”,去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即便过着最简朴的生活,彼得-巴菲特也再没有向父亲求助。
通过不懈的努力,彼得-巴菲特成为著名的作曲家和制作人,并获得艾美奖多项殊荣。如今,彼得-巴菲特被人称为“富豪音乐家”,然而,这位“富二代”的财富并非父亲所赐。而沃伦-巴菲特“给子女够做任何事,但不够无所事事的财产”的理念,与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见解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能力的父母应留给子女这样一笔财产:够做任何事,但不够无所事事。在自谋生路这条起跑线上,我得到的财产相对不多,但比大部分年轻人要好多了。追逐梦想的同时,我有责任证明自己具备生存能力,并懂得节俭。”彼得-巴菲特如是说。
财富的传承路径是多元的,正如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并没有选择做投资,而去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如果我选择在华尔街开始职业生涯,父亲会帮我吗?我相信他会。如果我提出这个要求,他会不会已经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替我安排好一切?我想是的。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我都有责任证明自己具备从事这些领域的才能,而不是简单地选择最轻松的工作。”可见,传承精神远比传承财富重要。
孙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的最佳体现就是东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孙坚创立了一个地方性企业,当时企业员工并不多,规模也并不大,自己总得四处拉业务。孙坚被杀死后,就把位子传给了儿子孙策。
孙策并不能称为富二代,因为家境还没达到那富裕指数。但是这小霸王孙策的个人能力非常突出,他从袁绍那儿进行融资,并不停地招兵买马,扩大企业规模。当时的著名才俊周瑜和鲁肃看到孙策前途不可限量,也加盟孙策企业,有这两人加入,孙策如虎添翼,没几年就一统江东了。孙策后被仇家所伤,最终英年早逝。
孙策临死前叫来弟弟孙权,告诉他说,企业开创与开拓我比你强,但是现在企业规模够大了,你的任务是守住这个庞大的家族企业,你比我更会维持企业稳定,接下来就交给你了。之后孙权接掌整个企业。
孙权:成功的继任者
孙权当时正当花样年华,18岁,长了一副混血儿的脸,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也是个少年英雄,他在经营方面的天赋尤为出众,他坚持“砍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和气生财。所以孙权在位期间,吴国的地盘一路扩大。可以说,吴国是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取得了成功。
我们熟悉的it巨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成功可以说是ibm的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和他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两代人努力的结果。老沃森是20世纪上半叶伟大的企业家之一。而小沃森任职期间,ibm为股东创造的财富超过了商业史上任何一家公司,他在1987年被《财富》杂志称为“或许是当代最伟大的资本家”。小沃森的子承父业堪称完美,他可称得上是美国家族企业中最成功的继承者。
然而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再次在孙氏家族得到应验,之后的几代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孙权的孙子孙皓统治时期,因他本性残暴不仁,杀死好多家臣,导致吴国上下人心惶惶,外加司马家建立西晋,就在这节骨眼上,孙皓居然下令大兴土木,到处拆迁盖楼堂馆所,弄得楼价飞涨,民怨沸腾。
当司马炎一声令下“孙氏企业我要了”,吴国根本无人抵抗,最后天下归晋,庞大的家族企业轰然倒塌。
司马家族步步为营,收魏买蜀又吞吴
相比魏、蜀、吴的继承人,司马家族的后代是很争气的。
曹魏后期,司马懿一人全权掌控,留给了后代一个前途辉煌的民营企业。而他的继承人司马师却没有他那种忍耐之心,他觉得企业规模已然达到了够资格与曹魏国企叫板的程度,而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的场景也不断刺激他,于是收购了曹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终于在公元254年,他逼迫太后废掉曹芳,扶植了傀儡皇上曹髦,完全买下这个国营企业。
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和其子司马炎,更是着急市场开拓的野心家。一个收买刘氏所有股份,一个吞并孙氏家族企业,最终实现了整体上市,三国归晋,天下一统。
魏、蜀、吴三国的继承人都没有选好,实在让人叹息。创业容易守业难,企业的生命力能否长久,除了管理,继承人的选择是关键因素。《三国演义》中打天下、坐天下、传天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其中蕴含的谋略时至今日仍对我们都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曹操、刘备、孙权各自有着不同的出身,但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都成就了一番千古传扬的事业。他们的权力和财富是如何传承的?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有什么经验教训?
