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宦海风流 正文 三一零章:纸上得来浅 诸事须躬行(二十五)

正文 三一零章:纸上得来浅 诸事须躬行(二十五)

目录:宦海风流| 作者:曹刿| 类别:都市言情

    王平虽然早就想到了沈扬眉会狮子大开口,可是绝对没有料到沈扬眉的胃口竟然这么大。整合全镇的石料厂,清查取缔所有没有手续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石料厂,成立石料股份制公司,镇里以石山为资源入股股份制公司占有40%的股份,而公司其它60%的股份则由镇里包括王平在内的石料厂主按照石料厂的规模进行分配。通过这样的手段,沈扬眉几乎一口将石料厂的效益吞下去了一半。

    镇里不会派人参与新成立的石料股份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只由沈扬眉代替镇政府出面担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职。但这个董事长只是个挂名的闲职,并不会插手石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样也不能对石料股份公司的人事任命指手画脚,只会对每个季度石料厂的财务进行审核。当然作为交换,石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两位副总经理自动拥有镇企业联席会议副主任的名额。同时这次修路所需要的所有石料都有新成立的石料股份公司提供,而且这次修路所需要的水泥等一系列和石料有关的周边产品的供货商,必须同石料厂签订购货协议。

    沈扬眉是绝对不会同意在青山镇这个绿水青山的地方上水泥厂等污染严重的企业,但是却并不妨碍从这上面做些文章。以前因为青山镇受交通的限制,许多大型的水泥厂宁愿多绕点路去别的地方购买石料也不愿意来青山镇。但是青山镇这条路修通之后,这些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沈扬眉觉得他们有这个条件和这些大型的水泥厂签订这些供货协议。

    最后沈扬眉又提到了石雕的事情,所谓的石雕,亦称“石刻”,是中国古代的石雕、陶雕、木雕、铜雕、泥雕等五大传统雕塑之一,它与其他雕刻一样,有着辉煌的历史。华夏石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石雕艺术日趋成熟,出现许多杰出的石雕艺术品。195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商朝的虎纹石磬,刻石磬上虎造型优美,刀法纯熟洗练,线条流畅自然。秦汉至唐代是石雕艺术的高峰阶段,从秦汉的纯朴粗犷到精致完美的唐代石雕艺术,诞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顶礼膜拜的石雕精品。雄壮威武的秦陵兵马桶、精致完美的菩萨立像、高大雄健的昭陵六骏、出神入化的赵州桥浮雕双龙献珠……均闻名世界,被誉为人类历史宝库中的明珠。

    石雕作品进入国际艺术品较早,但在很长时间内价格平平。原因是石雕历来被排斥在艺术圣殿之外,雕刻艺术在许多人眼里是“雕虫小技”,根本不能与书法、绘画相比,直到70年代中期,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问世,华夏古代精湛的雕刻艺术震惊世界,石雕艺术品很快在市场上人格麾升。

    沈扬眉曾经记得在后世看过一段报道,曾经一件辽代的加彩大理石雕罗汉像曾经在佳士得香港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卖出了三千多万港元的高价。正是因为一块石头雕刻的物件卖出了令人咂舌的高价,才被沈扬眉牢牢的记在心里。沈扬眉还曾经查过华夏石雕的历史,由此也了解了华夏石雕的历史和著名的四大石雕之乡。

    按理说青山镇或许不如华夏四大石雕之乡有名,但是拥有这么丰富的石山资源,石雕产业应该比较发达才对,可是他虽然在青山镇见过零零散散的几家石雕厂,但是一个个门可罗雀,乏人问津,让沈扬眉百思不得其解。既然他想着要开发石料周边产业,石雕自然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问题。

    听到沈扬眉问起了石雕的事情,王平和周承德相顾苦笑,还是周承德开口给沈扬眉解释了一番,虽然青山镇石雕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道宋朝,至明朝嘉靖年间,也曾经盛极一时,但是随后华夏的历史慢慢走入乱世,曲阳市本身就是四战之地,再加上加梁县又群山环绕,正是一些贼寇首选的落脚之地,随着明朝末年中华大地烽烟四起,农民起义层出不觉,再加上随后的清军入关,加梁县可谓是久经战乱之苦,可谓是家家皆戴孝户户闻哭声。正是因为战乱的原因,导致加梁县从事石雕的手工艺者死的死亡的亡,再加上背井离乡逃难者,加梁县几乎是十不存一。失去了这样一批中间力量,加梁镇的石雕传承基本上也就断绝了。虽然后来又慢慢的得以复苏,可是近代,国内同样也是战争频繁,三四十年代又因日本侵略,经济凋敝,交通阻塞,百业俱废,青山镇的石雕工艺又一次频临人散技绝的境地。随之华夏共和国诞生,民生渐趋稳定,百业也随之复苏,也使处于绝境的青山石雕行业有了转机。只不过从60年代中期道70年代末,华夏又经历了一段动荡,文化艺术遭到了严重的摧残,石雕艺术同样没能幸免,一些久负盛名的石雕艺人遭到了迫害,让本来已经有些转机的青山镇石雕彻底失去了复苏的良机,以至于从此彻底的一蹶不振。