据《福布斯》杂志的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亿万富豪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风水轮流转,富二代究竟能否继续富下去,穷二代是否会一直穷下去,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曹操25选1的非常难题
曹操在当时虽不可一世,但他死后,魏国却渐渐地被司马家族给灭了。曹操一世辛劳打下的江山,一下子土崩瓦解。其实,这也怪不得别人,只怪曹操找错了继承人。
曹操有头疼的毛病,选继承人难是病因之一。他一共有25个儿子,组成两支足球队还绰绰有余。从25个儿子中选出一个继承自己的事业,确实是个难题。到底选谁呢?
曹操最喜欢的是曹冲。曹冲是他的第七个儿子,由环夫人所生。曹冲可是著名的神童,聪明仁爱,与众不同。“称象”就是他的成名作。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曹冲,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十三岁时就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人怀疑是被嫉妒他才华的哥哥曹丕所害。曹冲死的时候,曹操痛苦不已。
曹冲一死,曹操没办法,只得另选接班人。
曹操爱才,除了曹冲,他的儿子中还有一个才华横溢的曹植。
曹植是一个文艺男青年,整天和一帮文人泡在一起喝酒作诗,还爱混娱乐圈,对企业发展经营毫不关心。
曹植有点像希尔顿家族的第四代继承人——帕里斯-希尔顿。帕里斯生来就是市值30亿英镑的希尔顿集团继承人之一,她可以继承的财富每天都在增长,而这个豪门艳女的丑闻也几乎是每周都在涌现。酗酒、吸毒、艳照门——一连串的丑闻让希尔顿家族丢尽面子。
曹操不能选曹植接班,只能立曹丕为太子。
曹操逝世后,曹丕就坐上了董事长的老板椅。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曹丕的每把火都是经过自己对曹氏企业的swot分析后点燃的。首先,他威胁来自于他的亲弟弟曹植,他早就看那小子不爽了,于是搞了个七步诗事件,把曹植弄走了。劣势乃是自身品牌形象不好,导致外界老是一口一个曹贼的,特别是刘备,总是打着匡复汉室的名号要讨伐他们;另外,自己父亲在汉室干了40多年,最后还没有称王,花钱花得没什么底气,特憋屈。优势和机会是企业成立数十年,已是行业中的领头羊,资产雄厚,追随者众,而皇帝主人汉献帝气数已尽,成为瓮中之鳖,正是自立门户的好机会。
于是曹丕当机立断,逼迫汉献帝退位,又抢来传国玉玺,成了大魏皇帝,这下可是名正言顺了。曹家企业率先上市,一时间势头旺盛。
曹操选曹丕的理由:一样够无赖
为什么曹操觉得曹丕像自己呢?有一件事让曹操在曹丕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公元211年,马腾与黄奎商量要造反杀了曹操,黄奎为内应,负责打开许昌城门,放马腾进城。当夜,黄奎找来苗泽,诱之以利,让他打开北门,迎马腾军入城,剿灭曹操。苗泽思来想去,权衡利弊,竟然向曹操告密了。
结果,马腾父子被杀了,黄奎也被严刑拷打。最终,黄奎熬刑不过,终于供出幕后主谋是曹丕。曹操大惊,立刻杀死黄奎灭口,接着火速召回曹丕,准备审问曹丕。曹丕得到消息,心中害怕得不得了,就向司马懿问计。司马懿跟他说,躲过此祸只有一个办法:赖!因为丞相是“只问结果,不问手段”的人,你要是跪地长泣,他一定会觉得你没有出息,肯定会杀了你。反过来,如果你死皮赖脸坚不认帐,他反倒会觉得你是个能办大事的人……曹丕惊问司马懿:“你怎么会有这等看法?”司马懿说,我和丞相共事多年,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于是曹丕就听从司马懿的话,一赖到底,不仅保住了性命,还获得了曹操的欢心。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选曹丕还是选错了人。因为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世人谩骂,虽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言论为世人所不齿,但他始终没敢篡位。他想给自己留下个好名声。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曹操临死前对他的侍妾们说,我死了,你们不用陪葬,都去嫁人,嫁入民间后记得跟新嫁的老公说,曹操是个大好人,不是什么坏人,是别人抹黑他。曹操临死前的“分香卖履”也显示了其仁善的一面:“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
但曹操的名声还是被彻底败坏了,是谁坏了曹操的名声呢?是他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自己的儿子曹丕。
曹丕把“汉贼”的帽子给曹操扣结实了
曹丕跟随曹操时间最长,学到了曹操的奸诈,却没有学到曹操的隐忍。曹丕最终把汉贼的骂名,实实在在地扣在了曹操头上。
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始终没有称帝,也没有把汉献帝赶下台。可是,曹丕一上台就耐不住寂寞,逼着汉献帝退位,自己做了帝王,世人把这笔帐也算在了曹操头上。
而且,曹丕还很不地道,他老爸“分香卖履”,没让媳妇们跟自己陪葬,但曹丕却让曹操所有的宫女侍妾都留下来服侍自己。后来,等到做了7年的皇帝之后,曹丕自己病重,要不行了,他的母亲,也就是曹操的正妻卞太后前来看望。老太太走进儿子的宫殿,突然发现儿子的那些侍妾太眼熟了,都是当年自己丈夫活着的时候宠爱的人。于是卞太后问她们是什么时候来的,见皇太后发问,这些人哪里敢怠慢,就回答说“正伏魄时过”,意思是说曹操刚死,正给他举行招魂仪式时,曹丕就把她们收了。
曹丕还喜新厌旧,看自己的老婆甄后看腻了就将其杀死,弄得暗恋嫂子甄后的曹植悲痛欲绝。
曹操是没选好人,还是故意为之?
曹丕篡位,曹操背骂名是因为他没选好继承人,没能让继承人坚持住基本的政治路线。
就像当年的巴西首富爱德华多-贵诺,他给儿子若热-贵诺留下了20亿美元的遗产,但却没有告诉儿子继任后该怎么做,结果若热-贵诺就自己发挥,定下了在临死前花光所有家财的计划!不过由于“计算失误”,他提前花光了钱。这个曾与玛莉莲-梦露出双入对、与希腊船王称兄道弟,与美国总统谈笑风声的花花公子,最后竟要靠领救济金度日,在贫困中黯然辞世。
但话说回来,曹丕废汉献帝也可能是曹操的刻意安排。这叫给子孙留财富,不如给子孙留机会。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这么做的。和是清朝的第一大贪官,被称为清朝最聪明的皇帝的乾隆,不可能不知道和的劣迹,但他为什么不收拾和呢?一方面是因为两个人的私交比较好。但更重要的是,乾隆这是在给儿子嘉庆攒钱。
嘉庆一继位,就把和的家给抄了。当时和的财富是国库的十倍,和的家财就是乾隆送给嘉庆的登基大礼,所以民间有句谚语叫“和跌倒,嘉庆吃饱”。
刘蜀失败的双接班制度
我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某人没出息,但刘备的儿子阿斗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为什么刘备把人事和营销大权都交给诸葛亮呢?这就涉及刘备自作聪明的双接班政策了。
刘备死前语重心长地交代了诸葛亮两件事,一是他觉得马谡这人不靠谱,光是理论知识丰富,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不可重用他。失街亭事件使这个看法得到了证明。另外一件事是,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其意思很明确,是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如果刘禅不堪大任,他便可以取而代之。
“君可自取”四字,表面看着是让诸葛亮在合适的时机自立为王,但是刘备又拼命要阿斗认孔明为“相父”,身为人父,如果篡权,成何体统?诸葛亮一想,自己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的权位,可不能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毁了,这是逼他表忠心啊,于是泪流满面。在之后的名作《后出师表》里,诸葛亮写出了自己的品牌宣言“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不得不佩服刘备的老谋深算,他明知即便刘禅不称职,诸葛亮也不会取而代之,细细想来,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有谁愿意拱手让给外姓人呢?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这看似高明的双接班制度导致了蜀汉后来的悲剧,双接班制度也成了刘备一生做得最失败的事情。
诸葛亮生前将军政大权独揽一身,并在刘禅身边安插了很多自己的亲信,使刘禅完全成了花瓶,诸葛亮和刘禅也因为这种制度而彼此猜忌,刘禅对诸葛亮的不满在其死后逐渐地显露出来。他废除了丞相制,把军事权和行政管理权一分为二,分别交给了蒋琬和费祎。等到二人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独揽蜀国大权长达19年之久,将诸葛亮对其的长期压抑最大程度地宣泄出来。