    沈扬眉也是首次听到了这段历史,也不禁摇头唏嘘不已。不过沈扬眉还是要求周承德和王平在这上面花些心思,最好也利用这次机会,将石雕产业也整合到一起,成立一家石料厂下属的分公司。拥有后世大型公司管理经验的沈扬眉自然明白,不管是什么产业,只靠零敲碎打绝对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才会量变引发质变,取得最大的效益。

    虽然青山镇不像华夏四大石雕之乡之一拥有那样显赫的历史和名气,但是随之慢慢要进入信息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沈扬眉有心算计无心,只要抓住机会,提前下手,未必不能将青山镇的石雕产业做大做强,至少也不会比所谓的华夏四大石雕之乡差,或者是超过他们,一跃而成为华夏境内最有名的石雕之乡。须知所谓的四大石雕之乡,多半也是后世的专家学者们考据而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具体历史文献证明。而后世所谓的专家学者,只要有合适的代价,他们的笔锋未必不能转上一转。当然这些事现在还急不来,尚需要从长计议,沈扬眉也知道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只能等青山镇的石料厂整合完毕走上了正轨,才是逐渐开发石料周边产品的时机。

    沈扬眉已经给出了他的条件,王平也知道他根本没有和沈扬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从沈扬眉的口气中王平也听出了对石料厂这块的利益他是志在必得,根本不容任何人提出疑议。

    王平虽然也在心疼被沈扬眉一刀就从他们那里割去了一半的利益,但是想及他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他的心里也就稍稍平衡了一些。更何况王平也觉得沈扬眉的建议还是有些道理的,虽然镇里划走了石料接近一半的利益,但是镇里同样出面整合了青山镇混乱的石料市场,这种整合绝对不同于他私下里搞得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所谓的石料协会。而且正如他们之前担心的那样,如果照这么混乱无序的开采下去,一来相对的利润会越来越薄,二来青山镇纵然是拥有丰富的石山资源坐吃山空又能再折腾多少年,十年二十年,总归是有资源耗尽的一天,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这些赚够了钱的可以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可是子孙后代都会跟着背负来自无数乡亲父老的指责和唾骂。作为一个老派人,王平还是很在乎声望得!更重要的是,镇里修通了这条公路,在一定程度也可以说给他们这些石料厂解决了最大的一个难题,随后石料的生意只会是越来越好,60%的利益未必会比以前所得的要少。况且先不提镇里修这条路需要投入所少钱,想想每年要在这条路上花费的修缮费也绝对不会是个小数目,而拉石料的重车正是造成这条路损毁的最重要原因。沈扬眉虽然没有提这件事,但是王平不能故作不知,他们做石料生意的老板不能只享受镇里提供的便利却不愿意有任何的付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但是,沈扬眉这么一刀下去,不知道会触动多少人的神经。那些目关短浅满心满眼都被钱塞满了的家伙未必能明白这个道理。王平不愿意同样也没有必要替这么多人出头和沈扬眉讨价还价,要不然好不容易取得了沈扬眉的谅解,再在这件事上和他顶牛,相信沈扬眉绝对不会介意拿他王平当成那只杀给猴看的鸡。王平也只能告诫自己能说服几个就说服几个,如果有些人想试一试沈扬眉手里的刀子有多么锋利,王平亦只能是听之任之。

    既然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王平也就没有再在沈扬眉办公室里逗留,随之也就起身告辞离去。

    沈扬眉只是对着王平点了点头,让周承德将王平送出了办公室。走出沈扬眉的办公室,周承德语重心长叮嘱王平道:“老王,这件事沈书记是势在必行,你就不要再有什么侥幸心理了,如果有谁想闹就让他们去闹吧。沈书记来了青山镇之后还没有显露过霹雳手段,这次可能要借几个人来树立权威。”

    王平听了周承德的话之后苦笑着点了点头,对着周承德发自肺腑的说了声“谢谢”,这才转身和王牛一前一后的离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宦海风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宦海风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