诸葛亮主政时,企业正在走下坡路,业绩年年下降,前董事长又去世,危难时刻啊,他一想,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应该扩张规模,兼并其他企业,于是他劝说刘禅出师北伐,无论条件允许不允许都得北伐,阿斗明显是不赞成这个观点的,人家想坐稳龙椅,好吃好喝的,主张“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孔明一想,你年轻就是资本,可我没那么多时间长策下去了,我匡复汉室的理想还没达成,不行。于是董事长和ceo之间的争论愈发激烈,孔明显然对阿斗非常失望,于是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面写上“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我就是知道要倒闭,我也还帮着你干。这就是诸葛亮被后人所赞扬的忠义。诸葛亮获得了好名声,但是蜀国却也走到了尽头,六出祁山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姜维九伐中原也以失败告终。这也最终证明了刘备的双接班政策是失败的,诸葛亮能力高却处处受到限制,阿斗无能却控制大权,导致了蜀汉最终的灭亡。
如果孔明自立门户成了董事长,会不会北伐成功?如果阿斗没有诸葛亮,会不会更好地发挥自身才能?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看到,刘备的如意算盘打空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副皇帝这一说,中国古代历来也没有权力制衡和利益分享的制度,讲究长子全得,而双接班的战略是注定不会成功的。
不爱江山爱玩乐的阿斗
诸葛亮整整比刘禅大了26岁,刘禅17岁继位时诸葛亮都43岁了,两人有明显的代沟。再加上诸葛亮动不动就在刘禅耳边唠唠叨叨,“亲贤臣,远小人”,俩人的关系很难处好。刘禅喜欢玩乐,对老爸留下的基业不是很感兴趣,他喜欢善于玩乐的宦官黄皓,却不喜欢和贤臣在一起,因为贤臣往往比较闷,让他觉得很不自在。
很多人都认为阿斗的扶不起,是因为他当年被老爸摔坏了脑子。难道他真的是扶不起来的吗?我们知道刘备共有四个儿子,养子刘封守上庸时拒绝救援被东吴围困身陷绝境的关羽,因而被刘备赐死,幼子也早早夭折了,还剩下两个,一个是长子刘禅,一个是次子刘永,假如刘禅真的是个脑残,以刘备的才德应该不会愚笨到让其继位,并且刘备逝世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意即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正因如此,刘备才安心将企业交给了刘禅。
也有人把阿斗的扶不起和蜀国的安稳归结为诸葛亮的鞠躬尽粹,其实诸葛亮早在公元234年就过世了,刘禅是公元223年登基的,诸葛亮的辅政期不过11年而已,而刘禅真正倒台是在公元263年,他在位41年之久,并且蜀亡之后,刘禅还过了八年的幸福生活,试想如果他没有一定的谋略和智商,怎么可能成为魏、蜀、吴三家中活得最久的富二代?而且他还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刘禅乐不思蜀,其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降魏后,刘禅被送到魏国都城洛阳,司马昭为了稳住蜀地的局势,没有加害刘禅,而是封他为安乐公,留在洛阳好吃好住,并且连刘禅的儿子刘瑶及随降的大臣樊建、谯周、卻正等都封了侯爵。
有一天,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席间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随口就说:“这里多好玩啊,我不想念蜀国。”后来秘书郎郤正跟他说:“陛下怎么能说不思蜀呢?如果司马昭再问的话,你应该哭着说‘祖先的坟地都在蜀国,我没有一天不思念。’”果然后来司马昭又问了:“思念蜀国吗?”刘禅用郤正的话回答,欲哭却无泪,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说:“怎么听起来像郤正的口吻?”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说:“你怎么知道的?的确是郤正教我的。”司马昭被逗笑了,从此对刘禅也就不设防了。
其实,刘备这一生中最大的失误不是选择了刘禅做继承人,而是没有培养起刘禅对自己事业的兴趣。
事业传承比财富传承更重要
创业易守业难,这是眼下家族企业的隐痛。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也差不多:所有家族企业中,只有15%的企业能延续三代以上。有专家表示,中国的情况更糟,三代可能要改为两代。
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遇到的最大难题不是财富传承的问题,而是事业继承的问题。社会调查表明:中国95%的“富二代”根本不愿意继承父辈的事业。上一代的创富过程,被富二代认为代价太大,他们从小看着父辈失去生活的乐趣,不认同这种生活方式。
某药厂老板家财万贯,在人到暮年之时,希望将自己的庞大家业全权交付于从小严加管教,如今即将大学毕业的独生子,使其家族的事业能够传承下去。没想到,儿子对父亲的一片苦心竟毫不领情,对这种财富的传承不屑一顾。他儿子的愿望是成为一名交通警察。虽然儿子从小就崇拜爸爸,却发现开奔驰车的爸爸,谁都不怕就怕交警,他从小立志当一名交警,杀杀老爸的威风。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还是尊重了儿子的意愿。可对于老爸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儿子的执法地点就在自己药厂门口,专拣上下班高峰期拦老爸的车。日复一日,父亲终于受不了这种“折磨”,最终把药厂一卖了事。
esprit品牌的传承也遭遇同样的波折:1964年,esprit的品牌由susierussel和她的前夫douglastompkins在美国旧金山创立。1972年,这对美国夫妇来到处于经济起飞期的香港,寻找新的机会。开服装厂的香港人邢李原成为他们的oem加工商。精明的邢李原不仅制造成衣,还成为了esprit在香港的销售总代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esprit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russel夫妻的感情却出现了问题,两人于1989年离婚,而“富二代”也无意继承父母的制衣事业,用他们的话来说:“想起成千上万条一模一样的裤子和上衣,简直要疯掉。”他们从小想的是创造独一无二的东西。邢李原趁机从douglastompkins手里买下了他持有的esprit股份。并用卖esprit服装赚的钱先后收购了“esprit澳洲”、“esprit欧洲”,直至成为“esprit”全球品牌的拥有者。
1994年,邢李原跻身香港顶级富豪之列,同年他和香港名媛张天爱离婚,娶林青霞为妻。
如今的esprit是香港股市惟一一家涉及服装制造和零售业的蓝筹股。目前esprit在全球五大洲44个国家有超过6500个零售门店,公司市值160亿港币。
中国的“富二代”不愿继承家业是有深层原因的。劳动密集、低成本扩张是中国前30年发展的真实写照。“富一代”们积累财富的过程枯燥且艰辛,创富之途充满坎坷。时代在变迁,人们的观念也日新月异,中国“富一代”勤奋的精神在“富二代”的身上并没有持续下去。
富一代信奉“财由勤生”,“富二代”却认为是懒人创造了历史:正是由于祖先有人比较懒不愿刀耕火种,所以才发明了犁来耕田;正是因为懒人不愿意走路,所以发明了汽车以车代步;有的人甚至连用手刷牙都觉得浪费体力,因此自动牙刷应运而生而且销路畅旺……
富二代不愿意干力气活,就让他们玩去吧,说不定还能玩出一片新天地,拍出比《阿凡达》还好看的电影,顺道改变中国富豪榜上的构成比例,中国的富豪榜上搞房地产的居多,美国的富豪榜上都是搞软件的、拍电影的、搞传媒的、玩体育的——玩家居多。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也并没有继承他老爸的事业。
虽然身为亿万富豪兼投资大师的儿子,但彼得却并没有依靠父亲的庇荫同样从商,而是用仅有的9万美元创业资金——这也是他父亲留给他的全部“财产”,去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即便过着最简朴的生活,彼得-巴菲特也再没有向父亲求助。
通过不懈的努力,彼得-巴菲特成为著名的作曲家和制作人,并获得艾美奖多项殊荣。如今,彼得-巴菲特被人称为“富豪音乐家”,然而,这位“富二代”的财富并非父亲所赐。而沃伦-巴菲特“给子女够做任何事,但不够无所事事的财产”的理念,与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见解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能力的父母应留给子女这样一笔财产:够做任何事,但不够无所事事。在自谋生路这条起跑线上,我得到的财产相对不多,但比大部分年轻人要好多了。追逐梦想的同时,我有责任证明自己具备生存能力,并懂得节俭。”彼得-巴菲特如是说。
财富的传承路径是多元的,正如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并没有选择做投资,而去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如果我选择在华尔街开始职业生涯,父亲会帮我吗?我相信他会。如果我提出这个要求,他会不会已经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替我安排好一切?我想是的。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我都有责任证明自己具备从事这些领域的才能,而不是简单地选择最轻松的工作。”可见,传承精神远比传承财富重要。
孙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的最佳体现就是东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孙坚创立了一个地方性企业,当时企业员工并不多,规模也并不大,自己总得四处拉业务。孙坚被杀死后,就把位子传给了儿子孙策。
孙策并不能称为富二代,因为家境还没达到那富裕指数。但是这小霸王孙策的个人能力非常突出,他从袁绍那儿进行融资,并不停地招兵买马,扩大企业规模。当时的著名才俊周瑜和鲁肃看到孙策前途不可限量,也加盟孙策企业,有这两人加入,孙策如虎添翼,没几年就一统江东了。孙策后被仇家所伤,最终英年早逝。
孙策临死前叫来弟弟孙权,告诉他说,企业开创与开拓我比你强,但是现在企业规模够大了,你的任务是守住这个庞大的家族企业,你比我更会维持企业稳定,接下来就交给你了。之后孙权接掌整个企业。
孙权:成功的继任者
孙权当时正当花样年华,18岁,长了一副混血儿的脸,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也是个少年英雄,他在经营方面的天赋尤为出众,他坚持“砍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和气生财。所以孙权在位期间,吴国的地盘一路扩大。可以说,吴国是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取得了成功。
我们熟悉的it巨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成功可以说是ibm的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和他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两代人努力的结果。老沃森是20世纪上半叶伟大的企业家之一。而小沃森任职期间,ibm为股东创造的财富超过了商业史上任何一家公司,他在1987年被《财富》杂志称为“或许是当代最伟大的资本家”。小沃森的子承父业堪称完美,他可称得上是美国家族企业中最成功的继承者。
然而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再次在孙氏家族得到应验,之后的几代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孙权的孙子孙皓统治时期,因他本性残暴不仁,杀死好多家臣,导致吴国上下人心惶惶,外加司马家建立西晋,就在这节骨眼上,孙皓居然下令大兴土木,到处拆迁盖楼堂馆所,弄得楼价飞涨,民怨沸腾。
当司马炎一声令下“孙氏企业我要了”,吴国根本无人抵抗,最后天下归晋,庞大的家族企业轰然倒塌。
司马家族步步为营,收魏买蜀又吞吴
相比魏、蜀、吴的继承人,司马家族的后代是很争气的。
曹魏后期,司马懿一人全权掌控,留给了后代一个前途辉煌的民营企业。而他的继承人司马师却没有他那种忍耐之心,他觉得企业规模已然达到了够资格与曹魏国企叫板的程度,而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的场景也不断刺激他,于是收购了曹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终于在公元254年,他逼迫太后废掉曹芳,扶植了傀儡皇上曹髦,完全买下这个国营企业。
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和其子司马炎,更是着急市场开拓的野心家。一个收买刘氏所有股份,一个吞并孙氏家族企业,最终实现了整体上市,三国归晋,天下一统。
魏、蜀、吴三国的继承人都没有选好,实在让人叹息。创业容易守业难,企业的生命力能否长久,除了管理,继承人的选择是关键因素。《三国演义》中打天下、坐天下、传天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其中蕴含的谋略时至今日仍对我们都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群雄逐鹿英雄攻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群雄逐鹿英雄攻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